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学校教育中体育与德育的关系

论学校教育中体育与德育的关系

论学校教育中体育与德育的关系
论学校教育中体育与德育的关系

论学校教育中体育与德育的关系

南开中学孙士毅

关键词:体育德育学校教育

一、前言

谈到体育,我们习惯上把体育与德育、智育以及其他的教育分开,强调了体育在人的体能、体格、体质、体形上的功能和作用,很少用联系的观点、系统论的观点去考察体育对于人的综合素质养成所起的作用。

德育是提高人的觉悟,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德育被认为是一种教化人的活动。而体育作为一种育人的文化活动,其教育的功能往往被人们忽视。随着社会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曾经被称作“东亚病夫”的国人观念上有很大转变。党中央和国务院都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先后召开了一系列学校体育工作方面的会议,反复强调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只有少数人能认识到体育在育人方面的功能,并有一套自己的实施方法。在多数的教育工作者的思想里,只是认识到体育的锻炼价值和提高人身体素质的功能。对体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功能认识不够。在实践中,不知道如何在实施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实现体育的育人功能。所以,在现在的学校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体育的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以及体育与德育、智育等他育的相互作用也往往被忽视。

体育的目的,重在“育人”。体育,是人能够充分认识自身存在价值的实体对于生命的一种自觉的铸炼。人首先诞生为实体,四肢健全,发肤完善,五官齐备,才称得上完整的人(区别于先天残疾);毛泽东主席曾经讲:“德、智皆寄于体”。人体完整,才能负载思想和精神。人之初生,首要之事,决不是教他读书识字,父母首先要使子女身体健康,能够茁壮成长。身体健康是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最为关心的事情。作为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也就应该成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最为关切的事情。

体育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体育不单健体,健形,而且健脑,健心,健神,健美,健德,健情,健趣,健意志,健信心,健耐力,健生活态度,健自然和谐,健人际关系……体育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总和。学校的体育目标和德育目标,甚至和全民道德教育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马克思说:“体育意味着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过程,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复归过程。”体育的文化价值就在于人自身的价值,即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是人的身心完美展开和全面实现,是个体人格和社会人格的和谐统一。

讲体育与德育二者的关系,就不能不放到学校教育的整体层面来看这个问题。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育什么样的人?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去培养人?这些都是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考虑的问题。本人认为,教育要渗透到学校的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与其他环节脱节,教育学生是学校每一个部门的责任。各部门之间应该是密

不可分的统一体,哪个部门脱离其他环节单独工作都是不负责任的,都会造成教育的缺失。各部门都有自己的教育责任,但各个部门的教育责任又是相互融合的。就体育和德育二者来讲,也是这种关系。

著名教育家斯霞老师曾经讲:“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则是危险品”。如果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败坏了,读书再多,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危害就越大。如果身体不好,就不能很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教育的各个环节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配合。

二、体育和德育的关系

(一)德育统帅着体育

德育教育始终贯穿着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可以说,德育教育无小事,德育教育关系着一个人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人往哪个方向发展。也可以说,德育教育无大事,德育教育贯穿于学习和生活的一点一滴,德育这个大事是由小事组成的。学校的每一件事物、每一个教职员工、每一项活动都被赋予德育的含义。

体育教育也一样,体育活动的过程与德育密切相关,不可分割。

体育中有了德育,德育就可使体育变的更加有活力、更加有秩序、更加规范。有了德育理念的注入,体育教育就会变的更加有思想,更加理性。在体育活动和学习中只有树立了正确的锻炼观念和正当的快乐思想,体育才能起到积极的意义。体育活动才能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相反,没有了德育的体育,就会象一匹脱缰的野马,到处乱闯,无所适从。当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各种体育比赛更加频繁和商业化,体育比赛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文明现象。这种现象也随之传到了学校里。学生利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个人和集体利益。如:贿赂裁判,投机取巧等等。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这种现象对学校教育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就需要对学生及时的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让学生在德育的统领下进行体育活动、体育比赛和体育锻炼。

当体育被赋予了德育的、文化的含义,体育的价值才能被更好的体现。

(二)、体育给德育教育搭建了一个平台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生活即发展”、“教育即生长”、“教育即改造”。他认为教育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应该放到实践当中去锤炼,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创新和发展。

社会实践是进行德育的好场所,实践的活动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顾拜旦先生倡导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就是通过体育竞技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有其他学科教育所没有的特征,它不仅有说教,更有大量的实践活动,是在动态当中进行的。

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如下良好品质:

1、体育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公德意识、团体意识和协作意识。

人类现实社会是一个充满着激烈竞争的场所,需要团结和协作

精神。体育竞赛,特别是在集体项目的竞赛过程中,要想取得胜利,既要有力争胜利的顽强竞争意识,又要懂得与同伴和队友的团结协作,才可能达到目的。而体育的这种“模拟社会”的功能,是体育运动所独有的。

现在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特殊的社会及家庭环境,造成了学生易形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做事情的时候倾向于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他人利益之上,不愿意帮助他人。这种自私自主的行为使学生之间不能很好的相处,愉快地合作,也就不能很好的融入集体。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在广阔的空间尽情地游戏、活动和竞赛,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游戏和竞赛中都极其需要群体间团结协作,依靠个人“单打独斗”往往会造成全队的失利、失败。只有通过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相互帮助和相互协作,依靠集体的力量,才可能取得理想的好成绩。

鲜活的事实摆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体验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只有把个人的利益与集体的、社会的利益相结合,才能更好的体现自我价值。使学生养成“事事为团体着想,为他人着想,为社会着想,肯为团体、他人和社会负责、努力、奋斗,甚至牺牲”的精神。

2、体育可以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和训练学生自我节制能力。

任何竞赛和游戏都有规则。通过各种各样的竞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切身体会各种规则。把学校的规则意识与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的实例相结合,实际体验与教师的引导相结合,让学生在小事和日常行为中树立规则意识,训练在规则面前自我约束的能力。(如:球类比

赛中的红牌和黄牌及口头警告等等。在2006年的德国世界杯上,法国著名球星齐达内违反规则被罚下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齐达内是大腕,是明星,但违反了规则,就被罚出场。)在体育活动中,通过在有规则下的接触、合作、对抗等方式进行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更直接、更广泛。通过交往,产生矛盾并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愿望去缓解矛盾,进而形成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意识。

3、体育可培养学生“不怕输”、“不怕挫折”的能力。

体育运动能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体育比赛中没有常胜将军,失败是再所难免的。南开首任校长张伯苓在对学生的讲话中这样说明如何看待胜败等问题:“有新学生数人进步甚速,而旧学生反有失败者,此因其自满与不自满之故耳。凡人做事切忌自满,自满者做事不成功之兆也。汝等不可自满,生存一日,即应求一日之进步… …本校开运动会时,各班皆力争第一,宜也。然二十余班,不能皆得第一,终必有失败者。失败之后,尤须加意练习,毋得因是沮丧也。西人有言:为赢易,为输难。输非难也,输而能不自馁,不尤人斯难耳。凡成事者,中途必受折磨,须胜过此种阻力,不因失败而灰心,而后始有成功之一日。此种精神,为中国少年人所最要者,汝等共勉之”。(《校风》,第 30 、31期)正确的认识失败和挫折,明白人的一生要面临的失败会有很多次,只要自己努力拼搏了,就是胜利者。坚持就是胜利,要勇于进取,超越自我。

4、体育可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敏捷的个性和勇敢顽强、勇于拼搏的精神。

在体育比赛中,不仅需要团体的协作,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在单个人的比赛中,在集体比赛的突发事件前,就需要每个参赛者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做出最佳的选择。在做出正确的选择后,更需要个体百折不挠的心理素质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体育练习还可使肌肉与神经系密切的和谐,养成敏捷适应环境的能力,及同伴间准确的合作技能。

5、体育可使学生养成公平、合理竞争和礼让的习惯。

公平是人类社会所共同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状态。通过体育竞赛,优胜劣败,决出名次,可以激发学生的荣誉感,鼓舞学生的上进心。这是其他任何形式的社会活动和手段所不能代替的。体育竞赛就是在公平的规则下,在公开场合中,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的体力和智力,优胜者得到奖励和人们的尊重。体育运动向人们和社会所展示的,以公平、公开、公正为核心的价值体系。早在南开学校时期,张伯苓就认为体育比赛能够培养同学们公平竞争、以技取胜的观念。在某次全校运动会结束之后,张伯苓针对运动会中一些同学弄虚取巧,贪图获胜的情况谆谆告诫道:“ 竞争时,或因好胜之心过大,而不免有不正当之举动,此最宜切戒者也。即使用不正当之法,幸能胜人,而于道德已有碍矣。”而真正有才能的人,是不屑用这种方式来取胜的,更愿凭着真实能力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这才是一种真正的热爱体育的精神和为人之品德。“大凡有真才能者,必不肯用不正当之法以求胜人,如郭毓彬赛跑,纯恃其双足之力致胜。”(《校风》,第30、31期)张伯苓认为,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对于个人道

德来说,无异于一种损害。因此,他还从体育比赛中引申到社会中日益激化的竞争,向同学提出一点自己的期盼:有几班跃高,好择竿之弯者而用之,曰以前某班即如此也。噫!是何言欤?在校见他人用弯竿,己遂效之,而不问用弯竿之正当否也,则他日出学校入社会人皆用弯竿,尚能望其独用直竿也乎?曰人用弯竿,而我用直竿我岂非傻哉!曰:然。欲成事者,须带有三分傻气。人惟有所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不问事之当否,而人为亦为,滔滔者皆是也。汝等若亦知此得处之道,则可出校入今之社会矣。见他人用弯竿,而己遂效之,此种事所谓引诱也,当力绝之。(《校风》,第30、31期)

6、体育可使学生养成力争上游的精神。

体育活动的目标是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真正的体育精神乃是一种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创造最佳成绩以及以豁达乐观的情绪和心境来对待失败的态度。

学生在体育比赛中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都有尽快实现目标的心理动机。为此,他们必须付出大量的创造性的劳动,全身心的投入到竞赛或练习中去,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7、体育活动可培养学生爱国热情。

经常组织学生观看有中国参加的国际体育比赛,能够增加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在奥运会、亚运会、世锦赛等体育比赛中,每当我国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取得胜利,升起国旗,奏起国歌的时候。观看体育比赛的国人总是群情激奋,爱国热情无比高涨。

参考文献:

1、论体育即德育杂文读书频道 MSN中文网

2、浅谈学校教育中体育与德育的相互渗透作者:吴文君

3、析体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作者:余学松

4、《百年家族》作者:候杰泰方河北教育出版社

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都接受体育教育,通过体育教学,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的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的。而体育与健康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时机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时机是很多的。 1.教师言行中的教育时机 ⑴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教师上课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能从教师形象中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有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⑵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浅谈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纵观人类教育史,德育教育在教学中都得到每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重视。德育教育是人类教育的灵魂,是每个教育者在教学过程都必须考虑的,是整个教育教学的中心点。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是教学 之本,如果搞不好德育教育技能教学搞得再好也是枉然。 德育教育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首要教育,特别是对初中学生的教育,因为这个阶段是学生性格和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思想教育尤为重要,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应重视德育教育,在各自的教学过程应渗透德育教 育。 体育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优势,在教学在可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教育。下面是本人认为如何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怎样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点浅薄认识供大家探讨。 1 在教学中教育学生遵纪守法 体育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身体锻炼,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体质个体差异,有些学生身体早发育在同龄人中是大块头,而有些学生却却相反,课堂中常出现持强凌弱这种现象,对于这样的学生要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教育他们体育锻炼是用来增强自己的体质,并不是用来争强好胜欺负他人,同时对于这种学生多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如不加以改正,出入社会后有可能触犯国家的法律。并会对自己和家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另一方面应教育弱者,当别人侵犯自己利益时,要勇于向这些行为作斗争。这样不仅教育其本人思想,还让学生养成敢于与恶势力斗争。 2 在教学中渗透集体主义观念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多教学项目是需要集体的配合与协作才能取得成绩,这就为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集体荣誉感、集体归属感提供很好的一个教育平台。例如在接力跑教学中让全班参与其中,利用教学比赛教师就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种项目在我们体育教学中太多,教师充分利用好这些项目就可以达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3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会使用到很多器材、场地,而这些器材、场地是学校所有。

(完整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为此,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首先要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避免品德评价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要实现德育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智慧地把学生引向既定目标,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抑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 。这种自育的能力养成,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例如,在体育课的耐久跑或跨栏跑中,常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继续参加练习的生动事例,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样其他同学也会深受鼓舞和感动,对培养学生道德自育能力以及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班级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又如,体操中的保护与帮助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值日生轮流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并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 处理好德育教育中“形”与“质”的关系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摒弃理论空话与教条,认清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基本问题,不能夸大或只做表面文章。在这里,有必要再提一下体育教师的道德人格问题,因为它决定着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存在着一种“亲密性” ,在这种“亲密接触”中,体育教师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多一份人格暗示与辐射。因此,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为 的文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态度的积极、思想的进步和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所以,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希望在学生身上建构起来的普通公民道德,还必须率先修 养希望学生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养成的一些特有的良好品质(如尊重他人、公平竞争、敢于争先、民主、果敢等)。“身正为师,学高为范” ,教师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去完善自己。可以说,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教师人格不一致时,真正起到有效性教育作用的只能是在言传身教中的教师的道德修养,而不是“育” 。最后,在宣扬与实现“快乐体育”的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也完全可以使其成为一种“愉快德育” ,成为一种乐于接受的德育,一种让学生个性尽情舒展的德育,一种能促使学生健康人格可持续发展的德育。 2 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浅谈 摘要: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体育教学渗透德育以学生为本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

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

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 本文通过体育教学特点的分析,以及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探讨,提出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为同行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理清思路,提供借鉴,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主题词:体育教学、德育、教学渗透健康成长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同其他学科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种都接受体育教育,通过体育教学,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的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的。而体育与健康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有些学科所不及的,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时机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所谓适时就是电动机问题,因此,每位体育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信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时机是很多的。 1\教师言行中的教育时机

(完整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为此,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首先要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避免品德评价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要实现德育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智慧地把学生引向既定目标,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抑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这种自育的能力养成,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例如,在体育课的耐久跑或跨栏跑中,常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继续参加练习的生动事例,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样其他同学也会深受鼓舞和感动,对培养学生道德自育能力以及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班级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又如,体操中的保护与帮助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值日生轮流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并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 处理好德育教育中“形”与“质”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摒弃理论空话与教条,认清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基本问题,不能夸大或只做表面文章。在这里,有必要再提一下体育教师的道德人格问题,因为它决定着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存在着一种“亲密性”,在这种“亲密接触”中,体育教师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多一份人格暗示与辐射。因此,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为的文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态度的积极、思想的进步和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所以,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希望在学生身上建构起来的普通公民道德,还必须率先修养希望学生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养成的一些特有的良好品质(如尊重他人、公平竞争、敢于争先、民主、果敢等)。“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去完善自己。可以说,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教师人格不一致时,真正起到有效性教育作用的只能是在言传身教中的教师的道德修养,而不是“育”。最后,在宣扬与实现“快乐体育”的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也完全可以使其成为一种“愉快德育”,成为一种乐于接受的德育,一种让学生个性尽情舒展的德育,一种能促使学生健康人格可持续发展的德育。 2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浅谈 摘要: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体育教学渗透德育以学生为本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

体育教学渗透德育以学生为本

体育教学渗透德育以学生为本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系统地构建德育的环节。通过把学生推上德育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总结。教育者退入后台,只做点拨,不做指令,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做到: 1. 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 2. 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 3. 影响学生——树立师表意识; 4. 相信学生——树立民主意识; 5. 倡导竞争合作的学生关系。 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教材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1. 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同样证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因此,我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六规范”: 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规范示范——动作正确,熟练优美;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马约翰先生指出,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体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形式,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必须把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寓于教学之中,既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任务,又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既能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又能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的主要内容与功能 1、主要内容 在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中,使学生明确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培养活泼愉快,顽强拼搏,主动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格;加强人际交往,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胜不骄、败不馁,能够与同学友好合作。 2、教育功能 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丰富多彩而积极的教育功能。事实证明,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磨练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的积极作用,并能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良好迁移。同时,体育运动自身积极教育功能的发挥必须要体育教师的良好诱导才能实现,要对学生加强自觉性的教育,正确引导学生体会体育运动对内心品质的积极影响,逐渐形成并稳定在其心理品质中,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二、体育教学的全过程都可以与德育教育密切结合起来 一般来说,体育课是由开始阶段,准备阶段,基本内容教学阶段和结束阶段四个部分组成,德育内容可以说渗透在体育课的每个阶段。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将德育教育的内容纳入计划之内,利用体育课的特殊形式,将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 体育课的开始阶段是让学生明确课程的内容、任务及要求,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检查和记录。这个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女同学时常借口身体不适而请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除了加强出勤管理外,还要加强对所有学生的组织纪律教育,使他们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摘要:德育是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德育的渗透,主要从教学的德育示范作用引领学生,注重德育内容的挖掘,在游戏中渗透德育。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技能之外的教育之外,还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他们的德育水平就会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也相应提高。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引领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XX)05-0060-01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对课程的定义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可以看出,对于学生的德育也是体育新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体育课堂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体质,形成高素质的身体,也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就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心理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教育,让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念。德育不仅仅在所有的学科中渗透,也是一门必修的课程,对学生实施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体育

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是体育教学的任务,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渗透德育。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一、教师要起到示范作用 示范是体育教师把体育技能传授给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示范性也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特点。小学生对老师具有很强烈的崇拜心理,教师就是学生的权威。学生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对老师有一种依赖感。所以,他们对老师的动作在有意或者无意中模仿。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在德育的渗透中,教师要运用好示范这一环节,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例如,在课堂上,很多学生不习惯穿运动服,或者上体育课的那一天忘记了穿运动服,而老师在体育课上一定不要忘记,要在体育课上时刻提醒学生,进行教育。再比如,在教学跳山羊动作时,有的学生不敢跳,老师一定要示范,而且鼓励学生勇敢大胆,敢于向困难挑战。此时,也要引导其他学生对这位学生进行鼓励,帮助学生练习,做好保护工作,等学生在做动作时不小心摔倒,其他同学和老师要及时把他扶起来,体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关爱。这种示范中处处渗透着德育。 二、在体育教学内容中挖掘德育素材 体育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中,其中就有对学生的德育功能,既有身体健康的要求,也有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要求。要求在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技能之外的教育之外,还要求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德育水平就会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在具体的小学体育教学内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体育教学既要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有着先天的优越性和有利条件。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都接受体育教育,通过体育教学,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达出来的。而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有些学科所不能及的,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通过教师的言行进行德育教育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证明了良好的师德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教师自身的表率,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情绪。如当教师示范出现失误时,不要掩饰,要勇于承认失误,重新示范;对待那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梁雁玲 摘要: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也是我们在教学中所要追求的目标。 1、体态暗示法 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漫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要比中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 2、实践体验法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的思想品质。 3、激励竞争法 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

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暂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4、时机捕捉法 不良个性心理的发展,应引起教育者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转化。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5、情感感染法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去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蔺慧 摘要: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这一论述,把新形势下学校德育教育摆在了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突出强调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和现实针对性,明确了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根本任务。体育教育工作者在传播运动技能、运动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德育工作的渗透,为社会培养品德高尚、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全面型人才。 关键词体育德育渗透新课改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教学角度看,高校体育教学是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互动关系,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无不渗透着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教师的道德行为是学生道德行为的楷模,教师应身正为范即是此理。 一、体育教学的教育功能

1.健身功能 从运动对人体的影响看,体育的直接作用增强体质,因此,健身是体育的主要功能。 2.智育功能 体育是促进智力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手段,知识的获得,所依赖的是思维器官,即脑或脑中枢,通过体育锻炼,使体质增强,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都得到训练,不断提高脑中枢传导速度,从而使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强,有助于牢固掌握科学知识。 3.德育功能 体育活动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内涵,通过复杂的练习,克服来自生理、心理方面的各种困难、阻力等,磨练刻苦、勇敢、顽强、坚毅等意志,通过集体活动,树立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等群体意识和观念,通过竞赛,培养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等良好道德风尚;通过体育史和优秀运动员为国争光的事迹,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 此外,体育教育还具有社会、发展、政治、经济、教养、美育、文化传播等功能。但是,体育教育的功能具有潜在性,只有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去组织实施,才能使体育的功能得以发挥。本文从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探析对学生德育的潜移默化的功能。 二、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与学生思想品德的关系改革 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是体育教师在从事体育教育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体育教师与学生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师生

在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形式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形式与方法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既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又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形式 1.了解体育课结构,进行全方位德育。 体育教学是一个包括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方面教育,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可以锻炼健美的体格,发展理性行为,提高思想觉悟与智力,扩大经验范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体育课的结构,根据每堂课的特点贯穿德育教育的内容。 2.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内容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3.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无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学生顽强、坚韧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 4.结合不同的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选择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队列队形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保护场地器材,可以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可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5.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事件,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是非判别的能力,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6.教师以身作则,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大方,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

体育课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课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我国的学校德育教育大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其中,道德品质教育包括有诸如不怕吃苦、勇敢坚强、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等等品质。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对学生实行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的过程。体育教学不但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升运动技巧和技能,而且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前几项任务一般能被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而后几大功能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鉴于此,作者谈谈体育教学在德育教育方面的几种做法。 一、严格的管理强化纪律观点 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就是用较短的时间,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调动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活泼地开始一堂课的学习。准备活动包括整队、报数、清点人数、队列队形练习、一般性准备活动、专门性准备活动等等。队列队形和体操队列不但是对学生身体姿势和空间知觉的基本训练,同时也是一种严格的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从而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应变水平。此外,体育教学要求学生穿适合运动的衣裤(如冬天不戴帽子、手套;夏天不穿拖鞋、凉鞋等);衣袋里不装有碍活动和影响安全的物品,(如小刀、钢笔、钥匙等)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先请假,上课铃响后,迅速整队、报数、清点人数、师生相互问好,严格按教师规定的队形、顺序、要求实行准备活动,严格遵守课堂组织纪律,不做与课无关的其他活动等等,这些都能培养学生严格的纪律观点,是极好的德育教育形式。 二、以艰苦的训练磨练顽强的意志 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体育课学生个别活动的机会较多,容易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同时,因为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体能和意

浅谈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浅谈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近些年来我国的学校体育教学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从体育教学思想到体育教学目标的内容,从体育教学方法到体育教学方法到体育教学的组织,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出现了春潮般的涌动,蓬勃出前所未有的生。在这涌动的体育教学变革春潮中,体育教学科学化的探索研究一浪高过一浪,而我的观点是我们的体育教学必须渗透德育内容,何谓德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三个方面,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明确政治方向,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形式优良的道德品质。由此能够看出教学和德育这两个概念几乎是一致的,两者缺一不可。相互渗透着,为了使我们孩子更加地聪明,更加地健康的活着并学习着,就必须在教育教学中渗透着德育。那我们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呢?下面有这几种方法能够参考: 1、讲解诱导,语言激励法 语言是对学生实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教师用生动形象、准确精练的的语言实行正面讲解、引导,溶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容易为学生接受。例如在实行体育目的教学任务时,可结合我国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上摘金夺银、为国争光的典型事例实行教育。这种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生动自然,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持续提升他们为祖国“四化”建设而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体育实践课教学中,也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思想道德表现即时地实行语言激励,并以正面激励为主。教师首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其次要用辨证的观点看待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光点”,据此实行诱导鼓励,消除后进生心理上的压抑感。例如长跑练习中,因为学生耐力差别较大,但耐力较差的同学也尽力坚持到最后,这时教师应用语言对这些学生的顽强意志予以肯定和表扬,并相信他们有了这种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一定会取得进步。这种恰如其分的评价和表扬,既取得良好的意志品质教育效果,又激励了后进生的学习信心。 2、寓情于趣,实际锻炼法 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是身体活动,并且通过富有情趣的多样化组织来巩固技术技能。学生在积极的身体活动中增强情感,体验困难,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趣味性较强的游戏教材都有一定的主题,包含很强的道德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互助,争取胜利的集体主义精神;技术教学经常伴随着克服苦难的情绪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积极进取的良好意志品质;竞赛中的情绪氛围则有利于培养学生尊重裁判、遵守规则、互相学习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卢梭曾说过:“真正的教育不在与口训而在于实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学生优良品德的标志。体育教学中采用实际锻炼法有利于学生将思想品德理解付诸于思想品德行为,做到理论于实际的统一,知行合一,表里如一。同时,因为品德形成具有多端性、同时性的特点,实际锻炼法本身对于形成学生品德观点、信念,增强品德意志,增长情绪体验都有特殊的作用。 3、无形感召,表率楷模法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体育教师不但以言立教,而且以身立教,依靠自身的人格力量和行为表率,激励和启迪青少年一代的健康生长。体育教学中,教师所展示的不但仅是一般教学共有的语言行为,而且表现出丰富的动作行为和组织工作行为。这个专业教学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旦暴露给学生,就会产生相对应的思想道德意义,成为影响学生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思想道德发展的无形感召力量。所以,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教育 [摘要] 中学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也是对青少年学生 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中学体育课是教育总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勇敢精神, 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和文明行为。体育教学蕴含着许多德育内容。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紧密结合德育教育,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体育教学的特点与任务 体育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同样需要做到教书育人。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就必须将学生的一切行为置于规范的制约之下,使学生乐意接受并自觉服从规范,让他们在严肃、公正、平等的竞技条件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一)体育教学是以“练”为主。这种“练”有个人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练习,行为关系复杂而频繁,思想与身体活动十分活跃。比如在排球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排球的“传”、“垫”、“发”三大基本技术,教师除了讲解基本技术原理和练习方法以外,采用最多的是练习方法 ,即组织同学互相对传、对垫、对发。在练习的初级阶段,由于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会出现过多的失误。对此 ,教师就要让同学们在练习中体会相互协作、尊重对方的重要性,使他们自觉地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在协作中以别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技能。 (二)体育运动是激烈的对抗运动。这种对抗既是技术的、战术的,也是心理的。在2004年雅典澳运会上中国女排对俄罗斯女排决赛,中国在0比2落后的情况下,运动员之间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中国女排们经过奋力拼搏,不负重望,最终已3比2赢得了冠军。这说明,我国运动员除了在技术、战术上胜人一筹外,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稳定心理素质、拼搏精神和顽强意志也是至关重要的。顽强拼搏到最后也不松懈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我们树立了极好的榜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不论能力大小都要积极地去“参与”去“竞争”。在参与和竞赛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不畏强手,敢于竞争的斗志让学生在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doc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下面本人就如何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 1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1.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语、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行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1.2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2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教材的灵活应用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尊重人格和自主

浅谈小学体育课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体育课中如何 渗透德育教育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浅谈小学体育课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体育具有其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其渗透的方法,使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体育教学渗透德育以学生为本 德育渗透,就是要在“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前提下,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体育学科所含的德育因素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本人就如何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各个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

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的思想品质。 课的开始要对学生进行动员,提出本次课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结束时要进行讲评。通过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值日生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这样,将思想教育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优秀道德品质的主题很多,有爱国、勇敢、团结等。我们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指定相关的内容以及游戏,让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学到这些优良的品质。 三、注重榜样教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