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应力作用下钢纤维混凝土氯离子侵蚀性能
- 格式:pdf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5
第40卷第2期2010年3月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 F SOU THEAST UN I V ERS ITY (N atural Science Edition )V ol .40N o .2M ar .2010doi:10.3969/j .issn .1001-0505.2010.02.028弯曲疲劳载荷作用下结构混凝土抗氯离子扩散性能蒋金洋 孙 伟 王 晶 王彩辉(东南大学江苏省土木工程材料重点实验室,南京211189)摘要:通过对疲劳损伤机理的分析,针对损伤发展的第2阶段,采用不同疲劳循环次数比对应的残余拉应变与疲劳破坏时对应的极限残余拉应变的比值来定义损伤变量,重点研究了疲劳载荷与氯盐协同作用下结构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其寿命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疲劳损伤所产生的残余拉应变的增大,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系数逐渐增加;当残余拉应变超过60×10-6时,其增加幅度开始变得显著;当残余拉应变增加到120×10-6时,氯离子扩散系数提高了1个数量级.因此,在海洋大气环境与疲劳载荷的协同作用下,结构混凝土的服役寿命大大缩短.这些方法与结论可为疲劳载荷与环境因素协同作用下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与评估提供依据.关键词:结构混凝土;疲劳载荷;氯离子扩散;服役寿命中图分类号:TG 14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505(2010)022*******Resist ance to chlor i de i on di ffusi on of structural concreteunder bendi n g fati gue loadJ iang J inyang Sun W e i W ang J ing W ang C aihu i(J iangsu Key L aboratory for Construction M aterials,Southeast U niversity,N anjing 211189,C hina )Abstract:A cco 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fatigue dam age m echanism ,the dam age variab le is definedby the p roportion of relevant residual strain in various fatigue cycle life to u lti m ate cum ulative residu 2al strain in the second fatigue dam age stage .L ife p rediction m ethod of structural concrete that focu 2ses on the fatigue load coup led w ith chloride environm en tal factors is p resented by considering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atigue degrees on the structural concrete durability .It is show n that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chlo ride ion in the structural concrete increases w ith the increase of residual tensile strain .A s the residual tensile strain exceeds 60×10-6,the ing ression of chlo ride ions in to the con 2crete increases rap idly .W hile the residual strain is above 120×10-6,the d iffusion coefficient raisesnear 10ti m es com pared w ith the contro l concrete .Therefo re,service life of structu ral concrete is ob 2viously reduced by the m ulti 2dam age of bending fatigue and chlo ride environm ental loading .Them ethod and conclusion p rovide a good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the research of concrete durability un 2der dynam ic load .Key words:structu ral concrete;fatigue load ing;chloride ion d iffusion;service life收稿日期:2009210221. 作者简介:蒋金洋(1974—),男,博士,讲师,jinyangjiang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2009CB 62320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08AA 030704).引文格式:蒋金洋,孙伟,王晶,等.弯曲疲劳载荷作用下结构混凝土抗氯离子扩散性能[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0(2):362-366.[doi:10.3969/j .issn .1001-0505.2010.02.028] 混凝土在服役过程中总要承受一定的荷载,如桥梁结构可能承受动载、静载等.因此,在混凝土耐久性研究过程中,应考虑荷载与环境条件的复合作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了对应力状态下混凝土抗腐蚀性的研究[1].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抵抗氯离子渗透与扩散的性能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2]:压荷载不超过极限荷载的50%时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扩散性能影响不大,但弯曲荷载明显劣化了混凝土的抵抗氯离子扩散的能力.而动载荷对混凝土抵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却鲜有报道.Saito等[3]对经受静态和抗压疲劳损伤后的混凝土进行了抗氯离子渗透性研究后发现(测量卸载以后的混凝土导电量):即使静态荷载达到极限强度的90%,对导电量也没有多大的影响;应力水平小于50%时,循环荷载对导电量的影响不明显,而当应力水平超过60%时,循环荷载对导电量的影响却非常显著.N akhi等[4]也研究了轴心抗压疲劳与氯离子扩散交互作用的关系,得到了相似的结论:疲劳损伤加速了氯离子在混凝土内部的传输;当应力水平超过60%时,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与应力的关系变得相当敏感.此外,陈拴发[5]分别研究了浸泡在硫酸钠、硫酸镁、氯化镁3种腐蚀介质中结构混凝土的强度变化,发现受腐蚀疲劳的结构混凝土强度劣化幅度远大于未受疲劳损伤的浸泡腐蚀试件.以上研究均以疲劳循环次数作为损伤指标,仅从宏观上定性了解疲劳损伤对混凝土抵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事实上,疲劳循环次数并不能真正表征混凝土的疲劳损伤程度,因此必须选择合理的疲劳损伤指标来表征混凝土的疲劳损伤程度,从而建立起疲劳损伤程度和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定量关系.本文将选取残余拉应变作为损伤指标,将弯曲疲劳损伤后的结构混凝土试件长期浸泡,然后通过钻孔取样法来获取混凝土不同深度处的自由氯离子含量,建立疲劳损伤程度与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定量关系,最后评价对结构混凝土服役寿命的影响.1 试验原材料与配合比111 原材料 水泥采用工程现场用的4215级P・O水泥,粉煤灰采用镇江苏源Ⅰ级粉煤灰.细集料采用赣江中粗河砂,细度模数为216,级配合格,表观密度为2650kg/m3.粗集料采用镇江茅迪玄武岩碎石,5~1615mm连续级配,表观密度为2700kg/m3.外加剂主要成分是聚羧酸型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超塑化、高效减水和增强、低收缩等功能.水为清洁的自来水.112 配合比应用苏通大桥索塔(高304m)所用的结构混凝土(C50,塌落度为180~200mm,含气量(体积分数)为2.9%,28d的抗压强度为67M Pa)来研究弯曲疲劳损伤程度对氯离子扩散系数及其服役寿命的影响.配合比如表1所示.表1 结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kg/m3ρ(水泥)ρ(粉煤灰)ρ(细集料)ρ(粗集料)ρ(水)ρ(减水剂) 381169514744107016031816 通过对所用混凝土的弯曲疲劳实验研究,建立了在95%保证率的疲劳方程,即S=1107-0109lgN F(1)式中,S为混凝土在运行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动载荷应力水平;NF为相应的极限疲劳寿命.并且,经过对所配制的混凝土弯曲疲劳作用下的变形性能分析[6],得到该混凝土疲劳损伤过程中第2发展阶段结束时对应的残余应变为εpB=120×10-6.2 试验方法211 损伤变量选取 一般工程材料的疲劳变形都具有明显的三段式发展规律,其中第2阶段混凝土的变形随着疲劳荷载作用循环寿命比的增加呈线性增长,约占整个疲劳寿命的80%[6].根据对所配制混凝土的疲劳试验结果可知[7]:不论加载应力水平从0165~0180如何变化,混凝土疲劳损伤的第2阶段相对循环寿命均比较长,即n/NF≈0180,其中n为疲劳循环次数;疲劳失效时对应的残余极限拉应变εpC基本在300×10-6~360×10-6范围内波动,其波动范围较小,因此残余极限应变可以取为300×10-6.由上可见,混凝土疲劳变形的第2发展阶段呈线性发展,本文将重点研究这一发展阶段的疲劳损伤.根据上述分析,结合本文的弯曲疲劳试验结果,可得疲劳循环次数为n时对应损伤程度的计算公式为D N≈εpnεpC=εm in300(2)式中,DN为疲劳损伤变量;εpn为疲劳循环次数为n 时对应的残余拉应变.212 试验将试件尺寸为100mm×100mm×400mm的长方体进行弯曲疲劳试验.针对疲劳损伤发展的第2阶段,获得残余拉应变分别为0,30×10-6,60×10-6,90×10-6,120×10-6和150×10-6的混凝土试件.将这些疲劳到一定程度的混凝土试件浸泡在质量分数为315%的N aC l溶液中,采用干湿循环制度[2](混凝土浸泡到N aC l溶液中45h,放入烘箱中60℃烘24h,室温冷却3h,为一个循环周期)来加速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干湿循环20次后,即浸泡60d后,在试件的弯拉面和受压面的中间段363第2期蒋金洋,等:弯曲疲劳载荷作用下结构混凝土抗氯离子扩散性能取样,用钻孔法采集粉末样品,采样深度依次为0~5,5~10,10~15,15~20mm.再参照《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 TJ 270—98)[8]的“混凝土中砂浆的水溶性氯离子含量测定”中的试验方法,测出在混凝土不同深度中的自由氯离子含量.假定混凝土是半无限均匀介质,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过程是一维扩散的,扩散时部分氯离子被混凝土结合,则其扩散方程为[2]C f =C 0+(C s -C 0)1-e rfx2D t(3)式中,x 为取样深度;C f 为x 深度的氯离子质量分数;C 0为混凝土内部初始氯离子质量分数,计算时取0;C s 为表层氯离子质量分数;D 为氯离子扩散系数;t 为扩散龄期.利用F ick 第二扩散定律和式(3)可以求解出氯离子扩散系数.3 试验结果分析311 疲劳损伤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特性影响 不同疲劳损伤程度的结构混凝土在315%的N aC l 溶液中浸泡60d 后,即20个干湿循环后,进行不同深度处自由氯离子含量的测定,其试验结果如图1所示.图1 疲劳损伤程度对混凝土中自由氯离子含量的影响从图1可以看出,对遭受疲劳损伤作用后的结构混凝土,其各深度处的自由氯离子含量均随残余拉应变的增加而增大.在残余拉应变大于60×10-6时,自由氯离子含量的增幅显著.由于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规律符合Fick 第二扩散定律,因此可根据式(3)计算出混凝土的氯离子表观扩散系数,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D load 为考虑疲劳损伤的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由图2可看出:1)随着残余拉应变增大,结构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增加,即5D load /5εp n 变化率越大.2)当残余拉应变超过60×10-6时,这种增长图2 不同疲劳损伤程度下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比较幅度变得明显;当疲劳损伤达到120×10-6时,结构混凝土的氯离子的扩散系数是未疲劳损伤混凝土的2倍以上.3)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与其疲劳损伤过程中产生的残余拉应变存在如下关系式:D load =312+018exp εp n45(4) 根据上述分析可得出,残余拉应变分别为60×10-6和120×10-6时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2个特征点,可分别作为影响结构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的起劣点和陡劣点.312 疲劳载荷与氯离子协同作用下结构混凝土寿命预测模型的建立 根据混凝土弯曲疲劳损伤机理[7],整个疲劳损伤过程的第2发展阶段中,残余拉应变呈线性增长的趋势.因此,残余拉应变的发展与相对循环寿命比的变化保持一致.为了简化计算,假设疲劳过程中结构混凝土产生的残余拉应变是从第2发展阶段开始的,而且这一阶段约占整个疲劳过程的80%(第1,3阶段各占10%),则有下式成立:nN F-011018=εpn εp B(5)式中,N F 可由式(1)求出.利用循环比的等价关系,可以定义nN F =T ×n d ×36510(a -S m ax)/b(6)式中,T 为结构混凝土的服役时间,a;n d 为结构混凝土日承受的动载荷次数.把式(6)代入式(5)可得5×T ×n d ×3654×10(a -S m ax )/b-18=εpn εp B(7)将式(7)代入式(4)可得到协同作用下氯离子扩散系数关系式,即463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0卷D load =312+0.8e0.023T -0.33(8)将式(8)代入式(3),得到二者协同作用下的混凝土寿命预测方程,即 C f =C 0+(Cs -C 0)・1-e rf 1000x2312+018e01023T -0133×1365×3600×24T(9)依据式(9),就可得到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和自由氯离子含量随桥梁服役年限的变化规律.计算时以海洋大气环境为例,参数的取值来自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的资料[9]:海洋大气区C s =0110%~0115%,钢筋锈蚀临界氯离子质量分数C f =0107%(混凝土),70mm ,承受疲劳载荷的最大应力水平为012.计算结果如图3所示.图3 在疲劳载荷作用下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性能与服役龄期的关系由图3可看出:1)疲劳损伤显著提高了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系数,劣化了混凝土抗氯离子扩散的能力.在混凝土结构服役的早期10~20年内,疲劳载荷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不大;在桥梁运营30~40年后,此循环寿命比对应的混凝土的残余拉应变为30×10-6~45×10-6,疲劳损伤开始影响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变化;当桥梁的服役寿命超过50年后,对应的混凝土的残余拉应变为60×10-6左右,达到影响氯离子扩散的初劣点,从而导致氯离子扩散系数大幅度提高.2)在疲劳载荷与海洋大气环境协同作用下,大大缩短了结构混凝土结构的服役寿命.按照引起钢筋锈蚀的临界氯离子质量分数为0107%计算,如果不考虑疲劳损伤对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则结构混凝土的服役寿命在140年左右;单纯在最大应力水平为012的疲劳载荷作用下,结构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在160年左右.然而,在疲劳损伤对氯离子扩散性能的影响下,该混凝土的服役寿命在80年左右,均低于单一环境因素作用下的混凝土服役寿命.在海洋大气环境中服役的索塔锚固区混凝土工程是遭受疲劳载荷作用的,因此,必须把疲劳载荷与氯离子作用结合起来才能对混凝土结构的服役寿命进行准确的评估.同时,对结构混凝土而言,必须通过掺加矿渣等活性掺合料来结合混凝土中的氯离子,从而降低结构混凝土中自由氯离子的含量,提高海洋环境中混凝土的服役寿命.4 机理分析通常认为,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符合Fick 第二定律,其中扩散系数与混凝土的孔和裂缝结构密切相关.因此,应当把氯离子扩散性能与荷载引起的微裂缝结合起来研究.Sam aha 等[10]的研究结果表明:静载下砂浆裂纹发展的严重程度决定了混凝土对水流通过其内部的抵抗能力.当然,荷载对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不仅取决于荷载自身的取值,而且还与所产生的裂缝宽度有密切的关系.W ang 等[11]研究了荷载裂缝宽度对于混凝土渗透性的影响,发现裂缝加速了水分的迁移速率,其影响程度取决于裂缝的宽度;当卸载前裂缝开口位移低于50μm 时,裂缝对于混凝土的抗渗性的影响不大,而当裂缝宽度从50μm 增加到200μm 时,混凝土的渗透性会急剧增大.同时,G érard 等[12]采用计算模型的方法发现裂缝的存在可使得扩散系数增加2~10倍,而且混凝土本身越密实,其扩散性受微裂纹的影响就越显著.大量研究表明[13],混凝土材料无论是在静态荷载还是在疲劳荷载作用下,其破坏过程就是裂缝在界面和基体中演化及扩展的过程.高周循环次数的疲劳则从集料与水泥砂浆之间的界面开始,经过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逐渐演变成一整条裂纹[14].通过细观试验,Shah 等[15]也观察到应力水平为0160~0185的轴心抗压疲劳荷载导致了混凝土内更多的微裂纹生成.通过以上对混凝土疲劳破坏的微观机理的研究发现,正是疲劳载荷的作用使混凝土产生损伤,而这种损伤以裂缝和有害孔的方式表现出来.疲劳过程中产生的残余拉应变越大,意味着混凝土损伤源的数量越多且尺度越大.在疲劳损伤较小时,混凝土的缺陷主要来自于原生微裂纹的发展,原生裂纹数量不多且尺度较小,混凝土内部的孔结构变化也不大,因此对氯离子的扩散系数影响较小.当疲563第2期蒋金洋,等:弯曲疲劳载荷作用下结构混凝土抗氯离子扩散性能劳损伤达到一定程度时,混凝土自身原有的缺陷在数量、尺度和分布上都很大,尤其在干湿循环的作用下,氯离子扩散系数对这些尺度上的微裂纹和劣化的毛细孔比较敏感,因此其扩散系数会大幅度升高.因此,在疲劳载荷作用下,结构混凝土内部产生了裂缝和孔结构的变化,最终导致了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变化.5 结论1)针对疲劳损伤发展的第2阶段,采用不同疲劳循环寿命比对应的残余拉应变和疲劳破坏时相对应的极限残余拉应变的比值来定义损伤变量,利用其研究疲劳载荷与氯盐协同作用下混凝土的耐久性是可行的.2)随着疲劳损伤的增加,结构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变大.3)残余拉应变分别为60×10-6和120×10-6时,对应着结构混凝土抵抗氯离子扩散性能劣化的起劣点和陡劣点.4)弯曲疲劳载荷与氯盐的协同作用大大缩短了结构混凝土的服役寿命,导致使用寿命明显低于单一环境因素作用下的结构混凝土服役寿命.参考文献(References)[1]M OC KBиH B M.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的腐蚀及其防护方法[M].倪继水,等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8.[2]金祖权.西部地区严酷环境下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D].南京: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6.[3]S aito M itsuru,L shi m ori H iroshi.C hloride per m eabilityof concrete under static and repeated com p ressive load2 ing[J].C em ent and C oncrete Resea rch,1995,25(4):803-805.[4]N akhi A E,X i Y,W illam K,et al.The effect of fa2tigue loading on chloride penetration in non2saturatedconcrete[C]//P roceeding of European C ongress onC omputa tiona l M ethods in App lied Sciences and Engi2neering.B arcelona,Spain,2000.[5]陈拴发.高性能混凝土应力腐蚀与腐蚀疲劳特性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4.[6]蒋金洋.超高程泵送H PFRCC的服役性能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8.[7]洪锦祥.含气量与冻融损伤对混凝土疲劳性能的影响[D].南京:东南大学交通学院,2007.[8]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J270—98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9]曲立清,金祖权,赵铁军,等.海底隧道钢筋混凝土基于氯盐腐蚀的耐久性参数设计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11):2334-2339.Q u L iqing,J in Zuquan,Zhao Tiejun,et al.S tudy on durability param eter design of subsea tunnel reinforced concrete based on chloride corrosion[J].C hinese J our2 na l of RockM 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07,26(11): 2334-2339.(in C hinese)[10]Sam aha H R,H over K C.Influence of m icrocrackingon the m ass transport p roperties of concrete[J].AC I M a teria ls J ourna l,1992,89(4):416-424.[11]W ang K J,Jansen D C,S hah S P.Per m eability studyof cracked concrete[J].C em ent and C oncrete Re2sea rch,1997,27(3):381-393.[12]Gérard B,M archand J.Influence of cracking on thediffusion p roperties of cem ent2based m aterials.PartⅠ:influence of continuous cracks on the steady2stateregi m e[J].C em ent and C oncrete Resea rch,2000,30(1):37-43.[13]H orii H,S hin H C,Pallew atta T M.M echanism of fa2tigue crack grow th in concrete[J].C em ent and C on2crete C omposites,1992,14(2):83-90.[14]郑克仁.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疲劳性能的影响及机理[D].南京: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5.[15]Shah S P,C handra S.Fracture of concrete subjected tocyclic and sustained loading[J].J ourna l of the Am eri2can C oncrete Institute,1970,67(10):816-825.663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40卷。
钢纤维陶粒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研究钢纤维陶粒混凝土(SFRCC)具有较高强度、较强抗蚀性等优点,钢纤维的掺入可以有效的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抗蚀性能。
本文制备了钢纤维体积率为0~3%,强度等级为C30、C40、C50的SFRCC;研究了钢纤维体积率对SFRCC力学性能的影响,选取了5%、10%浓度的硫酸钠侵蚀溶液,0%、25%、50%弯曲应力以及干湿循环等因素进行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研究。
并对混凝土中硫酸根离子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主要研究成果有:试验表明:随着钢纤维体积率的提高,陶粒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抗压强度的增幅有限,但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增幅较大。
硫酸钠溶液侵蚀混凝土的过程中主要特征包括:侵蚀初期,溶液中硫酸钠侵入混凝土中发生反应,产生物使得混凝土变得更为密实,从而混凝土的抗折强度、相对重量、相对动弹模有所增加;侵蚀中期,随着侵蚀产物的累积,导致混凝土膨胀开裂,评价指标持续下降;侵蚀后期,混凝土表面脱落严重,评价指标随着时间的增长下降到最低位导致混凝土试块解体。
试验发现:钢纤维的掺入能有效的增强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掺入钢纤维积率为1%的混凝土比基体混凝土的抗侵蚀性能有明显的提升,掺入钢纤维积率为2%与1%,3%与2%的混凝土试件抗侵蚀效果相差不大;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抗硫酸盐侵蚀性能越强,强度对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较为明显;混凝土在硫酸盐溶液干湿循环条件下相比于长期浸泡在硫酸盐溶液的环境中其破环程度较为严重,各项指标下降也较为迅速;弯曲应力能够加快硫酸盐对混凝土的侵蚀速度,在硫酸盐环境中随着弯曲应力的不断增加混凝土的破坏也越来越明显。
考虑钢纤维掺量、混凝土强度、弯曲应力对混凝土损伤演化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以强度抗蚀系数、相对重量、相对动弹模的三指标混凝土损伤基本模型,对钢纤维陶粒混凝土的寿命进行初步预测,结合工程实例验证表明: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时,预测结果与工程设计使用年限较为接近。
混凝土的氯盐侵蚀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建设工程中。
然而,混凝土在一些特定环境下,如海洋、盐湖等地,会遭受氯盐侵蚀,从而导致其性能下降和寿命缩短。
因此,研究混凝土的氯盐侵蚀性能对于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一、氯盐侵蚀的机制氯盐侵蚀指的是氯盐溶液通过渗透和扩散等过程,进入混凝土中,并与混凝土内部的水泥胶体发生反应,从而引起混凝土的损伤。
氯盐侵蚀的主要机制包括:1. 氯离子通过渗透进入混凝土内部:氯离子是氯盐溶液的主要成分,它们可以通过混凝土的毛细孔和微裂缝进入混凝土中。
2. 氯离子与混凝土内部的水泥胶体反应:氯离子与水泥中的钙化合物发生反应,形成可溶性氯化物,从而进一步腐蚀混凝土内部的钙基水泥胶体。
3. 钙基水泥胶体的溶解和析出:氯盐的侵蚀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钙基水泥胶体发生溶解和析出,引起孔隙率的增加和强度的降低。
二、影响混凝土氯盐侵蚀性能的因素混凝土的氯盐侵蚀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氯离子浓度:氯盐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越高,其侵蚀作用越明显。
2. 温度:高温环境会加速氯盐侵蚀的速率,因为高温有利于氯盐的渗透和混凝土内部反应的进行。
3. 混凝土孔隙结构:混凝土的孔隙结构直接影响氯盐侵蚀的速率。
较大的孔隙和连通的孔隙网络会加速氯盐的渗透和混凝土内部的反应。
4. 水泥品种及含量:不同品种的水泥对氯盐侵蚀的抵抗能力有所不同。
高水泥含量的混凝土一般具有较好的抗氯盐侵蚀性能。
5. 抗渗性和抗裂性:较好的抗渗性和抗裂性能有利于减缓氯盐侵蚀的速率。
三、提高混凝土氯盐侵蚀性能的方法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氯盐侵蚀性能,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选用适当的水泥品种:选用抗氯盐侵蚀能力较强的水泥品种,在混凝土配比中控制水泥的用量。
2. 优化混凝土配比:通过控制砂浆用水量、骨料用量和掺合料用量等来改善混凝土的致密性和抗渗性能。
3. 使用掺合料:添加适量的粉煤灰、硅灰等掺合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抗氯盐侵蚀能力。
第50卷第11期2019年11月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V ol.50No.11Nov.2019干湿循环下受弯钢筋混凝土梁的氯盐侵蚀蔡健1,2,李名铠1,陈庆军1,2,赖骏1,魏沐杨1(1.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东广州,510641;2.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1)摘要:为探究弯曲荷载对干湿交替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内氯离子输运的影响,引入混凝土标量损伤作为耦合中间量,并拟合氯离子的荷载修正函数修正不同损伤部位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建立干湿循环与弯曲荷载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梁中的氯盐和水分的输运模型。
在此基础上,基于COMSOL 软件,提出一种混凝土中氯盐侵蚀的数值模拟方法,并以弯曲荷载、侵蚀时间为变量,进行干湿循环试验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弯曲荷载、侵蚀时间增加,混凝土梁内同一位置处的氯离子质量分数提高;对于同一试验梁,纯弯段氯离子质量分数比弯剪段的高;弯曲荷载影响构件的损伤范围和程度,进而影响氯离子在混凝土内的传输。
关键词:干湿循环;氯盐侵蚀;弯曲荷载;混凝土损伤;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TU528.1文献标志码:A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文章编号:1672-7207(2019)11-2840-11Chloride ingression in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subjected toflexural loading under cyclic drying-wetting conditionCAI Jian 1,2,LI Mingkai 1,CHEN Qingjun 1,2,LAI Jun 1,WEI Muyang 1(1.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Transportation,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1,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ubtropical Building Science,Guangzhou 510641,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flexural loading on chloride ion transport in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 under cyclic drying-wetting condition,a concrete scalar damage was introduced as the coupling intermediate quantity,and a well-fitted load correction function was presented to correct the chlorid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different damage parts.Transportation model of chloride ion and water in concrete beams was established by considering the coupling effect of drying-wetting cycles and flexural loading.On this basis,a numerical analysis method was proposed using COMSOL to simulate the chloride ingression.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with flexural loading and ingression duration as variables.The results show that收稿日期:2019−03−01;修回日期:2019−05−10基金项目(Foundation item):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78246);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7A030313263);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2018ZC11)(Project(51578246)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Project(2017A030313263)supported by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Project(2018ZC11)supported by the Independent Research Program of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ubtropical Building Science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通信作者:陈庆军,博士,副教授,从事结构理论、结构仿真分析等研究;E-mail :***************.cnDOI:10.11817/j.issn.1672-7207.2019.11.023第11期蔡健,等:干湿循环下受弯钢筋混凝土梁的氯盐侵蚀the chloride ion mass fraction at specific position in concrete beam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lexural loading and ingression duration.The chloride ion mass fraction is relatively higher in bending section than that of bending shear section for each test beam.Flexural loading affects the damage range and degree of elements,which further affects the transportation of chloride ion.Key words:cyclic drying-wetting;chloride ingression;flexural loading;concrete damage;numerical simulation临海混凝土结构根据所处的环境可分为不同的结构分区。
氯离子在弯曲开裂混凝土构件内的侵蚀作用的研究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注明引用的内容以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江苏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易研咩钞协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江苏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论文编入《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向社会提供查询,授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将本论文编入《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向社会提供查询。
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江苏大学研究生处办理。
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指导教师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研啤纱≯年月乃训/年/月拍氯离子在弯曲开裂混凝土构件内的侵蚀作用研究年月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和交通工程等领域,其耐久性失效已成为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沿海地区的混凝土结构长期处于荷载和氯盐侵蚀的双重作用下,难免出现各种劣化现象。
裂缝的产生加剧了氯离子的侵入过程,并最终影响整个结构的耐久性。
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氯盐侵蚀环境下横向裂缝开裂参数对钢筋锈蚀影响规律研究’’的资助下,通过试验及软件模拟等方法,研究了氯盐侵蚀环境下受弯开裂混凝土构件内的氯离子侵蚀过程,主展了以下工作:、试验研究。
设计并制作了预制裂缝构件和受弯开裂构件各根,经过一定时间的干湿循环浸泡后,分别运用半电池电位法和快速氯离子含量检测法检测了钢筋腐蚀电位及裂缝处的氯离子含量。
超高性能混凝土中热处理钢纤维在氯离子环境下的腐蚀试验雷真;杨洋;张翔;陈敬男;李林锐【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24(24)6【摘要】钢纤维是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的主要增强材料,为进一步提高钢纤维的耐腐蚀性,推进UHPC在腐蚀环境中的使用,从增强钢纤维的耐腐蚀性出发,对钢纤维在150、300、450和600℃4种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并用作原材料制作超高性能混凝土。
将UHPC、钢纤维(含对照组)置于3.5%氯离子溶液中浸泡100 d,采用电化学方法和微观形貌分析法对钢纤维的耐腐蚀性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改性钢纤维的耐腐蚀性逐渐增强,钢纤维经过600℃热处理后氧化皮最耐腐蚀,表面形貌最致密,但耐腐蚀性能下降程度在所有热处理温度中最大;改性钢纤维浸泡后,原材料钢纤维表面锈层未出现明显腐蚀产物FeOOH的标准形态;在150、300、450℃热处理温度下具有双相结构,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α-FeOOH减少,γ-FeOOH增多;在600℃热处理温度下,钢纤维的锈层除了生成α-FeOOH和γ-FeOOH之外,还生成了促进腐蚀的β-FeOOH。
【总页数】9页(P2512-2520)【作者】雷真;杨洋;张翔;陈敬男;李林锐【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上海城建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511.32【相关文献】1.模拟混凝土孔溶液环境下钢纤维腐蚀的临界氯离子浓度2.杂散电流及氯离子腐蚀共同作用下钢纤维混凝土强度的试验3.基于两种腐蚀环境下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试验研究4.杂散电流和氯离子耦合作用下钢纤维混凝土腐蚀试验研究5.钢纤维和碳纳米管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38卷第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硅㊀酸㊀盐㊀通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ol.38㊀No.42019年4月㊀㊀㊀㊀㊀㊀BULLETINOFTHECHINESECERAMICSOCIETY㊀㊀㊀㊀㊀㊀㊀Aprilꎬ2019㊀㊀弯曲应力作用下钢纤维混凝土氯离子侵蚀性能白㊀敏1ꎬ2ꎬ蔡琳琳1ꎬ牛荻涛2ꎬ陈华鑫1(1.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ꎬ西安㊀710064ꎻ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ꎬ西安㊀710055)摘要:研究弯曲应力作用下钢纤维混凝土的氯离子侵蚀性能ꎬ分析了钢纤维掺量㊁弯曲应力水平对混凝土氯离子含量㊁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规律ꎮ结果表明ꎬ钢纤维的存在能改善弯曲应力作用下的氯离子侵蚀性能ꎬ钢纤维掺量为1.5%时ꎬ改善效果最明显ꎮ弯曲应力的存在加速了氯离子在钢纤维混凝土中的扩散速度㊁增大了混凝土氯离子含量ꎬ应力水平越大时影响越明显ꎮ钢纤维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与应力水平间存在指数型数学关系式ꎬ最终建立了钢纤维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随应力水平变化的数学模型ꎮ关键词:钢纤维混凝土ꎻ弯曲应力水平ꎻ氯离子ꎻ扩散系数中图分类号:TU528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1 ̄1625(2019)04 ̄0969 ̄05ChlorideIonCorrosionofSteelFiberConcreteunderBendingStressBAIMin1ꎬ2ꎬCAILin ̄lin1ꎬNIUDi ̄tao2ꎬCHENHua ̄xin1(1.Schoolof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ꎬChang anUniversityꎬXi an710064ꎬChinaꎻ2.SchoolofCivilEngineeringꎬXi anUniversityofArchitectureandTechnologyꎬXi an710055ꎬChina)㊀㊀㊀㊀㊀㊀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B0309903 ̄02)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51608041)ꎻ2017年陕西省博士后科研项目(2017BSHEDZZ113)ꎻ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2016 ̄02 ̄003)作者简介:白㊀敏(1982 ̄)ꎬ女ꎬ博士研究生ꎬ副教授.主要从事混凝土及其耐久性方面的研究.E ̄mail:baimin@chd.edu.cn.Abstract:Theperformancesofchlorideioncorrosionofsteelfiberconcreteunderbendingstresswerestudied.Theinfluenceofsteelfiberadditionandbendingstresslevelonchlorideioncontentanddiffusioncoefficientofconcretewereanalyzed.Theresultsshowthatsteelfibercanimprovetheperformancesandtheimprovementeffectismostobviouswiththesteelfibercontentis1.5%.Thediffusionrateofchlorideionsinconcreteisacceleratedandthechlorideioncontentisincreasedunderbendingstress.Itisfoundthatthereisanexponentialmathematicalrelationshipbetweenchlorideiondiffusioncoefficientandstresslevelofsteelfiberconcrete.Basedontheexperimentsandanalysisꎬamathematicalmodelforthevariationofchlorideiondiffusioncoefficientwithstresslevelofsteelfiberconcreteisestablished.Keywords:steelfiberconcreteꎻbendingstresslevelꎻchlorideionꎻdiffusioncoefficient1㊀引㊀言近年来ꎬ由于钢纤维混凝土具有抗拉㊁抗弯㊁阻裂㊁高韧性等优良性能ꎬ在国内外的水工㊁路桥等工程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ꎮ因此开展钢纤维混凝土材料及结构耐久性研究ꎬ可为其结构耐久性设计和评估提供理论依据ꎬ更可保障其结构工程安全服役ꎮ特别处于沿海地区的钢纤维混凝土工程ꎬ长期受到氯离子侵蚀ꎬ造成结构过早地失效ꎬ影响其正常使用寿命ꎮ因此国内外诸多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ꎬ获得了颇丰的成果ꎮ文献[1 ̄4]研究表明钢纤维的掺入可明显降低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ꎬ提高混凝土抵抗氯离子侵蚀的性能ꎮ文献[5]对已开裂钢纤维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渗透性能和钢纤维腐蚀程度进行了研究ꎬ只有在裂缝较宽时ꎬ钢纤维才会发生轻微的腐蚀ꎬ并不会对基体力学性能和渗透性能造成影响ꎮ文献[6 ̄8]将钢纤维掺入超高性能混凝土中ꎬ微观分析发现钢纤维与周围的水泥石粘结非常牢固ꎬ使得混凝土结构非常密实ꎬ可大大提高其劈裂强970㊀专题论文硅酸盐通报㊀㊀㊀㊀㊀㊀第38卷度㊁改善氯离子扩散性能ꎮ文献[9]研究了钢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ꎬ得到钢纤维的存在使得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率降低的结果ꎮ众所周知ꎬ混凝土在服役过程中是处于荷载状态下同时遭受着周围环境侵蚀的ꎬ那么荷载状态下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ꎮ但目前针对钢纤维混凝土在应力作用下的氯离子侵蚀研究ꎬ并不多见ꎮ少量文献研究结果表明掺入钢纤维后ꎬ应力作用下混凝土在氯离子侵蚀和冻融循环后的劣化情况较普通混凝土有明显的改善[10 ̄11]ꎮ鉴于此ꎬ本文拟研究弯曲应力作用下钢纤维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能ꎬ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ꎬ计算其扩散系数ꎬ从而建立应力水平与钢纤维混凝土扩散系数间的数学关系ꎮ2㊀实㊀验2.1㊀材料参数及配合比本试验配制钢纤维混凝土ꎬ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秦岭牌P O42.5)ꎬ粗骨料采用石灰岩碎石ꎬ细骨料采用河砂(细度模数2.69)ꎬ钢纤维采用波浪形剪切钢纤维(长度30mmꎬ长径比60)ꎬ减水剂采用萘系高效减水剂ꎮ粗骨料级配见表1ꎬ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见表2ꎮ表1㊀粗骨料级配Tab.1㊀GradingofcoarseaggregateSize19mm13.5mm9.5mm6.7mm4.75mm2.36mm150μmCoarse10084.843.57.62.81.10.3表2㊀混凝土配合比Tab.2㊀Mixingproportionsofconcretes组别编号水泥/(kg/m3)细骨料/(kg/m3)粗骨料/(kg/m3)水/(kg/m3)钢纤维/(kg/m3)减水剂/%1PC367765114616500.62SFC ̄0.53677351102165390.63SFC ̄1.03677331100165780.64SFC ̄1.536771810661651170.65SFC ̄2.036770210531651560.62.2㊀试验方法本试验选用掺量为0.5%㊁1.0%㊁1.5%㊁2.0%的钢纤维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作为研究对象ꎬ采用自然浸泡法研究外部弯曲应力作用下的混凝土氯离子侵蚀性能ꎬ分析钢纤维掺量和弯曲应力水平对混凝土氯离子侵蚀性能的影响规律ꎮ试件尺寸为100mmˑ100mmˑ550mm棱柱体ꎬ进行混凝土应力加载试验ꎮ加载装置见图1ꎮ图1㊀弯曲加载装置图示(单位:mm)Fig.1㊀Diagramofflexuralloadingdevice图2㊀试件测试位置图示Fig.2㊀Diagramoftestlocation通过弯曲强度试验测得SFC ̄1.0的弯曲应力为6.53MPaꎬ以此作为其极限弯曲应力ꎬ设计SFC ̄1.0未承受加载和承受0.3㊁0.5㊁0.8倍极限弯曲应力水平四种试验条件ꎬ其余配合比均承受0.5弯曲应力水平ꎮ采用拉杆加载系统对所有试件进行弯曲应力加载ꎬ采用精度0.125N m㊁量程5~25N m与精度0.5N m㊁量程15~50N m的扭矩应力扳手对混凝土试件施加应力ꎬ每10d校核拉杆上的扭矩以确保试件始终处于设计加载值ꎮ考虑海水中NaCl的含量约为3.5%ꎬ为更好地模拟海洋环境下钢纤维混凝土氯离㊀第4期白㊀敏等:弯曲应力作用下钢纤维混凝土氯离子侵蚀性能971㊀子侵蚀性能ꎬ故将应力加载下的混凝土试件在3.5%NaCl溶液中浸泡30d㊁60d㊁90dꎬ根据«水运工程混凝土试验规程JTJ270»测试混凝土试件受拉区自由氯离子含量ꎬ试件测试位置见图2ꎮ3㊀结果与讨论3.1㊀钢纤维掺量对混凝土自由氯离子含量的影响弯曲应力水平为0.5时混凝土试件在3.5%NaCl溶液中浸泡后自由氯离子含量沿渗透深度的分布情况见图3ꎮ图3㊀钢纤维掺量对混凝土自由氯离子含量的影响(a)浸泡30dꎻ(b)浸泡60dꎻ(c)浸泡90dFig.3㊀Effectofsteelfibercontentonfreechlorideioncontentinconcrete由图3可知ꎬ钢纤维混凝土承受弯曲应力作用时ꎬ不同浸泡龄期下混凝土自由氯离子含量均呈沿深度方向逐渐减小的变化规律ꎮ钢纤维掺量在0~1.5%范围内ꎬ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大ꎬ混凝土自由氯离子含量逐渐降低ꎬ其中SFC ̄1.5在各个浸泡龄期时的自由氯离子含量都明显小于其他混凝土的自由氯离子含量ꎻ但当钢纤维掺量2.0%时ꎬ混凝土自由氯离子含量增大ꎮ表明钢纤维的桥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抑制弯曲应力对混凝土造成的破坏力ꎮ弯曲应力作用下ꎬ混凝土受拉区虽出现微裂纹ꎬ但横跨于裂纹两端钢纤维ꎬ有效地约束了裂纹发展ꎬ从而提高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ꎮ3.2㊀弯曲应力水平对混凝土自由氯离子含量的影响氯离子侵蚀后未加载和已加载的SFC ̄1.0中自由氯离子含量沿渗透深度方向的分布情况见图4ꎮ由图4可见ꎬ弯曲应力水平对自由氯离子含量在混凝土中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ꎬ应力状态下混凝土中的自由氯离子含量明显增加ꎮ当钢纤维混凝土承受弯曲应力时ꎬ混凝土受拉区发生拉引力损伤ꎬ引起混凝土微裂纹增多ꎬ甚至出现裂缝ꎬ混凝土受到的应力水平越大ꎬ在整个受荷过程中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速度越快ꎬ混凝土中自由氯离子含量越大ꎮ图4㊀应力水平对混凝土自由氯离子含量的影响(a)浸泡30dꎻ(b)浸泡60dꎻ(c)浸泡90dFig.4㊀Effectofstresslevelonfreechlorideioncontentinconcrete3.3㊀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根据Fick第二定律ꎬ通过上述实验结果ꎬ使用Matlab软件拟合得出弯曲应力作用下钢纤维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ꎮ图5为SFC ̄1.0混凝土在未加载和分别加载0.3㊁0.5㊁0.8倍弯曲应力时ꎬ氯离子扩散系数随浸泡龄期变化的规律ꎮ混凝土承受的应力水平越高ꎬ氯离子扩散系数越大ꎬ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速度越快ꎮ比较加载前后的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ꎬ发现钢纤维混凝土承受的应力水平较低时ꎬ如0.3倍弯曲应972㊀专题论文硅酸盐通报㊀㊀㊀㊀㊀㊀第38卷力ꎬ应力作用对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小ꎬ比未加载情况略有增大ꎻ钢纤维混凝土承受较高应力水平时ꎬ氯离子扩散系数明显增大ꎬ即此时应力作用对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较大ꎮ总之ꎬ应力作用可加快氯离子在钢纤维混凝土中的扩散速度ꎬ且承受应力水平越高ꎬ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受到的影响越大ꎮ图5㊀应力水平对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Fig.5㊀Effectofloadinglevelonchlorideiondiffusioncoefficient图6㊀应力水平对相对扩散系数的影响Fig.6㊀Effectofloadinglevelonrelativechlorideiondiffusioncoefficient3.4㊀应力水平修正系数钢纤维混凝土承受弯曲应力时ꎬ混凝土内部微裂纹与缺陷增加ꎬ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速度加快ꎬ氯离子扩散系数增大ꎮ本文引入应力水平影响系数ky描述应力水平对钢纤维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D(P)=D(P0)ky(1)式中:D(P)为弯曲应力P时的氯离子扩散系数ꎻD(P0)为弯曲应力P0时的氯离子扩散系数ꎬP0=0ꎮ令ky=f(φ)ꎬ变量φ为应力水平ꎬ可表示为:φ=P/Pu(2)式中ꎬPu代表极限弯曲应力ꎮ选择在氯离子溶液中浸泡30d龄期为基准ꎬ拟合钢纤维混凝土相对氯离子扩散系数与应力水平间的关系ꎬ见图6ꎮ根据图6的拟合结果ꎬ可以得出:ky=0.95+0.01eφ/0.23㊀㊀R=1(3)则D(P)=(0.95+0.01eφ/0.23)D(P0)(4)氯离子扩散系数是一个与时间有关的变量ꎬ随着时间的增加会发生衰减ꎮ这是因为[12]ꎬ随着混凝土中水化作用的进行ꎬ内部孔隙逐渐被填充ꎬ结构更加密实ꎬ氯离子扩散系数会减小ꎮ钢纤维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13]:Dt=D0(t0/t)n(5)式中:D0为时间t0时的氯离子扩散系数ꎬmm2/sꎻn为时间衰减系数ꎬ(钢纤维混凝土取值0.80)ꎮ将式(5)带入(4)中ꎬ可以得到钢纤维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随应力水平变化的模型:D(P)=(0.95+0.01eφ/0.23)(t0/t)nD0(6)采用本试验中SFC ̄1.0钢纤维混凝土承受0.3㊁0.5㊁0.8倍弯曲应力时在氯化钠溶液中浸泡30d㊁60d㊁90d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实实测对该公式进行验证ꎬ结果见表3ꎮ实测值与计算值之比的平均值为1.09ꎬ标准差为0.068ꎬ模型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ꎮ表3㊀氯离子扩散系数随应力水平衰减的公式验证Tab.3㊀Verificationforequationofdiffusioncoefficientattenuationwithloadinglevel时间/d应力水平实测值计算值实测值/计算值0.37.957.661.04300.58.468.051.050.810.869.891.100.34.954.401.13㊀第4期白㊀敏等:弯曲应力作用下钢纤维混凝土氯离子侵蚀性能973㊀续表时间/d应力水平实测值计算值实测值/计算值600.55.424.621.170.85.755.681.010.33.223.181.01900.53.683.341.100.84.974.111.204㊀弯曲应力对钢纤维混凝土氯离子侵蚀性能的影响混凝土中钢纤维的桥接㊁阻裂作用可适当阻止或延缓弯曲应力作用所造成的微裂缝的产生与发展ꎬ使得混凝土由无纤维的脆性断裂转变为有纤维存在的延性破坏ꎮ受力过程中ꎬ钢纤维与混凝土基体间的粘结和咬合作用将在混凝土裂缝尖端产生一个反向的应力场ꎬ裂缝尖端的应力集中程度降低ꎬ可对裂缝的扩展起到约束作用ꎮ因此钢纤维混凝土遭受氯离子侵蚀时ꎬ较相同情况下普通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速度慢ꎮ混凝土结构本身不均匀ꎬ存在少量随机分布的初始微裂缝和孔隙ꎬ当钢纤维混凝土受到弯曲应力作用且应力水平较低时ꎬ少量的微裂缝会因应力集中而沿骨料与水泥石的界面而略有发展ꎬ但影响并不大ꎬ故在低应力水平下弯曲应力对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性能影响较小ꎮ当混凝土承受应力水平较大时ꎬ原始的微裂缝会沿着骨料界面发展㊁延伸ꎬ逐渐增大ꎬ并引发新的微裂缝ꎬ混凝土内部结构变差ꎬ密实度大大降低ꎬ抵抗氯离子侵蚀的性能变差ꎮ混凝土承受应力水平越大ꎬ对混凝土氯离子扩散性能影响越大ꎮ5㊀结㊀论(1)钢纤维的掺入可提高弯曲应力作用下混凝土抵抗氯离子侵蚀的性能ꎬ减小受拉区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ꎬ钢纤维掺量为1.5%时改善效果最明显ꎮ(2)弯曲应力的存在会增大受拉区钢纤维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ꎬ应力水平越高时ꎬ混凝土抵抗氯离子侵蚀的性能越差ꎮ(3)拟合得出钢纤维混凝土应力水平修正系数的表达式ꎬ氯离子扩散系数与应力水平间呈指数型增长的关系ꎬ并建立了钢纤维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随应力水平变化的数学模型ꎮ参考文献[1]王家滨ꎬ牛荻涛ꎬ周㊀宇ꎬ等.海洋环境喷射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ꎬ2015ꎬ45(9):121 ̄125.[2]白㊀敏ꎬ牛荻涛ꎬ姜桂秀ꎬ等.冻融循环后钢纤维混凝土氯离子侵蚀性能研究[J].硅酸盐通报ꎬ2015ꎬ34(9):2506 ̄2510.[3]林龙镔ꎬ赖秀英ꎬ丰正伟.杂散电流及氯离子腐蚀共同作用下钢纤维混凝土强度的试验[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8(3):135 ̄141. [4]延永东.氯离子在损伤及开裂混凝土内的输运机理及作用效应[D].杭州:浙江大学ꎬ2011.[5]GranjuJLꎬBalouchSU.Corrosionofsteelfibrereinforcedconcretefromthecracks[J].CementandConcreteResearchꎬ2005ꎬ35(3):572 ̄577. [6]El ̄DiebAS.Mechanicalꎬdurabilityandmicrostructuralcharacteristicsofultra ̄high ̄strengthself ̄compactingconcreteincorporatingsteelfibers[J].Materials&Designꎬ2009ꎬ30(10):4286 ̄4292.[7]AbbasSꎬSolimanAMꎬNehdiML.Exploringmechanicalanddurabilitypropertiesofultra ̄highperformanceconcreteincorporatingvarioussteelfiberlengthsanddosages[J].ConstructionandBuildingMaterialsꎬ2015ꎬ75:429 ̄441.[8]TayehBAꎬBakarBHAꎬJohariMAMꎬetal.Mechanicalandpermeabilitypropertiesoftheinterfacebetweennormalconcretesubstrateandultrahighperformancefiberconcreteoverlay[J].ConstructionandBuildingMaterialsꎬ2012ꎬ36:538 ̄548.[9]CorinaldesiVꎬMoriconiG.Durablefiberreinforcedself ̄compactingconcrete[J].CementandConcreteResearchꎬ2004ꎬ34(2):249 ̄254. [10]MuRꎬMiaoCꎬLuoXꎬetal.Interactionbetweenloadingꎬfreeze ̄thawcyclesꎬandchloridesaltattackofconcretewithandwithoutsteelfiberreinforcement[J].CementandConcreteResearchꎬ2002ꎬ32(7):1061 ̄1066.[11]SunWꎬMuRꎬLuoXꎬetal.Effectofchloridesaltꎬfreeze ̄thawcyclingandexternallyappliedloadontheperformanceoftheconcrete[J].CementandConcreteResearchꎬ2002ꎬ32(12):1859 ̄1864.[12]MidgleyHGꎬIllstonJM.Effectofchloridepenetrationonthepropertiesofhardenedcementpastes[C].7thinternationalcongressonthechemistryofcementꎬ1986ꎬ3:101 ̄103.[13]ThomasMDAꎬBamforthPB.Modellingchloridediffusioninconcrete:effectofflyashandslag[J].CementandConcreteResearchꎬ1999ꎬ29(4):487 ̄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