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关白居易的故事

有关白居易的故事

有关白居易的故事
有关白居易的故事

有关白居易的故事 白居易 (772-846),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祖先太原(今属 山西)人,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的东北)。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 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贞元间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任左拾遗和 左赞善大夫, 曾因故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又历任杭州、 苏州刺史, 官至刑部尚书。 他在文学 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着名的“新乐府”的倡 导者。早期的讽喻诗,有不少篇章能较广泛尖锐地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实, 也反映出人民的痛苦生活。他的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除讽喻诗外,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琵琶行 》也很有名。着有《白氏长庆集》。 那一年,杭州大旱,一旱旱了九九八十一天。西湖旁边的几千亩农田,地皮 都干裂了口,稻禾枯黄,象火烧过一样。老百姓天天到衙门里去请求大老爷:赶 快放西湖水,救救农田。可是,那些官府大老爷,只知整天在西湖上寻欢作乐, 却一直不理不睬。 有一天, 百姓们又熙熙攘攘地赶到衙门里来, 要求大老爷放西湖水, 有的喊: “青天大老爷,赶快放西湖水,救救农田吧!”有的喊:“大老爷,再不放西湖 水,我们百姓都活不下去啦!”闹得那位大老爷睡也睡不安,吃也吃不香,只好 亲自到衙门口,怒气冲冲地对百姓说: “谁说放西湖水?把西湖水放了,那湖里的鱼龙就没有地方栖息啦!” 这时,只见人群中走出一个长着五绺长须的老汉,不慌不忙地反问道:“鱼 龙与百姓的性命相比,哪一个要紧?” 大老爷一听,又气呼呼地说: “谁说放西湖水?把西湖水放了,那菱角就不能生长了!” 老汉冷冷地一笑,又反问道: “菱角与稻米相比,哪一种重要?” 大老爷一听,更加气急败坏: “谁说放西湖水?放了西湖水,对皇上洪福不利!”其实,这位大老爷想说

的是对自己的官运不利,怕说得太露骨了,触犯众怒,就把当今皇上抬了出来, 吓唬吓唬老百姓。 谁知那老汉一听这话,更生气了,他理直气壮地反问道: “皇上与百姓相比, 哪一个要紧?假如没有百姓种稻谷给他吃, 做衣服给他 穿,他还当得成皇帝吗?” 周围的百姓们,听了大老爷的话,条条无理,早想大骂他一顿;现在听了这 位老汉的话, 驳得句句有力, 都高兴得跳了起来: “他说得对! 他说得有理啊! ” 大老爷早已气得浑身发抖:“你,你是哪一个?胆敢当众顶撞老爷,煽动百 姓!” 那老汉又微微一笑,说:“问我哪一个?我就是白居易!” 大老爷一听,原来新上任的白居易到了。这老头儿,当今皇上也怕他三分, 不好硬顶, 连忙打躬作揖地说: “原来是新任的刺史白大人到啦! 下官有失远迎, 当面谢罪。请,请到衙内休息一下。” 老百姓听说这老汉就是白居易,有的还读过他关心百姓的诗篇,都说:“白 居易来做我们的父母官,我们的农田有救了!” 果然,第二天,碧绿绿的西湖水,哗哗地流进了附近的农田,干枯的稻禾, 象喝上了甘露,“唰”地一下子直起了腰。百姓们望着哗哗的湖水,流进自己的 农田,兴奋得掉下眼泪来。 后来,白居易又访问了附近农家,在钱塘门外,修了一条堤,造了一座石涵 闸,把湖水贮蓄起来。他又恐怕后代的地方官不了解堤坝对人民的利害关系,亲 自写了篇《钱塘湖石记》(当时西湖又叫钱塘湖)刻在石碑上,详细写明堤坝的 用处,以及蓄水、放水和保护堤坝的方法。 百姓都围拢来看这块石碑。 当看到上面写着: 放一寸湖水能够灌溉多少顷田 时, 大家都为白居易深知百姓疾苦, 精密设计了这个水利工程, 感动得热泪滚滚。 大家纷纷议论, 觉得这大老爷不错, 要为他向朝廷请功。 白居易一听到这个消息, 急忙阻止,还沉痛地做了一首诗。 税重多贫户, 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 与汝救凶年。 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对这一湖水,平时管理得可严啦。 有一次,白居易去游湖。看到南面的湖边上,有人在挑土填湖,建造亭台楼 阁。 白居易就传问是哪一家造的?当差的回来说: “这是衙内二爷的老丈人在造 一座花园!” 白居易就把二爷的老丈人传来,说:“西湖,是百姓的西湖,你一个人为什 么要占用?现在,罚你开田一百亩。” 那位二爷的老丈人没办法,晓得刺史说一不二,只好雇了一批百姓,挖了一 百亩湖泥。

又有一次,白居易从白沙堤上散步回来,看见有人从山上砍了两株树,背回 来当柴烧。白居易就对那人说:“山上的树砍光了,山泥就会流到西湖里去,积 聚起来,那怎么行?罚你补种十株树!” 那人就只好到山上去补种了十株树。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占湖造屋,上山砍 树了。这样,白居易在杭州三年,把西湖整治得水绿山青,使老百姓能够安居乐 业。 可是,白居易的所作所为,也得罪了那些鱼肉百姓的官吏们。他们把白居易 看做眼中钉,偷偷地把他写的《醉后狂言》等诗篇,加油添醋地送到皇帝面前去 告发他。皇帝一看,这还了得,就把他贬到另外地方做官去了。 白居易要离开杭州了,手下佣人把他剩余的俸钱装好箱子,准备带走。白居 易看见了,说:“把它存到库里吧,今后治理西湖好用!” 白居易要离开杭州了,杭州的老百姓,心里好不难过。他们打听好白居易上 路的日子,纷纷提了酒壶,托了糕点,站在西湖边来送别。 百姓们在西湖边等啊等啊, 没听到鸣锣喝道的声音, 也没看到抬着满箱金银、 满筐绸缎的行列, 只见白居易从天竺山骑着马缓缓而来。 后面两个佣人抬着两块 天竺石跟随着。一路走来,一路与百姓们话别。百姓们跪着拦住白居易,许多人 都哭了。 白居易看了,心中十分感动。当即在马上吟了一首诗,大意是说:我在杭州 三年,惭愧没有什么功绩,只不过是脱不了诗人的习气,做了十多首诗歌 ,临走还带走了两块天竺山的石头,这怕也有伤清白吧! 白居易离开杭州后, 杭州百姓一直亲切地呼他为“白舍人”。 有的人画了他 的像,供在家里;有的人把他的诗抄写了贴在墙上。白居易在西湖修的堤,早已 经没了。但是,千百年来,杭州人一直把原来的一条白沙堤,叫做“白公堤”, 来纪念这位关心民瘼的诗人! [有关白居易的故事
]相关文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