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第六讲:美国建国之初的政治思想
- 格式:ppt
- 大小:3.11 MB
- 文档页数:2
政治神学:美国建国的基础政治共同体的基础是什么,这是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都要思考的问题。
有学者对南北战争的研究表明,美国建国的政治基础不是签订社会契约,而是牺牲,不是政治哲学,而是政治神学。
因此,美国建国的政治事件不是费城会议,而是独立战争,不是1789年合众国宪法,而是1776年独立宣言。
如果用施密特的话来说,1789年制定的不过是宪法律,而1776年奠定的则是绝对宪法。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建国的首要问题乃是分清敌我关系,即究竟谁才能够作为“我们人民”的一部分参与到建国中,而恰恰是由于敌人的存在,才使得“我们”变成一个有意义的概念。
具体来说,恰恰是由于英国人的存在使得美国13个州认识到自己作为“我们人民”的政治意义。
所以美国宪法序言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人民”。
这是在政治上的敌我划分清晰之后才能够出现的概念,也是在绝对宪法已经完成之后才能够出现的概念。
而无论是牺牲、无论是绝对宪法、无论是敌我概念,这些都必须放在政治神学的意义上才能理解。
9·11之后,重提政治神学、重提施密特的敌我概念已成为美国政治哲学和宪法学中的显学。
早在9·11之前,也就是科索沃事件之后,美国和欧盟之间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即究竟采取社会契约思路的欧盟模式,还是采取敌我划分的美国模式。
哈贝马斯等人认为通过协商对话或社会契约可以重建全球秩序,欧盟的形成就是一个例证。
可是,这种社会契约论的模式遭到了美国的嘲讽。
美国人认为,如果不是美国人在敌我概念的基础上把当年的苏联人和今天的 ... 人挡在了外面,欧洲怎么可以享受如此悠闲的后现代生活?这就是卡根所说的“美国人来自火星,欧洲人来自水星”的根源所在。
事实上,土耳其加入欧盟问题、欧洲的 ... 移民问题以及今天的利比亚战争问题,都说明社会契约存在着自己的前提条件。
如果没有这些前提条件,那么社会契约建立的无疑是全球政府,而不是国家。
而美国人在9·11之后采取的一系列打击 ... 原教旨主义的行动,恰恰来自对牺牲概念的理解,即必须用牺牲来捍卫美国宪法,这既是当年林肯在南北战争中所做的,也是今天在美国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所做的。
美國政治文化綜述一、研究美國政治文化的原因美國毫無疑問是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之所以強大與其良好的政治制度有密切關係,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好的上層建築對於生産力推動作用,因此,研究美國的政治制度就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可以借鑒其中優秀和有用的東西。
而要研究美國的政治制度,就必須要研究美國的政治文化,這是因為,美國的政治制度、政治行為都是其政治文化的反應,可以説,沒有美國的政治文化就沒有美國的政治制度。
如果説政治制度是表面的東西的話,那麼政治文化則是根植于一個民族的血液之中的。
只有了解了美國的政治文化,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政治制度與政治行為。
這就是我們研究美國政治文化的原因。
二、美國政治文化的根源美國的文化來自於最早殖民、開拓北美新大陸的歐洲移民,是對歐洲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其中,又屬英國文化對美國文化的形成影響最大。
這是因為,從1607年第一批清教徒到達北美弗吉尼亞建立詹姆斯頓定居點,到1776年美國發表《獨立宣言》的169年間,北美殖民地的歷史基本上是英國人的歷史,英裔北美人是當時北美大陸社會的主體民族。
他們不可避免地將英國的文化、傳統、習俗、價值觀念帶到新大陸。
美國獨立以後,相通的語言為英美兩國的文化交流創造了極為便利的條件,從而使美國文化更易受到英國文化的影響。
因此可以説,美國文化的源頭,是以歐洲文化尤其是英國文化為主要背景。
美國政治文化的根源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1、美國政治文化的最主要源頭是基督教,特別是新教中的清教。
最早到達北美的歐洲人把基督教帶到了新大陸,使得美國人的基本價值觀念與基督教原則理念一脈相承,形成了實質上的宗教與自由的關係。
在基督教中,新教的影響更大一些,當初建立英屬北美殖民地的人都是新教徒,新教教義更加符合美國人的思想觀念。
英屬北美殖民地人民能夠奮起進行獨立戰爭並建立起民主共和制國家,與新教理念不無關係。
開拓北美殖民地時期的英國清教徒的信仰,極大地影響了美國的文化和政治文化。
变动中的美国政治思想——美国自由主义思想的演变摘要: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作为一个唯一的超级大国对世界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力。
其中不仅有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硬实力,还有意识形态方面的软实力—自由主义思想。
现在人们不仅把国家发展动力归于经济、科技、人才等方面,还同文化和思想等联系起来。
美国能迅速崛起和自由主义思想的分不开的。
但是美国自由主义思想在文化起源、发展演变中有其自身的复杂性。
本文借助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一下美国自由主义思想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古典自由主义现代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全球化时代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思想是西方国家的主要思想流派之一,从资产阶级革命时起的几百年间,它一直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政治思想。
它自身在不断演变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其他各种政治思想,而且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史学、文学等方面都产生着深刻影响。
自由主义已经成为西方资产阶级最重要的政治观念之一。
脱胎于欧洲的美国当然也不能脱离自由主义的影响,从独立开始,自由主义就一直伴随着美国政治,已经成为美国主流政治思想。
“自由主义”一词是1819年开始出现于英语词汇中的,源于西班牙语,在19世纪初首先在西班牙被作为自由党的名称使用①。
自由党要求自由,维护正义,提倡立宪政府。
此后,“自由主义”开始在欧洲、北美广泛流传开来,成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代名词,并逐渐发展成为西方主要的政治思想。
当代西方自由主义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始于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洛克是这一传统的最初阐释者,被称为传统自由主义。
另一种源于19世纪80年代,格林对这一学说进行了充分的论说,被称为现代自由主义。
对美国自由主义的研究大都受哈佛教师路易斯·哈茨的影响,他在《美国的自由主义传统—独立革命以来美国政治思想阐释》一书中指出:美国的政治思想一直都信奉洛克的自由主义。
因此,美国自由主义来源于洛克的思想。
正如哈茨所说的:美国是由那些从旧世界的封建压迫和教权压迫中逃离出来的人拓殖的②。
在人类历史尤其是人类思想史上,1776年《独立宣言》与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份文件被冠以如此高的意义不仅是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自觉鲜明地提出诸如人权、平等、自由、独立和人本等词语,同时也代表着在此之后作为社会个体的人自出生之时被上帝赋予的那些与生俱来的权利得到了正式的认可和保证。
而作为这份文件的出生地的美国也因为它而奠定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及思想基础。
一、政治及政府的全新形式我们知道自《“五月花号”公约》开始,北美殖民地的第一批居住者就已经明确地意识到个人权利与公众利益之间的关系“......为了殖民地的公众利益,我们将根据这项契约颁布我们应当忠实遵守的公正平等的法律、法令和命令,并视需要而任命我们应当服从的行政官员”,而这一点无疑被很好地保留到《独立宣言》当中,“......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其中,“被治理者同意”思想源自于卢梭《社会契约论》“......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而非主权者本身。
政府中的执政者只是受委托来行使行政权力;他们是主权者的官吏,他们的职能不是契约的结果,而是以主权者的名义行使被托付的权力。
他们从主权者接受命令,并将命令转达给国民。
主权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限制、改变或收回行政权。
”与欧洲那种古老的“君权神授”“人是生而不自由”的命题截然不同,在宣言中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被重新定义。
而这种全新的上层建筑模式,在摆脱了宗主国母体影响下更为以后国家的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平等权“人人生而平等”这里“平等”不是单纯地寻求人与人之间的若干权利的对等与公正,作为起草这份文件的美国国父们在这里更加想要强调的是与宗主国之间的平等,除了在对外和经济方面的之外,更主要的是要启智她的国民。
美国革命后的宪政体制建设及其对政治思想影响在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后,美国开始启动对宪政体制的建设。
这场革命不仅打破了美国与英国的宪政纽带,更改变了整个政治体系,促进了新的政治理念的形成,并影响到今天的美国政治。
一、美国的宪政体制建设美国的宪政体制建设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制宪阶段和施政阶段。
1. 制宪阶段美国制宪会议于1787年5月开始召开,最终在同年9月17日通过了美国宪法。
作为美国建国后的第一部宪法,美国宪法涉及到了政府的权力分配、选举制度、法律程序等方面,成为了现代民主政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施政阶段美国宪法生效后,美国政府开始发展成为一个以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为基础的三级分权制政府体系。
按照美国法律,联邦政府只能参与被联邦宪法授权的政府职能。
州和地方政府则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当地人们的需要。
在美国宪法之后,美国政府针对一系列和国家安全、公民福利相关的问题先后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和规章制度,以强化宪政体制的实施效果。
二、对政治思想的影响美国的宪政体制建设和发展不仅影响到了美国的政治体系,更深刻地影响到了美国的政治思想。
1. 自由主义思想的产生美国宪政体制的建设和实践,推动了自由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前,人们普遍接受英国政府的独裁统治,而革命战争的胜利和宪政体制的建立,使人们认识到了政府对个人自由的限制,进而产生出了自由主义和民主思想。
2. 法制主义思想的升华美国宪政体制的实施和发展,也引起了人们对法制主义思想的重视。
美国宪法所规定的宪政法治特征,即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的法制政府思想,是法制主义思想的升华和发展,而美国宪法和法律也明确了政府行使权力时必须坚持法制原则。
3. 公民参与意识的增强美国宪政体制的建设和发展,也增强了人们的公民参与意识。
在美国政府的三级分权制度下,选民能够对自己家庭和社区的利益施加更多的影响,并且有权决定自己的政治代表以及政府如何运作。
三、结语美国的宪政体制建设和发展,不仅在政治体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更深远地影响了美国的政治思想。
第六讲三个世界的划分和联美反苏(1972—1979)第二次世界大战至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丧失了战后初期建立的霸主地位,美苏争霸代替了美国独霸。
由于苏联霸权主义的出现,长时期内以苏中团结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已不复存在。
老殖民体系在70年代中期终于最后崩溃。
亚非拉广大独立国家还来不及专心致志地投入对他们至关重要的发展和建设国家的任务,却首先碰到了美苏主要在亚非拉的争夺,直接损害到他们的国家利益;他们的人民不再只以美国为对手,而是需要同时反对美国、苏联对他们国家实行的侵略、干涉、欺负和控制。
他们以多种形式,单独或联合地向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展开斗争,特别有意义的是开始进行联合的经济斗争。
本时期内,西德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大国的经济实力更加增强,缩小同美国的差距,而且欧洲共同体联合的力量在个别经济指标上已超过美国。
他们同美国的经济矛盾有所发展。
同时,这些国家愈益受到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因而在政治上基本上仍站在美国一边,共同对付苏联的威胁。
在本时期内,中国在外交上的世界革命路线已被纠正,中国广泛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集中力量对付苏联霸权主义对中国的战争威胁。
改善中美关系,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成了本阶段中国外交的重要事件。
一、美苏争霸形势下警惕苏联的进攻和实现中美建交1、中国确定新的国际战略1972年2月,中国接待尼克松访华,这是中国对原来在外交中以世界革命路线为战略方针的最终纠正。
针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发展已经出现的巨大转折,中国需要对国际战略全局有一个明晰的概念,并予以确切简明的表述,以达到更好的外事指导效果。
1974年2月,毛泽东主席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
咱们是第三世界。
”他又说:“第三世界人口很多。
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毛第一次向外宾阐述了三个世界划分的问题。
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在美国独立宣言中,托马斯·杰斐逊写道:“我们相信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即所有人生来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
”这一理念成为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石,也为美国建立了一个独特的政治制度。
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时期。
十三个殖民地与英国进行了长达8年的战争争取独立,并在1783年成功获得独立。
随之而来的是对于建立一个新的政治制度的迫切需求。
1787年,在费城召开的宪法制定会议上,代表们起草了美国宪法,这部宪法成为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法律。
美国宪法制定了一系列原则和机制,包括联邦制、三权分立、选举制度等等。
联邦制是美国政治制度的核心特征之一。
根据联邦制,权力被分散到中央政府和各个州政府之间。
中央政府负责全国事务,而州政府负责本州的事务。
这种分权的安排保证了权力的平衡和地方政府的自治。
三权分立是另一个重要原则。
根据宪法,政府权力被划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独立的部门。
国会负责立法,总统负责行政,最高法院负责司法。
这种分权的安排旨在避免权力集中,确保每个部门都有独立的职责和责任。
选举制度也是美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美国采用代议制的选举制度,公民通过选举代表参与政治。
总统选举是美国政治中最重要的选举之一。
总统的选举采取间接选举制度,即选举人团选举总统。
这种制度保证了选举的公正性和民主性。
美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美国政治制度也不断发展和调整。
例如,黑人奴隶制度的废除和妇女参政权的争取等社会运动,使美国政治制度逐渐向更加平等和包容的方向发展。
另一个重要的演变是政党制度的发展。
尽管美国宪法没有提及政党,但政党已成为美国政治的主要力量。
早期,美国有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两个主要政党。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党制度不断演变,并出现了许多新的政党。
此外,美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也受到了司法的影响。
由于美国宪法是法律的最高法律,最高法院拥有解释宪法的权力。
探究美国建国的思想体系——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次授课是一堂高中历史课,探究的内容是美国建国的思想体系,主要涉及以下教材:1.《美国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the UnitedStates)作者:罗伯特·瑞懋(Robert V. Remini)2.《大观美国史》(An Outline of American History)作者:伯尔·霍顿(Burl N. Horton)3.《美国思想史》(Ideas in American IntellectualHistory)作者:霍夫斯塔德(Richard Hofstadter)以上三本教材涵盖了美国建国的历史背景、建国思想的出现、如何影响政治制度和社会形态等方面,也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二、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了解美国建国的历史背景,掌握美国最初的政治制度。
b.了解美国建国的思想体系,掌握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的表达和实践途径。
c.了解美国建国的制定过程,掌握立宪会议和宪法制定历程。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分析、理解历史文献及现象,能够有条理地表达观点和分析结论。
b.培养学生的交际、合作能力,通过合作解决问题,体验民主决策的过程。
(3)情感目标a.增强学生的历史兴趣和爱国情感,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文化传统。
b.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培养学生的尊重他人、接受多样性的品质。
2. 教学重难点(1)重点a.美国建国的思想体系。
b.立宪会议和宪法制定历程。
(2)难点a.关于美国建国思想体系中的区分自由、平等和民主三个概念。
b.如何针对建国思想体系本身和实践背后的历史条件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1.导入先让学生回答一个问题:你认为一个国家的建国思想体系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有多重要?并让学生就自己的看法进行开放式讨论。
2.讲授(1)美国建国的历史背景和最初的政治制度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教材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美国建国的历史背景,并了解美国最初的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