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弦定理学习教育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43.50 KB
- 文档页数:9
(完整版)相交弦定理课件相交弦定理教学⽬标:1.理解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并初步会运⽤它们进⾏有关的简单证明和计算;2.学会作两条已知线段的⽐例中项;3.通过推论的推导,获取由⼀般到特殊的思想⽅法.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教学难点:在定理的叙述和应⽤时,我们往往将半径、直径跟定理中的线段搞混,从⽽导致证明中发⽣错误,因此务必清楚定理的提出和证明过程,了解是哪两个三⾓形相似,从⽽就可以⽤对应边成⽐例的结论直接写出定理.1、图形变换:①观察图形,发现规律:∠A=∠D,∠C=∠B.②进⼀步得出:△APC∽△DPB.③如果将图形做些变换,去掉AD和BC,图中线段PA,PB,PC,PD之间的关系会发⽣变化吗?为什么? 2、证明:已知:弦AB和CD交于⊙O内⼀点P.求证:PA·PB=PC·PD.(⼆)定理及推论1、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结合图形让学⽣⽤数学语⾔表达相交弦定理:在⊙O中;弦AB,CD相交于点P,那么PA·PB=PC·PD.2、从⼀般到特殊,发现结论.对两条相交弦的位置进⾏适当的调整,使其中⼀条是直径,并且它们互相垂直如图,AB是直径,并且AB⊥CD于P.提问:根据相交弦定理,能得到什么结论?指出:PC2=PA·PB..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例中项.3、深刻理解推论:由于圆是轴对称图形,上述结论⼜可叙述为:半圆上⼀点C向直径AB作垂线,垂⾜是P,则PC2=PA·PB.若再连结AC,BC,则在图中⼜出现了射影定理的基本图形,于是有:PC2=PA·PB ;AC2=AP·AB;CB2=BP·ABC=A B=D(三)应⽤、反思例1 已知圆中两条弦相交,第⼀条弦被交点分为12厘⽶和16厘⽶两段,第⼆条弦的长为32厘⽶,求第⼆条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段的长.例2 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c,使c2=ab.分析:这个作图求作的形式符合相交弦定理的推论的形式,因此可作出以线段a⼗b为直径的半圆,仿照推论即可作出要求作的线段.反思:这个作图是作两已知线段的⽐例中项的问题,可以当作基本作图加以应⽤.练习1 如图,AP=2厘⽶,PB=2.5厘⽶,CP=1厘⽶,求CD.变式练习:若AP=2厘⽶,PB=2.5厘⽶,CP,DP的长度皆为整数.那么CD的长度是多少?练习2 如图,CD是⊙O的直径,AB ⊥CD,垂⾜为P,AP=4厘⽶,PD =2厘⽶.求PO的长.练习3 如图:在⊙O中,P是弦AB 上⼀点,OP⊥PC,PC 交⊙O于C.求证:PC2=PA·PB(四)⼩结知识: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能⼒:作图能⼒、发现问题的能⼒和解决问题的能⼒;思想⽅法:学习了由⼀般到特殊(由定理直接得到推论的过程)的思想⽅法.切割线定理教学⽬标:1.掌握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并初步学会运⽤它们进⾏计算和证明;2.掌握构造相似三⾓形证明切割线定理的⽅法与技巧,达到从⼏何图形归纳出⼏何性质的能⼒3.能够⽤运动的观点学习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教学重点:理解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它是以后学习中经常⽤到的重要定理.教学难点:定理的灵活运⽤以及定理与推论问的内在联系是难点.(⼀)问题1、引出问题:相交弦定理是两弦相交于圆内⼀点.如果两弦延长交于圆外⼀点P,那么该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四条线段PA,PB,PC,PD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如图当其中⼀条割线绕交点旋转到与圆的两交点重合为⼀点(如图2)时,由圆外这点到割线与圆的两交点的两条线段长和该点的切线长PA,PB,PT 之间⼜有什么关系?2、猜想:引导学⽣猜想出图中三条线段PT,PA,PB间的关系为PT2=PA·PB.3、证明:让学⽣根据图2写出已知、求证,并进⾏分析、证明猜想.分析:要证PT2=PA·PB,可以证明,为此可证以PA·PT为边的三⾓形与以PT,BP为边的三⾓形相似,于是考虑作辅助线TP,PB.(图3).容易证明∠PTA=∠B⼜∠P=∠P,因此△BPT∽△TPA,于是问题可证.4、切割线定理从圆外⼀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例中项.(⼆)切割线定理的推论1、问题:当PB、PD为两条割线时,线段PA,PB,PC,PD之间有什么关系?观察图4,提出猜想:PA·PB=PC·PD.2、组织学⽣⽤多种⽅法证明:⽅法⼀:要证PA·PB=PC·PD,可证此可证以PA,PC为边的三⾓形和以PD,PB为边的三⾓形相似,所以考虑作辅助线AC,BD,容易证明∠PAC=∠D,∠P=∠P,因此△PAC∽△PDB.(如图4)⽅法⼆:要证,还可考虑证明以PA,PD为边的三⾓形和以PC、PB为边的三⾓形相似,所以考虑作辅助线AD、CB.容易证明∠B=∠D,⼜∠P=∠P.因此△PAD∽△PCB.(如图5) ⽅法三:观察图2,⽴即会发现.PT2=PA·PB,同时PT2=PC·PD,于是可以得出PA·PB=PC·PD.PA·PB=PC·PD推论:从圆外⼀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也叫做割线定理)(三)初步应⽤例1 已知:如图,⊙O的割线PAB 交⊙O于点A和B,PA=6厘⽶,AB=8厘⽶,PO=10.9厘⽶,求⊙O的半径.分析:由于PO既不是⊙O的切线也不是割线,故须将PO延长交⊙O于D,构成了圆的⼀条割线,⽽OD⼜恰好是⊙O的半径,于是运⽤切割线定理的推论,问题得解.例2 已知如图7,线段AB和⊙O 交于点C,D,AC=BD,AE,BF分别切⊙O于点E,F,求证:AE=BF.分析:要证明的两条线段AE,BF均与⊙O相切,且从A、B 两点出发引的割线ACD和BDC在同⼀直线上,且AC=BD,AD=BC.因此它们的积相等,问题得证.(四)⼩结知识:切割线定理及推论;能⼒:结合具体图形时,应能写出正确的等积式;⽅法:在证明切割线定理和推论时,所⽤的构造相似三⾓形的⽅法⼗分重要,应注意很好地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