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认识地图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晋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4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 认识地图》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 认识地图》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地图的定义、分类、作用以及阅读地图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但是对于地图的认识和阅读还比较陌生。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他们在学习地图时存在以下问题:对地图的概念理解不清晰,分不清地图的种类和作用;不会正确阅读地图,找不到地理位置和方向;对地图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使用地图的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地图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学会正确阅读地图,找到地理位置和方向。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学生能够培养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图的重视和兴趣,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图的定义、分类、作用以及阅读方法。
2.教学难点:地图的分类和阅读方法,学生能够正确找到地理位置和方向。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实物地图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图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地图的作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地图的定义、分类和作用,通过实例展示不同种类的地图,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
3.阅读地图:示范如何正确阅读地图,教授寻找地理位置和方向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地图的阅读方法,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和交流。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和使用地图的习惯。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地图的定义、分类、作用和阅读方法。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这节课的内容包括掌握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判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及地表形态,内容较为抽象,教材针对初中学生对等高线这类抽象事物的接受程度尚在初始阶段,设计了大量的活动,而且大部分内容都是以图片的形式呈现,把抽象变形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知识难度,易于学生理解。
但这节课在七年级仍是最难的几节课之一,等高线地形图是初中地理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重要载体之一,而空间思维又是地理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节课掌握基础的知识和基本能力是今后地理学习的基础和入门,所以这节课,直接影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地理素质的养成,是初中阶段的重要一课。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有阅读教科书的能力,并能够自学一些比较浅显的问题,但由于年龄普遍偏小,其思维方式中感性思维仍起主导作用。
他们的空间思维较弱,学生除在小学数学中学习过垂直概念外没有任何基础,缺乏空间、立体的概念和野外经验,缺少野外山谷、山脊、鞍部地形地貌概念,要学生理解用等高线的形式表示地形的起伏,即将立体的转化为平面表示,还要学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即是将平面的转化为立体的,要做到看图识地形,图在眼里,胸中有“图”,这对初一学生而言的确很难。
不过他们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也具备了一定的归纳总结、表达能力,可通过学生动手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来认识空间的转换,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1. 能够区分海拔和相对高度。
2. 说出等高线的含义、作用,知道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3.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读取、计算某地的海拔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4.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说出其等高线特征。
5.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地形高低起伏、坡度陡缓、以及河流流向。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①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部位,说出其等高线特征。
认识地图【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础知识。
2.掌握地图上辨别方向的三种方法。
3.通过上网查阅有关生活中识别方向的资料,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重点】能够测量地图上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根据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
【教学难点】三种地图方向的判定。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可以用复习导入、猜谜语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提问导入等多种方法,引起学生学习地图知识的兴趣。
下面列举两种导入方法供参考: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仪是了解地表事物、学习地理知识的工具。
大家想想看,除地球仪之外,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呢?(学生答:地图。
)对!地球仪和地图都是学习地理的工具。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地球仪和地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使用的角度看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得出地图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的结论。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图、使用地图,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地图的基本知识。
2.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有两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容纳万水千山,胸怀五湖四海。
藏下中外各地,浑身绚丽多彩。
”(学生答:地图。
)“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
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
”(学生答:也是地图。
)对!地图是地球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缩影,是传输地理信息的工具,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地图。
那么,什么是地图,地图有什么用途,怎样使用地图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地图的基本知识。
(二)地图上的方向课堂活动一:请学生们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习问题:地图上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有几种?(1)教师出示不同的地图,让学生确定地图上的方向。
(2)启发学生归纳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上确定方向有哪些方法?点拨归纳:在组织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评价。
教师总结:1.一般的地图,面对地图,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基础上,确定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2.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指示的北方,再确定其他的方向。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 认识地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1 认识地图》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二章第一节,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地理思维的能力。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正确使用地图,为以后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性的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学会正确使用地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地理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素养,树立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
2.难点:比例尺的换算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地图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地图的兴趣。
2.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地图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辅助教学。
2.地图标本:准备各种类型的地图标本,供学生观察、实践。
3.练习题:准备适量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图,激发学生学习地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图的种类,如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等,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多样性。
3.操练(10分钟)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和换算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观察地图标本,识别地图中的图例和注记,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2.1 认识地图教学目标:1、能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系确定方向。
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3、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五种地形。
4、能在东高线地形图上估算图上某个地点的高程。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1、当我们出差或旅游来到一个陌生地方的时候,要想达到目的地,此时我们最想有的是什么呢?2、那么地图有哪些种类,用途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会不再顾虑去陌生的地方。
二、阅读课本,自主学习1、地图的基本要素是什么?2、关于“比例尺”,思考下列问题:(1)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2)出示台湾地图,计算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
(3)同学们能否利用地图给出的比例尺,计算出该地图与它表现的实地范围相比,缩小了多少倍?(4)根据所学数学知识后,想想地图上的比例尺除了这种线段式,还有什么表示方式?(数学比例式,文字表达式)教师再出示一些比例尺表现形式不同的地图3、练习从地图上辨别方向。
(1)提问: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地图上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应该如何确定呢?教师出示不同的地图,让学生确定地图上的方向(2)教师出示不同的地图,让学生确定地图上的方向(3)启发学生归纳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上确定方向有哪些方法4、关于“图例”,思考下列问题:(1)请学生总结:阅读地图一般需要哪几个重要的步骤?要读懂地图,正确地使用地图,需要利用地图为我们提供哪些基本要素?(2)请学生尽快记住一些重要图例,相互交流。
三、合作学习,巩固知识。
1、学生活动,讨论书第15页习题。
2、师生共同研讨答案四、课后作业复习今天所学,预习“地形图的判读”“从地形图上获取信息”。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 认识地图》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2.1 认识地图》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二课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图的种类、地图的构成要素、地图的阅读方法等。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为后续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地图的认识和阅读还相对薄弱。
本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方式,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图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地图的种类、构成要素,学会阅读地图,掌握地图的基本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图的种类、构成要素,地图的阅读方法。
2.教学难点:地图的阅读方法,如何在实际应用中运用地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教学、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物、地球仪等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地图,引发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导入新课。
2.教学新知:介绍地图的种类、构成要素,讲解地图的阅读方法。
3.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图的构成要素,练习地图的阅读方法。
4.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地图阅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地图的作用。
6.总结反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地图的种类–社会经济地图2.地图的构成要素3.地图的阅读方法–观察图例,了解地图内容–确定方向,掌握地图方位–分析比例尺,理解地图范围–联系实际,运用地图解决问题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一章地球——我们的家园 1.1 认识地球面貌第一课时【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臵。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臵。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 ,天园地方 ?天如斗笠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 ? 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 认识地图》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2.1 认识地图》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掌握阅读地图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地图这一概念,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地图,理解地图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图的种类,掌握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学会阅读地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兴趣,认识地图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的基本知识。
2.难点:比例尺的应用,地图的阅读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地图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地图案例,使学生了解地图的实际应用。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加深对地图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地形图、交通图等。
2.准备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的示例。
3.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类型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图,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地图?地图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图的种类,讲解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的基本知识。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比例尺的应用,学会阅读地图。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测量一张地图的比例尺,体会比例尺在实际中的应用。
同时,让学生尝试阅读一张地图,获取地图中的信息。
4.巩固(10分钟)分析生活中的地图案例,使学生了解地图的实际应用。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 认识地图》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2.1 认识地图》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坐标系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阅读和运用地图的方法,提高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地图的深入了解尚需时日。
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使用指南针和地图,但对于地图的种类、比例尺等概念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地图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2.掌握比例尺的概念,能计算实际距离与地图距离的关系;3.学会阅读地图,提高地理素养;4.能够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图的种类;2.比例尺的计算;3.地图的阅读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地图的用途和重要性;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来理解地图的种类和比例尺;3.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地图,提高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图样本,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2.准备比例尺计算的案例资料;3.准备绘制地图的工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提问学生对地图的认知,引导学生思考地图的用途和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种地图样本,让学生了解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绘制一张简单的地图,体会比例尺的概念。
4.巩固(10分钟)讲解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来理解比例尺的应用。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如查找某个地点的位置、计算实际距离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图的种类、比例尺的概念以及地图的阅读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地图的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1 认识地图》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2.1 认识地图》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地图的基本要素,如经纬线、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以及学会使用地图。
本章节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但对地图的认识和使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认识地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他们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学会使用地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信息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图的基本要素,如经纬线、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
2.难点:比例尺的计算和地图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实际生活中的地图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地图。
2.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使用地图。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类型的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校园地图等。
2.准备比例尺计算器、地图册等教学工具。
3.设计相关练习题和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地图的基本要素,如经纬线、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让学生了解地图的构成。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地图的认识,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分析。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检测对地图基本要素的掌握程度。
教师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讲解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
让学生通过地图册,学会查找和计算比例尺。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图的基本要素和比例尺的重要性。
《认识地图》本节教材,主要讲述如何认识地图。
学习本节知识,要求能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系确定方向。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的互换,明确比例尺大小的含义,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并能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通过读图、绘图、计算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用比例尺量算两地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地图的空间概念。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地图的识别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系确定方向。
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掌握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的互换,明确比例尺大小的含义,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3.并能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绘图、计算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用比例尺量算两地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地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地图的识别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2.地图上方向的辨别【教学难点】1.利用指向标判别方向2.利用经纬网判别方向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家喜欢猜谜语吗?现在我给大家出一个谜语,看谁猜得快!“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打一地理名词)——地图。
同学们猜出来之后,接着提出问题。
那么,我们怎样去识别地图呢?为了更进一步地认识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地图的基本要素。
(出示课件)二、讲授新课在课件上出示两张西洋完小的平面图,其中有一张是不完整的。
让学生通过对比,老师再加以启发,归纳出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地图上的方向人们常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那么这“八方”分别是哪些方位呢?(展示常规方位图)东、南、西、北、东北、西南、东南、西北。
认识地图?名师学案〔第1课时〕地图上的方向一、学习目标二、目标导航预习热身1.地图是按一定的法那么,将地表的自然或社会现象_____、_____,用_____表示的平面图。
2._____、_____、_____是地图的根本要素。
3.地图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根本方向。
在此根底上还可确定出四个方位_____、_____、_____和_____。
教师点拨:仔细阅读教材哦,相信上面的题目一定难不倒你!思考感悟:三、活动与探究〔一〕活动的内容及方式内容:如何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区分方向。
方式:1.观察“北京中山公园景点分布〞,答复“图上所得〞第3题提出的问题。
2.利用教材图2.3“根据指向标定方向〞完成“图上所得〞第2题。
〔二〕探究的方法及所得规律先体验指向标的指向与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一致的地图。
明确:一般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指示北方,但箭头不一定都是向上的。
〔三〕评价与交流〔启示〕四、稳固提高〔一〕达标自测4.北极星也可用来定方向,面向北极星时,前方为_____,前方为_____,左方为_____,右方为_____。
5.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_____定方向。
6.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_____和_____来确定方向。
7.读右图,判断方向。
C点在A点的_____方向,D点在A点的_____方向,B点在A点的_____方向;A点位于B点的_____方向;C点位于D点_____方向;〔二〕稳固提高1.有关地图上方向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所有地图上方向判别的方法都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B.指向标地图中,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向C.在室外面朝南背朝北看地图,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D.地平面上只有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2.在北半球,当你伸展双臂,让右手指向日出方向时,那么你面向的是: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3.如果你是一位建筑师,想要建一座四面窗户都朝南的房屋,房子应建在:A .南极点B .赤道和0°经线的穿插点C .北极点D .赤道和180°经线的穿插点上4.一架飞机从太原起飞,一直向北飞,最终到达:A .回到太原B .到达南极点C .到达北极点D .到达赤道5.右图中,有关各地之间方向的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 .甲地在乙地的正北方B .甲地在丙地的正西方C .乙地在丙地的正西方D .乙地在甲地的西南方6.读右图〔某地区平面图局部〕,答复:〔1〕A 点在B 点的什么方向?B 点在A 点的呢?〔2〕请在图中标注C 点,使其位于A 点以南;再标注D 点使其位于B 点以北。
熟悉地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术目标一、能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系确信方向。
2、明白得比例尺的含义,把握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的互换,明确比例尺大小的含义,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3.并能记住一些经常使用的图例。
进程与方式目标:通过读图、画图、计算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分辨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用比例尺量算两地间的距离,帮忙学生初步成立起地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初步把握地图的识别方式,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尔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利用地图。
【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2.地图上方向的分辨【教学难点】1.利用指向标判别方向2.利用经纬网判别方向【教学预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伙儿喜爱猜谜语吗?此刻我给大伙儿出一个谜语,看谁猜得快!“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打一地理名词)——地图。
同窗们猜出来以后,接着提出问题。
那么,咱们如何去识别地图呢?为了更进一步地熟悉地图今天咱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地图的大体要素。
(出示课件)二.教学新课在课件上出示两张西洋完小的平面图,其中有一张是不完整的。
让学生通过对照,教师再加以启发,归纳出地图的大体要素: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地图上的方向人们常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那么这“八方”别离是哪些方位呢?(展现常规方位图)东、南、西、北、东北、西南、东南、西北。
然后出示三幅地图(一样地图、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让学生试探,在这三幅图中如何确信方向?学生回答了以后,接着来一个一个地介绍。
板书1 一样定向法出示课件“一样地图的定向”,显出“动物园导游图”,让学生读图,分组讨论,然后回答【练一练】的问题。
问题见课件。
板书2 指向标定向法出示有不同指向标的两幅图,让学生读图,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见课件)为了巩固知识,再出示一个村落图,让同窗们做一做试探题(题目见课件)。
2.1认识地图
教材分析
地图是人类对地球家园认识的反映,起着记录和传输地理信息的作用。
地图是社会文明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教育的缩影,其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地图在传播地理知识上,起着“第二语言”的作用。
这一作用是其他表现地理事物形象的教学手段所无法代替的。
使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素质。
也是学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地图是地理事物缩小在平面上的图形;了解地图的三要素;了解常用的地图类型及作用;初步学会使用常用的地图;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平面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
以寻宝活动为载体,通过各种常用地图的阅读比较,了解地图三要素;学习使用常用地图;通过活动课,绘制平面示意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地图在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地图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比例尺的表示形式、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设计理念
一直以来,我对种种现象感到困惑:一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我们的课程没意思,学习对学生来讲是艰苦而枯燥的,很多孩子有厌学情绪,我们呼吁了多少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但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学习的负担是越来越重;而另一方面电子游戏、小说、电视娱乐等节目却很令学生着迷(事实上也令成人同样着迷),我们从来不用呼吁让孩子们变“要我玩”为“我要玩”,我们更不用担心孩子们玩的负担会越来越重!存在即是合理。
十几岁的孩子爱玩、想玩,为了玩,在再艰苦的条件下,他都忍不住要悄悄钻研那厚厚的游戏书,为了玩,吃多少苦,耐多大劳都是心甘情愿。
学生不仅仅只是学生,还是个社会的人,感性的人,国际化的人,学校不是一方净土,这样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了社会上不会有免疫力,他们的成长时刻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不管我们接受与否。
既然如此,索性就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情景,提高学生的兴奋度,让刚入学的孩子发现师生间也有共同爱好、共同语言,快速缩短师生间的隔阂,让学生发现原来初中地理学习这么有趣。
最好能让他们上地理课上瘾。
因此,本节课我设计成了游戏的形式,希望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教学策略
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鼓励每位同学自主学习、各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学法指导
案例教学法、实验观察法、问题教学法、探究活动、游戏活动。
教学用具
多媒体幻灯片各类地图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