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教育学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心理教育学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心理教育学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心理教育学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心理学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最早的冯特,心理学之父,构造学派,把心理现象分类,认为研究心理学内省就行了;

之后机能学派,代表人詹姆斯,认为心理学的意义在于应用,单纯的研究心理现象是没有意义的;

之后格式塔心理学,代表有考夫卡、科勒等,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不能割裂的单独研究某一种心理现象;

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弗洛伊德,认为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以及潜意识(无意识),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并认为性冲动(他称之为力比多)是人类活动的根本动力,同时提出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与超我,自我作为意识的体现,与作为无意识的本我相抗争,他的学生荣格,提出了人格面具,认为人活在世上都会伪装自己,看不到自己的本我;

行为主义代表华生,斯金纳以及班杜拉,认为之前的心理学研究都是不科学的,心理研究应当可操作可量化,主张刺激-反应,这一最简单的公式,对于人的所有行为,都可以看做是条件反射。并做了一系列的动物实验加以证明;斯金纳重视强化与惩罚在行为塑造上的作用,而班杜拉则强调了社会学习的重要性,他们被看作是新行为主义代表。

认知心理学派,起源于皮亚杰以及斯滕伯格,但他们都是教育学家。真正的代表人物奈赛尔,重点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在他们看来刺激与反应之中还有一个认知过程,这才是研究的重中之重,其中托尔曼对于认知地图的研究比较经典;

还有一个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他们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应当对人性更多地给与肯定。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动力之源正是这些不同层次的需要;

一、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最大,被称为心理学的三大主要势力

二、1、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以及其后的荣格)

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其后被不断修正与发展,影响力远远超出心理学,所以读者群相应更为广泛。

观点: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

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

2、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在20世纪20年代风行一时,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进程。在其后,行为主义得到不断发展,以斯金纳最有影响。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可以被区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旧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

华生

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斯金纳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SoA)

哲学背景:20世纪初,把人当作机器的机械唯物主义思潮(包括笛卡尔关于人的身体机制的机械论思想、拉o美利特等把人看做机器的观点),以及以经验事实作为勾销主客观界限的工具的新实在论都对华生有很大的影响。

观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3、人本主义

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他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层次、好象一座金字塔,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罗杰斯让人领悟自己的本性,不再倚重外来的价值观念,让人重新信赖、依靠机体估价过程来处理经验,消除外界环境通过内化而强加给他的价值观,让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复被破坏的自我实现潜力,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观点:人本主义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反对仅仅以病态人作为研究对象,把人看为本能牺牲品的精神分析学派,也反对把人看作是物理的、化学的客体的行为主义学派。主张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

三、以上是三大主流,还有其他的流派包括

存在心理学是从人的整体出发探讨独立的个人心理与世界的关系,偏重个人心理的独立性,探讨独立个人存在的整体经验。该心理学本质是偏重研究个人心理在世界环境中的整体的变化规律。

完形心理学采用整体论观点解释知觉,认为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的超感觉的整体经验。其核心观念是“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这实际上是人体结构与功能的自组织过程和结果。吃饭成长的人并不等于原初的人与饭的叠加;获取知识的人并不是人与知识的总合,知识被已有知识重新组织,然后被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神经系统在刺激的作用下,其结构也被或隐或显的改变。知觉就是对几种感觉经过类似的组织化而形成的,是对几种感觉的整体反映,虽不等于感觉之和,但感觉是知觉必备的素材和“原料”。这种自组织化的结果是表现出整体性,即完形性。一句话:完形心理学侧重的是心理的自组织性,是对心理的自组织现象和结果的研究。

认知心理学主要侧重人的认知过程的研究,即研究人是如何获取知识的,是研究人获得知识过程的心理学,对情绪,能力及性格等心理现象研究较少,更无论意志、动机和需求等现象。

结构主义心理学侧重采用实验方法研究意识的结构,这是受物质结构论影响的结果。由于心理的极高的流变性、复杂性和高度的自组织性,要用单纯的实验来精确化意识的结构,在现有科学水平上是根本不可能的。但该心理学充分发挥了“砖”的作用,引发对心理学的更广泛更深刻的研究,引出了心理学上许多“玉块”。

功能主义心理学是作为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对立物出现的,着重探讨个体适应环境时所产生的心理功能。随着结构主义的衰落,该学派也自行消失

想真正研究的话,你可以看一下心理学史、心理学导论一类的经典书籍,还有心理学的最新发展方向都可以了解一下。

教育学代表人物

1.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布鲁纳

2.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岁

3.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4岁

4.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5.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

6.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艾宾浩斯

7.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贾德

8.有人说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家长期望的结果,能够解释这句话的原理是罗森塔尔效应9.目前教育领域最常用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是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10.4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11.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不可改变的

12.7.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在(1924 )年

13.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14.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巴甫洛夫

15.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有意义接受学习

16.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的是奥苏倍尔

17.道德两难故事法的创始人是柯尔伯格

18.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相同要素说

19.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柯尔伯格

20.布鲁纳强调学习(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要性

21.在学习理论领域,(建构主义)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

22.加里培林提出了(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

23.提出发现教学的是(布鲁纳)

24.(多选题)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哪几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 .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25.(多选题)早期的迁移理论有:

26.相同元素说 B.形式训练C.概括化理论 D.格式塔关系理论

27.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

28.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29.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成,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30.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31.课程任务为依据进行分类,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32.教学计划在基本内容上主要是指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33.埃里克森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初中和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34.( 自我认识 )是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

35.( 认知过程 )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36.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37.对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的意志特征。

38.美国斯金纳等人提倡程序教学,依靠教学机器或程序化教科书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个别学习。

39.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过程

40.说服法应注意: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总结

41.教育学萌芽的标志是教育问题的提出

42.学校组织特征的独特性表现在垄断性.非自愿性.公益性

43.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教育家对分科课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44.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泰勒

45.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46.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47.能较全面地反映被评价者品德情况,且应用较广的品德评价法是评等评分评语综合测评法

18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等特征

48.教师良好的教育能力体现在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富有感情、有感染力;富有个性。

49.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不能搞一刀切

50.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

51.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52.涂尔于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53.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潜在性

54.在教育目的观上,具有个人本位倾向的教育学者有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存在主义者/自由主义者/沛?西能

55.我国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1982年

56.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1862年

57.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认为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58.泰勒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

59.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

60.裴斯泰洛齐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61.讲述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导入、详述和汇总

62.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的性质,故最终决定教育的性质

63.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就是管理、控制和教育

64.在不同层次,可以把校园文化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等

65.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因此它具有意识性和社会性

66.班级目标是一定时期内班级所期望达到的境界,它的设计要依据国家、学校、班级群体三方面实际水平。

67.提出“泛智”教育思想,主张教育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68.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69.西方古代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教育是亚里斯多德

70.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及教学相长辨证关系的是我国的《学记》 71.道尔顿制由帕克赫斯特创设。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

(顺序基本按《考试大纲》内容)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30、《政治学》--亚里斯多德(古希腊)

31、最早提倡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亚里斯多德

32、《大教学论》--夸美纽斯(捷克)

33、"泛智教育"--夸美纽斯

34、《教育漫话》--洛克

35、《爱弥尔》--卢梭(法国)

36、"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康德(德国)

37、"白板说"--洛克(英国)

38、提倡绅士教育--洛克

39、"人类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41、《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44、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

45、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46、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47、教育即生活--杜威

48、"在做中学"--杜威

49、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50、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51、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

52、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53、外铄论--荀子、华生

5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55、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

56、"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

57、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

58、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

59、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

6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61、"学而时习之"--孔子 62、"温故而知新 "--孔子

63、"不陵节而施"--《学记》

64、"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

6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66、"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夸美纽斯

67、"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

68、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

6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北京京师同文馆

7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苏联)

71、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

72、德育的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英国)

73、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

7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埃拉斯莫斯

75、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76、导生制--19世纪,英国

77、"平行影响"教育思想--马卡连柯

78、目标管理--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

1、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P069

保存和传递社会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创造和更新社会文化 2、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P114

①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具有主观能动性、思想感情、个性特征;②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3、简述教师职业的性质。P122

①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②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③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 4、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有哪些?P149

①社会: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②知识: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③儿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5、简述教学的意义?P183

①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②教学为个体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③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6、教师布置作业有哪些要求?P221

①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同时要精炼、典型;②作业的份量、难易要适中;③布置作业应要求明确;④及时批改和讲评作业。

7、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有哪些?P238

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学生的年龄特征;时代特征和学生的品德实际。 8、教学的一般任务有哪些?P184

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③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④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9、简述班级管理的意义。P260

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10、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P267

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1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P213 优点: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缺点:①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个性;②过于强调书本知识,容易肢解知识的整体性。 12、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P173 ⑴课程管理僵化⑵课程结构不合理

①科目设置太多②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③重必修课,轻选修课④课时比例分配不合理

⑶课程内容陈旧、落后

13、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157 合目的性;合科学性;合发展性。

1、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P071

学校文化是组织文化、整合性较强、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2、为什么说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P3

①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②动物界没有人类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③动物的教育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人类的教育伴随终身。 3、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P125

①特殊的复杂性:劳动对象主体性;任务的多面性。

②独特的创造性:因材施教;对教育原则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教育机智。③鲜明的示范性:身教胜于言教。④显效的长期性 4、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P 108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5、教育从哪些方面提升人类的地位?P087

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对人的潜力的发掘;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发展 6、德育过程中活动和交往有哪些特点?P243

①引导性、目的性、组织性;②内容、形式的多样性;③对象的有限性;④科学性和有效性。 7、教师应具有怎样的教育能力?P130

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 8、怎样建立新型师生关系?P254

①树立新型的师生观;②建立教师威信;③善于同学生交往;④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 9、运用榜样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P254

①树立的榜样要有典型性和示范性;②选定的榜样要真实可靠,具有导向性;③榜样的崇高和伟大要能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④教育者的形象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10、课程实施的结构包括哪几个方面?P164 ①安排课程表:整体性、迁移性、生理适宜原则②分析教学任务; ③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

④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⑤规划教学单元和课时; ⑥组织教学活动;⑦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11、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原则?教学中怎样贯彻启发式原则?P198

启发式教学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

12、教育的历史继承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P076

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制度、组织形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性。 13、简述了解和

研究学生的内容。P280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个人,学生的群体关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怎样建设和培养集体?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积极分子是实现班级目标的核心力量)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