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41.50 KB
- 文档页数:39
0到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0到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内容主要依据教材第三章《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第四章《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方法》。
详细内容包括:0到3岁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保育与教育的基本原则,以及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实施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0到3岁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2. 掌握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学会根据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针对0到3岁婴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有效教育。
教学重点: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婴幼儿生理发展模型、心理发展图表。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0到3岁婴幼儿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婴幼儿保育与教育话题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讲解0到3岁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2)阐述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基本原则。
3.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分析如何针对0到3岁婴幼儿的特点进行保育与教育。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例题,分析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完成一道关于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练习题。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方面的经验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0到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2. 板书内容:(1)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2)保育与教育基本原则(3)针对年龄段的教育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本节课所学,设计一份针对0到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方案。
2. 答案要点:(1)明确婴幼儿的年龄段(2)分析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3)遵循保育与教育的基本原则(4)制定具体的教育方法与技巧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0到3岁婴幼儿的保育与教育,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0-1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教养策略出生—1M:发展指标:出生后的婴儿具有无条件反射,(觅食反射、吞咽反射、吸吮反射、抓握反射);每天睡觉16—22小时,婴儿出生后几天就可以俯卧,俯卧时有本能的挣扎,(一天一次即可),使面部转向另一侧,对即时反复的视听刺激有进步的记忆能力。
喜欢看人脸,特别是妈妈的笑脸。
喜欢被抱起来与其谈话、逗笑。
对于咸、甜、苦味道和母亲的体味有反映。
常用微笑、皱鼻、伸舌头或者其他表情与动作来表示欢迎、讨厌和拒绝。
教养策略:母子皮肤早接触,多接触。
早开奶,多吸吮,勤喂养。
多搂抱,多抚摸,多说话,多微笑,多交流.让婴儿充分享受母爱。
训练婴儿抬头,给他一些俯卧的机会。
让他练习抬头,孩子仰卧位时,在其上方20-30厘米处悬吊一些色彩鲜明,有声响的玩具,经常调换位置或更换玩具.当婴儿发出不同的单音(a、o、u)时,可以及时重复这些发音,这便是对婴儿的鼓励。
1M—2M:发展指标:在床上,婴儿可以将头部抬高一些,在被抱时,他开始能较好地撑起头,但有时可能会倒向一边,这时他的抓握反射消失,出现自觉抓握动作,可以看见较大的物体、移动的物体,特别能吸引他的注意力.他会注意周围的情况,辨认熟悉的人和物,对外界的好奇心不断的滋长,可以拿东西放进嘴里.偶尔看见自己的手,手突然的移动会让自己吓一跳,婴儿会以哭闹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会对父母与他说话时发出的声音作出反应.在父母说话时,他会模仿嘴唇的动作,在白天,清醒时间加长,小睡减少,啼哭减少。
教养策略:让婴儿逐渐形成规律,渐渐养成按时吃、喝、睡的习惯,训练醒来把尿,掌握大小便的规律,建立大小便的条件反射。
每天将婴儿的睡姿变换几次,用亲切的声调多与婴儿说话,用慈爱的目光关注他,注视他。
训练婴儿眼睛追视移动物体,触摸抓握各种玩具.2M—3M发展指标:体重约为出生时的两倍.脑细胞生长第二个高峰期(脑细胞间的突触增加,脑细胞数量不增加)。
开始并注意到环境中熟悉的面孔和物体.有意识地移动手和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