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可变增益放大器在北斗抗干扰接收机信道设计中的应用_方明
- 格式:pdf
- 大小:821.19 KB
- 文档页数:2
抗干扰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意义在现代社会中,无线通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无线通信中,抗干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当通信环境中存在噪声、多径干扰、频道偏移时,接收机可能无法正确地解码和恢复原始信号,从而影响通信质量和稳定性。
因此,在无线通信中,设计一种高效的抗干扰接收机射频前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论文以研究实现一种抗干扰的接收机射频前端为主要研究内容。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干扰原理研究介绍干扰的常见类型,分析干扰源对接收机的影响,并研究各种抗干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范围,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2. 接收机射频前端设计针对目标干扰源和统计特性进行接收机射频前端的布局设计,包括放大器、滤波器、混频器及其参数选取、电路连接和调节等。
3. 抗干扰前端功率测试在实际干扰环境中,对设计好的抗干扰接收机射频前端进行功率测试和性能评估,并与传统接收机射频前端进行对比,验证其抗干扰能力和通信效果。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 理论研究法对抗干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范围进行综述,对常见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找出本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2. 数学建模法使用数学模型描述干扰信号和接收信号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参数和设计接收机射频前端电路。
3. 实验验证法在实际的干扰环境中,对设计好的接收机射频前端进行功率测试和性能评估,并与传统接收机射频前端进行对比,验证其抗干扰能力和通信效果。
四、预期目标通过本次研究,预期达到以下目标:1. 掌握抗干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范围;2. 设计出一种在现实干扰环境中具有高抗干扰能力的接收机射频前端;3. 对设计好的接收机射频前端进行功率测试评估,验证其抗干扰能力和通信效果,为后续的抗干扰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五、研究进度安排1. 前期调研,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抗干扰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预计时间:1个月。
2. 理论分析和数学建模,确定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设计方案和电路参数。
关于北斗导航射频电路抗干扰设计方法研究北斗导航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国内外用户信赖的卫星导航服务。
随着北斗导航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应用的拓展,其对射频电路的抗干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射频电路的抗干扰设计方法研究对于保障北斗导航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北斗导航射频电路的特点,探讨其抗干扰设计方法,旨在为北斗导航系统的进一步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北斗导航射频电路的抗干扰特点1. 高频信号干扰:北斗导航系统工作在高频段,容易受到来自其他无线设备的高频信号干扰,射频电路需要具有较强的抗高频干扰能力。
2. 强电磁干扰:卫星导航系统的射频电路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来自外部的强电磁干扰,如雷电、电磁辐射等,要求射频电路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3. 窄带和宽带干扰:北斗导航系统在接收卫星信号的过程中会受到窄带和宽带干扰的影响,射频电路需要具有对窄带和宽带干扰的抑制能力。
以上特点决定了北斗导航射频电路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抗干扰的需求。
1. 选择抗干扰器件:在射频电路设计中,选择具有较好抗干扰特性的器件非常重要。
选择具有良好线性度和抗干扰能力的放大器、滤波器等器件,能够有效提升整个射频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2. 合理布局射频电路:射频电路的布局对于抗干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合理的布局可以减小各部分之间的干扰,降低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地线设计和射频信号的屏蔽,能够有效阻止外部干扰信号的影响。
3. 设计滤波器:在北斗导航射频电路中,设计好的滤波器能够有效抑制来自外部的干扰信号,提高接收机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
在射频电路设计中,设置滤波器是一种有效的抗干扰设计方法。
4. 优化晶体管工作点:晶体管是射频电路中常用的放大器元件,在设计时需要合理选择晶体管的工作点,使其在工作时能够具有较好的线性度和抗干扰能力。
5. 设计抗干扰电路:在射频电路设计中,可以根据系统对抗干扰性能的要求,设计专门的抗干扰电路。
中频可变增益放大器在北斗抗干扰接收机信道设计中的应用作者:方明来源:《中国新通信》2014年第13期【摘要】易受干扰是卫星导航系统固有特性,具有抗干扰功能的北斗接收机在军事应用中的需求尤为迫切。
本文结合四阵列天线抗干扰接收机的研制,阐述阵列接收信道的设计思路,详细描述可变增益放大器在设计中的应用,最后给出测试星空极速,表明与其设计预期相吻合。
【关键词】卫星导航抗干扰阵列天线可变增益放大器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已开始在国防军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北斗系统和现有的GPS、G-LONASS等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一样,易受干扰。
根据英国的试验,1W功率的调频噪声GPS干扰机,可使22公里内的民用接收机失效,俄罗斯研制出一种干扰功率为8瓦的便携式干扰机,其干扰距离超过200公里。
一般导航卫星信号到达地球表面时的信号功率大约为-130dBm左右,极其微弱,此为其易受干扰的关键。
目前,美国和少数其它发达国家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GPS抗干扰技术,北斗导航系统的抗干扰技术目前仍不成熟,是近年来的的研究热点。
目前主流的抗干扰处理算法都是以阵列天线为基础。
本文提出结合可变增益放大器设计的阵列天线接收信道,可以使抗干扰接收机实现较高抗干扰指标。
一、信道实现方案及可变增益放大器应用1.1 信道方案考虑对阵列信号处理而言,接收通路的幅度相位一致性指标极为重要,直接影响最终的抗干扰性能。
设计师总希望各通道的幅度相位差值越小越好,这往往需要认真挑选器件,严格控制印制板和机械加工精度,以及精心调试。
而在电路拓扑上,需采用尽量简洁的电路结构。
高中频一次变频的超外差拓扑结构简单,且带外抑制和像抑制指标都较好,较适合于抗干扰接收信道的设计。
抗干扰接收机为实现抗干扰功能并优化抗干扰性能,需注意以下三点:首先,干扰信号会远远大于有用信号。
就目前国内的技术状态,60dB的干扰信号比是最低要求,即干扰信号最小为:-130dBm+60dB=-70dBm.其次,由于中频采样ADC的满量程输入幅度一定,单端输入时常常为lVpp,差分输入时常常为2Vpp,所以存在干扰的情况下信道增益必定较低。
关于北斗导航射频电路抗干扰设计方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北斗导航系统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北斗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其射频电路的抗干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射频电路是整个导航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导航信号的传输质量。
面对复杂的电磁环境和各种干扰源的干扰,射频电路的抗干扰设计变得愈发重要。
当前,国内外在北斗导航射频电路抗干扰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研究旨在通过综合分析现有研究成果,提出更加有效的抗干扰设计方法,以提高北斗导航系统射频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通过对射频电路的设计原理和干扰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一套适用于北斗导航系统的抗干扰设计方法。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为北斗导航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可靠性提供有力的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究北斗导航射频电路抗干扰设计方法,通过对射频电路设计原理和抗干扰设计方法的研究,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来提高北斗导航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北斗导航系统中,射频电路在信号传输和接收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干扰的影响,影响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射频电路抗干扰设计方法的深入探讨,为北斗导航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通过实验验证和结果分析,验证抗干扰设计方法的有效性,为进一步优化北斗导航系统提供有力的依据。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北斗导航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增强其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应用能力,进一步推动北斗导航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3 研究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北斗导航射频电路抗干扰设计方法展开深入探讨,其研究意义如下:1. 提高北斗导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抗干扰设计方法的研究可以有效减少外部干扰对导航系统的影响,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导航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促进北斗导航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抗干扰设计方法的研究可以为北斗导航系统在各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北斗导航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推动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增强。
中频信号放大器原理及应用中频信号放大器是一种用于放大中频信号的电子设备。
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输入端的中频信号,通过放大电路对信号进行增强,然后输出到输出端。
中频信号放大器通常由若干个放大级组成。
每个放大级由一个放大器管或晶体管、耦合元件以及电源组成。
在一般情况下,放大电路采用共射放大器或共基放大器。
它们具有良好的增益、宽带宽和低噪声等特性。
中频信号放大器的应用十分广泛。
主要包括:1. 通信系统:中频放大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可以用于放大来自天线的微弱信号,提高通信质量和传输距离。
2. 电视和广播:中频放大器被广泛应用于电视和广播设备中。
它可以放大接收到的中频信号,保持信号的稳定性和清晰度,提供更好的音视频效果。
3. 测量设备:中频放大器也被用于各种测量设备中,如谱仪和频谱分析仪。
它们可以放大测量信号,提高信号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4. 医疗设备:中频放大器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中,如心电图仪和超声设备。
它们可以放大生理信号,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病患。
在中频信号放大器的设计和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频带宽度:中频放大器的频带宽度决定了它能处理的信号频率范围。
频带宽度越大,中频放大器的适用范围就越广。
2. 增益和失真:中频放大器的增益和失真是评估性能的重要指标。
增益越高,表示中频放大器的放大效果越好;失真越低,表示中频放大器的信号还原能力越好。
3. 稳定性:中频放大器需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以确保输出信号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尤其在高频率下,放大器需要具备抗振荡和抗反馈的能力。
4. 功耗和温度:中频放大器的功耗和温度影响其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需要合理设计和配置散热系统,以保证放大器工作在良好的温度范围内。
总而言之,中频信号放大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为各种电子设备提供了放大信号的功能,从而提高了通信质量、音视频效果和测量精度等方面。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频信号放大器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抗干扰关键技术综述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抗干扰关键技术综述卫星导航系统,就是用于对目标定位、导航、监管,提供目标位置、速度等相关信息的卫星系统。
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很多优点,定位精度非常高,如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精度可达厘米和毫米级;效率高,体现在观测时间短,可随时定位;全天候的连续实时提供导航服务。
因此,卫星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但是,卫星导航系统有一个缺点,就是卫星信号的功率比较低,信道容易受到其他形式的各种干扰,导致卫星导航接收机的性能下降。
因此,为了提升我国的卫星导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本文主要研究探讨了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抗干扰的关键技术。
1 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的干扰主要有三种形式,欺骗式干扰、压制式干扰、欺骗式/压制式组合干扰。
欺骗式干扰有针对民码的干扰和针对军码的干扰;压制式干扰有宽带压制式干扰和窄带压制式干扰。
为了应对各种干扰,卫星导航系统使用扩频技术,扩频技术具有很好的隐蔽性,能够精密测距,并且可以实现多址通信,抗干扰能力大大增加。
而对于连续波干扰、窄带干扰,就要采用带阻频谱滤波方法滤掉干扰信号。
而对于宽带干扰,这些方法效果都不理想,一般选择自适应阵列天线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根据外部的信号强弱,自动改变各个针元的加权系数,从而对准干扰信号方向。
1.1 自适应滤波技术自适应滤波技术是随着自适应滤波理论与算法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最小均方算法和最小二乘算法对自适应滤波技术起到的非常大的作用。
除此以外,采样矩阵求逆算法也属于另一种自适应算法,直接矩阵求逆算法使得系统处理速度大大提升。
1.2 卡尔曼滤波技术卡尔曼滤波技术是卡尔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卡尔曼滤波技术是在被提取信号的相关测量中利用实时递推算法来估计所需信号的一种滤波技术。
这种技术的理论基础是随机估计理论,在估计过程中,用观测方程、系统状态方程以及白噪声激励的特性作为滤波算法。
关于北斗导航射频电路抗干扰设计方法研究北斗导航系统是中国独立研发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具有全球覆盖、高精度、高可靠和独立自主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农业农村、资源环境、海洋渔业、电力通信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北斗导航系统的射频电路往往会受到各种干扰的影响,严重影响导航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
对北斗导航射频电路的抗干扰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北斗导航射频电路的抗干扰问题北斗导航射频电路在接收卫星信号和处理导航数据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部干扰的影响。
这些干扰主要包括天线天线、无线电频率通信、雷达信号、电磁干扰等。
这些干扰信号会严重影响导航接收机的性能,导致导航定位误差增大、信号丢失和系统工作不稳定等问题的出现。
针对北斗导航射频电路的抗干扰设计问题,需要从信号的接收、处理和传输等环节进行综合考虑,采取有效的抗干扰设计方法,提高导航接收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具体的方法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频率选择和规划对于北斗导航射频电路而言,频率选择和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在设计导航接收机时,需要对周围的干扰信号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选择合适的频段和频率规划,避免与周围干扰信号的频率重叠和干扰。
2. 抗干扰滤波器设计在北斗导航射频电路中,可以采用抗干扰滤波器来抑制周围干扰信号的影响。
设计合适的抗干扰滤波器,可以有效地滤掉干扰信号,提高导航接收机的抗干扰能力。
3. 增强抗干扰算法除了硬件设计外,还可以通过增强抗干扰算法来提高北斗导航射频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接收到的导航信号进行滤波、解调、解码等处理,以提高系统对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
4. 场强检测和自适应干扰抑制在北斗导航射频电路中,可以采用场强检测和自适应干扰抑制技术,实时监测系统工作环境中的干扰信号强度和频率,通过动态调整系统参数和工作模式,进行自适应的干扰抑制,降低干扰对导航信号的影响。
5. 天线设计和安装对于北斗导航射频电路而言,天线设计和安装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北斗导航射频电路抗干扰设计方法研究随着北斗导航系统的普及和应用,其射频电路的抗干扰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北斗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接着分析了射频电路干扰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抗干扰设计方法。
通过采用合适的线路布局、隔离措施、滤波器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射频电路的干扰水平,提高北斗导航系统的可靠性和精度。
一、北斗导航系统基本原理北斗导航系统是由中国自主研发的一种卫星导航系统,由星座、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接收设备三部分组成。
北斗导航系统主要由卫星发射器、地面控制设备和用户接收设备三部分构成,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卫星发射器向地面用户发送导航信息,并由用户接收设备进行接收、解码和处理,计算出自身的位置和速度等信息。
北斗导航系统可以提供全球覆盖的导航服务,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和多用途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交通、军事和民用等领域。
二、射频电路干扰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射频电路干扰是指在射频电路中,由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信号干扰现象。
射频电路干扰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外部干扰源:如雷电、电视、电台等。
2、内部干扰源:如电源、时钟信号、数据传输信号等。
3、器件自身噪声:如晶体管、电容、电阻等。
射频电路干扰会直接影响北斗导航系统的接收和处理,降低其可靠性和精度。
主要影响因素包括:1、信噪比:低信噪比会影响接收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2、灵敏度:灵敏度越高,对干扰的抵抗能力越强。
3、动态范围:动态范围越大,干扰抑制能力越强。
三、抗干扰设计方法1、线路布局优化通过合理的线路布局,可以降低信号的线路杂散,减小互相干扰的机会,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常用的优化方法包括:(1)电路板布局:尽量使电路板上的线路短、直、平行,避免存在环路和交叉线路,减少电磁辐射。
(2)电路参考面:配合电路板布局,增加参考面来降低电磁辐射和干扰。
(3)线路隔离:对电源和地线进行隔离,减少相互传递的噪声和杂波。
8
示功能。
网络总览基于网络拓扑图进行,在性能、告警、配置等方面动态反映网络的运行状况。
网络拓扑浏览器是网管系统的基础应用程序和主要视点,具备浏览、监视和编辑的功能。
3.4 网管系统功能
在网管系统中进行网络资源配置,实现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话务控制、集中操作维护、大客户业务管理、运行维
护管理、小灵通网络管理、业务工单管理、时间同步、安全管理、网管系统自身管理、网管系统技术要求等等一系列的功能。
总之,网管中心的建立, 对保证网络运行质量、降低网络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后台支撑,更好的为市场经营作好幕后的保障工作具有很大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吉林省通信公司交换网网管系统技术规范书,2005年6月
中频可变增益放大器在北斗抗干扰接收机信道设计中的应用
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已开始在国防军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北斗系统和现有的GPS、GLONASS 等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一样,易受干扰。
根据英国的试验,1W 功率的调频噪声GPS 干扰机,可使22公里内的民用接收机失效,俄罗斯研制出一种干扰功率为8瓦的便携式干扰机,其干扰距离超过200公里。
一般导航卫星信号到达地球表面时的信号功率大约为-130dBm 左右,极其微弱,此为其易受干扰的关键。
目前,美国和少数其它发达国家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GPS 抗干扰技术,北斗导航系统的抗干扰技术目前仍不成熟,是近年来的的研究热点。
目前主流的抗干扰处理算法都是以阵列天线为基础。
本文提出结合可变增益放大器设计的阵列天线接收信道,可以使抗干扰接收机实现较高抗干扰指标。
一、信道实现方案及可变增益放大器应用1.1 信道方案考虑
对阵列信号处理而言,接收通路的幅度相位一致性指标极为重要,直接影响最终的抗干扰性能。
设计师总希望各通道的幅度相位差值越小越好,这往往需要认真挑选器件,严格控制印制板和机械加工精度,以及精心调试。
而在电路拓扑上,需采用尽量简洁的电路结构。
高中频一次变频的超外差拓扑结构简单,且带外抑制和镜像抑制指标都较好,较适合于抗干扰接收信道的设计。
抗干扰接收机为实现抗干扰功能并优化抗干扰性能,需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干扰信号会远远大于有用信号。
就目前国内的技
术状态,60dB 的干扰信号比是最低要求,即干扰信号最小为:-130dBm + 60dB = -70dBm 。
其次,由于中频采样ADC 的满量程输入幅度一定,单端输入时常常为1Vpp,差分输入时常常为2Vpp,所以存在干扰的情况下信道增益必定较低。
为保证信道幅度、相位一致性,干扰功率在未超过某个设定门限值时接收信道增益保持固定,随着干扰功率逐渐增大到门限值,AGC 开始起控,中频输出幅度达到最大值并保持不变。
这个门限值由信道增益及中频最大输出幅度决定。
AGC 功能由可变增益放大器实现。
再者,由于接收信道增益低,无干扰情况下输出中频输出幅度较低,为避免ADC 采样后信噪比的恶化,保证系统
灵敏度,需采用较高的量化位数,通常为
14bit 或16bit。
方明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易受干扰是卫星导航系统固有特性,具有抗干扰功能的北斗接收机在军事应用中的需求尤为迫切。
本文结合四阵列天线抗干扰接收机的研制,阐述阵列接收信道的设计思路,详细描述可变增益放大器在设计中的应用,最后给出测试结果,表明与其设计预期相吻合。
【关键词】 卫星导航 抗干扰 阵列天线 可变增益放大器
▲
图1
9
参 考 文 献
[1] 吕伟,朱建军.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综述[J]. 地矿测绘,2007,23(3):29-32
[2] 侯者非,王学东,陈国军. GPS 干扰与抗干扰技术研究[J]. 现代电子技术,2004,(23):99-100[3] 陈强. 北斗二号抗干扰接收机关键部件的设计与实现[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4] 李柏渝,伍俊,李蓬蓬,周力,欧钢. 大动态范围抗干扰导航接收机AGC 电路性能分析与优 化设计[J].微波学报,2004,(8):659-663
1.2 信道方案设计
下面以某产品中的接收机信道为例来说明由可变增益放大器实现AGC 控制的过程。
此产品为四阵列天线抗干扰接收机,具体接收信道方案如下图1所示:
图1四阵列天线接收信道方案框图
有用信号与干扰信号一起由天线接收,经低噪放放大后送入混频器得到中频信号,滤波后送入可变增益放大器再次放大,再经过抗混叠滤波器后送入数字处理单元,进行AD 转换和抗干扰的数字信号的处理,再进行有用信号的解调处理,最终获取导航信息。
此接收信道中,低噪放增益为35dB,混频增益为4dB,滤波器插损为4dB,可变增益放大器增益受输入干扰功率影响,约为0dB-15dB 范围,中频最大输出幅度为8dBm。
1.3 可变增益放大器应用
ADI 公司有一系列的可变增益放大器器件可选,根据设计需求,本产品中选用型号为AD8368模拟控制的可变增益放大器。
图2是AD8368在信道中的应用电路。
图2 AD8368在信道中的应用电路此应用电路需注意以下关键点:
(1) MODE 脚接低电平,设置AD8368为负斜率增益控制。
(2) DETO 脚到GAIN 的二极管V1设置AD8368为准AGC 模式,其增益不完全由AGC 电路控制。
(3) GAIN 脚的电位器VR1设置AGC 未起控时AD8368的增益。
(4) OUT 到DETI 的电阻网络 R3 R4 设定最大输出幅度:8dBm。
当输入较小时,输出幅度低于8dBm,AGC 未起控,其增益由电位器控制,大约为15dB。
当输入继续增加,使输出达到8dBm,AGC 起控,DETO 电压逐渐增大,二极管导通,使GAIN 电压增大,从而使增益降低,保持中频输出恒定。
二、结果测试
输入功率为-50dBm 的单音干扰时信道中频输出如图3所示,此时AGC 未起控,信道增益为
50dB,高起的平台为
图
2
图3
图4
热噪声放大后经滤波器形成带通包络。
图3 AGC 未起控时信道中频输出
干扰功率增加到-35dBm 时中频输出如图4所示,此时AGC 已起控,增益约为43dB,输出保持8dBm。
由于增益降低,热噪声包络也随之降低。
图4 AGC 起控后信道中频输出三、结束语
随着北斗系统在军事领域的逐步深入,具有抗干扰功能的北斗接收机将得到广泛应用。
结合可变增益放大器设计的阵列天线接收信道,链路简洁,成本低,可靠性高,能够保证较好的幅度计相位一致性,从而实现较高抗干扰指标,在北斗抗干扰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