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学特点
- 格式:pptx
- 大小:710.57 KB
- 文档页数:10
武术教案20篇武术教育凭借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身体锻炼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一种体育运动,武术具有多种形式,促进身心健康、提高人们的自我防护意识等方面都有不少的好处。
而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级别的学生,武术教学也是有很大差异的。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几种典型的武术教学方法,及其特点、优缺点和适用情况。
一、传统教学法传统教学法是指以讲授技术和动作为主,通过不断反复练习,达到掌握技术、提高身体素质和培养意志力的目的。
这种教学法适用于初学者,因为初学者不熟悉基本技术和动作,需要专注于技术的学习,打牢基本功。
传统教学法的特点是重视动作标准、技术精湛,但是过于强调“死板”的技术表现,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
二、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将武术技艺与现代游戏元素相结合,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武术。
游戏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但是,游戏教学法如果过于注重趣味和欢乐,很容易忽略武术技术的细节和规范标准。
三、竞赛教学法竞赛教学法是通过竞赛和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武术、提高技术水平和培养比赛意识。
这种教学法适用于已掌握基本功的学生,因为在比赛中需要学生展示自己的实力和技术。
竞赛教学法的优点是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但是如果过于强调胜负和成绩,容易破坏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形成低劣的教育手段。
四、教练式教学法教练式教学法是由资深教练担任主要讲解、示范和辅导的角色,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实战能力为主要目的。
这种教学法适用于高级别学生,需要讲解和细化更高端、普及程度较低的武术技术和战术知识。
教练式教学法的特点是注重个人指导和点拨,但是它的弊端是花费较高、缺乏互动性。
五、自由探究教学法自由探究教学法是由学生自己运用武术技艺,通过互相等伦的双方自由竞技,自我探索和提高的教学法。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武术技艺,并且具备相当的年龄和学习武术年限。
自由探究教学法的特点是适合学生在娱乐过程中了解武术技艺和体力的表现,并激发学生竞争的欲望。
武术知识点1.概念: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本质:技击性。
起源: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
拳种:129种(源流有序,拳里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3.特点:一、动作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二、动作具有攻防技击含义三、内容丰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4.作用:一、改善和增强体质二、提高防身能力三、磨练意志,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四、丰富文化生活,增进交流5.内容与分类:①功法运动:是以单个动作为主进行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主要为武术套路和攻防格斗服务(内壮功、外壮功、轻功、柔功)②套路运动: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组合及整套练习(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③搏斗运动:是两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较技的实战攻防格斗(散打、推手、短兵、长兵)6.释“武”字:从戈从止,指持戈作战或武练的意思。
武术一词的历代称谓:春秋战国时期称技击,汉代延明末称武艺,清代称武术,民国称国术,新中国称武术,老外称功夫。
7.抱拳礼的含义:一、左掌四指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
拇指扣回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表示“勇不兹乱,武不犯禁”节制勇武和约束的意图。
二、左掌右拳拢屈,两臂拢成屈圆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
三、左掌为文,右掌为武,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指教。
8.三种手型:拳、掌、勾①拳:动作:四指并拢卷握,拇指紧扣食指第二指节处,拳眼向上为立拳,拳心向下为平拳。
要领:手指紧握,手腕挺直。
部位名称:易犯错误:拳面不平,屈腕。
②掌:动作: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为柳叶掌,拇指外展为八字掌。
要领:掌指要紧,立掌背伸,小指侧朝前。
部位名称:易犯错误:松指,掌心朝前,掌背外凸。
③勾:动作:屈腕,五指尖捏拢。
要领:指尖捏紧,尽量屈腕。
武术中常见的教学方法
武术是一种体育运动和文化遗产,具有严谨、全面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学方法:
1. 模仿法:老师示范和讲解技术动作,学生模仿练习。
这种方法强调观察和模仿,强化动作记忆和技能形成。
2. 分解法:将动作分解为多个部分,逐步学习和练习每个部分,最终整合成完整的动作。
这种方法强调细节和基础训练,有助于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3. 视听法:通过观看和聆听老师和其他权威人士的讲解和演示,学习武术技能和哲学。
这种方法有助于扩展知识和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修养。
4. 实战法:通过与他人进行竞争、对抗或模拟场景演练,让学生感受技能应用的实际效果和应对形式。
这种方法强调技能应用和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自信心。
5. 体验法:通过游戏、互动和其他非正式的形式,让学生在愉悦和轻松的氛围中感受武术的美学和文化内涵。
这种方法强调情感和体验,有助于增强学生兴趣和参与度。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方法并不是孤立的,经常会交叉使用组合。
好的武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年龄和能力水平,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针对不同的技能要求进行有效的衔接和延伸,最终帮助学生全面地掌握武术技能和文化知识。
小学常规体育教案:武术课程的难点和重点详解武术课程的难点和重点详解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中国民族体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常规体育教学中,武术作为一门体育项目,有着独特的教学难点和重点。
本文将详细阐述小学常规体育教案中武术课程的难点和重点。
一、教学难点1.技术要求高武术是一项技巧性很高的体育运动,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才能掌握其毫厘不差的身法、步法、手法等技术要领。
对于小学生而言,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2.技术难度大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相比,武术的技术难度更高,包括基本身法、拳法、剑法、刀法、棍法等等。
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多次练习,不断加深学生对武术技术的理解和掌握,逐渐提高学生在技术上的水平。
3.身体柔韧度要求高武术是一项体现人体柔韧度的运动项目,对身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要求较高。
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由于身体成长发育未完全,柔韧度不够,在学习、掌握武术技术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教学重点1.身法训练身法在武术运动中是非常重要的,是武术技术的基础和根本,也是武术的特色之一。
在贴近生活、注重趣味化的小学常规体育教学中,身法是重点和难点,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身体素质、个人特点、运动爱好等外部因素入手,然后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创设形体动作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吸收能力,使其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形成长期的练习习惯。
2.技术传授教师在教学武术中,应该把技术教学作为重点,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就是拳法和腿法。
拳法和腿法是武术入门的重要部分。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技能掌握,通过多次演练和模仿,逐渐提高学生在武术技术上的水平。
3.季节性训练武术运动的训练需要注重季节性,尤其在冬季,由于气温低,学生身体容易受到寒冷气流影响,更需要注意保暖。
在教学中,教师应提前做好准备,为学生准备好保暖衣物,在训练中更需要细致耐心地帮助学生磨练技艺,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和最佳训练效果。
小学校体育“武术”课课堂点评一、从课的构思与设计上看:情景设计合理、目的明确,有特色。
开始部分用搏击操热身,有音乐、节奏感强、学生易受感染、教师动作熟练刚劲有力。
基本部分武术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以武林大会比赛为主线,练习时通过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身体素质练习部分,内容安排全面,上肢、下肢、腰腹均得到锻练。
结束部分则以音乐带动练习,节奏舒缓,适合少儿特点,使他们在健身后身心得到充分放松。
二、从课的目标制定上看:本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目标合理。
体现了身体技能、心理健康、合作探究等新课程理念。
让学生在五个学习领域中都有所体现,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体验,学有所得。
三、从内容上看:从模仿自学、同学的互助学习、到老师的引导练习、最后的比赛、互评打分,都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武术的热情,本课练习发展了学生协调、灵敏、柔韧等素质,并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能力。
四、从教与学的方法、手段上来看:1、教态自然、亲切、大方。
语速适中,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2、挂图运用得当,直观引导学生学习,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武林比赛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注重了武德教育的渗透,强调学习武术是强身健体、不是称王称霸;放松练习中,培养了学生科学健身的意识,让学生养成积极放松的好习惯。
4、本课运用了引导性、启发性的语言,让学生思考、回答,带问题练习。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锻练。
5、四方队形的合理运用,适合武术教学的特点,避免了教师在队五中反复跑位、影响教学,场地设计合理。
五、从课的评价上来看:注重了过程性评价。
譬如:教师身体语言的运用,一个赞美的微笑、点头、伸出大拇指等;激励性语言:你真棒!太好了!再做一遍好吗?等等。
整堂课中,注重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等,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
六、存在的不足:尽管注重了课堂的即时性评价,但从评价语言上说,激励性语言有些少、单调。
武术教学的特点、功效及推进策略作者:张余成来源:《甘肃教育》2018年第17期【关键词】武术教学;特点;功效;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7—0124—01一、武术教学的特点和功效1.武术教学的特点。
武术教学的优点在于有很好的连续性,它不受场地、时间、年龄、器械限制,可以模仿和自创、自己控制运动力度和强度。
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2.武术教学的功效。
从武术运动最直观的角度来说,它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爆发力、柔韧、协调、灵敏、平衡等身体素质和满足学生探索、好胜、搏击、防身等心理需求。
此外,对培养学生朝气蓬勃、勇敢顽强的精神和尚武崇德、强身养性、不恃功欺人、不以强凌弱等优良的武德修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俗话说:“以武会友!”武术练习过程中可以有他人的协助和对抗,因此,武术学习也是人与人交往的过程,是增进友谊的过程。
二、新课标下武术课堂教学有效推进的策略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武术课堂教学中要遵循简单易学、便于掌握的原则,以及简洁、实用、和美观大方、观赏性强的原则。
特别是对于小学低段(1~3年级)的学生来说,认知能力水平有限,首先应知道什么是勾、拳、掌及弓步、马步等,先学会手形变换、步型和手法变换等基本功和武术操(旭日东升),又需要一些简单易学的武术组合动作进行练习锻炼。
对于小学高段(4~6年级)和初中阶段(7~9年级)的学生来说,武术的格斗功能应该占有重要地位,他们从生活中了解的武术都充分体现了武术的技击功能,为增强他们的学练兴趣,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简洁、实用”,所以在学生掌握武术套路动作的基础上,就要通过教师的拆招、说招、喂招等方法,让学生明确每一个动作在攻防实战中的作用,明确动作的攻防用法。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遵循武术课堂教学原则。
首先是循序渐进、巩固提高的有序性原则。
武术理论考试题库和答案一、选择题1、武术的本质特性是()A 艺术性B 体育性C 技击性D 表演性答案:C解析: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本质特性是技击性。
2、武术在历史上曾被称为()A 武艺B 国术C 技击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武术有着不同的称谓,如武艺、国术、技击等。
3、以下不属于武术内容的是()A 舞蹈B 套路C 格斗D 功法答案:A解析:武术的内容主要包括套路、格斗和功法,舞蹈不属于武术的范畴。
4、武术套路运动主要包括()A 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B 拳术、剑术、刀术、枪术C 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D 以上都是答案:A解析:武术套路运动包括拳术、器械、对练和集体表演等形式。
5、长拳的特点是()A 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B 刚柔相济、节奏分明、连绵不断C 动作圆活、处处带有弧形、绵绵不断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长拳的特点表现为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
6、太极拳的主要流派有()A 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B 陈式、杨式、李式、武式、孙式C 陈式、杨式、吴式、郝式、孙式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太极拳主要有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流派。
7、南拳的特点是()A 动作刚健朴实、上肢动作较多B 动作舒展大方、下肢动作较多C 动作灵活多变、注重身法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南拳的特点是动作刚健朴实,上肢动作较多,步法稳固。
8、刀术的运动特点是()A 勇猛快速、刚劲有力B 轻快敏捷、潇洒飘逸C 灵活多变、气势恢宏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刀术的特点是勇猛快速、刚劲有力,有“刀如猛虎”之说。
9、剑术的运动特点是()A 轻快敏捷、潇洒飘逸B 刚柔相济、吞吐自如C 勇猛快速、气势磅礴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剑术的特点通常表现为轻快敏捷、潇洒飘逸、灵活多变。
10、枪术的运动特点是()A 力贯枪尖、走势开展B 枪扎一线、灵活多变C 上下翻飞、变幻莫测D 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枪术要求力贯枪尖,走势开展,有“枪扎一条线”的特点。
武术套路教学原则与特点武术套路教学原则与特点是什么中国武术各家各派都有表现自己门派特色的许多套路,而且套路多是循序渐进的,初学者和练习很长时间的人学习的套路是不同的。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武术套路教学原则与特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武术套路教学原则与特点武术教学的原则基本上遵循一般体育教学的原则,同时根据武术教学的一般规律,从实际出发而形成的,有以下五点:1、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多开展比学赶帮,组织竞赛评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新颖;尽量做到系统化、多样化。
2、直观与思维相结合;“看、想、练”三字a、通过教师的正确示范,使学生了解初步的概貌。
b、通过图片、电影、录相、比赛、表演等使学生观察动作的全部过程和某一细节,以及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
c、通过观摩练习、正误对比、参观表演等方式来分析学生或学生相互之间分析技术的问题。
3、系统性与专题教学相结合。
系统性:主要体现在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步骤上,教材内容和教学步骤应当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已知到未知,从易到难。
例:基本功→基本动作→组合动作(简单套路)→高难套路;拳术→器械;单练→对练。
理论讲授:概述→使学生了解武术的产生、发展和内容、特点等;→武术的动作规格和技术特点;→武术教学与训练,→竞赛和裁判法→编排套路的知识等。
专题教学:在教学中要做到系统性,如:教一个套路,应先基本功→基本动作→套路。
4.严格要求与区别对待相结合。
对学生的动作学习要严格要求。
区别对待: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技术水平等实际情况,在教学与训练中必须因人施教。
a、对少年儿童:要精讲多练,练习内容以动为主,对静止性动作的练习内容和时间不宜过多过长。
b、对成年人:可多启发他们多思考,培养他们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对年老体弱者:安排学习内容要少,并注意练习的间歇要长些、多些。
d、对男生:要强调动作放松,防止僵硬。
e、对女生:要强调用劲,防止松懈,尤其要合理安排女生例假期间的练习。
武术套路教学方法探析一、武术运动特点武术是以攻防技击动作为主要的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武术动作具有攻防技击含义,具有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特点和民族风格,武术运动的内容丰富,适用范围比较广,少年儿童可以练习节奏鲜明的套路,年轻人可以练习攻防性较强的对练、散打等项目,老年人可以练习柔和缓慢的太极拳。
二、武术套路特点武术套路特点主要是套路的组成动作多、方向变化多、路线和结构复杂,每一个动作所包含的因素多,比如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形体动作和心志意向的相互结合,套路前后动作之间的衔接连贯,不同的拳种套路有不同的特点和演练风格。
三、武术套路的教学方法(一)武术套路学习初级阶段的教学方法1.示范讲解教学法示范法是教师以准确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结构、路线和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示范准确到位,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动作表象,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能让学生看清每个动作的路线方向变换,教师在示范动作时应注意示范面的运用和示范位置的选择。
2.完整与分解教学法完整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结构简单、难度不大的动作从动作开始到动作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地教授某动作的方法。
采用完整教学法时应该用简洁易懂的语言把动作要点、路线讲清楚。
分解教学法是指把结构复杂、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合理的分成几个部分逐个进行教授,学生掌握各个部分后再指导学生进行完整动作的练习。
采用分解教学法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动作细节,从而更加准确地掌握技术动作。
3.正误对比法对于武术专业术语以及武术动作,学生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在初学动作时,由于不清楚动作的要领和细节,容易忽视动作之间的差异出现错误动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反复运用正误对比法进行讲解示范,讲清动作的要领和细节,达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目的。
(二)武术套路学习中级阶段的教学方法1.分动教学与分段教学在武术套路教学过程中,由于武术动作复杂多样,而且套路动作数量多,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学生在演练过程中有时会因为忘记动作而放弃完整套路的演练。
第1篇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武术教学实践的总结,分析了武术教学的特点、方法及效果,探讨了如何提高大学武术教学质量,为今后的武术教学提供参考。
一、引言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
大学武术教学作为培养具有武术素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传承武术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大学武术教学实践的总结,旨在为今后武术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大学武术教学特点1. 培养学生武术素养:大学武术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武术精神、武术礼仪和武术文化素养。
2. 注重实践教学:大学武术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武术技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 传承武术文化:大学武术教学肩负着传承武术文化的重任,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武术的历史、理论和发展现状。
4.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大学武术教学方法1. 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为主,注重动作规范和技能培养。
2. 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实战场景,让学生在实战中学习武术技能,提高实战能力。
3. 小组合作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武术动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武术动作、理论,提高教学效果。
5. 体验式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武术比赛、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武术的魅力。
四、大学武术教学效果1. 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通过武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如耐力、力量、柔韧性等。
2. 培养学生武术素养:学生在学习武术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武术精神、武术礼仪和武术文化素养。
3.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武术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4. 传承武术文化: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武术的历史、理论和发展现状,为武术文化的传承奠定基础。
五、提高大学武术教学质量的建议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武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武术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形意拳的特点和教学方法形意拳,又被称为形意拳术,是中国拳术中的一种。
它以模仿动物的形态和姿态为特点,融合了八卦掌、太极拳、心意等多种拳术理论和技术。
形意拳以其独特的特点和教学方法在国内外广泛受到喜爱和推崇。
形意拳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1. 以形态和姿态表现:形意拳强调拳者要以龙、虎、熊、鹰等动物的形态和姿态来表现招式。
通过模仿动物的特点,使动作更加自然灵活,充满力量与美感。
2. 以意传动力:形意拳强调以意驱动拳力。
拳者应该注重内在的意念,通过意念的引导使得身体和拳技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形意拳注重意念与身体动作的协调和统一,讲究“心强、神凝、意守、力贯”。
3. 重视力的转化:形意拳讲究力的转化,通过整体的协调运动使内力得以转化为拳力。
形意拳的拳法偏向直打,力道短而结实,动作简洁利落,讲究一击制胜。
4. 奔放豪迈:形意拳要求拳者打拳要奔放豪迈,注重气势的展现。
在拳术中注重挺拳、举拳、绷拳、沉拳等,通过发声、发力来表现力的沉稳和威严。
形意拳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师徒传承:形意拳是一种传统的武术,讲究师徒传承。
教学过程中,师父通过示范和口授的方式将形意拳的拳法、技术、理论等教授给学生,并通过师父点评、纠正动作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拳术水平。
2. 分段教学:形意拳的技术和拳法非常多样复杂,教学过程会将它们分成几个段落来进行教学。
先教授基本步法和基本功练习,再逐渐引入基本拳法,最后再教授套路和自由散打。
3. 模仿动物形态和姿态:形意拳在教学过程中,会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形态和姿态进行拳术动作的表演。
通过模仿动物的形态来做动作,使得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形意拳的技术。
4. 强调“意”与“形”结合:形意拳注重“意与形”的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师父会教导学生如何正确运用意念来驱动拳击动作,注重认识和理解动作的内涵,并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培养学生有效的拳击技能。
5. 注重实战应用:形意拳强调实战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