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文化遗产
- 格式:docx
- 大小:16.84 KB
- 文档页数:3
苏州的文化遗产保护如何苏州,这座拥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国的江南大地。
它不仅以其秀美的园林、古老的街巷和悠扬的评弹而闻名于世,更因其丰富且珍贵的文化遗产而备受瞩目。
那么,苏州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究竟做得如何呢?苏州的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涵盖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苏州园林无疑是最为耀眼的明星。
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等名园,以其精巧的布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些园林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历史的见证。
为了保护这些园林,苏州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措施。
一方面,加强了对园林的日常维护和修缮,确保建筑和景观的完整性;另一方面,限制游客数量,避免过度旅游对园林造成破坏。
同时,还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园林进行全方位的记录和保护,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除了园林,苏州的古街巷也是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江路、山塘街等老街巷,依然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貌。
青石板路、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构成了一幅幅充满诗意的江南画卷。
为了保护这些古街巷,苏州政府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充分考虑了它们的历史价值,避免了大规模的拆迁和改造。
同时,还对古街巷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改善,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使得这些古街巷能够在现代社会中依然保持着生机与活力。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苏州同样有着出色的表现。
苏州评弹、苏绣、昆曲等,都是苏州文化的瑰宝。
为了传承和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政府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它们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例如,举办评弹和昆曲的演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些传统艺术;开办苏绣培训班,培养更多的苏绣人才。
此外,还通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为传承人提供更好的创作和传承环境。
然而,苏州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也并非一帆风顺。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文化遗产面临着被忽视和破坏的威胁。
例如,一些古建筑因为年久失修而逐渐破败,一些传统技艺因为缺乏传承人和市场需求而濒临失传。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国家级第一批省级项目名称类别编号滚灯民间舞蹈JSⅢ-12苏州玉雕民间美术JSⅥ-15金山石雕民间美术JSⅥ-16藏书澄泥石刻民间美术JSⅥ-16光福核雕民间美术JSⅥ-17苏州泥塑民间美术JSⅥ-20苏州灯彩民间美术JSⅥ-22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传统手工技艺JSⅦ-18苏州碑刻技艺传统手工技艺JSⅦ-19常熟花边制作技艺传统手工技艺JSⅦ-22苏州雷允上六神丸制药技艺传统医药JSⅧ-1端午节(苏州端午习俗)民俗JSⅩ-1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民俗JSⅩ-3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传统手工技艺JSⅦ-7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统手工技艺JSⅦ-6古琴艺术民间音乐JSⅡ-8玄妙观道教音乐民间音乐JSⅡ-11剧装戏具制作技艺传统手工技艺JSⅦ-14吴歌民间文学JSⅠ-6苏绣民间美术JSⅥ-7第二批省级第三批省级项目名称类别编号砖雕传统美术JSVI-35太仓糟油制作技艺传统技艺JSVⅡ-82太仓肉松制作技艺传统技艺JSVⅡ-83木渎石家鲃肺汤制作技艺传统技艺JSVⅡ-87苏州织造官府菜制作技艺传统技艺JSVⅡ-90闵氏伤科传统医药JSVⅢ-9郑氏妇科传统医药JSVⅢ-9苏南水乡婚俗民俗JSX-14湖甸龙舟会民俗JSX-15★锡剧传统戏剧JSIV-4★竹编(后塍竹编)传统美术JSVI-24★苏州彰缎织造技艺传统技艺JSVⅡ-21★苏派酿酒技艺传统技艺JSVⅡ-28★乾生元枣泥麻饼制作技艺传统技艺JSVⅡ-50★金村庙会民俗苏州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年份:2007作者:高福民吴国良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吴王阖闾使伍子胥相土尝水,造作大城”揭开苏州的历史序幕后,苏州在开放和创新中不断发展,春秋时吴国崛起,苏州初露锋芒;两汉六朝间,苏州成“江南一大都会”;唐宋以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赞语让世人称羡;明清两代,领时代风骚,在文化领域形成了苏州称其为“雅者,四方必以之为雅”的社会风尚。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昆曲,苏绣,碧螺春绿茶制作技艺,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苏州端午习俗,苏州评弹,古琴艺术,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剧等。
昆曲,原名“昆山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戏曲声腔、剧种。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的瑰宝,被誉为百花园中的“兰花”。
昆曲起源于14世纪的中国苏州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世界三大古典戏剧之一。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一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也是苏州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结合。
它以优美的歌词、优美的风格和细腻的表演而闻名。
它用鼓和板来控制歌唱的节奏,以曲笛和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苏绣是苏州的地区刺绣产品,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与湘绣、粤绣、蜀绣齐名,其发祥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江苏各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苏绣在艺术上形成了图案优美,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风格精美,被誉为“东方明珠”,中国苏绣的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刺绣作品在国内外获得了许多奖项。
2006年,苏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精美的苏绣(环绣山庄牌)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是江苏省著名的传统手工艺。
“碧螺春”是中国的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此茶白毫显露,色泽银绿色,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旋状,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千年历史,因产自苏州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又称“洞庭碧螺春”。
唐代时被列为贡品,洞庭(山)碧螺春茶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江苏著名特产。
碧螺春在众多名茶中独树一帜,具有细秀的特点。
“一斤碧螺春,四万春树茅”可以从嫩芽和嫩叶的嫩度看出。
汤色清亮,浓郁醇厚,清新爽口,回味悠长。
碧螺春绿茶的生产工艺采用传统的采制技艺,分为采摘、拣剔、摊放、高温杀青、揉捻整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七个工序。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州历史上一直是极具文化性的城市,从古至今都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摇篮之一。
自2006年起,苏州市就着手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真摸索出具体的维护措施和条件,并实施各项保护措施,并繁荣发展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至今,苏州已有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政府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一种地方文化的记忆,也为苏州的文化保护活动提供了建设性的贡献。
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非物质的记忆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存在意义。
一般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习俗、表演艺术、传统技艺、文字文献、宗教礼仪和风土人情等,从而构成苏州独特而又丰富的文化底蕴。
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苏州当中的一些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苏州的文化名片,也是苏州的著名地标。
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佳代表,也是苏州的文化瑰宝。
苏州园林的风格是传统中国园林的精华,包含了古代审美观念和技术。
2、苏州拙政园:苏州拙政园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苏州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拙政园建筑最胜之处在于它融合了栽培艺术、自然生态、观赏性和赏心乐事,使游人几乎可以体会到古代文人墨客们的生活。
3、传统技艺:苏州人从古至今也一直有着极为丰富的传统技艺。
2011年,苏州有10项传统技艺被列入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它们分别是:活版印刷、糖画、染织、石雕、剪纸、烧陶、木偶、蜡染、编织和竹雕。
这些传统技艺的制作者以自己的技能和劳动,不断地将苏州传统文化精髓传承下去,使这些独特的传统文化不断完善和发展。
4、舞蹈:苏州人民有着极为丰富的舞蹈传统,被视为中国民族舞蹈的代表。
1996年,苏州有7种舞蹈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们分别是:把灯舞、钱币舞、拔剑舞、秦淮舞、苏州拨浪鼓、琵琶舞和花筝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国家级第三批国家级第一批省级项目名称类别编号滚灯民间舞蹈JSⅢ-12苏州玉雕民间美术JSⅥ-15金山石雕民间美术JSⅥ-16藏书澄泥石刻民间美术JSⅥ-16光福核雕民间美术JSⅥ-17苏州泥塑民间美术JSⅥ-20苏州灯彩民间美术JSⅥ-22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传统手工技艺JSⅦ-18苏州碑刻技艺传统手工技艺JSⅦ-19常熟花边制作技艺传统手工技艺JSⅦ-22苏州雷允上六神丸制药技艺传统医药JSⅧ-1端午节(苏州端午习俗)民俗JSⅩ-1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民俗JSⅩ-3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传统手工技艺JSⅦ-7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统手工技艺JSⅦ-6古琴艺术民间音乐JSⅡ-8玄妙观道教音乐民间音乐JSⅡ-11剧装戏具制作技艺传统手工技艺JSⅦ-14吴歌民间文学JSⅠ-6苏绣民间美术JSⅥ-7第二批省级第三批省级项目名称类别编号砖雕传统美术JSVI-35太仓糟油制作技艺传统技艺JSVⅡ-82太仓肉松制作技艺传统技艺JSVⅡ-83木渎石家鲃肺汤制作技艺传统技艺JSVⅡ-87苏州织造官府菜制作技艺传统技艺JSVⅡ-90闵氏伤科传统医药JSVⅢ-9郑氏妇科传统医药JSVⅢ-9苏南水乡婚俗民俗JSX-14湖甸龙舟会民俗JSX-15★锡剧传统戏剧JSIV-4★竹编(后塍竹编)传统美术JSVI-24★苏州彰缎织造技艺传统技艺JSVⅡ-21★苏派酿酒技艺传统技艺JSVⅡ-28★乾生元枣泥麻饼制作技艺传统技艺JSVⅡ-50★金村庙会民俗苏州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年份:2007作者:高福民吴国良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吴王阖闾使伍子胥相土尝水,造作大城”揭开苏州的历史序幕后,苏州在开放和创新中不断发展,春秋时吴国崛起,苏州初露锋芒;两汉六朝间,苏州成“江南一大都会”;唐宋以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赞语让世人称羡;明清两代,领时代风骚,在文化领域形成了苏州称其为“雅者,四方必以之为雅”的社会风尚。
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江苏省文化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结合江苏省历史文化特点,以确定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称、内容、地域分布等。
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下列15项组成:
一、传统手工艺技艺:
1. 南京老字号;
2. 昆山砚台刻砚;
3. 苏州刺绣;
4. 苏式木刻版印刷;
5. 宜兴窑烧瓷器;
6. 徐州火柴小花编织;
7. 义乌凤翎笔;
8. 江苏木刻雕漆;
9. 常熟官窑瓷器; 10. 浦口陶瓷; 11. 吴江织锦; 12. 常熟棉织物; 13. 张家港裱花; 14. 盐城碳绘; 15. 泰州剪纸。
苏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
以下是苏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园林之冠”。
苏州现存园林80余处,其中4处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其建筑富有特色,构思精巧,花木繁茂,布局精美,在园林中可以看到诗意和哲理。
2. 花灯
花灯是苏州传统民间文化的代表之一,流行于元宵节等重要节日。
苏州的花灯精美别致,造型神秘,用红、绿、黄等鲜艳的颜色做成,照耀着夜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苏绣
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苏州历史上就是织锦和绣花闻名于世的地方。
苏绣讲究色彩和构图的细腻,清晰、细致、传神,被誉为“绣中瑰宝”。
4. 四大怪
苏州园林中以亭、台、楼、阁为主要建筑,每座园林都会选取“四大怪”之一作为特色。
它们分别是:虎丘岩石、狮子林惟觉、拙政园太湖石、留园梅石。
5. 吴文化
吴文化是苏州的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包括吴戏、吴语、吴绣、吴籍
等多个方面。
其中的吴戏历史悠久,是苏州人的文化精华,有着深厚
的民俗和文化内涵。
苏州的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以上只是其中的部分代表。
这些遗产
见证了苏州千年来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沿革,也是苏州魅力的重要组成
部分。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口头或实物形式传承下来的人类创造活动,包括传统技艺、表演艺术、民间文学、民俗习惯等。
以下将详细介绍苏州的几个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1. 苏绣苏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起源于苏州,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苏绣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刺绣风格而闻名于世。
它注重细腻的线条和色彩的运用,以花鸟、人物、山水等为主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苏绣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园林艺术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被誉为“园林之城”。
苏州园林以其精致的布局、精美的建筑和精巧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
苏州园林注重营造自然、雅致、精致的环境,以及将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3. 昆曲昆曲是中国四大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苏州,被誉为“戏曲之母”。
昆曲以其古朴典雅的表演风格和精湛的演技而闻名于世。
它注重表演者的唱、念、做、打的综合能力,以及脸谱的运用和表演技巧的独特性。
昆曲的剧目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文学、宗教等各个方面的题材,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4. 四大扬州名菜苏州作为江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有自己独特的美食文化。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四大扬州名菜,即狮子头、清炖鲈鱼、扬州炒饭和蟹粉小笼包。
这些菜品以其独特的烹饪技巧和口味而闻名于世。
狮子头是一道以猪肉为主要原料制作的肉丸菜品,色泽鲜艳、肉质鲜嫩;清炖鲈鱼则是一道以新鲜鲈鱼为主料,搭配上等食材炖制而成的汤菜;扬州炒饭是一道以米饭为主料,搭配蔬菜、鸡蛋、虾仁等食材炒制而成的炒菜;蟹粉小笼包是一道以鲜蟹肉为主料,搭配面粉制作的小笼包,口感鲜美、营养丰富。
总结: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绣、园林艺术、昆曲和四大扬州名菜是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国家级第一批省级项目名称类别编号滚灯民间舞蹈JSⅢ-12苏州玉雕民间美术JSⅥ-15金山石雕民间美术JSⅥ-16藏书澄泥石刻民间美术JSⅥ-16光福核雕民间美术JSⅥ-17苏州泥塑民间美术JSⅥ-20苏州灯彩民间美术JSⅥ-22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传统手工技艺JSⅦ-18苏州碑刻技艺传统手工技艺JSⅦ-19常熟花边制作技艺传统手工技艺JSⅦ-22苏州雷允上六神丸制药技艺传统医药JSⅧ-1端午节(苏州端午习俗)民俗JSⅩ-1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民俗JSⅩ-3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传统手工技艺JSⅦ-7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统手工技艺JSⅦ-6古琴艺术民间音乐JSⅡ-8玄妙观道教音乐民间音乐JSⅡ-11剧装戏具制作技艺传统手工技艺JSⅦ-14吴歌民间文学JSⅠ-6苏绣民间美术JSⅥ-7第二批省级第三批省级项目名称类别编号砖雕传统美术JSVI-35太仓糟油制作技艺传统技艺JSVⅡ-82太仓肉松制作技艺传统技艺JSVⅡ-83木渎石家鲃肺汤制作技艺传统技艺JSVⅡ-87苏州织造官府菜制作技艺传统技艺JSVⅡ-90闵氏伤科传统医药JSVⅢ-9郑氏妇科传统医药JSVⅢ-9苏南水乡婚俗民俗JSX-14湖甸龙舟会民俗JSX-15★锡剧传统戏剧JSIV-4★竹编(后塍竹编)传统美术JSVI-24★苏州彰缎织造技艺传统技艺JSVⅡ-21★苏派酿酒技艺传统技艺JSVⅡ-28★乾生元枣泥麻饼制作技艺传统技艺JSVⅡ-50★金村庙会民俗苏州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年份:2007作者:高福民吴国良苏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吴王阖闾使伍子胥相土尝水,造作大城”揭开苏州的历史序幕后,苏州在开放和创新中不断发展,春秋时吴国崛起,苏州初露锋芒;两汉六朝间,苏州成“江南一大都会”;唐宋以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赞语让世人称羡;明清两代,领时代风骚,在文化领域形成了苏州称其为“雅者,四方必以之为雅”的社会风尚。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苏州市位于中国江苏省东南部,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苏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独特的文化遗产,苏州市政府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将其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1. 苏州园林艺术
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以其精致的布局、精湛的建筑技艺和独特的园林文化而闻名于世。
苏州园林艺术被列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首要保护对象,旨在传承和弘扬这一独特的园林建筑风格。
2. 苏州评弹
苏州评弹是苏州地区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以其独特的音乐表演和优美的唱腔而受到广泛赞誉。
苏州评弹是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府将加大对评弹艺术的保护力度,培养更多的评弹传承人和艺术家。
3. 苏绣
苏绣是一种以绣花为主的传统手工艺,源远流长,技艺精湛。
苏绣以
其精美的图案、细腻的针法和独特的风格而享誉国内外。
为了保护和传承苏绣技艺,苏州市政府将苏绣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致力于推广和传承苏绣这一独特的手工艺品。
4. 苏州木版年画
苏州木版年画是苏州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以其鲜艳的色彩、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而闻名。
苏州木版年画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市政府将加强对该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以确保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创建旨在保护和传承苏州独特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经济发展的结合。
通过加强保护力度、培养传承人和推广传统文化,苏州市将继续发扬传统文化的瑰宝,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江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传统服饰、传统技艺、传统礼仪、传统美食、传统乐器、传统礼仪、传统节日等等。
江苏省文化部特别发布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下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详细内容。
一、传统服饰传统服饰是江苏文化的精神象征,是江苏人民传统文化的忠实写照。
江苏省有着众多的传统服饰,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文化意义,有的是由日常生活经验得出的,有的则是由古代文化和艺术传承而来的,每种服饰都有其独特的美感。
传统服饰包括:苏州花式绣、江宁花式绣、扬州格子绣、海葫芦绣、盐城果绣、九里花式绣、张家港绣、沙溪绣、昆山花式绣、宜兴刺绣、无锡花式绣,以及江苏省各市的传统服饰。
二、传统技艺传统技艺是江苏文化的持久传承,它代表着长期以来江苏人民对精湛技艺的追求、造诣和精神价值,以及对文化走向多样化的探索。
江苏省有众多传统技艺,主要有苏州剪纸、江宁绣花、吴江刀削、无锡砂锅、江阴铁打、扬州花鸟纹、泰兴蓝印、张家港烟斗、宁波竹编、盐城桃木雕、阜宁书法、江阴牡丹画、苏州竹编、昆山木雕、南通纸结晶、宜兴石雕、常熟红木家具、开发区窑活等。
三、传统美食江苏省拥有众多传统美食,这些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美味、营养、滋味和创新的菜系,深受中国和国际游客的欢迎。
江苏传统美食主要有:南通金煌肴,扬州色香酥,铜牌烤肉,淮安豆腐,泰州铁板鱼,宜兴新式煎饼,吴江甜点,苏州虾子酿,金坤鸭,昆山汤头粥,无锡芝士,江都醋溜鱼,常熟齐藤鹅,响水虾,以及江苏多种美食。
四、传统乐器江苏省有众多传统乐器,它们是江苏文化的组成部分,表达了江苏人民的历史、文化与精神的思想。
江苏的传统乐器有铜钱、唢呐、箜篌、琵琶、葫芦丝、古筝、二胡等。
铜钱是江苏传统乐器中最古老的乐器,它以其独特的响声,表达了江苏人民生动的情感。
唢呐也是江苏传统乐器,它由哨、笛等组成,发出的声音富有激情、呜咽之感。
箜篌也是江苏传统乐器,它的形态极美,演奏时发出的声音极具格调,主要用来演奏古典音乐。
苏州世界文化遗产苏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东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由于其独特的雅致园林、古老的水运工程和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而闻名于世。
2000年,苏州的经典园林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苏州的世界文化遗产共有九个,分别是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平江路古街区、北寺塔、狮子林、沧浪亭和太湖。
这些文化遗产展示了苏州千年的历史和独特的园林文化,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其中,拙政园是苏州最著名的园林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园林之一。
它以其精妙的布局和精美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拙政园结合了自然景观和人工建筑,巧妙地利用了水、石和植物的特点,创造出独特而美丽的景观。
园中的湖泊、假山、廊桥和花草树木相互辉映,给人一种宜人而宁静的感觉。
留园是苏州另一个著名的园林,被誉为“江南一绝”。
留园以其水墨画般的山水景色和精巧的建筑而闻名于世。
园内有多个精心设计的景点,包括建筑群、亭台楼榭、假山湖泊等等。
这些景点通过巧妙地结合自然和人造环境,形成了一幅幅美丽而和谐的画面。
游人可以漫步在园中,欣赏园林的美景,感受江南园林的独特魅力。
网师园是苏州最古老的私家园林之一,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
它的建设始于明代,经过多次改建和扩建,成为今天的规模。
网师园以其精致的建筑和精美的景观而闻名。
园中的建筑和景点之间巧妙地结合了水、石和植物,形成了一幅幅具有艺术价值的景观。
游客可以在园中漫步,欣赏园林的美景,体验传统苏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环秀山庄是苏州最大的园林,也是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园林之一。
它包含了苏州传统园林的各种元素,如假山、湖泊、亭台楼阁等。
环秀山庄以其宏伟壮观的景观和精致的建筑而闻名。
游客可以在园内漫步,欣赏园林的美景,感受苏州独特的园林文化。
除了园林外,苏州的传统建筑也是其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平江路古街区是苏州保存最完整的传统街区之一,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价值使其成为苏州的一张文化名片。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苏州地区传承并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苏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下是其中一些典型的代表性项目:
1.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瑰宝,以其精致的设计和独特的园林构造而闻名于世。
苏州园林包括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 苏绣:苏绣是苏州地区的传统刺绣工艺,以其精致细腻、色彩鲜艳而著称。
苏绣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3. 昆曲: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苏州是昆曲的发源地之一。
昆曲以其独特的唱腔、舞台表演和戏曲剧本而闻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4. 四大徽墨:苏州是中国四大徽墨之一的产地,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优质的墨汁而闻名。
苏州徽墨被誉为“墨中之王”,是中国书画艺术必备的工具。
5. 江南丝弦:江南丝弦是苏州地区的传统音乐乐器,以其悠扬的音色和独特的演奏技巧而著称。
江南丝弦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苏州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仅列举了一部分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项目代表了苏州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于传承和弘扬苏州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给这座城市带来了灿烂的色彩。
从2008年的开始,苏州市便开始了加强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动,并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名录制度。
苏州市民文化局每年定期发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和目录,其中包括了苏州境内有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传统文字和传统体育文化等。
苏州市民文化局发布的最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有33个,分别为:苏州评弹、苏州弹唱、苏州年画、苏州红墙护墙、苏州报春鸣笛、苏州金榜书法、苏州竹编、苏州绣花、苏州口琴、苏州拉弦鼓、苏州叠综、苏州太极拳、苏州灯会、苏州铜像、苏州剪纸、苏州针绣、苏州年画、苏州木雕、苏州撞球、苏州杂技、苏州盘马舞、苏州唱曲、苏州竞艺、苏州古曲、苏州说书、苏州神笔书法、苏州抢红花、苏州报春叠翠、苏州拉练秀、苏州报春手鼓、苏州传统服饰、苏州刺绣、苏州传统民间医学、苏州人齐、苏州传统收藏品、以及苏州演艺。
苏州评弹是苏州最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把唱、弹、评结合起来,是一种舞台表演形式。
苏州评弹始于宋代,具有悠久的历史。
它流传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演技艺体系,被誉为“苏州诗体”。
以苏州评弹为代表,形成了苏州独特的文化风格和传统文化。
苏州弹唱是苏州古老的歌曲曲艺形式,它以苏州古老的山歌、水歌等唱曲为基础,以唱歌为主,加以简单的弹拨乐配合,形成独特的苏州弹唱室。
苏州的弹唱曲艺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因其独特的弹唱伴奏和演唱风格,被誉为“苏州音乐”。
苏州年画是苏州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由农家自己制作,以祈求年年有余的福禄为主题,以色彩明亮的枝叶、人物、动物、鸟兽等画面为主要内容。
苏州的年画不仅有着美丽的画面,而且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气息,反映了苏州人民对家国的热爱和对欢乐生活的向往。
苏州红墙护墙是苏州特有的传统建筑装饰形式,也被称为“苏州红墙”,它以鲜艳的红色建筑墙体为特征,用精致的复杂图案装饰。
苏州红墙护墙不仅使苏州城市建筑更加美观,还代表着苏州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是苏州文化的缩影。
初中语文作文学习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嘿,小伙伴们!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那就是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你们知道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简单来说,就是那些代代相传、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它们可是咱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哦!让我们来聊聊苏州的园林。
你们知道吗,苏州的园林可是世界文化遗产哦!这些园林可是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每一座园林都有着它独特的韵味。
比如拙政园、狮子林、留园等等,它们都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而且,这些园林还融入了苏州的地方特色,比如水乡的风情、小桥流水人家等等,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苏州的丝绸。
你们知道吗,苏州的丝绸可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哦!从古代的嫘祖开始,苏州就一直是丝绸之都。
而且,苏州的丝绸还有着世界上最好的品质呢!所以,苏州的丝绸可是远销海外,成为了咱们国家的一张名片。
再来说说苏州的美食吧!你们知道吗,苏州的美食也是非常有名的。
比如松鼠桂鱼、白汁鳜鱼、阳澄湖大闸蟹等等,这些美食都是苏州的特色。
而且,这些美食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说是咱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哦!当然啦,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苏绣、评弹、昆曲等等。
这些都是咱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光大。
那么,作为初中生的我们,应该如何去学习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只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了解。
我们要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传承方式、特点等等。
只有了解了这些东西,我们才能更好地去传承和发扬光大。
第二,要学习。
我们要学习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比如学绣花、学弹琴、学唱戏等等。
只有学会了这些东西,我们才能更好地去传承和发扬光大。
第三,要实践。
我们要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比如在家里绣一幅花、在学校唱一首歌、在社区表演一段戏曲等等。
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去传承和发扬光大。
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是非常珍贵的哦!作为初中生,我们要努力学习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我们的手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苏州的世界⽂化遗产!你知多少?欣欣05-04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
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度分合,或为“私⼈”宅园,或做“⾦屋”藏娇,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许多诱⼈探寻的遗迹和典故。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庄、苏州留园⼀起被誉为中国四⼤名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东北街178号),截⾄2014年,仍是苏州存在的最⼤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
全园以⽔为中⼼,⼭⽔萦绕,厅榭精美,花⽊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乡特⾊。
拙政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
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多进的格局。
园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座园林专题博物馆。
拙政园于1961年3⽉被列为⾸批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国家计委、旅游局、建设部列为国家级特殊游览参观点。
1997年联合国教科⽂组织批准列⼊《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狮⼦林:始建于元代⾄正⼆年(1342年),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
属于苏州四⼤名园之⼀。
狮⼦林同时⼜是世界⽂化遗产、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狮⼦林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
因园内⽯峰林⽴,多状似狮⼦,故名“狮⼦林”。
狮⼦林平⾯呈长⽅形,⾯积约15亩,林内的湖⽯假⼭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楼、飞瀑亭、问梅阁等。
由于林园⼏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合,传统造园⼿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家族把西洋造园⼿法和家祠引⼊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体的寺庙园林。
留园:是苏州古典园林,位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始建于明代。
清代时称“寒碧⼭庄”,俗称“刘园”,后改为“留园”。
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众多⽽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庄并称中国四⼤名园。
具地域特色的苏州本土戏剧戏曲艺术的杰出代表。
保护、传承主要责任单位:江苏省苏州苏剧团、苏州戏曲博物馆
苏州评弹(曲艺):苏州评弹是运用苏州方言为主的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两个曲种的合称,是中国民间曲艺的杰出代表。
保护、传承主要责任单位:苏州市评弹团、苏州评弹学校、中国苏州评弹博物馆、张家港市评弹团、常熟市评弹团、太仓市评弹团、吴江市评弹团、苏州市吴中区评弹团。
桃花坞木版年画(民间美术):苏州桃化坞木刻年画是我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杨”,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被誉为“东方古艺之花”。
保护、传承主要责任单位:苏州桃花坞年画博物馆、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
苏绣技艺(民间美术):历史悠久,针法活泼,精细雅洁,绣品有“平、光、齐、匀、和、顺、细、密”的特征,为我国“四大名绣”之一。
保护、传承主要责任单位:苏州刺绣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刺绣艺术馆、高新区(虎丘区)镇湖刺绣行业协会。
宋锦织造技艺:宋锦制作技艺开创于宋代,与四川蜀锦、南京云锦并称中国“三大名锦”。
南宋以来,苏州一直是宋锦的主要产地。
保护、传承主要责任单位:苏州丝绸博物馆、中国苏州丝绸文物复制中心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缂丝是以“通经断纬”为主要织造方法的传统手工技艺,被誉为“织中之圣”。
苏州是目前世界唯一缂丝产地。
保护、传承主要责任单位:苏州刺绣研究所有限公司、王金山大师工作室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以木工领衔,集漆工、雕工等建筑工种于一体的中国古典建筑营造工艺。
天安门与苏州古典园林是其代表作品。
保护、传承主要责任单位:吴中区文体局、吴中区胥口镇人民政府。
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御窑金砖”是苏州陆慕御窑村所产的特大细料方砖,自明成祖以来即为皇家建筑所专用,近年多用于故宫、古典园林等古建筑修复。
其技艺为我国窑砖烧制技艺的代表之一。
保护、传承主要责任单位:相城区文教局。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明代中叶以来,以苏州为中心形成的家具制作技艺,世称“苏式”,造型典雅古朴,雕刻精细,技艺精湛。
苏州是中国古典家具的主要产地之一。
保护、传承主要责任单位:苏州红木雕刻厂有限公司。
制扇技艺:苏扇分为绢宫扇、折扇、檀香扇三大类,以造型优美、做工考究、书画并茂而著称,自汉以来苏州历来为我国主要的制扇产地。
保护、传承主要责任单位:苏州市平江区教育文体局、赵羽设计工作室、苏州扇厂、苏州檀香扇厂有限公司。
剧装戏具制作技艺:苏州剧装戏具自明代以来以其门类齐全、品种繁多、绣工精细、成合讲究的特点而著称。
苏州历来是全国剧装戏具的主要产地。
保护、传承主要责任单位:苏州剧装戏具合作公司。
端午节:苏州端午节具有纪念春秋时期伍子胥的独特内容,并由此而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民俗活动。
保护、传承主要责任单位:沧浪区人民政府。
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因地制宜形成的生产、生活习俗服饰,在汉民族服饰中独具特色,素有“苏州少数民族”的美称。
保护、传承主要责任单位:吴中区文化体育局、吴中区甪直镇人民政府。
二、苏州市第二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2008年6月14日公布,其中国家级第二批名录3项,首批国家级扩展名录4项)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传统技艺类)。
核雕(光福核雕)(传统美术类)。
玉雕(苏州玉雕)(传统美术类)。
首批国家级扩展名录: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雷允上六神丸制作技艺)(传统医药类)灯彩(苏州灯彩)(传统美术类)
泥塑(苏州泥塑)(传统美术类)
古琴艺术(虞山琴派)(民间音乐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