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与设计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75.66 KB
- 文档页数:8
高二通用技术《流程与设计》教案(精选5篇)高二通用技术《流程与设计》篇1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三节流程的优化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流程改进的内容与目的(2) 流程优化的步骤。
2. 过程与方法(1)学会分析流程的不足,并提出优化方案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⑴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流程优化的内容及目的。
教学难点流程改进的目的。
教学方法讲授、任务驱动、讨论。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流程,并对流程设计和优化的方法和步骤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本上,让学生进行综合实践的部分,是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部分。
学情分析学生对工农生产及企管理中的流程不是很熟悉,要他们对这些流程进行设计和优化是非常困难,但学生对与他们学习和生活有关一些事项却比较了解,并感兴趣,所以这节课让学生进行设计和优化的选题都是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由学生自己在上一课时提出的一些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复习提问:1.什么是流程?2.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有哪些?思考并回答为本节教学作好铺垫二.新课教学:(一)流程改进的内容与目的1. 工期优化目的:缩短加工时间。
1. 案例设计:周末做家务:用电饭锅做饭1小时,炒菜15分钟,用洗衣机洗衣45分钟,拖地15分钟,浇花5分钟。
2.讲解①串行工序②并行工序3.马上行动:制作一只台灯的工期如何优化,改进之后可能带来什么问题?思考并设计流程,在草稿纸上画流程图,然后回答优化条件:流程机理进一步研究思考并回答优化条件:增加人员情境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感悟与理解知道流程优化的一种方法练习巩固,为优化的条件作准备2. 工艺优化目的:节约材料案例:工件制造的工艺优化1)切削法2)少切削法3)无切削法学生体会与领悟优化条件:工艺水平提高举例补充说明对切削法、少切削法、无切削发作简单介绍帮助学生理解工艺优化的过程。
地理教案的设计流程与步骤教案作为教学中的重要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必不可少的内容。
地理教案作为一门学科,涉及的内容广泛,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思维方式,才能够完成一份完善的地理教案。
本文将从地理教案的设计流程和步骤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完成地理教案的编写工作。
一、设计流程1.确定教学目标地理教案设计的第一步,是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科特点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实际、可操作性,并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相匹配,以此为依据,进一步确定教学内容和策略。
2.定义教学内容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师需要进一步明确教学内容,包括教学重点和难点。
地理教学内容往往是涉及面广,知识密集的,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程安排来选择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结合市场需求,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阐述和分析。
3.形成教学策略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和内容之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情况,形成适合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包括知识梳理、课堂互动、综合运用等方面,需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知识的普及性和理论层面的深入度上寻求平衡。
4.选择教学资源地理教学需要大量的可视化资源,包括图片、图表、实物模型、视频等。
教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和筛选教学资源,以保证教学资料的质量和有效性,可以通过网上素材库、学科教育网站、知名教材等途径获取适合的教学资源。
5.教学评估和反馈教学评估和反馈是教案设计流程中的一步,需要教师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估,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教学资源的实用性等方面。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课堂互动、个别辅导等途径进行评估和反馈。
二、设计步骤1.评估学生地理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进行评估,以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
可以通过学生作业、课堂表现、小组互动等途径进行评估,以便给予针对性更强的教学内容。
2.计划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评估结果,教师需要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包括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一节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教材版本]通用技术必修2《技术与设计2》〔某某教育〕[设计理念]本节采用案例分析法。
通过案例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流程的涵义和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及意义,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适当增加一些有趣味性的实例来分析流程,体会流程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激起学生学习流程与设计流程的兴趣。
[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分析本节“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是《技术与设计2》中4个专题模块之一《流程与设计》的第一节内容。
流程是技术的核心概念之一。
主要内容有:流程的含义及其对生产、生活的意思;流程中环节和时序的意义;流程的表达方法。
本节内容是学习《流程与设计》全章的导入与基础,所以本单元第一节认识流程部分从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入手,通过具有生活气息的事例,从时序和环节两个角度,引入和揭示了流程的概念、意义及流程的表述方法-----流程图。
流程的意义是本节的难点,课文从时间入手来解释流程的意义。
流程与生活表达了科学合理的流程能保证生活的质量和安全,提高生活的效率的思想;流程与生产表达了科学合理的流程能保证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思想。
流程强调了时间意识的重要性。
2课时。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通过案例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流程的含义和在生活生产中的作用、意义,体会流程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应用,激起学生学习流程与设计流程的兴趣。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学习流程的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未来挑战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实践能力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流程的概念对于同学们并不陌生,教学必须从学生能够理解的身边实例出发,让学生体会到流程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学生在通过学习前面的技术课程,有了一定的技术素养,这就为学习本章内容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在学习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流程的知识,学生凭借经验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流程的基础知识,但还没有上升到技术层面上来,还不能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去科学地认识、理解、分析、组织和运用流程。
第二章《流程与设计》学习目标⒈知道什么是流程,理解流程的含义,抓住流程的两大特征——环节和时序。
⒉学习阅读简单流程图,能找出流程中的关键环节,能画出简单流程图,能指出环节和时序在安排上的优缺点。
⒊知道流程中的环节有显性和非显性之分,理解研究内在属性与规律是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掌握画流程设计框图的一般方法。
⒋理解流程优化的意义,能解释流程的改进与设备、材料等之间的关系,能概括某种简单生产流程优化过程中所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⒌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或流程的改进设计,并用文字或图表说明流程设计方案的特点,或者流程的改进方案的优越之处。
学习内容小麦联合收割机的工作顺序是收割、脱粒、分离、清洗、集粮,这是不可颠倒的。
从这个简单事例出发,我们可以想到,完成任何一件事总有一定的顺序,并且顺序的安排往往还有讲究。
流程就是做事的顺序。
科学合理的流程就是高效率、就是高质量。
用科学合理的流程安排生活和生产,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生产将变得更有效率。
科学合理的流程并不是自然而然的,它是人们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设计、不断改进的结果。
一、了解流程⒈实例简介⑪马铃薯的播种流程:第一步,切种;第二步,布种;第三步,掩种。
少一步行不行?⑫冲印照片的工作流程:①冲片:感光胶片底片;②印像:底片照片。
⒉流程的含义⑪环节:活动或事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依据某种特征或方式,可将该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小过程,称这些小过程为环节。
如:上面的切种、布种、掩种环节,冲片和印片环节等。
⑫时序:过程的经历中,各环节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先后出现、完成。
这种时间顺序关系,称为时序。
如:先切种再布种后掩种。
⑬流程:具有以上两大特征(关键点)的过程,即若干环节随着时间的变化,依序完成的进流程,称为流程。
二、流程分析㈠典型案例分析⒈生活与流程——洗衣机工作流程分析⑪洗衣机的工作原理电动洗衣机是利用电能驱动,依靠机械作用洗涤衣物的器具。
波轮式洗衣机的洗涤原理:抽吸作用和渗排作用;翻滚和冲刷作用;波轮的换向与暂停作用。
高中通用技术流程与设计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技术流程与设计的基本概念;(2)掌握技术流程与设计的方法和步骤;(3)能够运用技术流程与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技术流程与设计的过程;(2)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技术流程与设计的方法;(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技术流程与设计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创新意识和勇于尝试的精神;(3)培养责任感和社会实践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技术流程与设计的基本概念(1)技术的定义和特点;(2)流程的意义和作用;(3)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 技术流程与设计的方法和步骤(1)需求分析;(2)方案设计;(3)方案评价与选择;(4)实施方案;(5)效果评价与改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技术流程与设计的基本概念;(2)技术流程与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难点:(1)技术流程与设计的实际应用;(2)创新能力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技术流程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技术流程与设计的过程;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掌握技术流程与设计的方法;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教学案例、实践工具;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黑板。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或案例,引发学生对技术流程与设计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讲解技术流程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技术流程与设计的过程。
4.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掌握技术流程与设计的方法。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反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第二章流程与设计一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次授课内容为《技术与设计2》流程与设计模块中的基础内容,即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
本节以时间为核心,案例为依托,从时序、环节两方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并对生活中的事例实行分析,引入和揭示流程的概念(流程、时序、环节)、意义以及流程的表达方法——流程图,并且通过一些案例分析学习生活与流程和生产与流程的内容。
旨在加深学生对流程的理解,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提升逻辑思维水平。
二、教学对象分析如果按照书上的内容讲,学生一定不感兴趣,所以,一切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一些合理的情景,见书上的内容实行了改进,让学生积极的去思维,主动的思考,将学生的思维全部引导到课堂中来。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流程、环节、时序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并学会阅读和分析绘制简单流程图。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产、生活中的案例流程分析、以及学生动手操作、观看视频,使学生逐步构建以科学的流程来指导生活学习的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对流程意义深入理解,从而理解到在人生的整个流程中应该遵循自身机理和自然的规律发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流程、环节、时序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流程、环节、时序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策略根据我校学生特点我采用的学法指导是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观察法、欣赏教学法等。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以案例分析法为主,结合问答法、实验法、发现法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
六、教学准备图片:学生制作相框现场和成品、自行车安装修理工具、各个环节、一些书上扫描的图片等。
实物:磨刀器、军用锹、成品相框、电脑零件、机械发电手电筒等。
场地及设备:多媒体、投影、实物展台、笔记本等。
七、教学过程二流程的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小节主要通过一个电脑组装实验来加深同学们对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步骤地认识;学习要点:学会分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基本理论到实践操作,实践操作到实际能力的提升。
通用技术学科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流程及其设计》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基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的核心是认识流程、设计流程和优化流程。
本单元作为《技术与设计2》的第二单元,研究的是生活与生产中的流程,内容相对容易理解,其中流程图的绘制和流程的优化思想为后面学习“系统”和“控制”奠定了基础。
根据相关的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科核心素养,本单元设计了“流程的探析”、“流程的设计”和“流程的优化”三节内容,围绕着身边熟悉的生活经验案例和“制作和改进智能感应灯”的情境安排了七个任务。
“流程的探析”一节以“学生现场体验人工洗衣步骤”为情境引入来设计了“感知生活、生产中的流程”、“绘制流程图”和“探析生活与生产中的流程”三个任务,让学生画出简单地方框流程图,并通过医院就诊案例来体验流程、环节、时序的含义,熟知流程图在日常生产从生活中的意义。
“流程的设计”一节选择“感应灯的设计与制作”,由单人制作变成小组合作,由此制作流程也发生了变化,这一情境设计了两个任务“分析流程设计考虑的基本因素”和“设计感应灯加工流程”;“流程的优化”一节以“改进前面两节课设计的感应灯”为情境引入设计了“物流配送路线方案选择”和“木质模具设计与制作”等三个任务来讲解“分析流程优化的基本要素”和“进行简单的流程优化”等内容。
二、教学内容分析1.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流程与设计》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什么是流程,如何设计流程,同时流程的设计具有不唯一性,已经设计的流程还可以进行改进、优化。
2.本单元重点知识和相互联系流程就是做事的顺序。
第一部分《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告诉学生流程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第二部分《流程的设计》是一项技术性强的工作,要根据设计对象的不同特点考虑其基本因素,遵循流程的内在规律。
第三部分《流程的优化》有两类,一是流程设计过程中的优化,一是已有流程的改进。
3.学科核心素养工程思维:能运用流程原理和方法进行简单的技术设计活动,尝试解决技术问题。
“流程的设计”教学设计(精选4篇)“流程的设计” 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小铁锤加工流程的设计,能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并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
2.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事项进行流程设计。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学会分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及设计的表达。
难点: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设计情境:小黄在修理被扎破的自行车后轮胎时,由于工具不全,就没有研磨周围的胎皮,用胶直接就把补丁贴上去。
这样做可以吗?学生思考后,提出改进意见,并尝试画出流程图。
教师总结:自行车补胎的流程中,用锉子将洞口四周的胎皮锉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力,使补丁与胎皮的附着力更强。
完整的补胎流程框图是:问:这个流程是不是自然就存在的呢?不是的,是人们在生活中研究和设计出来的,人们发现,在自行车补胎过程中,按照这个流程做事,不但节省时间,而且补出的轮胎质量更好。
不但补胎需要流程,我们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流程。
因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生活和生产的质量,我们有必要进行流程设计。
(板演课题)那么流程设计应该考虑什么因素呢?(二)新课教学1.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1)流程设计的目标①工作和生活中流程设计的目标: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等。
②生产活动中流程设计要实现的具体目标。
思考:在生产流程的设计中,除了上述所列设计目标外,还应考虑哪些目标?(2)流程设计中的基本因素生产活动的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主要有材料、工艺、设备、人员、资金和环境。
“马上行动”:1.处于城乡结合地带的某乡,现要在乡里新建一个小化肥厂,在流程设计上应考虑哪些因素?2.要把北方的大豆移栽到南方,在流程设计上需要考虑哪些相关因素?学生回答1:流程设计上需要考虑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选用精良设备和技术人员以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安全生产等。
教学教案的具体步骤和流程教学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它对于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和组织教学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教学教案的具体步骤和流程,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准备和设计教学教案。
一、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核心,教学教案的第一步即是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测量,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定。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结合学科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二、选择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内容是编写教案的关键步骤之一。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与之相关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同时也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制定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和方法,是达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
例如,可以采用讲述、示范、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安排教学步骤在教学教案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详细安排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应该有条理、逻辑清晰,并且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节奏和兴趣变化。
教学步骤可以包括自我导入、知识讲解、示范演示、小组合作、练习巩固、总结概括等环节,以保证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五、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参与的具体活动。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活动可以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形式,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果。
六、评估教学效果教学教案的最后一步是评估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估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评估教学效果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七、教学教案的完善和改进教学教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在使用教学教案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地进行评估、总结和改进,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变化。
流程设计教案教案标题:流程设计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流程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能够运用流程设计的原则和技巧,设计出高效且可持续的流程。
教学内容:1. 流程设计的定义和背景知识。
2. 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流程设计的原则和技巧。
4. 实际案例分析和讨论。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介绍流程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流程设计的兴趣和思考。
知识讲解(15分钟):1. 解释流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
2. 介绍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流程规划、流程分析、流程优化和流程实施。
3. 分析不同流程设计方法的优缺点,如流程图、价值流图等。
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该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可能性。
2. 鼓励学生运用流程设计的原则和技巧,提出改进方案。
3. 分享各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提供几个简单的流程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交流并讨论各自的答案,加深对流程设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与展望(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要点,强调流程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并展望学生在未来能够运用流程设计的能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或白板,用于展示相关概念和步骤。
2. 实际案例材料,用于案例分析和讨论。
3. 流程设计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估方法:1. 学生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 学生完成的练习题答案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分析各种流程,并提出改进建议。
2. 组织学生参观或实地考察相关企业或组织的流程设计实践,加深对流程设计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
教案撰写要点:1. 教案的目标要明确,能够指导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 教学内容要有逻辑性和层次性,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流程设计的知识和技能。
3. 教学步骤要清晰明了,包括引入、知识讲解、案例分析、练习与巩固、总结与展望等环节。
高二技术《流程与设计》教案(表格式)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流程与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流程与设计的实践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流程与设计的基本概念;•流程与设计实践方法。
教学难点•创新思维培养。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内容序号教学内容课时1流程与设计的基本概念介绍12流程图绘制方法与实践23设计思维方法与应用24创新思维培养15实践项目实施26实践项目汇报1教学安排•第1课时:介绍流程与设计的基本概念;•第2-3课时:讲解流程图绘制方法与实践;•第4-5课时:讲解设计思维方法与应用;•第6课时:讲解创新思维培养;•第7-8课时:进行实践项目实施;•第9课时:进行实践项目汇报。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演示;•课堂讨论;•实践项目。
五、教具和材料•电脑;•项目需求文档;•UML建模工具。
六、教学评估对于此课程的学习效果,将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估:•统计学生的实践项目完成情况;•统计学生的实践项目汇报情况;•统计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统计学生的课程评分情况。
七、教学参考•Osterwalder, A., & Pigneur, Y. (2010).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A handbook for visionaries, game changers, and challengers. John Wiley & Sons.•Liedtka, J. (2015). Perspective: Linking design thinking with innovation outcomes throughcognitive bias reduction. The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32(6), 925-938.•Cooper, R. G. (2014). Product leadership: creating and launching superior new products. Basic Books.八、教学反思•创新思维培养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实践机会;•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需要更多的训练和指导;•在实践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技术支持。
高二通用技术《流程与设计》教课设计(表格式)教课内容第二单元流程规范与设计第三节流程规范的优化教课目标1.知识与技术(1)流程规范改进的内容与目标(2)流程规范优化的步骤。
2.过程与方法(1)学会解析流程规范的不足,并提出优化方案3.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1、培育解析问习题的能力。
教课要点流程规范优化的内容及目标。
教课难点流程规范改进的目标。
教课方法讲解、任务驱动、议论。
教材解析本节内容是《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流程规范与设计”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流程规范,并对流程规范设计和优化的方法和步骤有了必定的认识的基本上,让学生进行综合实践的局部,是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局部。
学情解析学生对工农生产及企管理中的流程规范不是很相熟,要他们对这些流程规范进行设计和优化是特别困难,但学生对与他们学习和生活有关一些事项却比较认识,并感兴趣,因此这节课让学生进行设计和优化的选习题都是与学生生活和学习亲近有关的由学生自己在上一课时提出的一些问习题。
教课准备课件、教具等教课过程教课内容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复习提问:1.什么是流程规范?2.流程规范设计应试虑的基本要素有哪些?思虑并回复为本节教课作好铺垫二.新课教课:(一)流程规范改进的内容与目标1. 工期优化目标:缩短加工时间。
1. 事例设计:周末做家务:用电饭锅做饭 1 小时,炒菜 15 分钟,用洗衣机洗衣45 分钟,拖地 15 分钟,浇花 5 分钟。
2.讲解①串行工序②并行工序3.立刻行动:制作一只台灯的工期怎样优化,改进以后可能带来什么问习题?思虑并设计流程规范,在底稿纸上画流程规范图,而后回复优化条件:流程规范机理进一步研究思虑并回复优化条件:增添人员情境设计,让学生在做实验中学心得与理解知道流程规范优化的一种方法练习牢固,为优化的条件作准备2.工艺优化目标:节俭资料事例:工件制造的工艺优化1)切削法2)少切削法3)无切削法学生领悟与意会优化条件:工艺水平提升举例增补说明对切削法、少切削法、无切削发生简单介绍帮助学生理解工艺优化的过程。
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本节课学生必须要理解或掌握的关键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多数学生难于理解的某个知识或难于掌握的某项能力。
二、教学策略【设计思路】:1.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关键知识点。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3. 运用信息化手段和课程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4.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通过即时评价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流程安排】:1. 导入新课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心。
2. 新课讲解(1)教师讲解关键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内容。
(2)通过实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3. 课堂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总结与反馈(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习要点。
(2)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1. 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的选取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容量恰当。
(2)教学目标明确,学生能够掌握重点知识。
2. 教学目标确定(1)多数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关键知识。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策略(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运用信息化手段和课程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特色(1)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通过以上教学流程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
《流程与设计》导学案一、导言本次课程主题为《流程与设计》,通过进修本课程,学生将了解流程设计的基本观点、流程设计的重要性以及流程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本导学案将帮助学生在教室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进修目标1. 了解流程设计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能够分析和优化实际应用中的流程设计问题。
三、进修内容1. 流程设计的观点和定义;2. 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3. 流程设计的方法和工具;4. 实际案例分析和讨论。
四、进修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引导学生了解流程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途景;2. 知识讲解:讲解流程设计的定义、特点、原则和方法;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优化流程设计问题;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五、进修方法1. 主动进修:鼓励学生在教室上提问和讨论,积极参与进修过程;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和设计练习,提升实际应用能力;3. 合作进修: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六、评判方式1. 教室表现:根据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进行评判;2. 作业考核:安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3. 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设计练习,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七、课后延伸1. 阅读资料:推荐相关书籍和文章,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流程设计领域;2. 实践项目: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提升实践能力和应用水平;3. 知识分享: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同砚和朋友,增进交流和进修。
八、结束语通过本次课程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流程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进修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大家能够在进修过程中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息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祝大家进修进步,取得优异成绩!。
《流程与设计》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流程与设计的基本观点和特点。
2. 掌握流程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能够运用流程与设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导学内容
1. 流程与设计的观点
2. 流程与设计的特点
3. 流程与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4. 流程与设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导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通过举例引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流程与设计,为后续进修做铺垫。
第二步:进修流程与设计的观点和特点
1. 介绍流程与设计的定义和基本观点。
2. 分析流程与设计的特点,如灵活性、规范性和高效性等。
第三步:进修流程与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1. 探讨流程与设计的原理,如系统性、整体性和动态性等。
2. 讲解流程与设计的方法,包括分析、建模、优化和实施等步骤。
第四步:进修流程与设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流程与设计在企业管理、生产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流程与设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步:教室小结
对本节课进修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流程与设计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四、课后作业
1. 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流程与设计的理论知识。
2. 思考一个实际问题,设计一个流程与设计方案,写成一份报告。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导学,学生对流程与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要及时总结反思,不息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流程与设计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东方中学教案
年月日
程思想和方法,也可用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使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更加有序,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办事效率。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设计情境:小黄在修理被扎破的自行车后轮胎时,由于工具不全,就没有研磨周围的胎皮,用胶直接就把补丁贴上去。
这样做可以吗?
学生思考后,提出改进意见,并尝试画出流程图。
教师总结:自行车补胎的流程中,用锉子将洞口四周的胎皮锉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力,使补丁与胎皮的附着力更强。
完整的补胎流程框图是:
问:这个流程是不是自然就存在的呢不是的,是人们在生活中研究和设计出来的,人们发现,在自行车补胎过程中,按照这个流程做事,不但节省时间,而且补出的轮胎质量更好。
不但补胎需要流程,我们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流程。
因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生活和生产的质量,我们有必要进行流程设计。
(板演课题)
那么流程设计应该考虑什么因素呢)
二、引入新课:
那么流程设计应考虑什么基本因素呢
1.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各式各样的流程,而这些流程的设计,要对该活动、事件本身进行深人分析,研究其内在的属性与规律,考虑事件的发生、演变的规律和其他外界条件的相关因素。
在此基础上构思、优化流程设计具体的环节与时序,做出流程的科学设计。
例如:生产活动的流程设计就要考虑主要有材料、工艺、设备、人员、资金和环境等因素。
材料: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加工处理方法。
工艺:不同产品的工艺要求各异,流程设计也不同。
设备:生产设备的水平往往决定了流程的自动化水平。
人员和资金: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必要的资金影响生产的过程、质量和周期,是进行流程设计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
环境: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以及环境对生产的反作用,是流程设计时应关注的重要因素。
不同行业的流程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也各有差异。
例如,农业生产的流程设计还应考虑气候、季节、自然灾害、生态平衡等因素。
2.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流程设计的科学性
流程设计作为重要的技术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指导流程的设计。
任何违背科学原理设计必定导致设计的失败。
②流程设计的连续性
对于流程设计中的时序,在开始和结束的步骤过程要有连续性,而且这一系列的过程、步骤都是按照一定的前后顺序进行的,不连续的、颠倒的时序必定导致事物内在的机理变化。
③流程设计的完整性
对于流程设计中的每个环节,必须完整无缺,科学合理地安排环节。
环节的缺少、遗漏、零乱不齐的流程必定导致设计的失败。
④流程设计的简明性
流程设计不同于技术方案设计,流程设计必须简洁明了。
能比较反映事物的发展规律,突出生产、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3.流程设计的步骤
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如下:
①分析技术活动过程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发展变化规律;
②了解相关的生产或活动的条件、环境、资源等因素;
③初步列出过程所需环节和时序;
④科学地调整和分配活动环节和时序。
⑤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画出流程图。
三、流程设计举例:
豆奶、豆腐花、豆腐制作工艺流程
1.选料
选用新鲜黄豆,用干选法过筛或用水选法筛除杂物、劣质豆、草木和砂土等杂质。
2.浸豆
把黄豆浸泡于水中,除去浮于水面的杂质,水量以浸没黄豆为准。
在浸泡的
过程中,防止泡豆水质变酸变馊,而影响豆浆质量,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换水1次,浸泡时间根据气温不同而异,一般是夏天泡豆4-6小时;冬天可延长至9一12小时。
3.磨浆
把泡好的豆分多次加入磨浆机中,边加黄豆边加水,磨成豆浆糊,一般是千克泡豆加水0,5千克左右,磨浆时,加豆加水要均匀,与磨速协调一致,这样才能磨出细腻而嫩滑的豆浆。
4、过滤
豆浆过滤一般用过滤网布或面粉袋,把磨好的豆浆糊5千克(约相当于1千克干黄豆)加入约20℃的温水2 .5千克,拌和均匀后装入布袋,吊起布袋,用手摇动,待浆液流出,反复操作3—4次,直至浆液沥干为止。
5.煮浆
取过滤后的生豆浆放入锅内,猛火加热煮沸 (或用水蒸气加热)煮至锅面豆浆泡沫破裂,撤火便得熟豆浆。
6.点浆
点浆一般用石膏粉作凝固剂,10克干黄豆需配用石膏约1千克。
点浆的方法:把煮沸的豆浆舀出锅后稍冷,待温度降至 80℃时即可点浆。
点浆时用小勺将豆浆向前不断搅动,慢慢加入石膏水,当豆浆粘勺后,搅动放慢,加石膏水的速度也相应放慢,直到豆浆出现玉米大小的豆腐粒时,停止搅动,盖上锅盖,保持约半小时就可以进行包浆工序。
7.包浆
包浆就是把豆腐脑倒在铺有棉布的木格内,包好,用重物挤压,把水挤出,一般不能压得太干,若制豆腐干,则可以压至无水滴出为止。
豆奶、豆腐花、豆腐制作工艺流程图:
(1)工作和生活中的流程设计
学生练习一:请设计出一个去海南省人民医院看病的流程图,为第一次去看病的同学提供方便。
学生练习二:有某一化妆品公司要生产一种面膜,给某一年龄层的女性使用,现在请你为该公司设计一个以这一产品为中心的企业业务流程图:
(2)生产活动中的流程设计
案例分析:“小铁锤的加工流程设计”(见苏教版第52页)
学生阅读案例,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小铁锤加工的流程设计的步骤,并比较手工制作和批量生产的流程各用什么方式表达。
手工制作小铁锤的加工流程用框图表达,而批量生产的流程则用表格法表达。
教师说明:表格法是说明零件加工或机器装配步骤的常用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过程严谨明确。
思考:
问题1.案例中设计的两种加工流程各有什么特点?
问题2.在设计批量加工流程时,你认为批量加工流程可以划分为哪些环节?
回答:批量加工流程的特点:一是机械化程度提高了,大多工序由机床完成;二是有的工序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批量加工流程中,可分为锤头加工、锤柄加工两大环节,各环节还可分为若干道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