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与国企发展的相互作用 朱双亮
- 格式:pdf
- 大小:262.19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财政体制变革与国有企业改革相互关系的研究一、引言中国的财政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中两个关键的方面。
财政体制变革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效益,而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财政体制变革与国有企业改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探讨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中国财政体制变革的背景和目标中国财政体制变革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化的财政体制,推动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和能效优化。
财政体制变革的主要内容包括预算制度改革、税收体制改革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1. 预算制度改革预算制度改革试图建立透明、规范和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
通过推行“三公经费”制度,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公开透明度。
预算制度改革还强调绩效管理,将经费和政府投资与经济和社会效益挂钩。
2. 税收体制改革税收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税收的公平与效率。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降低企业税负,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和资源税制度。
税收体制改革还推行了“营改增”政策,简化了税制结构,提高了税收征管效率。
3.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旨在加强财政预算的制定、执行和监督。
建立了现代财政会计制度,强调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此外,还推行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改革,增加地方财政自主权。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和目标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之一,始于1990年代。
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推动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产权改革、企业治理改革和市场导向改革。
1. 产权改革产权改革旨在明确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的建立,完善了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
此外,国有企业还逐步引入了国有股权多元化的改革,促进了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
2. 企业治理改革企业治理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与国企发展的相互作用摘要:本文首先对我国的财政税收政策及其改革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对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和国企发展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国企发展;财税环境一、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及其改革和完善1 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的概况“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十五”时期,财税体制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新的进展。
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重要保障。
(1)现行财政税收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①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过低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究其原因,一方面,农业丰收和粮食的价格提升使得农业税收超额,另一方面,随着股票二级市场的不断火爆,使得证券交易税收大幅度的超额预算;而与此同时,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增值税、营业税等却增长不多,导致整个经济的增长和财政税收的增长不同步。
②各种行政性的收费和基金越来越多,很多基金和收费的出台都是财政拿不出而留给政策的结局,从本质上来说,这也是政府职能的一种无奈选择。
③合理的财政纵向平衡机制还有待建立和完善,企业间税负不均衡的现象还存在。
一方面,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原体制关系保留了新进体制,从分税制的角度来看,通过两税来解决财政纵向不平衡的问题似乎还不够现实;另一方面,从企业税负的情况分析来看,内外资企业的税收政策还不够统一,一些企业的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还伴随着税收优惠的政策,一些旧的区域性的优惠政策仍然存在,影响了财政税收改革的进行。
(2)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改革的措施①建立完善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长期持续下降削弱了政府的相关职能,导致政府职能缺少了财政保证。
介于此,在财政税收改革中,出台了一些关于基金和收费的政策,通过进一步的完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保证财政收入的正常健康增长。
②加强财政部门对政府财政性收费和基金的管理。
财政不统一,政府资金体制外运转,对于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
浅析国家财税政策改革对国企发展的作用及应对措施发布时间:2021-03-18T10:42:19.740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作者:彭毅[导读] 摘要:我国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财政税收管理制度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进步。
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云南安宁 650302摘要:我国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财政税收管理制度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进步。
但是在市场经济多元化的情况下,财政税收管理体系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财政税收体制应当根据现有的市场经济状况进行对应的改革。
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结构中,主要的核心是大型的国有企业,在进行税收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大型国有企业的适应性也成了改革研究的方向之一。
本文主要从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对国企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简要探讨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及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财政税收;改革;国企;经济;影响;措施引言财政管理工作作为国家以及企业进行发展的核心任务,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从我国国情的角度出发考虑,财政管理已经形成了与之符合的管理体系。
财政税收作为该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通常情况下,将税收体制进行明确的划分,将各个行业的税种以及优化税率的配置进行有效的管理。
因此,将税收体制进行完善,可以使得各个行业与企业能够在有效的财政管理方式中进行良好的发展。
一、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方案(一)建立完善的税收体制在现阶段的财政税收体制中,大多都是沿用之前的方案进行,而该方式对于以前的市场环境来说比较的适合,但是对于现在多变的、多元化的市场经济环境而言,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因此,需要将现有的税收体制进行有效的改革并且将其完善。
在进行税收体制建立的过程中,应当适当的将税收监管权进行下放,使得地方政府在此过程中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管理,从而使得财政税收改革工作有效的开展进行。
(二)把握好政府、市场干预力度之间的关系在我国现阶段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中,对经济的发展进行调整的主要角色就是政府以及市场。
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对国企经济发展的影响作者:李骐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7期摘要:在国家治理中,财税体制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制度性、保障性作用,可谓牵一发动全身。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最重要的任务有三项: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从目前来看,前两项任务进展明显,很多改革措施已经落地见效。
针对我国新出台的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制度,本文浅析其对国企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国企经济发展;影响自1994年我国实行税制改革以来,相关的税收改革制度一直是争议较多的话题,不仅仅是由于税收法规的不断变更而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人们对于税收会计属性的认识不够深刻,而且在实际的工作上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之间存在矛盾,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
一、我国关于财政税收政策改革的相关规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税收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一、自2009年1月1日起,税收一般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购进(包括接受捐赠、实物投资,下同)或者自制(包括改扩建、安装,下同)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以下简称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38号,以下简称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以下简称细则)的有关规定,凭税收专用发票、海关进口税收专用缴款书和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以下简称税收扣税凭证)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其进项税额应当记入“应交税金一应交税收(进项税额)”科目。
二、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对国企经济发展的影响(一)税负影响所谓税收转型就是把我国现行的生产型税收改为消费型税收。
生产型税收是指在计算纳税人当期应纳税额时,只允许在销项税额中抵扣外购的原材料的已纳税额,不允许扣除外购的固定资产的已纳税额;而消费型税收则是在计算纳税人当期应纳税额时,允许在销项税额中扣除外购的原材料和固定资产的已纳税额。
税收与国有企业改革税收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税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经济和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税收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
一、税收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税收可以为国家提供足够的经费用于改革国有企业。
无论是企业内部的技术升级、重组与整合,还是推行市场化改革、引进外资,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而税收的增加,可以为改革提供强大的财政支持。
其次,税收可以用于调节国有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可以实现对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推动企业加快市场化步伐,提高经营效益。
例如,通过对企业利润进行差别税率的设立,可以激励企业提高产能和效益,同时也能够对利润过高的企业进行适当的惩罚。
最后,税收还可以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外部的支持和保障。
改革国有企业需要深入研究和前瞻性的政策设计,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税收收入的增加可以为政府提供更多的财政空间,使得政府能够更好地推行改革,为企业提供合适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
二、税收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策略税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实施策略需要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首先,应该建立起适合国有企业特点的税收制度。
国有企业通常具有规模庞大、资本集中等特点,其税收制度应该更加灵活、适应企业的经营特点。
例如,对于国有企业的资本开支、技术创新、海外投资等,可以提供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企业的创新精神和市场开拓。
其次,应当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加强税收征管工作。
发挥税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激励与约束作用,需要税收部门加大对企业税收行为的监管力度,加强税收征管工作。
同时,应当加强对纳税人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纳税人的税收意识和合规性。
最后,应该推动税收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创新。
国有企业改革需要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税收法律体系也不例外。
国家税收政策改革及国企发展的相互作用【精品发布】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经济下不断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经历考验。
国家相关政策对国有企业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国家对财政税收政策进行改革,这对国有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重要词:国家财政;改革;国有企业;发展研究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目前国家财政部门对税收政策进行调控。
国有企业应对相关政策进行研究分析,调整企业内部发展战略,以便适应新的财政税收政策,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一、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目前存在的问题1.税收体制我国财政收入在总GDP中占的比重较小,期间采取了一定措施提高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但并未取得显著的效果。
影响财政税收的原因有很多种,而粮食价格是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特殊原因,国家对粮食价格进行有效控制,粮食价格的高低决定了粮食产值创造的相关税收。
另外证券交易对整个财政市场也有较大的影响。
股票交易市场具有不稳定性,在交易的过程中创造的相关税费不断变化,难以调控。
行政收费项目的增多也对国家税收造成影响,政府职能部门进行控制有一定的难度。
2.国家财政税收的调控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国家财政税收的调控对社会经济有着一定的影响。
合理的财政税收政策对政府的招商引资起着良好的作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国家财政税收工作,不同的区域以及不同的经济环境都影响着整体的财政税收。
一些特殊区域在经济和行政方面有着独特的管理方式。
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良好的经济环境创造了更多的税收,而将税收比例适当下调有助于该地区经济的更好发展。
国家进行财政税收的改革也是希望创造更好的经济环境,促进国有企业做大做强。
二、国家财政税收政策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联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中的顶梁柱,实力雄厚,贡献了大量的GDP。
国有企业的运营受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影响较大。
国有企业有着独特的经营模式,机制、组织结构,以及内部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特殊原因,历史遗留问题没有被妥善解决,造成国有企业经济出现衰退现象。
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与国企发展的相互作用作者:武永苓来源:《现代企业》2024年第06期在市场经济形式面临快速变化的背景下,国有企业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可以更好地提升国内外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需求。
国家出台的相关财政税收政策,为营造良好的国企发展投资条件形成了有力支撑,国企的发展也在不断反作用于税制的改革和优化,二者之间呈现出了十分紧密的联系,也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可靠性。
因此,系统性地介绍财政税收政策的现状及影响,并详细分析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和国有企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
国有企业承担着国民经济和政治工作的双重责任,在其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实践创新和改革,更需要从维护市场经济稳定、提升国民经济增量的角度进行深入考量,和当前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制定形成良好的适应,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推行新的国有企业制度改革,正确认识当前国有企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新使命,着重在企业的税务申报和管理等方面发力,建立健全企业的税务工作制度,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在经济效益方面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
一、财政税收政策的现状及影响1.国有税收体制。
财政税收政策跟随着国内外市场经济的变化实现了调整和改革,进一步扩大了市场经济的资本投入的吸引力,形成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并从宏观的角度实现了国民经济收入的科学分配,营造了稳定、可靠的市场经济环境。
由于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税收工作制度对落后偏远地区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税负压力,政府和财政主管部门可以通过这些内部的税收政策制度改革和调整优化来达到实现对经济发展的总体把握,而对欠发达地区则给予更加宽松的企业经营政策支持,为其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动能。
国有税收体制的建立必须考虑到其工作的全面性与公平性,目前所实行的企业税收制度为复合税制,包括了流转税和所得税等不同的税种,这种复合化的管理方式可以更加综合地考虑到不同的企业经营现状和税收需求情况,也是对国家关系和社会生产力形成的一种适应和调控。
探讨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与国企发展的相互作用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国有企业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市场发展形势的规范化,我国财务税收制度也在一定上得到了优化和改进,财务税收制度的优化对国有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次研究详细的分析了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与国有企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财政税收政策;政策改革;国企发展;相互影响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国有企业的稳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有企业在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和平稳定的过程中充当着主体力量,不但有效的改善了国内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环境,还有效的解决了一些社会问题,国家税收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环境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一改变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为其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国有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发展,而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发展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建设发展造成客观性的影响。
所以,国有企业从多个方面加强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同时掌握财政税收政策的变革对企业发展本身造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及时提出一些积极的应对策略,对自身发展的战略方针以及规划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国有企业在当前环境背景下能够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1、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与国企发展的相互作用分析对财政税收政策的调整改革有效的加速了我国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速度,随着财政税收政策的不断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国有企业发展所面对的经济发展环境。
比如我国建筑行业,在实施财政税收政策之前,营业税属于价内税,合同收入中就包含营业税。
而实施财政税收政策之后,增值税则属于价外税,合同收入中不包含增值税,合同预计的总成本中也不再是实际成本的组成部分,合同预计总成本将明显减少。
探讨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与国企发展的相互作用[摘要]为促进国有企业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在财政税收政策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改革。
文章着重探讨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与国企发展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国企和政府部门角度提出几点改进建议,旨在进一步借助财政税收政策推动企业发展,助力国家经济建设。
[关键词]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国有企业;审核机制1国企发展对财政税收政策改革的促进作用国有企业是由国务院或地方政府代表国家肩负起出资人职责,并由国家资产参与的独资或国资控股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重要支柱。
目前,国企已经发生重大改革,并参与到市场竞争中,遵守着市场竞争规则。
在市场环境下,国有企业需要肩负起国民经济中流砥柱的使命,有效防止自身被市场淘汰,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经济效益,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基于国企发展任务重、责任大的特性,政府部门出台了一些更加优惠的扶持性财税政策,做好宏观市场调控,积极出手干预,为推动国企改革与发展铺平道路。
实现财政税收政策的优化与改革,能为国有企业发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因此,政府部门应当意识到自身这方面的作用,要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出台一些既不破坏市场环境,又能助力国有企业发展的财税改革政策。
可以说,国有企业的发展为税收政策的不断改革与创新指明了方向。
为了保障国有资产的经济效益与安全,国企方面和政府财税部门需要紧密合作,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财税政策,从而助力国有企业更好地发挥自身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对国企发展的促进作用实现财政税收政策的优化与改革,能为国有企业发展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旨在减轻企业的负担,使企业将更多精力和资金放在增加出口、扩大投资规模、刺激消费等方面,真正带动内需,实现经济稳步增长的目标,为国企深化改革奠定稳固的基础。
与此同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还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中国财政体制变革与国有企业改革相互关系的研究
首先,中国财政体制变革对国有企业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持。
中国财政体制变革通过建立健全的财政制度,提高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效率,为国有企业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和财务支持。
例如,实施过程中,政府逐渐减少对国有企业的直接补贴,转而引导社会资本向国有企业注入资金。
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创新能力,推动企业。
此外,中国财政体制变革还为国有企业提供了市场化的发展环境。
财政体制变革改变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化的发展环境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例如,过程中,中国逐步引入竞争机制,推动政府性企业与其他企业进行市场化竞争,促进了国有企业的进行。
市场化发展的环境可以激发国有企业的竞争意识和动力,推动企业向市场导向的方向发展。
然而,中国财政体制变革与国有企业之间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财政体制变革可能导致财政收入重心向地方转移,导致中央财政无法给予国有企业足够的支持。
另一方面,财政体制变革可能导致国有企业中的一些政策缺乏稳定性,影响国有企业的长期规划和执行。
总结起来,中国财政体制变革与国有企业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
财政体制变革为国有企业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支持、法律保障和市场化环境,推动了企业的进行。
然而,财政体制变革与国有企业之间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持续关注和解决。
只有在财政体制变革和国有企业的相互推动下,中国的经济才能取得更大的进展。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的影响陈玲慧(淮安市清江浦区汇泽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江苏 淮安 223003)摘 要:财政税收体制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能够保障政府机构各项社会服务工作的开展。
而随着财政税收体制的深化改革,国内经济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变动。
在财税体制改革工作下,国有企业不可避免受到了一定影响,如何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背景下,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发展难题,成了国有企业发展中应当关注的重点。
文章对财税体制改革下国有企业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结合国有企业的发展特点,指出了如何充分利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工作发挥企业优势,以及如何做好内部企业创新,积极应对新的发展挑战的相关措施,希望能够促进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财政税收体制;内部管理;国有企业中图分类号:F812.42;F27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3)35-0167-04 DOI:10.13939/ki.zgsc.2023.35.1671 引言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有重要地位,是维护国内经济发展稳定,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内容[1]。
在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下,市场经济活动发展更加平衡,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经济活力,但随着财政税收体制的不断改革,国有企业也面临着一定的经营风险,为了保证国内经济发展稳定,维护企业安全,国有企业需要不断探索新型的管理方式,适应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内容,同时提升内部管理活力,更好保障内部经营稳定,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减少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 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必要性及对国有企业的影响2.1 国内财税体制改革必要性随着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相关部门预算约束能力增强,政府行为得以规范,能够实现对财政税收工作的有效监督,建立起全面规范的现代管理体系。
在税制结构优化以及税收功能完善的基础上,宏观税负能够得以稳定,推进依法治税进程,保障社会公平,维护市场统一,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的调节分配作用,进一步调节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在保证中央与地方收入格局稳定的基础上,理顺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明确不同政府机构的办事权力以及办事责任,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制度。
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对国企经济发展的影响作者:刘博来源:《卷宗》2020年第21期摘要:国家财政税收对企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发展水平,关注财政税收政策改革的影响,采用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能够实现企业稳定发展。
下面文章就对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对国企经济发展影响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国家财政;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国企经济1 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对国企经济发展的影响1.1 提高国企对财务的管理水平改革了财政税收政策之后,国企需要根据政策的变化对自身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调整,这样对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通常情况下,国有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大,涉及的工作内容比较多,自然产生的业务量也是较为可观的,需要缴纳的税款金额也比较大,这就要求国企要合理的对自身的财务和纳税工作进行管理。
所以,税收政策在改革之后,国企要想有一个好的发展,就要对自己的工作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改进工作当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能够得以提升。
1.2 使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向信息化的方向转变当今时代,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国有企业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工作的内容和业务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且税收政策的改革让企业在对财务进行管理的时候变得更加的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国企当中的财务人员面对的工作是非常的繁琐的,这就导致以往传统的工作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工作需求,需要对工作的方式进行创新。
因此,这就需要借助科学技术的手段,将传统的工作方式转变为信息化的工作方式,构建一个内部的网络平台,企业中的内部人员只需要通过平台就能够对产生的财务数据进行上传或者是下载,而且还能够对数据信息进行自动化的处理,不仅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还能够减少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从而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3 加强国企对自身财务情况的监管力度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大部分的国有企业都有很多的分公司,并且位于国家不同的地方,这样总公司在对分公司进行管理的时候是非常麻烦的。
论述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与国企发展的相互作用摘要:国家财政状况的好坏以及财政政策的选择关乎国家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也会带来影响,大力的财政支持是国家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体现,在国有企业进行具体的财务核算、账务管理、所得税筹划等工作中都得以充满体现出来,况且国家对国有企业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关乎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科技企业的孵化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作用在于为国有企业提供完备的基础实施,为创业者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减少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为国有企业培养出优秀的企业家和创新型的人才。
目前,国家实行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税收优惠政策极大地推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
同时,国有企业的发展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据相关数据统计,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税收占到全国总税收的30%以上,2017年国有企业上缴的税费已经达到了50万亿元,这对国家的财政收入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关键词:国家财政税收;国有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相互作用1目前国家财政政策和国有企业发展的不足1.1国家财政政策的不足为了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国家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近几年来,国家为了打赢攻坚脱贫战争,大部分的优惠政策都是针对贫困地区或者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而颁布的,因此同样的优惠政策对于我们企业而言却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除此之外,在税收方面国家也推出了一些政策,但这些政策比较混乱,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少法律的正当保护,对科技的扶持政策通常见于某种决定、通知、函件等行政法规之中。
在税额的减免上,国家财政政策对国有企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可以申请加速折旧,这对国有企业的发展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其限制的因素过多,其优势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并且国家的很多优惠政策只是针对企业的发展情景,对企业技术进步方面的设备却缺少相关的政策支持,这不利于国有企业的创新。
除此之外,税收减免政策一般只用于国有企业发展的初期,而在初期国有企业获得利润实在是非常有限,很难维持企业的长远发展。
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与国企发展的相互作用摘要:为将柴油的低温流动性能改善,并使十六烷值有所增高,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研究院开发了加氢改质降凝技术及其RHC-130加氢改质降凝催化剂。
研究结果表明,RHC-130催化剂对直馏柴油、催化裂化柴油、焦化汽柴油及其混合油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具有凝点降低幅度大、十六烷值提高性能好、柴油收率高等优点。
工业应用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反应温度可以灵活生产-35号、-20号、-10号低凝柴油。
关键词:柴油加氢;改质降凝;开发应用;工业应用1实验1.1原料试验选用的柴油原料取自某炼油厂的焦化汽柴混合油、直馏柴油、催化裂化柴油和一种混合柴油,焦化柴油为焦化汽柴油馏分中大于165℃的馏分,其收率为85.43%,用于与反应后柴油性质进行对比;混合柴油为直馏柴油、催化裂化柴油和焦化柴油以质量比76.3∶15.5∶8.2混合得到。
1.2试验装置和催化剂试验在250mL中型固定床加氢装置上进行,采用单段一次通过工艺流程。
试验所用催化剂为石科院开发并已工业应用的Ni-Mo-W/γ-Al2O3型加氢精制催化剂和异构降凝催化剂。
1.3分析方法油品分析项目包括密度(SH/T0604-2000)、折射率(SH/T07724-2002)、硫含量(原料:GB/T17040-1997;产品:SH/T0253-1992)、氮含量(SH/T0657-2007)、碳氢含量(SH/T 0656-1998)、模拟蒸馏(ASTMD2887)、柴油烃类组成(SH/T0606—2005)、正构烷烃含量(RIPP—HC-ND)、十六烷值(GB/T386—2006),具体操作条件详见《石油化工分析方法(RIPP试验方法)》。
2结果与讨论2.1各馏分油性能对比由加氢处理前后的催化裂化柴油、回炼油和油浆性质,柴油加氢前后芳烃组成可知:3种馏分油在加氢处理后密度均有所降低,氢含量略有增加。
烃类组成中芳烃含量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柴油加氢后芳烃含量略有降低,其中双环及三环芳烃的质量分数明显减少,单环芳烃明显增多;回炼油加氢后芳香分的质量分数下降了26.27个百分点;油浆加氢后芳香分含量增加,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降幅较为明显。
探究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与国企发展的相互作用摘要:站在国有企业的角度来看,我国发布财政税收政策是一种难得的机遇,国有企业可以利用财政税收相关政策对企业内部进行管理完善,从而达到优化财政监督管理制度的目的。
除此之外,由于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想保证国有企业长期处于发展主体地位不动摇,在发展期间就要求我国相关财政税收政策的扶持。
关键词: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国企发展;相互作用1现阶段我国财政税收的基本情况我国调整经济发展的方式众多,其中财政税收政策是其中较为显著的手段之一。
当前我国财政税收政策也已经通过了长期的发展,更加完善,健全的财政管理工作模式能够推动国有企业发展。
由于我国政府当前财政税收来源较为充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但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了很多无法避免的问题,必须要及时对其进行解决。
首先是由于受到较多局限性的影响,财政收支较为集中化,由此造成地方在分税时缺少合理性,不够自主。
其次是由于管理制度以及相关要求规范较为严格,一部分财政税收管理的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的积极性较差,缺少主动性,如此一来不利于形成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
最后是由于财政税收预核算系统不够完善,由此造成资金分配存在很多不合理性,对于财政预算执行的整个过程无法实现随时监管,由此造成财政税收管理制度较为混乱,导致计算结果准确性不足。
2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对国企发展的促进作用2.1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现阶段我国进行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对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而言将会造成直接影响,能够明显提高国有企业对于财务管理的能力,在我国政策形势较好的前提下,及时解决企业被动缴纳税金等情况。
例如,对于大型国有企业来说,由于业务量较为庞大,且业务种类满足多元化的特征,因此存在着税额极高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出台了相对应的税收减免政策,但一旦企业依然采取传统的被动纳税形势,并未积极主动对现阶段财政税收政策进行了解,那么在缴税时就无法及时有效的利用到优惠政策,从而造成极大损失。
MODERN ENTERPRISE CULTURE企业战略76MODERN ENTERPRISE CULTURE探究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与国企发展的相互作用周淑华 江西赣江新区鸿发城市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摘 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区与深水区,需要不断加快改革的步伐以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的发展。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心,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柱性作用,伴随着近些年我国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国有企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发展速度也随之不断提升。
国家政府为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进步,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国有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撑保障,其中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对国有企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国有企业发展速度的提高,国有企业也在财政税收政策改革的东风下经济平稳向上发展,创造出更多辉煌的成绩。
总体而言,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与国企发展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
关键词 财政税收 政策改革 国企发展 相互作用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2)12-076-03长期以来,不管任何阶段,财政管理都是国家和企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项内容,对于国家和企业的发展进步更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对我国而言,随着长期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了符合我国发展进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税收管理制度体制,并能够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不断对财政税收政策进行改革调整,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国家和企业发展的需要。
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税收是国家进行经济调整的重要手段,运用科学的方式对税率和税种进行合理的划分,对整体经济进行合理把控。
国家通过对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一方面有利于充分调动财政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加快促进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落实完善,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有企业平稳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
一、财政税收政策改革的相关概述(一)现阶段我国财政税收的基本情况财政税收政策是我国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现阶段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政管理工作模式,基于这种模式之下,国有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国家政府税收来源充足,促进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亟须提高重视和解决。
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与国企发展的相互作用朱双亮
发表时间:2018-08-21T11:32:03.157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13期作者:朱双亮[导读] 本文首先对我国的财政税收政策及其改革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对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和国企发展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
山东东明石化集团计划财务部摘要:本文首先对我国的财政税收政策及其改革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对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和国企发展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国企发展;财税环境
一、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及其改革和完善
1 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的概况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十五”时期,财税体制改革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新的进展。
继续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重要保障。
(1)现行财政税收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①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过低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究其原因,一方面,农业丰收和粮食的价格提升使得农业税收超额,另一方面,随着股票二级市场的不断火爆,使得证券交易税收大幅度的超额预算;而与此同时,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增值税、营业税等却增长不多,导致整个经济的增长和财政税收的增长不同步。
②各种行政性的收费和基金越来越多,很多基金和收费的出台都是财政拿不出而留给政策的结局,从本质上来说,这也是政府职能的一种无奈选择。
③合理的财政纵向平衡机制还有待建立和完善,企业间税负不均衡的现象还存在。
一方面,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原体制关系保留了新进体制,从分税制的角度来看,通过两税来解决财政纵向不平衡的问题似乎还不够现实;另一方面,从企业税负的情况分析来看,内外资企业的税收政策还不够统一,一些企业的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还伴随着税收优惠的政策,一些旧的区域性的优惠政策仍然存在,影响了财政税收改革的进行。
(2)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改革的措施
①建立完善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长期持续下降削弱了政府的相关职能,导致政府职能缺少了财政保证。
介于此,在财政税收改革中,出台了一些关于基金和收费的政策,通过进一步的完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保证财政收入的正常健康增长。
②加强财政部门对政府财政性收费和基金的管理。
财政不统一,政府资金体制外运转,对于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
因此,加强财政部门对政策性收费和基金的管理,统一财政,把财政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的监控管理之中。
2 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财政税收是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
它的主要职能是为特定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使得他们能够尽快地担负起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从各方面改善企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改善企业的投资环境。
可以说,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不同的财政税收政策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投资环境和投资吸引力。
财政税收政策在用于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调控时,通过对不同的区域实行不同的财政税收政策来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比如,在某些特定的区域,即国家希望经济更快发展的区域,政府通过对全部或部分企业实行一定范围的税收减免,进而实现了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
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主要职能就是是为特定区域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使得它们能够尽快地担负起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职责。
(2)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在贯彻国家的产业倾斜政策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各国政府均根据本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水平来确立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的优先发展顺序,并通过建立有利的财政税制结构来予以保障。
国家对不发达地区的基础产业倾斜的税收政策有利于缩小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因此,政府通过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可以充分的体现国家在产业方面的倾斜和重视度。
二、国家财政税收政策与国企发展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国有企业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但是一直以来,国有企业由于历史与体制的原因,多年来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和机制性等深层次矛盾相互交织,其落后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以及落后的产品开发和技术装备、僵化的市场营销体制与发展市场经济要求的矛盾愈加突出,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加快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促进国企的改革和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近年来,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一直把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为国企的发展带来了福音。
1 国企困难原因及表现
(1)传统的主导产业逐渐失去优势,新兴产业发育不快,难以带动国有工业经济有效增长。
国企门类齐全这一以往优势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已成为相对劣势。
由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竞争激烈、资源要素短缺,加上陈旧的经营观念、僵化的经营机制,使原来大规模的生产体系与主导产业的优势逐步削弱和丧失。
(2)自我积累发展能力弱化,技术更新改造缓慢,新产品、新技术产业化过程较长,使国有企业丧失了自身发展的动力。
历史上高比例的利税上缴,使国有企业自我积累发展能力薄弱,技术装备的“欠账”过多。
虽然改革开放后国家对其技术改造投入了一定的财力,使其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领域过宽、比重过大,并且国家投入的技改资金和企业自我积累的投入无法弥补技术老化的程度,占有相当比例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未得到根本性的改造。
(3)企业包袱沉重、历史欠账过多,拖延了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步伐。
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存在“人多、钱少、债务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技术改造欠账多,企业负债高,企业办社会包袱重。
过高的资产负债率是制约国企经济效益提高乃至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其在职工离退休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方面的支出也不堪重负,这些因素严重地影响了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和自身发展的步伐。
2 家财税政策改革对国企发展的作用
(1)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目前,国家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以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扩大投资、启动消费和增加出口等三方面入手,拉动国内有效需求,确保经济的适度增长,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基础条件。
实践证明,国家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实现国有企业的脱困目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国家财税政策改革,采取了有力措施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重点问题。
布局分散、负债率高、资本资金不足、社会负担重以及富余人员多等,这些都是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实现国有企业发展的目标至关重要。
为此,国家财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调整思路,不能再沿用过去减税让利的办法,把财税支持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进行改组,形成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科技创新机制,使国企适应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的环境。
其次,突出重点。
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支持,重点在企业重组、技改贷款贴息、安排下岗分流职工基本生活以及分离企业社会职能等方面下功夫,为国企创造平等宽松的外部环境。
再次,加大力度。
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调剂出一部分资金支持国企的改革与发展。
三、结束语
国企进行产业结构、组织结构以及资产结构的调整,是国企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步骤,它对现行的财政税收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国的财税政策进行有效的改革;同时,国家财税政策的改革,制定出的新的政策和法规,对于国企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为国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财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