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右下肢淋巴管炎患者的护理查房
- 格式:ppt
- 大小:7.23 MB
- 文档页数:8
1例红斑狼疮合并右下肢网状淋巴管炎患者的护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性激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我科曾收治1例罕见的红斑狼疮合并右下肢网状淋巴管炎的患者,该患者病种多、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
经过56天的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能独自行走出院。
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1.1一般资料患者女性,23岁,因“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3年4月,发热1天”入院,查体:T 41℃,P102次/分,R22次/分,Bp 101/58mmHg,面色潮红,神志清,精神一般,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咽红,扁桃体I度大,未见脓点。
右脚膝关节红肿热痛,压痛,活动障碍,其余关节及肌肉均无疼痛,活动自如。
入院诊断:(1)重叠综合症(系统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2)败血症;(3)狼疮性肾炎(肾小球肾炎型);(4)低蛋白血症;(5)右下肢网状淋巴管炎;(6)继发性肺间质炎。
1.2治疗经过病人入院后即予地塞米松治疗后体温可下降至正常,后分别用阿奇霉素、环丙沙星、亚胺培南抗炎治疗,相继出现抗生素过敏,右膝关节、右小腿明显红肿,皮肤发亮,予50%硫酸镁湿敷,五天后右小腿胫前出现小水泡,停用硫酸镁湿敷,右小腿水疱继续增多扩展至胫后处出现大水泡,予无菌注射器抽出其中渗液,并加用去甲万古霉素抗炎,予环磷酰胺、甲强龙治疗,还予护胃、抗凝、止痛、补充丙种球蛋白及白蛋白,呋喃西林溶液湿敷右下肢等处理。
护理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把右下肢皮肤护理及功能锻炼作为重点。
病人住院56天,右下肢皮肤痊愈,可下床活动,因拒绝进一步治疗出院。
一个月后随访,病人无特殊不适。
2 护理2.1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介绍成功病例,使其情绪渐趋稳定,心理压力减轻,正确对待疾病,学会自我调节不良情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心态。
2.2皮肤、粘膜护理2.2.1用药期间向病人解释每日保持清洁口腔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指导病人晨起、饭后和睡前进行口腔清洗,宜用软毛刷及无刺激的牙膏刷牙,可使用朵贝氏液漱口,有霉菌感染时用2.5%苏打水与制霉菌素溶液交替漱口,宜进食前后进行。
淋巴管瘤护理查房报告时间:20XX年XX月XX日报告人:XXX报告对象:主治医师一、病史了解:患者XXX,XX岁,男性,自述持续出现腋窝部肿块、肢体浮肿、无痛,近期加重并伴有不适感。
患者无其他明显不适,无食欲改变及消瘦等症状。
经相关检查发现为淋巴管瘤,目前正接受相关治疗。
二、病情观察:1.观察患者皮肤是否有局部肿胀、淤血、水肿等症状,注意淋巴管瘤的形状、大小及病情变化。
2.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以及是否有呼吸困难、胸闷等呼吸道症状。
3.观察患者的肢体活动度、行走能力以及肢体浮肿情况。
4.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情况及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三、饮食调理:1.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及医嘱,合理安排膳食。
多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熟的蔬菜等。
2.限制患者摄入盐分和高脂肪食物,以防止水肿加重和肠道蠕动障碍。
3.鼓励患者适量饮水,增加尿量,有利于排泄代谢产物,减轻肾脏负担。
4.做好营养宣教工作,提醒患者注意饮食卫生,少吃生冷食物,避免感染。
四、心理护理:1.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其内心的焦虑和恐惧,尽可能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
2.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适当的心理干预和解释,帮助其积极面对病症。
3.鼓励患者参与到社交活动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加生活的乐趣。
五、宣教指导:1.向患者及家属进行淋巴管瘤的基本知识宣教,包括病因、病程、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等。
2.告知患者如何正确使用相关的药物,并注意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状。
3.提供有关淋巴管瘤的饮食调理指导,告知患者保持健康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等。
4.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淋巴管瘤的相关护理,包括局部清洁、按摩、使用弹力绷带等方法。
六、其他工作:1.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
2.定期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措施,如清洁皮肤、观察药物疗效等。
3.协助医生进行淋巴管瘤的相关检查及治疗操作。
以上仅为淋巴管瘤护理查房的示范报告,具体的护理方法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淋巴结炎的护理查房1.什么是淋巴炎?病发的原因是什么?2.淋巴发炎怎么办?3.淋巴如果发炎了会得什么病?有什么症状?4.淋巴经常发炎5.淋巴发炎挂什么科室6.淋巴炎如何治疗?什么是淋巴炎?病发的原因是什么?是淋巴结炎。
关于淋巴结,一般的规律是:因某身体器官的炎症(如发炎、伤口等),引起了淋巴结肿大。
一般身体的哪个部位有了炎症,邻近的淋巴结进行防御杀菌时均会肿大。
这个做为病因的炎症好了之后,但淋巴结不一定随之好。
淋巴方面的病治起来难度大,有的慢性淋巴结炎能持续几年十几年。
颈部、腋窝、腹股沟(大腿根)是三大淋巴集中区。
淋巴结肿大如果情况轻微的话,过一段时间,自然就会好,这不算个什么问题。
但如果肿大厉害的话,又长时间不愈,那就需要治疗了:一是避免它的进一步加重恶化,二是身体需要让它恢复功能,发挥它的免疫杀菌作用,增强体质。
淋巴属免疫系统。
本身负责杀菌抗毒的这个系统如果产生了问题,是比较难治的。
淋巴方面的疾病,看似是不大的病,但至今医院中及药厂生产的药物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有一个传了好几代的中药,治疗以下病有特效:乳腺增生、扁桃体炎、淋巴结炎、淋巴结核、咽喉炎......以及各种无名肿毒。
关于药的详细情况,我的博客中有一文专门介绍,感兴趣的话可去一看,对你会颇有用处。
许多类型的中药,效果较微;西医则是手术切除,但切除后是会复发的淋巴发炎怎么办?淋巴结炎是细菌沿淋巴管侵人淋巴结所致。
但并不是每个人遇到细菌感染就会发生淋巴结炎,只有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容易发生本病。
长期的营养不良,贫血及其他慢性疾病使抵抗力明显下降时,感染细菌后易发生淋巴结炎。
一.治疗(中医治疗法,见效快,效果明显):对于淋巴结炎症的治疗,西医目前尚没有能力使其病理逆转,患者只能使用抗生素、消炎药、封闭针等来缓解症状,无法从根本上彻底治愈疾病。
相比而言,传统型黑膏药宁结肿消方还是比较受大家欢迎的。
宁结肿消方将膏药的有效成分转化成药菌,具有行气通络、散结祛淤、解毒消炎、修复受损神经、消除无菌性炎症之功效,直接外敷于患处,直达病灶。
肢体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后护理查房一、术后第一天1.术后患者应保持卧床休息,头部略高,以减轻水肿。
2.注意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
3.定期检查手术部位的纱布,观察有无渗血、感染等情况,并记录。
4.定期观察患者手术侧的肢体状况,注意有无水肿、发绀等异常情况。
5.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
6.加强患者的液体管理,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同时避免过量的液体摄入引起水肿。
7.协助患者进行深部静脉血栓预防,包括早期行足底肌肉泵运动、穿弹力袜等。
8.定期进行淋巴引流治疗,通过按摩、理疗等手段促进淋巴液的排出。
9.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术后注意事项,包括伤口护理、饮食调理等。
二、术后第二天至出院前1.继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2.定期更换伤口敷料,注意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有无渗血、渗液等异常。
3.定期观察患者手术侧的肢体状况,注意有无水肿、发绀等异常情况。
4.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疼痛缓解措施。
5.帮助患者活动肢体,进行被动活动和淋巴引流治疗,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6.继续加强患者的液体管理,定期评估水肿情况,并调整液体摄入量。
7.继续协助患者进行深部静脉血栓预防,监测血凝指标,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护理措施。
8.定期进行伤口护理,防止感染和伤口愈合不良。
9.定期向患者和家属宣教,帮助他们掌握术后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预防并发症。
10.与患者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三、出院前的准备工作1.给予患者详细、准确的出院指导,包括饮食调理、药物使用、淋巴引流治疗等。
2.安排患者复诊时间,并与医生共同制定出院后的康复计划。
3.准备相关的医疗文书,包括出院小结、治疗方案、药物处方等。
4.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并将患者的病历资料等相关资料整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