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单元单元整合走近鲁迅
- 格式:pptx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3
第八单元走进鲁迅的世界一、对本单元部编教材和拓展图书的分析1.教材分析本单元为作家单元,紧紧围绕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的鲁迅先生组织文章,其中《少年闰土》是小说,《好的故事》是散文诗,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有的人》是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创作的诗歌。
《少年闰土》节选自小说《故乡》,是小说里的一段插叙,补充介绍回忆中少年闰土的形象。
作品写了记忆中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刻画出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的形象,反映了作者与闰土儿时真挚而又短暂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好的故事》是一首散文诗,以梦幻的形式,描写了一个没有“故事”的“好的故事”,全文以情绘景,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表达出作者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有的人》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
诗歌采用对比的方式,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
这几篇文章体现了鲁迅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的鲜明特色,其中对比手法的大量运用尤其值得关注;同时,借助于旁观者的角度,反映出作家独特的人格魅力。
本单元的语用主题是“借助相关资料,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关于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语文园地八”在“交流平台”中作了梳理总结,主要讲到的是:了解各部分的内容,再将之串连起来;抓关键句;关注文章的题目。
这是对以往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方法的总结。
本单元的“借助相关资料,把握主要内容”则是更高要求的把握文章主旨的阅读方法。
这个要求基于假设——学生在把握主要内容上存在困难,需要进行相应的背景知识、文章原貌、他人研究成果的补充,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把握主旨。
《以文识人,走近鲁迅——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以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为基础,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来指导学生的学习。
本单元教学的目标是,通过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了解文学的历史发展,体会文学的魅力,培养文学素养,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进学生对社会的理解力和参与意识。
本单元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课前准备:分析学生的学习背景,准备必要的教学材料,熟悉课文及课后习题,准备好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活动:以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学作品,以及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展示、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鲁迅文学作品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书面表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综合:在综合教学时,我们将让学生进行关于鲁迅文学作品的综合探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文学素养。
四、课后反思:让学生回顾、反思本次课堂所学,总结学习知识,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
本单元的教学设计的宗旨是在学习中体会鲁迅文学的精神,让学生在阅读中接受文化熏陶,增强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走近鲁迅,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让学生以文识人。
:品读经典走进鲁迅一、单元信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作业设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语文六年级第一学期部编版第八单元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少年闰土》第24课2《好的故事》第25课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26课4《有的人》第27课二、单元分析本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编排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四篇课文,前两篇精读课文是鲁迅的作品,后两篇略读课文是别人写鲁迅的作品。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刻画了一个童年伙伴的形象。
《好的故事》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运用象征手法描绘了美好的梦境。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写的回忆性散文,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刻画了鲁迅在生活中的形象。
《有的人》是臧克家写的现代诗歌,运用对比手法,歌颂了鲁迅的高尚品质。
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本单元选用一组与其相关的文章,旨在通过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从多角度展现鲁迅的形象,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其文学成就,感知其性格特点,体会其精神境界。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一方面是对五年级上册学习的“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一方法的延续与推进,体现了针对不同难度的文章,资料发挥的作用不同。
另一方面,该语文要素也体现了对本单元选文特质的观照。
因为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较远,当时的语言表达也与现在的语言表达有差异,所以,必须借助资料,才能直正读懂课文。
《少年闰土》可以借助《故乡》的写作背景及节选等资料,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理解课文内容。
《好的故事》可以借助课后“阅读链接’中的作品评介,适当补充时代背景资料,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可以借助相关时代背景资料,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有的人》可以借助前面三篇课文以及其他关于鲁迅的资料,读懂诗句,进一步了解鲁迅。
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名称第八单元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以“走近鲁迅〃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文学家的成就以及高尚人格,学习通过记叙事情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少年闰土》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怀念之情。
《好的故事》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
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有的人一一纪念鲁迅有感》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对高踞人民头上的人,则无情地揭露,表明了满腔的愤懑。
“习作”部分要求融入自己的情感,将事情写具体。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二、单元教学目标1.教学内容: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走近鲁迅2.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其中有两篇是鲁迅先生自己的作品,其余两篇是其他人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这样编排课文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三、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①文化自信:会写2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郑重、盼望"等词语,积累名言警句并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
②语言运用:通过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以及他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
③思维能力: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解鲁迅。
④审美创造: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发掘人物、事件的特点,并能利用细节描写凸显人物特点,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走进鲁迅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
1.会写25个生字,会写29个词语以及多音字、四字词语等。
2.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
3.学会为文段拟小标题。
4.掌握通过事情写一个人的方法,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5.掌握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中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文内容
(一)回顾本单元课文,说一说最喜欢哪一篇。
生分享(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老师在补充)
(二)语文要素:借助资料来理解内容
(三)梳理总结
借助文章结构图,再次掌握课文内容。
二、基础知识
1.读音;易读错窜撒凝藻
2.看拼音写词语
郑重毡帽伶俐祭器拜见澄碧陡然逃窜骤然萍藻等
3.多音字
畜撒澄削
4.形近字
毡拜澄凝削藻窜俐焰
毯掰橙疑消澡蹿利馅
5、四字词语
一望无际无穷无尽囫囵吞枣恍然大悟张冠李戴
6、句子积累
语文园地八的日积月累
三:课内阅读
《少年闰土》节选
四、习作训练
(1)题目是“有你,真好”,所以一定要用第二人称写,这样显得亲切,也符合要求。
(2)文章内容要写出“好”来,要写出那个人对我的巨大帮助或者影响。
(3)文章要充满感激之情,不能只叙事不抒情,另外在事情上,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多件事。
三、结束语
鲁迅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他还有很多家喻户晓的作品,希望同学们可以读一读,相信在阅读中,你们可以实现跨越时空的对话,对鲁迅有更深入的理解。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我心中的鲁迅单元任务群整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八单元我心中的鲁迅—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人文主题分析)本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人文主题,带领大家一起走近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世界, 编排了四篇各具特色的文章。
《少年闰土》是小说,节选自《故乡》,刻画了鲁迅少年时的伙伴闰土的形象;《好的故事》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梦境;《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侄女周晔写的回忆性散文,选择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展现了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特点;《有的人》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所写的一首现代诗歌,赞扬了鲁迅为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前两篇精读课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后两篇略读课文是别人写鲁迅的作品,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也选编了鲁迅的经典名言, 旨在通过多个角度展现鲁迅的形象,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其文学成就,感知其性格特点,体会其精神境界。
(语文要素分析)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因为鲁迅生活的时代距离现在的学生较远,当时的语言表达也与现在的语言表达有差异,所以必须借助资料,才能真正读懂课文。
教材从中年级就开始有意识地涉及资料的搜集查阅,有的是直接作为单元语文要素强调,有的则出现在交流平台以及课后习题中,体现了针对不同难度的文章,资料发挥的作用不同。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基于对单元内容的整体解读发现,教材在选文编排、课后题设计等方面,都旨在引导学生由读到写,迁移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习作。
学习《少年闰土》,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抓典型事例来写闰土形象的写作方法;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引导学生发现从不同角度写对鲁迅的印象的写作方法。
不仅如此,这两篇课文都借助场景描写表达了主观情感, 因此,引导学生聚焦场景,揣摩表达情感的方法,也是学习时应该重点关注的写作方法。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班队会走进名人了解鲁迅演讲稿篇一:走进名人走进名人——鲁迅小组长:成员:篇二:单元整合.走近鲁迅走近鲁迅设计意图:语文学习,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阅读作品。
北大学者钱理群认为,鲁迅是语文教学的灵丹妙药;孔庆东认为,鲁迅是现代语文的第一高手。
应该说,他们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我认为,在浅阅读泛滥的时代,读鲁迅的作品,是学生阅读的最聪明的选择和最保险的选择,我赞同古蔺作家邓立中“百读不厌是鲁迅”的切身体悟。
阅读是关乎学生精神成长的大事。
读不读是一回事,读什么又是另一回事。
学生正处于培养阅读趣味的时期,要培养有品位的阅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正如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所说:阅读浅显时尚的读物,也许是无害的,但却并不能提升学生的精神。
鲁迅的伟大,并不是靠讲几节课、读几句书就可悟透的。
走近鲁迅,语文课只是一块简单得甚至有些不太准确的指路牌,真正的正道,是广泛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
如何删繁就简,选择一个适合的角度来解读鲁迅的作品,感知鲁迅的人格魅力,是这次读书交流会把握的主要方向。
我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近阶段读书现状,有针对性地安排了这次读书交流活动。
本次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主动阅读鲁迅作品,尝试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交流,从不同角度感悟鲁迅的人物形象。
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必作太高的要求,如对文本的理解,对鲁迅人物的把握,旨在激发学生能够学有所思,真实地表达读书的体验。
活动目标:1.通过鲁迅作品及有关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了解鲁迅、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2.推荐学生课外阅读鲁迅作品,交流心目中的鲁迅形象。
教学重难点:交流心目中的鲁迅形象,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活动准备:课前布置学生了解鲁迅;阅读关于鲁迅的作品,挑选有感悟的句段进行圈点批注;cAI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出鲁迅1、课件出示班上一学生写的小诗:他黄瘦的脸颊浓密的胡须灰黄的长衫破旧的布鞋组成了他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是主张自由和民主的文豪从彷徨到呐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救救孩子”是他的呼声“读书救国”是他的思想端起一支笔——这便是他的枪铺开一叠稿纸——这便是他的甲摆上一张书桌——这便是他的前线他是坟边青青的野草春风吹又生他是一根黑暗中的火柴点燃了生命的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是永恒不朽的民族魂他是新文学的领头人纵然逝去虽死犹生他与中华民族永存2、指名学生深情地朗诵。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整合作业设计【作业目标】1.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
【作业内容】主题一:借助资料,走近鲁迅任务一:查找资料,了解鲁迅1.查找资料,了解鲁迅先生生平,与同学交流。
2.你读过哪些鲁迅的作品?3.请搜集鲁迅的名言并写下来。
(1)(2)(3)任务二: 结合资料,读懂作品主题二:理解内容,认识鲁迅任务一:鲁迅眼中的他人1.读《少年闰土》,我读到一个()的少年闰土;读《故乡》,我读到了一个()的中年闰土。
从中我知道鲁迅对劳动人民()。
2.在《好的故事》中,“()”这个句子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结合课后链接材料,我知道“昏沉的夜”指(),“好的故事” 是指(),我还知道这篇作品想要表达的中心是()。
任务二:他人眼中的鲁迅1. 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思考课文通过哪些事情突出“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个主题的,完成思维导图。
2. 读《有的人》这首诗,完成填空,体会鲁迅精神。
有的人 对比 有的人(像鲁迅一样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结果:遗臭万年 结果:主题三:回顾课文,练写场景任务一:名家笔下的场景为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1. 《少年闰土》是怎样通过描述印象深刻的场景来把事情写具体的?2. 回忆鲁迅先生难忘的场景。
(1) 回顾课文,填一填。
天空中挂着,下面是,都种着。
其间有一个少年,项带,手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去。
那猹却将身一,反从他的胯下走了。
(2) 关注填写内容,梳理场景描写方法。
描写场景时,要写出当时的(),要细致写出人物的()()等。
任务二:我笔下的场景1. 生活中,哪些场景让你特别难忘?请用简单的小标题概括出来。
、、2. 小练笔:照片,记录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忘瞬间,哪张照片让你特别难忘,请把照片贴在本子上,并仿照鲁迅先生描写场景的方法,写一写该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