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微博用户分析

2019年微博用户分析

2019年微博用户分析
2019年微博用户分析

作为拥有几亿用户的新浪微博如今已成为大家日常冲浪的地方,大家很好奇微博的用户主要是什么年龄段,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微博用户的群体分析吧。

微博用户群体分析一

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成了网络上热议的话题。

争议之一,是微博用户“成分”的划分争论。

报告显示,国内微博用户从年龄上看,10岁~39岁的用户总访问量占81.68%,总页面浏览量占85.84%;从学历上看,高中学历以下用户占74.88%;从收入上看,5000元以下的占92.2%。其中,无收入群体人数最多,达9183.5万人,学生用户是微博用户中最大的群体。

有不少网友对自己的“三低”身份(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戏谑调侃,“我说我怎么这么穷,原来是微博刷多了。”“说自己是‘矮矬穷’的,这次有科学依据啦!”还有网友总结道,“微博就是一小群大v带着一大群屌丝,哼着小曲,唱着歌。”

据社科院事后公布的调查过程,在7万调查样本中,4万样本来自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两万样本来自第三方公司,1万样本量来自自身所做的调查。与该数据不同的是,新浪微博2012年用户数据分析显示,其用户中“80后”占55%,“90后”及“00后”占37%;80%的用户受过高等教育,学生仅占30% ;月收入6000元以内的占81%。有网友不禁疑惑:“我该相信谁?”

报告显示,新媒体已经成为反腐倡廉事件中最主要的首次曝光媒介。2010年至2012年,反腐案件首次曝光于新媒体上的事件数量依次为67件、58件和31件,3年合计156件,是传统媒体的两倍。从抽“天价烟”的房产局长周久耕,到“微笑局长”杨达才,再到“不雅照视频”主人公雷政富,一干腐败官员得以现形,都有赖于网络的传播和推动。但报告同时指出,虽然近年来网络反腐成效明显,但低俗化、娱乐化倾向严重。网络曝光的案件大多与“情妇”、“二奶”、“包养”等字眼联系在一起。究其原因,这样的新闻更能吸引网民的“眼球”。

报告还指出,在去年1月至今年1月的100件微博热点舆情案例中,出现谣言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一部分网民为泄私愤或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纪检部门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对真假信息进行甄别查证,造成反腐资源的浪费。例如,网上曝光“拥有24套房产”的“房婶”,经纪委查实,其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工程师,其6套房产都是合法所得。在网络谣言中,内容涉及“儿童、失踪死亡、器官被盗”话题已成为谣言的“蓝本”。日前有微博称,一名2岁半的男孩在北京通州某小区被一黑车捂嘴带走,后被超市人员解救。事情的真相却是,男童系自己走失,已被找到。

以往主流媒体在微博等新媒体上集体“失声”,但这种情形已有所改观。报告显示,从2011年起,新华社开通新华通讯社@新华视点、@新华社中国网事等一系列法人微博账号形成了微博方阵。@人民日报的粉丝数量甚至超过了《人民日报》的发行量。此外,中央电

视台的@央视新闻和@央视评论员等也都在微博舆论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仅新浪微博认证的媒体微博总数已经突破了11万个。主流媒体的优势在于公信力,在信息纷繁复杂、真假难辨的舆论场中给出比较权威的答案。

推荐理由:

微博真正落地到中国不过4年时间,但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据统计,仅新浪微博一家的注册用户数就已超过5亿。在这期间,关于微博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大量未经证实的信息充斥互联网。而在信息碎片化的世界里,还没等网民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该事件就已经被贴上了特定的标签。在“围观就是力量,转发就是支持”的口号指引下,网民只需点一点鼠标、敲一敲键盘,就能充当新闻事件的“二传手”。但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事件往往会被扭曲,失去本来的面貌,且变得不可控。众声喧哗中,主流媒体的声音就显得尤为重要。至于近期网上热议的关于微博用户是否“三低人群”的争论,网友们大可不必太过在意。

微博用户群体分析二

2009年,微博“突袭”中国,各商家微博营销的战火迅速点起。2010年,已有不少商家实践了微博营销,更准确来说,他们是在探索微博的营销模式。同时网上关于微博营销的文章多不胜数,但笔者发现这些文章都是从企业如何经营,管理微博的角度展开论述,鲜有提及并分析微博用户。然而用户是营销核心之一,是不容忽视的。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微博用户的结构。

根据用户微博用户的规模,行为习惯及心理特征,可把微博分成两大类,个人用户和机构及组织。其中,个人用户又可以分成普通用户和名人(娱乐、体育等明星,企业领导人,媒体人、学者和其他业内知名人士)。而机构及组织,可分为公司,公益机构、慈善组织,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具体如下图所示

在新浪微博人群中,现暂选取普通用户,及公司这两个对于微博营销有较大影响的群体,进行分析

1.普通网民

概述:指非机构类,组织类及名人类的一般性普通微博用户。

规模:新浪首席执行官曹国伟透露,目前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两千万。

群体特点:人群年龄跨度大,年龄范围为10—60岁,其中以18—35岁的青年,中年为主体。用户职业的构成比例变得非常多层次化,涉及各行各业。普通网民是发博文(包括原创及转发)的主体,其群体博文数量占总博文量的百分比与其人数占微博总人数的百分比相近,所以普通用户之间是裂变式传播(1:n:n),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

使用微博目的:1、随时随地表达自己观点2、与他人共同讨论热点话题3、了解最新资讯4、体验web2.0新产品5、关注别人(熟人,朋友,陌生人,名人,明星,专家)

使用微博行为:1、写微博,发表观点或发泄情绪2、浏览关注人微博更新动态3、随便浏览,了解资讯4、参与热点话题的讨论

常见博文类型:1、个人心情感受2、生活工作琐事3、对社会时事的评论4、与他人交流沟通讨论4、转发精彩博文(内容上包括笑话,语典,哲理等,形式上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未来发展与趋势:正式运营是新浪微博转型的一个标志,从培养用户,提高用户体验模式转变到产品推广,试行商用模式,预计其运营时间为2011上半年。随着新浪微博正式运营,产品服务到位及全面推广,会吸引大量微博普通用户。

数量上,现新浪微博用户已超二千万,预计今年底,新浪微博用户数量将达到5000万,而2012年有望达到1.2亿。在增速上,现新浪微博增速较快,预计其增速在正式运营半年后会放缓。

营销建议:普通用户是微博用户中,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同时在年龄上,职业上,消费需要,消费能力上呈现非常多层次化的特点。所以微博营销必须立足里普通用户这个“最大市场”,准确定位企业产品,通过运用其他辅助工具,结合搜索技巧,优化目标人群搜索,进行精准化营销投放。

2.企业

概述: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并在在新浪注册微博,通过认证的商户。

规模:据统计,截至6月30日,已经有500多家企业成为新浪微博的商业用户,估值是7.5亿美元。

群体特点:其一切行为以营利为目的。

使用微博目的:使用微博,进行微博营销,包括进行网站推广、网络品牌、信息发布、在线调研、顾客关系,顾客服务、销售渠道、销售促进等行为。从根本上说,企业使用微博是为了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品牌,扩大经济效益。

使用微博行为:1、更新企业动态信息2、发起活动(促销、公益或娱乐)3、网络公关(特指进行网络危机公关)4、进行在线调研5、进行顾客网上服务(主要是指答疑)

常见博文类型:1、企业新产品信息2、企业优惠促销信息3、回答客户提问4、行业相关新闻动态5、互动话题,与用户交流6、发起公益或娱乐活动7、转发的博文

未来发展与趋势:除了新浪认证的500多家商户外,估计已有数千家企业注册了新浪微博。在新浪微博正式商用后,新浪微博中商家服务部分会到位,包括服务,管理及技术支持。到时,新浪微博认证商家的要求会降低,随后出现商家“暴增”的一幕。众多商家可以通过微博认证,这都有效改变现众多非认证商家不被信任的状况。同时,对于注册的商家,可能要支付一定费用才可以使用新浪提供的针对商家配套的微博服务。

营销建议:对于大企业,轻松通过新浪认证,大大增加其可信度,同时有着较多的粉丝,具有人数规模上的优势。大企业进行微博营销,应该走“大,全,专业”路线。大企业资源丰富,应着眼发起大活动,大互动。用活动之大,换取影响之大;全,指的是企业网络平台齐全,把微博整合到整个企业网络平台中。专业,是指企业有一套专业的管

理制度,专人的管理,专业管理,充分利用微博做好信息发布,在线调研,网络公关等工作。

对于中小企业,虽然没有大企业“大”的优势,但应该发挥其“小”的妙处。粉丝规模小,易于进行互动,沟通与管理。使用一对一方法,了解用户情况,发现、培养潜在客户。利用一对一的高互动性,微距接触性建立与顾客的良好关系,使微博营销发展成口碑营销。此外,小企业增加粉丝,单打独斗,一般采取以关注别人换取别人关注的方式,效果不理想。建议采用联盟式推广,企业与相关企业(主要指,其产品或服务为互补品的企业)联合起来,通过共同策划活动,适当发布对方企业动态,引导各自粉丝关注对方企业,进行粉丝的相互渗透。

微博用户群体分析三

根据cnnic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全国网民规模达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为59.6%,较2017年底提升3.8%。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全年新增手机网民6433万;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7年底的97.5%提升至2018年底的98.6%,手机上网已成为网民最常用的上网渠道之一。

在2018年中国微博用户规模及使用情况中,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37亿人,与2017年末相比增长3456万人,在整体网民数量中微博用户数比例达到42.3%。

截止2018年12月,我国微信朋友圈、qq空间用户使用率分别为83.4%、58.8%,较2017年底分别下降3.9/5.6个百分点;微博使用率为42.3%,较2017年底上升1.4个百分点。

微博用户群体分析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6月25日在京发布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

新媒体蓝皮书指出,2012年从用户的年龄统计来看,20岁至29岁微博用户最多,为9050.8万人,占微博用户比例达到29.24%;10岁至19岁用户为8216.3万,占比为26.54%;30岁至39岁用户为7780.2万,占比为25.14%。这三个年龄段用户总占比高达80.92%。10岁至39岁用户总访问次数占81.68%,总页面浏览量占85.84%,总访问时长占84.09%。也就是说,青少年是微博的绝对主体和最活跃的用户群。

据新媒体蓝皮书分析,我国微博用户整体呈现低学历特征,初中和高中学历用户数超过1亿,高中学历以下用户占74.88%,接近3/4。微博用户的职业结构比较多元,其中学生有9387万人,是微博用户的最大群体。从微博用户的收入来看,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用户仅占7.8%,5000元以下的则占到92.2%。其中,无收入群体人数最多,达到9183.5万人,这主要因为学生用户是微博最大的群体。从地域特征来看,东部地区的微博用户数量占总用户数量的比例达到

52.3%,并相对集中于大中城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