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沟通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园沟通------用心,让距离消失

当今,年轻教师是独生子女,幼儿家长大多是独生子女,幼儿是独生子女,这给家长工

作带来了新的课题:独生子女的唯我独尊、不善交流、难以接受意见成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障碍。如何克服这些障碍,笔者认为:只有用“心”沟通,家园通道才会畅通,才能真正实现家园合作的共赢。

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搞好各项工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家园共育的关键在于“沟通”二字,教师和家长通过用心去交流彼此的教育理念、情感,以求相互的理解和支持,加深彼此的信任。让双方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近。

在我们每天的工作中,都要接触到家长,家长是送走了一批,又迎来了一批,由于家长的社会地位、学历层次、家庭背景、经济地位、家教观念等等的不同经常会使我们老师和家长之间产生一些距离:

距离一:家长与老师接触的时间减少了。

1、为了加强幼儿园管理,确保幼儿园内人身财产的安全,优化幼儿园内活动秩序,保证幼儿园内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

务就由老人或者保姆的来承担,有时老师的信息通过老人、保姆的传达,不是不详细,就是忘了传达。这样家长就减少了和老师直接接触和了解信息的机会。

距离二:家长的观念与行为不一致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家长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也能意识到自己在子女成长过程中承担的责任。但家长的教育行为又有另外表现:

1、我们曾经作了一次调查,很多家长在内心深处很想去了解一些家教知识,但是实际上仅有少许一部分家长能够主动去翻阅一些有关的育儿书籍、杂志,或者主动向老师了解育儿知识,收看有关育儿的电视节目和上网查询有关内容等;说明绝大部分的家长没有积极主动地了解和学习如何科学教育孩子。

2、在班中,也只有很少家长能主动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如:知道他最近在幼儿园的学习内容,行为表现、园内重大活动。虽然我们已经尽可能地满足了家长:教学内容,各项通知等家长人手一份,但是真正去关注教学内容,和孩子一起去温习、去交流的家长也只占少数。

距离三:教师与家长的地位不平等

1、我们教师在大多数家长心目中始终处于权威的角色,家长始终是被动的、常常要服从教师的要求,配合幼儿园的工作。由于这种地位的影响,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一般是老师说得多,家长听得多。有的家长很想对老师谈谈孩子在家和在园表现不一的一些情况,想和老师探讨和分析一下有些行为产生的原因,希望老师能够帮助孩子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但由于这些看法有时与老师的观点不一致,因而这种抱着美好愿望的心理往往被老师定论的语气给扼杀。

2、我们教师沟通的内容往往要么就是“报喜不报忧”,要么就是“报忧不报喜”。“报喜不报忧”的往往是那些在班级里“默默无闻”的孩子,平常老师关注的也不多,当家长问及孩子的在园情况时,老师一般就用:“很好,还好……”等等的词语敷衍过去了,而对待那些在老师眼里比较“调皮”的孩子,老师则侧重孩子的不足,交流内容大多是孩子在幼儿园还存在哪些问题,或犯了什么错误,需要家长如何配合,完全是“报忧不报喜”,如:老师告诉家长,您的孩子专注力方面比较欠缺,因为在美术课上,他表现出来对绘画没有耐心,专注力不够。以至于家长一听到老师与之交流,他必然联想到孩子在幼儿园又犯了错误。其实家长也希望从老师那儿得到一些进步的、积极的、肯定的反馈意见。

1、家长会、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家访这三种活动都是如今普遍的家园集体活动,形式和内容还需进行调整和充实,集体活动过后,能和老师一对一地进行交流的家长每次也只能2-3个。难以达到家园沟通良好的理想境界。

2、利用网络沟通也真不失是是家园沟通的一个好方法。我园现在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班级主页,成为幼儿园的一扇对外窗口,通过网上留言进行交流。但是在农村,又有多少家长能通过网络进行沟通的呢,他们对学校的网站反应平淡。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真面对,仔细分析,在实践中寻找着适合自己与家长沟通的最佳方法:

一、尊重家长,平等沟通

1、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搞好家园沟通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之间要建立相互信任、尊重、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时要建立一种亲密的感情。这种亲密的感情是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无论是晨间接待、离园接待还是路上与家长相遇时,我总会以真心、灿烂的微笑去面对他们,久而久之,家长自然也就接收和领悟到了我发射出的友好、热情的电波,与我之间产生了一种亲切感、信任感。无论是爷爷奶奶,还是爸爸妈妈,我与他们的交流、沟通也就没有了隔阂,非常的亲切。另外。我每次有机会和家长聊天的话,都会先主动给家长讲述一些孩子在园生

活、学习方面的一些琐事,让家长感觉到我们是在真心关注他的孩子。其实,我们只要真心对待幼儿、尊重理解家长,把工作做细、做到位,那么家长工作就迎韧而解,就不难做了。记得有一次孩子离园后,我突然发现午睡室里有一件宝宝的衣服没有带回家,外面,天正下着雨,我立刻意识到宝宝平常体质不怎么好,宝宝爸爸又是个脾气暴躁的人,我马上给宝宝的妈妈发了条短信:宝宝妈妈,很抱歉,今天离园时忘记提醒宝宝把衣服带回家了,今天天又下雨,不知宝宝有没有着凉,再次向您道歉!妈妈马上回复:没关系的,谢谢关心!一条短信,消除了宝宝家人心中的怨气,拉近了我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因为我总在想,我们在做家园沟通时一定要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才会赢得家长的信任、理解与支持!

2、注意语言沟通的技巧性。

家园沟通的目的就是为了达成共识。教师在家园沟通时,一定要以平等的心态来对待家长,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交流环境,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耐心、虚心、诚心地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建议,这样才能是家园保持协调一致。对于每位家长来说,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美,并从中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哪怕老师一点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而这种高兴的心情会转移到对待孩子的态度上,记得有一次,班上小海鸥的妈妈来了,妈妈是一位美术老师,工作也很忙,与我们接触得很少。于是我主动和她交流起宝宝的一些事情:早上来园后能帮助老师把小朋友的水杯按标记放置在杯子架上了,还会帮忙把小朋友的椅子翻下来,会在桌子上铺桌布了……刚讲到这里。只见妈妈立刻亲了亲孩子的小脸说:“你真棒!妈妈真为你高兴”。这种奖赏性的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孩子继续努力。同时由于这种肯定优点的交流使我和家长一直保持着一种轻松的、自信的、愉快的心情。接着她又主动向我提及孩子在家不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期望得到我的指点和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这样的交流与沟通就能切实解决一些问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因人而异,找准沟通的切入点。

孩子是存在着个体差异的,家长也一样,不同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学历层次、家庭背景、家教观念、性格脾气各有不同,为人处世的态度也千差万别,这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教师要因人而异,各施各法。积极寻找教育幼儿的最佳切入点,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幼儿个性。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家长,都是我们的交流对象,不论家长的素质怎样,我们都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交流孩子的在园表现,交流孩子的点滴进步和存在的不足。让每位家长都能感觉老师对自己与自己孩子的重视,因为他们深知自己受到了注意或重视,说明孩子也就不会受到冷落。对于关系比较熟悉、性格直爽的家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