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离子共存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化学离子共存知识点总结》离子共存是化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
许多物质在自然界或者工业生产过程中都会存在离子共存的情况,因此了解离子共存的知识点对于化学学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总结高中化学中离子共存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离子共存相关的知识。
1. 离子共存的定义离子共存是指两种或以上的离子在同一溶液中存在,并且彼此相互影响的现象。
它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它可以对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产生很大的影响。
2. 离子共存对于溶解度的影响离子共存对于溶解度的影响非常显著。
通常来说,在同一溶液中存在几种离子时,它们之间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相互作用,这将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
其中,最常见的影响是当有两种或多种离子共存时,它们会共同影响物质的活度,从而影响物质的溶解度。
当阴离子和阳离子共存于同一溶液中时,会产生“类盐结构”。
这种结构中,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化合物的颜色发生变化。
基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通过阴离子和阳离子共存来实现某些颜色的控制或调节。
离子共存可以对于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当有两种或多种离子共存时,它们之间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
这可以通过改变离子的浓度以及相对的反应速率来实现。
5. 过量的离子共存可能会导致沉淀的形成当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浓度极高时,会出现过量的离子共存情况。
此时,这些离子将超过其饱和浓度,导致其沉淀并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这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特别注意,因为过量的离子共存可能对实验或工业过程产生不利的影响。
6. 针对离子共存的实验策略针对离子共存进行实验时,有几个不同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实现预期的结果。
其中,最重要的策略是将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作为反应物,然后逐一地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一些定量的方法,例如浓度法、滴定法等,以便准确地测定溶液中不同离子的浓度。
高一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知识点高一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知识点(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3)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大多数盐强酸、强碱是强电解质。
(4)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弱酸、弱碱、水是弱电解质。
电离(1)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解离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2)电离方程式:电离方程式在书写时要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书写时强电解质连接符用“可逆号”,弱电解质连接符用“一”。
(3)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①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②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③盐: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 )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在溶液中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有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或挥发性物质生成。
(3)离子方程式①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②书写步骤:可概括为四个字,即“写”“拆“删”“查”。
③意义: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4)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5)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相关问题问题1:不是电解质的物质定是非电解质吗?不一定最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端融状态下能香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邮解质和非电解质、即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针对化合物而言的,判断物质是电解质还是非电为化合物。
单质和混合物不属于化合物,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因此,不是电解质解质的前提条件是物质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正确的说法是”不是电解质的化合物定是非电解质”。
问题2: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定是电解质吗?电解质在熔触状态下一定能导电吗?不一定。
只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时自身电离成自由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
高一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第1篇:高一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知识点梳理一、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是指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也就是说,反应物中有离子或生成物中有离子的反应,均为离子反应。
由于中学阶段涉及的问题多数是指水溶液中的变化,所以水溶液中电解质间的相互反应便成了离子反应的常见问题。
但须注意的是,凡是离子化合物,就含有离子,有时固体状态的物质之间(如实验室判氨)或固体与气体之间(如碱石灰与*化*)发生的反应,也可以是离子反应,只是通常不书写类似这样过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即复分解反应的三个条件(有难电离、难溶及易挥发物质生成)和氧化还原反应(比如置换反应等)。
二、离子共存问题水溶液中所有能反应或相互促进水解的离子都不能大量共存(注意不能完全共存,而是大量共存)。
一般规则是:1、凡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盐的离子(熟记常见的难溶、微溶盐);2、与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生成水或弱)*及*式弱*根离子:1氧族有:oh-、s2-、hs-、so32-、hso3-2氮族有:h2po4-、hpo42-、po43-3卤族有:f-、clo-4碳族有:ch3coo-、co32-、hco3-、sio32-5含金属*根离子:alo2-3、与o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nh4+和hs-、hso3-、hco3-、h2po4-、hpo42-等弱*的*式*根离子以及弱碱的简单阳离子(比如:cu2+、al3+、fe3+、fe2+、mg2+等等)4、能相互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1常见还原*较强的离子有:fe2+、s2-、i-、so32-。
2氧化*较强的离子有:fe3+、clo-、mno4-、cr2o72-、no3-、此外,s2o32-与h+也不能共存(发生歧化反应)。
例1:下列各组离子:①i-、clo-、no3-、h+②+、nh4+、hco3-、oh-3so32-、so42-、cl-、oh-④fe3+、cu2+、so42-、cl-⑤h+、+、alo2-、hso3-⑥ca2+、na+、so42-、co32-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①b、③④c、②⑤d、①④[解题分析]本题全面考查离子共存知识,在题给的六组离子中,第①组clo-与h+、i-不能大量共存,第②组中nh4+与oh-、hco3-与oh-不能大量共存,第③④组中各离子可以共存,第⑤组h+与alo2-、hso3-不能大量共存,第⑥组中ca2+与co32-甚至so42-不能大量共存。
离子共存知识点归纳总结1. 离子的定义和性质离子是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带有电荷的化合物。
离子通常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阳离子是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带正电荷的离子,阴离子是获得一个或多个电子而带负电荷的离子。
离子的性质包括电荷、大小、电子结构等,这些性质影响着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化学行为。
2. 离子共存的类型离子共存可以分为同种离子共存和异种离子共存两种类型。
同种离子共存是指同一种离子在一个体系中共存,例如氯离子和氯离子在海水中的共存;异种离子共存是指不同种离子在一个体系中共存,例如氯离子和钠离子在海水中的共存。
3. 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静电作用、溶解作用、络合作用等。
静电作用是指带电的离子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通常表现为吸引或排斥的现象;溶解作用是指离子溶解在溶液中形成离子化合物的过程,溶解作用会受溶剂、溶质、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络合作用是指离子与配体形成化合物的过程,络合作用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离子共存的影响离子共存会对化学反应、溶解度、电导率等产生影响。
在化学反应中,离子共存会改变反应速率、平衡常数等,进而影响反应的进行和结果;在溶解度方面,离子共存会改变溶解度积、饱和度等,进而影响溶解度的测定和应用;在电导率方面,离子共存会改变电导率的大小和方向,影响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和应用。
5. 离子共存的应用离子共存在冶金、环境、生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冶金领域,离子共存是金属提取和精炼的重要过程,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对金属提取和精炼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环境领域,离子共存是污染物处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对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生物领域,离子共存是生物体代谢和生物作用的重要过程,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对生物体内的代谢和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总之,离子共存是化学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化学离子共存知识点总结8篇第1篇示例:高中化学离子共存知识点总结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离子共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化学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判断。
离子共存是指在溶液中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离子。
在实际生活和实验中,离子通常是以离子固体的形式存在,通过溶解可以形成溶液。
1. 离子溶液的电导性离子是带有电荷的粒子,因此溶解在水中形成的离子固体在水中会形成带电的离子溶液。
带电的离子会导致溶液的电导性增加,其中离子的浓度越高,电导性越强。
通过电导实验可以判断离子是共存还是单独存在。
2. 离子溶液的化学反应离子在溶液中会发生各种化学反应,例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等。
不同离子之间的反应会产生不同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的性质和溶液中的离子有关。
3. 离子共存的判断在观察一种溶液时,如果存在多种离子,则需要通过化学实验鉴定其中所含的离子种类。
通常使用的方法有析出法、沉淀法、鉴定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准确地判断出溶液中所含的离子种类。
4. 常见的离子共存情况常见的离子共存情况有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氯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氢氧化物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等。
这些共存情况在化学实验和生活中都有一定的应用,需要我们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分析。
5. 离子溶液的应用离子共存的知识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水处理中,需要判断水中离子的种类和浓度,以确定水质的好坏;在矿产资源开发中,也需要通过分析离子种类来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等。
离子共存是化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好离子的性质、化学反应和鉴定方法,才能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和问题解决。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中加深对离子共存知识的理解。
【文章字数已达上限,如需更多知识请继续咨询。
】第2篇示例:高中化学离子共存知识点总结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离子共存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者分子,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离子在一起时,就会形成离子共存。
第五讲离子共存【教学目标】1、应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正确判断常见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2、能够离子共存的规律进行离子推断【知识梳理】一、离子共存1、概念: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能发生离子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离子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2、在溶液中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条件(1)离子间反应生成沉淀:如Ca2+与CO2-3、Ag+与Cl-、Mg2+与OH-等(2)离子间反应生成气体:如H+与CO2-3、H+与HCO-3等(3)离子间反应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H+与OH-、H+与CH3COO-、OH-与NH+4等3、常见的离子不共存归纳(1)在“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存在有色离子,如:MnO4—(紫红色)、Fe3+(棕黄色)、Fe2+(浅绿色)、Cu2+(蓝色)(2)在酸性(H+)溶液中(pH=1、pH<7、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不能共存的离子有①氢氧根离子:OH—②弱酸根离子:CO32—、S2—、SO32—、ClO—、F—、CH3COO—、PO43—③弱酸酸式酸根离子:HCO3—、HS—、HSO3—、HPO42—、H2PO4—(3)在碱性(OH—)溶液中(pH=13、pH>7、紫色石蕊试液变蓝、酚酞变红的溶液中)不能共存的离子有①氢离子:H+②弱碱阳离子:NH4+、Mg2+、Al3+、Cu2+、Fe2+、Fe3+③弱酸酸式酸根离子:HCO3—、HS—、HSO3—、HPO42—、H2PO4—(4)弱酸的酸式根离子既不能与H+离子大量共存,又不能与OH—大量共存如:HCO3—、HS—、HSO3—、HPO42—、H2PO4—与H+、OH—不共存HCO3— + H+===CO2↑+ H2O HCO3— + OH—===CO32— + H2OHSO3— + H+===SO2↑+ H2O HSO3— + OH—===SO32— + H2OHS— + H+===H2S↑HS— + OH—===S2— + H2O(5)离子间反应生成沉淀,则不能大量共存①Ag+与Cl—、Br—、I—、CO32—②Ba2+与SO42—、CO32—、SO32—③Ca2+与CO32-、SO32—、F—④Mg2+、Al3+、Cu2+、Fe2+、Fe3+与OH—⑤SiO32—、AlO2—、S2O32—与H+⑥Cu2+、Fe2+与S2—(6)离子间反应生成微溶物,则不能大量共存①Ag+、Ca2+与SO42—②Mg2+与CO32—③Ca2+与OH—(7)离子间反应生成气体物质,不能大量共存①CO32—、HCO3—、S2—、HS—、SO32—、HSO3—与H+不能大量共存②NH4+与OH—(加热)二、解答离子共存问题的方法1、一是判断离子共存,还是判断不共存,注意题目要求是“一定大量共存”、“可能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等要求2、二是看是否有隐含限制条件,如:碱性、酸性、无色等。
高中化学离子共存知识点总结8篇篇1一、离子共存的概念离子共存是指离子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稳定地存在于同一溶液中,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或沉淀现象。
在高中化学中,离子共存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溶液的酸碱性、氧化还原反应等多个方面。
二、离子共存的条件1. 无毒无害:离子共存的首要条件是离子之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或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2. 电性中和:溶液中的正负离子应保持电性中和,即正离子的电荷总数等于负离子的电荷总数。
3. 浓度适中:离子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溶液的稳定性,因此需要在合适的浓度范围内。
4. 温度适宜:温度也是影响离子共存的重要因素,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导致溶液中的离子不稳定。
三、常见的离子共存组合1. Na+、Cl-、H2O:这是最常见的离子共存组合,氯化钠溶于水后形成氯化钠溶液,其中钠离子和氯离子可以稳定共存。
2. Ba2+、SO42-、H2O:硫酸钡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物,因此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3. Fe3+、OH-、H2O: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溶液中会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因此它们不能稳定共存。
4. MnO4-、Cl-、H2O:高锰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反应生成氯气和水,因此它们不能稳定共存。
四、影响离子共存的因素1. 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会影响离子的存在状态,例如铁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可以稳定存在,但在碱性溶液中则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2. 氧化还原反应:有些离子之间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溶液中的离子不稳定。
例如,高锰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反应生成氯气和水。
3. 盐效应:盐效应是指盐类物质溶解后对溶液中其他离子的影响。
例如,氯化铵溶于水后会产生铵根离子和氯离子,而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发生反应生成氨气和水,导致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降低。
五、总结与归纳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中化学中涉及的离子共存知识点较为广泛且深入。
高中化学离子共存知识点总结一、离子共存的概念离子共存是指在溶液中同时存在两种或多种离子的现象。
由于离子具有电荷,它们之间会发生相互作用,对溶液的性质和反应有重要影响。
二、离子共存的现象1. 相对稳定性不同离子的稳定性不同,某些离子在特定溶液中会相对稳定,而在其他溶液中会发生反应。
离子共存时,有些离子可能会发生沉淀、配位或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相应的离子浓度发生变化。
2. 配位数离子在溶液中的配位数是指一个离子周围固定数量的配位体与其形成配位键的个数。
离子共存时,配位数常常会发生变化,配位体可能会与不同的离子形成配位键。
3. 水合作用离子在溶液中常常与水分子发生水合作用,形成水合离子。
离子共存时,不同离子的水合能力和水合度不同,水合作用也会发生变化。
三、离子共存的影响1. 沉淀反应当两种离子共存时,可能会发生沉淀反应。
沉淀反应是指两种溶液中的离子结合形成固体沉淀的反应。
沉淀反应常用于离子的定性分析和分离。
2. 配位反应离子共存时,配位体可能会与不同的离子形成配位键,发生配位反应。
配位反应在化学分析和配位化学中具有重要应用。
3. 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共存时,可能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离子的氧化还原性质对于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具有重要影响。
四、离子共存的判断与分离1. 溶液中是否发生沉淀反应可以通过溶液中离子的溶解度积来判断。
溶解度积是指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乘积,当溶液中离子浓度的乘积超过其溶解度积时,就会发生沉淀反应。
2. 分离离子可以通过沉淀、配位、氧化还原等反应进行。
常用的方法有沉淀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等。
五、离子共存的应用1. 离子共存在环境中的应用离子共存对于水质和土壤的污染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溶液中不同离子的浓度,可以判断水质或土壤的污染程度。
2. 离子共存在医学和生物学中的应用离子共存对于体液中离子浓度的测定以及生物体内离子平衡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高一化学必修一:离子共存、离子的检验和推断考点汇总(1)(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一化学必修一:离子共存、离子的检验和推断考点汇总(1)(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一化学必修一:离子共存、离子的检验和推断考点汇总(1)(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3讲离子共存、离子的检验和推断[考纲要求] 1.应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正确判断常见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2。
利用离子的特征反应,能鉴别常见离子以及进行综合推断。
考点一离子共存1.离子共存问题是离子反应条件和本质的最直接应用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2.熟记常考离子的性质颜色MnO -,4(紫)、Cu2+(蓝)、Fe2+(浅绿)、Fe3+(黄)氧化性ClO-、MnO-4、NO-3(H+)、Fe3+、Cr2O错误!还原性S2-(HS-)、SO错误!(HSO错误!)、I-、Br-、Cl-、Fe2+水解显酸性NH错误!、Mg2+、Al3+、Cu2+、Fe2+、Fe3+水解显碱性[来源:Zxxk。
Com][Al(OH)4]-、S2-、SO错误!、CO错误!、SiO错误!、ClO-、CH3COO-两性离子HCO错误!、HS-、HSO错误!注意子。
3.常见溶液酸、碱性的判断酸性溶液:pH〈7(常温);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能使甲基橙呈红色或橙色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碱性溶液:pH〉7(常温);能使pH试纸呈蓝色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呈蓝色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分类分散系是指将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而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则称为分散剂,也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溶液、胶体和浊液是三种常见的分散系,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以及有无丁达尔效应。
例如,溶液的分散质粒子小于1nm,外观均匀、透明、稳定,且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比如NaCl和蔗糖溶液;而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外观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例如Fe(OH)3胶体;而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大于100nm,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例如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根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其中,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化学变化可以分为四类:化合反应(A+B=AB)、分解反应(AB=A+B)、置换反应(A+BC=AC+B)和复分解反应(XXX)。
2.化学变化还可以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来进行分类。
离子反应是指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而分子反应则是指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化学变化可以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其特征是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2.离子反应1.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和盐。
而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则被称为非电解质。
需要注意的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在于能否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导电。
此外,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例如铜、铝和石墨等,而非金属氧化物(如SO2、SO3、CO2)以及大部分有机物则属于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式的一种方法。
高中化学离子共存知识点总结【精选】高中化学离子共存知识点总结在现实学习生活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中化学离子共存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离子共存知识点总结篇1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
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
如3AlO2-+3Al3++6H2O=4Al(OH)3 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 +3H2O反应不能共在。
高一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知识点及练习题一、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是指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也就是说,反应物中有离子或生成物中有离子的反应,均为离子反应。
由于中学阶段涉及的问题多数是指水溶液中的变化,所以水溶液中电解质间的相互反应便成了离子反应的常见问题。
但须注意的是,凡是离子化合物,就含有离子,有时固体状态的物质之间(如实验室判氨)或固体与气体之间(如碱石灰与氯化氢)发生的反应,也可以是离子反应,只是通常不书写类似这样过程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即复分解反应的三个条件(有难电离、难溶及易挥发物质生成)和氧化还原反应(比如置换反应等)。
二、离子共存问题凡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之间或在水溶液中水解相互促进的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注意不是完全不能共存,而是不能大量共存)。
一般规律是:1、凡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盐的离子(熟记常见的难溶、微溶盐);2、与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生成水或弱)酸及酸式弱酸根离子:1氧族有:OH-、S2-、HS-、SO32-、HSO3-2氮族有:H2PO4-、HPO42-、PO43-3卤族有:F-、ClO-4碳族有:CH3COO-、CO32-、HCO3-、SiO32-5含金属酸根离子:AlO2-3、与O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NH4+和HS-、HSO3-、HCO3-、H2PO4-、HPO42-等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以及弱碱的简单阳离子(比如:Cu2+、Al3+、Fe3+、Fe2+、Mg2+等等)4、能相互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1常见还原性较强的离子有:Fe2+、S2-、I-、SO32-。
2氧化性较强的离子有:Fe3+、ClO-、MnO4-、Cr2O72-、NO3-、此外,S2O32-与H+也不能共存(发生歧化反应)。
例1:下列各组离子:①I-、ClO-、NO3-、H+②K+、NH4+、HCO3-、OH-3SO32-、SO42-、Cl-、OH-④Fe3+、Cu2+、SO42-、Cl-⑤H+、K+、AlO2-、HSO3-⑥Ca2+、Na+、SO42-、CO32-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①B、③④C、②⑤D、①④[解题分析]本题全面考查离子共存知识,在题给的六组离子中,第①组ClO-与H+、I-不能大量共存,第②组中NH4+与OH-、HCO3-与OH-不能大量共存,第③④组中各离子可以共存,第⑤组H+与AlO2-、HSO3-不能大量共存,第⑥组中Ca2+与CO32-甚至SO42-不能大量共存。
高一上学期化学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1)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形成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Eg:①O2,O3;②金刚石,石墨,C60;③红磷P和白磷P4注意: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还可能是几种同素异形体Eg:①O2和O3的混合物(2)分类方法:①树状分类法:按统一标准(采用树状形式)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特征: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一般相互独立,没有交叉。
②交叉分类法:根据多种不同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特征:物质类别间有交叉的部分。
1、分散系(1)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2)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是胶体区别于溶液、浊液的本质特征。
(3)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能否通过半透膜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1nm均匀、透明、稳定能能没有NaCl 、蔗糖溶液胶体在1—100nm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不能有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nm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不能没有泥水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聚沉*,电泳*,渗析*,介稳性。
丁达尔效应**:可见光通过胶体时,可看到一条“光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的散射形成的。
(鉴别胶体和溶液的物理方法)聚沉的三方法***:加热,加入电解质,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
注意*:胶体不带电,胶体微粒带电(Fe(OH)3胶体微粒带正电)胶体的分类;根据分散剂的状态胶体根据分散质的构成导师指点:1Fe(OH)3胶体粒子是由许多Fe(OH)3小分子聚集所形成的的微粒,其直径为1~100nm,故称为粒子胶体。
2淀粉属于高分子,其单个分子的直径为1~100nm,故称为分子胶体。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物质的分类1、分散系(1)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2)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是胶体区别于溶液、浊液的本质特征。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能否通过半透膜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1nm 均匀、透明、稳定能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胶体在1—100nm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不能有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nm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不能没有泥水2、、二、物质的化学变化1、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C、置换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AB+CD=AD+CB)(2)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酸、碱、盐、水和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电解质。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
精心整理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离子共存一.“无色透明”条件型若题目限定溶液“无色”,则不含有色离子,即Fe2+(浅绿色)、Fe3+(*)、Cu2+(蓝色)、MnO4-(紫色)等离子。
若“透明”,则溶液不SO42-C 项。
二.“酸性”条件型常见的叙述有强酸性溶液、PH=1的溶液、能使PH 试纸变红的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橙呈红色的溶液、加入镁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等。
若题目中限定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有H+存在,其中不能大量含有OH-、弱酸根离子(如CO32-、SO32-、常见的叙述有强碱性溶液、PH=14的溶液、能使PH试纸变蓝的溶液、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酚酞呈红色的溶液、*橙呈*的溶液、加入铝粉反应后生成AlO2-的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的溶液等。
若题目中限定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有OH-存在,其中不能大量含有H+、弱碱的阳离子(如NH4+、Mg2+、Ag+、Al3+、Cu2+、Fe2+、Fe3+等)以及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如HCO3-、HSO3-、HS-、HPO42-、H2PO4-等)。
例3.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的溶液,在该溶H2SiO3OH-是与H+还是与OH-都不会反应)还是可能大量共存(只要满足与H+、OH-中的一种不会反应就可以)。
例4.若溶液能与Al反应放出H2,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Al3+、Na+、NO3-、Cl-B.K+、Na+、Cl-、SO42-C.K+、Na+、Cl-、AlO2-D.K+、NH4+、SO42-、NO3-溶液。
意。
时,Fe3+与与、Br-、I-是()A.H+、NO3-、Fe2+、Na+B.Ag+、NO3-、Cl-、K+C.K+、Ba2+、OH-、SO42-D.Cu2+、NH4+、Br-、OH-解析:正确选项应满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两个条件。
A项中H+、NO3-、Fe2+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A项。
高三化学离子共存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学科,其中离子共存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离子是指在溶液或固体中带电荷的粒子,其中正离子带有正电荷,负离子带有负电荷。
离子共存指的是不同种类的离子在同一溶液或固体中存在的现象。
本文将介绍高三化学离子共存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常见的离子共存情况和其相关的实验技巧。
一、离子共存的种类离子共存可以分为同名离子共存和异名离子共存两种情况。
同名离子共存是指同种离子在同一溶液或固体中共存的情况。
例如,在氯化钠溶液中同时存在氯离子和钠离子。
异名离子共存则是指不同种类的离子在同一溶液或固体中共存的情况。
例如,在硫酸钠溶液中同时存在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
二、离子共存的影响离子共存会对化学反应和物质性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中,溶液中的离子共存会影响溶液的电导性和化学反应的进行。
例如,在含有酸和碱的溶液中,酸离子和碱离子的共存会影响中和反应的进行,从而影响溶液的酸碱性质。
此外,离子共存还会对盐类晶体的结构和形状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离子共存的实验技巧在实验中,要准确判断离子是否共存,需要运用一些实验技巧。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实验方法。
1. 气体进水法:对于易挥发的离子,可以通过气体进水法进行实验。
该方法利用气体溶于水的特性,将气体与水接触,观察是否能产生溶液。
例如,通过将盐酸气体通入水中,观察是否生成盐酸溶液,判断是否存在氯离子。
2. 沉淀法:对于不易溶于水的离子,可以通过沉淀法进行实验。
该方法将已知离子的溶液与待测离子的溶液混合,观察是否生成沉淀,从而判断是否共存。
例如,将硫酸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若观察到白色沉淀的生成,则可以判断该溶液中同时存在硫酸根离子和银离子。
3. 气泡法:对于酸碱反应产生气体的情况,可以使用气泡法进行实验。
该方法通过对待测溶液进行通气,观察是否产生气泡,判断是否存在特定的离子。
例如,将硫酸铜溶液通入气体中,若观察到气泡的生成,则可以判断该溶液中同时存在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离子共存
一.“无色透明”条件型
若题目限定溶液“无色”,则不含有色离子,即Fe2+(浅绿色)、Fe3+(*)、Cu2+(蓝色)、MnO4-(紫色)等离子。
若“透明”,则溶液不形成混浊或沉淀(与溶液有无颜色无关)。
如Ag+与Cl-、Br-、
I-、SO42-;Ca2+与CO32-、SO42-;Ba2+与CO32-、SO32-、SO42-等在水溶液中会发生反应,有混浊或明显的沉淀生成,它们不能大量共存。
例1.某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H+、Cl-、Ba2+、CO32-
B.Ag+、I-、K+、NO3-
C.K+、OH-、Cl-、Na+
D.Fe3+、Cl-、NO3-、Na+
解析:正确选项应满足无色透明和能大量共存两个条件。
答案为C项。
二.“酸性”条件型
常见的叙述有强酸性溶液、PH=1的溶液、能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橙呈红色的溶液、加入镁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等。
若题目中限定溶液呈酸性,则溶液中有H+存在,其中不能大量含有OH-、弱酸根离子(如CO32-、SO32-、
S2-、F-、ClO-、CH3COO-、PO43-、AlO2-、SiO32-等)以及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如HCO3-、HSO3-、HS-、HPO42-、H2PO4-等)。
例2.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K+、Na+、SO42-、SO32-
B.NH4+、Mg2+、SO42-、Cl-
C.Na+、K+、HCO3-、Cl-
D.K+、Na+、AlO2-、NO3-
解析:正确选项应满足pH=1(有大量H+存在)和可以大量共存两个条件。
答案为B项。
三.“碱性”条件型
常见的叙述有强碱性溶液、PH=14的溶液、能使PH试纸变蓝的溶液、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酚酞呈红色的溶液、*橙呈*的溶液、加入铝粉反应后生成AlO2-的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的溶液等。
若题目中限定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有OH-存在,其中不能大量含有H+、弱碱的阳离子(如NH4+、Mg2+、Ag+、Al3+、Cu2+、Fe2+、Fe3+等)以及弱酸的酸式根离子(如HCO3-、HSO3-、HS-、HPO42-、H2PO4-等)。
例3.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的溶液,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Na+、HCO3-、NO3-
B.Na+、SO42-、Cl-、ClO-
C.H+、Mg2+、SO42-、NO3-
D.Ag+、K+、NO3-、Na+
解析:正确选项应满足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的溶液(有OH-存在)、可以大量共存两个条件,只有B项符合题意。
四.“酸性或碱性”条件型
常见的叙述有能使Al反应放出H2的溶液等。
若题目中出现这样的条件,则溶液中可能有H+存在,也可能有OH-存在,分析时要注意题目要求回答的是一定能大量共存(满足无论是与H+还是与OH-都不会反应)还是可能大量共存(只要满足与H+、OH-中的一种不会反应就可以)。
例4.若溶液能与Al反应放出H2,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
离子组是
A.Al3+、Na+、NO3-、Cl-
B.K+、Na+、Cl-、SO42-
C.K+、Na+、Cl-、AlO2-
D.K+、NH4+、SO42-、NO3-
解析:题目所给的溶液为酸性(含有H+)或碱性(含有OH-)溶液。
正确选项应满足在酸性或碱性都能大量共存的条件,只有B项符合题意。
五.“氧化还原反应”条件型
若题目中出现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这样的条件时,要考虑各离子组中是否存在强氧化性和强还原性的离子。
如Fe3+与S2-、SO32-、HSO3-、I-;H+与S2O32-和S2-;MnO4-(H+)与Cl-;MnO4-(H+)、NO3-(H+)与Fe2+、S2-、HS-、SO32-、HSO3-、Br-、I-等不能大量共存。
例5.下列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NO3-、Fe2+、Na+
B.Ag+、NO3-、Cl-、K+
C.K+、Ba2+、OH-、SO42-
D.Cu2+、NH4+、Br-、OH-
解析:正确选项应满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两个条件。
A项中H+、NO3-、Fe2+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A项。
跟踪训练
1.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酸性溶液Na+、K+、MnO4-、Br-
B.酸性溶液Fe3+、NH4+、I-、NO3-
C.碱性溶液Na+、K+、AlO2-、SO42-
D.碱性溶液Ba2+、Na+、CO32-、Cl-
2.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
NH4+、Na+、Cl-、OH-
B.在强碱性溶液中
Na+、K+、AlO2-、CO32-
C.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
NH4+、Fe3+、SO42-、NO3-
D.在PH=1的溶液中
K+、Fe2+、Cl-、NO3-
答案:1、C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