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二单元第4课《蜡染和扎染》
- 格式:docx
- 大小:19.76 KB
- 文档页数:5
《扎染和蜡染艺术》教案范文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扎染和蜡染艺术》教案一学习目标: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基本原理,体会扎染和蜡染特有的艺术魅力,掌握其基本技法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扎染、蜡染工艺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以此传达自身的审美意识,发挥艺术创造个性。
在学习中使学生感受传统工艺所特有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认知。
感受扎染、蜡染之美,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制作工艺教学难点: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教学方法:欣赏、讲授、观摩制作过程教学用具:课件、录像教学过程:扎染工艺在大理,扎染制品主要用于服饰和各种家庭装饰用品。
大理的扎染图案多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和花卉。
染制的图案形象生动,晕纹自然,蓝地白花,青里带翠,呈现素雅凝重之感。
特别是大理古城,大街小巷摆满了色彩艳丽的各种各样扎染装饰品,以及服装、鞋帽等制品,为风景如画的高原小城平添了几分美丽的色彩。
扎染在中国约有1500年的历史。
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仍保留这一古老的技艺。
现在扎染普遍应用在壁挂、家居用品、以及服饰上面。
其色彩艳丽,古朴、新颖,有一种田园的质朴,回归自然的感觉。
深受国内外友人的欢迎和喜爱。
一、扎染简述扎染又称绞缬,是一种古老的采用结扎染色的工艺,也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扎染在染色前将织物或折叠捆扎或缝绞包绑,然后浸入色浆,在染色过程中由于织物受到轻重、松紧不同的压力,色浆浸渗于织物纹理中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可产生深浅虚实、变化多端的色晕。
二、扎染的艺术风格扎染以蓝白二色为主调所构成的宁静平和世界,即用青白二色的对比来营造出古朴的意蕴,且青白二色的结合往往给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而平和与宽容更体现在扎染的天空中。
染成的图案纹样神奇多变,色泽鲜艳明快,图案简洁质朴,且有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
体现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整体美,更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光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蜡染和扎染》一、课题:蜡染和扎染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蜡染与扎染的艺术特色,掌握扎染、蜡染的制作方法并创作设计一幅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演示、实践体验等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设计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蜡染与扎染的艺术特色,掌握扎染的制作方法并创作设计一幅扎染作品。
教学难点:设计有个性、有创意的扎染作品。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欣赏法、讨论法。
七、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颜料、皮筋、白布、清水。
学生准备:颜料、皮筋、白布、清水。
八、教学过程:一、实物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请大家来当一当点评家,评一评,老师的这一身装扮如何呢?师:最前面的这位同学你来说。
师:哦,你说老师身上的衣服花纹很独特,平时没有见过这样的衣服款式。
师:谢谢你的夸奖,请坐。
师:后边的同学,你也来说说看。
师:你说老师这身装扮和微博红人李子柒的蜡染很相似,你感觉老师的衣物也是自己用颜料制作的。
师:很好,观察的很细致,请坐。
师:同学们,老师的衣物确实是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老师这一身打扮灵感,就来自于今天所要学的这节课,《蜡染和扎染》。
二、讲授新知(一)初步感知师:现在,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中的这个关于扎染、蜡染的视频,边看边思考,你了解到了多少有关扎染、蜡染的知识。
师:好,视频看完了,谁来跟我们分享一下。
师:那边戴眼镜的男生,你来说、师:你说你知道了扎染是通过绳子、线去捆扎布料,然后浸染形成的一种技艺。
师:很好,你知道了扎染的使用材料,请坐。
师:右边扎马尾的女孩,请你说说看。
师:你说蜡染就是用蜡去做防染剂,将蜡融化后绘制在不需要染的地方,然后再浸染,蜡绘制的地方就是图案了。
师:不错,你已经看明白了蜡染的特征,请坐。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蜡染主要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然后以植物性染料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
第4课蜡染与扎染-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蜡染和扎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学习蜡染和扎染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重点1.蜡染和扎染的技巧和方法。
2.对图案进行创作和设计。
教学难点1.如何进行创作和设计。
2.如何运用颜色和材料进行表现。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单介绍蜡染和扎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2.展示蜡染和扎染的作品,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美感。
2. 学习蜡染技巧1.教师简要讲解蜡染的准备工作和步骤。
2.学生进行蜡染实践,教师进行指导。
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进行自由设计和创作。
4.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3. 学习扎染技巧1.教师简要讲解扎染的准备工作和步骤。
2.学生进行扎染实践,教师进行指导。
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进行自由设计和创作。
4.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4. 综合实践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结合蜡染和扎染技巧,进行综合实践。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课后作业1.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2.设计一个图案,结合蜡染和扎染技巧,进行实践。
3.精心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蜡染和扎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学习了蜡染和扎染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并进行了实践和创作。
同时,通过分享作品和评价,增强了学生的交流和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蜡染与扎染教案新人教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蜡染扎染作品,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工艺美术和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了解蜡染技术的应用。
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在欣赏蜡染扎染视频过程中逐步提高欣赏中国工艺美术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对祖国工艺美术的热爱。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染织技术,理解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难点:染织技术过程教学过程导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几幅作品(教材)是什么艺术形式?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通过学习工艺美术中的染织——蜡染扎染来一起走进工艺美术的世界。
导入新课(一)蜡染扎染简介蜡染是用蜡把花纹点绘在麻、丝、棉、毛等织物上,然后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蜡的地方染不上颜色,除去蜡即现出美丽的花纹。
这是我国古老的防染工艺,历史已很悠久。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
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
(二)工艺过程:1、蜡染:画蜡前的处理先将自产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
2、点蜡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
3、染色侵染的方法,是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
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
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
4、去蜡经过冲洗,然后用清水煮沸,煮去蜡质,经过漂洗后,布上就会显出蓝白分明的花纹来。
(三)蜡染的表现手法蜡染的冰纹就是它让人们为之赞美不绝的性格特征。
冰纹的形成,是蜡画胚布在不断的翻卷侵染中,蜡迹破裂,染液便随着裂缝侵透在白布上,留下了人工难以摹绘的天然花纹,象冰花,象龟纹,真。
第4课《蜡染与扎染》说课稿说教材:蜡染与扎染都是我国优秀的,应用最广的民族民间美术工艺。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艺术的多元文化,意识到绘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选用蜡染、扎染这一民间艺术作为学习内容,旨在介绍蜡染、扎染技术及其优秀的作品,了解它的发展状况以及这种民间工艺蕴含的少数民族文化,了解它们对于美化生活的作用。
在感受蜡染、扎染艺术魅力的同时,运用蜡染图案特征创造装饰画,模拟扎染的材质工具及艺术特征进行染制,体验蜡染和扎染的制作乐趣,提高手脑的协调能力。
说学情:学生们对于蜡染与扎染不是很了解,本节课介绍了扎染和蜡染的基本原理,体会扎染和蜡染特有的艺术魅力,掌握其基本技法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扎染、蜡染工艺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以此传达自身的审美意识,发挥艺术创造个性。
在学习中学生表现出浓郁的学习兴趣,通过案头小摆设的设计制作练习,发现和感知生活中的美,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设计意识。
说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掌握扎染与蜡染的表现技法。
3、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其表现的欲望。
说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讨论和材料汇总等方式认识扎染与蜡染艺术的美感体验及表现技法的掌握。
说教学难点:了解蜡染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的特点和意义,体验蜡染、扎染的创作效果。
教学准备:1、教具:ppt、范画若干幅、示范用工具材料(蜡笔、水彩颜料、毛笔、水罐、调色盘、剪刀)2、学具:蜡笔(油画棒)、水彩颜料、水罐、毛笔、剪刀、调色盘。
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魔术(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帽子、白布、蜡染花布、扎染花布表演帽子变花布的魔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这块白布是怎么染上颜色的吗?用了什么方法?教师总结:这个布得颜色和花纹可不是老师变出来的哦,是用了蜡染和扎染的技术染的。
我们看这些花布和你们平时见到的有什么差别呢?学生自由大胆发言。
第4课蜡染与扎染-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一、课程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蜡染和扎染这两种传统的染色技艺,通过解析其原理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染色文化。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蜡染和扎染,让学生亲身体验这两种技艺的魅力和实用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染色技艺的发展历史和特点;•掌握蜡染和扎染的原理及其操作方法;•掌握染料与纺织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
2.技能目标•能够制作出自己的蜡染和扎染作品;•能够运用染色知识,进行创意设计和手工制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蜡染和扎染的原理与方法;•制作一件蜡染或扎染作品。
2.教学难点•掌握染料与纺织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制作出优秀的蜡染或扎染作品。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解、实践和展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1.引入创设氛围,介绍中国传统的染色技艺,并带领学生欣赏一些蜡染和扎染作品。
2.讲解讲解蜡染和扎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演示操作过程。
3.操作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蜡染和扎染操作实践,并互相交流和展示各自的作品。
4.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技能,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六、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传统染色技艺的演示和实践操作,生动展示了中国的染色文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但在具体操作时,学生对染料的数量和操作步骤等方面存在不够细心的问题,需要引导学生注意操作细节,提高操作精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提升班级整体水平。
《蜡染与扎染》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了解蜡染与扎染的起源、特点和技法,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工艺的审美意识和动手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认识并掌握蜡染与扎染的基本材料、工具使用,学会简单的手工制作过程,同时提升观察力和艺术创作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蜡染与扎染的工艺原理和操作步骤,掌握基本的手法技巧。
教学难点则在于引导学生感受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并尝试自主创新,设计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为此,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包括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工具和材料。
教师需准备蜡染与扎染的工艺介绍PPT、实物样品、制作材料包(包括布料、蜡、线等)以及教学示范工具。
同时,教室需布置成美术工作室样式,提供充足的操作空间和安全设施。
学生需自备绘画基础工具,如铅笔、橡皮等。
此外,还需确保教室通风良好,确保师生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在课程的开始,教师首先会以一段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展示蜡染与扎染的成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两种传统工艺的魅力。
随后,教师会简要介绍蜡染与扎染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二、新课内容展示在导入环节后,教师将详细介绍蜡染与扎染的基本概念、制作工具和材料。
通过PPT或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蜡染中的蜡、染料、布料等材料以及扎染中的线、针、布料等工具的种类和特点。
同时,教师将通过图示、示范等方式,详细介绍蜡染与扎染的工艺流程,使学生对这两种工艺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三、实践操作指导进入实践操作环节,教师首先会详细指导学生进行蜡染的制作。
这包括蜡的涂抹技巧、染料的调配方法等。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注重示范与指导的结合,通过亲自动手示范和讲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制作技巧。
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分享第二单元情趣浓郁能工巧匠第四课蜡染与扎染一、课题蜡染与扎染二、课时1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蜡染和扎染的艺术特征和方法,尝试体验扎染;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蜡染和扎染作品,并体验扎染的过程,了解蜡染和扎染的艺术特征和方法;3、情感与价值观:提高学习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蜡染和扎染的艺术特征和方法;2、难点:能够正确分辨蜡染和扎染的艺术特征和方法,;四、教学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扎染和蜡染实物、几份扎染工具(棉布、绳子、染料、盆)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老师展示一件扎染和蜡染的实物。
提问1:同学们,大家看我手里的这两条方巾,有同学知道它们分别是用什么工艺制作的吗?学生讨论+老师小结:扎染、蜡染。
提问2:大家回忆一下,去哪里城市的时候,可以看见这两种印染工艺的物品?学生讨论+老师小结:云南、贵州等。
老师导语:扎染和蜡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明创造并传承至今的染色技艺。
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程,去了解我们的传统艺术《蜡染与扎染》。
(二)新课教学1、导入,了解扎染--材料和方法老师导语:我们先来看一段扎染的染色过程视频,大家观察一下,扎染的流程和方法有哪些。
新媒体课件播放一段扎染制作过程的视频。
学生讨论+老师小结:★扎染的流程:1、准备物料;2、用橡皮筋进行布料捆扎;3、用燃料进行染色;4、加入固色剂;5、洗涤;6、晾干;7、解绑★扎染的方法:主要取决于“怎么扎”,就是捆扎的方法,捆扎方法不一样,染出来的花纹就不一样。
常见捆扎方法:捆、结、叠、折、缝、夹★扎染的材质:丝、麻、棉2、了解蜡染--图纹和方法老师导语:我们再来看一段蜡染的染色过程视频,大家观察一下,扎染的流程和纹样有哪些。
新媒体课件播放一段蜡染制作过程的视频。
学生讨论+老师小结:★蜡染的流程:1、构思花纹;2、利用蜡不溶于水的特性,用蜡块或者蜡笔,把花纹画在织物上;3、用燃料染色;4、清洗;5、熨烫平整,除去残余的蜡★蜡染的纹样: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组合纹...3、扎染和蜡染的特点展示一组扎染和蜡染织物的照片。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蜡染与扎染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设计的。
本课通过介绍和探究蜡染和扎染这两种民间艺术形式,使学生了解这两种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同时,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蜡染和扎染的历史渊源、制作原理和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使学生掌握蜡染和扎染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蜡染和扎染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步骤。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两种制作方法的要点和难点。
四、教学准备教师:PPT课件、实物展示、制作工具等。
学生:绘图用具、制作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蜡染和扎染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如何制作的?”以此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1)蜡染制作方法及要点介绍:a. 画稿设计:根据个人喜好或创作主题,进行画稿设计。
注意画稿的构图和色彩搭配。
b. 蜡液制备:将蜂蜡与松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加热,制成蜡液。
注意掌握加热时间和温度,确保蜡液的粘稠度适中。
c. 敷蜡:将画有图案的布料平铺在平板上,用刷子将蜡液均匀涂抹在布料上,注意保持图案的清晰度。
d. 染色:将涂有蜡液的布料放入染料中浸泡一定时间后取出,待其自然晾干。
注意选择适当的染料和浸泡时间,以达到理想的染色效果。
e. 去蜡:将晾干的布料放入开水中煮沸,待蜡膜融化后取出晾干,完成作品。
注意控制煮沸时间和水温,避免破坏布料。
(2)扎染制作方法及要点介绍:a. 扎花设计:根据个人喜好或创作主题,进行扎花设计。
注意扎花的形状和纹理的多样性。
b. 扎花制作:将布料按照设计好的图案进行折叠、揉搓、绑扎等处理,形成具有立体感和纹理的扎花。
《蜡染与扎染》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对一些精美蜡染和扎染拓片的欣赏,了解其种类和特征及其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技能目标:在欣赏古今蜡染与扎染艺术的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简单的方法进行创作练习,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老的染色技艺,体会蜡染与扎染的独特美感。
3、情感目标:利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动手操作过程中智慧火花的碰撞,激发学生热爱蜡染与扎染这两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用蜡笔水彩的方法,制作蜡染作品。
教学难点上蜡力度的把握,深浅色的搭配使用。
制作方法蜡染工艺主要突出以加热的蜡描绘显现织物本身色彩部分。
防止冷染色温度过高使蜡融化影响染色效果。
扎染工艺是先用线在织物上扎结成绺(称线勒扎结),或在织物上缝纫(称线缝扎结),用以防染,然后入染缸浸染,浸染后抽去所扎或缝的线。
由于染液在织物上因扎结而有不同程度的浸染,因而形成由深至浅的晕染花纹,成为扎染的艺术特色。
在同一织物上,运用多次扎结、多次染色的工艺,可使传统的扎染工艺由单色发展为多色,效果更佳。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演示在事先用白蜡笔画好图案的白纸上渲染色彩。
通过引导观察,懂得蜡笔水彩有不相融合的特性。
出示课题授新课举例讲述蜡染花布的设计过程(边讲边示范)先设计好蜡染花布的骨格,可用蜡笔或油画棒画。
选出自己喜欢的颜色,考虑如何搭配出好看的色彩。
可以是同类色,也可以多画几种颜色,用同类色可取得淡雅柔和的效果,运用对比色彩可取得灿烂鲜明的效果。
探究与发现学生上前尝试练习制作“蜡染”,故意给学生创设不成功的体验,引导学生探究,并发现问题的根源。
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深浅色的搭配,也是影响作品效果的重要因素。
欣赏与发现出示收集的蜡染作品,引导学生观察。
学生欣赏观察,发现蜡画的内容与方法。
通过观察发现蜡画表现的内容:简单的动物、花卉、人物等。
表现的方法:粗犷的线条和色彩涂块面的方法。
课堂教学设计表课程名称美术设计者单位(学校)授课班级 1章节名称蜡染与扎染学时 1学习目标课程标准:《蜡染与扎染》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
本课属于“设计·运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是在欣赏优秀作品的同时了解我国民间传统印染工艺中的技艺,体会这种特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
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作出具有风格多变充满情趣的扎染艺术特色的美术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悦目动情的情感,从而升华为保护和传承我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本节(课)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学生能运用发现、探究、总结、实践等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动手能力,锻炼发散性思维,有设计目的的主动探索、创新新的方式方法。
过程和方法: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扎染艺术的历史和艺术特色,认识扎染的工艺基本流程,掌握基本的扎染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感受到“染”的艺术魅力,逐渐形成特爱传统艺术、热爱生活、美化生活、发展美术兴趣的情感和态度。
学生特征虽然已经是九年级的学生了,但是聋生和普校的学生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的,主要在知识储备少、认知渠道单一、语言能力丧失这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所以教师要根据聋生的这些情况来设计教学环节,即要符合聋生的实际情况,又要提高课堂效率。
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具体描述语句2.4-12.4-22.4-3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掌握捆扎扎法和折叠扎法两种常见的捆扎方法。
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意识的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新的捆扎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扎染艺术的历史和艺术特色,认识扎染的工艺基本流程,掌握基本的扎染制作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感受到“染”的艺术魅力,逐渐形成特爱传统艺术、热爱生活、美化生活、发展美术兴趣的情感和态度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掌握扎染的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多进行图片和实物展示教学难点创新性尝试扎染捆的各种形式,总结扎和染的关系激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激发创作的灵感。
《蜡染与扎染》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哈尔滨劳技学校秦丽英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一些精美蜡染和扎染拓片的欣赏,了解其种类和特征及其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古今蜡染与扎染艺术的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简单的方法进行创作练习,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老的染色技艺,体会蜡染与扎染的独特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动手操作过程中智慧火花的碰撞,激发学生热爱蜡染与扎染这两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介绍扎染艺术的设计制作步骤
教学难点:在自主探究蜡染与扎染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与创造力,设计出有个性的蜡染与扎染作品。
三、教学策略
通过对优秀的蜡染与扎染作品的欣赏,向学生展示蜡染与扎染这两种古老的染色技艺及其制作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焕发出的独特艺术魅力。
并通过欣赏中外蜡染、扎染作品使知识得以拓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
一、蜡染与扎染的名词解释:(欣赏湖南凤凰、贵州蜡染艺术品和传统扎染的图片)引出蜡染与扎染的概念。
1.蜡染:古称蜡缬,是一种古老的手工防染工艺,与纹缬(扎染)、央缬并列为中国古代染缬工艺的三种基本类型,传统民间印染工艺之一。
2.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防染工艺,扎染,顾名思义先扎后染。
它根据一定的花纹图案,先将织物进行捆扎然后进行染色。
二、以扎染为例介绍扎结的基本制作方法。
1.捆扎防染
2.折扎防染
3.缝扎防染。
《蜡染和扎染》
开场语: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蜡染和扎染》(板书:蜡染和扎染)。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蜡染和扎染》属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的意图是了解蜡染与扎染的艺术特色,掌握扎染的制作方法并创作设计一幅扎染作品。
提高学生的动手表达和设计创新能力。
二、说学情
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美术造型基础和审美体验,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和制作的基本技能,而且乐于动手动脑,敢于尝试,这些都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方便条件,本节课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心理,教学中多运用实物教具、学生自主体验等方式带给学生直观的视觉认识,活跃学生的视觉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扎染的兴趣,同时感受民间工艺的独特魅力,体会设计的乐趣。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再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我想达到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蜡染与扎染的艺术特色,掌握扎染、蜡染的制作方法并创作设计一幅扎染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演示、实践体验等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设计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了解蜡染与扎染的艺术特色,掌握扎染的制作方法并创作设计一幅扎染作品。
教学难点:设计有个性、有创意的扎染作品。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课前的准备必不可少,因此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我的教学,同时采用讲授法、情景法、欣赏法、讨论法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活跃美术课堂氛围。
在学法上,将自主学习与实践探究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做中玩,玩中学,学中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授的知识需要引起学生的注意,符合他们的需要,从而才能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发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针对学生的这一主要特点,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实物导入
在导入环节,我将采用实物导入的方式,我会身穿自制的扎染裙子、背上蜡染布包,引导学生欣赏,鼓励学生对我的装扮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发现独特之处,从而导入本课《蜡染和扎染》。
利用视觉的感受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本课。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这个环节,我设置了两个活动来进行新课的学习。
1、初步感知
在初步感知环节,我将采用讲授法与欣赏法相结合的形式,首先我会引导学生观看扎染、蜡染的视频,在视频结束后,师生相互交流了解到的扎染、蜡染知识,感受蜡染与扎染的制作工艺。
之后我会展示一些扎染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制作工艺的区别。
(板书:工艺)
2、深入探究
在深入探究这一环节里,我将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讨论的方式,我将出示一段扎染制作视频,引导学生前后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深入扎染的制作方法。
我将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发言,相互交流,通过这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学习,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后,我会带领学生总结出:扎染通过捆、结、叠、折、缝等方法,形成色彩过渡自然、渐变等特殊效果,给人质朴、自然、独特的美感(板书:方法)
之后,我会展示几幅蜡染作品,引导学生说说蜡染作品的特征,我和学生通过交流总结出:蜡染题材丰富,图案造型生动夸张,纹样内涵丰富,这些传统技艺都是中华民族优秀纺织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板书:特征)
(三)教师示范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的学生对扎染与蜡染的知识已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了引导学生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在教师示范这个环节,我将以折扎法与缝扎法相结合运用,来进行详细讲解演示扎染步骤。
通过教师细致的示范,学生边观察,边学习,在这样一举双得的教学环境中,增加学生学习趣味性,为独立创作解决难点。
(四)学生练习
在学生学会了设计方法后,就到了他们动手设计的环节了,我会引导同学们设计一幅扎染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我也会播放舒缓的轻音乐,并在教室里巡视指导。
学生在充满愉快的艺术氛围中创作,既活跃了思维,也激发了创造力。
(五)展示评价
在学生创作完成后,我将请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上台来讲解他们的创作过程,同时我会对学生的作品采取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学会运用美术语言去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我会对学生的作品采取激励性评价以及总结,肯定他们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小结拓展
最后我将带领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装扮我们的生活。
寓教于美,美中育人,我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本次教学,以上就是我的整个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在我的板书设计中,我的板书用于罗列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以及在巡视过程中对于生成性问题的讲解和示范。
我本着清晰,明了的原则进行了板书设计。
结束语:以上就是我的整个说课过程,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聆听,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鞠躬、等待提问及评委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