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5
2020.4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单元备课课堂/实践荨KETANG SHIJIAN一、要点解读第四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人文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猫》《母鸡》《白鹅》。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
统编教材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都是环环相扣的体系结构中的一环,因此要重视要素之间的关联,理清目标序列。
上表说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主要放在第二学段的四年级和第三学段进行学习与训练,重点放在第三学段。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基于第一单元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将教学的重点指向体会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侧重点是学习“如何表达”,重点是揣摩写作方法。
虽然表中各单元的语文要素均和文章思想感情有关,但略有不同:一类是运用具体的阅读方法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情感;一类是探索文本是用哪些方法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前者是从“读”的角度提出的,后者是从“写”的角度来明确的。
统编教材的使用要以“语文要素”为统领,树立整体教学观。
这种整体教学观不仅体现在要清晰地了解语文要素纵向的发展脉络,还要了解单元内部之间的关联,要统整每一课的训练侧重点。
单元中的三篇课文,体现了不同的教学价值。
《猫》这篇课文,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如把“小脚印”亲切地称为“小梅花”。
通过丰富的事例表面上说猫的缺点实际上暗含着喜爱之情。
在这课的教学中,重点使学生初步体会“正话反说”的作用,品味富有情趣的语言。
《母鸡》一课,作者着重写了自己对母鸡由“厌”到“敬”的情感态度变化,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达中前后形成对比的语句,体会到前面的“抑”目的是为了突出后面的“扬”,前面的“讨厌”,更显得“敬佩”的可贵。
《白鹅》这篇课文,作者从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三个方面细致地描摹了白鹅“高傲”的特点。
描写步态和叫声时,和狗、鸭进行对比;写吃相时,称之为“鹅老爷”,妙趣横生的描述,幽默的表达,体现了反语在表达情感方面的独特作用。
统编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解读一、要点解读第四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人文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猫》《母鸡》《白鹅》。
老舍先生在《猫》一文中,描写了不同时期猫的形象:猫长大时性格古怪,满月时十分可爱。
围绕“古怪”和“可爱”,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了猫多组性格相对的特点。
《母鸡》是老舍先生的又一作品,作者以对母鸡情感态度变化为线索,描写了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的形象。
《白鹅》语言质朴、幽默,丰子恺先生运用对比和反语的表现方法,紧紧围绕白鹅的“高傲”进行描写,好像一幅生动有趣的漫画。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
”统编教材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都是环环相扣的体系结构中的一环,因此要重视要素之间的关联,理清目标序列。
表1《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课程目标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三学段的表述是“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从表1中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第三学段的要求可以看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主要放在第二学段的四年级和第三学段进行学习与训练,重点放在第三学段。
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基于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可见这一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并不是“零起点”。
所以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这种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方法的实践与运用。
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将教学的重点指向体会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侧重点是学习“如何表达”,要重点揣摩写作方法。
统编教材的使用要以“语文要素”为统领,树立整体教学观。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解读研读教材一、教材结构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
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本册教材安排了八个专题。
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
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
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
“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
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
导语、课后练习、资料袋、阅读链接、语文园地里不认识的字,只在全册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后面出现均不注音。
选读课文出现的生字一律不注音。
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
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部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一)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解读1.人文主题理解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动物朋友”,它属于“人与自然”这个大的人文主题下的内容。
动物、植物、人等生物和山川河流等一切非生物,都是自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是永恒的人文主题。
单元页的人文导语“奔跑,飞舞;驻足,凝望。
”几个简单的词语,再配以吴冠中的水墨画鹅鸭戏水图,描摹出动物各具神韵的形态,那份多姿多彩,生机蓬勃洋溢着可爱之态,亲近之感,喜爱之情。
“可爱的动物,我们的好朋友。
”一句简短的话告诉我们要与他们友好相处,真诚相待,和谐共生。
学生天生对动物充满好奇和热爱。
渗透他们亲近动物、善待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人文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善良,珍爱生命。
2.阅读要素解读“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这一阅读要素,指向的是体会和领悟表达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有这样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第3条)”“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4条)”“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5条)”对照课标的年段要求,我们来看看这一单元的训练目标“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的感情的”,首先需要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家对所写动物的感情是怎样的,是喜爱,是讨厌?对作家的感情是怎样的要有明确的感知,这就需要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去体会到作家对动物的感情;在此基础上,再来深入阅读理解,领悟和体会作家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情的?他在内容选择上,在结构安排上,在语言运用上,在表情达意方法上有怎样的技巧。
所以,这条语文要素对应了课标的上述几点要求。
我们再看“体会表达情感的方法”这一训练目标,之前学习过与之有关联的哪些内容:二上第七单元: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四上第三单元:体会文章生动的准确表达,感受连续细致的观察。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 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动物”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猫》《母鸡》《白鹅》3 篇课文组成。
本单元写的都是动物,学习作者是如何写出动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 本单元重点:(1)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3 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比如,《猫》中的提到的“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
”写出了对小猫喜爱;《母鸡》中的“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写出了对母鸡的赞美和喜爱;《白鹅》中“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赞美。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表达的感情,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
本单元中,《猫》写出了猫性格古怪,又可爱的特点,《母鸡》写出了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白鹅》写出了白鹅“高傲”的特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抓住其外形、喜好及趣事。
3. 本单元教学建议:教学本单元课文,应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
对于精彩语段,要熟读成诵,积累优美的语句。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13 猫本课介绍了猫的古怪和可爱,重点是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
2 1.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情朗读课文。
2. 学习总分的写法。
14 母鸡本文介绍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重点是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喜爱和赞美之情。
2 1. 默读课文,了解对母鸡情感的变化。
2. 体会和学习明贬实褒的写法。
15 白鹅本文主要写白鹅的高 2 1. 有感情地朗读课傲,重点是感悟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文,体会语言的趣味。
2. 抓住关键词语,理解白鹅的高傲的特点。
习作本次习作写我的动物 1 1. 交流自己的小动朋友,重点是写出动物的特点。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解读一、要点解读第四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人文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猫》《母鸡》《白鹅》。
老舍先生在《猫》一文中,描写了不同时期猫的形象:猫长大时性格古怪,满月时十分可爱。
围绕“古怪”和“可爱”,作者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了猫多组性格相对的特点。
《母鸡》是老舍先生的又一作品,作者以对母鸡情感态度变化为线索,描写了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的形象。
《白鹅》语言质朴、幽默,丰子恺先生运用对比和反语的表现方法,紧紧围绕白鹅的“高傲”进行描写,好像一幅生动有趣的漫画。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
”统编教材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都是环环相扣的体系结构中的一环,因此要重视要素之间的关联,理清目标序列。
表1《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课程目标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三学段的表述是“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从表1中以及《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第三学段的要求可以看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主要放在第二学段的四年级和第三学段进行学习与训练,重点放在第三学段。
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基于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可见这一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并不是“零起点”。
所以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这种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方法的实践与运用。
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将教学的重点指向体会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侧重点是学习“如何表达”,要重点揣摩写作方法。
统编教材的使用要以“语文要素”为统领,树立整体教学观。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概述该教材分析主要围绕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教材展开。
该单元的教材内容涵盖了阅读理解、写作和词语运用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材特点1. 内容丰富多样:教材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如童话、诗歌、寓言等,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本,拓宽视野。
内容丰富多样:教材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如童话、诗歌、寓言等,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本,拓宽视野。
2. 注重情感培养:教材中融入了一些具有温情和感人的故事,在故事中塑造了一些生动的人物形象,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认知能力。
注重情感培养:教材中融入了一些具有温情和感人的故事,在故事中塑造了一些生动的人物形象,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认知能力。
3. 灵活运用练形式:教材中设置了许多练题,既有选择题,也有简答题和作文题等,这样的设计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灵活运用练习形式:教材中设置了许多练习题,既有选择题,也有简答题和作文题等,这样的设计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建议1. 创设情景,提升研究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讲故事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创设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好奇心。
创设情景,提升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讲故事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创设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注重阅读理解训练:阅读理解是该教材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阅读理解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
注重阅读理解训练:阅读理解是该教材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
3. 鼓励创作,提高写作水平: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创作活动,例如写作文、写诗等,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报告介绍本文档旨在对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进行分析,为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教材内容概述第四单元的教材主要围绕着生日这个主题展开,内容包括生日的由来、庆祝仪式、礼物等方面的故事和知识。
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形象的插图,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生日的意义以及庆祝生日的方式。
教材特点1. 生动有趣:教材选取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以生日为背景,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插图,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知识丰富:教材内容涉及生日的文化背景、庆祝仪式、礼物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和拓展相关领域的知识。
3. 循序渐进:教材布置了一系列的研究任务,有助于学生逐步深入了解生日的相关知识,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4. 教学导向明确:教材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教学建议1. 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实际的生日情境和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和研究效果。
2. 启发思考: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思考生日的意义、庆祝方式的差异等问题,鼓励他们积极表达和交流。
3. 扩展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拓展相关知识,例如介绍不同国家的庆生文化,让学生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日俗。
4. 多样化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讨论等,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研究动力。
总结通过对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材设计合理,内容丰富,能够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思考。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建议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和设计,以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
以上为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报告。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材解析(单元备课)一、教材概述本单元是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四个单元,总体内容涉及:故事阅读、课文研究、语文运用等方面。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能够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并培养对于故事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材结构本单元教材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 课文导读教师将通过简要介绍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对于故事情节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于语文研究的热情。
2. 故事阅读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一篇有趣的故事,学生将通过阅读该故事,了解其中的情节和人物,培养对于故事的理解能力。
3. 课文研究教师将对于课文进行逐段解读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和词语意义,培养他们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
4. 语文运用本单元将通过一系列的课堂练和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拓展和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故事内容,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故事的主旨和要点。
2. 掌握课文知识: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和词语意义,理解课文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3. 培养语文运用能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
4.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课堂练和小组活动,学生能够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故事理解和情节分析: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把握故事的主旨和要点。
2. 课文语言表达和意义把握: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和词语意义,理解课文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3. 语文知识的运用和拓展:学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
五、教学方法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 阅读引导法:通过导读和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篇文章:《小英雄雨来》、《尊严》和《乌鸦喝水》。
本单元的文章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旨在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本单元的写作要求是学生能写简单的读后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故事性的文章有较高的兴趣。
但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生字词、复杂句子和表达方式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学会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感受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写作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取灵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讲述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一、单元教材分析1.内容安排:这一单元围绕“人间真爱”这一单元主题,编排了《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第一次抱母亲》《我不是最弱小的》四篇文章,分别从人与社会,与家庭,与自然等层面丰富真爱的内涵。
另外,还有习作4、练习4。
《永远的白衣战士》这篇课文采用倒叙的方式,首先写了在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叶欣的离去,表示了深深的遗憾和痛惜;然后追忆了叶欣不顾个人安危救治病人直至离开人间的感人事迹;最后回应开头,强调叶欣虽死犹生,她的美好品质、她的灿烂微笑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点明了题目,她是一个“永远的白衣战士”。
《“番茄太阳”》一课以“我”的见闻为主线,记叙了盲童明明的言行举止,描绘了她的音容笑貌,同时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盲童的喜爱之情。
明明虽是个盲童,却有颗无比美好的童心,她的乐观、善良、坚强感染了我,她就像一个番茄太阳,挂在了我的心里,让我感受到了温暖。
《第一次抱母亲》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又愧疚。
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自己一样,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文章旨在让学生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私、无畏和博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我不是最弱小的》本文记叙了萨沙一家到森林里度假,突遇暴雨,萨沙在爸妈的影响下,把爸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贵品质。
文章情节简单,却蕴含了深刻的做人道理。
习作四安排的是围绕最近发生的事情谈谈看法。
由于与本单元以爱为主题的4篇写人记事类文章联系不大,因此我们换成了记述一件身边发生的充满爱的令人感动的事情。
中小四年级的习作是与国家级实验课题模块化习作之子模块——叙事模块化作文策略研究相结合,布置学生写“倾诉亲情”模块化习作。
练习四安排了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写毛笔字。
处处留心先让学生朗读易读错的中药名,然后让学生学会读阅读药品说明书。
读读背背旨在让学生积累描写白衣天使的成语,以及背诵《三字经》节选。
“口语交际”,内容是讨论班级公约;“学写毛笔字”,安排的是指导学生写好欠字旁、页字旁。
2.写作特点虽然这四篇课文都是围绕“爱心”这一单元主题编排的,但体裁不同,《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是侧重写人,后两篇是写事。
(1)前两篇写人文章写法各有特色,《永远的白衣战士》结构上采用倒叙的手法,通过典型事例着重刻画了叶欣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塑造了一个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
《“番茄太阳”》是按我的见闻,将作者多个时间段观察到的明明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整合成了一位丰满感人的人物形象。
这对于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观察人物、如何描写人物是极有帮助的。
《“番茄太阳”》是双线结构,一条明线和一条暗线。
明线是文中的明明;暗线就是“我”的心情变化过程,即“心情灰暗——温暖——快乐——感动”,它们共同交织,使文章脉络分明,一气呵成。
(2)后两篇是写事。
在写法上都是采用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的。
不同的是,《第一次抱母亲》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通过我动情地回忆往事,讴歌了母爱的无私、伟大和崇高,字里行间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读来令人感动;《我不是最弱小的》是通过妈妈和萨沙的对话完成了自觉保护弱小者的爱的传递。
对比的写法是文章的一大特色。
(3)四篇文章的题目各有特色,是指导学生拟好文章题目的好范例。
《永远的白衣战士》是用比喻的方法突出了叶欣的不是战士更似战士的形象,课题“永远”一词含蓄地写出了叶欣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和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表达了人们对她的深切怀念。
《“番茄太阳”》既是明明对太阳的形象称呼,又是明明美好心灵的象征,她就像一个“番茄太阳”,挂在了“我”心里,让我感受到了温暖。
题目新颖又形象。
《第一次抱母亲》是运用主要内容的简练短语做题目,《我不是最弱小的》是引用了文中人物萨沙的一句话做题目。
二、单元教学目标制定依据1、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对第二学段的要求有很多,我们只列举了我们在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时能重点落实的部分。
识字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习作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口语交际(1)能用普通话交谈。
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综合性学习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学情分析从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看,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好动、爱模仿、注意力不集中。
从学生基础能力来看,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字词积累,有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能够自主阅读文章内容,能初步读懂文章大意。
已经完成了作文起步练习,能够独立地写一篇小文章。
但是写作技巧尚不成熟,记述事件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生活细节的技巧等尚不熟练。
根据课程目标对本学段的要求,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4篇课文。
学会本单元29个生字,认识16个二类字,重点指导“遗、予(与矛的区别)”“盲、戚、蔬”“摔、瘦”“滴”的字形写法,读准“给予、堵塞、面颊、背上背着、闷热、纤弱”等易错词语,2、能理解“身先士卒、声色俱厉、斩钉截铁、大雨如注、滂沱大雨”等词语的意思。
积累有关描写白衣天使的成语。
3、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能理解四篇课文的内容,感悟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按要求完成四篇课文的拓展阅读和小练笔,能比较生动地记述身边发生的一件充满爱的令你感动的事情。
5、讨论班级公约,能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抓关键语句品味,补充资料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形象。
2.初步领悟倒叙、对比的写法。
学习领会本单元拟题目的方法。
3、继续学习运用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感悟人物形象的阅读方法,和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4、通过课前课后搜集资料,学习有目的搜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勇挑重担的崇高精神,体会叶欣英勇事迹所传达出的舍己为人的人间大爱;2、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用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做个开朗乐观、热爱生活的人;3、体会伟大的母爱,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同学们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4、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养成自觉保护弱小者的习惯。
本单元重点采用入情入境体会、想象、抓关键语句品味、补充资料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品质,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难点 1、由于这一茬四年级学生,是在非典发生以后出生的,所以体会非典型肺炎的凶险就成了难点。
2、体会三处番茄太阳的含义。
3、初步领悟倒叙、对比的写法。
学习领会本单元拟题目的方法。
三、总体构思和处理加大预习的力度,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单元预习和课时预习,并且要过好生字关、课文朗读关、背诵关。
1、在课文的阅读理解方面,我们打算用8课时完成4篇课文。
四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总体构思如下《永远的白衣战士》先通过交流、补充资料和视频再现的方式,让学生切身体会非典性肺炎的凶险,再以“静心默读课文,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叶欣,划出让你感动的语句,写写批注”为切入点,借助4--7节,深入感悟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不怕牺牲、勇挑重担的崇高精神。
《番茄太阳》第一课时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读:一读“文中的明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感悟明明的形象;二读体会明明使“我”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三读课文,理解三个番茄太阳的含义,体会作者起题目的独具匠心。
资料补充卫宣利当时的处境增加学生对人物的了解。
《第一次抱母亲》,紧扣抱字,披文入情,以“我第一次抱母亲为什么心里很难过”为主线问题,采用抓关键词体会、用多媒体展现情境、创设情境引读、配乐感情朗读等多种策略深入感悟我回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领会母亲的任劳任怨、辛苦操劳、疼爱子女、坚强如山的感人形象,此段的教学能否感动学生的内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只有此处入情入境了,后面的抱母亲入睡才会合情合理,自然而然。
《我不是最弱小的》,考虑到课文内容非常简单,以至于人教版是放在二年级教学的。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应交给学生什么呢?我们确定了用“一件雨衣为什么让来让去?”为主线,引导学生抓住两处探究:一是抓住萨沙和妈妈的对话,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的方法。
二是抓住两处野蔷薇花的描写,在体会蔷薇花的纤弱无力需要保护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对比的写作方法。
四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拓展阅读和小练笔是这样设计的:《永远的白衣战士》补充主要人物资料,拓展阅读《护士长日记——写在抗击非典的日子》。
小练笔是写写你想对叶欣说的话。
《番茄太阳》推荐阅读卫宣利其他作品《两双球鞋》《母亲的声音》,小练笔是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写写身边熟悉的一个人的片段。
《第一次抱母亲》补充阅读表现母爱主题的作品,小练笔是写妈妈关心我的一个场景。
《我不是最弱小的》补充作者霍姆林斯基的资料,拓展阅读冰心的《别踩了这朵花》,小练笔是写一段描述雨景的话。
以上四篇课文第一二课时的总体构思和设计,都会在四课课时备课时具体呈现。
2、习作计划2课时。
习作四安排的是围绕最近发生的事情谈谈看法。
由于与本单元以爱为主题的4篇写人记事类文章联系不大,因此我们换成了记一件身边发生的充满爱的令你感动的事情。
课前应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材料,课上组织学生交流材料,然后指导学生写作,最后进行讲评,学生再修改。
中小四年级的习作是与叙事模块化作文策略研究相结合,布置学生写“倾诉亲情”模块化习作。
3、练习四计划3课时。
练习4“处处留心”分两步进行,先让学生读准中药名,再让学生读好药品说明书,以回答奶奶提问的形式练习说话;“读读背背”第一部分是积累积累描写白衣天使的成语,我们已经提到《永远的白衣战士》第二课时进行教学;第二部分的《三字经》,要先引导学生理解每句的意思,再指导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