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第十七章,消食剂
- 格式:ppt
- 大小:191.00 KB
- 文档页数:26
1.熟悉:消食剂的概念、适应证、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健脾丸。
3.熟悉:木香槟榔丸。
【说明】
需掌握的方用“▲▲▲”标志,熟悉方用“▲▲”标志,了解方用“▲”标志,无标志的为参考方。
1.保和丸本方中三个消导药是:神曲、山楂、萝卜子。
方用连翘一味是“清热散结”之意,为食积易于化热而设。
用半夏燥湿祛痰者,是因食物停积,最易“生痰、生湿”之故,并非止咳之用。
2.枳实导滞丸方中重用大黄攻积泻热,使积热从大便而解。
若用于积滞泻、痢之证,取大黄下泻,此乃“通因通用”之法
3.枳术丸方中白术用量倍于枳实,意在“补重于消”,“寓消于补”。
更以荷叶裹烧饭为丸,取其养脾而升清,与枳实降胃浊之品相伍,即“升降相配”之意。
4.健脾丸方中含“四君子汤”,但苓、术用量最大,意在补脾渗湿止泻。
并与消食、理气、燥湿之品配伍,是寓消补兼施之用。
其中三味消导药是:神曲、山楂、麦芽;与保和丸之用神曲、山楂、萝卜子有别。
本方与枳实导滞丸均为消食和胃剂,但枳实导滞丸治湿热食积,以脘腹痞闷,腹痛或泄泻、下痢或大便秘结;本主为治脾虚食积,以食少难消,脘腹痞胀,大便溏泻或不畅,脉虚等。
中医《方剂学》消导化积剂(消食导滞)——木香槟榔丸(《丹溪心法》引张子和方)一、组成木香、槟榔、青皮、陈皮、广茂烧、枳壳、黄连、黄柏各一两(各30克)、大黄半两(15克)、香附子炒、牵牛末各二两(各60克)。
二、用法上为细末,水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煎水下,量虚实与之(现代用法:为细末,水泛小丸,每服3~6克,温开水下,日二次)。
三、歌括木香槟榔青陈皮,枳柏黄连莪术齐;大黄牵牛加香附,热滞泻痢皆相宜。
四、功用行气导滞,攻积泄热。
五、主治积滞内停,湿蕴生热。
脘腹痞满胀痛,赤白痢疾,里急后重,或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沉实。
六、方解本方所治之证,多由饮食积滞内停,气机壅塞,郁而化热所致。
积滞内停,气机不畅,故脘腹痞满胀痛;湿热内蕴,与积滞互结,致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若积热下迫,则痢下赤白,里急后重。
治宜行气导滞,攻积泄热。
方中以木香、槟榔行气化滞,消脘腹胀痞满,且能除里急后重。
以牵牛、大黄攻积导滞,泻热通便。
以青皮、陈皮行气化积,助木香槟榔之力。
以香附、莪术疏肝解郁,破血中之气。
枳壳下气宽肠,行胸腹滞气。
黄连、黄柏清热燥湿,且又止痢。
全方行气药与攻下药配伍,共奏行气导滞,攻积泄热之效。
使积滞得下,腑气得通,热随积去,诸症自愈。
本方行气攻积之力较强,宜于积滞内停,气机壅阻,郁而发热,而正气未虚者,以脘腹胀痛,下痢赤白,或大便秘结,苔黄脉实为辨证要点。
虚人误用,易伤正气。
本方较实导滞丸攻积破气之力大,而祛湿之力弱。
故本方宜于积滞较重,腹满胀痛明显者;彼则适于积滞较轻,痞而不满者。
《医方集解》所载之木香槟榔丸,更加三棱,并以芒硝水为丸,其攻积导滞之力更强。
方剂学歌诀消食剂第一节消食化滞剂保和丸《丹溪心法》保和神曲与山楂,苓夏陈翘菔子加;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效堪夸。
功效:消食化滞,理气和胃。
主治:食滞胃脘证。
【注】:①大安丸:保和丸加白术,余药用量减轻。
②连翘:未病先防,清热散结。
③食远白汤下。
木香槟榔丸《儒门事亲》木香槟榔青陈皮,黄柏黄连莪术齐;大黄牵牛兼香附,泻痢后重热滞宜。
功效:行气导滞,攻积泄热。
主治:积滞内停,湿蕴生热证[痢疾;食积]。
【注】:①木香,香附同用。
②通因通用。
③食用生姜汤或温开水下。
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沦》枳实导滞君大黄,芩连曲术茯苓襄;泽泻蒸饼糊丸服,湿热积滞力能攘。
功效:消食导滞,清热祛湿。
主治:湿热食积证。
【注】:①泽泻用意:利小便,实大便。
②通因通用。
③温开水下。
鳖甲煎丸《金匮要略》鳖甲煎丸疟母方,蟅虫鼠妇及蜣螂;蜂巢石苇人参射,桂朴紫葳丹芍姜;瞿麦柴芩胶半夏,桃仁葶苈和硝黄;疟缠日久胁下硬,症消积化保安康。
功效:软坚散结,行气活血,祛湿化痰。
主治: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痞硬,结成疟母。
【注】:疟母必著于左胁,肝邪必结肝部也。
海藻玉壶汤《外科正宗》海藻玉壶带昆布,青陈二皮翘贝母;独活甘草夏归芎,消瘿散结效可睹。
功效:化痰软坚,理气散结,滋阴泻火。
主治:瘿瘤初起,或肿或硬,或赤或不赤,但未破者,甲状腺机能亢进,脂膜炎,乳腺增生,淋巴结核,结核性腹膜炎,多发性疖病等。
消瘰丸《医学心悟》消瘰牡蛎贝玄参,散结消痰并滋阴;肝肾素亏痰火盛,临证加减细酌斟。
功效:清热滋阴,化痰散结。
主治:痰核瘰疬。
第二节健脾消食剂枳术丸《内外伤辨惑论》枳术丸用荷烧饭,术倍枳实补力专。
功效:健脾消痞。
主治:脾虚气滞,饮食停积。
【注】:①此丸剂中枳术比为1:2,补>消。
②枳术汤[金匮要略]: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消>补。
健脾丸《证治准绳》健脾参苓术草陈,肉蔻香连合砂仁;山楂山药曲麦炒,消补兼施不伤正。
功效: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中医《方剂学》消导化积剂(消食导滞)——枳术丸(《脾胃论》引张元素方)一、组成枳实麸炒一两(30克)、白术二两(60克)。
二、用法同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多用白汤下,无时(现用法:共为末,糊丸,每服6~9克,荷叶煎汤或温开水送下,日二次)。
三、歌括1.枳术丸枳术丸是消补方,荷叶烧饭作丸尝。
2.曲蘖枳术丸若加麦芽与神曲,消食化滞力更强。
3.橘半枳术丸术丸加橘半夏,健脾祛痰两兼长。
4.香砂枳术丸香砂枳术理气滞,消食开胃气芳香。
四、功用健脾消痞。
五、主治脾虚气滞,饮食停聚。
胸脘痞满,不思饮食。
六、方解本方所治之证,乃脾胃虚弱,饮食气滞所致。
脾虚不运,食阻气机,故不思食,胸脘痞满。
治宜补脾行气以消食积。
方中以白术为君,重在健脾祛湿,以助脾之运化;以枳实为臣,下气化滞,消除痞满。
白术用量重于枳实一倍,意在以补为主,乃补重于消,寓消于补之中,“本意不取其食速化,但令人胃气强不复伤也”。
更以荷叶烧饭为丸,取其养脾胃而升清,以助白术健脾益胃之功。
荷叶与枳实相伍,一升清,一降浊,清升浊降,脾胃调和,使脾健积消。
气调胃和,痞满得除,饮食如常。
本方是张元素从《金匮要略》枳术汤变化而来,枳术汤枳实之用量倍于白术,且用汤剂,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之证。
其证属于气滞水停,治当行气消痞,故重用枳实,意在以消为主。
而枳术丸证,是脾虚重于积滞,治宜健脾化积,故重用白术,意在以补为主。
二方虽皆用积、术,但由于用量与剂型不同,其功效则缓急有异,补消有偏,可见古人制方之妙。
所以张璐说:“二方各有深意,不可移易”。
七、附方及方论1.曲蘖枳术丸(《医学正传》):即枳术汤加炒神曲一两(30克)、炒麦蘖一两(30克)。
功用:健脾消食。
主治:饮食太过,致心腹满闷不快。
2.橘半枳术丸(《医学入门》):即枳术丸加橘皮半夏各一两(各30克)。
功用:健脾化痰,理气消痞。
主治:饮食伤脾,停积痰饮,心胸痞闷。
3.香砂枳术丸(《摄生秘剖》):白术一斤土炒(480克)、枳实八两(240克)、木香一两(30克)、砂仁一两30克)、上为末,荷叶煨,陈米饭为丸,如椒目大,白滚汤送下三钱(6~9克)。
第十七章消食剂概述一、定义凡以消食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健脾,消痞化积作用,治疗食积停滞的方剂,统称消食剂。
属于“消”法范畴。
二、作用与适用范围:消法的适应范围比较广泛,凡由气、血、痰、湿、食等结聚而成的有形之邪,均可用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坚者削之”,“结者散之”,就是消法的理论依据。
程钟龄明确指出:“消者,去其壅也,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医学心悟·卷一》)。
本章只讨论消食导滞和消痞化积的方剂,余者请参见理气、理血、祛湿、化痰、驱虫各章。
三、分类与适应证:┌胸脘痞闷1、消食化滞│嗳腐吞酸──食积内停│恶食呕逆(伤食) └腹痛泄泻┌脘腹痞满2、健脾消食│不思饮食──脾虚食积│倦怠乏力└大便溏薄四、组方用药特点:1.食积内停,每致气机运行不畅,气机阻滞又可导致积滞不行,故消食剂中常配伍理气之药,使气行则积消。
2.对于脾胃虚弱,食积内停之证,又当扶正固本与消食化积并用。
否则,只消积而不扶正,其积暂去,犹有再积之虞,况正虚不运,食积亦未必能除。
唯有消补兼施,才能积去而正不伤。
此外,尚有兼寒化热之别,处方用药亦应温清有异。
五、消食剂与泻下剂的鉴别应用消食剂与泻下剂均有消除有形积滞的作用,但在临床运用上,二者有所不同。
泻下剂是通过荡涤肠胃,使停留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水饮等从大便而出,它是依据“其下者,引而竭之”的原则立法,适用于病势较急,形证俱实,必须急于排除的病证。
消导化积剂是依据“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的原则而立法,适用于渐积而成的气血郁积,癥瘕痞块,水饮停聚,宿食不化等。
此类病证,一般病势较缓,病程较长,且多虚实间杂,只宜渐消缓散,且莫妄用攻下,误用则伤伐正气,病反深锢。
正如《丹溪心难法·卷三》所说:“凡积病不可用下药,徒损真气,病亦不去,当用消积药,使之融化,则根除矣”。
然而,对于病势较急,非下不除者,亦不可畏其攻伐而投以消导之剂,否则,病重药轻,疾病难愈。
第十七章消食剂保和丸《丹溪心法》【组成】陈皮连翘半夏神曲山楂莱菔子茯苓【趣记】神父乘轿下山来(拔河)。
(神—神曲,父—茯苓,乘—陈皮,轿—连翘,下—半夏,山—山楂,来—莱菔子,拔河—方名“保和丸”)【对照】神茯陈翘夏山莱(保和)。
【寓意】神父乘轿下山来拔河。
【方歌】保和神曲与山楂,夏陈翘莱苓半夏,消食化滞和胃气,煎服亦可加麦芽。
【功用】消食和胃。
【主治】食滞胃脘证。
脘腹痞满胀痛,暖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
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感论》【组成】大黄枳实神曲茯苓黄芩黄连白术泽泻【趣记】(知识导致)诸大龄青年曲折。
(知识导致—方名“枳实导滞丸”,包括枳实,诸—白术,大—大黄,龄—茯苓,青—黄芩,年—黄连,曲—神曲,折—泽泻)【对照】(枳实导滞)术大苓芩连曲泽。
【寓意】学问多的女青年在婚恋问题上多曲折,而成为大龄青年。
【方歌】枳实导滞曲连芩,大黄术泽与茯苓,食湿两滞生郁热,胸痞便秘效堪灵。
【功用】消导化积,清热利湿。
【主治】湿热食积证。
脘腹胀痛,下痢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
健脾丸《证治准绳》【组成】白术木香黄连甘草茯苓人参神曲陈皮砂仁麦芽焦山楂淮山药肉豆蔻【趣记】神人压坏四君,(见皮)焦肉相连。
(神—神曲,人—人参,压—麦芽,坏—淮山药,四君—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见皮—方名“健脾丸”,包括陈皮,焦—焦山楂,肉—肉豆蔻,相—木香,连—黄连)【对照】神人芽淮四君,(健脾)焦肉香连。
【寓意】力大无比的神人无意中倒下压坏了四君子,起身一看,只见四人被压得皮开肉绽,惨不忍睹。
【方歌】健脾参术苓草陈,肉寇香连合砂仁,楂肉山药曲麦炒,消补兼施不伤正。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主治】脾虚食积证。
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倦怠乏力,苔腻微黄,脉虚弱。
枳实消痞丸《兰宝秘藏》【组成】干、生姜炙甘草麦芽曲茯苓白术半夏人参厚朴枳实黄连【趣记】四君子半年后,(只是削皮)卖干生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