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5.4 尊生
- 格式:pptx
- 大小:207.42 KB
- 文档页数:13
四、尊 生[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葛(chī)蠹(dù)虫絜(xié)之百围衣(yì)皮毛液(mán)棺椁(ɡuǒ)恶(wū)乎掊(pǒu)击邠(Bīn)柤(zhā)泄(yè)剥(pū)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大王亶父居邠(“邠”,同“豳”)(2)见利轻亡其身(“亡”,通“忘”)(3)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旁”,通“方”,将近,大约)(4)女将恶乎比予哉(“女”,通“汝”)(5)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柤”,同“楂”,山楂)(6)实熟则剥(“剥”,通“扑”,击打)(7)小枝泄(“泄”,通“抴”,拖,用力拉)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适{我适有幽忧之病(碰巧,副词)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到……去,动词)削足适履(适合,动词))(2)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供奉,敬赠,动词)工欲善其事(事情,名词)食焉而怠其事(职务,工作,名词)无所事事(做,动词))(3)执{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拿,动词)执其手而与之谋(握着,动词)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掌握,控制,动词)能执大义,以身救民(守,坚持,动词))(4)且{方且治之(将要,副词)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况且,连词))(5)以{尧以天下让许由(把,介词)而不以害其生(凭,介词)不以利累形(因为,介词))[整体·感知]本文包括两个部分,分别节选自《让王》和《人间世》。
第一部分写许由、让许由,许由 不受。
又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例句:因杖策而去之A.籍吏民,封府库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C.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D.我得兄事之【解析】 D项,名词作状语,例句与其他三项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 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导学号:33852073】A.{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B.{而不以害其生不以所用养害所养)C.{犹之可也勿言之矣)D.{自掊击于世俗者也若将比予于文木邪)【解析】 A项,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他的;B项,均为介词,因为;C项,音节助词,无实义/代词,代“栎社树”;D项,介词,被/介词,跟。
尊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能翻译重点语句,能疏通文章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探讨庄子“尊生”思想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理解庄子的“尊生”思想,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和尊重他人的生命。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真正接受庄子的尊生思想,并能运用到现实中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欲望蒙田在《热爱生命》中说“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
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蒙田对生命充满赞誉,而两千多年前,庄子就已经阐发了“尊生”的思想,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尊生》,感悟庄子对生命的哲思。
二、组内合作自学讨论检查预习1. 学习小组明确导学案上给出的重点字词的意思教师点拨、补充。
2. 学生翻译重点句,教师点拨、补充。
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
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吾何以天下为哉!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3. 学生疏通文章大意:全文两则,可分三个故事:“尧舜让天下”、“亶父迁岐山”、“曲辕栎树”三、班内交流确定难点这两则选文各阐明“尊生”怎样的内涵?四、点拨精讲解难释疑教师引导学生依次分析两则选文1. 被当时世人看做最高价值的天子之位,却是让都让不出去,子州支父、子州支伯、善卷拒受天下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明确:子州支父:不以天下害其生;子州支伯:不以天下易生;善卷:吾何以天下为哉。
(天下对我有什么用)说明天下虽是至为重要,但和比起来,天下不重要,所以他们舍鱼而取熊掌。
明确:自己的生命2. 亶父迁岐山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说明天下虽然至为重要,但天下是用来养活老百姓的,和比起来,天下就不重要了明确:老百姓的生命3. 庄子通过生命和天下的比较,从而确立了生命至高无上的价值,在生命面前,连天下都可以不要,更何况其它的物和利呢,因此庄子强调,能尊生者,对身外之物过分追求是很糊涂的。
四、尊生一、夯基训练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而不以易.生易:改换、交换B.弟子厌.观之厌:厌恶C.其大蔽.数千牛蔽:遮蔽D.走及匠石走:跑着:满足。
2.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是不材之木也B.几死之散人C.匠石之齐、B、D三项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C项中的“之”是动词,到,往。
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女将恶乎比予哉B.实熟则剥C.小枝泄项,女,通“汝”;B项,剥,通“扑”,击打;C项,泄,通“抴”,拖,用力拉。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匠伯不顾..B.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C.至于..曲辕D.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项,古今义相同。
A项,古义:不转头看。
今义:顾不上。
C项,古义:到,到达。
今义:连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D项,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连词,用在表转折关系的句子的前半句。
5.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50730036)例句:冬日衣.皮毛A.虽贵富不以养.伤身B.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C.是不材.之木也D.合同异,离坚白..,名词用作动词,穿。
A项,动词用作名词,用来养生的物品;B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被杀;C项,名词用作动词,成材;D项,坚、白,形容词作名词,特性,颜色。
6.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事之以皮帛而不受B.遂成国于岐山之下C.逍遥于天地之间、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D项是定语后置。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
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
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
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
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因杖.策而去之。
《尊生》教学设计陕西省白水中学左青侠一、教材分析《尊生》是高中选修教材《先秦诸子散文选读》中《〈庄子〉选读》中的一篇,旨在阐明庄子尊重珍惜生命的一种思想。
选文通过尧舜让天下和大王亶父迁都的寓言故事,表达出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思想,可以说本篇文章既有庄子散文瑰丽飘逸的艺术性,更有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思想性。
二、学情分析本册课本是高二下学期学生语文学习的选修内容,学生已初步具备独立阅读并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虽然学生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但是在分析作品的艺术性,探究作品的思想性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仍是整个语文课堂必要的环节。
尤其对于先秦诸子散文的学习,学生普遍感觉晦涩难懂,阅读兴趣淡薄,这成为制约文本探究的关键因素,培养学生对选文的热爱,缩小和文本之间的差距是学生学习之前一个很必要教学步骤。
三、教学设想鉴于教材、文本、学生三者的特点,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思考:1﹒《〈庄子〉选读》内容太多,一节课难以完成,采用化大为小,逐个击破的战略,以点带面,达到讲一课明一类的目的。
2﹒把握好《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教学方向,兼顾到教材其独特的文本价值,正确处理好知识积累,能力提高和价值观情感教育。
3﹒区分好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在对待文言文教学上的差异,“言”的教学不能作为本课的关键,要注重文本独特的文学性和文化性。
4﹒在学生《〈论语〉选读》、《〈孟子〉选读》的学习的前提下,科学分析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有序、有效地做好本节课的设计。
5.对于先秦的文章,学生必须有足够的预习时间,反复诵读文本,疏通文章大意,理解文章内容,这样才可能展开深层次的文本对话和探究。
四、教学目标鉴于以上分析,对于教学目标的定位,紧扣“积累、理解、思辨”这个思维过程,分三步完成教学内容:1﹒积累文言知识2﹒理解尊生主旨其中第二个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五、教学方法文言文的学习,首先必须强调诵读,只有反复诵读文本,才能突破语言障碍,进入文本深处,因此诵读法是整个课堂贯穿的主线;选修的教学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独立自主探究问题的地位,激发他们解读文本的兴趣,提高解读文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认真展开相互间的讨论,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必须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明确,让课堂的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高效教学。
《尊生》教学设计知识目标:掌握本章的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情感目标:1、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院2、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课时安排:一课时内容步骤:一、导语设计板书课题,解说:尊,意动用法,尊生即以生命为尊的意思。
庄子将生命抬高到一个怎样的高度呢?请看课文。
二、知识疏理第1则: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古今异义,虽然这样)夫天下至重也(形作名,贵重的东西)故天下大器也(古今异义,最珍贵的器物)冬日衣皮毛(名作动,穿;古今异义,用带毛兽皮做的衣服)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收获敛藏)逍遥于天地之间(状语后置)吾何以天下为哉(宾语前置)事之以皮帛而不受(名作动,侍奉;状语后置)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使动,使……被杀;被动句)杖策而去之(名意动,以……为杖)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古今异义,国都;状语后置)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使动,使……受伤害,使……劳累)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定语后置)见利轻亡其身(“忘”)第2则:至于曲辕(古今异义,到)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方”)匠伯不顾(古今异义,不看)是不材之木也(名作动,成材)女将恶乎比予哉(“汝”)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楂”)实熟则剥(“扑”)小枝泄(“抴”)自掊击于世俗者也(被动句)且得有此大也邪(形作名,大用;“耶”)而几死之散人(“尔”)三、哲意探究1、朗读第1则,思考:许由、子州支父、子州支伯、善卷为什么被让天下而不受?(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原句来回答)明确:①子州支父:“夫天下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天下纵使贵重之极,可是因为天下王位而损害本性,子州支父却说什么也不干,又何况其他事物呢?正如成玄英《庄子疏》所说:“夫位登九五,威跨万乘,人伦尊重,莫甚于此,尚不以斯荣贵损害生涯,况乎他外事物,何能介意也!”②子州支伯:“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
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成玄英《庄子疏》说:“支伯,犹支父也。
《〈庄子〉选读》之《尊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尊生》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庄子〉选读》第四课。
本课选取《庄子·让王》尧舜禅让天下,许由、子州支父、子州支伯、善卷不受;狄人攻伐太王亶父强求土地,太王亶父“不以所用养害所养”而“去之”的故事和《庄子·人间世》栎社树“见梦”匠石的故事,阐述了“尊生”的意义,表现了一种不把生命沦落为工具的思想,是对第一则选文的补充和深化,生命只有摆脱了工具性,才能更好的珍爱和延续,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维护。
在《老子》选读之后,本单元选取《庄子》典型的故事与文段,介绍庄子及后学者的思想,是对庄子思想的彰显,也是对道家思想光辉的介绍。
学习《庄子》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也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境界,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继承。
二、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已初步接触《庄子》思想,高中语文必修又学习了《逍遥游》(节选),《庄子》选读前三课,学生对《庄子》的思想内容、语言风格、艺术手法进行了学习,且高二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和鉴赏学习先秦散文的能力,思想上也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
虽然学生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但是在分析作品的艺术性,探究作品的思想性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仍是整个语文课堂必要的环节。
三、教学设想从学生、教材、文本的特点出发,我的教学设想如下:1、学生课前充分预习,反复诵读,在弄清音、形、意的基础上,疏通文章大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2、把握《先秦诸子选读》独特的文化性和文学性,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价值观等教学目标的关系,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文本中的文言知识,能翻译重点语句,疏通文意;过程与方法: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分析、探讨庄子“尊生”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尊生”的思想,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和尊重他人的生命;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分析、探讨庄子“尊生”思想;教学难点:思辨儒道互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