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话中作者分别交代了石猴生活中的“食、交友、住、 游”方面的情况,且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把石猴的 顽皮、快乐、自由写得活灵活现。吴承恩的写法是不是很巧 妙? 我们在写人物,或者写场面时都可以借鉴这种写法。
(二)细读描写“石猴成王”的语句 学习提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是怎样写石猴成为猴王的?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品
每一个小短句字数相同。
从每一个小短句所写的内容来看呢? (都在写他的食物) 简单来说这四句就是在写一个“食”字,内容是有关联 的。那句子的结构是不是相同的? (都是一个动词后边跟着动作的对象)
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 再看这一组排比句,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特点?
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 自己读一读这两组排比句,读的时候用心体会:运用了 排比的修辞手法的句子读起来有什么特点?
小结: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猴王形象,他带给 我们不同的艺术享受,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四、复述课文,感悟写法
1.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2.比较课文的叙述和我们的叙述有什么不同之处。
五、布置作业,鼓励阅读名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够把《猴王出世》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我国的其他古典名著。希望同学们有 一个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写批注,也可以在笔记本上写下读后的感受。
石猴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又能安然无恙地出来,于是 他就当上了猴王。那么,读完课文,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小结:一迸,迸出一个石猴;一跳,跳出一位猴王。这猴王 的形象已经活灵活现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那么,吴承恩是 用怎样的语言把他写出来的呢?下面,我们就再次走进课文,去 感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