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扣留海运船舶的国际公约图文稿
- 格式:docx
- 大小:95.69 KB
- 文档页数:6
1952年统一海船扣押某些规定的国际公约简介本公约于1952年5月10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第九次海洋法外交会议上通过。
参加本公约的国家有:比利时、埃及、法国、德国、英国、希腊、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南斯拉夫、阿尔及利亚、巴哈马、贝宁、喀麦隆、中非、哥斯达黎加、吉布堤、多米尼加、斐济、加蓬、格林纳达、几内亚、圭亚那、海地、象牙海岸、马尔加什、毛里坦尼亚、毛里求斯、尼日尔、尼日利亚、巴拉圭、波兰、塞纳加尔、苏丹、瑞士、叙利亚、乍得、多哥、汤加、扎伊尔等。
各缔约方,认识到有必要通过协议确定海船扣押某些统一的法律规定,决定缔结一公约,并协议如下:第1条在本公约中,下列用语具有本条所确指的含义:(1)“海事请求”系指由于下列一个或多个原因引起的请求:(a)碰撞或其他情况下由任何船舶所造成的损害;(b)由任何船舶所造成的或与任何船舶的营运有关而发生的人身伤亡;(c)海难救助;(d)不论采用租船合同与否,凡与任何船舶的使用或租赁有关的协议;(e)不论采用租船合同或其他形式,凡与在任何船舶上货物运输有关的协议;(f)包括行李在内的任何船舶所载货物的灭失或损坏;(g)共同海损;(h)船舶抵押贷款;(i)拖带;(j)引航;(k)在任何地方供应给船舶为其营运或维持所需的物品或材料;(l)任何船舶的建造,修理或装备,或船坞费用和款项;(m)船长、高级船员或一般船员的工资;(n)船长所支付的费用,包括托运人、承租人或代理人代表船舶或其所有人支付的费用;(o)有关任何船舶的权利或所有权的争议;(p)任何船舶的共有人之间对该船的所有权、占有使用或收益的争议;(q)任何船舶的抵押权或质权。
(2)“扣押”系指通过司法程序滞留船舶,以保全海事请求,但不包括执行或满足某项判决中船舶的扣留。
(3)“人”包括个人、合伙人和法人团体、政府、政府的部门和公共当局。
(4)“请求人”系指提出存在对其有利的海事请求的人。
第2条悬挂缔约国之一的旗帜的船舶,可因任何海事请求而在任何缔约国的管辖区域内被扣押,但不得因其它请求而被扣押。
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国际公约(中文本)文章属性•【缔约国】国际海事组织•【条约领域】海事•【公布日期】2001.10.05•【条约类别】公约•【签订地点】伦敦正文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国际公约(中文本)本公约各当事国,注意到各国政府和主管国际组织进行的科学研究和调查业已表明,船舶使用的某些防污底系统对生态上和经济上重要的海洋生物造成重大毒性危害和其它长期影响,并且人体健康亦可能会因消费受影响的海产食品而受到损害,特别注意到对使用有机锡混合物作为生物杀灭物的防污底系统的严重关注,并且确信必须逐步杜绝将此类有机锡引入环境中,忆及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第17章呼吁各国采取措施,以减少防污底系统中使用的有机锡混合物造成的污染,还忆及国际海事组织大会于1999年11月25日通过的第A.895(21)号决议敦促本组织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作为紧急事项促成加速制定一项全球性法律约束文件,以处理防污底系统的有害影响,留意到关于环境和发展的《里约宣言》第15条原则中所述的预防办法,并参考了MEPC于1995年9月15日通过的第MEPC.67(37)号决议,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和人体健康不受防污底系统不利影响的重要性,还认识到使用防污底系统防止船舶表面生物积聚对有效的贸易、航运和阻止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扩散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认识到继续研制有效和对环境安全的防污底系统以及促进以较少有害系统或最好是无害系统代替有害系统的必要性,兹协议如下:第一条一般义务一、本公约每一当事国承诺充分和全面实施其规定,以便减少或消除防污底系统对海洋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附件为本公约的组成部分。
除另有明文规定外,凡提及本公约,同时即构成提及其附件。
三、本公约的任何规定均不得解释为阻止某一国家单独地或联合地采取与国际法一致的减少或消除防污底系统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的更严格措施。
四、当事国应尽力为旨在有效实施、遵守和执行本公约进行合作。
船舶安全管理及防污染国际有关公约航海131班魏启威 21、《1974年国际海上安全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Safety of Life at Sea,1974) 生效日期:1978年议定书于1981年5月1日;1988年议定书于2000年2月3日。
构架:公约正文条款,1988年议定条款,公约附则,公约附件,附属于公约的单项规则。
适用范围:(1)除非另有明文规定,本部分适用于各条所适用的所有船舶上与小于500总吨货船上的包装形式危险品的载运;(2)本部分的规定不适用于船舶的物料与设备;(3)除非符合本章的规定,禁止载运包装形式的危险品;(4)为补充本部分的规定,各缔约国政府应颁布或促成颁布对涉及包装形式危险品事故应急反应与相关医疗急救的详细须知,并考虑到本组织制订的导则。
主要目的:旨在对船舶及设备,船员操作,公司管理与船旗国管理等实施有效控制从而保障海上人命安全的国际公约,也就是保障海上人命安全方面最古老,最重要的公约。
2、《1989国际救助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alvage,1989 )生效日期: 1996年7月14日构架:三十四条正文条款。
适用范围:本公约适用于在一缔约国提起的有关公约所辖事项的诉讼或仲裁。
主要目的:该公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修改原公约对救助作业的规定,以便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与鼓励救助人对遇险油轮及其她海上财产进行救助。
3、《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Convention on the 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ng Collisions at Sea,1972)生效日期:1977年7月15日构架: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与附件《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适用范围:(1)联合国如系某一领土的管理当局,或任一缔约方如负责某一领土的国际关系,可随时以书面通知本组织秘书长(以下简称“秘书长”),将本公约扩大适用于该领土;(2)本公约应自接到通知之日或通知中规定的其她日期起,扩大适用于通知中所述领土;(3)对根据本条第1款所作通知中所述的任何领土,均可撤销扩大适用,经1年后撤销时规定的更长期限后,本公约即不再适用于该领土;(4)秘书长应将根据本条所递交的任何扩大适用或撤销扩大适用的通知,通知所有缔约方。
关于执行《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几个附则的探讨我们通常习惯将《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称为《73/78防污公约》,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说法是欠妥的也是不严肃的。
所谓《73/78防污公约》是指《经1978年议定书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只包含了第一到第五个附则,而我们现在所说的《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是指经1997年议定书修订的包含六个重要附则的《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因此,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要求当整体引述本公约及其六个附则时宜使用“防污公约”而非“73/78防污公约”,否则的话,后者就可能将1997年议定书通过的附则Ⅵ排除在外。
本文仅介绍跟油轮操作相关的几个附则关于特殊区域以及防污染要求进行介绍。
一、附则Ⅰ-防止油类污染规则(Regul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llution by oil)●特殊区域,指在海域中,由于其海洋学的和生态学的情况以及其交通的特殊性质等方面公认的技术原因,需要采取特殊的强制办法以防止油类物质污染海洋。
附则Ⅰ中特殊区域是指:1.地中海区域:包括地中海本身以及其中的各个海湾和海区,与黑海以北纬41°为界,西至直布罗陀海峡,以西经005°36′为界;2.波罗的海区域:指波罗的海本身以及波地尼亚湾、芬兰和波罗的海入口(以斯卡格拉克海峡中斯卡晏角处的北纬57°44.8′为界;3.黑海区域:包括黑海本身,与地中海以北纬41°为界;4.红海区域:包括红海本身以及苏伊士湾和亚喀巴湾,南以拉斯西尼(北纬12°28.5’,东经043°19.6’)和胡森穆拉德(北纬12°40.4’,东经043°30.2’)之间的恒向线为界;5.海湾区域:位于拉斯尔哈德(22-30N/059-48E)和拉斯额尔法斯特(25-04N/061-25E)之间的恒向线西北的海域;6.亚丁湾区域:红海和阿拉伯海之间的亚丁湾部分,西以拉斯西尼(12-28.5N/043-19.6E)和胡森穆拉特(12-40.4N/043-30.2E)之间的恒向线为界,东以阿斯拉希尔(11-50N/051-16.9E)和拉斯法尔塔克(15-35N/052-13.8E)之间恒向线为界;7.南极区域:指60S以南的区域;8.西北欧水域:包括北海及其入口,爱尔兰海及其入口,克尔特海,英吉利海峡及其入口以及紧靠爱尔兰西部的大西洋东北海域。
船舶安全管理及防污染国际有关公约航海131班魏启威 2013101110041.《1974年国际海上安全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Safety of Life at Sea,1974)生效日期:1978年议定书于1981年5月1日;1988年议定书于2000年2月3日。
构架:公约正文条款,1988年议定条款,公约附则,公约附件,附属于公约的单项规则。
适用范围:(1)除非另有明文规定,本部分适用于各条所适用的所有船舶上和小于500总吨货船上的包装形式危险品的载运;(2)本部分的规定不适用于船舶的物料和设备;(3)除非符合本章的规定,禁止载运包装形式的危险品;(4)为补充本部分的规定,各缔约国政府应颁布或促成颁布对涉及包装形式危险品事故应急反应和相关医疗急救的详细须知,并考虑到本组织制订的导则。
主要目的:旨在对船舶及设备,船员操作,公司管理和船旗国管理等实施有效控制从而保障海上人命安全的国际公约,也是保障海上人命安全方面最古老,最重要的公约。
2.《1989国际救助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Salvage,1989 )生效日期: 1996年7月14日构架:三十四条正文条款。
适用范围:本公约适用于在一缔约国提起的有关公约所辖事项的诉讼或仲裁。
主要目的:该公约最重要的目的是修改原公约对救助作业的规定,以便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和鼓励救助人对遇险油轮及其他海上财产进行救助。
3.《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Convention on the 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ng Collisions at Sea,1972)生效日期:1977年7月15日构架: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和附件《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适用范围:(1)联合国如系某一领土的管理当局,或任一缔约方如负责某一领土的国际关系,可随时以书面通知本组织秘书长(以下简称“秘书长”),将本公约扩大适用于该领土;(2)本公约应自接到通知之日或通知中规定的其他日期起,扩大适用于通知中所述领土;(3)对根据本条第1款所作通知中所述的任何领土,均可撤销扩大适用,经1年后撤销时规定的更长期限后,本公约即不再适用于该领土;(4)秘书长应将根据本条所递交的任何扩大适用或撤销扩大适用的通知,通知所有缔约方。
1999年国际扣船公约文章属性•【缔约国】国际海事组织•【条约领域】海事•【公布日期】1999.03.12•【条约类别】公约•【签订地点】日内瓦正文1999年国际扣船公约(1999年3月12日,订于日内瓦)本公约各缔约国,确认促进世界海运贸易的协调、有序发展的愿望,确信需要制定一项反映相关领域最新发展情况的实现国际统一的扣船法律文书,兹协议如下:第1条定义为本公约的目的:1 “海事请求”系指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事由引起的请求:(a)船舶运行引起的灭失或损坏:(b)与船舶营运直接有关的人身伤亡,不论发生在陆上或水上;(c)救助作业或任何救助协议,如适用,包括在船舶本身或其货载构成环境损害威胁时,对船舶实施的救助所产生的任何特殊赔偿;(d)船舶对环境、海岸或有关利益方造成的损害或损害威胁;为预防、尽可能减少或消除此种损害而采取的措施;此种损害的赔偿;为恢复环境而实际采取或准备采取的合理的措施的费用;第三方因此种损害而蒙受或可能蒙受的损失;以及与本项所指的性质类似的损害、费用或损失;(e)与起浮、清除、收回或摧毁沉没的、成为残骸的、搁浅的或放弃的船舶或使之无害有关的费用或开支,包括与起浮、清除、收回或摧毁仍在或曾在该船上的任何物件或使之无害有关的费用或开支,以及与维护放弃的船舶和维持其船员有关的费用或开支;(f)有关船舶的使用或租用的任何协议,不论载于租船合同或其他协议;(g)有关船舶载运货物或旅客的任何协议,不论载于租船合同或其他协议;(h)船载货物(包括行李)或与其有关的灭失或损坏;(i)共同海损;(j)拖航;(k)引航;(l)为船舶的营运、管理、维护或维修而向其提供的物品、材料、给养、燃料、设备(包括集装箱)或服务;(m)船舶的建造、改建、修理、改装或装备;(n)港口、运河、码头、港湾及其他水道规费和费用;(o)因船长、高级船员和其他在编船员在船上工作而应支付给他们的工资和其他款项,包括应为其支付的遣返费和社会保险费;(p)为船舶或船舶所有人支付的费用;(q)船舶所有人或光船承租人应支付或他人为其支付的船舶保险费(包括互保会费);(r)船舶所有人或光船承租人应支付或他人为其支付的任何与船舶有关的佣金、经纪费或代理费;(s)有关船舶所有权和占有的任何争议;(t)船舶共有人之间有关船舶的使用或收益的任何争议;(u)对船舶的抵押或担保或同样性质的权利;(v)因船舶买卖合同产生的任何争议。
关于扣留海运船舶的国际公约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关于扣留海运船舶的国际公约(1952年5月10日)公约各缔约国鉴于有通过协议制定关于扣留海船的某些法律规定的愿望,决定为此目的而签订公约,并议定以下各条:第一条在本公约内,下列各词具有本条确指的涵义:1、“海事请求”是指由于下列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原因引起的请求。
(1)发生碰撞或处于其他状态下的船舶所造成的损害;(2)由于任何船舶或因任何船舶的操作而造成的人身伤亡;(3)海难救助;(4)与使用或租赁任何船舶的协议,不论是以租船合同或其他形式出现;(5)关于在任何船上运输货物的协议,不论是以租船合同或其他形式出现;(6)任何船舶所载货物包括行李的灭失或损失;(7)共同海损;(8)船舶抵押借款;(9)拖带;(10)引水;(11)在任何地方供应船舶营运或日常维护所需的物品或材料;(12)任何船舶的建造、修理或装备,或船坞费用或规费;(13)船长、高级船员或一般船员的工资;(14)船长所支付的费用,包括托运人、承租人或代理人代表船舶或其他船舶所有人支付的费用;(15)对任何船舶的权利和所有权方面的争执;(16)任何船舶的共有人之间对该船的所有权、占有权、营运或获利方面的争执;(17)任何船舶的抵押权或质权;2、“扣留”是指依照法律程序扣押船舶,以便保全海事请求,但不包括因执行或满足一项判决而扣押船舶。
3、“人”包括个人、合伙人和法人团体、政府、政府部门和公共权力机构。
4、“请求人”是指主张存在对其有利的海事请求的人。
第二条悬挂任一缔约国旗帜的船舶,得因任何海事请求,而在任何缔约国管辖区域内被扣,但不得因其他请求而被扣;本公约中的任何规定,都不得视为扩大或限制根据各该国国内法律或规章赋予其政府或政府所属部门、公共权力机构或码头或港口当局,在其管辖区域内扣留、扣押,或以其他方式阻止船舶开航的权利。
第三条1、除本条第4款及第十条另有规定外,请求人得扣留引起海事请求的当事船舶,或在发生海事请求时属于当事船舶所有人的任何其他船舶,即使被扣留船舶准备开航,亦得扣留;但除引起请求的当事船舶以外,其他任何船舶都不得因第一条第1款第(15)、(16)、(17)各项所述海事请求而被扣。
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XX年前言本公约各缔约国,认识到通过协议确定一些关于海上货物运输的规则的需要,决定为此目的而缔结一项公约,并已协议如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定义在本公约中:1.“承运人”,是指由其本人或以其名义与托运人订立海上货物运输契约的任何人;2.“实际承运人”,是指受承运人委托从事货物运输或部分货物运输的任何人,包括受托从事此项工作的任何其他人;3.“托运人”,是指由其本人或以其名义或代其与承运人订立海上货物运输契约的任何人,或是由其本人或以其名义或代其将海上货物运输契约所载货物实际提交承运人的任何人;4.“收货人”,是指有权提取货物的人;5.“货物”,包括活动物;如果货物是用集装箱、货盘或类似装运工具集装,或者货物带有包装,而此种装运工具或包装系由托运人提供,则“货物”应包括这些装运工具或包装6.“海上运输契约”,是指承运人收取运费据以将货物从一个港口运往另一港口的契约;但是,对于既包括海上运输又包括某些其他运输方式的契约而言,只有在其涉及海上运输时,才应视为本公约所指的海上运输契约7.“提单”,是指用以证明海上运输契约和由承运人接管或装载货物,以及承运人保证据以交付货物的单证单证中关于货物应按记名人的指示或者不记名人的指示交付,或者交付给提单持有人的规定,便是这一保证8.“书面”,除其他方式外,包括电报和电传第二条适用范围1.本公约各项规定,适用于在两个不同国家之间的所有海上运输契约,如果:海上运输契约规定的装货港位于一个缔约国之内;或者海上运输契约规定的卸货港位于一个缔约国之内;或者海上运输契约规定的备选卸货港之一是实际卸货港,并位于一个缔约国之内;或者提单或作为海上运输契约证明的其他单证,是在一个缔约国之内签发;或者提单或作为海上运输契约证明的其他单证规定,本公约各项规定或者使其生效的任何国家立法,应对该契约加以管辖2.本公约各项规定,对船舶、承运人,实际承运人、托运人、收货人或任何其他有关的人,不论其国籍如何,一律适用3.本公约各项规定不适用于租船契约,但是,如果提单是根据租船契约签发,并对承运人和非属承租人的提单持有人之间的关系加以制约,则本公约各项规定应适用于此种提单4.如果契约规定,今后的货载将在一个议定期间内分批运输,则本公约的规定应适用于每一批货载但如运输系根据租船契约进行,则应适用本条第3款规定第三条对本约的解释在解释或适用本公约各项规定时,应注意本公约的国际性质和促进统一的需要第二章承运人的责任第四条责任期限1.按照本公约,承运人对货物的责任期限,包括货物在装货港、运输途中和卸货港处于承运人掌握管理之下的期间2.就本条第1款而言,在下述期间,承运人应被视为已经掌管货物:自承运人从下述各方接管货物时起:①从托运人或代其行事的人;或者②根据装货港适用的法律或规章,从须将货物交其发运的当局或其他第三方接管时起直至他按下列方式交付货物之时为止:①将货物交付收货人;或者②如果收货人不向承运人提货,则依照契约或在卸货港适用的法律或特定商业习惯,将货物置于收货人支配之下;或者③根据卸货港适用的法律或规章,将货物交付所需交付的当局或其他第三方3.本条第1、2款所述承运人或收货人,除他们本人之外,还包括承运人或收货人的雇佣人或代理人第五条责任基础1.除非承运人证明,其本人及其雇佣人和代理人已为避免事故的发生及其后果而采取一切所能合理要求的措施,承运人对由于货物的灭失、损坏以及延迟交付所造成的损失,便应负赔偿责任,如果引起该项灭失、损坏或延迟交付的事故,如第四条所述,是在他掌管货物期间发生2.如果货物未在明确约定的时间内,或者在没有这种约定时,未在按照具体情况对一个勤勉的承运人所能合理要求的时间内,在海上运输契约规定的卸货港交付,便是延迟交货3.如果有本条第二款规定的交付时间届满之后连续六十天之内,尚未根据第四条要求交付货物,则有权对货物的灭失提出索赔的人,可以视为货物已经灭失4.承运人应对下列事项负赔偿责任:①由火灾所引起的货物灭失、损坏或延迟交付,如果索赔人证明,火灾是由于承运人、其雇佣人或代理人的过失或疏忽所造成;②经索赔人证明,由于承运人、其雇佣人或代理人在可能合理的要求他采取灭火以及避免或减轻其后果的一切措施方面的过失或疏忽所造成的货物的灭失、损坏或延迟交付凡在船上发生火灾影响货物时,如果索赔人或承运人要求,便应根据航运惯例,对火灾的起因和情况进行检验,并根据要求,向索赔人和承运人提交检验人报告5.关于活动物,如果其灭失、损害或延迟交付起因于这类运输所固有的任何特殊风险,承运人便不负赔偿责任如果承运人证明,他是按照托运人对有关该项动物所作的专门指示行事,并且证明,根据具体情况,灭失、损害或延迟交付可以归之于这种风险,便应推定灭失、损害或延迟交付乃是如此产生,除非提出证明,该项灭失、损害或延迟交付的全部或一部,是由于承运人、其雇佣人或代理人的过失或疏忽所引起6.除共同海损外,承运人对于海上救助人命的措施或救助财产的合理措施所引起的货物灭失、损坏或延迟交付,不负赔偿责任7.如果货物的灭失、损坏或延迟交付是由于承运人,其雇佣人或代理人的过失或疏忽连同另一原因所引起,承运人只在能归之于这种过失或疏忽所引起的灭失、损坏或延迟交付的范围负责但是,承运人应对不属于这种灭失、损坏延迟交付的数额,提出证明第六条责任限度1.按照第五条规定,承运人对于货物的灭失或损坏的赔偿责任,以每件或每一其他装运单位的灭失或损坏货物赔偿相当于835结算单位或毛重每公斤相当于2.5结算单位的金额为限,二者之中以较高者为准按照第五条规定,承运人对延迟交付的赔偿责任,以相当于该项延迟交付货物应付运费的2.5倍金额为限,但不超过海上运输契约中规定的应付运费总额承运人根据本款两项所应承担的总赔偿责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超过根据本款第项对引起货物全部灭失的这种赔偿责任所确定的限度2.按照本条第1款规定,计算其中较高的金额时,适用下列规则:当以集装箱、货盘或类似的装运工具集装货物时,如已签发提单,则在提单中所载的,否则,在作为海上运输契约证明的其他单证中所载的,装在这种工具中的件数或其他装运单位数,即视为货物的件数或其他装运单位数除上述情况之外,装在此种装运工具中的货物,即视为一个装运单位如果装运工具本身遭到灭失或损坏,而该项装运工具非为承运人所有,或非由他以其他方式提供,便应将其视为一个单独的装运单位3.结算单位是指第二十六条所述结算单位4.根据承运人和托运人之间的协议,可以确定高于第1款规定的赔偿责任限度第七条对非契约性索赔的适用1.本公约所规定的抗辩和责任限度,适用于就海上运输契约所涉及的货物灭失或损坏以及延迟交付而对承运人提起的任何诉讼,不论其为根据契约还是根据侵权行为或其他原因所提起2.如果这种诉讼是对承运人的雇佣人或代理人提起,而且该雇佣人或代理人证明,他是在其受雇的职务范围内行事,他便有权援用承运人根据本公约有权提出的抗辩和责任限度3.除第八条规定者外,从承运人和本条第2款所指任何人取得的赔偿金额总数,不得超过本公约所规定的责任限度第八条有限责任的权利的丧失1.如经证明,货物的灭失、损坏或延迟交付是由于承运人为蓄意造成这一灭失、损坏或延期交付,或是明知可能造成这一灭失、损坏或延迟交付,但却轻率地采取的行为或不为所引起,承运人便无权享受第六条规定的责任限度的利益2.虽有第七条第2款规定,如经证明,货物的灭失、损坏或延迟交付是由于承运人的雇佣人或代理人为蓄意造成这一灭失、损坏或延迟交付,或是明知可能造成这一灭失、损坏或延迟交付,但却轻率地采取的行为或不为所引起,该承运人的雇佣人或代理人便无权享受第六条规定的责任限度的利益第九条舱面货1.承运人只有在依据和托运人签订的协议或该特定贸易的习惯,或为法规或条款所要求时,才有权在舱面载运货物2.如果承运人和托运人已经商定,应当或者可以舱面载运货物,承运人便须在提单或其他作为海上运输契约证明的单证上作如是说明如无此种说明,承运人便须证明,已就在舱面载运货物达成协议但承运人无权援用此种协议以对抗正当取得提单的包括收货人在内的第三方3.如果违反本条第1款的规定而在舱面载运货物,或者承运人不能按照本条第2款规定援用在舱面载货的协议,则虽有第五条第1款的规定,承运人对完全是由于舱面载货而造成的货物灭失或损坏以及延迟交付,应负赔偿责任他所负责的程度,应分别按照本公约第六条或第八条的规定加以确定4.违反在舱内载运的明文协议而在舱面载运货物者,视为第八条所述承运人的一种行为或不为第十条承运人和实际承运人的赔偿责任1.如已将运输工作或部分运输工作委托实际承运人执行,则不论是否根据海上运输契约而有权如此,承运人仍应按照本公约规定对全程运输负责就实际承运人从事的运输工作而言,承运人应对实际承运人及其在受雇的职务范围内行事的雇佣人和代理人的行为或不行为负责2.本公约关于承运人责任的所有规定,也适用于实际承运人对他所从事的运输的责任如果对实际承运人的雇佣人或代理人提起诉讼,便适用第七条第2款、第3款和第八条第2款的规定3.承运人据以承担非由本公约所规定的义务,或放弃本公约所赋予的权利的任何特别协议,只有在实际承运人以书面明确同意时,才能对实际承运人发生影响不论实际承运人已经同意与否,承运人仍受这种特别协议所规定的义务或弃权的约束4.如果承运人和实际承运人均须负责,则在其应负责的范围内,他们负有连带责任5.从承运人、实际承运人及其雇佣人和代理人取得的赔偿金额总数,不得超过本公约所规定的责任限度6.本务规定毫不妨碍承运人和实际承运人之间的追偿权利第十一条联运1.虽有第十条第1款各项规定,如果海上运输契约明确规定,该契约所载某一特定阶段的运输工作应由承运人以外的指定人员执行,则该契约亦可规定,就这一特定运输阶段而言,承运人对由于货物在实际承运人掌管之下发生的事故所引起的灭失,损坏或延期交付,不负赔偿责任但是,如果不能在按照第二十一条第1款、第2款规定有权管辖的法院提起法律诉讼,则任何限定或免除这种赔偿责任的条款,均属无效关于货物的灭失、损坏或延迟交付系由上述事故所引起一事,应由承运人负责举证2.按照第十条第2款规定,实际承运人应对货物在他掌管期间所发生的事故而引起的灭失、损坏或延迟交付负责第三章托运人的责任第十二条一般规则托运人对承运人或实际承运人所受损失或船舶所受损坏、不负赔偿责任,除非这种损失或损坏是由于托运人、托运人的雇佣人或代理人的过失或疏忽所造成托运人的任何雇佣人或代理人对此项损失或损坏亦不负赔偿责任除非该项损失或损坏是由他的过失或疏忽所造成托运人的任何雇佣人或代理人对此项损失或损坏亦不负赔偿责任除非该项损失或损坏是由于他的过失或疏忽所造成第十三条关于危险货物的特殊规则1.托运人必须以适宜的方式,在危险货物上制备危险标志或标签2.当托运人将危险货物交与承运人或实际承运人时,托运人须将货物的危险性质和必要时所应采取的预防措施通知承运人和实际承运人如果托运人未能通知,而承运人或实际承运人也未从别处得知其危险性质,则:托运人应对承运人或实际承运人因载运这类货物而造成的损失负赔偿责任;并且,可以根据情况随时将该货卸下、销毁,或使之无害,而无须给予赔偿3.如果在运输期间是在了解其危险性质的情况下接管货物的,任何人都不得援用本条第2款的规定4.如果不适用或者不得援用本条第2款项的规定,而危险货物对生命或财产造成实际危险时,可以根据情况需要,将其卸下、销毁,或使之无害;除有分摊共同海损义务或按第五条规定承运人负有赔偿责任外,无需给予赔偿第四章运输单证第十四条提单的签发1.当承运人或实际承运人接管货物时,他必须按照托运人的要求,为托运人签发提单2.提单可由承运人授权的人签字经载货船舶的船长签字的提单,视为代表承运人所签3.提单上的签字,如不违反签发提单所在国法律,可以是手写、签字复印、打透花字、盖章、使用符号或任何其他机械或电子工具第十五条提单的内容1.提单中必须载有下列事项:货物的品类;识别货物所需的主要标志;对货物的危险性质的明确说明;包数或件数;货物重量或以其他方式表示的数量上述全部资料均由托运人提供货物的外表状况;承运人姓名及其主要营业所;托运人姓名;在由托运人指定收货人时的收货人姓名;海上运输契约规定的装货港以及货物由承运人在装货港接管的日期;海上运输契约规定的卸货港;提单正本超过一份时的提单正本份数;签发提单地点;承运人或其代表的签字;收货人应付运费金额,或者应由收货人支付运费的其他说明;第二十三条第3款所指声明;在适用时,货物应在或可在舱面载运的声明;经双方明确协议的货物在卸货港的交付日期或期限,以及依照第六条第4款规定而商定的赔偿责任限度的提高2.货物装船后,如果托运人作此要求,承运人须为托运人签发“已装船”提单“已装船”提单除载明本条第1款所规定的事项外,还须载明货物已经装上指定船舶和装船日期如果承运人已在先前就某些货物签发提单或其他物权凭证,则经承运人要求,托运人须交还此项单证,换取“已装船”提单承运人为了满足托运人对“已装船”提单的要求,可以修改任何先前签发的单证,如果修改后的单证载有“已装船”提单所需载有的全部情况3.提单中缺少本条规定的一项或几项内容,并不影响其作为提单的法律性质;但该提单须符合第一条第7款所规定的要求第十六条提单:保留和证据效力1.如果承运人或代其签发提单的其他人,得知或有合理根据怀疑提单中所载有关货物的品类、主要标志、包数或件数、重量或数量等项,并不能准确地代表其实际接管的货物,或者在签发“已装船”提单时,上述各项并不能准确地代表已经装船的货物,或者没有核对这些事项的适当手段,则承运人或上述其他人必须在提单中作出保留,说明这些不符之处、怀疑的根据或无适当核对手段等2.如果承运人或代其签发提单的其他人,未在提单中对货物的外表状况加以批注,便应视为已在提单中注明货物的外表状况良好3.除已就本条第1款所允许的事项在允许的范围内作出保留外:该提单是其中所载货物由承运人接管,而如签发“已装船”提单时,则是由承运人装船的表面证据;而且,如果提单已经转让给正当地按照提单中所载货物情况行事的、包括收货人在内的第三方,则对承运人提出的与此相反的证据,便不予接受4.如果提单未按第十五条第1款第项规定载明运费,或者未以其他方式表明运费由收货人支付,或未载明由收货人支付在装货港的滞期费,则该提单便是运费或此种滞期费不是由收货人支付的表面证据然而,当提单已被转让给正当地依据提单中未作此种记载而行事的、包括收货人在内的第三方时,对承运人提出的与此相反的证据,便不予接受第十七条托运人的保证1.托运人应被视为已就其为列入提单而向承运人提供的有关货物的品类、标志、件数、重量及数量的正确性,向承运人提出保证托运人须就由于此种事项之不正确而造成的损失,给予承运人赔偿即使托运人已将提单转让,托运人仍应负赔偿责任承运人取得此种赔偿的权利,毫不足以限制其根据海上运输契约对托运人以外的任何人所负的赔偿责任2.托运人为就承运人或代其行事的人,未对由托运人提供作为载入提单之用的事项或货物的外表状况注有保留而签发提单所引起的损失,而据以向承运人提出赔偿的任何保函或协议,对包括受让提单的收货人在内的第三方,一概无效3.除非承运人或代其行事的人出于对信赖提单中所载货物情况的、包括收货人在内的第三方进行欺诈,而不将本条第2款所述保留载入,此种保函或协议,针对托运人而言,便属有效在发生欺诈的情况下,如果未予列入的保留,乃是关于由托运人提供以备载入提单的事项,承运人便无权根据本条第1款自托运人取得赔偿4.在本条第3款所述意欲欺诈的情况下,承运人应对信赖其所发提单中所载货物情况的、包括收货人在内的第三方所受任何损失,负赔偿责任,而不能享受本公约中规定的责任限度的利益第十八条提单以外的单据如果承运人签发提单以外的单证用以证明收到交运的货物,这种单证就是订立海上运输契约和由承运人接管该单证中所载货物的表面证据第五章索赔和诉讼第十九条灭失、损坏或延迟交付的通知1.除非收货人已在不迟于其接受货物的下一工作日,将写明灭失或损坏的一般性质的灭失或损坏通知书送交承运人,这种交接便是承运人已按运输单证所载交付货物,而在未签发此种单证时,则是以良好状态交付货物的表面证据2.如果灭失或损坏不是显而易见,且在货物交付收货人之日以后连续十五日内未曾提出书面通知,则应据以适用本条第1款的规定3.如果货物的状况在其被交付收货人之时已经当事各方联合检查或检验,便无需就调查或检验时查明的灭失或损坏,送交书面通知4.遇有任何实际的或预料可能发生的灭失或损坏时,承运人和收货人须为检验和清点货物而相互提供一切合理的便利5.除非在将货物交付收货人之日以后连续六十天之内,已将书面通知送交承运人,对因延迟交付所造成的损失,便不应予以赔偿如果货物已由实际承运人交付,则根据本条规定送交的任何通知,具有犹如送交承运人的通知的同等效力;7.除承运人或实际承运人已在不迟于灭失或损坏发生之后,或依照第四条第2款在货物交付之后,连续九十天之内,将载明灭失或损坏一般性质的灭失或损坏通知,以书面送交托运人外,凡是未能提交此种通知时,便是承运人或实际承运人并未由于托运人、其雇佣人或代理人的过失或疏忽而遭受灭失或损坏的表面证据8.就本条而言,凡是已将通知送交代表承运人或实际承运人行事的人,包括船长或该船主管人员,或已送交代表托运人行事的人,便视为已经分别送交承运人、实际承运人或托运人第二十条诉讼时效1.根据本公约而提出的关于货物运输的任何诉讼,如果在两年之内尚未提出或未提付仲裁,即失去时效2.时效期限自承运人交付货物或交付部分货物之日起算,而在未交付货物时,则自应交付货物的最后一日起算3.时效期限起算的当日,不包括在期限之内4.被要求赔偿的人,可在时效期限之内的任何时间向索赔人提出书面声明,延长时效期限该期限可以通过再次声明而进一步延长5.由负有赔偿的人提起的要求清偿的诉讼,如果是在提起诉讼所在国法律所许可的时间之内提出,即便是在上述各款规定的时效期限届满之后,亦可进行但是,所许可的时间,自提起此种诉讼之人已经处理其索赔案件,或已接到向其本人送交的起诉传票之日起算,不得少于九十天第二十一条管辖权1.对于与根据本公约载运货物有关的法律诉讼,原告可以自行选定在此种法院提出,即根据该法院所在国家的法律有权进行管辖,而且下列地点之一,是在其管辖范围之内:被告的主要营业所,而在无主要营业所时,则为其通常住所;或者契约订立地,而契约是通过被告在该地的营业所、分支或代理机构订立;或者装货港或卸货港;或者海上运输契约中为此目的而指定的任何其他地点2.虽有本规前述规定,如果载货船舶或属于该同一船舶所有人的任何其他船舶,在一个缔约国的任何港口或地点依照适用于该国的法律或国际法的规则而被扣,便可向该港口或地点所在法院提起诉讼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经被告请求,原告须将诉讼转移到他所选定的本条第1款所述管辖法院之一,以作出对索赔的决定而在诉讼转移之前,被告必须提供足够的保证,以偿付日后可能判归原告的赔偿金额一切有关担保是否足够等问题,应由扣留港口或地点的法院裁定3.根据本公约而提起的有关货物运输的任何法律诉讼,不得在本条第2款所未规定的地点提出本款上述规定并不妨碍缔约国采取临时性或保护性措施的管辖权。
关于扣留海运船舶的国
际公约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关于扣留海运船舶的国际公约(1952年5月10日)
公约
各缔约国鉴于有通过协议制定关于扣留海船的某些法律规定的愿望,决定为此目的而签订公约,并议定以下各条:第一条在本公约内,下列各词具有本条确指的涵义:1、“海事请求”是指由于下列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原因引起的请求。
(1)发生碰撞或处于其他状态下的船舶所造成的损害;(2)由于任何船舶或因任何船舶的操作而造成的人身伤亡;(3)海难救助;(4)与使用或租赁任何船舶的协议,不论是以租船合同或其他形式出现;(5)关于在任何船上运输货物的协议,不论是以租船合同或其他形式出现;(6)任何船舶所载货物包括行李的灭失或损失;(7)共同海损;(8)船舶抵押借款;(9)拖带;(10)引水;(11)在任何地方供应船舶营运或日常维护所需的物品或材料;(12)任何船舶的建造、修理或装备,或船坞费用或规费;(13)船长、高级船员或一般船员的工资;(14)船长所支付的费用,包括托运人、承租人或代理人代表船舶或其他船舶所有人支付的费用;(15)对任何船舶的权利和所有权方面的争执;(16)任何船舶的共有人之间对该船的所有权、占有权、营运或获利方面的争执;(17)任何船舶的抵押权或质权;2、“扣留”是指依照法律程序扣押船舶,以便保全海事请求,但不包括因执行或满足一项判决而扣押船舶。
3、“人”包括个人、合伙人和法人团体、政府、政府部门和公共权力机构。
4、“请求人”是指主张存在对其有利的海事请求的人。
第二条悬挂任一缔约国旗帜的船舶,得因任何海事请求,而在任何缔约国管辖区域内被扣,但不得因其他请求而被扣;本公约中的任何规定,都不得视为扩大或限制根据各该国国内法律或规章赋予其政府或政府所属部门、公共权力机构或码头或港口当局,在其管辖区域内扣留、扣押,或以其他方式阻止船舶开航的权利。
第三条1、除本条第4款及第十条另有规定外,请求人得扣留引起海事请求的当事船舶,或在发生海事请求时属于当事船舶所有人的任何其他船舶,即使被扣留船舶准备开航,亦得扣留;但除引起请求的
当事船舶以外,其他任何船舶都不得因第一条第1款第(15)、(16)、(17)各项所述海事请求而被扣。
2、各船全部股份由同一人或相同数人所有时,这些船舶便视为属于同一所有人。
3、一艘船舶在任何缔约国的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管辖区内,又得因同一海事请求而被同一请求人扣留一次以上,亦不得提交一次以上的保证金额或其他保全。
如果一船正在上述任一管辖区内被扣,或为使该船获释或避免扣留的威胁,已在该管辖区内提交保证金或其他保全,此后,由同一请求人就同一海事请求案件,对该船或该船同一所有人的其他船舶的扣留,应被撤销;且应由该法院或该国其他适当司法机关将该船释放。
但请求人能根据法院或该国其他适当司法机关的要求,证明上述保证金或其他保全已在其后发生的扣留以前最后发还,或有充分理由维持该项扣留的除外。
4、如系光船租赁,则承租人而非登记船舶所有人应对与船有关的海事请求负责,请求人得在不违反本公约规定的条件下扣留该船,或为该光船承租人所有的任何其他船舶;但登记船舶所有人的其他船舶不得因此种海事请求而被扣。
本款规定应适用于登记船舶所有人以外的人须对与该船有关的海事请求负责的任何案件。
第四条船舶只能由执行扣留的缔约国的法院或适当司法机关扣留。
第五条法院或其他适当司法机关,应在提供充分保证金或其他保全后,允许释放在其管辖区内扣留的船舶;但该船是因第一条第1款(15)和(16)项所列海事请求而被扣的除外。
在这种情况下,法院或其他司法机关,在该船占有人提供充分保证金或其他保全后,可允许其继续营运,或在扣留期间以其他方式处理该船营运问题。
如有关方面在保证金或其他保全是否充分的问题上未获协议,法院或其他适当司法机关应就上述保证金或保全的性质和数额作出决定。
提供这种保全,以便使该船获释的请求,不得被解释为船舶所有人对责任的承认,或对法定的责任限制利益的放弃。
第六条在任何案件中,请求人是否须对因扣留船舶而引起的损害,或为释放或防止扣留船舶而提供的保证金或其他保全的费用负责等问题,都应当根据在其管辖区内进行或要求扣留的缔约国法律决定。
关于扣留船舶和为申请取得第四条所列权力的程序规则,以及对扣留船舶所能引起的
一切程序问题,应根据在其境内进行或要求扣留的缔约国法律决定。
第七条1、如果扣船国家的法律赋予法院管辖权,或有下列情况之一,扣船国家的法院得就该案的实体问题,作出判决:(1)如果请求人在执行扣留的国家设有经常住所或主要营业处所;(2)如该请求是在执行扣留的国家发生;(3)如该请求关系到船舶被扣的航次;(4)如该请求是由于碰撞所引起,或在1910年9月23日于布鲁塞尔签订的“统一船舶碰撞方面若干法律规定的国际公约”第十三条所述情况下发生;(5)如该请求是因救助而发生;(6)如该请求是就被扣船舶的抵押权或质权问题而提出的;2、如果在其管辖区域内扣留船舶的法院对该案实体问题的决定,没有管辖权,则根据第五条规定,为使船舶获释而提供的保证金及其他保全,应特别提明,该项保证金或保全是为保证执行对上述决定具有管辖权的法院可能宣告的判决而提出的;而执行扣船国家的法院或其他适当司法机关,应规定请求人须向具有此种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的期限。
3、如果双方当事人已同意将争议提交在其管辖权以内执行扣船的法院以外的法院或提交仲裁,则在其管辖权以内执行的扣留的法院或其他适当司法机关,得规定请求人应提起诉讼的期限。
4、如在前述两款中任一情况下,在规定期限内,未提起诉讼或仲裁,被告得申请释放船舶,或发还保释金或其他保全。
5、本条不适用于经过修订的1868年10月17日莱茵河航行公约中所列举的情况。
第八条1、本公约规定,应适用于在任何缔约国管辖区域内悬挂缔约国旗帜的任何船舶。
2、悬挂缔约国旗帜的船舶,得因第一条所列任一海事请求,或缔约国法律准许扣留该船的任何其他请求而被扣。
3、尽管如此,任何缔约国都有权全部或部分排除非缔约国任何政府,或在扣船时在内无经常住所或主要营业所的任何个人享受本公约的利益。
4.本公约中的任何规定,都不得修改或影响各缔约国关于在被扣船舶船旗国管辖区域内,由在该国设有经常住所或主要营业所的人扣留船舶的现行法律规定。
5、如海事请求是由原请求人以外的第三者以代位、指定或其他方式提出,该第三者应在本公约所述范围内,视为具有与原请求人相同的经常住所或主要营业所。
第九条本公约中的任何规定,
都不得被解释为产生脱离本公约规定而根据受诉讼法院适用的法律所不能发生的诉权,亦不得被解释为产生根据上述法律或海上抵押权和留置权公约(如果后者适用)并不存在的任何海上留置权。
第十条缔约国在签署本公约、交存批准书或加入本公约时保留以下权利:(1)不将本公约适用于因第一条(15)和(16)项所列举的任何请求而扣留船舶的事件,而将其国内法适用于此种请求;(2)不将第三条第1款适用于因第一条(17)项所列的请求而在其管辖区域内扣留船舶的事件。
形式条款(第十一至十八条)第十一条各缔约国保证将各国间由于解释或引用本公约而产生的任何争执提请仲裁,但这不应妨碍已协议将其争执提交国际法院的各缔约国的义务。
第十二条本公约须经出席第九届海洋法外交会议各国签字,签字记录应由比利时外交部拟就。
第十三条本公约须经批准。
批准书应交存比利时外交部,该部应将批准书的交存情况通知所有签字国和加入国。
第十四条1、本公约在最初签字的二国间,应自交存第二份批准书六个月后开始生效。
2、本公约对在交存第二份批准书以后批准本公约的缔约国,自该国交存批准书六个月后生效。
第十五条未派代表参加第九届海洋法外交会议的国家得加入本公约。
任何国家加入本公约,均应通知比利时外交部,该部应通过外交途径将此事通知所有签字国和加入国。
本公约对加入国应自收到该国通知之日起六个月后生效,但不能在根据第十四条1款规定于本公约生效以前生效。
第十六条任何缔约国都可以在本公约对该国生效三年后,或其后任何时期,要求召开会议,以便考虑修改本公约事宜。
欲行使此项权利的缔约国,应通知比利时政府,该政府则将在此后六个月以内召集会议。
第十七条任何缔约国都有权在本公约对该国生效后,在任何时期,退出本公约。
这种退出应自比利时政府接到通知之日起一年以后生效,比利时政府应通过外交途径,通知所有其他缔约国。
第十八条1、任何缔约国都可以在批准或加入本公约当时或其后任何时期,书面通知比利时外交部,声明将本公约的适用范围扩大至在国际关系上由其负责的任何领土。
本公约的适用范围,便应在比利时政府外交部获此项通知六个月以后,扩大至上述领土,但其日期不得先于本公约在该签字国生
效的日期。
2、根据本条1款已声明将本公约的适用范围扩大至在国际关系上由其负责的领土的缔约国,得于此后任何时期通知比利时外交部,声明本公约不再适用于该领土;本公约于比利时外交部接获此通知一年后,即不再将其适用范围扩大到该领土。
3、比利时外交部应通过外交途径,将本条所列各项知照所有签字国和加入国。
本公约于1952年5月10日订于布鲁塞尔,共一份,用法文和英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