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4部分中国地理第1章中国地理概况第2讲中国的地形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48 MB
- 文档页数:12
(新课标版)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三篇中国地理第四单元中国地理概况第1课时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课时作业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课标版)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三篇中国地理第四单元中国地理概况第1课时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课时作业)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课标版)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三篇中国地理第四单元中国地理概况第1课时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课时作业的全部内容。
第三篇第四单元第1课时一、单项选择题(2018·山东烟台高三期末)天际线反映城市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又称为城市轮廓或全景.读南京市主城区天际线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南京市城市扩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2000—2012年间,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是西南②2000—2012年间,南京市最主要的扩张方向是东南③造成南京市向该方向扩张的主要原因是新区开发④造成南京市向该方向扩张的主要原因是卫星城建设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00—2012年,城市重心的变化给南京市发展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D )①出现逆城市化现象②缓解市中心用地压力③减轻市区通勤压力④降低中心区人口密度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中城市空间的发展变化。
难度中等。
城西和城东相比,2000—2012年间,城西的建筑物明显变得高大密集,而城东变化非常小,说明城市在向西发展,城南和城北相比,城南建筑物明显变得高大密集,而城北没有什么变化,说明城市在向南发展,综合起束,南京城区主要是向西南方向扩张,①对,②错。
第3讲不同尺度的地理区域基础整理一北京(1)经纬度位置:北纬40°,东经116°。
(2)海陆位置: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燕山的接合部,东面临近渤海。
2.气候3.交通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重要的航空港。
4.城市职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5.历史悠久(1)元、明时代已形成对称形城市格局;(2)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6.城市发展: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兴建新区和卫星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基础整理二 香港和澳门1.香港(1)位置:位于珠江口东侧,北邻B深圳经济特区。
由A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
(2)经济特征:第三产业发达,是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旅游中心。
2.澳门(1)位置:位于珠江口西侧,北面紧靠C珠海经济特区。
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2)经济特征:第三产业发达,博彩、旅游业是澳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3.与内地联系基础整理三台湾省(1)位置: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西隔A台湾海峡与B福建省相望;北回归线横穿中南部。
(2)范围: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C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2.自然环境与资源(1)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2)地形:台湾岛2/3为山地,形成本岛东部多山脉、中部多丘陵、西部多平原的地形特征。
(3)水文:河流短急,水能蕴藏量大。
(4)地质: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5)资源:森林、矿产、水能、海盐、旅游资源等丰富。
3.出口导向型经济(1)工业城市主要分布于西部平原的沿海地区。
(2)有利因素:多优良港口,对外联系便利;丰富廉价的劳动力;政策支持,吸引国际投资。
4.主要城市D台北是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最大的城市。
E高雄是新兴的重化工业基地,也是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
2019版大一轮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系列选考总复习:第4部分-第1章-第1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第一章 中国地理概况第1讲 中国的疆域 行政区划 人口和民族考纲展示目标要求1.我国的疆域范围特点、地理位置的优缺点。
2.我国主要的邻国、临海及主要的半岛、岛屿及其自然地理特征。
3.我国的行政区划分布、名称、简称及其地理特征。
4.我国的人口增长状况、分布特点及人口政策。
5.我国的民族分布特征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1.知道我国疆域范围,从纬度、海陆位置等方面说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知道我国主要的半岛、岛屿、临海,并能掌握我国主要的邻国。
3.了解我国人口增长、分布状况,能够利用最新的人口资料分析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和采取的人口政策。
4.结合分布图,掌握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
基础整理一 中国的疆域1.优越的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位于中纬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
2.辽阔的疆域(1)在上图中填出领土的四至点。
(2)濒临的海洋: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3.众多的邻国——陆上14个、隔海相望6个。
基础整理二中国的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
2.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基础整理三中国的人口1.人口数量世界第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总人口为13.7亿。
2.人口分布特征——分布不均以AB黑河——腾冲为分界线,以东以南人口多,密度大;以西以北人口少,密度小。
3.人口特点及问题人口基数大,增长快,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社会负担重。
4.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基础整理四中国的民族56个民族,汉族人口约占92%,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2.民族政策:各民族一律平等。
3.民族分布(1)特点: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第2讲中国的地形
基础整理一地形、地势特征
(1)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三级阶梯
①地势西高东低;利于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
②呈阶梯状分布,阶梯交界处,产生巨大水能。
2.地形特征
(1)特征: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山区主要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
在我国,山区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3)主要影响
①有利的影响:
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等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山区资源丰富,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
②不利的影响:山区面积广大,地面崎岖,一是交通不便,二是耕地面积小,对农业生产不利;在开发利用山区时,极易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从而出现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
基础整理二 我国主要地形区
(1)三列东西走向山脉:a 天山—阴山、昆仑山—b 秦岭、南岭。
(2)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①c 大兴安岭—太行山—d 巫山—雪峰山 ②长白山—e 武夷山 ③f 台湾山脉
(3)西北—东南走向:g 祁连山、阿尔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