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童年回忆》精讲
- 格式:ppt
- 大小:2.53 MB
- 文档页数:9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童年的回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童年的回忆》,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学习生字词,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童年美好时光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阅读与理解,生字词的学习。
难点: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带领学生回顾自己的童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学习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
3. 例题讲解(15分钟)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例题,讲解答题方法和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课题:《童年的回忆》2. 生字词:怀念、眷恋、天真、烂漫、时光……3. 重点句子: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童年的记忆却永远镌刻在心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仿写一篇关于童年回忆的作文。
2. 答案:(1)课后自主完成。
(2)见课本。
(3)课后自主完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时光,学会珍惜。
3. 课后实践活动:与家人分享童年趣事,增进感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实施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安排与组织重点关注课文的阅读与理解,以及生字词的学习。
《童年》阅读分享ppt课件目的和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通过分享《童年》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走进经典文学,感受阅读的乐趣。
拓展学生文学视野介绍《童年》的作者、创作背景及文学价值,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学知识和文化背景。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素养通过解读《童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人文精神的传承《童年》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内涵,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经典文学的启蒙《童年》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跨文化交流的桥梁《童年》作为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学作品,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生活和人性特点,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阅读《童年》的重要性作者介绍创作背景个人经历时代背景高尔基童年时期经历了许多不幸,幼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只上过两年学,11创作动机主要内容主要角色介绍本书的主人公,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正义感的男孩。
阿廖沙的祖母,一个慈祥、善良、有智慧的女性。
阿廖沙的祖父,一个严厉、专横但内心充满爱的人。
阿廖沙的好朋友,一个勇敢、正直、乐观的孩子。
阿廖沙外祖母外祖父小茨冈角色性格特点01020304阿廖沙外祖母外祖父小茨冈阿廖沙与外祖母阿廖沙与外祖父阿廖沙与小茨冈外祖母与外祖父角色关系解析书中描绘了多种成长中的心理变化,如孤独、自卑、勇气、爱等,使读者对成长过程中的复杂心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强调了自我认知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
通过对主人公阿廖沙成长经历的描绘,展现了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如何逐渐认识自我、塑造性格。
成长与自我认知家庭、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书中通过家庭环境的描写,展示了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如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氛围等。
同时,书中也揭示了社会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如社会风气、学校教育等,这些都对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家庭与社会的双重影响,强调了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适应并融入社会。
《童年的回忆》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次习作是以“童年的回忆”为题的命题作文。
习作提示由两段文字和一幅插图组成,第1段文字提示交代了本次习作的范围是“童年都有值得回味的事”,要求回忆之后,写一件最有趣的事;第2段文字交代本次习作的要求和重点,把童年有趣的事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
插图提供了钓鱼、画画、捕蝴蝶等几种童年趣事,旨在启发学生习作思路。
设计理念:遵循课改精神,习作指导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个人的独特感受出发,激活学生储备的生活信息,促进个体语言的生成,让习作课堂成为学生快乐生活的天地。
本课教学设计我以此为指导思想充分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激发学生参与作文的热情。
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习作氛围中无拘无束地、有创意地写作。
根据习作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特点,利用文本、音画引路等多种形式,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使他们易于动笔书写自己的童年趣事,乐于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热爱,感受童年的乐趣。
学情分析:学生属于作文初始阶段的提高期,知识、能力、社会阅历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储备,但一提起写作文,依然人人恐慌、害怕,需要教师积极地鼓励和表扬,树立表达的自信心。
教法和学法:努力创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写生动、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突出一个“趣”字。
能力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表达和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童年的欢乐和美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把习作中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2.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习作指导和创作)。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师:老师业余时间是个摄影爱好者,喜欢用镜头捕捉生活中的一个个精彩的瞬间。
我把其中几张有趣的照片精心制作成相册,带给大家来分享,你们想看吗?2.请大家欣赏:播放课件,配乐钢琴曲《童年的回忆》,师解说。
3.师:聆听着优美的乐曲,欣赏完老师的作品,同学们有什么感受?生1:照片中的这些孩子一个比一个可爱!生2:照片中的xx游戏我也玩过,可好玩了。
《童年的记忆》:通过回忆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1. 引言1.1 概述童年是每个人成长中最美好的时光之一,它承载着众多难忘的记忆。
回忆童年的故事不仅能让人怀旧,更能够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
本文将探讨通过回忆故事,如何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1.2 文章结构本文包括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是引言部分,概述文章内容和结构。
其次是童年的记忆部分,详细介绍童年记忆的定义、作用和意义以及回忆故事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作用。
然后是回忆故事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中的实践应用,探讨如何选取适合的回忆故事,并指导学生通过回忆故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提供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第四部分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与提升方法,在概述阅读理解能力评估方法后,重点介绍利用回忆故事进行评估与提升方案设计,并进行效果评估与反思分析。
最后,通过结论总结和对未来发展的展望结束全文。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如何利用回忆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分析童年记忆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回忆故事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中的实践应用,我们将提供一套完整的评估与提升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读文字,并进一步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
这将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社交中更加自信和成功。
2. 童年的记忆:童年的记忆是指人们在幼年时期所产生的回忆和印象。
它可以包括一系列的经历、感受、情绪和事件,涵盖了我们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最初的片段。
童年记忆对于个体来说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成长轨迹,还能够为我们塑造个人身份和价值观提供深刻影响。
2.1 定义童年的记忆:童年的记忆是指个体在儿童期间所经历并保留下来的一系列心理概念、情感以及与某些特定事件和体验相关联的信息。
这些记忆可以来自于触摸、视觉、听觉等各种感知方式,并且往往伴随着强烈而深刻的情绪体验。
童年记忆通常以片段式或者零散性存在,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融合成更完整和稳定的回忆。
《童年的回忆》教案设计教案设计:《童年的回忆》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题为“童年的回忆”。
本节课将学习本单元的第三篇文章,一篇描绘童年时光的短文。
文章通过讲述童年时的一些趣事,让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引发他们对童年的回忆和怀念。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趣事,感受童年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感受童年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童年时的图片,如捉迷藏、放风筝、踢毽子等,让学生说说自己童年时的趣事,引发他们对童年的回忆和怀念。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阅读。
3. 合作学习(10分钟)4. 课堂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童年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取一篇与本课主题相关的童年作文,让学生分析其写作特点,如选材、构思、表达等。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了解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6.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结合自己的童年经历,现场写作一篇关于童年的短文。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及时反馈。
六、板书设计童年的回忆趣事一:捉迷藏趣事二:放风筝趣事三:踢毽子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关于本节课的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童年时光,让他们感受童年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回忆童年》教案必备11篇这个“《回忆童年》教案”是我精心制作的,请您欣赏。
通常老师在上课之前会准备好教案和课件,而现在正是我们写课件的时候了。
老师在上课时应该依据教案和课件进行授课。
这份课件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回忆童年》教案(篇1)【教学内容】1、听赏钢琴曲《童年的回忆》,完成活动与创造(1),《童年的回忆》音乐教案。
2、学唱歌曲《一生一世学做人》;好歌推荐《童年》。
3、音乐小知识:轻音乐。
【教学目标】1、通过听赏、唱歌等多种实践活动,能把握音乐主题内容,在音乐中重温快乐的少年生活,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初步了解音乐小知识:轻音乐。
【教学重点与难点】1、能听辨乐曲《童年的回忆》有几个主题。
2、能把握歌曲《一生一世学做人》中的附点与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由歌手李宇春和常宽演唱的歌曲《童年》录像,问学生曲名;说明:超级女生是现在最热门的一个话题,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选择《童年》的现场演唱版本效果会更好,一方面引入课题,另一方面也把这首金典的老歌推荐给学生。
2、公布曲名。
3、听由学生或老师弹奏的乐曲《童年的回忆》(不出示曲名)。
并问学生:你的童年里所发生的事和刚才歌里唱得一样吗?最难忘的事是什么?(可以说出或画出)说明:以学生的实践为基础,发展学生的个性,教案《《童年的回忆》音乐教案》。
但这里不易花太多的时间。
4、交流最难忘的事,播放乐曲《童年的回忆》说明:由学生或老师亲自演奏并反复聆听此曲,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为下面的活动作铺垫。
二、听赏钢琴作品《童年的回忆》(一)介绍此曲1.出示之前听了两遍的乐曲曲名;2.介绍演奏此曲的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德曼(二)再次听赏此曲,完成活动与创造1.结合自己童年的幸福时光,边听赏边想象不同的主题代表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意境?2.学生交流。
(如听一遍不能完成,可以反复听)3.简单介绍轻音乐的相关知识说明:欣赏是以“听”为主的,通过之前两遍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也相信学生再次仔细聆听时,定能较好的完成该练习。
《童年的回忆》教学设计(简要参考)教学目标:1、把事情的经过写生动、写具体.2、突出一个“趣”字,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现个性化,内容要真实。
3、培养学生感受童年的欢乐和情趣.教学重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把有趣的地方作为重点,写具体,写生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放歌曲《童年》给大家听。
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都有许多值得回味的趣事。
你的童年生活中有哪些趣事呢?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能说会写天地来写一篇习作。
板书课题二、明确内容和要求。
谈话:本次写话课具体的内容要求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找看.请同学读课文后反馈,老师适时板书。
小结:这次习作就是把我们童年值得回味的趣事,经过回忆、整理,选一件最有趣的事情,写出来。
题目自拟。
给学生时间、理清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多请些学生说说自己要写的是什么。
说、写时注意:1、选择又感受的事例有针对的作简要介绍。
2、按一定顺序去说或写。
(1)写清时间、地点、活动的经过、结果。
(2)抓住重点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3、确定重点三、写话.请学生写话并且自己读一读,发现和修正.请写完的同学读作文,大家简评。
给学生时间修改自己的作文。
四、总结.写出自己的感受、体验多么幸福啊,把自己的幸福与大家分享就更好了.希望今后我们能有更多这方面的感受与大家交流。
五、要求.(1)写清时间、地点、活动的经过、结果。
(2)抓住重点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六、作业。
把你的作文读给你愿意倾诉的人,请他给你一个评价。
猫第七单元检测一、知识积累。
(36分)1.看拼音,写词语。
(9分)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漂.浮(piào piāo)繁衍.(yǎn yān)一撮.(zuǒzuì) 心系.(xìjì)履.(lǚnǚ)行险恶.(wùè)3.辨字组词。
(6分)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4.填空.(6分)按部首查字法查“张"字,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