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黑子的活动和人类健康有关。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天文学知识:太阳黑子的周期是多长,它们有何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上的一种暗斑,它们出现在太阳表面最外层的光球层,通常与太阳耀斑的频率和强度相关。
虽然它们的名字中暗示了黑色,但它们实际上比周围的光球更暗淡,因为它们的温度比周围低。
太阳黑子周期是指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
它们的周期大约为11年左右。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一部分,太阳活动的变化会引起地球上一系列现象,如极光、太阳风等。
太阳黑子的数量和活动程度会对地球上的气候、无线电通信以及卫星等设备产生影响。
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太阳黑子的周期和活动规律。
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左右,这个周期被称为太阳黑子周期。
这个周期是由太阳自身的磁场变化所导致的。
太阳黑子的活动最多的时期被称为太阳黑子峰值。
在太阳黑子峰值期间,太阳黑子数量最多,同时伴随着太阳耀斑的频繁发生。
这些太阳耀斑会释放大量的能量和太阳风,对地球的磁场产生巨大的影响。
太阳黑子周期对地球的气候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太阳黑子周期的低谷期会导致地球的气温下降。
这是因为太阳黑子数量减少时,太阳辐射的能量也会减少,进而导致地球温度下降。
同时,太阳黑子周期还与一些极端气候事件有关,如干旱、洪水等。
太阳黑子活动还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
太阳活动的强度会影响无线电通信和卫星通信。
在太阳黑子峰值期间,太阳辐射和太阳风增强,会加强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导致卫星通信和无线电通信中断。
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太阳活动规律,以便更好地预测和应对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总的来说,太阳黑子周期是太阳活动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它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无线电通信等产生影响。
科学家们需要进一步探究太阳活动规律,以便更好地预测和应对太阳活动所产生的效应。
太阳黑子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探讨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上的一种暗斑点,它们与太阳活动周期密切相关,周期为大约11年。
在没有黑子的时候,太阳的表面几乎是一片平静的光滑圆盘。
而当黑子出现时,太阳表面就会出现一些纹路和暗斑,这是因为黑子所在的区域的磁场比周围的磁场要强很多,从而造成了这种磁场的扭曲和形变。
太阳黑子的出现与消失对地球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
当太阳黑子数量较多时,太阳会放出更多的紫外线和X射线,这些辐射会对地球的大气层和离子层产生影响。
在一些少数情况下,太阳黑子数量的变化甚至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影响。
与此同时,太阳黑子数量的变化还会影响到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
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对卫星和空间站的影响。
太阳黑子数量较多时,太阳活动也比较强烈,从而对这些在太空中的设备产生电磁干扰,甚至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失去联系。
此外,太阳黑子数量的变化还会影响到全球的通信系统和导航系统。
太阳活动强烈时,会带来更多的高能带电粒子,这些粒子在进入大气层后,会和气体分子碰撞,产生一些气体离子。
这些气体离子会对电离层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超短波无线电信号的传播。
一些卫星导航系统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太阳黑子数量的变化还会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产生影响。
虽然它们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不如太阳辐射强烈,但仍能对一些天气模式产生影响,比如飓风、暴雨等极端气象事件。
总而言之,太阳黑子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微妙的。
它们的数量变化会对地球上的空间设备、通信系统、导航系统、气象系统等产生影响,甚至还可能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
因此,对太阳黑子的研究和预测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对太阳黑子的产生机理和变化规律进行探索,以更好地了解它们与地球之间的关系。
研究太阳黑子的意义太阳黑子指的是太阳表面上的一种暗淡区域,是太阳磁场活动的表现。
研究太阳黑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研究太阳黑子有助于理解太阳活动周期的产生和演化,以及对地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太阳黑子的出现和分布与太阳活动周期有密切的关联,一般活跃的太阳周期会伴随着更多的黑子出现。
通过对黑子的观测和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预测太阳活动周期的变化和演化,从而对地球环境中可能出现的紫外线辐射、太阳风等进行预警和控制,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
其次,太阳黑子的研究对于太阳磁场的解析和了解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太阳黑子区域在太阳表面上代表了磁场的强化和湍动。
通过对黑子的观测和分析,科学家可以了解太阳磁场的结构和特性,进而对太阳磁场的演化和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
太阳磁场的变化会对太阳风以及地球磁场产生影响,研究太阳黑子能够对地球磁层的变化和对流层、电离层等大气层的运动过程进行预测和解读,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中其他恒星的磁场演化和活动。
此外,太阳黑子的研究对于太阳物理学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太阳黑子区域的观测和分析,科学家可以研究太阳上的等离子体运动、磁场结构、辐射过程等诸多物理过程,深入探索太阳内部和外层的物理现象。
太阳是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通过研究太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中恒星和行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推动宇宙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等领域的发展。
最后,研究太阳黑子也有助于预测和控制太阳风暴的发生和影响。
太阳黑子的活动与太阳耀斑、喷流等爆发性的太阳活动有密切的关联,这些活动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粒子,并对地球磁层和电离层等大气层产生影响。
太阳风暴的发生会对地球上的通信、导航系统等有重要的干扰和破坏作用。
通过对太阳黑子的研究,科学家可以预测太阳爆发的可能性和强度,从而加强对太阳风暴的监测和预警,保护地球上的电磁设备和通信系统。
综上所述,研究太阳黑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涉及到太阳活动周期、地球环境和气候变化、太阳磁场的演化、太阳物理学的发展以及太阳风暴的预测和控制等诸多领域。
太阳黑子(太阳的暗黑斑点)编辑[tài yáng hēi zǐ]太阳黑子(sunspot)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显的。
一般认为,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温度大约为3000-4500K。
因为其温度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1000到2000摄氏度(光球层表面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
太阳黑子很少单独活动,通常是成群出现。
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2年,活跃时会对地球的磁场产生影响,主要是使地球南北极和赤道的大气环流作经向流动,从而造成恶劣天气,使气候转冷。
严重时会对各类电子产品和电器造成损害。
目录1基本信息2活动周期3黑子特性4黑子成因5观测历史6相关影响7与人患病8黑子的形成1基本信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有一些旋涡状的气流,像是一个浅盘,中间下凹,看起来是黑色的,这些旋涡状气流就是太阳黑子(sunspot)。
黑子本身并不黑,之所以看得黑是因为比起光球来,它的温度要低一、二千度,在更加明亮的光球衬托下,它就成为看起来像是没有什么亮光的暗黑的黑子了。
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显的活动现象。
一般认为,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温度大约为4000K (热力学温标单位)。
因为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光球层表面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所以看上去是一些深暗色的斑点。
太阳黑子其实并不黑,因为旋涡状气流的温度为4600℃,比太阳表面的正常温度低1400℃还多,所以看上去是黑的。
太阳黑子很少单独活动。
常常成群出现。
太阳黑子虽然颜色较"深",但是在观测情况下,与太阳耀斑同样清晰显眼。
天文学家把太阳黑子最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峰年”,太阳黑子最少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谷年”[1]太阳黑子与耀斑2活动周期太阳耀斑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因温度相对较低而显得“黑”的局部区域。
太阳黑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分析研究组员:陈超刘明良刘俊彦朱歆琴说起太阳黑子这个名词,大家一定不会陌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探索也慢慢深入,太阳黑子这一神秘现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目。
各大媒体对太阳黑子的活动也越加的感兴趣,一时间,太阳黑子被人们当做议论的焦点,然而太阳黑子真有这么神秘,如此的神乎其神吗?让我们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何为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上的气体旋涡,温度比邻近的区域稍低,看上去就象一些深暗色的斑点。
据观测形成太阳黑子的气体旋涡中心深达100公里,内部物质的运动达每秒2000米。
太阳黑子具有明显的11年盛衰周期,而这种周期性活动常使地球上发生一些神奇的反常现象。
太阳黑子的复杂性和对地球的强烈影响致使我们不得不对他进行研究与观测,科学家们对其真正的特性和规律已经有所了解。
太阳黑子时对地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2000年太阳活动的极大年,因为其主要的活动强弱呈11年的周期性变化,所以2000年又称作第23周期太阳活动年;太阳活动呈周期性变化是由施瓦贝首次发现的,R·沃欠夫进行推算从而得出了11年的周期时性;其实,太阳黑子不反呈11年周期的变化,还有22年的周期,这是海耳在研究黑子群磁场极性分布时发现的,因此也能为"磁周"或"海耳定律,"还有格莱斯堡等人发现的80年周期。
太阳黑子的蒙德极小期等等。
地球上的气候状况、植物生长、水文现象以及地震活动乃至全球性的流感发生等,都具有11年的周期变化。
最新研究表明,人类的发明创造也与太阳黑子的周期活动有关。
俄罗斯科学家伊德里斯教授通过对理论物理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后证明,科学创见确有一定的规律。
以爱因斯坦为例,他在物理学上的4次重大突破,时间分别是1905年、1916年、1927年、1938年,其周期恰为11年,而且这4年又都是太阳黑子的高峰年。
不仅如此,艺术才能也受太阳黑子活动的影响。
电磁辐射污染及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电磁辐射1.定义电磁辐射又称电子烟雾,是由空间共同移送的电能量和磁能量所组成,而该能量是由电荷移动所产生。
举例说,正在发射讯号的射频天线所发出的移动电荷,便会产生电磁能量。
电磁“频谱”包括形形色色的电磁辐射,从极低频的电磁辐射至极高频的电磁辐射。
两者之间还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光等。
电磁频谱中射频部分的一般定义,是指频率约由3千赫300吉赫的辐射。
有些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
2.来源主要来源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
自然源:雷电、太阳黑子活动、宇宙射线等。
人为源:核电站泄漏、核爆炸、核试验等。
3.对人体的危害专家介绍,超过2 毫高斯以上电磁辐射就会导致人患疾病,首当其冲的便是人体皮肤和黏膜组织,症状表现为眼睑肿胀、眼睛充血、鼻塞流涕、咽喉不适,或全身皮肤出现反复荨麻疹、湿疹、瘙痒等;影响人体免疫功能时可能出现白癜风、银屑病、过敏性紫癜等。
据了解,电磁波辐射已被世卫组织列为继水源、大气、噪声之后的第四大环境污染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长期而过量的电磁辐射会对人体生殖、神经和免疫等系统造成伤害,成了皮肤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
而家用电器、办公电子、手机电脑等成为电磁波辐射的最大来源。
危害之一它极可能是造成儿童患白血病的原因之一。
医学研究证明,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
意大利专家研究后认为,该国每年有400多名儿童患白血病,其主要原因是距离高压电线太近,因而受到了严重的电磁污染。
危害之二能够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
电磁辐射污染会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并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
瑞士的研究资料指出,周围有高压线经过的住户居民,患乳腺癌的概率比常人高7.4倍。
美国得克萨斯州癌症医疗基金会针对一些遭受电磁辐射损伤的病人所做的抽样化验结果表明,在高压线附近工作的工人,其癌细胞生长速度比一般人要快24倍。
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教学教案第一章:太阳的基本特点1.1 太阳的介绍向学生介绍太阳的位置、大小和温度。
解释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对地球和整个太阳系的重要性。
1.2 太阳的结构向学生解释太阳的内部结构,包括核心、辐射带、对流带和光球。
通过图表和图像,让学生了解太阳的不同层次和温度。
第二章:太阳的能量和光线2.1 太阳的能量产生向学生解释太阳能量的来源,即核聚变反应。
描述太阳内部发生的核聚变过程,以及如何产生光和热。
2.2 太阳的光线解释太阳光的组成,包括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
讨论太阳光对地球的影响,包括光照和温度。
第三章:太阳活动3.1 太阳黑子向学生介绍太阳黑子的概念,解释它们的出现和数量变化。
讨论太阳黑子与太阳活动周期的关系。
3.2 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解释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性质和影响。
讨论这些太阳活动对地球和太空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太阳与地球的关系4.1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讨论太阳对地球气候、天气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解释太阳辐射对地球能量平衡的影响。
4.2 地球对太阳的依赖强调地球对太阳能量的依赖,包括光合作用和人类生活。
讨论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和通信系统的影响。
第五章:太阳的未来和对人类的意义5.1 太阳的寿命向学生介绍太阳的预计寿命,以及它将如何演化和消亡。
讨论太阳的最终命运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5.2 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鼓励学生思考人类如何更好地保护和支持太阳系的稳定。
第六章:太阳对地球气候的影响6.1 太阳辐射与地球气候解释太阳辐射对地球气候系统的能量输入。
讨论太阳辐射如何影响地球的温度带和气候类型。
6.2 太阳活动与地球气候变化探讨太阳活动(如太阳黑子数量和太阳耀斑频率)与地球长期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模式的潜在影响。
第七章:太阳与地球生态系统7.1 太阳能量与生物圈强调太阳能量对生物圈的重要性,包括光合作用的过程。
讨论太阳能如何支持地球上的生命和生态系统。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4题。
(11分)①1978年12月,英国赫赫有名的《自然》杂志上刊登了一份资料,它揭示了这样一条乍看起来令人觉得荒唐的规律:地球上流行性感冒的大流行年,大都是太阳黑子活动的高峰年。
不管你相信不相信,事实是:自从有完整的太阳黑子活动记录的1700年开始,近300年间,人类一共遭受过12次遍及全世界的流行性感冒大蔓延,而在这12次大瘟疫中,除了1889年的1次以外,其余11次无不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的高峰年。
②流行性感冒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的破坏是严重的。
就以1918年席卷世界的那场“西班牙流感”来说,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的死亡人数多达4000万。
当时正在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于是流感病毒也参与了对人类的屠杀。
据美国公布,死于流感的美军总数,大约相当于该国参加战争阵亡人数的4/5。
③不久前,又有科学家们注意到了太阳黑子杀人的另一条线索。
前一时期已经发现人类皮肤癌的发病率,有一条周期性的变化曲线。
而现在发现这条曲线的变化周期正好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是合拍的,并且皮肤癌发病率的高峰往往是出现在黑子高峰以后的第二年。
皮肤癌是癌症中比较常发的一种,它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也是很厉害的。
④为什么太阳黑子的活动和地球上人类的流行性感冒、皮肤癌会有这样紧密的关联呢?⑤通过长期的科学观察,至少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重要的线索,那就是每当太阳中出现黑子的时候,它的周围就一定会有耀斑。
耀斑是比太阳原来的表面还要更亮的斑点,随着它的出现,太阳就会发出强大的紫外线、X射线和其他的粒子流。
这些电磁射线8分钟就到达了地球。
⑥证明这种高能射线到达地球的证据很多,最明显的有两个:一是在地球南北极的上空霎时出现的蔚为壮观的极光;二是地球上所有无线电通讯发生了暂时的干扰、削弱,甚至中断。
但是,对我们影响更大、而谁也察觉不到的,则是阳光中高能紫外线辐射强度的骤然增加。
⑦于是,不久前有人作出这样的解释:高能紫外线强度的增加,会引起感冒病毒细胞中遗传因子的变异,发生突变性遗传,从而产生一种感染力极强而人体对它没有免疫力的亚型流感病毒。
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60.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超新星记录发生在公元前14世纪,以当时的甲骨文刻划,该甲骨文记录的意思是有新的大星出现于大蝎座旁。
我国古人习惯于把这类突然极明亮地在天空出现一段时间然后又慢慢消失的星体形象地称为“客星”。
超新星爆发是银河系里最壮观的天象,是恒星演化到晚期所发生的最后一次爆发。
近二十多年来,在多次的国际会议中,各国学者相当频繁地提到了著名的中国超新星AD1054以及它的遗迹——蟹状星云,AD1054就是我国史籍中所记载出现于宋代的“天关客星”:至和元年五月己丑(1054年7月4日),(客星)出天关东南,可数寸,岁余稍没。
《宋史•天文志》嘉佑元年三月辛未(1056年4月11日),司天监言“自至和元年五月客星晨出东方,守天关,至是没”。
《宋史•仁宗本纪》天关客星可见期共达22个月。
1731年,英国贝维斯在金牛座发现了一个云状物,后被命名为“蟹状星云”,因为其外形象蟹。
1921年,瑞典天文学家注意到蟹状星云的位置与1054年天关客星的位置相近,估计它们可能有联系。
之后,邓肯和哈勃等测出蟹状星云的膨胀速度。
根据蟹状星云的大小和已知的膨胀速度,1942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证认蟹状星云就是1054年超新星爆发的遗迹。
1968年蟹状星云脉冲星的发现,进一步加强了这一论证,因为利用该脉冲星的自转周期和自转周期变化率的测定值,根据快速自转中子星的磁偶极模型,可以成功地解释蟹状星云和蟹状星云脉冲星的能量来源,同时算出该脉冲星的年龄与天关客星爆发至今的时间间隔相近,有力地说明蟹状星云是公元1054年爆发的超新星的遗迹。
因此,1054年我国天关客星的发现,为超新星遗迹和中子星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有力的历史证据和宝贵资料。
(摘编自汪珍如《中国的古客星记录与现代天文学》材料二:利用古代天象记录解决现代天文学问题这一方法有其必要性,是由现代天文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1.引言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也是人类生活的基础。
它不仅提供了温暖和光明,还驱动了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和自然系统。
本文将探讨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并深入研究人类对太阳的依赖以及太阳对我们的影响。
2.太阳的能量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恒星,通过核聚变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太阳辐射出的能量主要包括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
其中,可见光使地球变得明亮,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光明和视觉。
紫外线虽然对人体有害,但适度的紫外线照射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有益于骨骼生长和免疫系统健康。
红外线则是太阳辐射的热能,使地球保持温暖。
3.人类对太阳的依赖人类对太阳的依赖程度远远超过想象。
首先,太阳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
太阳能被广泛用于发电、供暖和热水等方面。
光伏发电技术利用太阳能将光转化为电能,成为清洁能源的重要来源。
另外,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加热水,节约了传统燃料的使用。
人类还利用太阳能进行农业生产,如温室种植和太阳能灌溉系统。
其次,太阳对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适度的太阳光照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维持骨骼健康,并有助于心情愉悦。
此外,太阳光还具有杀菌作用,可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然而,长时间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会导致皮肤晒伤和皮肤癌的风险增加,因此应注意避免过度曝晒。
4.太阳与气候变化太阳活动对地球的气候变化起到重要作用。
太阳的辐射量和太阳黑子的数量会影响地球的气候。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上的黑色斑点,其数量的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相关。
太阳黑子的数量增加会导致太阳辐射量增加,进而引起地球的温度升高。
过去的研究表明,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与地球的气候变化有关。
例如,小冰期时太阳黑子数量减少,地球气温下降。
然而,目前对太阳活动与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研究仍存在争议。
一些科学家认为太阳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人类活动是当前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不论如何,太阳活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5.太阳的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太阳的利用将进一步扩大。
研究太阳黑子的意义摘要:一、引言:太阳黑子的概念及研究意义二、太阳黑子的产生原因及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三、太阳黑子在地球气候和自然灾害中的作用四、太阳黑子对人类生活和科技的影响五、当前研究太阳黑子的最新进展与展望六、结论:太阳黑子研究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正文:太阳黑子,这个听起来有些神秘的名词,实际上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研究课题。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暗斑区域,其数量随着太阳活动周期的变化而变化。
那么,为何研究太阳黑子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太阳黑子的产生原因及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太阳黑子是由于太阳表面磁场强度较高,导致热量辐射不畅而形成的。
它们与太阳活动的变化密切相关,如太阳黑子数量的增减可以反映太阳活动的旺盛程度。
研究太阳黑子的产生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太阳内部的物理过程,为预测太阳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太阳黑子在地球气候和自然灾害中的作用。
研究表明,太阳黑子活动与地球气候存在一定的关联,如影响气温、降水量等。
同时,太阳黑子活动还与地球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等有关。
深入研究太阳黑子对地球气候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有助于我们预警和防范自然灾害,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再次,太阳黑子对人类生活和科技的影响。
太阳黑子活动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通信、导航系统等高科技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太阳黑子活动高峰期,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现象会更加剧烈,对人类生活和科技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研究太阳黑子对人类生活和科技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提高科技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保障现代社会的正常运转。
当前,科学家们在研究太阳黑子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不断推动着太阳物理学的发展。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太阳黑子的产生机制、演化过程以及与地球气候和自然灾害的关联,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总之,研究太阳黑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对太阳黑子的认识得以加深,也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方向。
难以想象,月亮太阳影响人类安康太阳风与人体安康就在20世纪最后一年的夏秋之季,地球上蒙受了有历史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太阳风暴解决,大量的高能粒子流伴随着宇宙射线、X射线以每秒900千米的速度冲向地球,致使地球两极发生磁暴、臭氧层破坏、紫外线猛增,很多地域无线电中断。
太阳风暴大约每11.2年就会发生一次。
而每一次太阳黑子的猛烈活动不但影响地球,同时也会影响地球上所有的生灵。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2000年太阳风暴期间世界上很多地域青光眼、皮肤病、传染病及各类恶性事故与往年同期相较剧增。
早在一千连年以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发现了太阳黑子活动对人体安康的影响。
?易丰卦?曰:“日中见斗,往得疑疾。
〞俄罗斯科学院生物学家纳塔利娅卡尔瑙霍娃经研究指出:太阳黑子活动能抑制人体内淋巴细胞抗体的产生。
太阳黑子活动越强,抗体受抑制的程度也就越大,所以此时的流脑及疟疾等传染病就会大量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心肌堵塞发病率及因此引发的死亡率也会提高。
俄罗斯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还对1989年太阳风暴期间3000位老人进展了观察研究,他们发现此期间妇女皮肤细胞老化速度是平时的1.5倍,而免疫细胞的能力却降低了60%以上。
另外,太阳风暴仍是造成臭氧空洞的元凶之一。
当高能粒子流沿着磁力线集中在地球两极时,会与那里的臭氧合成为水,生成臭氧空洞。
此时大量的紫外线射向地球致使过敏症、眼疾、皮肤癌患者猛增。
另据瑞士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高剂量的紫外线照射还会使植物的生殖细胞发生变异,此种现象而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对农作物造成庞大的长期危害。
美国和以色列的科学家研究还发现,太阳风暴会缩短咱们人类的寿命。
因为在白天人体会有大量的细胞老化或损坏,而在夜晚休息时大脑能分泌出一种叫年轻态的大脑因子来修补被损伤的细胞,但在太阳风暴期间大量的宇宙射线会阻止它的分泌。
另外在咱们的大小肠中约有l0亿个有利细菌用来帮忙吸收营养并制止病毒侵入,但太阳风暴会大量杀死这些有利细菌,促令人体进入衰老状态。
太阳黑子的影响太阳黑子是一种太阳活动现象,它们是太阳表面上的暗斑,主要由磁场变化引起。
太阳黑子的存在对地球的气候和通信系统等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太阳黑子的形成、活动周期以及其对地球的各种影响。
一、太阳黑子的形成太阳黑子是太阳磁场活动的表现,它们出现在太阳表面的一些区域,通常呈现为较暗的斑点。
太阳黑子的形成是由于太阳磁场的活动引起的,具体来说,太阳黑子是由强磁场区域引起的冷物质下沉造成的。
当太阳磁场活跃时,它们会在太阳表面上形成黑斑。
太阳黑子的形成与太阳活动周期有关。
太阳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太阳黑子的数量也会随之变化。
当太阳活动周期处于高峰期时,太阳黑子数量多,而在低谷期则相对较少。
二、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根据太阳活动周期的观测数据,科学家发现太阳黑子的数量呈现出大约11年的周期性变化。
在每个活动周期的高峰期,太阳黑子数量最多。
而在低谷期,太阳黑子数量相对较少。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不仅仅是数量的变化,它们的分布和大小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科学家通过观测和记录太阳黑子的活动,对太阳活动周期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更好地了解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
三、太阳黑子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的活动对地球气候有着重要影响。
科学家发现,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与地球气候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在太阳活动高峰期,太阳黑子的数量增加,其释放的能量也相应增加,这会导致地球上的气候发生变化。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中的高峰期被认为是地球气候较为寒冷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太阳黑子活动所释放的能量较少,导致地球的气温下降。
相反,在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低谷期,太阳黑子数量较少,释放的能量较多,地球气温相对较高。
四、太阳黑子对通信系统的影响太阳黑子的活动还对地球的通信系统产生影响。
太阳黑子活动的磁场变化会产生太空风暴,这会影响地球上的电离层,使电离层变得不稳定,进而影响无线电和卫星通信系统的传输质量。
太空风暴引起的电离层扰动可能导致无线电信号的衰减或干扰,甚至造成通信中断。
引发高温天气的自然原因引发高温天气的自然原因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高温天气越来越频繁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除了人为活动的影响外,自然原因也是引发高温天气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引发高温天气的自然原因,并分析其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是引发高温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工业化的进行以及燃煤、燃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释放,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增加,使得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
这种气温上升导致了近年来许多地区高温天气的增加,特别是在夏季。
例如,全球气温的上升加剧了各地的热浪,使得一些地区的气温达到了历史记录的新高。
这种极端的高温天气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其次,太阳活动的变化也是引发高温天气的原因之一。
太阳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能源来源,其活动的周期性变化会直接影响地球的气候。
太阳黑子活动是太阳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周期为大约11年。
研究表明,太阳黑子活动和地球气候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当太阳黑子活动较为活跃时,太阳能的辐射较高,会导致地球温度升高,从而引发高温天气。
因此,太阳活动的变化也是引发高温天气的自然原因之一。
另外,自然灾害也会导致高温天气。
例如,森林火灾、火山喷发和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都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导致周围地区的气温升高。
尤其是在火灾和火山喷发后,释放出的大量热能会导致一段时间内的大面积高温。
这些自然灾害不仅会给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还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重大威胁。
高温天气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都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高温天气可以导致人类健康问题的加剧,如中暑、脱水和心血管疾病等。
高温还可能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和干旱,从而影响农田的产量,威胁粮食安全。
此外,高温还会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进一步威胁到沿海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范围内的集体努力。
为了应对高温天气的影响,亟需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减少全球气温升高的关键。
保护人阅读答案【篇一:《保护臭氧层就是保护人类》阅读附答案】原子构成,可还有一种气体叫臭氧,它的分子由三个氧原子构成,它是在太阳紫外线辐射的光化学作用下造成的。
臭氧处于地球上空约10至50千米平流层内,其浓度最大处在离地面约20到25千米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臭氧层。
别看臭氧在大气中所占比例很小,但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却很大。
臭氧层能“吞没”掉99%以上的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从而避免了紫外线对人体及地球上所有生物造成的伤害,可以说是地球上生命的保护伞。
②科学家最近的研究观察表明,从全球来看,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正在逐年减少。
科学家们通过卫星的观察计算,在全球范围内,年减少率为1%。
其中,以高纬度和极地地区下降速度最快。
这样,相对其他地区,就形成了臭氧稀薄区域,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臭氧空洞”。
早在1985年,科学家就观察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变薄了,大约2000万平方千米范围内的臭氧浓度降低了一半,罩在整个地球上空的这块“面纱”被扯破了一个洞,这个空洞大概有中国国土面积的2倍那么广阔。
科学家们还发现,目前甚至在北极、欧洲的上空也出现了“臭氧空洞”。
③影响大气中臭氧含量变化的因素很多,除了天文因素即与太阳黑子活动有关外,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也可影响到臭氧含量变化。
如火山喷发可使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
而核爆炸、卫星发射、喷气式飞机的飞行及工农业生产、生活、机动车辆等所排放的大量废气和氟里昂致使大气中的臭氧大量地被分解成氧分子,也可使臭氧含量减少。
不久前美国科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世界各地如果继续以目前的速度使用各种化学品,排放各种有毒化学气体,21世纪臭氧层还将被消耗16.5%。
④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这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紫外线辐射到地球,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
专家们研究测算表明,大气中臭氧每减少2.5%,就会给世界带来47万个皮肤癌患者,其发生率增长近20%,将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臭氧层被破坏,会改变农作物生长的地球环境,从而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4题。
(11分)
①1978年12月,英国赫赫有名的《自然》杂志上刊登了一份资料,它揭示了这样一条乍看起来令人觉得荒唐的规律:地球上流行性感冒的大流行年,大都是太阳黑子活动的高峰年。
不管你相信不相信,事实是:自从有完整的太阳黑子活动记录的1700年开始,近300年间,人类一共遭受过12次遍及全世界的流行性感冒大蔓延,而在这12次大瘟疫中,除了1889年的1次以外,其余11次无不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的高峰年。
②流行性感冒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的破坏是严重的。
就以1918年席卷世界的那场“西班牙流感”来说,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的死亡人数多达4000万。
当时正在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于是流感病毒也参与了对人类的屠杀。
据美国公布,死于流感的美军总数,大约相当于该国参加战争阵亡人数的4/5。
③不久前,又有科学家们注意到了太阳黑子杀人的另一条线索。
前一时期已经发现人类皮肤癌的发病率,有一条周期性的变化曲线。
而现在发现这条曲线的变化周期正好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是合拍的,并且皮肤癌发病率的高峰往往是出现在黑子高峰以后的第二年。
皮肤癌是癌症中比较常发的一种,它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也是很厉害的。
④为什么太阳黑子的活动和地球上人类的流行性感冒、皮肤癌会有这样紧密的关联呢?
⑤通过长期的科学观察,至少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重要的线索,那就是每当太阳中出现黑子的时候,它的周围就一定会有耀斑。
耀斑是比太阳原来的表面还要更亮的斑点,随着它的出现,太阳就会发出强大的紫外线、X射线和其他的粒子流。
这些电磁射线8分钟就到达了地球。
⑥证明这种高能射线到达地球的证据很多,最明显的有两个:一是在地球南北极的上空霎时出现的蔚为壮观的极光;二是地球上所有无线电通讯发生了暂时的干扰、削弱,甚至中断。
但是,对我们影响更大、而谁也察觉不到的,则是阳光中高能紫外线辐射强度的骤然增加。
⑦于是,不久前有人作出这样的解释:高能紫外线强度的增加,会引起感冒病毒细胞中遗传因子的变异,发生突变性遗传,从而产生一种感染力极强而人体对它没有免疫力的亚型流感病毒。
这种亚型病毒发生以后,如通过动物、人等媒介体会更迅速地蔓延,以致酿成来势凶猛的流行性感冒。
⑧高能紫外线还是诱发人类皮肤癌的重要因素。
据报告,阳光中每增加20%的紫外线强度,人类皮肤癌的发病率就会增加50%。
据最近的研究报道,这种诱发性皮肤癌有2年的潜伏期。
⑩太阳黑子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应该引起我们的密切注意。
11.请简要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文章第②段加点的“大约”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第④段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你简要分析“流行性感冒”形成的过程。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1.太阳黑子的活动和人类健康有关。
12.不能去掉,因为大约只是表估计,如果去掉就变为确切的了,这样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提示:此题考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答题时先表明观点,然后再具体说明理由,把理由说充分。
解题思路是假设删去这个词语,看表
达的意思有没有变化,根据意思的变化情况确定答案。
]13.不能。
因为它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去掉后上下文联系不紧密。
14.由于高能紫外线强度的增加,引起感冒病毒细胞中遗传因子发生突变性遗传,产生一种亚型流感病毒。
该病毒再通过动物、人等媒介体迅速蔓延,于是酿成来势凶猛的流行性感冒。
[提示:此题考查对重要信息的筛选和归纳能力。
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首先要找出与题干要求有直接关系的答案段,其次再分析相关答案段的关键句子。
最后简要概括或摘出相关句子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