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质量监测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471.50 KB
- 文档页数:47
药检所动物实验工作总结
药检所动物实验是药品研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动物实验可以评估药物的毒性、药效和安全性,为新药的研发提供重要依据。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药检所进行了一系列动物实验工作,现在我来总结一下这些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成果。
首先,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毒性实验,通过给动物不同剂量的药物进行观察和检测,评估药物对动物的毒性反应。
这些实验结果为药品的毒性评估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为药品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了基础。
其次,我们还进行了药效实验,通过给动物不同剂量的药物进行观察和测定,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剂量-效应关系。
这些实验结果为药品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为药品的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另外,我们还进行了一些新药的体内代谢和药代动力学实验,通过检测动物体内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情况,评估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和药代动力学参数。
这些实验结果为药品的临床用药提供了重要参考,为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
总的来说,药检所动物实验工作在不断地完善和提升,为药品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实验质量,为新药的研发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前言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实验室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积极开展动物疫病检测工作。
现将本年度动物检测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内容1. 采样与送检本年度,我实验室共采集各类动物血清样品1200份,其中猪血清500份,牛血清300份,羊血清400份,鸡血清200份。
采样范围涵盖养殖场、散养户、屠宰场等,确保采样工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2. 检测项目根据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本实验室对采集的动物血清样品进行了以下疫病检测:(1)口蹄疫抗体检测:检测猪、牛、羊口蹄疫抗体水平,评估免疫效果。
(2)禽流感抗体检测:检测鸡禽流感抗体水平,评估免疫效果。
(3)猪瘟抗体检测:检测猪瘟抗体水平,评估免疫效果。
(4)小反刍兽疫抗体检测:检测羊小反刍兽疫抗体水平,评估免疫效果。
(5)新城疫抗体检测:检测鸡新城疫抗体水平,评估免疫效果。
3. 检测方法本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定量PCR等技术进行动物疫病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工作成果1. 采样与送检本年度共采集各类动物血清样品1200份,其中猪血清500份,牛血清300份,羊血清400份,鸡血清200份,采样率达到了预期目标。
2. 检测结果(1)口蹄疫抗体检测:猪、牛、羊口蹄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95%、90%、85%。
(2)禽流感抗体检测:鸡禽流感抗体合格率为92%。
(3)猪瘟抗体检测:猪瘟抗体合格率为88%。
(4)小反刍兽疫抗体检测:羊小反刍兽疫抗体合格率为85%。
(5)新城疫抗体检测:鸡新城疫抗体合格率为90%。
3. 防疫建议根据检测结果,我实验室向相关部门提出了以下防疫建议:(1)加强免疫工作,提高动物群体免疫力。
(2)加强疫病监测,及时发现疫情隐患。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防疫意识。
四、总结与展望本年度,我实验室在动物疫病检测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保障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家兔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2. 掌握家兔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包括麻醉、固定、给药、采样等。
3. 通过实验,观察家兔在不同生理条件下的反应,加深对生理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至2023年10月18日三、实验地点XX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四、实验对象家兔(新西兰白兔)3只,体重2.5kg左右五、实验用品1. 实验动物:家兔3只2. 实验器材:手术器械、麻醉机、呼吸机、血压计、心电图机、显微镜、培养皿、试剂等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葡萄糖、乳酸、碳酸氢钠等六、实验方法1. 麻醉与固定:采用吸入麻醉法,使用异氟醚诱导麻醉,待家兔失去意识后,进行固定,确保实验过程中动物安全。
2. 生理指标监测:通过血压计、心电图机等设备,监测家兔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
3. 给药实验:按照实验设计,给予家兔不同的药物,观察其生理反应。
4. 组织采样:在实验过程中,对家兔的心脏、肝脏、肾脏等组织进行采样,进行病理学检查。
七、实验步骤1. 麻醉与固定:将家兔放入麻醉箱内,调整异氟醚浓度,待家兔失去意识后,将其固定在手术台上。
2. 生理指标监测:连接血压计、心电图机等设备,监测家兔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
3. 给药实验:a. 将家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只。
b. 第一组:给予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c. 第二组:给予葡萄糖溶液,观察家兔的生理反应。
d. 第三组:给予乳酸溶液,观察家兔的生理反应。
4. 组织采样:在实验结束后,对家兔的心脏、肝脏、肾脏等组织进行采样,进行病理学检查。
八、实验结果1. 生理指标:在实验过程中,家兔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均保持稳定。
2. 给药实验:a. 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家兔生理指标稳定。
b. 葡萄糖组:家兔血糖升高,呼吸加快,心率增快。
c. 乳酸组:家兔血糖降低,呼吸减慢,心率减慢。
3. 组织采样: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三组家兔的心脏、肝脏、肾脏等组织无明显异常。
动物实验报告要求第一部分:动物实验概述应提供—个动物试验的主要内容提要,该提要应包括动物试验题目、研究小组成员、试验动物和研究产品的名称、试验用器械或药物的适应症、试验时间、试验目的、试验方法、试验研究动物、诊断及进入研究的主要标准、试验的产品信息、剂量、给药方式及批号、治疗持续时间、参考的治疗、剂量、给药方式及批号、评价标准(有效性、安全性)、统计方法、实验结论(效能结论、安全性结论、结论)及报告日期。
该提要应包括表明结果的数字资料,而不仅仅是文字和P值。
第二部分:实验内容(一)动物实验一般资料(动物类别选择实验用动物的入选标准和数量、试验用产品等):(二)动物实验试验方法;(三)所采用的统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四)动物实验评价标准;(五)动物实验试验结果;(六)动物实验试验中发现的副作用及其处理情况;(七)动物实验试验效果分析;(八)动物实验试验验结论;第三部分:实验(一)实验名称:要能够明确表达试验内容;(二)实验目的:要直截了当的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这个试验,解决什么问题,具有什么意义;(三)试验器材:所有仪器、材料应介绍齐全;所用材料、试剂、诱导物对动物有无危害影响说明。
(四)实验动物的选取(动物种类,性别,体重,年龄,品系,级别,健康状况,动物来源及其合格证号);(五)分析可能影响到动物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重复性(环境因素;理化因素;营养因素;居住因素;同种动物间因素;异种动物间因素);(六)动物实验设计与分组(是否符合对照性、一致性、重复性三原则;该试验选取了什么设计方法,比如单组比较设计、配对比较设计等等;动物随机分组方法应具体描述,如分为两组或者三组或者每个动物一组时具体的操作方法,切忌不可简单的“随机”二字就带过)。
第三,实验基本技术的描述,包括:(一)实验动物的抓取与固定(哺乳类与非哺乳类动物的方法不同);(二)动物的编号、标记(临时性、半永久性及永久性标记)及去毛(剪毛法、拔毛法、剃毛法、脱毛法);(三)若该试验中动物需要麻醉,则采用了何种麻醉类型与方法(全身麻醉方法、局部麻醉方法)以及麻醉药物与麻醉剂用量(挥发性麻醉剂、非挥发性麻醉剂),若过量麻醉,复苏和抢救措施是如何实施的;(四)动物的给药途径与方法: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动物种类、药物类型来决定动物的给药途径与方法;(五)动物血液的采集方法(不同部位);(六)动物各种体液的采集方法(不同部位);(七)常见观察指标的测定与检查方法(生理指标测定方法;生化指标测定方法;血液学指标测定与检查方法;免疫学指标测定方法);(八)受试动物的动物实验检查方法(一般检查内容及方法;系统检查及方法;动物脏器组织的活检方法)。
用体重秤测量动物体质量实验报告
引言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体重秤来测量动物的体质量。
体质量是评估动物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因此准确测量动物体质量对于研究和养殖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将采用体重秤这一常见的测量工具,以充分了解体重秤的使用方法以及测量的精确度和准确性。
实验方法
1. 实验动物选择:选择一组具有不同体型和体质的动物,如小鼠、大鼠或其他合适的实验动物。
2. 体重秤准备:准备一台准确可靠的体重秤,并确保其与国家标准符合。
3. 实验前准备:在实验开始前,将体重秤放置在平稳的水平表面上,并确保零点校准。
4. 动物称重:将每只动物逐个放置在体重秤上,记录其净重。
在称重前,应确保动物不受外界干扰或压力。
5. 多次称重: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以多次称重同一只动物,并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的体质量数据。
6. 实验记录:将每次称重结果记录在实验笔记中,并整理为数据表格或图表。
结果与讨论
根据实验记录得到的体质量数据,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
针对不同动物种类和体型的实验结果,可以比较其体质量差异以及测量精确性的影响因素。
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体重秤是一种简便而准确的测量动物体质量的工具。
- 在测量动物体质量时,需要注意外界干扰和动物的舒适度,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每次测量应多次重复,并取平均值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总之,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使用体重秤测量动物体质量的方法和技巧,为日后的实验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国家科委、国家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已撤销)•【公布日期】1997.12.11•【文号】国科发财字[1997]593号•【施行日期】1997.12.1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质量管理和监督正文国家科委、国家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财字〔1997〕59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委、技术监督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委、技术监督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国科学院:为了贯彻落实《科研条件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动物质量管理,保证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根据《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地方、部门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科委国家技术监督局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一日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全国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全国实验动物质量监测体系,保证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适应科学研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根据《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国执行统一的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
尚未制定国家标准的,可依次执行行业或地方标准。
第三条全国实行统一的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制度。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从事实验动物研究、保种、繁育、饲养、供应、使用、检测以及动物实验等一切与实验动物有关的领域和单位。
第二章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第五条实验动物品种、品系的维持,是保证实验动物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条件。
建立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的目的,在于科学地保护和管理我国实验动物资源,实现种质保证。
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引进、收集和保存实验动物品种、品系;研究实验动物保种新技术;培育实验动物新品种、品系;为国内外用户提供标准的实验动物种子。
第六条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是一个网络体系,由各具体品种的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共同组成。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的检验检疫一、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控制分类根据国家标准GB14922.1和GB14922.2,我国实验动物按微生物和寄生虫学控制分类,分为四个等级,即:①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 CV);②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 CL);③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 SPF);④无菌级动物(Germ Free Animal, GF)。
现行标准中,大小鼠无普通级,犬、猴无清洁级及无菌级。
二、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监测如何控制微生物和寄生虫,是实验动物标准化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般而言,实验动物中,其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的控制等级越高、不确定因素和干扰因素越少,其实验结果就越准确、越可靠。
(一)监测意义1. 保证实验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在人工饲养环境中实验动物被集中饲养,由于活动空间相对狭小,动物繁殖快、数量多、互相影响大,当受到外界或动物间各种病原体感染时,极易导致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实验动物疾病的发生与流行,除造成动物死亡外,还会干扰实验的顺利进行,引起生物制品的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2. 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定期对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环境设施、饲料、垫料和饮水等的监测,为确保实验动物符合控制等级要求提供了基础;对各级实验动物群进行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监测,可以确定各级实验动物是否符合原定级别,有利于排除不确定因素,保证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可控,从而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也可以对实验动物不应有的病原体的入侵,及早采取措施,以免疫情扩大,导致动物的死亡,实验的终止而造成更大的损失,(二)监测方法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寄生虫检测具体操作方法详见《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的检测方法>>(GB/T 14926.1-14926.64;GB/T 18448.1~18448.10 ),检测方法归纳起来有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制度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制度概述实验动物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在科研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确保实验过程的科学性、可复制性及动物福利,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制度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研究中。
本文将针对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和解析。
1. 实验动物选择与来源实验动物的选择和来源是实验动物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它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实验动物的福利。
实验室在选择实验动物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动物种类的选择应当符合实验需求,且来源于正规的养殖机构或供应商。
选择的实验动物应该符合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审批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进行实验动物选择时,应该考虑到动物的健康状况和适应性。
2. 实验动物饲养与环境实验动物的饲养与环境是实验动物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饲养与环境条件有利于实验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动物的饲养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提供良好的饲料和饮用水,确保实验动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定期清洁和消毒饲养环境,预防疾病的传播。
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和温度湿度环境,保证实验动物的舒适性。
3. 实验操作和监测实验操作和监测是实验动物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实验人员应该严格遵循操作规程,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实验操作和监测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在进行实验操作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减少实验动物的不适。
定期监测实验动物的生理指标和行为特征,及时发现实验动物的异常情况。
在实验操作中应该严格控制实验动物的疼痛和苦难,保护实验动物的福利。
4. 实验结果分析与披露实验结果分析与披露是实验动物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科学的结果分析和披露有助于促进科研成果的传播和科学研究的发展。
实验结果分析与披露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将实验结果进行科学披露,遵循学术诚信和道德规范。
对实验结果进行公开交流和讨论,促进科学研究的开放和共享。
学校实验动物中心工作总结_中心工作总结学校实验动物中心作为学校实验动物的管理、照顾和使用的单位,是保障实验动物福利和实验质量的重要保障。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心全体职工团结一致,密切协作,努力工作,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一、实验动物健康管理工作1.加强动物饲养管理。
中心对实验动物进行健康监测、日常饲喂、定时清洁卫生等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确保动物饲养环境卫生干净、合理, 动物饮食营养均衡。
经过长期的努力,动物健康状况良好。
2.加强疫病防控工作。
中心积极加强对实验动物的疫病防治工作,每季度定期进行疫病防治,坚决杜绝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做到了动物健康有序。
3.严格动物实验质量控制。
中心建立了健全的实验动物质量控制体系,推行全程管控,确保实验动物的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实验动物使用管理工作1.严格执行实验动物使用管理规定。
中心积极配合学校各相关部门,严格遵守《实验动物使用管理规定》,规范实验动物的购买、使用和管理,山推动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
2.加强实验动物使用监测。
中心加强对实验动物使用的监测力度,确保每只实验动物的使用情况都能被记录,做到了严格执行《实验动物使用管理规定》的要求。
3.推进实验动物伦理道德管理。
中心严格执行《实验动物伦理道德管理规定》,规范实验动物使用行为,切实保障实验动物的福利和权益。
三、实验动物培训工作1.积极开展实验动物培训。
中心每个季度组织实验动物使用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实验动物使用人员的操作和管理能力,保障实验动物的合理使用。
2.丰富实验动物培训形式。
中心不断丰富培训形式,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四、实验动物文献管理工作1.规范实验动物文献管理。
中心建立了健全的实验动物档案管理系统,确保实验动物相关文献材料的完整性和可查性,保障了实验动物使用管理的科学化和合理化。
2.加强实验动物文献管理宣传。
实验动物健康监测总则
实验动物健康监测总则。
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也需要受到
保护和关注。
为了确保实验动物的福祉和科学研究的准确性,制定
了一系列的健康监测总则。
这些总则旨在监测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确保它们在实验过程中的生理和行为状态符合科学研究的要求,同
时也保障它们的福祉。
首先,健康监测总则要求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必须符合相应的
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湿度、通风和卫生条件。
饲养环境的合
理性对于实验动物的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其次,实验动物的健康监测总则要求对实验动物进行定期的健
康检查。
这些检查包括体温、体重、饮食、水摄入量、毛发和皮肤
状况等方面的观察和记录。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实验动物
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和护理。
另外,实验动物的行为监测也是健康监测总则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观察实验动物的行为表现,可以了解其是否存在焦虑、抑郁、
疼痛或其他不适,从而及时调整实验条件或进行干预措施,保障实验动物的福祉。
最后,健康监测总则还要求对实验动物进行定期的疾病筛查和预防接种。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的传播和发生,保障实验动物的健康状况。
总的来说,健康监测总则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实验动物的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
只有在实验动物健康状况得到有效监测和保障的情况下,科学研究才能够得到准确的结果,同时也能够保障实验动物的福祉和权益。
实验动物年度检疫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实验动物年度检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通过全面的检疫工作,我们成功地保护了实验动物的健康,并确保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我们年度检疫工作的总结和成果。
首先,我们对实验动物进行了全面的健康检查,包括体温、体重、呼吸和心率等指标的监测。
通过定期的体检,我们及时发现了一些实验动物的健康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保障了它们的健康状况。
其次,我们对实验动物的饲料和饮水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检查。
我们确保了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卫生安全,以及饮水的纯净和无污染。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有效地防止了因饲料和饮水质量问题导致的实验动物健康风险。
此外,我们还对实验动物的生活环境进行了定期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我们保持了实验动物舒适的生活环境,有效地减少了疾病传播的风险,并提高了实验动物的生活质量。
最后,我们对实验动物进行了疾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我们及时为实验动物接种了必要的疫苗,有效地预防了一些常见的传染病,保障了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这些年度检疫工作,我们有效地保护了实验动物的健康,确保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我们的检疫工作,为实验动物的健康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提供更好的保障。
感谢所有参与检疫工作的同事们,以及支持我们工作的各方单位和个人。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验动物的健康和福祉而努力奋斗!。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动物实验在医学、生物学、药理学等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实验旨在探究某种药物对特定动物模型的影响,为后续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本次实验选取了XX动物作为实验对象,通过给予其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并记录其生理和行为变化。
二、实验目的1. 评估该药物对XX动物生理指标的影响;2. 观察药物对XX动物行为的影响;3. 为该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选取健康、年龄相当的XX动物XX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XX只。
2. 实验分组:实验组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3. 实验步骤:(1)实验前,对实验动物进行适应性饲养,使其适应实验环境。
(2)实验过程中,定期监测实验动物的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体温等。
(3)观察并记录实验动物的行为变化,如活动能力、睡眠质量、摄食情况等。
(4)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1. 生理指标变化:(1)实验组动物的心率、血压、体温等生理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2)实验组动物的心率、血压、体温等生理指标在不同剂量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行为变化:(1)实验组动物的活动能力、睡眠质量、摄食情况等行为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2)实验组动物的行为在不同剂量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五、实验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该药物对XX动物无明显的生理和行为影响。
根据实验结果,该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大的安全性。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我们选取了健康、年龄相当的XX动物作为实验对象,确保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 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随机分组的方法,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
3. 实验结果显示,该药物对XX动物无明显的生理和行为影响,表明该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七、实验展望1. 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该药物在不同动物模型中的药效和安全性。
论实验动物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实验动物是目前科研实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科学家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关于人和动物的健康、生物学和药物学等众多领域的研究成果。
这使得严谨的动物研究和质量管理成为科研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论实验动物的质量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证实验动物的良好健康和合法使用。
一、实验动物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确保实验动物健康、适宜和可靠的重要措施。
它涉及到饲养和管理实验动物的整个过程。
饲养和管理虽然时间和资金成本较高,但是这也是确保实验结果真实可靠的必要程序。
质量管理最好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监测实验动物的环境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数据质量和动物的健康状况。
因此,在实验动物饲养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有一个完整的环境检测系统。
这包括对空气、水和食物的质量测试,对实验室消毒及安全措施的检查等。
减少环境污染可以更好地确保研究数据的准确性和动物的健康。
2. 疾病监控实验动物疾病的过程会干扰实验结果。
因此,疾病监测是实验室饲养业务的另一个关键方面。
监测系统应该能够识别和排除那些疾病携带者,并将其分离提前治疗,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及它们它们的健康。
3. 活体指标监测动物活体指标并非用一两个数据就可以保证质量。
然而,通过监测体重,呼吸和心率等活体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问题。
这可以减少实验的干扰因素和动物的不适感。
4. 实验动物的支持实验室动物并不只是一些研究的对象,它们的生存和福利也要考虑到。
因此,在实验室内应该为动物设计合理的饲养和支持设备。
这将有助于保证动物的心情稳定和身体健康。
二、实验动物的控制在实验期间,为了保证动物健康和适应性,需要有效控制实验动物。
这包括:1. 饮食和水的控制为了避免食欲萎靡和揠苗助长的观感问题,在实验期间需要对动物饮食和水的摄取量进行控制,防止动物超食和缺水,维持好动物的健康状态。
2. 环境的控制实验材料应该得到适宜的控制,以维持数据的准确性。
动物疫病监测检测实验室工作总结范文某某年,根据年初制定的目标和站领导的要求,牢固树立全局意识,我实验室认真履职,扎实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一、全面落实动物疫病监测、检测任务为了确切掌握牛、羊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效果,保证免疫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及时了解全县动物疫情动态,及时发现疫情隐患,提升科学防控水平,进一步做好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根据省畜牧水产局《某某年高制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监测实施方案》(湘牧渔发[某某]14号)和《某某年华容县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与华容县畜牧水产局的安排,华容县兽医实验室分别于某某年5月21日-6月2日和11月16日-12月4日对全县乡各镇开展了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效果集中检测。
根据《华容县动物疫情监测及免疫效果评估采样任务分配表》应收猪血清样526头份,牛、羊血清样50头份,鸡血清样326羽份,鸭血清样240羽份,野禽血清样98头份;实收猪血清样542头份,牛、羊血清样54头份,鸡血清样396羽份,鸭血清样280羽份,野禽血清样105羽份。
其中合格数为猪血清样540头份,牛、羊血清样50头份,鸡血清样388羽份,鸭血清样275羽份,野禽血清样99羽份。
此次检测均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操作规程进行。
猪瘟检测猪血清样280头份,免疫抗体合格率97.9%;O型口蹄疫检测猪血清230头份,免疫抗体合格率98.7%;牛、羊血清20头份,免疫抗体合格率95%;高制病性禽流感检测鸡血清120羽份,免疫抗体合格率99.2%;鸭血清80羽份,免疫抗体合格率98.8%;鸡新城疫共检测鸡血清110羽份,免疫抗体合格率98.2%。
结果表明各项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超过95%。
二、积极开展“瘦肉精”抽检工作,确保动物食品安全截止某某年底,共抽检生猪尿样816头份,未检出阳性样,阳性率0%。
其中,外地生猪尿样403头份,本地生猪尿样415头份。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GB 14922.2-2001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是在GB 14922-1994《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监测等级(啮齿类和兔类)》的基础上,与寄生虫学监测等级的有关内容分开,形成的独立标准。
本标准对实验动物等级进行了重新设定,与寄生虫学等级对应,将实验小鼠和大鼠的微生物学等级分为清洁级、无特定病原体级(SPF)和无菌级,取消了普通级。
豚鼠、地鼠和兔仍保留四级。
犬和猴分为普通级和SPF级。
相应增加了犬和猴的微生物学监测项目。
本标准对取样数量作了重新规定。
根据生产繁殖单元大小决定取样数量,改变了过去按动物等级取样的做法。
兔、犬、猴等较大动物可以活体取样,不必处死动物,因此取样数量也没有减少。
本标准对必须检测和必要时检测作了限定性说明:“必须检测项目:是指在进行实验动物质量评价时必须检测的项目。
必要时检测项目:是指从国外引进实验动物、怀疑有本病流行、申请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和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时必须检测的项目”。
本标准从3个方面对监测项目进行了调整:删除原标准列出、但实际检出率极低或很少检出的项目(如:实验小鼠、大鼠不检测多杀巴斯德杆菌);增加近年来在动物生产中出现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如:嗜肺巴斯德杆菌由清洁级调为SPF级必须检测项目),使不同动物各等级检测项目更加合理。
本标准及其相关配套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 14922-1994。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实验动物学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贺争鸣、田克恭、李红、黄韧、屈霞琴、范薇。
本标准于1994年1月首次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GB 14922.2-2001代替GB 14922-1994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等级及监测,包括:实验动物微生物学的等级分类、检测要求、检测程序、检测规则、结果判定和报告等。
本标准适用于豚鼠、地鼠、兔、犬和猴;清洁级及以上小鼠、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