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坐标方位角计算.doc
- 格式:doc
- 大小:285.51 KB
- 文档页数:10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公式好嘞,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关于“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公式”的文章:在咱们学习测量和地理相关知识的时候,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公式那可是相当重要的家伙。
就好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咱们打开准确确定位置和方向的大门。
先来说说啥是坐标方位角。
想象一下,你站在一个大地图前面,地图上有好多点,从一个点指向另一个点的那个角度,就是坐标方位角啦。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公式就像是一个解题的小窍门。
比如说,在一个测量工作中,咱们知道了 A 点到 B 点的方位角,然后又知道了 B 点到C 点的方位角,那怎么算出 A 点到 C 点的方位角呢?这时候推算公式就派上用场啦!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学校组织的实地测量活动中,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们分成小组,拿着测量仪器,在校园里的一片空地上进行测量。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负责测量几个特定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
当时,我们好不容易测好了 A 点到 B 点的方位角,又接着测了 B 点到 C 点的。
可等到要算 A 点到 C 点的方位角时,大家都有点懵了。
“哎呀,这可咋办呀?”一个小伙伴着急地挠挠头。
我静下心来,想起了老师讲过的坐标方位角推算公式。
“别慌,咱们按照公式来!”我说道。
然后,我带着大家一步一步地套用公式。
先把之前测量得到的数据整理好,再按照公式的步骤进行计算。
这过程中,有小伙伴不小心把数据写错了,又得重新再来。
但大家都没有放弃,一直在互相鼓励。
终于,我们算出了 A 点到 C 点的坐标方位角,那一刻,大家都开心得跳了起来。
那种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真的是太棒了!说回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公式,它其实并不复杂,只要记住几个关键的步骤就行。
首先,要明确前后两个方位角的关系,是左角还是右角。
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对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比如说,如果是左角,那公式就是:后一坐标方位角 = 前一坐标方位角 + 180° - 左角。
要是右角呢,公式就是:后一坐标方位角 = 前一坐标方位角 + 右角 - 180°。
坐标方位角计算范文坐标方位角是地理学中常用的一个概念,用来表示一个点相对于另一个点的位置。
它是由水平方向的角度和垂直方向的角度组成的。
在地理学中,方位角的计算对于导航、地图绘制等工作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坐标方位角的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两个点的坐标。
假设第一个点的坐标为(x1,y1),第二个点的坐标为(x2,y2)。
接下来,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水平方向的角度:θ = arctan((y2-y1)/(x2-x1))其中,arctan是反正切函数,可以使用计算器或数学函数库进行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分母为零的情况。
当x2等于x1时,水平方向的角度应该为90度或270度,具体取决于y2和y1的差值。
然后,我们可以计算垂直方向的角度:φ = arcsin((z2-z1)/d)其中,z1和z2分别为两个点的海拔高度,d为两个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最后,我们可以将水平方向的角度和垂直方向的角度组合起来,得到完整的方位角:方位角=90°-θ(当x2>x1时)方位角=270°-θ(当x2<x1时)需要注意的是,方位角的取值范围是0到360度。
如果计算出的方位角为负值,则应该加上360度。
在计算方位角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
例如,当两个点的纬度相同,但经度不同时,无法使用上述公式计算水平方向的角度。
这种情况下,可以假设一个中间点,使得中间点的纬度与两个点相同。
然后,将中间点的坐标和两个点的坐标分别代入公式中计算方位角,并将结果求平均值。
此外,还可以使用其他方法计算方位角。
例如,可以将两个点的坐标转换为直角坐标系,并计算两个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和角度。
然后,再将角度转换为方位角。
这种方法的优势是更加精确,但计算过程复杂一些。
综上所述,坐标方位角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公式和方法。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需要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地测量和验证,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测量坐标方位角计算坐标方位角是指一个点相对于原点的方向角度。
测量坐标方位角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地理测量、导航以及机器人控制等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解释测量坐标方位角的原理和方法,并提供一些实际应用的示例。
首先,坐标方位角是以正北方向为参考的,顺时针方向测量。
通常用一个角度值表示,范围从0度到360度。
0度表示正北方向,90度表示正东方向,180度表示正南方向,270度表示正西方向。
方位角 = arctan(y / x)其中,y是点相对于原点在y轴上的坐标值,x是点相对于原点在x轴上的坐标值,arctan是反正切函数。
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简单。
假设原点为O,目标点为A,OA的长度为r,目标点的坐标为(x, y)。
那么,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tan(方位角)等于直角三角形的对边长度y除以临边长度x,即tan(方位角) = y / x。
而反正切函数就是这个比值的反函数,即arctan(y / x)。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计算机程序来计算坐标方位角。
许多编程语言和软件包都提供了计算三角函数的函数或方法。
比如,在Python中,可以使用math库中的atan2函数来计算坐标方位角。
这个函数接受两个参数,y和x,然后返回坐标方位角的弧度值。
要转换为角度值,可以再将弧度值乘以180并除以π,即angle = atan2(y, x) * 180 / π。
除了使用三角函数,还可以使用向量运算来计算坐标方位角。
假设有两个向量,一个是原点指向目标点的向量A,一个是x轴的单位向量B。
那么,两个向量的夹角就是坐标方位角。
具体而言,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坐标方位角:方位角= arccos(A · B / (,A,× ,B,))其中,A · B表示向量A和向量B的内积,A,和,B,分别表示向量A和向量B的长度,arccos是反余弦函数。
当然,以上只是理论上的计算方法,实际上还需考虑一些附加因素。
测量坐标方位角计算在数学和物理学中,坐标方位角是指从参考方向(通常为正方向)开始逆时针旋转到目标方向所需的角度。
这个术语通常用于描述平面坐标系中的点。
为了测量坐标方位角,可以使用以下步骤:Step 1:确定参考方向在测量坐标方位角之前,需要确定参考方向。
这通常是正方向,可以选择为x轴或y轴的正方向。
例如,可以选择x轴的正方向作为参考方向。
Step 2:计算向量坐标方位角涉及到从参考方向到目标方向的旋转角度。
为了计算旋转角度,需要先计算从参考方向到目标方向的向量。
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向量的分量:v_x=x-x_0v_y=y-y_0其中,(x_0,y_0)是参考点的坐标,(x,y)是目标点的坐标。
Step 3:计算方位角一旦计算出向量的分量,可以使用向量的分量来计算方位角。
可以使用反正切函数来计算角度。
反正切函数的定义如下:θ = atan2(v_y, v_x)其中,θ表示方位角,atan2(是一个数学函数,用于计算反正切。
Step 4:转换为度数在计算方位角后,结果通常以弧度表示。
如果需要以度数表示,可以将方位角乘以180并除以π(π是圆周率)。
θ_degrees = θ * 180 / π这样就得到了以度数表示的方位角。
总结:测量坐标方位角的步骤包括确定参考方向,计算向量的分量,使用反正切函数计算方位角,然后将结果转换为度数。
这个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从参考方向到目标方向的旋转角度。
坐标方位角的概念在很多领域中都有应用,例如导航、无人机操作和图形设计。
计算细则1、坐标计算:X¹=X+Dcosα,Y¹=Y+Dsinα。
式中Y、X为已知坐标,D为两点之间的距离,Α为方位角。
2、方位角计算:1)、方位角=tan=两坐标增量的比值,然后用计算器按出他们的反三角函数(±号判断象限)。
2)、方位角:arctan(y²-y¹)/(x²-x¹)。
加减180(大于180就减去180(还大于360就在减去360)、小于180就加180 如果x轴坐标增量为负数,则结果加180°。
如果为正数,则看y轴的坐标增量,如果Y轴上的结果为正,则算出来的结果就是两点间的方位角,如果为负值,加360°。
S=√(y²-y¹)+(x²-x¹),1)、当y²-y¹>0,x²-x¹>0时;α=arctan(y²-y¹)/(x²-x¹)。
2)、当y²-y¹<0,x²-x¹>0时;α=360°+arctan(y²-y¹)/(x²-x¹)。
3)、当x²-x¹<0时;α=180°+arctan(y²-y¹)/(x²-x¹)。
再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可算距离(根号下两个坐标距离差的平方相加)。
拨角:arctan(y²-y¹)/(x²-x¹)1、例如:两条巷道要互相平行掘进的话,求它们的拨角:方法(前视边方位角减后视边方位)在此后视边方位要加减180°,若拨角结果为负值为左偏“逆时针”(+360°就可化为右偏,正值为右偏“顺时针”。
2、在图上标识方位的方法:就是导线边与Y轴的夹角。
坐标方位角怎么计算例题坐标方位角是测量工程学中描述两个点间方位关系的重要参数。
它是以仪器支撑点为原点,令仪器视线向右方向作为正方向,用仪器所观测视线与参考方向夹角的度数值来描述工程中两个点的关系。
因此,坐标方位角的测量非常重要,它可以用来测量地面物体和天体之间的角度。
根据不同的计算公式,坐标方位角的计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极坐标方位角,另一类是直角坐标方位角。
极坐标方位角是指从极点出发,从极点到待测地点的方向角,一般采用角度表示,范围为0°~360°。
计算极坐标方位角的公式为: =arctan(Y/X),其中θ为极坐标方位角,X和Y为待测点的二维坐标。
直角坐标方位角,也称为笛卡尔坐标方位角,是指从参考原点出发,从原点到待测点的方向角,一般采用弧度表示,范围为-π~+π。
计算直角坐标方位角的公式为:=atan2(Y,X),其中θ为直角坐标方位角,X和Y为待测点的二维坐标。
对于坐标方位角的测量,首先要把参考点和测量点的二维坐标值给出,然后根据上述计算公式,通过程序或者直接算式求出两点之间的坐标方位角。
此外,坐标方位角的测量还可以通过采用仪器的方式来进行。
常见的测量仪器有建筑学仪器、经纬仪、罗盘等,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测量两个点之间的坐标方位角。
如果采用仪器的方式进行,我们需要先确定参考点和待测点的位置,然后从参考点出发,仪器顺次测量待测点,最后利用仪器显示出的坐标方位角即可求得测量结果。
总结起来,坐标方位角的测量十分重要,也是测量工程学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坐标方位角的计算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经典公式计算或者搭配仪器来进行测量。
以上是坐标方位角怎么计算的基本概要,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坐标方位角=磁方位角+(±磁坐偏角)。
方位角是卫星接收天线,在水平面上转0°-360°。
设定方位角时,抛物面在水平面上左右移动。
方位角(方位角,缩写为Az)是用于测量平面中物体之间的角度差的方法之一。
它是从点的北方向顺时针方向和目标方向之间的水平角度。
一、计算方法1、按给定的坐标数据计算方位角αBA、αBPΔxBA=xA-xB=+123.461m;ΔyBA=yA-yB=+91.508m;由于ΔxBA>0,ΔyBA>0;可知αBA位于第Ⅰ象限,即αBA=arctg=36°32'43.64";ΔxBP=xP-xB=-37.819m;ΔyBP=yP-yB=+9.048m;由于ΔxBP<0,ΔyBP>0;公式计算出来的方位角,可知αBP位于第Ⅱ象限。
αBP=180o-α=180o-arctg=180o-13o27'17.33"=166°32'42.67";此外,当Δx<0,Δy<0;位于第Ⅲ象限,方位角=180°+arctg;当Δx>0,Δy<0;位于第Ⅳ象限,方位角=360°-arctg。
2、计算放样数据∠PBA、DBP∠PBA=αBP-αBA=129°59'59.03"。
3、测设时,把经纬仪安置在B点,瞄准A点,按顺时针方向测设∠PBA,得到BP方向,沿此方向测设水平距离DBP,就得到P点的平面位置。
当受地形限制不便于量距时,可采用角度交会法测设放样点平面位置上例中,当BP间量距受限时,通过计算测设∠PAB、∠PBA来定P点。
根据给定坐标计算∠PAB;ΔxAP=xP-xA=-161.28m;ΔyAP=yP-yA=-82.46m;αAP=180°+arctg=207°4'47.88";又αAB=180°+αBA=180°+36°32'43.64"=216°32'43.64";∠PAB=αAB-αAP=9°27'55.76"。
工程测量中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在工程测量中,坐标方位角是指一个点相对于参考方向的角度。
它是测量中常用的一个重要参数,用于确定物体或地点的位置和方向。
坐标方位角的计算公式主要基于三角函数的运算和几何原理,下面将详细介绍它的计算方法。
我们需要明确坐标方位角的定义。
在工程测量中,通常以正北方向为参考方向,以逆时针方向为正方向,来确定一个点的方位角。
方位角的范围是0°到360°,其中0°表示正北方向,90°表示正东方向,180°表示正南方向,270°表示正西方向,360°又回到正北方向。
对于任意一个点,我们可以通过计算该点相对于参考方向的角度来确定它的方位角。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方位角 = arctan((Y - Y0) / (X - X0))其中,X0和Y0表示参考点的坐标,X和Y表示待测点的坐标。
这个公式基于斜率的概念,通过计算两点之间的斜率来确定方位角。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计算中使用了反正切函数arctan,所以计算结果的范围是-90°到90°,即仅限于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
为了得到完整的方位角范围,我们需要进行一些额外的处理。
在计算公式中,我们可以根据X和X0的大小关系,以及Y和Y0的大小关系来确定方位角的象限。
具体的处理方法如下:如果X > X0且Y > Y0,那么方位角为计算结果;如果X < X0,那么方位角为180°加上计算结果;如果X > X0且Y < Y0,那么方位角为360°加上计算结果;如果X = X0且Y > Y0,那么方位角为90°;如果X = X0且Y < Y0,那么方位角为270°;如果X = X0且Y = Y0,那么方位角没有定义。
通过这些处理,我们可以得到完整的方位角范围。
在实际的工程测量中,坐标方位角的计算非常重要。
已知坐标求方位角公式1. 什么是方位角?好啦,大家听我说,这个方位角啊,简单来说,就是你站在一个点上,看向另一个点时,那个角度。
就像你跟朋友约好去某个地方,你得知道怎么走对吧?这时候,方位角就派上用场了!比如说,你在家里,想知道怎么去咖啡馆,方位角告诉你要往哪个方向去,听起来是不是很酷?1.1 方位角的定义那么,方位角的定义是啥呢?就是从北方向顺时针测量的角度。
就像一部电影,开头总是有个引子,北方就是我们的引子,0度的起点。
接着,你的视线从北方开始,顺时针转过的角度就是方位角。
简单来说,你如果从北边开始看,往东就是90度,往南就是180度,往西就是270度,回到北边又是360度了。
明白了吧?1.2 方位角的应用你可能会问,这个方位角有什么用?嘿嘿,它可大有用处!不论是登山、航海,还是GPS定位,方位角都能帮你找到正确的方向。
就像打游戏时,你需要一个指南针,才能找到宝藏。
无论你是个探险家,还是个爱好者,掌握这个小技巧,简直就是如虎添翼,事半功倍!2. 如何计算方位角?接下来,我们来聊聊,怎么计算方位角。
说实话,听起来好像挺复杂,但其实也没那么难。
咱们先来看看公式,别被它的名字吓着。
2.1 坐标系统首先,你得有两个点的坐标,比如说点A(x1, y1)和点B(x2, y2)。
这两个坐标就像你在地图上找到的两个位置。
想象一下,你在A点,有个小伙伴在B点,你要通过坐标来判断他的方位。
别急,接下来咱们就要开始计算了。
2.2 计算公式计算方位角的公式其实挺简单的:theta = atan2(y2 y1, x2 x1) 。
这个“atan2”就是个神奇的函数,它能帮你解决象限的问题,简而言之,它可以告诉你该往哪个方向走。
记得最后把结果转换成度数,0度是北,90度是东,180度是南,270度是西。
这样,你就可以轻松找到朋友的方位了!3. 实际应用中的小窍门说到这儿,你可能觉得光有公式不够用。
对吧?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些小窍门可以帮你更好地使用方位角。
测量学中坐标方位角怎么算坐标方位角是测量学中一项重要的测量参数。
它用于描述一个点或物体相对于参考点的方位位置。
在测量学中,坐标方位角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其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1. 什么是坐标方位角?坐标方位角是指一个点相对于参考点的方向角度。
通常情况下,参考点被视为坐标系原点,点的方位角是从参考点出发,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后到达目标点的角度。
2. 坐标方位角的计算方法坐标方位角可以使用三角函数来计算。
下面介绍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
首先,确定参考点和目标点的坐标值。
假设参考点的坐标为 (x1, y1),目标点的坐标为 (x2, y2)。
接下来,计算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dx 和垂直距离 dy。
可以使用公式 dx = x2 - x1 和 dy = y2 - y1 来计算。
然后,利用反正切函数 atan2(dy, dx) 计算坐标方位角。
这个函数可以直接得出坐标方位角的值。
最后,将计算得到的坐标方位角进行标准化。
通常情况下,坐标方位角的取值范围是从0°到360°。
如果结果小于0°,则加上360°,如果结果大于360°,则减去360°。
下面是具体的计算过程:dx = x2 - x1dy = y2 - y1angle = atan2(dy, dx)if angle < 0:angle += 360elif angle > 360:angle -= 3603. 坐标方位角的应用坐标方位角广泛应用于测量学中的各个领域,包括地理测量、测量工程和导航定位,以及其他需要描述方位关系的领域。
在地理测量中,坐标方位角用于确定地理位置的方向关系。
比如,通过测量两个地理位置的坐标方位角,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方向关系,例如东西方向、南北方向等。
在测量工程中,坐标方位角可以用于描述建筑物或工程物体的方位关系。
通过测量目标点相对于一个参考点的坐标方位角,可以确定目标物体相对于参考点的方向角度。
二计算坐标与坐标方位角的基本公式
控制测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量和计算求出控制点的坐
标,控制点的坐标是根据边长及方位角计算出来的。
下面介
绍计算坐标与坐标方位角的基本公式,这些公式是矿山测量
工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公式。
一、坐标正算和坐标反算公式
1.坐标正算
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和已知点到待定点的坐标方位角、边长
计算待定点的坐标,这种计算在测量中称为坐标正算。
如图 5—5 所示,已知 A 点的坐标为x A、y A,A 到 B 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分别为 S AB和AB,则待定点B的坐标为
x B x A x AB }
y B y A y AB
(5— 1)
式中x AB、y AB——坐标增量。
由图 5—5 可知
x AB S AB cos y AB S AB sin AB
}AB
(5— 2)
式中S AB——水平边长;
AB ——坐标方位角。
将式( 5-2 )代入式( 5-1 ),则有
x B x A S AB cos AB }
y B y A S AB sin AB
(5— 3)
当 A 点的坐标x A、y A和边长S AB及其坐标方位角AB 为已知时,就可以用上述公式计算出待定点 B 的坐标。
式(5— 2)是计算坐标增量的基本公式,式(5— 3)是计算坐标的基本
公式,称为坐标正算公式。
从图 5—5 可以看出x AB是边长 S AB在x轴上的投影长度,
y AB是边长 S AB在y轴上的投影长度,边长是有向线段,是在
实地由 A 量到 B 得到的正值。
而公式中的坐标方位角可以从
0°到 360°变化,根据三角函数定义,坐标方位角的正弦值
和余弦值就有正负两种
情况,其正负符号取决于坐标方位角所在的象限,如图5— 6
所示。
从式( 5—2)知,由于三角函数值的正负决定了坐标
增量的正负,其符号归纳成表 5— 3。
图 5— 5 坐标计算图 5—6 坐标增量符号
表 5—3 坐标增量符号表坐标方所在象限坐标增量的正位角负号
(°)⊿x ⊿ y 0~ 90 Ⅰ++
90~ 180 Ⅱ-+
180 ~Ⅲ--270 Ⅳ+-
270~
360
例 1 已知 A 点坐标x A =100.00m ,y A =300.10m;边长s AB=100m,方位角AB =330°。
求B点的坐标x B、 y B。
解:根据公式(5—3)有
x B x A s AB cos y B y A s AB sin AB
AB
100100 cos330 186.1m
300.1 100 sin 330 249.6m
2、坐标反算
由两个已知点的坐标计算出这两个点连线的坐标方位角
和边长,这种计算称为坐标反算。
由式( 5—1)有
x
AB x B x A }
y
AB y B y A
(5—4)
该式说明坐标增量就是两点的坐标之差。
在图 5— 5 中x AB 表示由 A 点到达 B 点的纵坐标之差称纵坐标增量;y AB表示由 A 点到 B 点的横坐标之差称横坐标增量。
坐标增量也有正
负两种情况,它们决定于起点和终点坐标值的大小。
在图 5— 5 中如果 A 点到 B 点的坐标已知,需要计算 AB边的坐标方位角AB和边长时S AB,
则有
tan
y B y A y AB AB
x A x AB
x B
S
AB
x
AB
y
AB
}cos AB sin AB
(5 —5)
或
S
AB
2 2
x
AB
y
AB
公式( 5— 5)称为坐标反算公式。
应当指出,使用公式( 5
— 5)中第一式计算的角是象限角 R,应根据⊿ x、⊿y 的正负号,确定所在象限,再将象限角换算为方位角。
因此公式( 5—5)中的第一式还可表示为:
R AB arctan y
B y
A
arctan
y
AB x B x A x AB
例 2.已知x A =300m, y A=500m, x B=500m, y B=300m,求A、B 二点连线的坐标方位角AB和边长 S AB。
解:由公式( 5-5 )有
R AB arctan y
B y
A arctan 300 500 arctan( 1) x
B x A 500 300
因为x AB为正、y AB为负,直线AB 位于第四象限。
所以R AB NW 45
根据第四象限的坐标方位角与象限角的关系得:
AB36045315
AB边长为:
S AB(x B x A ) 2( y B y A )2(500 300)2(300 500) 2282.8m
坐标正算公式和坐标反算公式都是矿山测量中最基本的
公式,应用十分广泛。
在测量计算时,由于公式中各元素的数字较多,测量规范对数字取位及计算成果作了规定。
例如图根控制点要求边长计算取至毫米;角度计算取至秒;坐标计算取至厘米。
二、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公式
由公式( 5-2 )知,计算坐标增量需要边长和该边的坐标
方位角两个要素,其中边长是
在野外直接测量或通过三角学的公式计算得到的,坐标方位
角则是根据已知坐标方位角和水平角推算出来的。
下面介绍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公式。
如图 5-7 所示,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前进”方向,位于前
进方向左侧的观测角称为左观测角,简称左角;位于前进方
向右侧的角称为右观测角,简称右角。
1.观测左角时的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
在图 5—7 与 5—8 中,已知 AB边的方位角为AB ,左为左观测角,需要求得BC边的方位角BC 。
左是外业观测得到的水平角,从图上可以看出已知方位角AB 与左观测角左之
和有两种情况:即大于180°或小于 180°。
图 5— 7 中为大于 180°的情况,图5— 8 中为小于 180°的情况。
图 5— 7 坐标方位角推算图5—8坐标方位角推算
从图 5— 7 可知, BC边的坐标方位角为
BC AB左180
从图 5— 8 可知, BC边的坐标方位角为
180
BC AB左
综上所述两式则有
180
前后左
(5— 6)
式( 5-6 )是按照边的前进方向,根据后一条边的已知
方位角计算前一条边方位角的基本公式。
公式说明:导线前
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等于后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加上左观
测角,其和大于180°时应减去180°,小于 180°时应加上180°。
2.观测右角时的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
从图 5-7 或图 5-8 可以看出
左360右
将该式代入式 (5- 6),得
(后右180) 360
前
当方位角大于 360°时,应减去 360°,方向不变。
所以上式
变为
180
前后右
(5— 7)
上式说明:导线中,前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等于后一条边
的坐标方位角减去右观测角,
其差大于 180°时应减去180°,小于 180°时应加上180°。
使用式( 5-6 )与(5-7) 时,还应注意相应两条边的前进方向
必须一致,计算结果大于 360°时,则应减去 360°,方向不
变。
例 3图5-9为一条支导线,已知 A 点的坐标方位角BA =101° 28′, 导线 A 点的左观测角左=108 ° 32′,M点的右观测角=75 °。
试推算坐标方位角、。
右AM MN
图 5—9支导线
解:由式( 5-6 )得
则有
由式( 5-7 )得AM BA左180
AM 101 28' 108 32 ' 180 30 MN AM右180
则有MN 30 75 180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