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格式:ppt
- 大小:655.50 KB
- 文档页数:20
小二科学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我们每天都站在地球上,但你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在小二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他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了更深的了解。
接下来,小二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速度非常快,大约每小时约1670公里。
这种自转运动导致了地球的日夜更替。
白天,太阳位于地球的一侧,射来的阳光照亮了地球的一半,形成白天;夜晚,地球转到另一侧,太阳则照不到地球的这半边,形成黑夜。
地球的自转轴是一条通过地球两极的虚拟线,我们称它为地轴。
地轴的倾斜角度约为23.5度,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原因。
当地球公转到太阳的不同位置时,太阳照射的角度不同,所以地球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季节。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每年绕着太阳做一圈,这个圈称为一年。
地球公转的轨迹呈椭圆形,我们称之为椭圆轨道。
地球距离太阳最近的点称为近日点,距离最远的点称为远日点。
地球公转的速度约为每秒30公里,这意味着地球每天要前进大约2900万公里。
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所以每4年要多出一个闰年来弥补时间差异。
地球的公转轨道使我们能够感受到季节的变化。
当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地球离太阳更近,接收到的阳光较多,这时候是夏季;而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地球离太阳较远,阳光较少,这时候是冬季。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不仅仅影响到地球的日夜更替和季节变化,还对气候、生态和人类活动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1. 气候: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赤道附近的地区气温高,常年气候炎热,而极地地区则寒冷且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
2. 生态: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生态系统也有很大的影响。
不同季节的变化使得植物和动物在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同时,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
3. 人类活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农业、交通等各个方面均产生影响。
《地球自转和公转》教案《地球自转和公转》教案1目的要求1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时间 ; 明白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根据日月星辰的视运动推想地球的运动)。
3 、通过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学生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课前准备:1 、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用乒乓球、铁丝制成的小地球仪(在北半球处粘一个小纸人)。
2 、挂图或投影仪——地球的自转(标示地轴、自转方向、阳光及昼夜),地球的公转。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提问:( 1 )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 2 )在一天的不同时刻,南天的星座(例如猎户座)在天空中是怎样移动的?北天的星座呢?( 3 )伴随太阳的东升西落,发生了什么现象?( 4 )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2 、你认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学习新课:1 、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 1 )讲述:关于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有的同学认为是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有的则认为是地球自己转动形成的,这是两种不同的意见。
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以前,人们凭肉眼直接观察,一直以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时由于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
后来,人们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思考,认识到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形成的。
谈话:明明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未联想一些熟悉的现象:①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会怎样?(向后移动)②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怎样知道船是否在行驶?怎样知道船在向哪个方向行驶?如果看船上的物体能发现吗?为什么?( 3 )讲解:当我们随同车、船一起运动的时候。
会看到车、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 ; 同时,通过观察车、船以外的景物的运动状况,可以判断我们乘坐的车船的运动情况。
小学科学: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是我们所在的行星,它既有自转,又有公转。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365.24天,而地球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可以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进一步认识地球的重要性。
一、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心旋转。
地球的轴线倾斜约23.5度,所以在不同的季节里,地球不同地区的阳光照射角度和时间不同。
经过24小时的自转,地球上的地方就会经历一天的日夜交替。
练习题:1. 地球一周大约需要多少小时?2. 地球的自转是什么意思?3. 地球绕自己的轴旋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4. 为什么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日夜交替时间不同?5. 地球的轴向倾斜角度是多少?答案:1. 地球一周大约需要24小时。
2.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旋转。
3. 地球绕自己的轴旋转一周需要24小时。
4.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日夜交替时间不同是因为地球自转的运动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的阳光照射角度和时间不同。
5. 地球的轴向倾斜角度约为23.5度。
二、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不断变化,所以不同季节时,地球所接收到的阳光照射强度也不同,这就是为什么不同季节的气候也不同的一个原因。
练习题:1. 地球公转是什么意思?2.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什么形状?3. 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是否一直不变?4. 为什么不同季节的气候不同?5. 地球每年公转多少天?答案:1.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
2.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
3. 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不断变化,所以不是一直不变的。
4. 不同季节的气候不同是因为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不同,所以接收到的阳光照射强度也不同。
5. 地球每年公转365.24天。
三、小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运动,孩子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应该重点理解地球运动的原理和规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学反思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学反思
在本次的《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学中,我担任了教师的角色。
通过本次教学,我收获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之处。
首先,我认为本次教学中的教学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
我通过
使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
概念。
我还设计了一些互动活动,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增强
他们的研究兴趣。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在教学中没
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水平和研究需求。
有些学生可能对这些概
念比较陌生,我应该提前准备一些简单的例子和实验来帮助他们理解。
此外,我在教学中的语言表达也有待提升,有时候我的表述比
较晦涩难懂,没有达到简洁清晰的效果。
另外,我在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方面也有一些不足。
我主要采用了书面作业和口头提问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
然而,这些评价方式并不全面,无法准确反映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掌握程度。
下次我打算增加一些实际操作和观察的环节,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
总的来说,本次《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通过这次教学,我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提高了我的教学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本节内容可以划分成三个局部。
一、地球的自转:本局部从概念、周期、方向、速度几个角度介绍地球的自转;二、地球的公转:教材先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轨道等几个方面展开地球的公转的内容;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本局部先图文结合了解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几个概念,然后分析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1综合思维:运用地球自转的特征,解释与自转有关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
2地理实践力: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规律,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
3人地协调观:认识真实的地球运动,形成正确的地球观。
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重点〕
2.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难点〕
3.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难点〕
教师准备:课件、教材、PPT翻页笔、粉笔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小学科学活动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是我们所生活的星球,它是如何运动的呢?通过开展科学活动,孩子们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增加对地球运动的认识。
下面将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参与的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一、观察太阳的运动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可以引导他们观察太阳的运动。
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观察点,例如校园的操场或者教室的窗边,每天定时观察太阳的位置。
孩子们可以记录太阳从早晨起来到傍晚落山的过程,包括太阳在不同时间点的高度和方向。
通过观察和记录,他们能够感受到太阳的运动轨迹是从东方升起,到正午最高,再到西方落山的。
二、制作地球仪制作地球仪是一个有趣的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可以使用材料如纸板、剪刀、彩色铅笔等,按照指导步骤制作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标注赤道、南北极,然后让孩子们观察地球仪上的标记并观察地球仪的转动。
通过手动转动地球仪,孩子们可以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三、模拟自转公转的实验孩子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例如,可以使用一个橘子作为地球模型,插上一根牙签,然后将牙签斜插到一块厚木块上,使橘子自由旋转。
孩子们可以观察橘子的自转现象,并思考为什么地球也会自转。
另外,可以用一个大球和一颗小球来模拟地球和月亮的公转。
孩子们可以围绕大球转动小球,观察并思考地球、月亮之间的运动关系。
四、观察星空夜晚的星空常常给人们带来无穷的遐想,同时也是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好机会。
可以带领孩子们到安全的户外环境中观察星空,让他们亲眼目睹星星的闪烁和移动。
可以教导他们如何识别北极星,并解释为什么北极星几乎不会移动。
通过观察星空,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星星运动的影响。
以上是一些适合小学生参与的科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亲自动手、观察实验,深入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引导和提问,帮助孩子们理解地球运动的原理。
小学科学活动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展开生动有趣的科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本文将以地球运动为主题,介绍几个适合小学生的科学活动,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一、地球自转活动:模拟地球自转的实验材料:手电筒、地图、小球(可用网球代替)步骤:1. 将地图用胶水固定在桌子上,地图中心点表示地球自转中心;2. 将手电筒打开,将其光线对准地图的中心点;3. 小组学生轮流扮演地球,手持小球,围绕地图中心点进行自转;4. 学生观察手电筒光线照射到地球上的变化,体验地球自转的过程。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地球自转的现象和规律。
他们会发现,地球自转是顺时针方向的,而且自转速度较快,同时也可以了解到自转引起白天和夜晚的变化。
二、地球公转活动:模拟地球公转的实验材料:地球仪、文具盒(或其他小物体)步骤:1. 将地球仪放在桌子上,确保它处于一定的固定位置;2. 将文具盒(或其他小物体)放在地球仪上,表示地球;3. 学生手持太阳模型或使用室内灯光,代表太阳;4. 学生以地球为中心,围绕地球公转。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地球的公转运动。
他们会发现,地球是围绕太阳公转的,而且公转速度相对较慢。
同时,他们还可以观察到公转引起的四季变化和昼夜交替。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活动:了解时间的变化材料:电子钟(或手机)步骤:1. 学生在上午测量当前的时间;2. 学生将钟表向前调整一小时,并再次测量时间;3. 学生观察自己的感受和周围的环境变化。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地球自转引起的时间变化。
他们会发现,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日出日落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作息和活动。
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和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他们能够从实际操作中亲身体验,并通过观察和讨论,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这些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学习到科学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合作精神。
六年级地球自转公转知识点地球自转公转知识点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地球上。
但是你是否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呢?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六年级地球自转公转的知识点。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相对较快的,每小时约1670公里。
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大约24小时,我们通常把这个时间称为一天。
地球的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昼夜的变化。
当地球的一侧面对太阳时,这一侧就会经历白天,而另一侧就是夜晚。
所以,我们在不同的时间会看到太阳的升起和落下,这就是地球的自转引起的。
地球自转还影响了地球的地理现象,比如风的产生。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带,从而产生了气候带和风力。
风是由于气压差异造成的,而气压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不仅是地球自转同时进行的,而且是一个长时间的运动,需要大约365天时间,我们通常称之为一年。
地球的公转使得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当地球运动到近日点时,太阳离地球较近,这时候会出现夏季;而当地球运动到远日点时,太阳离地球较远,这时候会出现冬季。
地球的公转还决定了地球的时间和日期。
我们通过地球的公转来确定一年有多少天,将一年分成了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也是由地球的公转决定的。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地球的自转给予了我们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变化。
这种变化让我们能够有规律地休息和工作,保持生活的节奏和规律性。
其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也造就了地球的多样性。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季节会有所不同,这也造就了地球上丰富多样的生物和植被。
最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也涉及到时间的计量和日期的确定,我们通过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来制定日历和计时,方便我们组织生活和工作。
总结:地球的自转公转是地球上一些重要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案(详案)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教案(详案)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详案〕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根本规律及其意义;2.根本技能目的;可以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可以读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各种示意图,会画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能利用自转和公转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进步分析^p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
二、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近日点,远日点,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空间概念的建立。
四、课型:单一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教授法,演示法。
六、安排课时:一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我们尊敬的为人____同志在他所作的《送瘟神》当中有一句是这样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我想请一个同学告诉我,这句诗是什么意思,提醒了一个什么地理现象?〔学生答复,教师对学生的答复进展点评,2分钟〕大家来看我手上这个地球仪,这中间有一个连接北极点和南极点的固定点,波动这个地球仪,看,是不是好似中间有个轴,而这个地球是不是在绕这个轴转动呢?是的,这种地球地球自身的转动就叫做地球的自转,这个轴呢,就叫做地轴,这是一根假想的轴线,现实中是不可能真的存在这么一根轴线对吧?不然那得是多大一个轴啊!还有大家要记住,地轴是永远指向北极星的。
知道了地球的自转,我们都知道任何物体的转动都是有方向的对不对?那么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呢?学生:“自西向东”很好〔用地球仪演示〕,如今我们知道地球围绕地轴作自西向东的`自转运动,那么大家来看这个正在转动的地球仪,我们从北极点看去〔这是将地球仪放低,拿下讲台给同学们看〕她的转动方向是怎样的呢?学生:“逆时针转动!”很好,既然在北极点俯视是逆时针转动,那么很显然从南极点俯视的话呢就是?学生:“顺时针转动!”很好,大家都知道了,那么地球的自转周期有事怎样的呢?大家看到课本17页的阅读,这上面告诉我们地球的周期有两个,一个是恒星日23时56分4秒,另一个是太阳日24时,为什么会有这个差异呢?那个主要是因为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恒星日是选择恒星作参照物,假设地球上有一个A点正对着恒星,地球转360°A点再一次正对着恒星所需的时间是23h56′4″,而太阳日所选的参照物是太阳,我们知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绕地球公转,A点正对着太阳,自转360度所花的时间里地球也在公转,这样一圈后A点就不能正对着太阳,需要再偏转一点角度才可以,偏转这个角度的时间是3′56″,所以太阳日就是24时。
科普小知识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星球,它以令人惊叹的方式在宇宙中独自旋转和公转。
这种自转与公转的运动是地球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科学事实,而了解这些知识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欣赏地球的奇妙之处。
首先,让我们来讨论地球的自转。
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身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的轴线被称为地轴,它穿过从南极到北极的中心。
这一轴线每24小时完成一次完整的旋转,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而这种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当地球的一侧面对太阳时,这一地区就会经历白天。
相对地,当地球的另一侧背离太阳时,这一地区就会经历黑夜。
地球的自转速度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这个速度相对较快,但由于地球的尺寸庞大,我们通常无法直观感受到这个速度。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地球的公转。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
地球绕着太阳以椭圆形轨道运行,这个轨道被称为椭圆轨道。
整个公转周期为一年,约为365.25天。
这是为了弥补闰年所加上的0.25天。
地球的公转速度约为每小时107,000公里,这一速度相对较快,但同样由于地球的庞大尺寸,我们难以直接感受到这一运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相互独立的两个运动,但它们共同造就了地球上的多种奇妙现象。
首先,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使得一天中我们能够享受到清晨的阳光、白天的温暖以及夜晚的宁静。
其次,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季节的交替。
由于地球轨道是倾斜的,当地球不同位置相对于太阳的直射光线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气候和季节。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夏天和冬天正好相反。
此外,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更广阔的宇宙。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与其他行星和星系的运动很相似,揭示了宇宙中的普遍物理规律。
通过研究地球的运动,科学家们能够更深入地研究行星和宇宙的演化过程,推动我们对宇宙起源和发展的认识。
总而言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科学事实。
自转带来了昼夜交替,而公转则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1.能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能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关系。
(二)能力目标1.观察或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会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描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通过读图、画图、分析问题等活动,学习运用地理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并初步树立空间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和规律,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让学生参与多样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养成观察、思考和积极发表个人见解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节内容揭示了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是地球科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并为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奠定了基础。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关系是本节的重点,黄赤交角的形成是难点,难在建立较强的空间概念。
教学中通过利用教具进行演示或让学生参与演示活动,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将有利于学生深入、全面地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两者的关系。
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地理课已有所了解,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运用演示、观察、提问、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三、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
【提问】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哪位同学能根据初中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地球是怎样运动的?【演示】请l~2位学生到讲台前演示地球的自转,教师指导,要求学生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留心观察在北极上空或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有何不同。
【讲述】确定地球自转方向时要注意:地球在太空中的运动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它有自己的旋转轴,这个轴和地表的两个交点我们定义为南极和北极。
地球南、北方向是由南、北两极的位置来决定的,是绝对的。
地球上的东西方位则随地球自转而变化,是相对的。
【板书】教师画地球自转示意图,极地俯视图。
【演示】要求学生演示并思考:如何确定地球的自转周期?地球自转周期究竟是多长?【提问】确定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24小时)的参照物是什么?对地球而言,太阳是天空中最亮的天体,所以人们选择太阳作参照物,一天是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
小学科学实验探索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小学科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探索这一现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运动的规律。
本文将介绍几个适合小学生进行的实验,以便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并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实验一:太阳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材料:一根长棍、卡片、墨水/铅笔、时钟/手机。
1. 在户外选择一个阳光充足的地方,竖立棍子并固定在地面上,以确保它垂直直立。
这个棍子代表地球。
2. 在棍子的底部固定一个卡片,使其竖立在地面上。
3. 等待几分钟,让日光照射到卡片上。
然后,用墨水或铅笔在卡片上标记投影的位置。
4. 在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次标记卡片上日光的位置,并将这两个标记点连成一条直线。
5. 使用时钟或手机记录每次标记的时间。
6. 反复进行实验,每隔一段时间记录标记点的位置和时间。
通过观察标记点的位置和时间的变化,学生可以发现:太阳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
这说明地球在自转,使得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也随之改变。
实验二:阴影的方向与时间的关系材料:一个垂直竖立的指南针、长绳子、小石头。
1. 在一个阳光充足的天气里,将指南针竖立在水平地面上,确保它的方向指向北。
2. 用长绳子固定一块小石头在指南针周围的地面上。
3. 等待一段时间后,观察石头的阴影方向,并用一根棍子将阴影的边界标记下来。
4. 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次观察石头的阴影方向,并标记下来。
5. 重复上述步骤,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石头阴影的方向。
通过观察石头阴影的方向的变化,学生可以发现:石头的阴影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这是因为地球的自转使得太阳的光线照射角度不断变化,从而导致石头的阴影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实验三:月相的变化材料:球形物(可以是网球、乒乓球或橙子等),一个台灯。
1. 将球形物放在离台灯适当距离的位置,球形物代表地球。
2. 打开台灯,将光线照射到球形物的一侧。
3. 用手模拟地球自转的运动,让球形物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讲义一、地球的自转(一)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地球就像一个不停旋转的大陀螺,绕着一根假想的轴在不停地转动,这就是地球的自转。
这根假想的轴叫做地轴,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从南极上空看,则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二)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23 小时 56 分 4 秒,这被称为一个恒星日。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24 小时,是一个太阳日,它是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 360°59'所需要的时间。
(三)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阳光的照射下,一半是白昼,一半是黑夜。
随着地球的自转,昼夜就不断地交替。
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这使得地表的温度不至于过高或过低,为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适宜的条件。
2、地方时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总是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经度每隔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
3、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当物体在地球上沿水平方向运动时,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不偏转。
这种偏转现象在气流和水流的运动中表现得比较明显,比如北半球的河流右岸冲刷较为严重。
二、地球的公转(一)什么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不停地公转。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相同。
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365 天 6 小时 9 分 10 秒,这被称为一个恒星年。
而我们常用的回归年,长度约为 365 天 5 小时 48 分 46 秒,这是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的周期。
(二)地球公转的轨道和速度地球公转的轨道虽然近似正圆,但还是存在一些差异。
每年1 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每年 7 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
地球自转与公转对自然现象的影响一、地球自转1.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
2.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即24小时。
3.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昼夜交替: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不断地从太阳辐射下经历白天和黑夜。
b.时间差异:地球自转导致不同经度的地区存在时间差,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
二、地球公转1.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即365天。
3.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四季变化: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和夹角发生变化,导致不同季节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发生变化。
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球公转导致地球表面不同地区在一年中的正午时刻太阳的高度角发生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地球公转过程中,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发生变化。
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相互作用1.地轴倾斜: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倾斜,导致不同纬度的地区在一年中受到的太阳辐射强度和角度发生变化。
2.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力,使地球表面物体受到向东的偏移力,影响风向和降水分布。
四、地球自转与公转对生活和经济的影响1.农业: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影响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
2.人类活动:时间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的作息时间和交流方式有所不同。
3.交通: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使得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经纬度具有实际意义,为导航和地理位置判断提供依据。
4.旅游: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影响旅游季节和景点选择。
五、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科学探究1.天文观测: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月球、行星等天体的运动,研究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规律。
2.地球仪:使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运动,帮助理解相关地理现象。
3.数据分析:收集和分析不同地区气候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数据,探讨地球自转与公转对自然现象的影响。
4.实验模拟:通过实验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加深对相关地理现象的理解。
习题及方法:1.习题: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方法: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公转,地球动力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巨大机器,一直在进行着自转和公转。
这两种运动,对于地球上的生命和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先来说说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简单来说,就是地球围绕着自己的地轴不停地转动。
如果我们从北极点上方看,地球是逆时针自转的;而从南极点上方看,则是顺时针自转。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3 小时 56 分 4 秒,这被称为一个恒星日。
地球自转带来了昼夜的交替。
当太阳照亮地球的一面时,这一面就是白天;而另一面则处于黑暗之中,是夜晚。
随着地球的自转,白天和黑夜不断交替,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
想象一下,如果地球不自转,那么一半的地球将永远是白天,另一半则永远是黑夜,这样的情况对于生命的生存和发展将是极为不利的。
由于地球自转,还产生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地转偏向力。
在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往往会向右偏;而在南半球,则会向左偏。
这种偏向力在大气环流、洋流运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北半球的河流,右岸往往受到更强烈的冲刷;而南半球则是左岸。
再谈谈地球的公转。
地球绕着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形,而太阳位于这个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地球公转的速度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在近日点时速度较快,远日点时速度较慢。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365 天 6 小时 9 分 10 秒,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回归年。
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不同时,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处于夏季,南半球则是冬季;反之亦然。
四季的更替,对于地球上的生物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节律。
植物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生长、开花、结果;动物也会根据季节的不同,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性和行为模式。
此外,地球的公转还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
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导致了温度、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差异。
比如,赤道地区常年炎热多雨,而两极地区则寒冷干燥。
地理六年级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引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理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于我们理解地球运动规律、四季变化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包括它们的概念、原理以及对地球造成的影响。
一、地球的自转1.1 概念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轴是指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虚构直线。
它的两个极点分别是南极和北极,自转轴在南北极之间延长到外层空间。
1.2 原理地球自转的原理是由地球的转动力产生的。
地球的转动力主要来源于地球自身的引力、月球的引力以及太阳的引力。
地球的自转速度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即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大约24小时。
1.3 影响地球的自转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白昼和黑夜的交替:由于地球的自转,我们处于自转轴上的地方会不断交替地经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2)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力:地球自转会产生一定的离心力,使地球呈现扁球状。
这也是地球赤道的周长比极地的周长长的原因。
二、地球的公转2.1 概念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运行的轨道。
地球的这一运动形式是椭圆形的轨道,轨道形状接近一个椭圆。
2.2 原理地球的公转运动是由太阳的引力产生的。
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是地球公转的动力来源。
地球的公转速度约为每秒30公里,即地球公转一周需要大约365.25天。
2.3 影响地球的公转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地球公转引发的季节变化:地球公转运动导致地球不断靠近或远离太阳,使得太阳直射的位置和时间发生变化,引发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
(2)公转造成的地区气候差异:由于地球公转时各地区与太阳的角度不同,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也不同,因此地球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较大。
结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对地球上的生物和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使我们经历昼夜更替,而地球的公转则导致季节的变化和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