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2.29 MB
- 文档页数:8
中国旅游地理一、名词解释:1、旅游:是分布于广阔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型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是人们以旅行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
2、旅游资源:凡是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它因素,都可以称为旅游资源。
3、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旅游休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4、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
它可分为外营力作用和内营力作用。
5、外营力作用:是地球以外的能,其中主要的是太阳辐射热能所引起的。
主要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6、内营力作用:是由来自地球内部能的影响而形成的。
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7、地震:在地应力作用下,地壳岩层发生形变一般比较缓慢,当地应力超过某处岩层强度时,那里的岩层就会突然破裂或断裂错动,同时将受力时积聚起来的巨大能量骤然释放出来,并以纵波和横波形式地震波向各个方向传播,当传到地面时,地面便会发生震动,就是所谓的地震。
8、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所产生的化学作用和机械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
9、水体旅游资源: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观光游览、体验、参与的各种水体及水文现象,我们都可视为水体旅游资源。
10、构造瀑布:是由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断层所形成的瀑布。
11、生物旅游资源:属于旅游观赏对象的部分动植物,因而具有香化,美化环境的功能和具有观赏,科研价值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而成为旅游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2、寓意美: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对某些植物形成了公认的相当明确的寓意,这些寓意深刻的观赏性植物能寄托相应的思想情感。
13、历史古迹:就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活动遗址,遗迹,遗物,遗风等。
中国旅游地理一、名词解释:1、旅游:是分布于广阔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型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是人们以旅行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
2、旅游资源:但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开展旅游活动的各种自然,人文客体或其它因素,都可以称为旅游资源。
3、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旅游休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4、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
它可分为外营力作用和内营力作用。
5、外营力作用:是地球以外的能,其中主要的是太阳辐射热能所引起的。
主要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6、内营力作用:是由来自地球内部能的影响而形成的。
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7、地震:在地应力作用下,地壳岩层发生形变一般比较缓慢,当地应力超过某处岩层强度时,那里的岩层就会突然破裂或断裂错动,同时将受力时积聚起来的巨大能量骤然释放出来,并以纵波和横波形式地震波向各个方向传播,当传到地面时,地面便会发生震动,就是所谓的地震。
8、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所产生的化学作用和机械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
9、水体旅游资源:凡能吸引旅游者进行观光游览、体验、参与的各种水体及水文现象,我们都可视为水体旅游资源。
10、构造瀑布:是由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断层所形成的瀑布。
11、生物旅游资源:属于旅游欣赏对象的部分动植物,因而具有香化,美化环境的功能和具有欣赏,科研价值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而成为旅游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2、寓意美: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对某些植物形成了公认的相当明确的寓意,这些寓意深刻的欣赏性植物能寄托相应的思想情感。
13、历史古迹:就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过程中留存下来的活动遗址,遗迹,遗物,遗风等。
“旅游地理”专题复习【旅游资源与旅游景观的欣赏】一、旅游资源的类型、特性与意义1•旅游资源的类型(1)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天气与气候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等。
(2)人文旅游景观建筑与设施、遗址遗迹等。
2.旅游资源的特性(1)差异性自然旅游资源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人文旅游景观具有可创造性、可变异性、可移动性。
(2)共性多样性、非凡性。
3 •旅游资源的意义自然旅游资源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旅游资源具有教育性的意义。
二、我国的旅游资源1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的原因(1)复杂多样的自然?h境我国地域辽阔,地形类型齐全,气候复杂多样,多名山大川,形成了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2)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有许多珍贵的丿力史文化古迹和著名的古代建筑物,形成了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2 •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1)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山水风光最为重要①名山——地文景观:五岳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黄山等。
②水景一一水域风光:桂林山水、长江三峡、杭州西湖、苏州无锡太湖、台湾日月潭等。
(2)我国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古代文化艺术宝藏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土民情最为重要①古代文化艺术宝藏:万里长城、京杭运河、北京故宫、西安秦始皐陵及兵马俑坑、苏州园林建筑、敦煌壁画等。
②风土民情:汉族的春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等。
③其他人文旅游资源:著名的现代工程建筑,各具特色的小镇风光,丰富多彩的地方土特产、工艺品,神奇的屮医和养生Z道,名扬世界的菜肴,等等。
3•我国的世界遗产我国于1985年加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
到2013年,已经有45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二位。
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1・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1)旅游资源价值的表现①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一般都具有美学上的观赏性,这是吸引旅游者的最根本HHJ2. 7mm2 原因。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重点旅游地理复习资料一、自然地理背景(重点)1.旅游者产生的地理背景含义:对旅游者产生具有恒定持续影响的地理环境。
2.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可概括为激发旅游,包括截然相反的两个含义,即:吸引进入激发与促动出游激发。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含义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自然地域空间,地球气相、固相和液相三种物质的交界面。
其范围涵盖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四个圈层。
由七大要素组成(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矿藏、土壤)(二)自然地理背景的差异性与丰富性主要要由于太阳辐射和海陆位置不同引发的,是温度和水分共同作用的产物,其实质是南北差异。
1、一级差异——自然地带差异--基调景观的差异自然地带是由于地理纬度和海陆位置影响而形成的,具有完全独立景观特征的、东西带状延伸、南北依次更替的自然地理单元。
不同自然带由于地形影响还发育着垂直地带环境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生物、土壤等也相应地发生垂直变化的规律。
2、二级差异——海陆位置差异在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导致水分条件变化而引起的地域分异现象。
导致各基调景观明显差异3、三级差异——小范围奇特景观差异地区性原因(1)某种特殊地质原因形成的奇特秀美景观岩性不同:花岗石、石灰石、红砂岩等地质作用不同:腾冲火山群;成都平原;川东平行岭谷等封闭孤立的演化环境:澳洲大陆、马达加斯加岛、三江源保护区、三江并流保护区等。
(2)特定地点才出现的的壮观的自然现象:佛光、树挂(雾凇)、特大潮汐等(3)在不适于大规模人类聚落存在的地区,由于受人类现代文明干扰甚少,还保留着近乎纯自然状态的地区:旅游开发之前的武陵源、神农架、九寨沟、卧龙等著名风景区。
(4)尚无法解释的诸多自然之迷:如北纬30度的诸多自然之迷区域………(三)自然地理背景对旅游者产生的影响1、自然地理背景是激发旅游者产生的主导因素之一,是激发人类旅游的最早的、也是最持久的因素。
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旅游(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2、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地文景观:地球内、外营力综合作用于地球岩石圈而形成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的总称。
由山岳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岩溶地貌、火山等构成景观。
最具魅力的景观。
4、园林: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利用山、水、植物、建筑等要素组合而成的具有诗情画意、供人颐养和游览的综合建筑艺术品。
5、丹霞地貌:红色砂砾岩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发育而成的特殊地貌。
由于地壳大规模隆起。
岩层发生断裂、节理,再经过侵蚀、切割和重力崩塌的综合作用,形成悬崖陡岩、孤峰、峰林等地形。
6、旅游商品:是指由旅游活动引起的旅游者处于非商业目的购买的有形商品,主要包括地方风味饮食、土特产品和旅游纪念品等,而以旅游纪念品为核心。
7、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贵和濒危的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保护珍贵的地质剖面,为进行自然保护教育、科研和宣传活动提供场所,并在指定的区域内开展旅游和生产活动而划定的特殊区域的总称。
8、旅游区划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旅游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
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者实现旅游目的所需的基础设施。
9、自然旅游资源:指天然赋存的旅游资源,有观赏功能或科考功能的大气物理现象和过程。
云、雾、虹、雨、雪、冰、凇、冷、暖等。
有强烈吸引力。
10、喀斯特地貌:是指碳酸盐类岩石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在以水的溶蚀为主的内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11、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
12、旅游地:是旅游者停留并开展旅游活动的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供给地域综合体。
13、旅游点:指以一定旅游资源为主要内容,并具有相应旅游服务功能,供旅客直接开展游乐活动的集结性场所。
选修三旅游地理第一章现代旅游及其作用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四章旅游开发与保护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游客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①旅游者——————旅游主体②旅游资源—————旅游客体③旅游业——————旅游媒介2、要成为一个旅游者,需要具备的条件:A社会条件:①政治局势的稳定②经济的发展③科技的进步④社会能为旅游活动提供各方面的服务B个人条件:①一定的经济条件(要有足够支付旅游费用的可支配收入)②闲暇时间(要有可自由支配的时间)③有旅游欲望和旅游动机3、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①旅游主体的大众化②旅游空间的扩大化③旅游方式和内容的多样化④旅游目的的娱乐性4、现代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因:①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局势日趋稳定。
②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③(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使)人们外出旅游的欲望日益增强。
④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超音速大型客机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距离日益“缩短”。
5、旅游活动的作用:①满足人类需求②促进经济发展:A、增加外汇收入B、回笼货币,稳定市场C、提供就业机会,扩大就业D、促进国民经济发展③扩大交流6、旅游资源的分类:①自然景观旅游资源。
是指:尚未被开发利用的能使人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及其景象的地域组合。
包括:地质地貌景观、气象气候景观、水文地理景观、生物景观等。
其中地貌景观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
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②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是指:人工创造的可以为劳动者提供知识、乐趣和享受的人类历史和文化结晶、民族风貌和特色等。
包括:建筑景观、文化艺术景观、风土民情、历史文化名城、革命纪念地等。
其中建筑景观是构成人文风景区的重要标志。
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对于教育性(知识的、文化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①多样性②非凡性③可创造性④长存性(与其他资源相比最突出的特点)⑤自然景观的季节性、地域性⑥人文景观的可变异性、可移动性要实现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应该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提纲
一、中国旅游地理
1.定义
旅游地理是从旅游发展的角度考察旅游地理的一门学科,也称为旅游地理学,是指利用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旅游地理的科学。
它综合运用人文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环境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的理论和科学方法,主要关注旅游发展和旅游背景下的空间结构、景观格局及其变迁等特性。
2.国家级的旅游地理
(1)中国的旅游地理
中国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景点,中国的自然风景无处不在,有多彩纷呈的高原和山谷、广袤的草原和森林、湖泊和海湾,以及壮观的湖泊和河流。
中国的文化景点更丰富多彩,涵盖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现代文化等。
(2)国外旅游地理
国外旅游包括世界各地旅游胜地,例如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冬季,这些地方都有各种旅游活动,如冬季运动、滑雪、登山等;夏季,这些地方有海边、湖边、丛林、沙漠等景观;国内还有各种博物馆、古迹、古建筑等文化景点。
二、中国旅游地理的发展
1.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中国的旅游地理也在不断发展。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重点第一篇:中国旅游地理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美国家克.麦克默里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是第一篇关于旅游地理研究的论文。
2、莫斯科第2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上,第一次旅游地理学列为一个专业组,旅游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被确立下来第三章:旅游景观组合形式及构景机理2、河流峡谷常以气势磅礴为总体特征,以“险、雄、幽、隐”为其主要的美学特征。
3、“四大响沙”指:甘肃敦煌鸣沙山、宁夏中卫沙坡头、内蒙银肯响沙湾、新疆哈密巴里坤。
4、钙化体,主要有石笋、边石坝等形态。
泉华常见于温泉附近。
7、雅丹地貌准噶儿盆地乌尔禾“风城”、将军戈壁上的“魔鬼城”等。
8、“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以“中国南方喀斯特”8我国六大最美丽溶洞:贵州织金洞、重庆芙蓉洞、湖南黄龙洞、湖北腾龙洞、酆都雪玉洞、本溪水洞。
9、武陵源独特而奇异的砂岩峰林,是武陵源坚硬的泥盆纪砂岩地层中发育的两组垂直节理,与近乎水平的岩层垂直相切,加上在漫长地质时期里沿节理缝隙不断风化、剥蚀所形成的节理景观。
10、黄果树瀑布、黄河壶口瀑布、长白山瀑布、镜泊湖吊水楼瀑布并称我国四大瀑布。
11、世界三大冷泉:法国维希冷泉、俄罗斯外高加索冷泉、五大连池冷泉。
著名的旅游度假地。
如临潼的华清池、南京汤山、黑龙江五大连池等。
12、“日月并升” 在杭州湾北岸的海盐县南北湖畔的云岫山鹰巢顶。
13、我国以峨嵋山金顶佛光最为有名。
观景时间,一般在上午日出后半小时至九点左右,下午三点后至日落前一小时。
15、,每年的6月18日~22日在此举办“大兴安岭漠河北极光旅游节”16、虹景是平行光束以一定的角度射入水滴,经过两次折射和水滴中一次内反射,七色光波被分散后投射在空中形成的气色光环。
若光束经两次内反射则形成霓。
虹的色序从外到内红橙黄绿青蓝紫,霓在虹外,色序相反。
17、“云海”是黄山风景四绝之一,一般以11月到翌年5月为观云海的最佳季节。
18、吉林雾凇,并与“桂林山水”、“长江三峡”、“路南石林”合称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
《中国旅游地理》归类试题[精选5篇]第一篇:《中国旅游地理》归类试题《中国旅游地理》复习题一、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我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的是:()A.峨眉山B.华山C.九华山D.青城山E.武当山2、属于长江三峡的是()A.巴雾峡B.灯影峡C.瞿塘峡D.大峡谷E.西陵峡3、航空交通的优势在于()**A.快捷、安全B.舒适、灵活C.经济、安全D.灵活、经济E.舒适、经济、4、下列属于江南四大名园的是()A.沧浪亭B.可园C.清晖园D.梁园E.狮子林5、下列不属于“中国三大瀑布”的是()A.黄果树瀑布B.诺日朗瀑布C.壶口瀑布D.庐山瀑布E.吊水楼瀑布6、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中成为国际交往友好使者的有()A.大熊猫B.扬子鳄C.金丝猴D.白鳍豚E.黑颈鹤7、被列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A.昆曲艺术B.古琴艺术C.京剧艺术D.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E.蒙古族长调艺术8、佛光出现的条件为()A.天空晴朗无风B.天空晴朗无云C.空气湿度高D.人位于云层和阳光之间E.阳光、云层与人体三者同处于倾斜45°直线上9、现在保存较完好并成为旅游点的古代天文设施主要有()**A.河南周公测景台B.北京古观象台C.南京天文台D.上海天文台E.河南观星台10、江南三大名楼是()**A.湖北黄鹤楼B.云南大观楼C.湖南岳阳楼D.浙江天一阁E.江西滕王阁11、旅游资源分布的特点有()**A.地域性B.差异性C.地带性D.完整性E.综合性12、中国古典园林以艺术风格可分为()A.皇家园林B.北方园林C.宗教园林D.江南园林E.岭南园林13、属于中国宗教艺术特有的艺术形式有()**第二篇:2014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试题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试题2014.07.02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7分)1.辽宁满族人主要信奉()A.小乘佛教B.全真教C.萨满教D.道教2.大连金石滩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经国务院何时批准设立的?()A.1988 年B.1990 年C.1992 年D.1995 年3.被誉为台湾八景中的绝胜,也是台湾岛上唯一的天然湖泊是()。
•中国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与任务是什么?它对你所学的专业有何作用?中国旅游地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旅游资源。
旅游地理的研究任务: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分布规律,了解中国区位与旅游客源市场,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旅游发展战略,为中国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比较有关“旅游资源”的不同定义,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你认为中国旅游地理研究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如何?1、中国现代旅游地理研究开始于改革开放初期。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旅游地理研究进入收获期。
3、90年代以后,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范围迅速扩大,探讨学科理论和方法,旅游市场和旅游者行为,省区旅游地理研究成果大量涌现,有关学术著作大批问世。
4、新世纪以来,中国旅游地理研究跨入新发展阶段,出现四大基本趋势:(1)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受到高度重视。
(2)研究内容将更为丰富多样。
(3)定量研究愈来愈广泛。
(4)学科研究更加注重思路的理性化。
第二章简述影响旅游行为产生的外部因素1、诱发旅游行为产生的因素包括(1)旅游点、线的自然环境;(2)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特点;(3)旅游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2、限制旅游行为产生的因素,分为经常性稳定限制因素和突发性短暂限制因素。
简述影响旅游行为产生的内部因素1、旅游知觉。
旅游知觉分为旅游对象、旅游条件和旅游社会的知觉。
影响知觉的因素又分为客观因素(指外部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理条件)和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动机、经验、态度和观念。
)。
2、旅游动机。
具有特定的活动目标,能维持个体旅游行为并将行为导向旅游目标的力量就是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具有强度性和指向性特征。
第三章•旅游开发对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
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积极影响:1、创收外汇与回笼货币。
2、促进相关部门和行业的发展。
3、提供就业机会。
4、改变区域经济结构。
5、促进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消极影响:1、旅游过渡超前发展。
2、过分依赖旅游业。
3、可能引起物价的上涨。
对区域社会的影响1、旅游地居民的态度。
2、示范效应。
旅游开发对区域文化的积极影响:1、促进旅游接待地对外交流。
2、促进旅游接待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复兴。
旅游开发对区域文化的消极影响:1、削弱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
2、历史文化遗传遭到破坏。
•旅游发展规划的基本内容。
旅游规划是对旅游业及其相关行业未来发展的设想和策划。
旅游开发是一种经济技术行为,既运用适当的经济、技术资源,特别是智力资源,使旅游资源由优势产生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过程。
旅游发展规划与旅游地规划•旅游线路设计的步骤和原则。
旅游线路设计所考虑的基本因子包括:旅游吸引物和旅游专用设施。
旅游线路设计的步骤分为:一是确定目标市场的成本因子;二是确定组成线路内容的旅游吸引物的基本空间格局;三是设计出若干可供选择的线路;四是选择最优的旅游线路。
旅游线路设计原则包括:市场原则、主题突出原则、不重复原则、顺序与节奏安排、留有余地和灵活机动等。
•旅游产品开发的步骤。
旅游新产品的开发的程序化步骤包括机会确认、产品设计、产品试验、向市场推介等4个过程。
第四章•我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1、文化内涵深邃,生命力旺盛2、旅游资源种类多样,内容丰富3、旅游资源空间组合不同,地域特色显著4、旅游资源分布广泛,相对集中•中国旅游资源区划的原则。
1、发生学原则2、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3、为旅游业服务的原则第五章•试析我国气象气候旅游资源的优势。
1、大陆性季风气候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雨热同季。
2、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气候旅游。
3、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即使在同一季节,南北气候亦有差别,尤其是冬季,南北气候差别更大,有利于开展多种气候条件下的旅游。
4、我国亚热带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
5、我国山地众多,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降低,且在同一高度内,随海拔升高降水增多。
6、由于气候是自然界中最活跃的因素,我国复杂多样的旅游景观2、濒危特有生物资源•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概况本区的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保护自然历史遗迹的。
此外还有综合性的保护区。
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
•古迹遗迹旅游资源1、丰富完整的古人类遗址。
北京周口店古人类遗址、丁村人遗址、仰韶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
2、古代重大科学技术遗迹。
3、历史名人故里、故居和纪念堂。
4、革命遗址和纪念建筑。
•独特性和垄断性旅游资源丰富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密集•各种旅游资源交相辉映•文物古迹分布大多集中成点小密集带•以大城市为中心的旅游资源分布呈依次递减的环状带•旅游资源区域分异明显•全国与地区旅游资源的焦点——北京•民俗民风悠久古朴与风物特产丰富第九章•内蒙古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是什么?草原风光与森林、河湖、沙漠风光内蒙古旅游资源区地处祖国北部,其地域辽阔自然景观组合多样,自然旅游资源具有多种条件和较好的季节替代特征。
地质地貌条件内蒙古地区以高原地形为主,地势高坑坦荡。
内蒙古高原是我国的第二大高原。
高原上分布着类型多变的地貌形态。
(大兴安岭位于内蒙古东部,在本区中为低山,是蒙古高原与松嫩平原的天然分界线。
气候条件明显的气候地带性形成了旅游的季节替代特征。
全区气候可分为:寒温带气候、冬季严寒气候、冬季温暖气候。
水资源条件内蒙古的水系可分为内流水域和外流水域。
外流水系包括黄河、永定河、辽河、嫩江和额尔古纳河水系。
境内外流水系的最大特征是比降较小。
本区的内陆湖泊星罗棋布。
生物资源条件林地生长茂盛,草本植物和灌木均很发达。
动物种类也很多,猛禽较少。
其他自然旅游资源(灰腾梁、大青沟、赤峰温泉等。
区内有阴山、鄂尔多斯高原、河套平原、贺兰山、辽嫩平原等地表结构。
)•内蒙古人文旅游资源中最具开发价值的是什么?•历史遗存和文化名胜1、旧石器时代石器制造场。
2、古寺与古塔。
3、古墓葬。
4、故城遗迹。
5、古长城遗迹。
6、其他阴山岩画、地下“画廊”、恐龙足迹等。
民族风情与民俗文化;民族:汉族、鄂伦春族、朝鲜族、索伦族、回族和满族。
民俗文化:1、民族歌舞2、马术、剑术、和摔跤3、古老而独特的婚礼习俗第十一章•搜集资料,说明华东旅游资源区发展旅游的各种经济条件。
??????•简述华东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
•区域旅游资源优势本地区区域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已经开发的风景名山之多,位于全国之冠。
本地区优越的水资源条件、植被条件、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石料,为建造园林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湖泊景观也是本区的一大优势。
本区的泉瀑资源也十分丰富。
•区域旅游资源特色1、宗教旅游资源2、都市旅游资源3、水乡风情旅游资源第十二章•试析东南旅游资源形成的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1、位于我国东南沿海,背靠大陆腹地,面临太平洋。
(岛屿类型众多,既有全国第一、二大岛台湾岛、海南岛,又有仅露出海面的沙岛和小礁滩。
本区海洋资源丰富,不仅波浪能、潮汐能蕴含量大,也是我国海洋生物资源最为丰富多样的地区之一,尤其是我国热带海洋生物资源的最大分布地区)。
2、地质构造复杂,构景岩石种类多样3、地形似丘陵为主4、水热资源丰富5、物种丰富,生态环境多样•人文地理条件1、我国主要侨乡与一国两制2、经济特区和开放地区集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3、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东南旅游资源区旅游资源有何特色?旅游资源种类齐全,空间分布广自然旅游资源(1、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热带、亚热带森林景观3、海滨风光绮丽多姿4、溪瀑泉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品位高(1、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独特2、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特色鲜明3、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古老而富特色4、现代社会旅游资源风度多彩5、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品位较高)第十三章•华中旅游资源区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条件如何?1、地表结构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本区的地貌可划分为川西地高原、四川盆地、渝湘鄂西山地、两湖平原以及其间的低山丘陵等地貌类型区。
)2、亚热带季风气候3、生物资源特点(本区地形复杂多样,气候温暖湿润,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山地内部保存有完好的自然状态的生态环境。
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尤其有许多珍稀动植物。
区内有多处自然保护区。
)•华中旅游资源区的旅游资源特色是什么?1、地表结构复杂,峡谷地貌突出,山川旅游资源丰富。
2、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3、本区人文资源丰富,三国时代的遗迹琳琅满目。
4、拥有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如张家界等。
(著名的长江志三峡峡谷景观,宏伟雄壮的瞿塘峡、幽深秀丽的巫峡、滩多水急的西陵峡,烟波浩渺的湖泊水文景观,洞庭湖景区、东湖风景区,湖北的三国遗址旅游景点丰富,荆州、襄樊、蒲圻,综合性自然保护区1、武陵源区域2、神农架自然保护区3、九寨沟)第十四章•你认为西南旅游区资源的形成最主要条件是什么?自然地理条件•地貌条件(1、滇西高山峡谷2、滇南山间盆地3、云贵高原4、贵州高原5、广西盆地6、桂东南低山丘陵盆地及海滨)•气候条件(本区除滇西南和滇南为热带气候外,其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不甚分明,全年适宜旅游。
)•生物地理条件(本区气候条件十分利于生物生长繁殖,加之地貌条件复杂,垂直高差大,为多种生物生长创造了适宜环境。
)•水文地理条件(本区地面及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
珠江、长江和三江等水系支流众多,密布全区,与高原、山地、盆地、喀斯特地貌相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水风光。
)人文地理条件1、历史地理条件(云南被认为是世界古人类起源地区之一,开远小龙潭古猿、元谋腊玛古猿等昭示着古人类可能在云南诞生。
贵州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及历史纪念建筑。
广西历史悠久,留有新、旧石器遗址多处,如甄皮岩洞穴遗址、柳江人洞穴遗址等。
另有岩壁画、石刻、革命纪念地、宗教胜迹等。
)2、民族文化地理条件(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民族风情浓郁。
贵州也是多民族省份,民歌、服饰、饮食及民族建筑艺术颇具吸引力。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民歌与传统节日众多,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特色也十分突出,多干栏风格,依山就势而建、实用方便。
民族工艺品和民族食品也别具风情。
)3、社会经济条件(自改革开发以来,本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西南旅游区最主要的旅游资源特色是什么?一、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二、旅游资源品位高三、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第十五章•青藏区的旅游资源形成的主要自然和人文地理条件是什么?自然地理条件•地理区位及范围(青藏旅游资源区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青海省和西藏省区。
该区占青藏高原的绝大部分,南部与之相邻的有印度、尼泊尔、锡金等国家和地区。
其区自然条件大大有别于同属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其他区域。
)•自然环境条件(1、地质构造和地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