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物品中哪些属于塑料制品?(多选)A. 铅笔B. 饭盒C. 尺子D. 水杯答案:B、C、D2. 火柴搓火时出现的碰撞现象是指()。
A. 火柴头搓热了,发生化学反应B. 火柴头和擦火棒之间相互擦,摩擦产生的热量使火柴头着火C. 火柴头和擦火棒之间的摩擦使发生化学反应,向外放出大量热量燃烧答案:B3. 我们生活中垃圾的分类是为了()。
A. 方便回收利用B. 可以养猪C. 让土地得到修复答案:A4. 植物采取什么方式吸收养分?A. 叶子吸收B. 根吸收C. 茎吸收D. 果实吸收答案:B5. 湿度是指空气中()。
A. 氧气的增多B. 氮气的减少C. 水蒸气的含量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60分)六、图中给的装置要制作,以下是你的材料清单,请你给他们编号。
a)两个PET塑料瓶子b)一把剪刀c)一包透明胶带d)一支钢笔e)一份说明书f)一个小灯泡g)一片电池答案:1. a2. b3. c4. d5. e6. f7. g七、请简答以下问题(共20分)1. 土地污染的种类有哪几种?2. 垃圾的分类的意义是什么?答案:1. 有化学污染、物理污染、生物污染三种。
2. 垃圾的分类是为了方便回收利用。
可以减少垃圾占用的土地,也可以节省资源,同时防止污染环境。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我们所学的科学方法?A. 观察B. 实验C. 推理D. 猜测2. 科学探究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基本步骤?A. 提出问题B. 收集信息C. 制定计划D. 直接得出结论3. 科学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实验难度B. 减少实验误差C.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D.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4. 观察植物生长时,以下哪个因素不是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A. 光照B. 水分C. 土壤D. 声音5.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常用的记录工具?A. 笔记本B. 相机C. 计算器D. 绘图板6. 科学实验中,数据记录的重要性在于:A.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B. 方便结果的分析和验证C. 使实验看起来更专业D. 减少实验的难度7.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A. 分类B. 比较C. 计算D. 归纳8. 科学探究中,假设的提出应该基于:A. 个人偏好B. 已有的知识和经验C. 随意猜测D. 他人的结论9. 科学实验中,重复实验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实验的难度B. 减少偶然误差C.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D. 使实验看起来更专业10.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数据表达方式?A. 表格B. 图表C. 文字描述D. 公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2. 实验设计时,控制变量法要求在实验中只改变________,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13. 在科学探究中,观察是一种基本的________活动。
14. 科学探究中,实验数据需要通过________来表达和呈现。
15. 科学实验中,对照实验的设置是为了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6. 请简述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17. 请简述科学探究中实验数据记录的作用。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学校班级XX成绩一、填空题( 10 分)1、像开瓶器那样能绕着一个固定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做_用力点 _;承受重物的点叫做_阻力点 _;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_支点 _。
杠杆省力与否与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有关,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省力 _________;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是_费力 _。
2、像螺丝刀那样,由较大的“轮”和较小的“轴”组合起来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我们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应用了轮轴的原理,如__螺丝刀 _____、 ___扳手 __、 ___水龙头 _、_方向盘 _。
3、像旗杆顶部的轮子一样,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轮子叫做_定滑轮 _,它的作用是 _改变用力方向,不省力;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_动滑轮 _,它的作用是不改变用力方向,省力 _;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_滑轮组 __,滑轮组既能 _省力 __又能_改变用力方向 _。
4、 _引桥 _、 __螺丝钉 _、 __刀锋 __等都是运用的斜面的原理。
5、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简单机械原理,如龙头、踏脚板与齿轮、大齿轮与小齿轮运用了 __轮轴 __的原理,刹车运用了_____杠杆 ____的原理。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 分)1、能绕着一个固定的支点将物体撬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2、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
(√)3、自行车上组合应用了许多简单机械,是一种比较方便的交通工具。
(√)4、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 )5、机械有省力、加快运动速度、改变运动方式等作用。
(√ )6、 .盘山公路、楼梯、剪刀、斧头,都应用了斜面的原理。
(√)7、剪子、起钉锤等工具,外形与撬棍不同,因此不属于杠杆。
(×)8、 .使用杠杆时,不一定省力。
(√ )9、从斜面上拉物体比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省力。
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判断题。
(30分)1.透过装满水的玻璃量简或玻璃烧杯看物体,就像用了放大镜一样,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 )2.昆虫能用触角来分辨各种气味,但灵敏性不如人的鼻子。
( )3.自制简易显微镜要用两个放大镜它们的放大倍数要相同。
( )4.近视眼镜可以当放大镜去观察蚜虫。
( )5.像放大镜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6.制成光学显微镜的两块镜片都是与近视眼镜片相同的。
( )7.用一个放大镜,能观察到池塘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
( )8.显微镜能看到很多生物的细胞,但是病毒只有电子显微镜才可看到。
( )9.列文虎克用显微镜看到了河水中的微小生物,并画了下来,轰动了全世界。
( )10.制作微生物玻片标本时。
我们可以通过吸走多余的水分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 )11.用显微镜观看洋葱表皮细胞时,用不若载玻片和盖玻片。
( )12.我们认识了变形虫、草厦虫鼓藻船型硅藻这些微生物,它们也由细胞组成。
( )13.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手上的细菌。
( )14.人体由细胞构成,植物就没有细胞。
( )15.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片树叶,只要把叶子直接放到物镜下观察就可以了。
( )二、选择题。
(30分)1.下列物体中不能起放大作用的是( )。
A.盛满水的玻璃瓶子B.草上的露珠C.窗户上的玻璃2.下列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不同昆虫的触角其中是蝗虫的触角的是( )。
A. B. C.3.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更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
A.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此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4.下列使用显微镜的顺序正确的是( )。
A.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B.安放——放片——对光——调焦——观察C.安放——调焦——对光——放片——观察5.取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
A.用两手握住镜臂B.用左手提着镜臂C.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6.下面三个放大镜,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1. A2. B3. C4. B5. A二、多选题1. AB2. AC3. BD4. CD5. AB三、判断题1. 对2. 错3. 对4. 错5. 错四、填空题1. 蜡烛2. 光3. 透明4. 放大镜5. 防止五、简答题1. 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可以看到周围的事物。
我们应该保护好眼睛,避免长时间盯着太阳或强光,否则会损伤眼睛。
2. 透明是指光线可以穿过物体,我们能够看到事物的内部。
不透明是指光线不能穿过物体,我们看不到事物的内部。
3. 一个好的光源应该有以下特点:- 亮度足够高,可以照亮我们的周围环境。
- 光线稳定,不会闪烁。
- 色温适中,不会给人眩目的感觉。
- 寿命较长,不需要频繁更换。
4. 放大镜可以放大事物,使其看起来更大。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光聚焦在一个点上,从而放大所观察的物体。
5. 我们应该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
可以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眼睛,同时保持良好的用眼姿势,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
六、填写表格七、实验题1. 实验材料:瓶子、水、蜡烛、胶水。
- 步骤:1. 将瓶子装满水。
2. 点燃蜡烛,并将蜡烛倒置放在瓶口。
3. 使用胶水将瓶口与蜡烛连接起来。
- 结果:火苗熄灭。
2. 实验材料:透明玻璃、不透明玻璃。
- 步骤:1. 将透明玻璃和不透明玻璃放在同一个位置。
2. 观察两种玻璃的区别。
- 结果:透明玻璃可以透过光线,我们能够看到事物的内部;不透明玻璃不能透过光线,我们看不到事物的内部。
以上为第一单元测试卷的答案,希望能帮助到你!。
教科版(新)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1.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不断改进,科学家发现疾病的元凶原来是和,并研制了许多对付它们的药物和方法.使许多传染病的流行得到遏制,大大提高丁人们的健康水平。
2.生物体都是由组成的,第一个发现和提出这个名称的人是英国科学家。
3.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中间、边缘,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对观察材料有特殊的要求,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制成,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5.我们还可以利用培养微小生物。
鱼缸里的水变绿的原因是大量繁殖的结果。
二、判断题6.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7.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8.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9.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10.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11.第一台显微镜的制造者列文虎克最早发现了细胞。
12.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是一致的()13.有些细胞能够帮助我们和病毒、细菌作战,保护我们的健康。
()14.为了便于观察植物切片标本要求薄而透明。
15.发霉的苹果削掉坏的部分,剩下的部分仍可以吃。
()16.牛奶变酸奶是因为酸奶里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17.因为霉菌使馒头、衣服等物品发霉,所以霉菌对人类没有一点好处。
()18.洋葱表皮上的细胞像一个个小房间,中间的小黑点是液泡。
()19.要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需要把可能含有微小生物的水滴在载玻片上做成玻片标本才可以用显微镜来观察。
三、单选题20.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有关。
A.长度B.凸度C.面积21.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B.C.22.昆虫头上的()就是它的鼻子A.触角B.复眼C.鼻子23.如图所示是用()观察到的大肠杆菌。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学校班级姓名等级一、单项选择题1.在工作中,能使我们省力或便利的装置叫做()。
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简洁,又叫()。
A、机械B、困难机械C、简洁机械D、工具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围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克制阻力的位置叫()。
A、中心点B、支点C、用力点D、阻力点3.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是();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是();用力点距支点的间隔等于阻力点距支点的间隔,这种杠杆是()。
A、不省力也不费劲的杠杆B、有时省力有时费劲的杠杆C、省力杠杆D、费劲杠杆4.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挪动的滑轮叫做();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挪动的滑轮叫做()。
A、滑轮组B、动滑轮C、定滑轮D、滑轮组合5.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一位科学家叫()。
他发觉了杠杆与滑轮的运用原理与浮力定律,在数学方面也有很多探讨成就。
他不仅是一位大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工程师,他独创的很多机械装置,如滑车、螺旋抽水机等,用于当时的农业消费。
A、牛顿B、爱迪生C、亚里士多德D、阿基米德6.()的特点是:秤杆上挂砝码的一边与挂物品的一边长度相等,因此放的砝码必需与被称物品重量相等。
7.()的特点是:秤杆上有尺寸刻度,挂物品的绳子与挂秤砣的绳子都可以在秤杆上滑移。
8.大约到了一千五百年前,人们独创了(),它构造简洁,运用便利,可以干脆从秤星上(刻度)读出物品的重量,至今仍在运用。
A、提系杆秤B、不等臂秤C、等臂杠杆秤D、指针式弹簧秤二、多项选择题1.()等都是机械。
A、杠杆B、滑轮C、斜面D、平面2.杠杆有三个点:()。
A、用力点B、中心点C、支点D、阻力点3.杠杆可以分为()。
A、省力杠杆B、费劲杠杆C、不省力也不费劲杠杆D、有时省力有时费劲杠杆4.自行车运用了()等简洁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能力测试学校班级姓名(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第一个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
A. 罗伯特·虎克B. 列文·虎克C. 牛顿2.不属于池塘中的微小生物是()。
A. 草履虫B. 硅藻C. 虾3.酱和腐乳都是利用()生产的。
A. 细菌B. 病毒C. 霉菌4.用显微镜观察时()。
A. 两只眼都要睁开B. 睁左眼闭右眼C. 睁右眼闭左眼5.下列透镜具有放大功能的是( )。
A. B. C.6.自制洋葱表皮细胞标本实验中,盖在标本上的薄薄的小玻璃叫()。
A. 压片夹B. 盖玻片C. 载玻片7.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A. 只有植物体B. 只有动物体C. 所有生物体8.()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 细胞学说B. 放大镜的发现C. 微生物的发现9.下列图象中,通常最可能是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是( )。
A. 石英晶体B. 大肠杆菌C. 蝶的口器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不同生物、不同部分的细胞是不同的B. 同一物体上的细胞结构是完全相同的C. 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二、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1.小水滴就是一个凸透镜。
()12.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3.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0.5毫米的微小物体。
()14.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利用细菌可以生产新的食物。
()15.我们喝的桶装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16.很久以前,人们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早期的显微镜。
()17.用胶头滴管取池塘水样本时,滴管尖嘴一端应向上,以防水滴滴落。
()18.在空气中、水中、食物中、地下,动植物和人体里,都有微生物。
()19.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
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第一单元:生物和生活一、选择题1. 植物通过哪个部分进行光合作用?A. 根B. 茎C. 叶D. 花2. 下列哪个动物属于冷血动物?A. 鸟类B. 哺乳动物C. 爬行动物D. 鱼类3. 人的五官中,用来闻味道的是:A. 眼睛B. 耳朵C. 鼻子D. 嘴巴二、填空题1. 动物的基本特征有____、____和____。
2. 鳞片可以帮助鱼类在水中____。
3. 叶子可以通过____来制造养分。
4. 鸟类用____类产卵。
第二单元:物质的分类和性质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属于固体的是:A. 水B. 空气C. 铁D. 酒精2. 酸性物质的特点是:A. 口感酸B. 呈红色C. 有刺激性气味D. 导电性强3. 下列物质中,属于金属的是:A. 木头B. 纸张C. 铝D. 纤维二、填空题1. 空气主要由____和____组成。
2. 乳状液是两种物质____和____的混合物。
3. 彩虹是太阳光照射到____水珠后产生的。
第三单元:能源与能量一、选择题1. 下列能源来源中,属于再生能源的是:A. 石油B. 太阳能C. 煤炭D. 天然气2. 轮椅上的人用手转动轮子,转动轮子的能量来自:A. 电能B. 火能C. 气能D. 动能3. 下列哪种能量是无法直接感知的?A. 电能B. 热能C. 光能D. 声能二、填空题1.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____能源。
2. 太阳能和风能是属于____能源。
3. 电能可以转化为____能,再转化为机械能进行工作。
以上是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三单元测试的部分题目和答案,请根据需要补充完成测试内容。
祝你好运!。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4分)1.下列关于放大镜功能的表述,错误的是()。
A.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苍蝇的复眼B.在放大镜下能看清楚蚜虫的外形结构C.用放大镜能看到蚂蚁体内的细胞2.下列物品中,没有放大功能的是()。
A.近视镜B.老花镜C.一滴水3.小雅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觉得指纹的图像太小。
为了使图像大一些,正确的方法是()。
A.眼睛和手指不动,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B.眼睛和手指不动,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眼睛离放大镜远些4.下面是不同透镜的侧视图,其中()的放大倍数最大。
A. B. C.5.蝴蝶用()来辨别气味。
A.鼻子B.触角C.嘴6.把印有很小的英文字母“b”的薄纸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图像是英文字母()。
A.pB.qC.d7.观察植物果实、根、茎、叶的切片时,把标本切成()的薄片。
A.厚而均匀B.厚实完整C.薄而透明8.第一位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并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
A.简·施旺麦丹B.列文虎克C.罗伯特·胡克9.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近似()的。
A.圆形B.正方形C.长方形10.小雅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将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他看到的图像变化是()。
A.细胞变大了,数量变多了B.细胞变大了,数量变少了C.细胞变小了,数量变多了11.下列物体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A.岩石B.细菌C.小草12.下列生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A.蘑菇B.草履虫C.蚂蚁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有细胞,动物也有细胞B.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C.同种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是相同的14.对比右图中的玻璃片、放大镜、围棋子,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玻璃片和放大镜能透过它看见书本上的文字,围棋子不能透过它看见书本上的文字B.玻璃片、放大镜和围棋子都是中央厚,边缘薄C.玻璃片和围棋子不能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镜能放大物体的图像15.在下列细胞中能观察到叶绿体的是()。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1. 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放大镜的特点?A. 中央薄,边缘厚B. 中央厚,边缘薄C. 中央和边缘一样厚D. 不透明2.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以下哪项操作是正确的?A. 直接将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上观察B. 将洋葱表皮用碘酒染色后观察C. 不需要制作玻片标本,直接观察D. 只需将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上,无需盖玻片3. 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谁?A. 安东尼·范·列文虎克B. 罗伯特·胡克C. 简·施旺麦丹D. 牛顿4. 下列哪种生物是单细胞生物?A. 草履虫B. 蝴蝶C. 蚂蚁D. 青蛙5. 以下哪个排序正确描述了显微镜的发展历程?A. 早期显微镜—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B. 放大镜—早期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C. 放大镜—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早期显微镜D. 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放大镜—早期显微镜二、填空题(共5题,每题2分)1. 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放大镜的镜片也被称为_______。
2. 微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
3.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_______而_______,所以物体需要制成_______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4. 绝大多数微生物都非常细小,只有通过_______等工具的帮助才能看到。
5. 显微镜主要分为_______显微镜和_______显微镜。
三、判断题(共5题,每题2分)1. 玻璃片能放大图像。
()2.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3. 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4. 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滴碘酒是为了让细胞染色,便于观察。
()5. 蘑菇是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四、连线题(共1题,共4分)将下列操作与合适的仪器连接起来:1. 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镊子2. 夹取实验材料- 载玻片3. 吸取少量液体- 滴管4. 放置切片标本- 培养皿五、简答题(共2题,每题6分)1. 请描述如何制作一个简易的显微镜。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 放大镜也叫_凸透镜_,镜片的特点是中间_厚_,边缘_薄_。
2. 昆虫的身体分为_头_、_胸_、_腹_三部分,头部有_一对_触角,胸部有_三对_足。
3.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蝴蝶的翅膀上布满了彩色的_小鳞片_,这些其实是_扁平的细毛_。
4. 像食盐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_溶解_。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高,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就越大。
(×)2. 所有的昆虫都会飞。
(×)3. 草蛉是蚜虫的天敌。
(√)4. 白糖在水中溶解后,就再也不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了。
(×)5. 放大镜的镜片越大,放大倍数越高。
(×)6. 我们可以用放大镜来观察细胞。
(×)7. 只要把物体放在水中搅拌,就可以溶解。
(×)8. 昆虫的眼睛分为单眼和复眼。
(√)9. 水蒸发了,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也同时蒸发了。
(×)10. 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屏幕,看到的是由红、绿、蓝三种颜色组成的。
(√)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工具中,最适合用来观察蚂蚁身体结构的是()。
A. 显微镜B. 放大镜C. 望远镜。
答案:B。
2. 下列昆虫中,()的触角是羽毛状的。
A. 蝗虫B. 蚕蛾C. 蝴蝶。
答案:B。
3. 把食盐放入水中,过一会儿水变咸了,这是因为()。
A. 盐消失了B. 盐变成了水C. 盐在水中溶解了。
答案:C。
4. 下列物质中,不能溶解在水中的是()。
A. 酒精B. 沙子C. 白糖。
答案:B。
5.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有关。
A. 凸度B. 材料C. 面积。
答案:A。
6. 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蟋蟀的“耳朵”在()。
A. 头部B. 足的内侧C. 腹部。
答案:B。
7. 下列关于昆虫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完美)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完美)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不属于生物的特点?- A. 呼吸- B. 运动- C. 生长和发育- D. 寄生- E. 繁殖2. 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以下哪个不是必须的?- A. 吸收食物的养分- B. 增加体重和体积- C. 改变形态和结构- D. 减少数量- E. 无以下都必须3. 母鸟孵蛋时常用哪个身体部位来保暖?- A. 尾巴- B. 翅膀- C. 嘴巴- D. 枝条- E. 肚子4. 下列哪个不是植物进行繁殖的方式?- A. 种子繁殖- B. 割植繁殖- C. 茎瓣繁殖- D. 芽繁殖- E. 叶片繁殖5. 下列哪种属于昆虫?- A. 鱼- B. 蜘蛛- C. 鸟- D. 蝴蝶- E. 蛇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植物繁殖的方式有种子繁殖、割植繁殖和茎瓣繁殖。
( )2. 动物的寿命长短与外界环境有关。
( )3. 人的身体会随着生长而发生变化。
( )4. 植物只能通过种子来进行繁殖。
( )5. 母鸟孵蛋时会用尾巴来保暖。
(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 动物进行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是生长的标志。
2. 植物通过 __________ 繁殖实现物种延续。
3. 动物身体内的骨头可以使其保持 __________。
4. 动物的寿命长短与 __________ 有关。
5. 生物繁殖的目的是为了 ____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 什么是生物的特点?举例说明。
2. 请解释动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
3. 请解释植物的繁殖方式,并举例说明。
4. 请解释动物的寿命长短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5. 请解释母鸟孵蛋时用什么来保暖,为什么?五、解答题(共20分)请写出你认为需要了解和保护的两种鸟类,包括其特点、生境和保护措施。
注意事项:- 请在所给的题目后面作答。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生物的特征?A. 需要营养B. 能进行呼吸C. 能生长和繁殖D. 能自我修复2. 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哪个部位?A. 根B. 茎C. 叶D. 花3. 以下哪个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A. 树木B. 草食动物C. 食肉动物D. 细菌和真菌4.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A. 心脏B. 肺C. 皮肤D. 肝脏5. 下列哪个选项是遗传现象?A. 孩子长得像父母B. 孩子性格像父母C. 孩子学习父母的行为D. 孩子和父母有相同的爱好6. 以下哪个是化石燃料?A. 木材B. 煤炭C. 太阳能D. 水能7.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少小时?A. 24B. 12C. 36D. 488. 以下哪个是可再生能源?A. 石油B. 天然气C. 风能D. 核能9.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A. 蛋白质B. 脂肪C. 碳水化合物D. 酒精10. 以下哪个选项是细胞的基本结构?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核D. 所有选项都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植物的根、茎、叶属于_________组织。
12.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_________。
13.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___和氧气。
14.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包括线粒体和_________。
15. 人体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_中。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植物的叶子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但根不能。
()17. 所有的生物都需要氧气来生存。
()18. 化石燃料是可再生资源。
()19.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20. 地球的公转周期是一年。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21. 简述光合作用的过程。
22. 解释什么是生态系统,并简述其组成部分。
23. 描述人体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
人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哪个是可以点燃的物质?A. 水果B. 石头C. 水D. 树叶答案:D2. 以下哪种物质具有导电性?A. 木头B. 纸C. 铁D. 玻璃答案:C3. 下列哪个物质能够溶于水?A. 盐B. 油C. 砂糖D. 铁答案:A4. 以下哪项是造成水汽凝结成云的原因?A. 风吹B. 雨水C. 大气温度下降D. 太阳光照答案:C5. 秋天树叶为什么会变黄?A. 树叶老化B. 树叶浇水太多C. 树叶得病D. 树叶缺水答案:A6. 天空晴朗时,看到的是什么颜色的阳光?A. 白色B. 黄色C. 红色D. 绿色答案:A7. 以下哪个是能产生声音的物体?A. 石头B. 水果C. 花D. 铃铛答案:D8. 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少?A. 300,000米每秒B. 150,000米每秒C. 500,000米每秒D. 200,000米每秒答案:A9. 下面更好地保护眼睛的做法是:A. 直接看太阳B. 佩戴太阳镜C. 用手捂住眼睛D. 闭上眼睛答案:B10. 可以通过哪种方式感知物体的温度?A. 味觉B. 触觉C. 听觉D. 视觉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_______________ 是最基本的物质。
答案:水12. 人的五官有眼、耳、_______________ 、舌和鼻子。
答案:口13. 电流能使_______________ 发光、发热和产生磁场。
答案:灯泡14. _______________ 可以把过大和过小的声音变得合适。
答案:扩音器15. _______________ 是太阳能直接照射到地球上的蓄水库,答案:大气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为什么夏天需要穿薄衣服,冬天需要穿厚衣服?答案:夏天的气温高,穿薄衣服可以让身体散热,保持凉爽;冬天的气温低,穿厚衣服可以保持身体的温暖。
17. 植物为什么需要光能?答案:植物通过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制造自己所需的营养物质。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填空。
1、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这些构造很简单的工具叫做简单机械。
2、镊子可以帮助我们夹起较小的物体,但力作用的范围很小。
3、天平可以帮助我们测量物体的重量。
4、拔螺丝钉使用杠杆原理,省力又方便。
5、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6、杠杆上有三个点:用力的点叫做力点,承受重物的点叫做重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做支点。
7、杠杆是一种机械,它为我们做事提供方便。
8、俗话说“秤砣虽小,能压千斤”,这是利用了杠杆原理的结果。
9、小朋友玩的跷跷板是一种杠杆。
10、像螺丝刀这样,由一个较大的“轮”与一个较小的“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
我们生活当中很多地方都应用了轮轴的原理,如自行车、轮船、汽车等。
11、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重物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12、升旗时,在旗杆顶部的简单机械是滑轮。
吊车吊起重物时用了滑轮组。
13、在一个滑轮组中,滑轮越多越省力。
14、滑轮组既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又能改变用力的大小。
15、斜面的原理在坡道、斜坡等方面应用。
16、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可以帮助我们移动重物。
17、螺丝钉的螺旋形状是一种斜面。
18、为了让汽车开上山顶去更省力,在修建公路时修建螺旋坡道为好。
19、自行车是简单、方便、环保的交通工具,它其实是由杠杆、轮轴等简单机械原理组合而成的。
20、自行车上包含了很多简单机械原理,如龙头、踏脚板运用了杠杆原理,刹车运用了摩擦原理。
21、在自行车上,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小齿轮转动比大齿轮快;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大齿轮转动比小齿轮快。
22、用螺丝刀来撬开油桶盖,是利用了杠杆原理。
23、镊子、裁纸刀、订书机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订书机。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2.×3.√4.√5.√6.√7.√8.√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1、斜面的坡度越小就越省力。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测试)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小科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镜简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可能的原因是()。
A.镜筒高低没有调整好B.反光镜的方向没有调整好C.目镜和物镜的倍数没有匹配好D.前面三个选项都有可能2.下列透明镜片中,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B.C.3.下列是显微镜操作的几个步骤。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光:操作该步骤时一定要把显微镜搬到窗台,借用窗户外的光。
B.安装玻片: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C.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4.从显微镜的目镜里看,玻片标本偏左了,我要用手把它向()移动。
A.左B.右C.调整准焦旋钮5.下列显微镜的使用步骤顺序正确的是()。
①将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②将显微镜向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③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④调节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⑤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到一个亮的光圈A.②①④⑤③B.②⑤④③①C.②①③④⑤D.②⑤①④③6.利用两个放大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正确的制作过程是()。
①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②准备两个放大镜;③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④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④③①D.②④①③7.接种牛痘能让人获得对()的免疫力。
A.天花B.鼠疫C.破伤风8.下列使用显微镜的顺序正确的是()。
A.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B.安放——放片——对光——调焦——观察C.安放——调焦——对光——放片——观察9.科学家们受()的启发,将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制成了对温度敏感的百叶窗样式,随温度变化可调节窗的开合,保持了人造卫星内部温度的恒定。
A.蝴蝶B.苍蝇C.蜜蜂10.人类利用( )发面的历史已有五千多年了,它可使馒头内部疏松多孔。
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20分)
1、我们使用简单机械的目的就是为了省力。
()
2、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动滑轮省力。
( )
3、自行车上组合应用了两种简单机械,是一种比较方便的交通工具。
( )
4、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 )
5、机械有省力、加快运动速度、改变运动方式等作用。
( )
6、.盘山公路、楼梯、剪刀、斧头,都应用了斜面的原理。
( )
7、剪子、起钉锤等工具,外形与撬棍不同,因此不属于杠杆。
( )
8、.使用杠杆时,不一定省力。
( )
9、从斜面上拉物体比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省力。
( )
10斜面都能省力。
斜面无论平缓都能省同样的力。
()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杠杆工作时,是围绕( )转动的。
①重点②力点③支点
2、升国旗时,用到了( )。
①定滑轮②动滑轮③滑轮组
3、自行车车把是一个简单机械,它是()①斜面②轮轴③、杠杆
4、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的是下面中的哪一类滑轮工具。
( )
①、定滑轮②、动滑轮③、滑轮组
5、当支点到用力点的距离()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省力。
①大于②小于
③、等于
6、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可以使转动速度()①变快②变慢③、不
变
7、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机械是()①动滑轮②定滑轮③、滑轮组
8、“秤砣虽小,能压千斤”这句话,反映的是()的原理。
①杠杆②轮轴③、滑轮
9、螺丝钉的是属于()的运用。
①杠杆②轮轴③、斜面
10、取钉子比较省力的工具是用()①羊角锤②螺丝刀③、小刀
三、研究题:小杆秤的研究(10分)
1、作为杠杆类工具的杆秤,它的用力点、阻力点、支点的位置分别在哪里?请你在下图中标出来。
2、你能解释“秤砣虽小。
能压千斤”的道理吗?
3、你能解释提绳的位置对秤杆的使用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