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七章作业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59 MB
- 文档页数:3
第七章作业管理与接口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作业是由① 、② 和③ 组成的。
【答案】①程序、②数据、③作业说明书【解析】从用户的角度看,作业是在一次应用业务处理过程中,从输入开始到输出结束,用户要求计算机所作的有关该次业务处理的全部工作。
从系统的角度看,作业是一个比程序更广泛的概念,它由程序、数据和作业说明书组成。
系统通过作业说明书控制文件形式的程序和数据,使之执行和操作。
2.批处理系统中,是以① 为单位把程序和数据调入② 以便执行。
【答案】①作业,②内存【解析】从系统的角度看,作业是批处理系统抢占内存的单位,而分时系统不存在作业的概念。
3.处理机调度算法中:“相应比高者优先”其相应比是采用公式:相应比=确定的。
【答案】响应比=(等待时间+计算时间)/计算时间【解析】本算法的思想是对“计算时间”短的小作业优先处理;对“等待时间”长的作业,即使该作业“计算时间”不是很短,也可得到较高的响应比,获得运行的机会。
二、单项选择题1.在一个以批处理为主的系统中,为了保证系统的吞吐率,总是要力争缩短用户作业的。
(A)周转时间(B)运行时间(C)提交时间(D)完成时间【答案】(A)【解析】周转时间是衡量批处理系统的重要指标。
2.作业在系统中存在与否的唯一标志是。
(A)源程序(B)作业说明书(C)作业控制块(D)目的程序【答案】(C)【解析】系统是根据作业控制块 JCB来感知作业的存在的。
3.作业调度从处于① 状态的队列中选取适当的作业投入运行。
从作业提交给系统到作业完成的时间间隔叫做② 。
③ 是指作业从进入后备队列到被调度程序选中时的时间间隔。
(A)运行(B)提交(C)后备(D)完成(E)停止(F)周转时间(G)响应时间(H)运行时间(I)等待时间(J)触发时间【答案】①(C),②(F),③(I)4.在批处理系统中,周转时间是。
(A)作业运行时间(B)作业等待时间和运行时间之和(C)作业的相对等待时间(D)作业被调度进入内存到运行完毕的时间【答案】(B)【解析】周转时间是作业提交给系统到作业完成的时间间隔,因此其周转时间是作业等待时间和运行时间之和。
第七章Windows一、单项选择题1.任务栏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通过拖动任务栏可以将它移到_______。
A.桌面纵向中部B.任意位置C.桌面横向中部D.桌面四个边缘位置均可【答案】D【解析】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可以对任务栏进行的操作有: ( 1)改变大小; ( 2)移动位置(拖动任务栏,可以将它移动到桌面四个边缘的任一位置) ; ( 3)自动隐藏。
注意:要对任务栏进行上述三项操作,首先要保证任务栏处于“非锁定”状态。
2.在Windows中,将当前活动窗口复制到剪贴板,可以用_______来实现。
A. PrtScr键B. Ctrl + C组合键C. Alt + PrtScr组合键D. Ctrl + V组合键【答案】C【解析】在Windows中,将当前活动窗口复制到剪贴板,可以用“Alt + PrtScr”来实现。
如果要将整个桌面都复制到剪贴板,则按“PrtScr”键。
B选项中“Ctrl + C”是实现“复制”操作。
D选项中“Ctrl + V”是实现“粘贴”操作。
3.在Windows中显示器上的多窗口排列方式为_______。
A.只能平铺B.可平铺也可层叠C.只能层叠D.由系统自动决定,不能调整【答案】B【解析】排列窗口的操作为:在任务栏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有相关的设置命令,分别为“层叠窗口”、“横向平铺窗口”、“纵向平铺窗口”等。
注意:要区别排列窗口和排列图标的操作。
排列图标的操作为:在桌面或窗口中的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有相关的设置命令。
4.在Windows中,对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是通过_______来实现的。
A.对话框B.资源管理器或我的电脑C.剪贴板D.控制面板【答案】B【解析】Windows提供了两套管理计算机资源的系统,它们是“Windows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窗口,它们是组织和管理用户文件和文件夹以及其他资源的有效工具。
5.在Windows中,被放入回收站中的内容_______。
第七章参考答案1、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接口有:作业级接口与程序级接口。
作业级接口:操作系统为用户对作业运行全过程控制提供的功能(1) 联机接口(交互式)(2) 脱机接口程序级接口:系统为用户在程序一级提供有关服务而设置,由一组系统调用命令组成•负责管理和控制运行的程序•并在这些程序与系统控制的资源和提供的服务间实现交互作用•用汇编语言:在程序中直接用系统调用命令•用高级语言:可在编程时使用过程调用语句2、接口包括3部分:一组联机命令,终端处理程序,命令解释程序3、联机命令通常有以下几类:(1)系统访问类,包括Login、Password等命令;(2)磁盘操作类,包括Format,Diskcopy,Diskcomp,Bakeup等命令;(3)文件操作类,包括Type、Copy、Comp、Rename、Del等命令;(4)目录操作类,包括Mkdir、dir、rmdir、tree、chdir等命令;(5)通信类;(6)其它命令(见书P222-223)。
4、I/O重定向—用于I/O操作的设备可以更换(即重定向)而不必改变应用程序。
例如:我们正在调试一个应用程序,可将程序的所有输出送到屏幕;而程序调试后,如果需要将程序的结果进行打印,此时需要将I/O重定向的数据结构—逻辑设备表中的显示终端改为打印机,而不修改程序。
I/O重定向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现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种OS 中。
(在UNIX与DOS中有具体的实现形式,可见P230)。
5、就是把第一个命令的输出作为第二个命令的输入;类似地,又把第二个命令的输出作为第三个命令的输入;这样,就由两条已上的命令形成一条管道。
在DOS与UNIX中用“|”作为管道符号。
其格式为 command1| command2| command3|…. commandn 6、见书P22311、COPY命令13、系统调用方式与程序中一般的调用方式的相同点:(1)改变指令流程;(2)重复执行和公用;(3)改变指令流程后需要返回原处系统调用方式与程序中一般的调用方式的不同点:(1)运行在不同的系统状态:一般过程调用,其调用程序和被调用程序都运行在相同状态(核心态或用户态);系统调用:调用程序在用户态,被调用程序在系统态。
7.1.如果使用动态分区方案,下图所示为在某个给定的时间点的内存配置:阴影部分为已经被分配的块;空白部分为空闲块。
接下来的三个内存需求分别为40MB,20MB和10MB。
分别使用如下几种放置算法,指出给这三个需求分配的块的起始地址。
a.首次适配b.最佳适配c.临近适配(假设最近添加的块位于内存的开始)d.最坏适配答:a.40M的块放入第2个洞中,起始地址是80M. 20M的块放入第一个洞中.起始地址是20M. 10M的块的起始地址是120M。
b.40M,20N,10M的起始地址分别为230M,20M和160M.c.40M,20M,10M的起始地址是80M,120160M.d.40M,20M,10M,的起始地址是80M,230M,360M.7.2.使用伙伴系统分配一个1MB的存储块。
a.利用类似于图7.6的图来说明按下列顺序请求和返回的结果:请求70;请求35;请求80;返回A;请求60;返回B;返回D;返回C。
b.给出返回B之后的二叉树表示。
答:a.b.7.3.考虑一个伙伴系统,在当前分配下的一个特定块地址为011011110000.a.如果块大小为4,它的伙伴的二进制地址为多少?b.如果块大小为16,它的伙伴的二进制地址为多少?答:a.011011110100b.0110111000007.4.令buddy k(x)为大小为2k、地址为x的块的伙伴的地址,写出buddy k(x)的通用表达式。
答:7.5.Fabonacci序列定义如下:F0=0,F1=1,F n+2=F n+1+F n,n≧0a.这个序列可以用于建立伙伴系统吗?b.该伙伴系统与本章介绍的二叉伙伴系统相比,有什么优点?答:a.是。
字区大小可以确定Fn = Fn-1 + Fn-2.。
b.这种策略能够比二叉伙伴系统提供更多不同大小的块,因而具有减少内部碎片的可能性。
但由于创建了许多没用的小块,会造成更多的外部碎片。
7.6.在程序执行期间,每次取指令后处理器把指令寄存器的内容(程序计数器)增加一个字,但如果遇到会导致在程序中其他地址继续执行的转跳或调用指令,处理器将修改这个寄存器的内容。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1-8章-课后答案(全)第四版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答案第一章1. 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是一种软件,它管理着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并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接口,以方便他们的使用。
2. 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进程管理:负责创建、执行和终止进程,并管理它们的资源分配。
- 存储管理: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内存资源,包括内存分配、虚拟内存和页面置换等。
- 文件系统管理: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和文件夹,包括文件的存储、读写和保护等。
- 设备管理: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如打印机、键盘和鼠标等。
- 用户接口:提供用户与计算机系统进行交互的接口,如命令行界面和图形用户界面。
3. 操作系统的类型操作系统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批处理操作系统:按照一系列预先定义的指令集来运行任务。
- 分时操作系统:多个用户可以同时使用计算机系统。
- 实时操作系统:对任务的响应时间要求非常高,用于控制系统和嵌入式系统。
- 网络操作系统:支持多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资源共享。
- 分布式操作系统:在多台计算机上分布式地管理和调度任务。
第二章1. 进程与线程的区别进程是计算机系统中正在运行的程序实例,而线程是进程内的一个执行单元。
进程拥有独立的地址空间和资源,而线程共享进程的地址空间和资源。
多个线程可以在同一进程内并发执行,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2. 进程的状态转换进程可以处于以下状态:- 创建状态:进程正在被创建。
- 就绪状态:进程准备好执行,等待分配CPU资源。
- 运行状态:进程占用CPU资源执行。
- 阻塞状态:进程等待某种事件发生。
- 终止状态:进程完成执行或被终止。
3. 进程调度算法操作系统使用进程调度算法来决定哪个进程应该被执行。
常见的调度算法有:- 先来先服务(FCFS)调度算法:按照进程到达的顺序进行调度。
- 最短作业优先(SJF)调度算法:选择运行时间最短的进程进行调度。
7.1假设有如图7.1所示的交通死锁。
a.证明这个例子中实际上包括了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
b.给出一个简单的规则用来在这个系统中避免死锁。
a.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 (1)互斥;(2)占有并等待;(3)非抢占;(4)循环等待。
互斥的条件是只有一辆车占据道路上的一个空间位置。
占有并等待表示一辆车占据道路上的位置并且等待前进。
一辆车不能从道路上当前的位置移动开(就是非抢占)。
最后就是循环等待,因为每个车正等待着随后的汽车向前发展。
循环等待的条件也很容易从图形中观察到。
b.一个简单的避免这种的交通死锁的规则是,汽车不得进入一个十字路口如果明确地规定,这样就不会产生相交。
7.2考虑如下的死锁可能发生在哲学家进餐中,哲学家在同个时间获得筷子。
讨论此种情况下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的设置。
讨论如何在消除其中任一条件来避免死锁的发生。
死锁是可能的,因为哲学家进餐问题是以以下的方式满足四个必要条件:1)相斥所需的筷子, 2 )哲学家守住的筷子在手,而他们等待其他筷子, 3 )没有非抢占的筷子,一个筷子分配给一个哲学家不能被强行拿走,4 )有可能循环等待。
死锁可避免克服的条件方式如下: 1 )允许同时分享筷子, 2 )有哲学家放弃第一双筷子如果他们无法获得其他筷子,3 )允许筷子被强行拿走如果筷子已经被一位哲学家了占有了很长一段时间4 )实施编号筷子,总是获得较低编号的筷子,之后才能获得较高的编号的筷子。
7.3一种可能以防止死锁的解决办法是要有一个单一的,优先于任何其他资源的资源。
例如,如果多个线程试图访问同步对象A•…E,那么就可能发生死锁。
(这种同步对象可能包括互斥体,信号量,条件变量等),我们可以通过增加第六个对象来防止死锁。
每当一个线程希望获得同步锁定给对象A•••E,它必须首先获得对象F的锁.该解决方案被称为遏制:对象A•••E的锁内载对象F的锁。
对比此方案的循环等待和Section7.4.4的循环等待。
这很可能不是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因为它产生过大的范围。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七章】1.试画出微机和主机中常采用的I/O系统结构图。
微机中常采用的I/O系统结构图为:主机中常采用的I/O系统结构图为:2.试说明设备控制器的构成。
设备控制器的构成如图所示:由上图可见,设备控制器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设备控制器与处理机的接口,该接口用于实现CPU与设备控制器之间的通信,提供有三类信号线:数据线、地址线和控制线。
(2)设备控制器与设备的接口,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接口,且每个接口连接一台设备。
每个接口都存在数据、控制和状态三种类型的信号。
(3)I/O逻辑,用于实现对设备的控制。
其通过一组控制线与处理机交互,处理机利用该逻辑向控制器发送I/O命令,I/O逻辑对收到的命令进行译码。
3.为了实现CPU与设备控制器之间的通信,设备控制器应具有哪些功能?为了实现CPU与设备控制器之间的通信,设备控制器应具有如下功能:(1)接受和识别命令。
CPU可以向控制器发送多种不同的命令,设备控制器应能接收并识别这些命令。
设置控制寄存器来存放所接收的命令和参数。
(2)数据交换,指实现CPU与控制器之间、控制器与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设置数据寄存器来存放有关数据。
(3)设备状态的了解和报告。
控制器记录下所连接设备的状态以供CPU了解。
为此,要在控制器中设置一状态寄存器,用其中的每一位反映设备的某一状态。
(4)地址识别。
配置地址译码器以便于正确识别设备地址。
4.分别就字节多路通道、数据选择通道和数组多路通道进行解释。
①字节多路通道含有许多非分配型子通道分别连接在低、中速I/O设备上,子通道按时间片轮转方式共享主通道,按字节方式进行数据传送。
具体而言,当第一个子通道控制其I/O 设备完成一个字节的交换后,便立即腾出字节多路通道(主通道),让给第二个子通道使用;当第二个子通道也交换完一个字节后,又依样把主通道让给第三个子通道使用,以此类推。
转轮一周后,重又返回由第一个子通道去使用主通道。
②数组选择通道只含有一个分配型子通道,一段时间内只能执行一道通道程序、控制一台设备按数组方式进行数据传送。
第七章习题及答案第七章习题及答案1.如果要设置幻灯片“水平百叶窗”播放效果,应使用菜单“幻灯片放映”中的(b)a. 动作设置b. 自定义动画c. 预设动画2.列方法中不能启动PowerPoint 2003的是(前提为已正常安装好PowerPoint 2003) ( c)a. 选择“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 2003”→“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3”命令b. 用鼠标左键双击桌面上的PowerPoint 2003快捷方式图标c. 用鼠标右键双击桌面上的PowerPoint 2003快捷方式图标d. 用鼠标左键双击已建立好的PowerPoint 2003文件3.显示和隐藏工具栏的操作是 ( d )a. 隐藏“浮动工具栏”,可双击它b. 通过“工具”菜单的“自定义”命令进行操作c. 用鼠标右键单击此工具栏d. 点击“视图”菜单中的“工具栏”,在弹出的菜单中单击需要显示或隐藏的工具栏名称4.powerPoint 2003有__d____种显示视图。
a. 5b. 2c. 3d. 45.“文件”菜单中的“打印”命令,其快捷键是 ( c )a. Ctrl+Nb. Ctrl+Sc. Ctrl+Pd. Ctrl+X6.在PowerPoint 2003中,“文件”菜单中的“打开”命令的快捷键是 (a)a. Ctrl+Ob. Ctrl+Sc. Ctrl+Pd. Ctrl+N7.计算机没有接打印机,Powerpoint2003将_____a_____。
a. 可以进行幻灯片的放映,但不能打印b. 不能进行幻灯片的放映,也不能打印c. 按文件类型,有的能进行幻灯片的放映,有的不能进行幻灯片的放映d. 按文件大小,有的能进行幻灯片的放映,有的不能进行幻灯片的放映8.Powerpoint 2003演示文稿的默认扩展名是 ( c)a. DOCb. XLSc. PPTd. PTT9. 在用PowerPoint 2003制作的幻灯片中__d____。
操作系统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韶关学院韶关学院第一章测试1.对于一台PC而言,下列各项中()对系统必不可少。
A:OS B:C语言编辑器 C:杀毒软件 D:Office软件答案:OS2.从用户的角度看,OS是()。
A: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的软件 B: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C: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的软件 D:一个大型的工具软件答案: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3.配置了OS的计算机是一台比原来的物理计算机功能更加强大的计算机,这样的计算机只是一台逻辑上的计算机,称为()计算机。
A:物理 B:并行 C:共享 D:虚拟答案:虚拟4.与单道程序系统相比,多道程序系统的优点是()。
Ⅰ.CPU利用率高Ⅱ.系统开销小Ⅲ.系统吞吐量大Ⅳ.I/O设备利用率高A:仅Ⅰ、Ⅲ B:仅Ⅰ、Ⅲ、Ⅳ C:仅Ⅱ、Ⅲ D:仅Ⅰ、Ⅳ答案:仅Ⅰ、Ⅲ、Ⅳ5.引入多道程序技术的前提条件之一是系统具有()。
A:多CPU技术 B:SPOOLing技术 C:分时功能 D:中断功能答案:中断功能6.下列对OS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OS是一个单用户多任务的OS B:OS都在内核态运行 C: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缺少交互性 D:分时系统中常用的原则是使时间片越小越好答案: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缺少交互性7.OS的基本类型主要有()。
A: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多任务系统 B: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C:单用户系统、多用户系统和批处理系统 D:实时系统、分时系统和多用户系统答案: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8.分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系统吞吐量 B:比较快速地响应用户 C:充分利用内存 D:充分利用I/O 设备答案:比较快速地响应用户9.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在()发生。
()A:不同时间间隔内 B:同一时间间隔内 C:同一时刻 D:不同时刻答案:同一时间间隔内10.单处理机系统中,可并行的是()。
Ⅰ.进程与进程Ⅱ.处理机与设备Ⅲ.处理机与通道Ⅴ.设备与设备A:Ⅰ、Ⅲ、Ⅳ B:Ⅰ、Ⅱ、Ⅳ C:Ⅱ、Ⅲ、Ⅳ D:Ⅰ、Ⅱ、Ⅲ答案:Ⅱ、Ⅲ、Ⅳ第二章测试1.程序运行时独占系统资源,只有程序本身才能改变系统资源状态,这是指()。
习题1.给出以下概念的解释说明。
指令流水线(Instruction pipelining)流水线深度(Pipeline Depth)指令吞吐量(Instruction throughput)流水线冒险(Hazard)结构冒险(Structural hazard)控制冒险(Control hazard)数据冒险(Data hazard)流水线阻塞(Pipeline stall)气泡(Bubble)空操作(nop)分支条件满足(Branch taken)分支预测(Branch predict)静态分支预测(Static predict)动态分支预测(Dynamic predict)延迟分支(Delayed branch)分支延迟槽(Delayed branch slot)转发(Forwarding)旁路(Bypassing)流水段寄存器(Pipeline register)IPC(Instructions Per Cycle)静态多发射(Static multiple issue)动态多发射(Dynamic multiple issue)超流水线(Superpipelining)超长指令字VLIW超标量流水线(Superscalar)动态流水线(Dynamic pipelining)指令预取(Instruction prefetch)指令分发(Instruction dispatch)按序发射(in-order issue)无序发射(out-of-order issue)存储站(Reservation station)重排序缓冲(Reorder buffer)指令提交单元(Instruction commit unit)乱序执行(out-of-order execution)按序完成(in-order completion)无序完成(out-of-order completion)2. 简单回答下列问题。
第7章 设备管理7.1 例题解析例7.2.1 何谓虚拟设备?请说明SPOOLing系统是如何实现虚拟设备的。
解本题的考核要点是虚拟设备的实现方法。
虚拟设备是指利用软件方法,比如SPOOLing系统,把独享设备分割为若干台逻辑上的独占的设备,使用户感受到系统有出若干独占设备在运行。
当然,系统中至少一台拥有物理设备,这是虚拟设备技术的基础。
SPOOLing系统又称“假脱机I/O系统”,其中心思想是,让共享的、高速的、大容量外存储器(比如,磁盘)来模拟若干台独占设备,使系统中的一台或少数几台独占设备变成多台可并行使用的虚拟设备。
SPOOLing系统主要管理外存上的输入井和输出井,以及内存中的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
其管理进程主要有输入和输出进程,负责将输入数据装入到输入井,或者将输出井的数据送出。
它的特点是:提高了I/O操作的速度;将独占设备改造为共享设备;实现了虚拟设备功能。
例7.2.2有关设备管理要领的下列叙述中,( )是不正确的。
A.通道是处理输入、输出的软件B.所有外围设备都由系统统一来管理C.来自通道的I/O中断事件由设备管理负责处理D.编制好的通道程序是存放在主存贮器中的E.由用户给出的设备编号是设备的绝对号解本题的考核要点是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
(1)通道是计算机上配置的一种专门用于输入输出的设备,是硬件的组成部分。
因此A是错误的。
(2)目前常见I/O系统其外部设备的驱动和输入输出都由系统统一管理。
因此B是对的。
(3)设备管理模块中的底层软件中配有专门处理设备中断的处理程序。
通道中断属于设备中断的一种。
因此C是对的。
(4)通道设备自身只配有一个简单的处理装置(CPU),并不配有存储器,它所运行的通道程序全部来自内存。
因此D是对的。
(5)系统在初启时为每台物理设备赋予一个绝对号,设备绝对号是相互独立的。
由用户给出的设备号只能是逻辑编号,由系统将逻辑号映射为绝对号。
因此E是错误的。
例7.2.3 在关于SPOOLING的叙述中,描述是不正确的。
操作系统第7章答案第七章作业赵盈盈 20112105931、什么是“设备独立性”?引入这一概念有什么好处?答:设备独立性是指用户在编制程序时所使用的设备与实际使用的设备是无关的,也就是在用户程序中仅使用逻辑设备名。
由系统实现从逻辑设备到物理设备(实际设备)的转换。
好处(蓝体字):设计I/O软件的一个关键目标之一就是实现设备独立性,也就是说,除了直接与设备打交道的低层软件之外,其他部分的的软件并不依赖于硬件。
I/O软件独立于设备,就可以提高设备管理软件的设计效率,当输入输出设备更新时,没有必要重新编写全部设计设备管理的程序。
在实际应用的一些操作系统中,只要安装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就可以很方便地安装好新的输入输出设备。
如Windows中,系统可以自动为新安装的输入输出设备寻找和安装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从而实现输入输出设备的即插即用。
引入设备独立性,可使应用程序独立于物理设备。
独立性可使用户程序独立于某一特定的物理设备。
此时,进程只需用逻辑设备命名去请行。
例如,输入设备先将第一个缓冲区装满数据,在输入设备向第二个缓冲区装数据时,处理机就可以从第一个缓冲区取出数据进行处理;当第一个缓冲区数据处理完毕,若第二个缓冲区已经装满数据,则处理机又可以从第二个缓冲区中取出数据进行处理,而输入设备又可以向第一个缓冲区装填数据。
5、对I/O设备分配的一般策略是什么?若考虑设备使用特性,又有哪些针对设备特性的调度策略?试简述这些分配策略的思想。
答:(1)常用的I/O设备分配策略有:先请求先服务策略、优先级高者先分配策略。
(2.1)独占设备应采用独占分配方式。
在申请设备时,如果设备空闲,就将其独占。
不再允许其他进程申请使用,一直等到设备被释放才允许其他进程申请使用。
对于独占设备的分配,有两种分配方式:一种是静态分配,一种是动态分配。
静态分配是指在进程运行前,完成设备分配;在运行结束时。
收回设备。
其缺点是设备利用率低。
动态分配是之在进程运行过程中,当用户提出设备要求时,进行分配,一旦停止使用立即回收。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七章
作业及答案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5、为什么在大多数OS中都引入了“打开”这一文件系统调用?打开的含义是什么?
当用户要求对一个文件实施多次读/写或其它操作时,每次都要从检索目录开始,浪费时间,低效。
为了避免多次重复地检索目录,在大多数OS中都引入了“打开”这一文件系统调用。
当用户第一次请求对某文件进行操作时,先利用“打开”系统调用将该文件打开,磁盘索引结点被拷贝到内存中,后面的目录检索都在内存中进行。
7、按文件的组织方式可将文件分为哪几种类型?
从逻辑结构可以将文件分为两大类:有结构的记录式文件和无结构的流式文件。
按文件的组织方式,可以将有结构的文件分为三类:
(1) 顺序文件,指由一系列记录按某种顺序排列所形成的文件,其中的记录可以是定长记录或变长记录;
(2) 索引文件,指为变长记录建立一张索引表,为每个记录设置一个表项,以加快对记录检索的速度。
(3) 索引顺序文件,这是顺序文件和索引文件相结合的产物。
它为文件建立一张索引表,为每一组记录中的第一个记录设置一个表项,以缩短索引表的长度,而记录检索的速度也不很慢。
16、目前广泛采用的目录结构是哪种?它有什么优点?
广泛采用的目录结构是树型目录结构,它的主要优点是:层次结构清晰,便于文件管理和保护;有利于文件分类;解决重名问题;提高文件检索速度;能进行存取权限的控制。
23、基于符号链的文件共享方式有何优点?
只是文件主才拥有指向其索引结点的指针;而共享该文件的其他用户,则只有该文件的路径名,并不拥有指向其索引结点的指针。
当文件的拥有者把一个共享文件删除后,其他用户试图通过符号链去访问一个已被删除的共享文件时,会因系统找不到该文件而使访问失败,于是用户再将符号链删除,因此不存在文件删除问题/指针悬空问题。
补充题、
文件系统中,保护域简称为“域”。
保护域是进程对一组对象访问权的集合,进程只能在指定域内执行操作。
进程和域之间可以是一对多的关系,即一个进程可以动态地联系多个域。
可以将进程的运行分为若干个阶段,一个阶段联系一个域。
这样可以根据运行的实际需要来规定进程运行的每个阶段中所能访问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