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知识弹性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41
学习任务四: 弹性理论【知识目标】掌握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能力目标】掌握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计算【案例导入】 “谷贱伤农”在日常生活中, 有时可以看到, 某些商品价格下降了, 人们蜂拥抢购; 而另一些商品价格下降了, 却无人间津。
《五代史·冯道传》中记载这样一件事,有一年风调雨顺,年景很好,“明宗问:‘天下虽丰,百姓得济否?’,道曰:‘谷贵饿农,谷贱伤农’。
”无独有偶,叶圣陶在解放前写的一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中也描写了一种丰收成灾的情形。
在风调雨顺的年景,农民喜获大丰收,但当老农们粜完米后却发现他们的收益却比往年少了。
老农们感到非常迷惘:去年是水灾,收成不好,亏本。
今年算是好年时,收成好,还是亏本!为什么“谷贵饿农”“谷贱伤农”的故事在历史上不断地重演,类似的“菜贱伤农”“果贱伤农”的事件在今天也时常发生,这里面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经济学理论,又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在这里将介绍与这个问题密切相关的“弹性理论”。
一、弹性的一般概念弹性(Elasticity )是因变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自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
经济学中的弹性是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是衡量买者与卖者对市场条件变动反映大小的指标。
其大小可以用两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之比即弹性系数来表示。
即:弹性系数 =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因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变动前的自变量变动前的自变量变动后的自变量变动前的因变量变动前的因变量变动后的因变量-- 经济学中的弹性理论主要包括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二、需求弹性需求弹性主要有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三种类型。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1.需求的价格弹性定义及计算方法需求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大,可以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学的原理无处不在,从我们购买商品的决策到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都离不开经济学的知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些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点。
一、需求与供给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以及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一般来说,商品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商品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多,这就是需求规律。
供给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商品本身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通常情况下,商品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多;商品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少,这就是供给规律。
当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相等时,就达到了均衡状态,此时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对应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二、弹性理论弹性是用来衡量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反映了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大于 1,说明需求富有弹性,价格的小幅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大幅变动;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小于 1,说明需求缺乏弹性,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较小。
需求收入弹性衡量了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正常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正,即消费者收入增加,需求量也增加;劣等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负,消费者收入增加,需求量反而减少。
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了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一般来说,时间越长,供给价格弹性越大,因为生产者有更多的时间来调整生产。
三、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追求效用最大化。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出,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逐渐减少的。
消费者会根据商品的价格和自己的预算来做出购买决策。
经济学原理知识:弹性原理——为什么需求与供给的弹性如此重要弹性原理是经济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需求与供给的关系,描述了价格变化对市场的影响程度。
在市场上,所有的供给和需求都有一定的弹性,这种弹性描述了市场何时会做出止步的决定。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弹性原理的概念以及其为何在经济学中如此重要。
什么是弹性原理弹性原理指的是某种特定资源或商品的需求或供给的变化对邮件价格的影响。
如果需求或供给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程度较小,该资源或商品的价格弹性较小。
如果需求或供给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程度较大,则价格弹性较大。
在经济学中,价格弹性是指一个物品或服务的需求在价格变化时的反应程度。
如果价格变化对需求变化的反应较大,则需求弹性大。
相反,如果价格变化对需求变化反应较小,则需求弹性较小。
供给的情况类似,并由供给弹性来衡量。
需求与价格弹性的关系需求弹性的大小是确定购买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这直接影响对市场恢复平衡的速度。
如果需求弹性较小,价格变化对需求的影响也较小,需求量也不会大幅下降。
反之,如果需求弹性较大,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十分敏感,价格的变动将对市场带来明显的影响。
例如,如果家庭紧缩预算后,汽车价格上涨可能会导致本来可以负担汽车的家庭放弃汽车购买。
在这种情况下,汽车价格弹性相对较高,意味着需求下降的程度与价格上涨的程度大致相等,自然而然地,汽车制造商和车行将必须调整价格来平衡汽车市场,否则面临所面临的风险将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如果汽车价格弹性较低,需求与价格的变化之间的变动并不相等,汽车制造商可以轻松地提价,因为消费者仍然愿意买车,不管价格是多少。
供给与价格弹性的关系供给弹性是用来衡量生产者在价格上涨或下跌时的反应程度。
如果供给弹性较高,当价格上涨时,生产者的供给量也会大幅增加。
如果供给弹性较低,当价格上涨时,供给的增加将不会对价格带来显著影响。
例如,在农业市场中,当农民收成减少,农产品的供应量下降时,价格往往会上涨。
经济学需求、供给、弹性理论引言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活动的科学,其核心包括需求、供给和弹性理论。
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它们决定了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而弹性理论则涉及需求和供给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经济学中的需求、供给以及弹性理论,并解释它们对市场的重要性。
一、需求理论需求理论是研究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决策和行为的理论。
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理论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因素:价格、收入和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
1. 价格对需求的影响价格是需求理论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价格上涨会导致需求量下降,价格下跌会导致需求量增加。
这是因为价格上涨会减少消费者购买该商品或服务的能力,从而降低需求量。
而价格下跌则可以提高消费者购买的意愿,从而增加需求量。
2. 收入对需求的影响收入是另一个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会增加,从而导致需求量增加。
这种情况下的需求被称为正常需求。
然而,某些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在收入增加时可能会下降,这被称为低级经济品的需求。
3. 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除了价格和收入以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可以影响需求,如消费者的偏好、人口结构、市场推广和宣传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改变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因此在需求理论中也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二、供给理论供给理论是研究生产者和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决策和行为的理论。
供给量是指生产者愿意在一定时间内提供的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理论同样关注价格、成本和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
1. 价格对供给的影响价格也是供给理论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价格上涨会刺激生产者提供更多的产品或服务,价格下跌则会导致供给量下降。
这是因为价格上涨会提高生产者的利润,激励他们增加供给量。
而价格下跌则会降低生产者的利润,从而减少供给量。
2. 成本对供给的影响成本是另一个影响供给的重要因素。
如果生产者的成本上升,他们可能会减少供给量;相反,如果成本下降,他们可能会增加供给量。
经济学基础知识弹性理论一、概括经济学中的弹性理论是探讨价格变动与需求量变动之间关系的重要理论。
弹性理论主要关注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化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进而对经济产生何种影响。
该理论通过弹性系数的概念,量化分析了价格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从而帮助企业预测市场走势,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此外弹性理论的应用广泛,不仅在微观经济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商品定价、库存管理、市场营销策略等,也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中占据重要地位,如政府调控物价、制定经济政策等。
弹性理论是经济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理解市场经济运行、企业决策以及政策制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介绍经济学的背景和重要性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其研究的内容涉及经济活动背后的规律,以及其与社会生活各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和复杂,经济学的知识和理论在指导经济决策、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弹性理论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也日益凸显。
弹性理论主要探讨的是商品需求与供给量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价格的变动如何影响消费者购买习惯和生产者供应策略的变化。
这一概念背后的核心思想贯穿了整个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也就是经济主体基于理性的经济行为进行选择。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熟知并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因此为了深入理解经济活动背后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做出更好的经济决策,我们需要学习并理解弹性理论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
弹性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预测市场经济行为的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
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解弹性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在各种经济条件下做出最佳决策,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学习弹性理论对于理解经济学的整体框架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微观经济学考研复习考点:弹性理论凯程晶晶老师整理了微观经济学考研的基础考点之一弹性理论,分享给考研有需要的同学们。
弹性是度量因变量变化率对于自变量变化率的反映程度的一个概念。
一、需求弹性需求弹性:衡量需求量变化对价格变化的反映敏感程度的指标。
需求弹性等于商品需求变化率比/商品价格变化率(需求弹性为负值)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广泛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所考查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等。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是所引起的了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于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变量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Em<0为劣等品,Em>0为正常品,其中Em<1为必需品,Em>1为奢侈品。
二、供给弹性供给弹性:衡量供给量变化对价格变化的反映敏感程度的指标。
需求弹性等于商品供给变化率比/商品价格变化率(需求弹性为负值)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生产要素在产品生产中变动生产方式的难易程度、商品增加生产后成本增量的大小、决定变动生产量时间的长短等。
供给交叉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是所引起的了另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三、相关知识点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富有弹性:也就是弹性系数绝对值大于1,这一类商品价格变化时,引起的需求量较大,如果价格变动为1%,那么需求变动将超出1%。
需求的价格弹性By rucgramce 需求的价格弹性理论是经济学中的基础理论,不论是在企业决策还是市场分析上都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微观经济学的至关重要的理论之一。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理论首先什么是需求价格弹性理论呢?所谓价格弹性,即是需求量对价格的弹性,则指某一产品价格变动时,该种产品需求量相应变动的灵敏度。
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价格分析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价格弹性表明了一种商品的需求对价格变化的依存关系,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影响一个商品价格弹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等。
需求的价格弹性理论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
具体说来就是:设需求曲线为Q=Q(P)P1、P2两点间的弧弹性为:P点的点弹性为:那么Ed的大小到底说明了什么呢?首先,Ed≥0,下面具体分析Ed的各个取值的含义。
当Ed>1时,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对于价格变动的反映是比较敏感的,被称为富有弹性。
当Ed<1时,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即需求对于价格变动的反映欠敏感的,被称为缺乏弹性。
当Ed=1时,这是一种巧合情况,他表示需求量和价格的变动率刚好相等,被称为单一弹性或单位弹性。
此外,当Ed=+∞时,被称为完全弹性,而当Ed=0时被称为完全无弹性,这是两种极为特殊的情况。
那么符合上述Ed一般都是什么样的商品呢?对于Ed比较大的,一般来说都是奢侈品,有较多的替代品,消费支出在总预算中占据比较大得份额,对消费者的生活一般不是那么重要,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比较长;Ed比较小的,一般来说都是生活必需品,有较少的替代品,消费支出在总预算中占据比较小的份额,对消费者生活很重要,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比较短。
一、实验背景弹性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衡量了商品或服务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需求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概念,并学会如何计算和分析这些弹性。
二、实验目的1. 理解需求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概念。
2. 掌握弹性的计算方法。
3. 分析不同商品或服务的弹性特征。
4. 学会运用弹性理论分析市场变化。
三、实验内容1. 实验材料:模拟市场数据、计算器、实验报告模板。
2. 实验步骤:(1)收集模拟市场数据,包括商品价格、销量、收入等。
(2)计算需求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3)分析不同商品或服务的弹性特征。
(4)运用弹性理论分析市场变化。
四、实验过程1. 收集模拟市场数据本次实验所使用的模拟市场数据如下:商品A:价格(元/件)销量(件/天)收入(元/天)10 100 10009 150 13508 200 16007 250 17506 300 1800商品B:价格(元/件)销量(件/天)收入(元/天)20 50 100019 60 114018 70 126017 80 136016 90 14402. 计算弹性(1)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需求价格弹性 = (ΔQ / Q)/ (ΔP / P)其中,ΔQ表示需求量的变化,Q表示初始需求量,ΔP表示价格的变化,P表示初始价格。
以商品A为例,当价格从10元下降到9元时,需求量从100件增加到150件。
计算需求价格弹性如下:需求价格弹性 = ((150 - 100)/ 100)/ ((9 - 10)/ 10)= 1同理,可以计算出商品A在价格下降到8元、7元和6元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分别为1.33、1.67和2。
(2)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其计算公式与需求价格弹性类似:供给价格弹性 = (ΔQ / Q)/ (ΔP / P)以商品A为例,当价格从10元上升到9元时,供给量从100件增加到15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