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获奖教案名师教案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5.75 KB
- 文档页数:9
五年级下册语文《晏子使楚》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晏子使楚》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汇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概述:《晏子使楚》是一篇古代文学作品,讲述了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的经历。
晏子以其聪明才智和机智应对,成功地完成了使命,并赢得了楚王的尊重。
2.2 生字词学习:晏、子、楚、使、机智、应对、尊重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晏子使楚》的背景和作者。
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2 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进行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3.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讨论。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书写。
3.4 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讨论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爱国精神。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学生选择一个生字词,进行书写练习。
4.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朗读、生字词学习和课文理解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学生进行小组互评,互相学习和提高。
第五章:拓展与延伸5.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晏子的聪明才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每组选择一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分享。
5.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晏子使楚的故事情节。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关于《晏子使楚》教案范文9篇《晏子使楚》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读懂《晏子使楚》的故事内容。
2、抓住晏子三斗楚王的言行,体会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智慧以及维护国家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重点】从晏子充满智慧的语言中体会晏子的智慧和维护国家尊严的凛然气节。
【课前准备】搜集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人物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__思路。
2、知道课文用了“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记叙了晏子和楚王的交锋。
二、学习三个小故事从晏子充满智慧的语言中体会晏子的智慧和维护国家尊严的凛然气节。
1、学习:进城门:⑴学习第3段,知道楚王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怎样反驳以及故事的结果。
⑵重点朗读晏子的话,读懂晏子的言外之意,体会晏子面对侮辱,用充满智慧的语言进行了有力的反驳,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2、学习“见楚王”:⑴学习第4段,知道楚王见到晏子是怎样侮辱他的。
⑵面对侮辱,晏子是怎样反驳的呢?抓住“严肃”和“笑了笑”从表情和语气体会晏子的智慧和维护国家尊严的凛然气节。
3、学习“赴酒宴”:⑴学习第5段,知道楚王在酒宴上又是怎样侮辱晏子?面对侮辱,晏子是怎样反驳的呢?⑵读懂晏子的话,再次体会晏子用智慧维护国家尊严。
三、总结1、故事最后的结果怎么样?2、从楚王态度转变感受晏子形象。
3、想象:晏子圆满地完成了出使楚国的使命,在晏子离开楚国前,楚王会怎样做?怎样说?怎样想?4、总结,体会晏子表现出的一种精神──尊严。
《晏子使楚》教案篇2晏子,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晏子使楚》教案设计。
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
课文就是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
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
课文中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五年级晏子使楚教案知识与能力目标:以超人的智慧和雄辩理解晏子对楚国的使命,挫败了楚王的三次凌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掌握文字语言,了解晏子在楚国时的智慧和勇气。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角色阅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3.情感态度的价值目标:在阅读中提升情感,唤起晏子智慧与勇气的共鸣。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文字语言,了解晏子在楚国时的智慧和勇气。
难点:提升阅读的情感,唤起晏自之智慧与勇气的共鸣。
介绍评论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第一次读了课文《晏子作楚》。
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
【今译】齐国派晏子到楚国去当医生。
楚王不断地侮辱晏子。
晏子平静地回答,巧妙地反驳。
2. 通过第一遍阅读,课文中的人和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晏子:英明勇敢的楚王:欺凌弱小,自讨苦吃)第二,思考对话,实现智慧和勇气(1)第一个故事1. 如果我们想要细细品味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勇气,就必须仔细阅读文本。
我们想读吗?(认为)好!请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晏子智慧和勇气的句子,自由地阅读和感受。
(学生朗读课文)2. 晏子的超人智慧和勇气的话语有许多优点。
谁先读?晏子看了看,对主人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
如果我去参观狗的故乡,我当然得在上面钻个洞。
我在这里等一会儿。
首先,你要问楚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说出两三个学生来读。
你从晏子的语言中学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
很好!请告诉我你的经历。
学生们推断这句话的意思是“楚是狗的国度”。
楚王不想做“狗王”,就打开城门,把晏子迎了进来。
晏子的这句话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哪里比较聪明?燕姿计划找一个五英尺高的洞作为“狗洞”。
有了“狗洞”理论,自然就有了“狗国”理论。
老师评价:晏子从容批驳,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入木三分!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说“想一下”,而用“看一下”呢?(只是看看而已,你想出来的对策,说明晏子的智慧是高超的。
)(2)第二个故事1. 分析句子句子1:“这是什么意思?”临淄,我国的首都,到处都是人。
小学语文晏子使楚教案优秀14篇《晏子使楚》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会认8 个生字,会写14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 分角色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重点:感知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讨、点拨式教学。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
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他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
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
( 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 孔子、孟子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3、“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4、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1 )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 )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找出能体现出使结果的一句话。
2、交流,引导: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出示,齐读“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板书: 尊重三、抓中心句,理解脉络1、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像这句也一样,你读了以后想到了哪些信息?2、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在这之前是怎样的?在这之前,楚王。
板书: 侮辱3、指名男女同学分读这两句话,“学贵有疑”,读了以后,我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何变侮辱为尊重?谁能简单来说一说?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1 )在这之前,楚王(2 )后来晏子(3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教师过渡:要想真正理解课文,咱们还得好好研究。
《晏子使楚》教案设计(精选13篇)《晏子使楚》教案设计篇1一导课1作者说自己是晏子,穿越时空来到今天,给同学们讲自己出使楚国的事情,看谁最聪明?表现最好?板题《晏子使楚》。
2分析“使”的意思(1)使是什么意思?出使,派遣去。
(2)什么人可以出使别的国家?(3)出使的时候代表了什么?(4)为什么要出使?3(1)如果我到你们家去做客,你高兴吗?(2)你会怎样招待我?如果我到你家去,那可是你的荣幸!(3)二楚王却不是这样想的,他想干什么?板“趁机”“ 侮辱”(4)过了几次招?他侮辱了我几次?(5)结果怎样?板“尊重”4穿越时光隧道,穿越到70页,看我那天的表现吧!二授新〈一〉第一次楚王怎样侮辱我的?默读第二段。
1请生概括2师譬喻:如果你现在要进教室了,我把门一关,让你从墙上开的一个小洞里钻进来,你的心情如何?此刻我跟你们一样生气。
楚王的做法体现了什么?侮辱不尊重3我用什么话来反击?请生有感情读。
4他这句话说白了是什么意思?(如果楚国是狗国,我就从这个狗洞里钻进去。
)5结果怎样?尊重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迎接6处王此时的心情从哪个词语反映出来的?(只好吩咐)7这件事反映出晏子的什么?板聪明才智8表演过渡语楚王并不甘心,又挑起第二次侮辱〈二〉分角色读:划神态词、动作词1 “冷笑”是什么态度?2听到这话晏子的神情怎样?“严肃”说明什么?3晏子说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手法?(夸张)是什么句式?(排比)给你什么样的感觉?4“既然你........你来呢?”哪个词说明楚王的态度?(打发)我们一般都会打发什么人?这又体现了什么?(侮辱)5:晏子是怎样反击的?读他说的话.6他为什么要故意笑?(嘲笑)7楚王为什么只好陪着笑?8结果?(赢得尊重)9再次反映了什么?(聪明才智、口才好、思维敏捷、爱国)〈三〉楚王仍不甘心,又可以安排酒席来侮辱晏子,(表演读)1正当他们吃得很高兴的时候,就有五是压着齐国的盗贼从他们面前走过,你们不觉得奇怪吗?这说明了什么?2从楚王的表情看他的心情。
2023年实用的《晏子使楚》教案4篇《晏子使楚》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抓住“尊重、侮辱”这两个词展开教学,使学生体会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爱国情怀。
2、学习课文,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的意思。
3、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懂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含义,理解”水土不同”的深刻含义,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教学准备】1、晏子反驳楚王的话。
2、晏子说的三个分句的学习和欣赏(举袖成云、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后来,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
2、根据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4、5自然段,出示自学思考问题:⑴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读一读⑵晏子是怎样反驳的?划出句子读一读。
⑶晏子反驳的语言哪句最精彩,为什么?二、自主研读、体会智慧生自学,师检查自学情况。
课堂交流,随即点拨,指导感情朗读。
1、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什么?出示巧填词语:举( )成( )、挥( )如( )、摩( )接( )在句子中找出与这三个词语相应的意思。
(演一演的形式朗读。
)2、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
撒个谎吧,怕犯了欺君之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教师:这一席话反映了晏子对敌斗争的高超艺术。
“很为难”表现在“撒个谎”与“说实话”的选择上,但这种为难只是“装”出来的,说明晏子早已胸有成竹。
晏子这样做是要楚王主动让他把要说的话说出来,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使对方陷入被动。
4、晏子使楚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侮辱、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4、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1、讨论“使”字的意思。
“使”是“出使”,就是一个人代表一个国家去访问另一个国家。
2、提问:本课写的是谁,代表什么国家,去访问哪一个国家,主要会见了谁?二、初读全文,了解大意1、自由朗读课文。
2、说说文章大意。
三、体会晏子出示楚国所处的困境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打算怎样“接待”他?四、抓关键词,理清脉络1、楚王的想法实现了吗?(为什么?找出体现楚王打算落空的.句子。
让学生通读全文,画出带有“只好”的三句话。
(1“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第2节);2 “楚王只好陪着笑”(第3节)3“楚王只好赔不是”(第4节)。
)五、品读故事、体会晏子的智慧(一)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课件)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
(让学生自由说理)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3、明确推理过程。
(1)推理性填空:只有访问狗国才钻狗洞,现在楚国要晏子钻狗洞,那么( )。
(2)完成作业: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
”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 ) 那么( )(3)如果晏子不采用这种说话的方法,而采用最直接的回答方式,该怎么说? 想想这两种反驳的方式哪一种好?为什么?(讨论、悟理)4、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5、反馈诱导。
我们来看晏子究竟是怎样说的?小结:是啊,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静的反驳,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楚王,才能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又不伤了两国的和气,让我们一起冷静地来读读晏子的反驳。
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设计5篇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一、导入过渡为了显示自己国家了不起,楚王连续三次刁难晏子,而晏子却用他善辩的口才每次都把楚王反驳得哑口无言,只得赔笑。
他是怎样反驳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从楚王与晏子的三次交锋中体会晏子的语言魅力。
二、合作探究,第一次交锋:课件出示: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冷静地怒发冲冲地言下之意就是: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门进去。
出示PPT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可是,晏子为什么不这样说?小结: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冷静的反驳,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楚王,让楚王没有任何选择的打开城门,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又不伤了两国的和气,这就是晏子语言的巧妙之处。
让我们一起冷静地来读读晏子的反驳。
第二次交锋还没有见到晏子,楚王就开始刁难他了,那么第一次失败之后,他肯定不会死心,那么面对楚王又一次的`侮辱,晏子是怎么应答的呢?课件出示1,这段话的弦外之音是什么?人多晏子的话里,藏着三个成语把这三个成语写在书上对应的句子旁边。
体会一下他这样说,妙在何处?生自读,运用夸张手法,更加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齐国人多。
晏子说话的确极具艺术性。
2听出他的弦外之音了吗?逻辑引导:访问上等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所以楚国是()板书:下等国。
他的这番话又妙在何处呢?晏子没有明说,却来个将计就计,顺水推舟。
你楚王说我不中用,我就承认不中用,先自贬身份,再以退为进。
反正我国的规矩是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既然我最不中用,派到你楚国来,你楚国自然就是!真是旷世奇才,谁再读一读,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晏子说的话。
请两位同学来把楚王和晏子的对话读一读?我们其他同学来读旁白部分。
3.第三次交锋刚才咱们看了楚王与晏子的第二次交锋,楚王又吃了个哑巴亏。
小学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精选教案多篇晏子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
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精选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精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楚王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晏子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排演课本剧。
教学重、难点: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如何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课前准备:搜集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人物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尊严。
(出示图片)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年,有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他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他就是——(板书:晏子)2.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晏子的资料和故事。
3.补充板书:使楚。
让学生讲讲“使楚”的意思。
4.师:晏子出使楚国时发生了什么事呢?跟老师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一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练习读课文。
(1)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
(2)边读边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生接着读课文,集体评议。
3.简短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板书:侮辱。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有感情朗读的基础。
在进行朗读指导前,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读。
]三、精读课文1.问: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课文中几次写到他侮辱晏子?2.师叙述: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驳的?请大家自己研究一下课文。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想一想:在这个故事中,楚王是如何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反驳的?3.生汇报自学情况。
师板书:钻狗洞笑无才押齐盗。
[课文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
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
晏子使楚的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6篇《晏子使楚的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晏子使楚》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2、理解宴子说的话,体会宴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3、认识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
理解“使”,出使。
2、介绍宴子。
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
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
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尝试给课文分段(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2)分段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宴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
(让学生自由说理)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怒发冲冲地心平气和地冷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