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
17
为什么Benioff带 的倾角会变化?
一般认为, Benioff带的长度 和倾角与板块俯 冲速度的快慢有 关。
.
18
日本的上田诚也将俯冲带平缓的俯冲方式 称为智利型(高应力型),上覆板块与俯 冲板块之间耦合紧密,大地震常见,弧后 区以挤压应力占优势;
俯冲带陡倾的俯冲方式,称为马里亚纳型 (低应力型)。板块之间耦合不紧,大地震 少见, 弧后区以扩张作用为主。
.
2
岩石圈、软流圈和地壳
.
3
J.Tuzo Wilson
在该文中,首次 使用“rigid plates”,
Nature, vol. 207, p. 343-347, 1965. A new class of faults and their bearing on continental drift
威尔逊旋回是描述大洋从形成到消亡的过 程。这一过程在地质历史中产生过多次。
.
9
板块边界的类型有:
分离型板块边界 汇聚型的边界 转换断层型边界
.
10
汇聚型边界:两侧板块相向运动,可以进一步
分为俯冲边界和碰撞边界。俯冲边界主要位于 海沟,碰撞边界主要位于年轻造山带。
汇聚型边界存在的证据
地震证据:1-浅源地震震中分布于板块边界
2-深源地震震源分布与岩石圈板块在深部的状态
.
52
第六章 板块构造的基本特征
板块及其边界 板块的运动 威尔逊旋回 建造和改造 板块的驱动力
.
53
脊推力起源示意图
.
54
中脊推力和板块拉力
.
55
海沟吸力的可能起源
.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