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诱发利益冲突 老传统遭遇新观念 农村“婆媳经”愈发 …
- 格式:pdf
- 大小:413.59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征地拆迁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及解决方式作者:王长峰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年第07期城市实现发展,把周边的郊县、乡村纳入到它的辐射范围,实现城市在空间上的扩张,在此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土地征收中的拆迁问题。
该文以征地拆迁中的利益冲突作为研究对象,对征地拆迁中冲突的产生过程、主要原因及调整机制进行论述,并对征地折迁的调整机制包括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完善征地拆迁的配套保障政策体系、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建立有效应对冲突的管理体制等,做了深入的分析。
征地拆迁;利益冲突;调整1.征地拆迁过程中利益冲突产生的原因1.1土地征收制度不健全第一,我国的土地征收工作存在着的突出问题就是土地征用权的滥用和非法行使,其大部分都超出了公共利益需要的范围,形成原因就是现行法律对“公共利益”的规定十分概括,具有极大的弹性,有着可随意解释的法律漏洞。
第二,现行的土地征收适当补偿原则基本上是派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难以适应当今市场经济的要求,特别是当土地征收用于房地产开发等营利性用地,基于土地本身往往会产生超额垄断利润,由此可能导致各方无法分享利益而产生冲突。
第三,许多地方政府,滥用职权,越级批地,批多报少,以达到多批多占土地的目的,结果导致耕地大量流失,农民利益严重受损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屡禁不止。
在当前爆发的各种征地拆迁冲突中,反映出来的大部分情况都是针对村干部行为失范而发生的。
因此,集体土地产权的模糊以及其产生的一系列连带影响是当前征地拆迁冲突的重要因素之一。
1.2征地拆迁配套政策不完善征地拆迁的配套政策具体包括征地补偿体系、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再就业教育培训体系等,这一系列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当前农民失去土地后,其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种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又无法达到他们的预期,再加上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抵抗征地行为或者爆发冲突。
拆迁征地引发赡养矛盾的成因与调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也在快速推进着,征地拆迁项目不断增多,因土地征用而引发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多,由拆迁引发的赡养纠纷也在不断增多,而且规模在不断扩大,范围也越来越广。
因此,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纠纷也成为当前我国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特别容易诱发社会矛盾,造成大量的不稳定社会因素,进而造成群体性事件。
那么,拆迁征地引发赡养矛盾的成因是什么,又如何进行调节妥善处理呢?下面就由律师365为您进行初步解答。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也在快速推进着,征地拆迁项目不断增多,因土地征用而引发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多,由拆迁引发的赡养纠纷也在不断增多,而且规模在不断扩大,范围也越来越广。
因此,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纠纷也成为当前我国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特别容易诱发社会矛盾,造成大量的不稳定社会因素,进而造成群体性事件。
那么,▲拆迁征地引发赡养矛盾的成因是什么,又如何进行调节妥善处理呢?下面就由为您进行初步解答。
▲一、征地拆迁引发矛盾纠纷的成因分析▲(一)补偿标准不够统一。
存在同一个地段、同一区块因户籍不同,补偿标准不一样。
其次是因个别工作人员存在执法不公,打“人情牌”的现象,相同条件的拆迁户补偿标准不一致,面积测算标准不一样,造成群众互相攀比,同时,由于拆迁标准是由政府统一制定,群众普遍反映补偿标准过低,对补偿标准不太认可。
▲(二)行政行为不规范。
一是存在政府拆迁部门过于追求征地拆迁效率而忽视程序的正当性和透明性,当拆迁方和被拆迁人在不能及时达成协议时,拆迁方为赶进度而发生随意表态、“强拆迁”等现象,由此引起被拆迁群众的不满或者上访。
二是有关管理部门全局观念不强,对一些重点户有畏难情绪,不敢管,不想管,使问题久拖不决,引发矛盾。
▲(三)政策法规与现实存在滞后现象。
随着城镇拆迁总量的增大,房地产市场异常活跃,房价节节攀升。
而相应的政策法规却未能依据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存在拆迁标准与实际的房地产价格脱节。
城市拆迁过程的被拆迁者心理分析(二)引言概述:城市拆迁过程中,被拆迁者的心理状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会面临各种负面情绪和困境,例如焦虑、恐惧、无助等。
本文将对城市拆迁过程中的被拆迁者心理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和对策。
正文:1. 心理分析之一:失去归属感1.1 被拆迁者失去自己居住的地方所带来的失落感1.2 对新环境不熟悉导致的不安定感1.3 缺乏社交支持和网络的孤独感1.4 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引发的焦虑情绪1.5 对旧址的留恋和回忆的丧失引发的情绪波动2. 心理分析之二:被动接受与无奈情绪2.1 对拆迁政策理解不足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被动接受2.2 对政府补偿方案的不满和怨恨2.3 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下降带来的自卑感2.4 对拆迁过程中权益受损的无力感2.5 缺乏行动能力和转变能力的挫败感3. 心理分析之三:情绪失控与冲突产生3.1 拆迁过程中的不公平待遇引发的愤怒情绪3.2 社会矛盾和角力关系加剧心理压力3.3 对拆迁方和政府的怀疑和不信任3.4 邻里关系的紧张和冲突加剧心理焦虑3.5 经济上的损失和困境引发的绝望情绪4. 心理分析之四:寻求自我价值和身份的重塑4.1 对于新环境的适应和自我重建挑战4.2 找寻新的社会支持和归属感4.3 基于新环境的自我发展机会和潜力4.4 寻求法律和公正渠道的权益保护4.5 重新定义人生目标和追求内心满足感5. 心理分析之五:心理疏导与康复支持5.1 心理咨询和疏导的必要性和效果5.2 拆迁政策中应当考虑心理支持的重要性5.3 社区康复支持和心理重建的相关资源5.4 建立心理援助网络和平台的必要性5.5 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责任总结:在城市拆迁过程中,被拆迁者面临着复杂的心理状态。
他们失去了归属感,面对被动接受与无奈情绪,经历了情绪失控与冲突产生,需要寻求自我价值和身份的重塑,并接受心理疏导和康复支持。
通过了解这些心理分析,我们可以为拆迁管理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促进被拆迁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融入。
农村拆迁型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处置策略农村拆迁型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利益冲突: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地区土地价值
不断提高,土地利益分配不均引起拆迁纠纷。
2.政策不公:政府不公平对待群众,拆迁过程中出现公正性问题,引发不满情绪,也是事件的一种重要因素。
3.沟通不畅: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沟通不畅,政府部门的信息公
开不及时、不全面、不真实,导致群众恐慌,拒绝拆迁。
针对这些因素,可以采取以下处置策略:
1.政策的协商:政府部门应通过与群众的沟通、协商,尽力解
决农村拆迁的利益分配问题。
2.加强信息公开:政府应及时、公开、真实地发布有关拆迁政策、程序、安排等信息,让群众充分了解政策,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3.社会化调解:政府可以通过社区、居委会等渠道对纠纷进行
及时的妥善化解,减少事件的发生。
4.改善生活环境:政府除了满足群众的物质需求,还应关注群
众的精神需求,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归属感和安全感
不断提升。
总之,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沟通、信息透明、调解协商,是解决
农村拆迁型群体性事件的重要方式。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为农
村拆迁管理带来更好的解决方案。
浅谈拆迁安置中的利益冲突当前,拆迁安置已经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拆迁安置过程中涉及到对被拆迁人的安置补偿,涉及到政府职能的行使,利益错综复杂。
在现实的拆迁安置过程中,多元化的利益主体之间产生的冲突也日益激烈,经常出现拆迁当事人上访、“钉子户”甚至暴力阻止强拆等事件,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各方利益失衡,导致利益冲突。
一、利益的涵义“利”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就有,它是会意字,即“以刀割禾,意为收获”。
利益原为佛教用语,指利生益世的功德。
唐·白居易《答孟简萧俛等<贺御制新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序状>》:“大仙经典,最上法乘;来自西方,閟于中禁。
将期利益,必在阐扬。
”利益还可释义为“好处”,《后汉书·循吏传·卫飒》:“教民种殖桑柘麻紵之属,劝令养蚕织屨,民得利益焉。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沿袭》:“汉与突厥……不如和好,国家必有重賚,币帛皆入可汗,坐受利益。
综上,笔者认为,利益简言之就是好处,或者说是某种需要或愿望的满足。
所谓利益冲突则是指利益主体基于利益差别和利益矛盾而产生的利益纠纷和利益争夺。
二、利益的划分(一)公共利益。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条文中没有对公共利益作出界定,学界对何为公共利益也存在着争议。
各国对公共利益的表述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概括规定(《德国民法典》)、列举规定、概括与列举相结合(《日本土地征用法》、《韩国土地征收法》),其共性是必须具有公众的或与公众有关的使用之内涵。
美国《布莱克法律大辞典》将公共利益定义为:公共利益是公众和社团普遍享有的包含某种金钱利益,或者公众、社团的权利和义务因之受到影响的某种利益。
公共利益并不意味着狭隘的如某种稀见之物。
梁慧星教授在其主持起草的《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中指出:“所谓公共利益指公共道路、公共卫生、灾害防治、科学及文化教育事业、环境保护、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公共水源及饮水排水用地区域的保护、森林保护以及法律规定的其它公共事业。
关于征地拆迁引发的不稳定问题及对策建议征地拆迁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拆迁居民切身利益、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工作。
近几年来,随着我区经济建设和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土地征用和居民拆迁安置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认真研究我区拆迁安置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规范政府行为,切实维护拆迁群众的实际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前不久我们通过下发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下村入户实地调查等方式,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征地拆迁中不稳定因素的成因经过对我区已拆迁完毕和正在拆迁地区的调查发现,我区的征地拆迁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工作有力,补偿措施到位,思想工作细致,因此工作开展得相对比较平稳和顺利,许多拆迁地区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绝大多数被征地和拆迁人对这一工作都比较理解和支持。
如我区的周良庄镇在这几年的征地拆迁工作中的信访率为零。
但是也有有一些地方拆迁工作遇到很大阻力,征地拆迁引发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其成因较为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补偿标准的差异增加了基层工作的难度土地管理法对土地使用权的征用补偿规定得比较明确,有具体的补偿标准,因此土地征用引发的矛盾相对较少。
但法律对拆迁没有明确的具体规定,仅在有关城市房屋拆迁上,国务院制定了拆迁法规,各省、市政府依据该法规,制定了各地的实施条例,而在集体土地征用拆迁中仅由各市级政府依据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有关拆迁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甚至同一地区的拆迁补偿标准都不尽相同,这就给基层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失地居民普遍存在后顾之忧从我区周边农村尤其是城中村的状况来看,很多农民靠出租房屋、铺面或者利用临街的地域优势开店建厂,就可以维持日常的生活。
征地拆迁之后的农民,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城镇居民,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村民,他们既不能从事农业生产,也不能靠土地获取经济收益,手里没有了谋生的生产资料,生活水平自然会下降。
正视和解决好因征地拆迁工作引发的社会矛盾摘要】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征地拆迁的项目不断增多,拆迁规模不断扩大,由于征地拆迁引发的社会矛盾问题非常突出,征地拆迁引发出各类社会矛盾,例如:政府与农村集体之间的矛盾、基层政府与城乡群众之间的矛盾、农民群众与村集体之间的矛盾等,面对这些社会矛盾,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分析由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正视矛盾,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征地拆迁;社会矛盾;科学解决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升级进程步伐的加快,城市化建设不断扩张、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力度的加大和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深入实施,使征地拆迁的项目不断增多,拆迁规模不断扩大,由于征地拆迁引发的社会矛盾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近年来,各地在实施征地拆迁工作时,引发的群众集体阻挠、暴力对抗、群体上访、违章抢建搭建、抢种补种、漫天要价等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矛盾问题的不断出现,使各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受到严重阻滞,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
一、当前征地拆迁中引发的社会矛盾分析从深层次来看,造成这类社会矛盾问题的主要根源是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冲突。
重大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和命脉,而实施征地拆迁工作是为了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这对城市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也是为了实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具体体现。
但征地拆迁在改善优化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会给一些被拆迁人的生活、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征地拆迁中,他们往往关注的是个人利益,上述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合理相应的解决,或一旦自己的期望值没有得到满足,势必会带来对政府的不满,势必会使他们通过正当或不正当的方法,争取自身利益的满足。
而政府如果不顾群众的合理诉求,强行开展征地拆迁工作,那么被拆迁者就会采取相应的抵制行为,这样就会带来利益冲突不断,矛盾不可避免。
2
综合新闻
E-mail:lbc@ 2014年8月15日
编辑:刘百春本市推行网上预约立案
拆迁诱发利益冲突老传统遭遇新观念
农村“婆媳经”愈发难念
生态治理解农田排涝之忧
养生讲座办进村
快乐暑假认领绿地
“这回心里有底了,等这水池一修完,咱村儿就再也不怕下大雨了!”昨天,延庆县延庆镇东五里营村村民吴来有,看着村东正在施工的生态蓄排水池,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提起去年的那几场大雨,吴来有现在还心有余悸。
去年汛期,东五里营村田间路旁的积水不能及时排出,时间一长,村东侧田间路旁形成了一个积水深坑,导致近500亩农田被淹。
当时,尽管镇政府及时组织进行了抽水
作业,保障了秋收正常进行,但排涝问题一直没能彻底解决。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延庆镇采取“五层五单”工作法,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
在该镇西片各村,超过八成受访者集中提出了“农田排涝问题有隐患”的意见。
“包村干部对这个问题很上心,马上把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给镇主管领导。
镇党委多方协调,县财政、水务等相关部门都给予了大力支
持。
通过部门联动,工程及时顺利开了工!”延庆镇党委副书记李英铁说。
通过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延庆镇将在东五里营东侧修建生态蓄排水池1座,在战备路建排灌站1座,在西辛庄、东五里营、中屯等10余个街村修建明渠、暗管共1180米,将田间积水引入生态蓄排水池。
工程完工后,将一举解决西辛庄、东五里营、中屯等西北片10余个街村、5000余亩农田的排涝问
题,也有助于改善延庆镇局部
地区小气候,使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
这项工程目前已完成清淤6700立方米,挖掘生态蓄排水池超过1.45万立方米,正在进行蓄排水池底部衬砌。
据悉,工程还将修建两侧护坡9000米、防洪路近8000平方米,进行渠道两侧防护林补植5000株,预计今年10月全部完工。
京郊日报通讯员屿杉刘桂英
JJ023
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婆媳相处的经尤其难念。
农村改造拆迁带来的利益冲突,让京郊农村的这本“婆媳经”念起来更是难上加难,甚至引发民事乃至刑事案件。
昌平区法院日前开庭审理了一起儿媳因家庭琐事积怨,用剪刀扎伤婆婆的刑事案。
儿媳剪刀扎婆婆
“扎多少下,我记不得了,我回过神后,看到婆婆躺在地上,整个人都软了。
”在法庭上,身形瘦弱的国雪(化名)回忆起案发情形,泣不成声。
31岁的国雪在去年12月1日傍晚,手持剪刀,将婆婆夏女士扎成重伤二级。
“我带剪刀是为了壮胆,她特
强势,经常骂我,有时还动手打
人。
”国雪说,她起初只是想去和婆婆理论,因为婆婆前脚当着外人的面将回迁房的物业费交了,后脚又让丈夫向她索回物业费的钱,“她总是在外人面前说对我有多好,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
到达婆婆家时,村民王庆春(音)正好在那里做客。
国雪让客人先离开,这激怒了婆婆,婆媳俩吵了起来。
婆婆拿起电话称,如果国雪不离开,她就报警。
国雪掏出剪刀,扎向婆婆,直到婆婆倒地,她才回过神来,拨打110报警。
昌平区检察院以国雪涉嫌故意杀人罪,向昌平区法院提起公诉。
因拆迁婆媳结怨
“她当着我的面,和我丈夫说,让我们离婚。
”国雪说,她和丈夫是同学,本来感情很好,但自从第一次登婆家门,婆婆就看不上她。
2004年8月31日,她和丈夫结婚,与公婆住在了一起,婆婆总找她的茬儿。
2009年,回龙观村拆迁改造,国雪带丈夫和女儿回娘家住,没有婆婆的干涉,小两口相处得很好。
去年回迁房建好,家里分了几套房。
婆媳俩却为回迁房登记在谁名下,关系变得更紧张。
搬进新房后,小两口和老两口分开居住,婆婆常半夜登门,张口就骂。
国雪哭诉,
在婆婆的挑唆下,丈夫也渐渐和
她疏远。
案发前,丈夫已近一年没回家。
学好婆媳相处必修课
“双方的积怨,拆迁利益的纠葛,还有农村旧习俗的影响,混杂在一起,再加上当事人处理问题时冲动、不冷静,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庭后,主审法官杨卫东表示,近年来,因拆迁带来的巨额利益导致一家人反目成仇的案件并不鲜见。
他坦言,从已了解的情况看,夏女士所住的回龙观村虽早已进行城市化改造,但其中一些老人对于家庭关系的想法仍然保留着农村老传统,认为自己作为长辈是一家之主,家里的事应该由自己做主;同样出身农村的儿
媳国雪,则急于寻求生活上的独
立,在处理家庭矛盾时不够理智,甚至偏执。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因家庭琐事积怨,引发的刑事案件并非个例。
昌平区60岁婆婆王女士在与儿媳吵架时,用开水将儿媳烫伤,后又持菜刀将儿媳砍伤。
房山区石楼镇农民祈女士因与婆婆长期不和,指使其侄子将84岁的婆婆殴打致死。
婚姻家庭专家舒常慧认为,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如何转变老观念、处理好婆媳关系,是农村家庭需要学习好的一门必修课。
政府相关部门应针对农村家庭传统观念的转变加强引导,促进社会和谐。
京郊日报记者高珊珊JJ027
京郊日报讯(通讯员赵岩贾玉慧曹璐)本市法院系统日前启动了网上预约立案,凡在本市法院打民事官司或申请执行的当事人,均可在网上进行预约立案。
市民登录北京法院网,点击首页左侧位置的“网上立案”图标,即可进入预约立案系统。
当事人、代理人经注册后,均可登录并进入“创建预约”界面,选择立案管辖法院、案件类型和具体案由,填写相关身份信息,上传起诉状或申请书、身份证明及委托手
续、必要证据材料等。
信息填
写与诉讼材料上传后,会有专门的立案法官负责审核,审核工作自预约申请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
对于符合规定的,法官将以短信的形式,告知当事人或者代理人在规定时间携带起诉材料前往预约立案法院办理立案手续;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如果是因为所提交的诉讼材料不齐备或者诉状格式不符合要求,法官将及时告知当事人或者代理人,指导其于规
定的时限内补正。
据介绍,目前,一审民事类案件和执行依据为民事类生效裁判文书的执行类案件均可网上预约立案。
本市各法院在立案大厅开设了网上预约立案窗口,专门为通过网上预约审核的当事人提供服务,缩短当事人办理立案手续的排队等待时间,提高立案效率。
市高院指出,并非所有的一审民事类案件均适宜网上
预约立案。
如申请诉讼保全措施的案件,该类案件具有较强时效性,而网上预约立案需要一定的审核时间,可能会导致诉讼保全的迟延,他建议该类案件的当事人最好直接去立案窗口进行咨询并办理立案手续。
据透露,本市法院系统还将探索特定类型案件网上直接立案,届时当事人或者代理人可在网上办好所有立案手续,真正实现远程立案。
JJ027
京郊日报讯(通讯员王红李扶摇)笔者从昌平区获悉,北京市百村农民科学素养提升行动日前走进昌平区兴寿镇东营村,以专家科普讲座的方式,向村民宣传健康养生。
此次活动中,来自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的主任医师杨军,用一幅幅图片和一件件真实案例,为村民详细讲解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预防保健知识,并回答村民对日常保健的问题。
据了解,百村农民科学素养提升行动于今年3月启动,年内将走遍全市13个区县、100个村,为农民讲授农业生产、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等领域的知识,培养农民主动学习的意识,推动京郊农村百姓整体科学素质的提高。
JJ027
道德讲堂进农村
京郊日报讯(通讯员胡欣宇)日前,延庆县沈家营镇把道德讲堂送进了兴安堡村,5名来自镇榜样宣讲团的宣讲员,为村民讲述了亲历的感人故事。
据了解,此宣讲活动为期一周,采取巡回宣讲方式深入农村。
5名宣讲员饱含真情实感,讲述了一批赋有优秀道德品质的典型人物事迹,包括连续爱心接力16年,用实际行动帮困助残不间断,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的陈凤义、陈凤立两兄弟;用真情与奉献守护乡亲们的健康平安,在奉献中找到自己人生价值的乡村医生郝长菊;凭借一颗包容之心使家庭和睦美满、幸福和谐的“好嫂子”梁玉清等。
道德讲堂通过老百姓身边的真实事例,感染了众多现场村民,扩大了优秀道德品质的社会影响力。
JJ023
昨天,怀柔区泉河街道开展青少年“认领绿地浇灌树木,植绿护绿做贡献”主题活动,30多名学生来到滨河森林公园青年林基地,认领绿地,浇灌树木,欢度快乐而有意义的暑假。
卜向东摄JJ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