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发展史
- 格式:ppt
- 大小:9.14 MB
- 文档页数:11
白银的历史变迁分析在中国货币史上,白银曾经独树一帜。
明朝后期,白银从四面八方大量涌入我国,我国货币往来及经济交往主要以白银为主,白银渐渐占据着主要通货地位,白银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外交往来及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白银在金融史上的地位是其他货币无法取代的。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受到外国的侵略,政治经济受到冲击并逐渐走向衰弱,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了贸易逆差的出现,贸易逆差出现以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银流入国,贸易逆差出现后,我国成为白银流出国,身份也由之前的国际白银市场的信用购买者,变成之后的需求者。
19世纪30年代,因为世界银价的上涨,我国白银大量向外流出,于是,金融市场发生了动荡,并出现了货币制度危机,我国发生了经济衰弱及信用紧缩。
为此,我国的币制金融、民族经济等都受到严重冲击,并遭受到很大影响,由此,世界白银商品的价格决定着我国白银货币的价格。
一、白银的广泛使用在我国古代,金是指一切金属的统称,人们还按照金属颜色的不同,把金属分为“五金”,五金包括:黑铁、青铅、赤铜、白银、黄金。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因为金银的稀缺,有了贵金属的高贵地位。
可以说,金的开采之后,才有了银的开采及冶炼,在我国战国时期的史册里,就开始有了对银的记录。
由于战国时期不是以白银作为主要货币进行流通,白银更多是起到仪仗、装饰、宝藏等的作用。
到了秦始皇时期,秦始皇规定,不能把白银作为货币进行流通,而只能起装饰、宝藏的作用。
元狩四年,张汤向汉武帝进谏铸造白金币,汉武帝采纳了张汤的建议。
白金币由银锡合金铸造而成,在历史上被称为“白金三品”。
当时,因为白金币币值太高,出现了许多盗铸者,由于假币与真币真假难辨,致使白金币使用受到很大影响,即便在遭受贬值的情况下仍不受大家欢迎,政府虽然一再维持,但收效甚微,于是,白金币铸造发行一年后就被废除。
到了两汉时期,随着中西方的贸易往来,我国有了丝绸之路,与此同时,阿拉伯人也开创出了华南沿海的贸易路线,于是,亚洲中部地区和西方的金银币流传到了中国。
《白银的历史》我们既然觉得白银投资的收益,最终可能会远远大于黄金。
那么,我们就应该系统的去了解一下,我们所要投资标的的历史和发展。
未来都是由过去而来,人类历史和经济历史是在不断往复循环中,通过细微改变后,不断前进的。
所以,必须要了解历史,尤其是经济发展的历史,从中找到规律,将这个规律运用到对未来的预判中。
首先我们来看看白银的发展历史,白银伴随人类存在,据考证有6000年的历史,但真正使白银大规模运用到人类社会,是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在此后这500多年里,白银曾一度成为世界货币,因为美洲大陆的墨西哥、智利、秘鲁等国家大量银矿的发现和开采,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变为可能。
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随着工业革命和新技术的发展,使白银开采量和白银的提炼不断提高。
从统计来看,世界上只有25%的白银是生产于16世纪。
白银公元前4000年-公元1500年,土耳其被认为是首个开采白银的主要发源地,白银矿集中开采,大约是在公元前3000开始的,人们使用“吹灰法”从铅银矿中提取出白银,白银那时候的开采,主要用途还是来制作银器,并没有形成货币。
公元前8世纪,白银生产及贸易中心,逐渐转移到了古希腊的雅典,白银产量据推测在每年100万盎司左右,随着希腊矿区的逐步衰竭以及战争影响,罗马人时期,白银的开采主要来自于西班牙,而且在未来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西班牙提供了欧洲主要的白银供应,也为欧洲与亚洲的香料贸易提供了重要的白银资源。
伴随着战争和人类对财富的执着追求,在公元750-1200年这段时间,白银的开采逐渐开始蔓延到欧洲中部,并逐渐发现银矿。
白银公元1500-1875年,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上的进步以及1492年美洲大陆的发现,彻底引发了白银产量和数量几何倍的增长。
尤其是汞齐化加工方法发展后,白银的产量爆炸是的增长,在1500-1875之间,从玻利维亚、秘鲁、墨西哥开采的白银,占到了整个世界白银产量和贸易份额的85%以上,只有剩余部分来自于欧洲国家和日本。
白银货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摘要:白银作为一种金属货币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明朝中后期开始被大量使用实现货币化,至民国成为法定的本位货币,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中国的货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白银;银本位;货币化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白银作为一种金属货币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明清两朝及民国的主要通货,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中国的货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明朝之前的白银货币据《史记》记载,夏朝把金分为三品,有黄(金)、白(银)、赤(铜),春秋战国时期也有银质的铲形、版形、饼形及贝形货币文物出土,可见这时白银已经开始作为货币存在。
秦朝时期,国家规定以黄金为上币,铜(秦半两)为下币,白银主要被用来制作装饰品及餐具等,不能作为货币流通使用。
汉武帝以资源相对丰富的贱金属铜为币材铸“五铢钱”,是两汉主要的通行货币。
此外汉武帝元狩四年为增加财政收入,曾铸造一种以银锡合金为币材的“白金币”,后因数额巨大且不足值、盗铸猖獗而被废止,“白金币”被认为是我国最早获得法定地位的白银货币。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战乱频繁,货币混乱,币值稳定且价值较低的银较金相比货币作用有所发挥。
在广州、河西走廊等海外贸易中心地区,金银甚至是唯一通货。
这一时期白银价值呈上涨趋势,计量单位开始由过去的斤缩小为两。
隋唐时期,钱帛是主要的货币,除岭南、西州(今新疆的吐鲁番)之外的地区,金银一般不作为流通的货币,多被制成首饰、器物用于赏赐、贮藏、馈赠等用途,到唐朝末期,白银的地位逐步提高,市场上使用白银用于交易的现象增多。
两宋时期,以铜钱、铁钱、纸币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及邻近民族的影响,白银的使用开始逐渐增多,赏赐、纳贡、军费、税负等大量使用或折成白银,白银初步实现货币化。
这期间采银量虽有所扩大,但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要求,钱荒问题依旧存在。
现货白银发展史过去40年白银重要进程:1963年6月― 美国用联邦储备系统发行的纸钞取代面额1美元的银币券,推动银价升至盎司1.29美元。
1968年6月―白银同美国货币体系的关系终结,持有者最后一次将银币券兑换为白银1968 ― 1971年― 美国经济衰退致银价下跌,但维持在每盎司1 ― 2.55美元的区间1972 ― 1978年― 美元贬值,以及石油输出组织(OPEC)的石油出口禁运推动银价上扬,银价波动区间为4.35 ― 5.87美元1980年1月―白银创出每盎司53.50美元的纪录高位,当时美国德州的亨特兄弟公司试图囤积白银操纵价格1980年9月― 两伊战争爆发后,银价从10美元猛涨至25美元1980年12月― 银价稳定在16美元,奥地利、法国和西德成为最后一批取消白银硬币的国家1982年6月― 银价跌破5美元至4.98,为三年半最低点,因美国经济出现持续疲弱迹象1983年3月― 银价触及14.72美元,因油价上涨对市场的影响不明朗1986年5月― 银价时隔四年后再暴跌至4.98美元,市场对供应面感到忧虑1992年7月― 银价遭受打击,跌至3.82美元的1973年以来最低点,沙特阿拉伯发生一起银行丑闻后大规模抛售白银2006年3月― 银价触及23年高点13美元,因市场预期美国政府将批准新的iShares白银信托基金2006年4月― 银价创出23年新高14.68美元,主要因为市场寄望于白银上市交易基金投资产品刺激需求2006年5月― 银价创纪录新高至15.17美元2008年10月― 银价创3年新低至8.4美元2011年4月― 经过2年的暴涨,银价创30年新高至49.82美元2013年6月― 2013年银价一路下跌,至6月达2年来新低18.18白银,在历史上曾经与黄金一样,作为重要的货币物资,具有储备职能,也曾作为国际间支付的重要手段。
当然,随着白银的用途越来越多的面向工业领域,其作为货币支付职能也逐渐淡化。
世界白银发展史白银生产的重要分水岭是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从而发现墨西哥、玻利维亚和秘鲁的银矿,因此带来了世界白银生产快速增长的巅峰时期。
这段巅峰同时伴随着白银提炼技术的升级,从质和量上提高了开采银矿的利用率。
随后的技术革新,尤其是在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期,主要是加强了白银生产的基础,并且提高了银矿开采的速度。
从累计产量来看,世界上只有大约25%的白银是生产于16世纪70年代以前。
在18世纪前的纪录仍然不完整,但是对历史累计产量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下将介绍白银生产的历史。
旧世界的白银(公元前4000年-公元1500年)安纳托利亚(现在的土耳其)被认为是首个开采白银的主要发源地,为小亚细亚地区的工匠提供原料。
安纳托利亚地区为近东、克里特和希腊地区的西方文明提供白银资源。
银器工匠主要集中在小亚细亚和希腊各岛,以及希腊大陆上迈锡尼文明统治的地区。
银矿集中开采大约是在公元前3000年开始的。
首次成熟的银矿石加工是在公元前2500年,占星家使用“灰吹法”从铅银矿中提取出白银。
当时对银器的需求,主要来自于繁荣的克里特文明和稍后的迈锡尼文明,令现今是亚美尼亚的地区对银矿的定位和开采逐渐发展起来。
在公元前1600年克里特文明遭遇灾难性毁灭、以及大约公元前1200年迈锡尼文明陨落之后,白银生产的中心地区转向靠近雅典的Laurium地区。
该地区为处于萌芽时期的希腊文明提供白银。
另外,小亚细亚和北美地区的白银贸易在公元前8世纪开始大规模扩张。
Laurium的矿产非常丰富。
从历史文献和古矿场遗留下来的实际证据来看,当年该地区巅峰时期(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白银产量大约是每年100万盎司。
实际上,到公元1世纪前的一千年中,Laurium是产银最多的一个地区。
除了Laurium,其他产银区主要在小亚细亚、撒丁岛等其他希腊地区,以及亚洲部分地区。
随着希腊Laurium地区矿产全盛期的结束,迦太基人对西班牙银矿的开采繁荣了起来。
现如今大家对白银都不陌生,在我国古代,人们对白银就有了一定认识而且利用它自身独有的特点被当做货币在使用和流通。
如今白银的投资属性越来越明显,而我们只有对白银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
那么,白银的发展历史有哪些可以参考的呢?
银表面呈白色光泽而且它比较稳定,不会轻易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
白银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贵金属,差不多有4000年的历史,在我国解放之前使用的银元就是主要以白银为材料来铸造的。
在清代时期,1两银子想到于现在500左右人民币的购买力。
可见以白银为代表的货币虽然体积较小,但是它的价值含量却是非常高的。
不过在最开始白银是作为餐具来使用的,一般只有家室底蕴深厚的人家才用的起,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白银才开始拥有货币的属性。
随着工业的发展,提炼白银的技术越来越成熟,白银的开采成本越来越低,效率也越来越高,所以在国际市场上慢慢开始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我们都知道只有供需平衡,市场才会比较平稳,当供大于求事,白银价格就会有较大的波动。
这些波动有利有弊,有时候只要我们把握好了,踩准市场的节奏,也能够有所盈利R。
白银出现的时间非常长,而且一直在根据人们的需要不断增加自身的属性,如今白银作为一种贵金属投资产品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
提醒广大投资者,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把握好投资力度,量力而行。
白银发展史摘要:白银,曾与黄金一样,从古代开始就成为人们交换中使用的货币之一。
从最早被拿来制作工艺品到后来成为流通的货币,中国的白银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关键词:白银、货币、银本位从先秦开始,秦始皇统一币制,白银是禁止作为货币来流通使用的,所以白银只用于装饰和贮藏。
到了汉代,虽然并没有明令禁止白银,但由于白银的数量不多,它仍主要用于装饰和贮藏,有时也作货币使用于大额支付。
汉代白银属于称量货币,一般作饼状或铤状,叫做银饼或银铤,与金饼、金铤形状类似。
已知的,西汉曾有过无字银铤、汉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银铤”及银砖等物。
到了中唐以后,随着绢帛货币已不再能适应市场交易需要而渐渐衰退,贵金属白银开始作为货币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虽然唐朝的法律并不承认白银为合法的货币,事实上白银在当时已具有了很多的用途,像是商品交易、租税、赈济、赏赐、军费、官俸、债务等都已经离不开白银的使用。
甚至政府税法都有用银的规定,如唐税制《租庸调》规定:“丁随户所出,岁输绢二匹,……非蚕户,则输银十四两,谓之调”。
白银的使用使得人们的交易变得简便,轻松。
两宋时期,白银的货币性质进一步增强。
政府正式规定白银为租税和官俸的法定货币。
政府的财政支出中,白银货币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宗天禧末年,政府岁收中白银为八十八万余两,岁支中白银为五十八万余两。
神宗熙、丰年间,岁收中白银已达二百九十余万两,四十七年间,白银岁收额增加二百多万两。
南宋孝宗淳熙中,左藏库对政府禁军百官俸给岁支中白银为二百九十三万余两。
元代以后,白银已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
虽然元、明两朝建国初期都曾经明令民间交易禁止使用白银,而推行纸币。
但这种禁令收效甚微,未能阻止白银的流通。
白银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尺度。
到后来,政府非但不再禁止,而且本身收税、发放兵饷、官俸也都用银。
政府发行的纸币,也以白银为本位。
明朝中叶以后,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出超,外国白银不断流入我国。
其中由西班牙人经菲律宾运入中国的美洲白银,仅隆庆五年到明末的七八十年间,就达4000多万库平两。
白银同黄金一样在人类发展历史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人类将白银作为货币却比黄金更早出现,历史上白银作为世界很多国家的法定货币(货币原料),具有金融储备职能,也曾作为国际间支付的重要手段。
早在公元前2500 年,玛雅文明出现时,白银同黄金一样重要,玛雅人最早把白银作为装饰品使用。
由于白银反射性好,能够在月光下闪闪发光,被玛雅人称作为“月亮的眼泪”。
后来开采出越来越多的白银,逐渐变为人类的流通货币。
在欧洲,从罗马时代,就开始使用银币。
目前古董市场上所收藏的“猫头鹰币”就是在那个时代铸造。
后来银本位不能够满足欧洲国家的生产和发展需求,英国率先实施货币改革,银本位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在中国,从汉代就开始使用白银购买商品。
到了元代,银本位制得到进一步强化,政府把白银作为一种主要货币,银锭”元宝”出现。
到了明朝中期建立了真正的“银本位”制度。
到明清,银本位制不断巩固加强,银币在明朝成为正式货币,元宝、碎银和银元成为清朝法定货币,白银在明清王朝的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直到1935 年中国国民政府宣布发行法币、取消银本位,白银作为货币的使用才受到限制,但银元在民间一直流通到1949 年。
可以说在中国人眼里有更深厚的感情。
白银作为常用的投资上平并未就此而消失,目前在美国、墨西哥、加拿大、澳大利亚仍然在使用银币做投资。
据世界白银协会统计,每年白银用于铸币上的需求仍然高达1000—1500 吨,约占中消费总量的5%。
因此,白银作为货币并没有完全退出市场。
钜丰金业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古代的银子长什么样子呢?货币的使用在我国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最初的货币是以贝壳或龟壳作为商品交换的等价物,经过多次的演变和改进后,才变成了我们现在用的人民币。
电视古装剧里看到最多的货币莫过于一串串的铜板,和闪闪发光的银子了。
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实际上的银子,并没有电视上看的那样色泽艳丽,也没有电视上看的一成不变的中间凸起两头翘起的元宝形状。
相反,它们的形状是不固定的,而且颜色是黑不溜秋的,上面还布满丑陋的牙印,估计掉在地上都不会有人捡。
银子的发展史银子在汉代已经出现,它们只作为工艺品售卖而还没有作为货币流通于市面。
经考古发现,最早作为货币的银子是出土于河南隋唐宫城,它们正是杨国忠进奉给唐玄宗的银铤。
也就是说,银子作为官方货币流通的最早时间是在唐朝。
它们主要有银铤、船型银铤、银饼三种形状。
到了南宋后,银子统一为银铤,它们开始以分量不同而对外价值不同。
我们所熟知的中间凸两头翘的元宝,就是来自元朝。
他们把白银重新熔炼成银锭,以标准重量为50两的就叫“元代的宝货”,简称为“元宝”。
而到了明清时期,银子的形状又恢复为多种多样,除了元宝状,还有饼状、船状等。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电视古装剧里除了像元宝的银子较为常见外,还有一种常见于老百姓之间交易用的碎银子。
如上所说,一个元宝如果相当于50两银子,一千铜板相当于一两银子。
若是出去需要花个八两银子,那你是带上八千个铜板还是带一个元宝让人找回四千二百个铜板的零钱呢?出门买东西拉着几车的铜板,且不说高调的事情,单看就觉得很累赘。
所以,这时候就需要为你分忧的碎银子了。
譬如出去买八两的货物,你只需要从五十两的一块银子上剪下八两即可。
剪下的银子就是“碎银子”。
用多少,剪多少。
可以咬的银子照上所述,这么厚实的银子剪起来岂不是费劲?其实银子是偏软质的,虽然没有像豆腐那样可以随手掰开的软,但也是需要专门的工具来剪,这时候就要用专剪银子的戥子了。
虽说银子质地偏软,可为何会有人去咬呢?不难发现,古装电视剧上也经常看见这样的剧情。
白银货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白银货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一、夏朝时期1. 早在夏朝时期,白银就已经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货币。
夏王朝沿袭甲骨文时代的流派,使用银子作为国家货币,这就是中国古代货币的开始。
2. 夏朝时包括以银子为主的两种货币,即“小本”和“大元”,以及以铜为主的两种货币,即“大钱”和“小钱”,所有这些构成了中国古代货币体系。
二、秦汉时期1. 秦汉时期,汉武帝介入了货币改革,实行“金衡”制度,使钱币更加统一。
钱币的种类更为丰富,类型也得到了完善,增强了货币流通状况,起到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2. 后期,秦汉时期的钱币分为两种,即以银和铜两种金属为主的“银钱”和“铜钱”。
其中,以银为主的“银钱”成为当时重要的流通货币,起到了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唐朝时期1. 唐朝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白银又开始流通起来,发行和使用白银货币也发生了变化,成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货币之一。
2. 唐朝实行基金分百制,将大钱贬为“重一”,轻轻的小钱则贬为“重千”,此外,还分设了白银货币。
其中,大钱、小钱、银币三种货币共同组成了中国古代的货币体系。
四、宋朝时期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白银货币也发展得更为繁荣。
宋朝实行货币制度改革,分为布币制和金银币制,其中布币是最常用的流通货币,金银币则是宋朝政府制定的新货币,主要由金银制成,用于贸易等重要场合。
2. 《宋制》中将金、银、布作为货币,其中金、银就是最常用的白银货币。
宋朝的工艺水平也不断进步,如计价、比例处理方式更加完善,这也成就了宋朝古代货币体系的完备。
五、明清时期1. 明清时期的货币制度保留了宋代的基本特征,即金银币为主,而实物货币布币则在流通过程中减少。
明清两代的古代货币体系仍以白银货币为基础,但在细节中略有改变。
2. 在明清两代,金、银、布三者共存,其中金银币更加普遍,白银货币也成为当时全国最主要的流通货币。
另外,明清两代还有另一种集市货币“铜钱”,作为日常小额结算所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白银作为货币和价值储藏手段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1816年,英国实施《金本位法》,确定英镑纸币只盯住黄金,英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国家层面废除白银货币地位的国家。
19世纪下半叶,西方各国在货币方面开始跟随英国实行金本位。
20世纪初,世界主要国家只有中国还是完全的"银本位制"。
1935年,国民政府实施"法币改革",彻底放弃了用银元做货币,这意味着世界上最后一个重要的国家放弃了银本位,白银价格随后跌到历史最低水平,其商品属性超过金融属性。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瓦解,美国政府开始放开对金银的价格管制。
白银价格得以随市场需求自由波动,银币的内在价值也超过了面值。
此后,白银价格迅速上涨,经历了长达10年左右的牛市,并在1980年1月18日达到49.45美元/盎司的历史最高点,10年价格增长了近29倍。
不过随着美国亨特兄弟恶意炒作的失败,其后白银价格迅速回落,进入长达20年的熊市,此间白银价格一直在3-7美元/盎司区间波动。
2002年,白银价格再次发力,开始了新一轮的牛市。
金融市场流动性泛滥及其后金融危机引发的避险需求使得市场对贵金属的需求大幅增加,黄金价格一路飙升,白银也在其带动下迅速上涨。
由于白银价格相对金价便宜很多,其价格波动也更加剧烈。
2011年4月28日,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之下,白银价格迅速攀升至30年高点48.44美元/盎司,逼近上一轮牛市的历史最高点,5个月内几乎翻了一倍,相比10年前上涨了9倍。
从历史上看,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一个大周期约30年。
白银从上一轮牛市高点即1980年的49.45美元至2011年的48.44美元基本上经过一个轮回。
当前白银价格主要受到两方面的支撑:一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白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二是随着白银投资产品的增多,在金融市场整体动荡的环境下,白银的投资需求成为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
白银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作者:来源:《西部资源》2012年第05期白银,在历史上曾经与黄金一样,作为世界很多国家的法定货币(货币原料),具有金融储备职能,也曾作为国际间支付的重要手段。
中国将白银作为货币历史悠久,白银作为货币最早出现在战国,大量使用是在明清民国前期,直到1935年中国国民政府发行法币,取消银本位,白银作为货币的使用才受到限制,但银元在民间一直流通到1949年。
银元(先前为银锭)是我国历史上白银最主要存在形式,货币是白银的最主要用途。
1949年新中国成立,国内百废俱兴,为了稳定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于1950年4月制定下发了《金银管理办法》(草案),冻结民间金银买卖,由中国人民银行经营管理,实行统购统配政策,严厉打击银元投机倒把和走私活动。
这一政策实施增加了国家储备,巩固了人民币的本币地位。
新中国的白银工业,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管理体制的变革,蓬勃发展,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内白银也从过去供应不足,一跃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白银生产国之一,每年还大量出口。
中国的白银工业已经在全球具有重要的地位,白银消费也不断增加,成为全球白银市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之一。
新中国白银工业的发展,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1983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金融储备有限,开始时中央人民政府金银库存多数是在接管国民政府基础上建立的。
基于金银储备有限,一方面,中国政府通过加强管理,保障国家金融稳定;另外一方面,通过加强国内铅锌铜锡金企业的副产,充实政府储备。
在此期间,中国国内白银基本上是供不应求的,还需要从海外大量进口;此时白银供销采取统销统购,优先定点保证少数民族和国防等工业之需。
第二阶段(1983年—1999年):1983年,国家对有色工业的管理加强,有色工业的管理从国家冶金工业部分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98年改为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2001年成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正式宣布成立,全国白银和伴生金的生产也归口有色总公司管理。
白银的形成和发展摘要银为贵金属之一,符号Ag,英文为silver。
银为银白色,相对密度为10.49,熔点(961℃),不溶于碱和大部分有机酸,易溶于硝酸及热硫酸,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化合后变成褐色Ag2S。
925银是92.5%的银加入7.5% 的铜及其它合金,使得银的硬度和光泽都有所改善。
银饰是用银制成的各种各样的装饰品,银为贵金属之一,银白色,银饰采用各种加工工艺,加工成的银饰品种类繁多,基本分为耳饰、颈饰、手饰、足饰和服饰5个大类。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银饰,走近千家万户,仍然受到许多人的喜爱,特别是某些少数民族地区的银饰,如苗族的银匠业就极为发达。
关键词:银;银饰;贵金属;种类繁多pick toAs one of the precious metals, silver symbol Ag, English for silver. Silver for silver, relative density at 10.49, melting point (961 ℃), not soluble in alkali and most of the organic acid, soluble in nitric acid and sulfuric acid, and sulfur dioxide in the air after combining Ag2S and turn brown. 925 silver is 92.5% silver and 7.5% copper and other alloy, makes the hardness and gloss of the silver is improved. Silver is made of a variety of silver decorations, one of the silver for your gold, silver, silver is used in a variety of processing technology, processing into a silver types is various, the basic is divided into earring, neck, hand, foot and five categories.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especiall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raditional silver, approached the families, is still popular with many people, especially the silver in some ethnic minority areas, such silversmith industry is very developed.Key words: silver; Silver; Precious metals; A wide variety;绪论 (1)1白银的发展历史 (1)2白银的形成及种类 (3)2.1 白银介绍 (3)2.2白银的特性 (4)2.2.1物理特性 (4)2.2.2化学特性 (5)2.3白银的种类 (5)2.4白银的应用 (6)3白银饰品 (7)3.1银饰介绍 (7)3.2银饰分类 (8)3.3银饰功效 (8)3.4关于银饰变黑 (9)4白银检验方法 (9)参考文献 (9)绪论在古代,人类就对银有了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