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综合课。其主要教学环节是,组织教学,复 习检查;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
高等学校上课的教学环节 一般可作如下安排: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使学生感知教材,发展观察等能力。 强度律:使被感知的事物达到一定强度; 差异律:使被感知的事物与其背景有所区别; 变动律:使直观教具能够活动变化; 协同律:使多种感知共同参与,提高感知的效果; 变式律:变换形式呈现被感知的材料等等。 3.使学生理解教材,发展思维能力。 4.使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记忆能力。
二、合理掌握好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组、复、 新、巩、布).
三、语言表达清晰,声音洪亮,速度适中,无 语病,能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讲课有激情。
四、教态自然,能面对学生,保持良好仪态。
五、板书设计合理,讲授与书写配合适当, 文字书写工整规范。
六、整体教学效果如何(是否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的知识性、思想性:讲述内容的逻辑性、 系统性以及教学生动、富启发性等等)
2.教学设计及备课
在明确教学目标,分析了教材,以及 了解了学生情况之后,整个准备阶段就进 入最后的总体设计与装配,形成最终的备 课(写教案)环节。这一环节是以前面几个 环节为基础的,是按照学科体系,根据教 学法的要求,将前面几个环节综合化、系 统化。当一份完整的教案完成以后,教学 前的准备阶段就可告一段落。
是从大的方面来讲的教学过程三个主要的阶 段中的最后一个,也是必不可少的阶段。通过对 照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评定,可以确定教与学的 效果,以此来合理评定教与学的成绩,这有助于 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劳动,鼓励和鞭策教师不断地 去改造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更为重要的是,通 过教学后的评价,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对照教学目 标,检查各自不足,以便进行弥补,使整个教学 过程处于良性循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