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第3讲 统计图表的分析课件 精品
- 格式:ppt
- 大小:1.82 MB
- 文档页数:36
专题一数据分析〔2〕第二节统计图例1 当今世界呈现出兴旺国家之间,兴旺国家与开展中国家之间,富国与穷国之间多元化差异。
根据有关资料,答复以下问题。
〔1〕在德国,城市、工业与人口的分布相对平均,而在日本却高度集中,其原因是什么?〔2〕以人均国内消费总值指数反映收入程度,以教育入学率指数反映社会开展程度。
根据这两个指数的组合关系,将上图中12个国家代码按四个一组成分三类:;;。
〔3〕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目前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读以下图答复以下问题。
①从出口产品的类型上看,中国与欧盟的主要差异是,说明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具有很强的性。
②从长期看,中国只有通过等措施才能提升产品的全球竞争力。
〔4〕根据以下材料与图,分析撒哈拉草原以南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社会贫困化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材料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撒哈拉以南非洲贫困化问题日益严峻。
此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仅为高收入国家平均程度的1.75%, 国内消费总值多年平均增长率为0.6%,外债负担沉重;出生率、死亡率分别为4.1%和1.4%,成人文盲率是世界平均程度的2倍;使用卫生设施与平安饮水人口分别为7%、45%,结核病、疟疾、艾滋病等情况严峻。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图示意了某国两大经济地带的根本资源指标〔%〕,读图答复1~3题。
1. 该国西部地区的特点是〔〕A. 面积大B. 人口少C. 科技力量强D. 淡水资源丰富2. 该国最有可能是〔〕A. 美国B. 俄罗斯C. 澳大利亚D. 中国3. 该国东部河流多注入〔〕A. 印度洋B. 大西洋C. 太平洋D. 北冰洋以下图中P和Q点为欧洲某国某自然保护区不同季节测定的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其中,P点是冬季测定的数据,Q点是夏季测定的数据。
读后答复4~5题。
4. 该土壤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是〔〕A. 温带海洋性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温带大陆性气候D. 热带沙漠气候5. 据图可知,该土壤〔〕A. 冬季时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B. 不同季节,组成物质的固体颗粒、水分和空气的体积分数变化都较大C. 酸性强,可能为红壤D. 在P点时,土壤的保温性可能不够好以下图为“某兴旺国家经济开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读图答复6~8题。
专题03 水体的运动规律本专题考查的形式多以示意图、统计图及热点区域为背景,侧重考查河流及其补给、各种水体相互关系、水循环及其影响、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试题难度一般不大,因此,复习时应着重提高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
2018年高考考查方向预测:1.结合地理图示和有关材料,考查陆地水体相互关系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2.结合区域判读及有关资料,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河流的水文特征1.河流的水系、水文特征分析思路2.河流特征及其水文特征的应用(1)根据河流特征判断地形①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河水从高处向低处流。
②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地形类型:向心状水系,地形为盆地;放射状水系,地形为山顶;若河流平行排列如下图所示,则地形特征为山河相间分布。
③根据河床宽度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一般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比较弯曲。
(2)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可判断地理环境特征:①含沙量大,则说明上游植被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
②若河流有结冰现象,则说明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③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则说明该河流在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区。
3.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流量和水位变化含沙量变化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增加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减少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铺设渗水砖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衡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修建水库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衡流含沙量围湖造田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水位陡涨陡落二、洋流1.洋流的分布与北半球同纬度的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相比较,南半球西风漂流为寒流,主要原因有:(1)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影响其周围海域的水温;(2)漂浮的冰山的融化吸收大量的热量;(3)南极大陆强劲的极地东风加剧海水的降温。
类型二地理统计图表的解读与数据分析(一) 常见地理结构统计图的判读技巧1.常见的结构统计图类型及其构图特点类型例图构图特点扇形结构图扇形图以几何图形——圆形的面积大小表示地理数据资料的比重,一般用百分比表示饼状结构图饼状图和扇形图的构图和阅读方法一样柱状结构图坐标图上的柱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柱状图侧重表示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矩形结构图矩形图是扇形图的变形图,是各个矩形面积占总矩形面积的比重表示地理资料的图示(1)看清图例和图中的文字说明,了解该图反映的地理项目。
(2)归纳总结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
首先仔细读图,认识结构图的组成要素,认识各要素的比例及比例大小关系,进而归纳总结出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
(3)采用对比法对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纵向上可对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时间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认识其发展变化;横向上可以对比不同地理事物结构特征的差异或联系。
(4)对地理事物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揭示问题,作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4.(2017·江苏卷)“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
下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阿凡题1086610( )A.2000年B.2005年C. 2007年D.2011年(2)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解析:第(1)题,市民主要出行方式中,自行车消耗能源最低,属于“绿色出行”;与小汽车相比,公共交通载客量大,人均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相对较少;由图可知,2011年之后,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占比迅速上升,选择自行车出行的占比也有所上升,选择小汽车出行的占比迅速下降,这表明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了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