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441出版专业基础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 格式:pdf
- 大小:57.94 KB
- 文档页数:3
《出版专业基础》
《出版专业基础》考试大纲概述:
内容主要出版学和编辑学理论、数字出版基础、中国编辑出版史、出版社经营管理、出版行政管理、出版物市场、著作权知识、传统文化常识等。
考查编辑出版专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出版行业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出版应用写作的能力。
《出版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I.考查目标
一、考查编辑出版专业的理论与实务学习和把握水平。
二、考查编辑出版专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知识。
三、考察分析解决出版行业问题的素质和能力。
四、考察出版应用写作的能力。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等设备。
三、试卷内容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
测试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出版学、编辑学理论
出版的要素、前提;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出版物的要素和特殊性;我国出版业的特点和构成;我国出版业发展的主要任务;编辑工作的特点和基本功能;编辑人员的能力和责任;编辑的作者工作和读者工作。
(二)数字出版基础
数字出版的概念;数字出版产品的分类及特点;数字出版发展历程与影响;数字出版产业的概念及特征;数字出版产业类型及管理;数字出版常用技术;数字出版产品设计基本流程;电子书设计;数字出版产品制作流程;数字内容资源的概念、类型和文件格式;数字出版产品发布的特点;数字出版产品发布管理;数字出版产品分销。
(三)中国编辑出版史
中国古代图书的生产、流通方式;晚清政府办的出版机构;近
1。
辽宁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440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满分:150分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科目之一。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学术水平,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基本业务技能的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1.传播学原理方面:需要掌握传播学研究的对象与基本问题、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传播制度、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传播效果、国际传播、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传播学研究方法、国内外最新传播现象。
2.中国新闻史方面:需要掌握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清末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民国初年的新闻传播事业、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文化大革命”时期新闻传播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传播事业、网络媒体的崛起、1949年以来台湾、香港、澳门1的新闻传播事业。
3.外国新闻史方面:需要掌握新闻传播业的诞生于发展、工业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一战”前后的新闻传播事业、“二战”期间的新闻传播事业、“冷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新闻传播事业、新的世界格局中的华文媒体的崛起。
辽宁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432 科目名称:统计学满分:150分I 考查目标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应用统计硕士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应用统计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统计专业人才。
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数据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些基本统计方法。
具体来说。
要求考生:1.掌握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本方法;2.熟练掌握描述统计基本原理和方法;3.熟练掌握了基本的概率论知识;4.熟练掌握概率统计基本原理和方法;5.掌握基础的数据分析基本原理和方法;6.掌握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7.了解经典计量经济学初级原理;8.具有运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和解释数据的基本能力2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允许使用计算器(仅仅具备四则运算和开方运算功能的计算器),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3 考试内容1.统计学基本概念了解统计学、统计数据的基本概念。
2.统计数据的描述掌握统计整理方法,熟练掌握描述统计数据特征的各类指标。
3.概率、概率分布与抽样分布了解抽样的概率抽样方法、理解抽样分布的意义,了解抽样分布的形成过程理解中心极限定理,理解抽样分布的性质4.参数估计了解估计量与估计值的概念,掌握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的区别,熟练掌握评价估计量优良性的标准、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方法、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方法、样本容量的确定方法。
5.假设检验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原理和步骤,掌握一个总体参数的检验、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P值的计算与应用。
辽宁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38 科目名称:文学概论与外国文学满分:150 分文学概论部分考试大纲(75分)导论:1、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方法2、学习文学理论为什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第一编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理论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立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来源2、马克思恩格斯对创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划时代贡献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1、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贡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艺思想第二编文学的性质及其价值与功能三、文学的性质1、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2、文学是审美的艺术3、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四、文学的价值与功能1、文学的价值2、文学的功能第三编文学活动的构成五、文学创作1、文学创作过程2、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3、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六、文学作品1、文学作品的语言2、文学作品的形象3、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4、文学作品的意蕴5、文学作品的体裁七、文学接受1、文学接受的构成2、文学接受的过程3、文学接受的创造性与文学经典八、文学批评1、文学批评的性质、原则及其意义2、文学批评的类型与方法3、文学批评实践第四编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九、文学的历史演变1、人类实践活动与文学的发生2、文学的历史发展3、文学的风格、流派与思潮十、文学活动的当代发展1、当代的文学生产与消费2、现代传媒与文学发展3、全球化语境与文学发展外国文学部分考试大纲(75分)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本课程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学发展的过程及规律;能够运用新的文学批评方法和理念去理解、评价、分析、吸纳外国文学思潮、流派与作家创作实绩;运用正确的阐释方法去解读、鉴赏外国文学作品。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去观察、分析丰富复杂的文学现象,评论文学作品,研究文学规律。
二、考试的内容(一)了解外国文学文体的发展演进1.史诗、抒情诗、十四行诗等诗歌文体2.悲剧、喜剧等戏剧文体3.小说等非表演性叙事文体4.具体到各文学发展阶段的细分文类(二)从古代到现代各历史时期、各国别区域的文学风貌1.各历史时期的文学创作状况2. 各国家区域代表性的文学发展特征2.各历史时期各国别区域文学在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的突出贡献3.各国家区域历时性社会历史文化状况与文学发展的关系(三)重要作家、文学文本和文学流派1.重要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文本及艺术特征2.重要文本、重要文体的产生时代、主要艺术手法、结构特征、形象塑造、观念表达的状况3.重要文学流派的形成、主张、人员构成、代表文本、影响及流变(四)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1.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2.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3.作品形成的文化背景、理论支撑、主要贡献4. 叙事性文本的叙事特征5. 人物塑造、观念表达的独特性(五)文学思想与批评1.重要作家、理论家的文学思想与主张,以及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0年硕士考试大纲签字:学院公章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0年设计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史论科目考试大纲注意: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810外国设计史主要考察知识点:第一章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设计史的对象第二章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及其影响第三章“新艺术”运动法国、比利时、西班牙、苏格兰的新艺术运动及代表设计家第四章“装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的概况与特点第五章现代主义设计的萌芽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第六章包豪斯包豪斯成立的宗旨及奠基人第七章工业设计的兴起设计上“有计划的废止制度”的建立和流线型运动、消费主义与流行式样第八章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丰裕社会与国际主义风格、人体工程学的发展、西方当代设计的发展趋势第九章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后现代时期的设计和后现代主义设计712中国设计史主要考察知识点: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设计原始社会的石器工艺、彩陶工艺第二章先秦的工艺设计商、周、春秋战国青铜器的发展演变,先秦青铜器的特点第三章秦汉的工艺设计秦代的铜器工艺,汉代的染织工艺、砖瓦、漆器工艺第四章六朝的工艺设计六朝的青瓷工艺、染织工艺、漆器工艺第五章隋唐的工艺设计隋代工艺设计综述,唐三彩工艺,唐代的染织工艺、金银器工艺第六章宋代的工艺设计宋瓷、辽瓷的特点,宋代工艺设计综述第七章元代的工艺设计元代青花瓷器工艺,元代工艺设计综述第八章明代的工艺设计明代家具的特点,明代的景泰蓝工艺、陶瓷工艺第九章清代的工艺设计清代的画珐琅工艺、漆器工艺、陶瓷工艺综述一、中国古代陶瓷工艺设计的发展演变。
二、中国古代金属工艺设计的发展演变。
三、中国古代染织工艺设计的发展演变。
设计学概论主要考察知识点:第一章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设计的艺术特征;设计的科技特征;设计的经济性质。
第三章设计源流之一(中国部分)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奴隶社会时期的设计;封建社会时期的设计。
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新闻学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新闻学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辽宁大学新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新闻学理论与实务》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新闻传播史和外国新闻传播史、新闻学理论及新闻写作等知识范畴。
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中外新闻传播事业的历史演化、发展脉络、重要人物事件、社会动因、内在逻辑及发展趋势;熟悉新闻学基本理论,明确新闻及其相关理论适用于实践的原则;了解并学会运用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撰写多种类型的新闻稿件。
考生还应该了解新闻传播领域的热点事件及传媒前沿现象,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第一部分:中国新闻传播史论(一)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1.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木铎、布告、露布、檄文2.唐代“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3.宋代官办的“邸报”和“邸报”的发行制度4.宋代的“小报”和官方对“小报”的查禁5.明代官报的抄传和发行制度6.《万历邸钞》、《天变邸抄》和《急选报》的内容、特点和性质7.清代官报、提塘报房和民间报房各自的特点和彼此的关系(二)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中国近代报刊诞生的历史背景2.鸦片战争前外报在中国境外和境内的发展状况3.鸦片战争后外报在香港和上海的发展状况4.以《申报》为首的中文商业报刊在上海的迅猛发展5.在华外报网的形成与外报的历史作用(三)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1.王韬所办的《循环日报》及其办报思想2.郑观应及其办报思想3.维新运动与维新派所办报刊4.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5.维新派报刊在新闻业务上的特点与历史作用(四)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1.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在海外、港澳的报刊宣传活动及二者之间的论战2.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3.“苏报案”始末及其影响4.于右任与“竖三民”5.“大江报案”6.《大清报律》的特点及其影响7.梁启超的办报经历及其新闻思想8.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新闻业务的改进(五)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1.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的繁荣及其原因2.袁世凯对报界的控制与“癸丑报灾”3.北洋军阀时期新闻事业复苏的原因与新闻业务的进步4.新闻编译社与国闻通讯社5.民初名记者:黄远生、邵飘萍、刘少少、徐彬彬、林白水、张季鸾、胡政之(六)“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1.《新青年》创办经过及其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2.《每周评论》创办经过、特点及其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3.进步学生报刊的兴起,《湘江评论》与《天津学生联合会报》4.新旧思潮在报刊上的激战5.《新青年》的改组与《共产党》月刊的创办6.《劳动界》等第一批工人报刊7.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新闻工作的影响8.民国四大副刊9.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七)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1.中共中央机关报刊,《向导》2.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刊物,《先驱》、《中国青年》3.工人报刊及中共早期报刊的主要特点4.《热血日报》5.成舍我及其“世界报系”6.新记《大公报》与“三驾马车”及“四不”方针7.中国广播事业的诞生(八)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1.中共地下报刊在国统区的出版状况2.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的发展状况、特点和意义3.史量才及其主持下的《申报》4.邹韬奋的报刊活动与“韬奋精神”5.范长江和《中国的西北角》及其采访的成果和意义6.斯诺和《红星照耀中国》7.戈公振和《中国报学史》(九)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1.中共党报系统的重建2.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3.延安新华广播电台4.《解放日报》改版与中共新闻理论发展5.艾格妮丝〃史沫特莱6.《新华日报》及其创办意义和斗争经验7.中国青年记者协会8.“洋旗报”(十)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1.“拒检运动”与新闻界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2.《大公报》的“小骂大帮忙”3.《观察》周刊4.《晋绥日报》反“客里空”运动5.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讲话》6.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十一)建国后的新闻事业1.抗美援朝报道的特点2.《人民日报》以改版为中心的新闻工作改革及其收获与意义3.“左叶事件”4.中国新闻工作者第一次会议5.“大跃进”与新闻宣传6.先进典型的宣传与报道7.燕山夜话8.两报一刊9.文革小报10.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1.“皇甫平”评论与《东方风来满眼春》12.《北京青年报》的特点和意义第二部分:全球新闻传播史论(一)从洪荒时代到文艺复兴1.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经历的主要历史阶段2.《每日纪闻》3.威尼斯“手抄新闻”(二)17世纪的新闻事业1.古登堡及其发明的意义2.定期报刊与早期新闻媒介的差异3.德国新闻事业起步早的原因及代表刊物4.“科兰特”5.早期杂志的特点及代表刊物6.英国封建专制时代的印刷出版管理制度7.英国革命时期报业的狂飙突围8.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9.真正的报纸《牛津公报》(三)18世纪的革命烽火与新闻传播1.《每日新闻》2.笛福《评论》3.《先谈者》与《旁观者》4.管制报业的三项措施5.《海内外公共事件报》6.《波士顿新闻信》7.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办报活动8.曾格案9.塞缪尔〃亚当斯与由他发起的“通信委员会”10.艾赛亚〃托马斯与《马萨诸塞侦探报》11.托马斯〃潘恩及其所著的《常识》和《危机》12.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党派报刊13.马拉及其《人民之友报》14.《人权宣言》第十一条15.“高级报纸”与“大众报纸”16.梅里尔高级报纸金字塔17.《贝林时报》18.《新苏黎世报》(四)19世纪:从政党报刊到商业报刊1.新闻事业发展的““四个阶段”与“两个时期”2.美国新闻史上的“黑暗时期”3.政党报刊与商业报刊的区别4.本杰明〃戴和《纽约太阳报》5.詹姆斯〃戈登〃贝内特和《纽约先驱报》6.霍勒斯〃格里利和《纽约论坛报》7.《纽约时报》的办报传统与经营策略8.《泰晤士报》及其两任主编9.第一个战地记者威廉〃霍华德〃拉塞尔10.法国三大廉价报纸11.商业报刊特征及应注意之处12.商业报刊崛起的社会背景和思想背景13.约翰〃密尔《论自由》14.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15.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五)通讯社的兴起与发展1.通讯社的成因2.辛迪加与专栏作家3.哈瓦斯与哈瓦斯社4.路透与路透社5.美联社6.《通讯社条约》以及“三社四边协定”7.美联社与客观性法则(六)大众社会与大众报刊1.大众报刊的历史土壤2.约瑟夫〃普利策的新闻活动和新闻思想3.威廉〃伦道夫〃赫斯特4.黄色新闻与煽情主义5.黄色新闻大战的导火索与高潮6.小型报7.北岩的主要新闻活动(七)电子媒介之广播篇1.KDKA电台2.三大广播体制3.美国三大广播公司4.肥皂剧5.“火星人入侵”6.炉边谈话7.国际广播8.英国广播公司BBC9.美国之音VOA10.东京玫瑰11.爱德华〃默罗:这里是伦敦(八)电子媒介之电视篇1.电视总统“肯尼迪”2.电视新闻和节目主持人3.沃尔特〃克朗凯特N5.媒体聚合6.默多克及其旗下的媒体产业7.富媒体与穷民主8.批判视野的电视9.大众文化10.电视与一体化、平庸化、极权化(九)电子媒介之网络篇1.超文本2.万维网与网路浏览器3.传统媒体网络化4.博客与“德拉吉报道”5.跨媒体6.麦克卢汉及其媒介观7.尼尔〃波兹曼及其媒介观8.鲍德里亚及其媒介观第三部分:新闻理论(一) 新闻概念的辨析1. 新闻学界关于新闻的定义2. 新闻与宣传、舆论的关系3. 新闻的特性(二)新闻价值1. 新闻价值定义、新闻价值要素3. 新闻实践中的新闻价值4. 传媒选择新闻事实的实际标准(三)新闻真实性1.新闻真实2.新闻策划3.制约新闻真实的条件4.造成新闻失实的具体原因5.传媒假事件(四)新闻的客观性1.“客观性理念”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发展过程2.新闻客观性的具体内涵3. 在新闻报道中贯彻客观性原则的方法4. 新闻的主观操控(五)大众传媒的职能1. 新闻与政治的关系2. 传媒与经济的关系3. 传媒的基本职能(六)新闻出版自由1. “新闻出版自由”的理念2. 《人权宣言》3.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4. 《论自由》5. 列宁的出版自由观6. 毛泽东的出版自由观7. 新闻出版自由的理论讨论(七)新闻法1. 区分“法制”与“法治”2. 中国新闻立法的历史3. 新闻法的基本理念和应有的内容4. 新闻官司(八)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1.新闻职业道德2.新闻自律3.新闻职业道德与政治、市场之间的关系4.新闻专业主义5.新闻职业道德缺失的成因6.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现象7.新闻职业忠诚的两种金字塔模式(九)宣传1. 宣传的概念及其特点2. 常见的宣传方法3. 宣传伦理(十)舆论学1. 舆论的概念及要素2. 舆论形成的过程3. 舆论监督第四部分:新闻业务(一)新闻写作1. 新闻写作的重要性2..新闻写作与新闻采访的关系(二)新闻写作的真实性1.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2.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3.新闻写作如何避免失实(三)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1.用“典型事实”说话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6.运用“背景材料”说话7.借助“直接引语”说话(四)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1.时效性2.可读性3.针对性(五)新闻角度1.新闻角度的定义、重要性2.最佳新闻角度的方法(六)新闻跳笔1.新闻跳笔的含义2.新闻跳笔运用方法(七)新闻语言1.新闻语言概念、特征2.白描语言含义、运用(八)消息的写作1.消息的概念、特点与结构2.导语的概念、类型及写作的基本要求3.主体的结构4.结尾的方式5.新闻背景6.事件性消息的写作7.非事件性消息的写作8.描写性消息的写作9.分析性消息的写作(九)通讯的写作1.通讯的概念及其与消息的区别2.通讯的主题、选材及结构3.通讯的基本类型(十)专访1. 专访的文体特征及类型2. 专访的写作要领(十一)新闻特写1.特写的文体特征2.特写的写作要领(十二)网络新闻写作1.网络新闻的种类2.网络新闻的写作技巧第五部分:新闻传播行业热点及动态1.新技术、新现象、新理念、新动态2.媒介热点事件三、考试的基本题型主要题型可能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四、考试形式及时间笔试,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考试时间为三小时。
辽宁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14 科目名称:社会经济统计满分:150分
本科目由《统计学原理》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组成,两部分所占比例基本相当。
《统计学原理》考试大纲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统计的特点和作用
第四节统计的若干基本概念
第二章统计调查
第二节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第五节调查误差
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一节总量指标
第二节相对指标
第五章平均指标
第一节平均指标的意义和特点
第二节算术平均数
第三节调和平均数
第四节几何平均数
第五节众数和中位数。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
注意: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一、考试性质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是2020年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专业基础》考试要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的特点,考查学生对新闻传播学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
2、考试要求
考试检验考生新闻传播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新媒体的理解能力和掌握水平。
为进一步培养业务能力和岗位胜任力强的新闻与传播高级业务人才奠定较为必要的新闻传播学职业技能基础。
3、主要考察知识点
第1章传播理论
(一)传播与符号
1.传播
2.信息
3.有关符号的理论
4.象征性社会互动
(二)人类传播史
1.人类传播的发展阶段
2.人类传播的规律与趋势
3.信息社会的特点
(三)传播类型与传播模式
1.主要传播类型
2.经典传播模式
(四)新媒介与媒介融合
1.媒介与技术
2.英尼斯、麦克卢汉等人的理论
(五)大众传播与国际传播
1.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
辽宁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48 科目名称:物理化学满分:150分一、气体1. 了解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熟练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 了解分子速度和能量分布公式的推导及物理意义3. 了解实际气体状态方程及对实际气体的计算二、热力学第一定律1. 了解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系统,环境,功,热,状态函数,变化过程和途径等2. 明确准静态过程和可逆过程的意义3. 明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能的概念,熟知热和功的意义和符号4. 熟练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理想气体在简单过程中的ΔU,ΔH,Q,W5. 理解化学反应等压热效应与等容热效应,反应进度等基本概念6. 掌握化合物标准摩尔生成焓,离子生成焓,键焓和燃烧焓等概念,并熟练其相关计算7. 会应用Hess 定律和Kirchhoff定律三、热力学第二定律1. 明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与卡诺定理的联系,理解克劳修斯不等式与熵增加原理2. 掌握熵的概念,及亥姆霍兹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的定义,了解其物理意义3. 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和熵的统计意义4. 熟练计算一些简单过程中的ΔS,ΔH,ΔA,ΔG,会设计可逆过程5. 会运用Gibbs-Helmholtz 公式6. 掌握几个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7. 掌握热力学第三定律与规定熵四、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1. 掌握偏摩尔量和化学势定义,了解多组分系统中引入它们的意义2. 熟悉多组分溶液组成的表示法及其相互关系3. 掌握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的使用4. 掌握混合气体(理想和非理想气体)中各组分的化学势的表示法,及逸度的概念5. 掌握理想液态混合物的通性和化学势的表示法6. 熟悉理想稀溶液化学势及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相关计算7. 了解吉布斯-杜亥姆公式和杜亥姆-马居尔公式8. 了解非理想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的表示法,及相对活度的概念五、相平衡1. 了解相、组分数和自由度等基本概念,掌握相律的有关计算2.了解单组分系统的相图3.掌握Clapeyron方程和Clausius-Clapeyron方程的意义及相关计算4.了解二组分系统的相图及其应用5. 掌握杠杆规则的适用范围,及其相关计算6.了解三组分系统的相图及其应用六、化学平衡1. 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和化学反应的亲和势2. 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等温方程式3. 掌握平衡常数的表示式及相关计算4. 掌握平衡转化率的计算5. 理解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的意义,掌握其相关计算6. 掌握温度、压力及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7. 了解反应的耦合和同时化学平衡七、电解质溶液1. 掌握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法拉第定律2. 掌握离子的电迁移和迁移数的定义,及相关计算3. 掌握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摩尔电导率意义及它们与溶液浓度关系4. 掌握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因子的意义及计算方法5. 掌握离子强度和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并会计算离子强度6. 了解强电解质溶液的离子互吸理论基本内容及使用范围八、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1. 掌握形成可逆电池的必要条件及可逆电极的类型2. 了解电动势的测定原理和方法3. 掌握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及电动势的取号,能熟练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4. 掌握可逆电池热力学的相关计算5. 了解电动势产生的机理6. 熟悉电动势测定的主要应用,会从可逆电池测定数据计算平均活度因子,解离平衡常数等7. 掌握浓差电池和液体接界电势的计算公式九、电解与极化作用1. 掌握分解电压的意义及有关计算2.掌握极化作用的意义,超电势和极化曲线3. 掌握电解时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相关计算4. 了解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防腐与金属的钝化5. 了解化学电源十、化学动力学基础(一)1. 掌握宏观动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法,基元反应,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等2. 掌握具有简单级数反应(零级,一级和二级)的特点,及计算速率常数、半衰期等3. 了解对峙反应,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的特点4. 掌握Arrhenius经验式的各种表示形式,及活化能的求算方法5. 掌握活化能Ea对反应速率的影响6. 了解链反应,了解稳态近似,平衡假设和速控步等近似方法。
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014 外国语学院目录初试考试大纲 (2)211 翻译硕士英语 (2)213 翻译硕士日语 (4)216 翻译硕士朝鲜语 (5)240 英语 (6)241 日语A (8)242 法语 (9)243 德语 (11)357 英语翻译基础 (12)359 日语翻译基础 (13)362 朝鲜语翻译基础 (14)448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15)620 基础英语 (16)621 基础法语 (17)623 基础日语 (19)624 基础韩国语 (20)881 综合法语 (21)883 综合日语 (22)884 综合韩国语 (23)963 综合英语A (24)复试考试大纲 (26)F1401英语翻译与写作 (26)F1402日语翻译与写作(适用日语语言文学、日语口笔译) (26)F1403朝鲜语翻译与写作 (27)F1404 法语翻译与写作 (28)初试考试大纲211 翻译硕士英语一、考试性质本考试是一种测试应试者单项和综合英语语言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
二、考查目标要求考生:1.具有良好的英语基本功,认知词汇量在10000以上,掌握积极词汇6000以上,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常用词汇及其常用搭配;2.能熟练掌握正确的英语语法、结构、修辞等语言规范指示;3.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
三、考试形式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结构:选择40分;选词填空10分;改错10分;简答10分;写作30分。
四、考试内容本考试包括以下部分:词汇语法、语言运用、阅读理解、英语写作等。
(一)词汇语法1.测试要求(1)词汇量要求:考生的认知词汇量应在10,000以上,其中积极词汇量为6,000以上,能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常用词汇及其常用搭配。
(2)语法要求:考生能正确运用英语语法、结构、修辞等语言规范知识。
2.题型:多项选择、改错题(二)语言运用1.测试要求(1)综合运用词语意义辨析、词语习惯用法及搭配、句法和语篇等知识,要求考生在给出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正确的或最佳的答案,使文章语义连贯、完整,主要考查综合性语言运用能力。
辽宁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16 科目名称:政治学基础满分:150分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考试业务课——
《政治学基础》考试大纲
第一编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政治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三、政治的定义
第二节政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
一、政治的起源和发展
二、政治的社会地位
第二章政治学
第一节政治学的含义和内容构成
一、政治学的含义
二、政治学的内容构成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及其特点
第三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丰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贡献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贡献
三、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第四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西方政治学主要研究方法分析
第二编政治关系
第一章利益与政治
第一节利益的含义和内在矛盾。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注意:本大纲为参考性考试大纲,是考生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是2020年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专业基础》考试要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的特点,考查学生新闻采访、写作、编辑、新媒体传播与经营等实务环节所需的综合能力,以及应用传播学和新闻学知识和方法来观察传播与媒介状况的能力。
二、考试要求为选拔培养业务能力强的应用型新闻传播专业高级人才,《综合能力》考试着重考核学生对新闻传播基本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考查应用型新闻传播活动所要求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知识信息综合运用水平及相应的文字表达能力。
三、主要考察知识点(一)新闻采访与写作1.新闻采访的特点和活动方式2.新闻采访前期、中期及后期的活动流程与内容3.常见新闻题材的报道思路和采访规划4.新闻语言特点5.新闻价值的判断6.新闻写作的八大环节及各类新闻体裁写作7.新闻背景8.隐性采访(二)新闻编辑1.新闻编辑工作的内容、流程、特点2.新闻媒介的定位与新闻产品设计3.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分析、社会效果分析及媒介适宜性分析4.各类新闻标题的种类、结构和制作5.新闻图片的选择与编辑6.新闻报道的配置7.媒体融合时代的新闻编辑工作(三)新闻评论1.新闻评论的分类2.社论的种类和写作要求3.评论员文章的种类和写作要求4.编者按的类型和写作要点5.短评的写作要求6.专栏评论(四)媒介融合与新媒体写作1.新媒体写作的基本特征和类型2.媒介融合与新闻生产的新流程(五)广告传播实务1.广告创意与表现2.广告品牌与定位3.广告与社会文化4.互联网与广告传播5.社会化媒体与广告传播四、考试题型与分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写作题四种题型。
本科目满分150分。
五、考试方式考试形式:闭卷、笔试答题时间:180分钟。
2020出版专业考试大纲
2020出版专业考试大纲是针对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的考试大纲。
它包含了考试的基本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题型等。
在考试基本要求方面,大纲要求考生熟悉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掌握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掌握出版物的要素和特殊性,熟悉从各种角度作的出版物分类,了解出版资源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关于出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维护的知识,熟悉我国出版业的特点和构成,熟悉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了解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出版业概况,了解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出版业概况,了解出版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开展出版学研究的意义,熟悉出版学的学科内容及其相关学科。
在考试内容方面,大纲包括“出版”的概念、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和前提,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等内容。
在考试形式和题型方面,大纲通常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具体的考试时间和地点会在考前公布。
请注意,具体的考试大纲可能会因年份和考试机构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因此,在准备考试时,请务必参考最新的考试大纲和相关资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出版专业基础”(441)考试大纲
I、考查目标
“出版专业基础”测试考生从事出版硕士专业学位学习所必须具备的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出版信息检索、出版理论、出版实务、出版史等。
满分150分。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等设备。
三、试卷内容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测试方法。
具体内容及分值如下:
1。
辽宁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441 科目名称:出版专业基础
满分:150分
一、考查目标
“出版专业基础”测试考生从事出版硕士专业学位学习所必须具备的出版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出版信息检索、出版理论、出版实务、出版史等。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等设备。
(三)试卷内容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测试方法。
具体内容及分值如下:
1、出版信息检索。
印刷型工具书的排检方法;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的特点、类型、功用;常用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的使用方法;书目、索引、文摘的特点、类型及其功用;常用书目、索引、文摘的使用方法;年鉴、手册、名录的特点、类型及其功用;常见年鉴、手册、名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