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流动性对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研究_以_金砖五国_为例_陶峰(1)
- 格式:pdf
- 大小:232.91 KB
- 文档页数:4
全球流动性冲击对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影响的实证研究【摘要】近年来,全球流动性冲击问题已成为国际宏观经济与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
文章基于蒙代尔-弗莱明(M-F)模型,通过货币增速加总法测算了全球流动性及新兴经济体一系列的量化经济指标并构建SV AR模型,进一步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全球流动性冲击对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的影响机制。
结果发现,正向的全球流动性冲击对新兴经济体的通货膨胀产生显著的正向拉动作用,即全球流动性冲击能一定程度上解释新兴经济体内部的通货膨胀。
【关键词】全球流动性冲击;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结构式向量自回归(SV AR)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风暴不仅席卷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也引发了新兴经济体的严重“感冒”症状。
为了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美国、欧元区、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相继实施了一系列非常规的货币政策。
然而,发达经济体在其利率持续走低且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扩大货币量的投放,导致全球流动性的急剧冲击及短期资本流量激增。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明确指出新兴经济体的通胀压力正在显现。
尤其在2009年至2012年美国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期间,“金砖五国”总体的年平均通货膨胀率为4.96%,其中,印度为10.53%、俄罗斯为8.03%、南非为5.5%、巴西为5.43%、中国为2.75%。
除中国外,金砖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普遍高于世界通货膨胀率的年平均水平3.68%。
而一旦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2014年正式退出,流动性逆转又可能导致货币贬值、资产价格下跌、通货紧缩等局面,这其中潜藏着引发金融危机的风险。
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制定者也充分注意到全球流动性冲击对其国内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潜在影响,尤以“金砖五国”为代表,巴西(2011)、中国(2010,2012)以及印度(2012)等国的央行行长都曾对此表示严重关注。
新兴经济体普遍上涨的通货膨胀率与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有何关系?为此,本文通过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流动性来衡量全球流动性,以判断和把握全球流动性冲击是否是新兴经济体国内通货膨胀的助推力量,对于新兴经济体制定有效的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金融危机对通货膨胀影响及对策思索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作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以及最大贸易国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一定冲击。
其标志是从2022年9月开始,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增强,通货膨胀影响范围扩大、涉及商品种类增多、持续时间较长。
虽然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加以治理,但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历程在此次通货膨胀之前,我国已经发生了5次通货膨胀。
第一次通货膨胀是1979—1980年,最高通胀率达到6%;第二次通货膨胀是1984—1985年,最高通胀率达8.8%;第三次通货膨胀是1987—1989年,最高通货膨胀率达18.5%;第四次通货膨胀是1993—1995年,最高通货膨胀率达21.8%;第五次通货膨胀发生于2003年。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及成因(一)通货膨胀的特点我国的通货膨胀不仅有社会主义国家通货膨胀的一般特征,而且有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的特征。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复杂原因,决定了我国的通货膨胀不是其中一种单一型的通货膨胀,而是复合型通货膨胀。
具体特点为:2.具有明显的结构性。
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容易引起通货膨胀,这种结构性外在的表现为产品和服务价格结构性上涨。
每次通货膨胀发生时,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涨幅不同,上涨的非平衡程度也较高,商品的价格涨幅也不可能完全同步。
结构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内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二元经济现象和产业内部失调现象严重。
另一方面,国际价格上涨对国内物价上涨的传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产品和原油等初级产晶方面,并且具有比较明显的结构性特征。
两方面的相互作用是我国通货膨胀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通货膨胀的结构性外在的主要表现为食品和非食品价格上涨的差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和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D的相互背离以及资产类价格市场的上扬。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及成因2022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负面影响。
主要表现是:经济增幅放缓,国内物价波动剧烈,失业率不断上升,通货膨胀加剧,出口需求锐减,国际短期资本流向多变。
中国当前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作者:邱玉莲陈哲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年第03期[摘要] 通货膨胀是衡量宏观经济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
中国当前通货膨胀因素分析,是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通过运用VAR模型,检验了影响通胀的因素,计量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PPI以及外汇储备都会影响通货膨胀,其中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在滞后4月后逐渐扩大,而PPI对CPI的影响在滞后4月内达到最大,并随后逐渐趋于稳定,外汇储备对CPI的影响在滞后8月内趋于稳定。
[关键词] 通货膨胀;货币供应;VAR模型[中图分类号] F8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3- 0038- 031 引言通货膨胀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是否稳定和健康的重要指标。
根据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通胀总的来说是货币现象,因此有泰勒规则之说,即货币的供应量与真实GDP应当保持同步,这样才能避免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
邹至庄(2001)利用中国1952-1998年的数据研究后认为,(M/Y)t、(M/Y)t-1和ln(Pt-1/Pt-2)是影响通货膨胀的变量,上半年的M/Y的变化由于具有延迟效应也可作为自变量。
从国内的文献来看,王永茂、宋金奇(2009)认为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不大,而汇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很大,即我国存在汇率的价格传递效应,但汇率不通过外汇储备这一途径影响价格水平。
邱卫林、雷芳(2009)认为2003年以来,我国物价的明显回升,是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我国劳动力红利消失导致的,即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王双正(2009)利用VAR模型以及1978-2007年度数据,得出经济增长率、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PPI是决定通胀的关键因素。
殷剑锋(2010)认为,通胀的来源于美元流动性扩张的可能性以及由此导致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货币政策的走向和居民资产组合的调整。
张鉴君等(2010)认为,我国货币供应量M1、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与CPI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并且我国货币供应量、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快速增长会引起CPI的快速增长,这验证了弗里德曼关于“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的表述在我国是成立的。
我国流动性过剩形成机制及对通货膨胀影响作者:李方赟来源:《今日财富》2018年第19期在经济金融学领域,凯恩斯首次提出了流动性偏好这一概念,之后这个概念便引起了经济学家们十分广泛的关注。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很多资源一方面日益减少,另一方面也存在资源过剩的问题。
流动性过剩也成为了我国目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都会面临这一问题。
我们通常所说的流动性是指整个宏观经济上的流动性,从广义上来说,就是指在一整个货币体系中被投入了多少的货币。
流动性过剩就是指投放的货币过多,货币供给量超过了需求量,这会直接导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等一系列不良经济现象。
因此,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国家会严格控制货币供给量,以免造成资金周转过度而产生一系列经济问题。
一、我国流动性过剩形成原因(一)我国汇率及外汇管理体制的落后从表面上看,货币与汇率问题是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我国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但是汇率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来说相对滞后,没有及时的与国际挂钩,汇率水平与我国实际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这就会导致内外经济发展也会逐渐不平衡。
实际上,导致我国目前流动性过剩的原因还有很多,不仅有国内原因,还有国际原因。
发达国家大都实行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对货币的管理宽松会直接导致流动性过剩,这也会进一步引起国际上存在大量的热钱,而我国的汇率相对于国际水平来说相对较低,这就会造成在中国国内有大量套现的机会。
我国外汇的管理体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央行的基础货币投放量过大,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全球流动性过剩间接导致了国内的流动性也过剩,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国内。
如果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很严格,没有套现空间或套现空间较小,外国虽然会有一部分资金流入我国,但水平会较低。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我国过低的预估了汇率水平而导致国内套现机会多是导致国际上的流动性资金进入我国的主要因素。
因此,即使在国际范围内没有流动性过剩现象或这种现象较少,如果我国有大量的套利机会,国内还是必然会出现流动性过剩的现象。
货币流动性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的定量研究[摘要]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并指出,货币流动性是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
为了衡量货币流动性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定量影响,本文将从货币供给的流动性和货币流通速度两个方面来衡量货币流动性,并利用Eviews 6.0等软件通过建立回归模型、进行协整分析以及建立V AR模型、ECM模型及其他方法探究货币流动性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结果表明,货币供给的流动性越大,消费者价格指数越高;货币流通速度不会影响消费者价格指数,但消费者价格指数却会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并且货币流通速度与消费者价格指数共同反作用于货币供给的流动性。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流动性;计量模型1 选题背景与意义通货膨胀就是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变化比较剧烈,而流动性过剩无疑是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损害将是破坏性的,而监测、调控货币流动性和通货膨胀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责。
因此,对货币流动性、通货膨胀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合我国当前货币流动性和通货膨胀预期比较突出的实际,及时开展货币流动性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研究,厘清二者之间的相互引导关系,探寻二者之间的传导机制和形成机理,测定二者之间的传导时滞,对中央银行有效调控流动性,有效预防、控制通货膨胀,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指标选取与统计分析货币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是因为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即是由于纸币发行过多造成的;而物价学派则认为通货膨胀意指整体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其最终结果表现为物价的上升。
而我们可以将通货膨胀定义为:通货膨胀是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导致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的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全球化与中国通货膨胀动态机制模型一、本文概述全球化与中国通货膨胀动态机制模型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机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传导路径。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通货膨胀的动态变化不仅关系到国内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也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通货膨胀动态机制模型,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征,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文章首先回顾了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和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过程,分析了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构建中国通货膨胀动态机制模型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该模型将综合考虑国内外因素,包括全球经济增长、国际贸易状况、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国内货币政策、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通过模型的构建和分析,文章将揭示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变化特征,包括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趋势、周期性特征、波动性等。
文章还将深入探讨各种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和传导路径,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文章将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机制进行总结和展望,分析未来通货膨胀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二、全球化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机制受到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全球化带来的国际经济互动、贸易自由化、资本流动和技术进步等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中国通货膨胀的生成和传导机制。
全球化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日益显著。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之一,其通货膨胀水平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不容忽视。
石油、铁矿石、粮食等关键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通过贸易渠道传导至中国,进而影响国内物价水平。
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金砖五国通胀的影响一、引言近年来,全球市场经济状况日益趋于不稳定,各国政府以及中央银行为了稳定市场经济,出台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
其中,美联储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热议的话题。
这次研究将围绕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金砖五国通胀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其对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二、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介绍1.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背景美联储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采用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因为美国经济状况严峻,资本市场大幅震荡,失业率增加等因素对经济复苏产生了压力。
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采用了过去并不主流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购买国库和房地产信贷证券,大量增加美国财政部和联邦政府的债务,从而稳定经济。
2.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形式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指美国中央银行通过直接购买美国政府债券、机构债券和房地产信贷证券来增加货币供应量,目的是通过增加流动性资产、降低利率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
从2009年开始,美联储曾推出三轮量化宽松计划,通过购买政府债券等方式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资产,以实现货币宽松。
截至2021年,美联储依然依据形势情况采取不同的量化宽松策略,为美国经济增长注入实力。
三、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金砖五国通胀的影响1.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通胀的影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行前期对中国影响并不大,但是在危机时期美联储为刺激美国经济行进的QE货币政策却向中国及新兴市场国家造成了很短暂的汇率波动,导致11年12月的CPI同比增速停留在5.5%。
2.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印度通胀的影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美国联邦基金利率降至接近零,并鼓励金融机构购买更高风险的金融资产,将美元推向更多上升行情,影响到美元兑印度卢比汇率,印度通货膨胀压力也随着美元上涨和卢比疲软而增加。
3.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俄罗斯通胀的影响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俄罗斯同样受到冲击,2009年7月,俄央行启动了50亿美元的外汇干预计划,防止卢布过快贬值,并逐步增加对政府债务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