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评审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4
工程设计作业指导书工程设计作业指导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二○○八年四月工程设计作业指导书施行日期:2008 年4 月内容简介本书系统的描述了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的全部过程,详细讲解了每个过程的要求和要点。
设计人员使用本书,能轻松的理解和掌握工程设计的主要环节,从而顺利的完成设计任务,保证产品质量。
本书可作为设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编制人员责任编辑:马立东邱仓虎曾捷主编:吴彦明编制人员:薛明周进胡荣国常钟隽王双杨金明诸火生孙建超韩平孙秀菊王丁盛晓康杨佳李建琳宋维厉守生孙虹王黛岚郑毅本书编制中借鉴引用了原建研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部分质量管理文件,特此向这部分文件的原编写者们致谢!本书版权归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所有,翻印必究。
目录第一章绪论...................................................................................................1 1.1 前言...................................................................................................1 1.2 使用说明 (1)第二章工程项目设计程……………………………………………………………………2 2.1第三章工程设计各阶段总流程…………………………………………………………………2 2.2 第四章项目要求的评审…………………………………………………………………………3 2.3 第五章签订合同…………………………………………………………………………………5 2.4 第六章组成项目组和任务下达…………………………………………………………………5 2.5 第七章方案设计…………………………………………………………………………………7 2.6 方案评审验证……………………………………………………………………………8 2.7初步设计评审验证………………………………………………………………………9 2.8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11 2.8.1 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流程总图……………………………………………11 2.8.2计划技术沟通会………………………………………………………………12 2.8.3项目(含建筑专业)设计输入………………………………………………14 2.8.4专业设计输入…………………………………………………………………15 2.8.5各专业互提条件………………………………………………………………16 2.8.6设计验证………………………………………………………………………19 2.8.7产品交付………………………………………………………………………22 2.8.9设计评审………………………………………………………………………23 2.8.10质量计划………………………………………………………………………25 2.8.11特殊验证………………………………………………………………………25 2.8.12外来文件和顾客提供的产品…………………………………………………25 2.8.13 设计更改………………………………………………………………………26 2.8.14后期服务………………………………………………………………………27 2.8.15顾客财产………………………………………………………………………27 第三章设计确认..........................................................................................29 3.1 方案确认.............................................................................................29 3.2 初步设计确认.......................................................................................30 3.3 施工图确认 (31)I第四章沟通……………………………………………………………………………………33 4.1 内部沟通…………………………………………………………………………………33 4.2 与顾客沟通………………………………………………………………………………34 4.3 涉及记录…………………………………………………………………………………34 4.4第五章设计分包 (36)第六章第六章记录……………………………………………………………………………………38 6.1 第七章工程设计记录表格………………………………………………………………………38 6.2第八章工程设计工作手册 (43)第九章第七章支持性文件……………………………………………………………………………44 7.1 第十章委托任务书提纲………………………………………………………………………44 7.2第十一章各专业设计输入提纲7.2.1 项目(含建筑专业)设计输入提纲……………………………………………44 7.2.2第十二章结构专业设计输入提纲…………………………………………………………47 7.2.3第十三章给排水专业设计输入提纲………………………………………………………49 7.2.4第十四章暖通专业设计输入提纲…………………………………………………………50 7.2.5第十五章电气专业设计输入提纲…………………………………………………………52 7.3第十六章互提条件资料深度规定…………………………………………………………………53 7.3.1 第十七章建筑专业提供给其他专业的设计资料…………………………………………53 7.3.2 第十八章结构专业提供给其他专业的设计资料…………………………………………56 7.3.3 第十九章设备专业提供给其他专业的设计资料…………………………………………56 7.3.4 第二十章电气专业提供给其他专业的设计资料…………………………………………58 7.4第二十一章设计校审、审定提纲……………………………………………………………………59 7.4.1第二十二章建筑专业设计校审、审定提纲…………………………………………………59 7.4.2 第二十三章结构专业设计校审、审定提纲…………………………………………………62 7.4.3 第二十四章设备专业设计校审、审定提纲…………………………………………………65 7.4.4 第二十五章电气专业设计校审、审定提纲…………………………………………………68 7.4.5 第二十六章经济专业设计校审、审定提纲…………………………………………………71 7.5 第二十七章民用建筑必备计算书清单…………………………………………72 7.5.1第二十八章统一说明……………………………………………………………72 7.5.2第二十九章建筑专业必备计算书清单………………………………………………73 7.5.3第三十章结构专业必备计算书清单……………………………………………73 7.5.4第三十一章设备专业必备计算书清单…………………………………………………74 7.5.5第三十二章电气专业必备计算书清单...............................................................76 7.6 第三十三章过程识别章的使用说明 (77)II第八章模板文件..........................................................................................78 8.1 第三十四章方案设计文件模板.................................................................................78 8.2 第三十五章初步设计文件模板.................................................................................79 8.3 第三十六章初步设计、施工图图框...........................................................................80 8.4 第三十七章其它文件模板 (84)第三十八章第九章归档……………………………………………………………………………………85 9.1 外来文件归档9.2 记录表格归档9.4 电子文件归档9.5 方案文件归档…………………………………………………………………………85 …………………………………………………………………………85 ……………………………………………………………………85 …………………………………………………………………………85 (85)9.3 图纸、计算书归档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作业指导书第一章绪论1.1 前言设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设计作业指导书标题:设计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设计作业指导书是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完成设计任务的重要工具。
它包含了设计任务的具体要求、工作流程、时间安排、评估标准等内容,能够帮助设计师明确任务目标,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设计质量。
一、明确设计任务要求1.1 确定设计目标和范围:指导书应明确设计任务的目标和范围,包括设计的主题、要求、目的等。
1.2 确定设计风格和要求:指导书应明确设计风格、色彩、排版等要求,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把握设计方向。
1.3 确定交付物和提交方式:指导书应明确设计交付物的形式、规格要求,以及提交时间和方式。
二、规范工作流程和时间安排2.1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指导书应包含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每个阶段的任务、时间节点、负责人等信息。
2.2 设定里程碑和评估节点:指导书应设定里程碑和评估节点,帮助设计师及时评估工作进度和质量。
2.3 分配任务和协作要求:指导书应明确各个设计师的任务分工和协作要求,确保团队协作顺利进行。
三、提供参考资料和工具支持3.1 提供设计参考资料:指导书应提供相关设计参考资料,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任务要求和设计风格。
3.2 提供设计工具支持:指导书应明确设计所需的工具和软件支持,确保设计师能够顺利完成设计任务。
3.3 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指导书应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帮助设计师解决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明确评估标准和反馈机制4.1 设定评估标准和指标:指导书应明确设计任务的评估标准和指标,帮助设计师了解如何评估设计质量。
4.2 设定反馈机制:指导书应设定反馈机制,包括设计师之间的评审、客户的反馈等,帮助设计师及时调整和改进设计方案。
4.3 设定奖惩机制:指导书应设定奖惩机制,激励设计师积极完成任务,提高设计质量。
五、总结和展望5.1 总结设计过程和成果:指导书应总结设计过程和成果,包括工作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为下次设计任务提供经验借鉴。
5.2 展望未来发展:指导书应展望未来设计发展方向,包括技术趋势、市场需求等,帮助设计师不断提升自身设计水平。
设计评审操作指导书编号:Q/BIRD-研发-06-2002•• •1、设计评审的目的••• 设计评审是对各阶段设计产品和设计文件作综合性、系统性的检查,评估设计是否满足相应的质量要求,并预测和查明问题所在,以确保最终设计产品能满足设计任务书要求和市场要求,并完全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最终设计文件完整、合理、正确,能满足大批量生产要求,并完全符合国家或电子部的图样管理制度的要求。
••• 2、设计评审的时机和阶段•• 2.1 设计评审在设计的适当时间进行,即当设计的某一阶段完成后,一定要进行设计评审,对本公司电子行业的应用设计来说,设计评审可分设计方案评审、设计定型评审和生产定型评审三阶段进行。
•• •2.2 设计方案评审的主要内容:••• a、方案设计依据和指导原则;••• •••b、优选方案原则,所选方案的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 c、产品的初步技术要求(包括硬件和软件)及测试方法;• d、可靠性设计准则、指标及验证方法;••• e、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考虑;• f、产品造型、结构和表面处理;g、设计进度计划和综合后勤支援;•• h、设计费用概算;• I、2.5条规定的其他项目。
••• 2.3 设计定型评审的主要内容••• 2.3.1 设计定型样机评审的主要内容••• •••a、各分系统性能、功能实测水平;••• b、整机性能、功能实测水平;••• c、环境适应性试验情况;••• d、可靠性摸底试验情况;••• e、电磁兼容性试验情况;••• f、关键技术和攻关项目重点测试和试验情况;••• g、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落实情况;••• h、安全性、维修性落实情况••• I、可生产性落实情况;••• j、造型、结构及表面处理情况;••• k、与已证实的类似设计产品进行使用对比的情况。
• 2.3.2 设计定型图纸和文件评审的主要内容••• a、设计图纸、文件的标准化;••• b、产品总技术条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正确性;••• c、设计图纸、文件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d、所选原材料是否符合限用范围;••• e、应力降额、冗余设计评审;••• f、关键技术和攻关项目技术总结评审。
CNAS用于认可评审过程的指导书-- 认证机构关键绩效指标(KPI)CNAS目录1.目的和适用范围2.KPI及其作用3.KPI内容3.1KPI 1:获得专业能力3.2KPI 2:认证准则,认证机构获得认可的认证领域和业务范围,及其业务范围的扩大3.3KPI 3:认证机构工作人员、审核人员(评价人员)和技术专家3.4KPI 4:审核(评价)人员的支持系统3.5KPI 5:审核(评价)和审核(评价)组3.6KPI 6:审核(评价)人员、委员会以及认证决定机制的公正性3.7KPI 7:监控审核(评价)人员和技术专家的表现3.8KPI 8:不符合的处理,组织的纠正措施,以及认证决定过程3.9KPI 9:内审和管理评审3.10KPI10:监督审核和/或复评的方案3.11KIP11:增值服务1.目的和适用范围1.1制订本文件是为CNAS认可评审过程提供了一种工具,即:1)帮助CNAS认可评审员把评审重点集中在重要问题上;2)为CNAS派出的评审组长在其评审报告中表述这些重要信息提供了框架;3)使得接受评审的认证机构可以提供信息,说明它是如何处理与其绩效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
1.2认可评审组使用关键绩效指标(KPI)评审组在准备评审时将使用到关键绩效指标(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在办公室评审期间,评审组将验证认证机构提供的KPI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如果认证机构在评审前提交的自我评价报告中对KPI陈述得非常全面,认可评审员只需要在办公室验证认证机构自我评价报告中陈述的各项事实,这将有助于评审组更有效地策划评审,1.3接受评审的认证机构使用关键绩效指标(KPI)对于申请CNAS认可或复评的认证机构,除了应向CNAS提供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外,还要提供认证机构按照适用的认可准则所进行的“自我评价报告”。
该自我评价报告要就与该机构有关的各项KPI进行重点陈述。
这份自我评价报告将作为文件评审的一部分提交认可评审组,使评审组从认证机构自身的角度来了解它的绩效,并增进评审组对认证机构的了解。
建设工程设计评审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建设工程设计评审工作,保障建设工程质量,提高设计水平,落实设计监理责任,保障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建设工程设计评审活动,包括各类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的评审、验收以及相应的组织管理工作。
第三条建设工程设计评审应当依法、科学、公正、独立原则,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当事人合法权益。
第四条设计评审应当遵循“先设计、后施工”的原则,保证设计在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第五条设计评审应当充分考虑行业标准、法律法规、技术要求和实际情况,保证设计文件合理、合法、符合规范。
第六条设计评审应当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确保设计文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第七条设计评审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保证评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八条设计评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保证评审工作的规范性和高效性。
第九条设计评审机构应当保密设计文件,不得泄露相关信息,维护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合法权益。
第十条设计评审机构应当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不得虚报、篡改评审结果,保证评审工作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第二章设计评审的程序第十一条设计评审应当根据建设工程的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确定评审程序,包括初步评审、详细评审和定稿评审。
第十二条初步评审主要对设计文件的合理性、完整性和符合性进行初步审核,确定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
第十三条详细评审主要对设计文件的技术性和实用性进行详细审查,确定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第十四条定稿评审主要对设计文件的细节进行最终审核,保证设计文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五条设计评审机构应当严格按照评审程序进行,确保评审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第十六条设计评审机构应当在评审结束后及时向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反馈评审意见,确保设计文件及时得到修订和完善。
第十七条设计评审机构应当建立合理的评审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保留评审过程和结果的相关资料,便于查阅和监督。
对应的流程/规范1. 目的通过制定本规范,明确2D 图档开发流程,作为工程人员在开发过程中处理尺寸问题的依据,确保产品量产后尺寸稳定并得到有效监控。
2. 概述适用于集团及属下所有公司新项目产品尺寸开发与验证。
3. 术语4. 操作说明4.1. 职责研发:主导产品2D尺寸过程开发,使产品尺寸导入量产后满足CPK与图纸要求。
模具:负责依产品2D开发模具加工尺寸,使模具设计、加工尺寸得到有效管控,最终达成使用该模具生产出的产品尺寸符合图纸要求。
试模:负责制定试模方案,得到最优的CTQ管控参数,并通过DOE试模,充分模拟模具量产过程中尺寸变化规律与偏差程度,为修模与尺寸公差制定提供实际依据。
品质:负责制定重点尺寸测量方案,提供FAI报告,协助各部工程师进行不合格尺寸分析与检讨,制定修模方案。
4.2 客户提供开模重点尺寸数据项目开模检讨阶段,结构工程师需从客户处获取产品零件重点测量尺寸图档给模具工程师进行模拟分析及转换模具钢料重点测量尺寸。
4.3. 重点尺寸分析检查进行模具设计阶段,模具工程师(TE)先依据客户提供的重点尺寸进行分析检查其公差带是否能满足,是否有不对称公差的特殊要求,标注是否合理,是否具备可测量性等。
分析检查有问题的地方及时反馈给结构工程师与客户沟通修正。
4.4. 重点尺寸测量方案制定4.3.1.依据重点尺寸图档,QE 与测量组共同制定出产品重点尺寸测量方案,提交《重点尺寸测量方案报告》给客户确认。
4.3.2.模具工程师(TE)与模具测量QC共同制定转换产重点尺寸对应在模具钢料尺寸的测量方案,提交《重点尺寸测量方案报告》给项目和QE 确认。
4.5. 模具重点尺寸钢料测量开模过程中,模具QC 依照重点尺寸钢料测量方案对模具钢料尺寸进行测量监控,使之满足模具图纸设计尺寸。
4.6. 2D 图档提供及分析检查开模1 周内,项目工程师从客户端获取完整版2D图档并提交给QE与结构工程师进行图档分析检查,检查依据2D 图档checklist 逐一核对,有问题处统一由项目工程师进行汇总提交《2D评审报告》给客户,进行修正后转换内部控制图档。
设计工作流程详解手册与作业指导书第1章设计工作流程概述 (3)1.1 设计工作流程的重要性 (3)1.2 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4)1.3 设计工作流程的组成部分 (4)第2章设计准备阶段 (4)2.1 项目分析 (4)2.1.1 背景分析 (5)2.1.2 用户需求分析 (5)2.1.3 竞品分析 (5)2.2 设计目标与要求 (5)2.2.1 设计目标 (5)2.2.2 设计要求 (5)2.3 设计团队组织与分工 (5)2.3.1 团队组织结构 (5)2.3.2 分工与职责 (5)2.3.3 人员配置与技能要求 (5)2.3.4 沟通协作机制 (5)第3章市场调研与竞品分析 (6)3.1 市场调研方法 (6)3.1.1 文献调研 (6)3.1.2 问卷调查 (6)3.1.3 深度访谈 (6)3.1.4 实地考察 (6)3.1.5 数据分析 (6)3.2 竞品分析方法 (6)3.2.1 产品分析 (6)3.2.2 价格分析 (6)3.2.3 渠道分析 (6)3.2.4 品牌分析 (6)3.2.5 用户评价分析 (6)3.3 调研结果整理与应用 (7)3.3.1 调研数据整理 (7)3.3.2 调研报告撰写 (7)3.3.3 策略制定 (7)3.3.4 产品优化 (7)3.3.5 市场监测 (7)第4章概念创意与草图设计 (7)4.1 创意思维方法 (7)4.1.1 �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 (7)4.1.2 SCAMPER (7)4.1.3 635 Method(635法) (8)4.2.1 线条与形状 (8)4.2.2 比例与透视 (8)4.2.3 笔触与质感 (8)4.2.4 标注与说明 (8)4.3 概念筛选与优化 (8)4.3.1 创意评估 (8)4.3.2 模块化设计 (8)4.3.3 方案对比 (8)4.3.4 概念整合 (9)4.3.5 概念验证 (9)第5章设计方案深化 (9)5.1 设计规范与标准 (9)5.1.1 总体设计原则 (9)5.1.2 设计规范与标准 (9)5.2 设计元素提炼与运用 (9)5.2.1 设计元素提炼 (9)5.2.2 设计元素运用 (9)5.3 方案评估与修改 (10)5.3.1 方案评估 (10)5.3.2 方案修改 (10)第6章设计原型制作 (10)6.1 原型设计工具介绍 (10)6.1.1 设计原型概述 (10)6.1.2 常用原型设计工具 (10)6.2 交互设计原则 (10)6.2.1 用户体验导向 (10)6.2.2 简洁明了 (11)6.2.3 一致性 (11)6.2.4 反馈及时 (11)6.2.5 容错性 (11)6.3 原型评审与迭代 (11)6.3.1 原型评审 (11)6.3.2 迭代优化 (11)第7章设计输出与交付 (11)7.1 设计文件规范 (12)7.1.1 文件格式 (12)7.1.2 命名规则 (12)7.1.3 内容要求 (12)7.2 设计交付流程 (12)7.2.1 初步设计阶段 (12)7.2.2 施工图设计阶段 (12)7.2.3 设计定稿阶段 (13)7.3 设计交接与沟通 (13)7.3.2 设计沟通 (13)第8章项目实施与跟进 (13)8.1 项目进度管理 (13)8.1.1 进度计划制定 (13)8.1.2 进度控制 (13)8.2 质量控制与验收 (14)8.2.1 质量计划制定 (14)8.2.2 质量控制 (14)8.2.3 验收管理 (14)8.3 项目总结与改进 (14)8.3.1 项目总结 (14)8.3.2 改进措施 (15)第9章设计团队协作与沟通 (15)9.1 团队协作工具与方法 (15)9.1.1 团队协作工具 (15)9.1.2 团队协作方法 (15)9.2 沟通技巧与策略 (15)9.2.1 沟通技巧 (16)9.2.2 沟通策略 (16)9.3 冲突解决与团队建设 (16)9.3.1 冲突解决 (16)9.3.2 团队建设 (16)第10章设计工作流程优化与持续改进 (16)10.1 流程评估与监控 (16)10.1.1 流程评估的目的与方法 (16)10.1.2 流程监控的关键指标 (17)10.1.3 流程评估与监控的实施步骤 (17)10.2 改进措施与方法 (17)10.2.1 优化流程设计 (17)10.2.2 引入先进技术与方法 (17)10.2.3 强化人员培训与激励 (17)10.3 持续优化与创新发展 (17)10.3.1 建立持续优化机制 (17)10.3.2 创新发展策略 (17)10.3.3 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18)第1章设计工作流程概述1.1 设计工作流程的重要性设计工作流程是组织内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石,对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评审操作指导书
编号:•• •1、设计评审的目的
••• 设计评审是对各阶段设计产品和设计文件作综合性、系统性的检查,评估设计是否满足相应的质量要求,并预测和查明问题所在,以确保最终设计产品能满足设计任务书要求和市场要求,并完全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最终设计文件完整、合理、正确,能满足大批量生产要求,并完全符合国家管理制度的要求。
••• 2、设计评审的时机和阶段
•• 2.1 设计评审在设计的适当时间进行,即当设计的某一阶段完成后,一定要进行设计评审,对本公司电子行业的应用设计来说,设计评审可分设计方案评审、设计定型评审和生产定型评审三阶段进行。
•• •2.2 设计方案评审的主要内容:
••• a、方案设计依据和指导原则;
••• •••b、优选方案原则,所选方案的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
••• c、产品的初步技术要求(包括硬件和软件)及测试方法;
• d、可靠性设计准则、指标及验证方法;
••• e、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考虑;
• f、产品造型、结构和表面处理;
g、设计进度计划和综合后勤支援;
•• h、设计费用概算;
• I、2.5条规定的其他项目。
••• 2.3 设计定型评审的主要内容
••• 2.3.1 设计定型样机评审的主要内容
••• •••a、各分系统性能、功能实测水平;
••• b、整机性能、功能实测水平;
••• c、环境适应性试验情况;
••• d、可靠性摸底试验情况;
••• e、电磁兼容性试验情况;
••• f、关键技术和攻关项目重点测试和试验情况;
••• g、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落实情况;
••• h、安全性、维修性落实情况
••• I、可生产性落实情况;
••• j、造型、结构及表面处理情况;
••• k、与已证实的类似设计产品进行使用对比的情况。
• 2.3.2 设计定型图纸和文件评审的主要内容
••• a、设计图纸、文件的标准化;
••• b、产品总技术条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正确性;
••• c、设计图纸、文件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 d、所选原材料是否符合限用范围;
••• e、应力降额、冗余设计评审;
••• f、关键技术和攻关项目技术总结评审。
2.4 生产定型评审的主要内容
• 2.4.1 生产定型样机评审的主要内容;
••• a、各分系统性能、功能实测水平;
••• b、整机性能、功能实测水平;
••• c、环境适应性试验情况;
••• d、可靠性试验情况;
•• e、电磁兼容性试验情况;
••• f、元器件装配质量;
••• g、造型、结构及表面处理情况;
••• h、包装运输及附件情况;
••• I、抽查合格率;
••• j、对设计定型缺陷和对设计定型评审小组意见所采取的改进措施。
•• 2.4.2 生产定型产品图和文件评审的主要内容
••• a、产品生产图纸和文件的标准化;
••• b、产品生产和验收标准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 c、产品生产图纸和文件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 d、所选原材料是否符合限用范围;
••• e、应力降额、冗余设计评定;
••• f、外购件技术条件和检验方法是否完整、正确;
••• g、外协件图纸和检验方法是否完整、正确;
••• h、关键件图纸、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是否完整、正确,并是否由指定工厂供应;
••• I、随机使用说明书。
•• 2.4.3 生产定型工艺、工装和设备评审的主要内容
••• a、关键工序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正确性;
••• b、工装系数≥ 80%;
••• c、主要工装的合理性;
••• d、设备精度是否有计量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运行;
•• 2.5 用户反馈的信息
•• 2.6 设计评审的组织和人员
•• 2.6.1 由公司主持的设计评审由研究开发部组织,由上级主管机关主持的定型设计评审,组长一般由项目负责人担任;由上级主管机关主持的定型鉴定,组长和成员由上级主管机关指定。
• •2.6.2 评审小组成员一般包括:
••• a、主持定型鉴定的上级主管机关领导或代表;
••• b、本公司领导;
••• c、主持设计的设计师;
d、其它同行技术人员和专家;
•e、产品制造部、物资管理部、行政部代表。
•• •2.7.3 设计评审的准备
••• 2.7.3.1 设计评审前由主持该产品设计的项目负责人准备设计评审技术报告,并填写公司设计评审申请表,报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2.7.
3.2 公司总工程师接到公司设计评审表后及时审查批准,并由研究开发
部组织实施,如需要定型鉴定,由综合办公室填写评审申请表,上报上级主管机关。
••• 2.7.3.3 设计评审的资料准备
••• a、设计评审技术报告;
••• b、产品总技术条件或产品企业标准;
••• c、产品设计图纸和文件;
••• d、论证文件,试验记录;
••• e、关键技术和攻关项目技术总结;
••• f、存在的问题,缺陷及今后将采取的措施;
••• g、样本性能实测记录;
••• h、用户使用情况信息反馈;
••• I、有关国家的行业的法令、法规和标准;
••• 2.7.3.4 设计评审的样本和仪表、设备准备
••• a、提交评审的样本(附测试记录);
••• b、提供室内测试用仪表、设备(要有计量合格证,•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c、提供环境试验用仪表、设备(要求同上);
••• d、提供室外测试用的车辆和对比样本;
••• 2.7.3.5 设计评审技术报告及主要文件应在一周前交评审小组成员审阅。
••• 3 设计评审程序
••• 3.1 评审小组召开预备会议,审议、评审议程,明确小组成员分工,即••• 部分成员参加样本测试,部分成员参加资料评审;
••• 3.2 召开第一次的评审会议,由主持该产品设计的项目负责人作设计评••• 审技术报告,必要时可要求设计师作答辩和补充说明。
•• 3.3 按分工,一部分成员复测样本或另抽样本测试其性能和功能;另一••• 部分成员评审设计图纸、文件的标准化,完整性和正确性,样本和文件评审时,主要设计师应到场,以便指导测试和解答提问。
3.4 召开第二次评审会议,由主持样本测试的评审组代表报告样本测试结
果,由主持资料评审的评审组代表报告资料评审结果。
最后由评审小组组长宣布评审的结论,一致通过后,全体评审组成员在评审文件上签字。
•• •3.5 设计评审的管理
••• 3.5.1 设计评审文件和设计评审测试记录(应有评审代表签字)应由总体••• 设计师汇编成册。
••• 3.5.2 设计评审发现和提出的问题应由项目负责人汇总分类,与分系统设••• 计师一起查明原因,采取措施,限期解决,最后由项目负责人将处理情况汇•• •总,形成文件。
••• 3.5.3 设计评审文件汇编和设计评审意见处理情况均应按《记录控制程序》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