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璜 弯曲如彩虹,又如拱桥形,两端穿孔,或上端中央亦穿
孔.璜的作用是成为组佩的骨架起支撑作用. 一般都认为半璧曰璜,其实多数璜只是璧的三分之一,
有的甚至只是四分之一,只有少数接近二分之一.
周 龙形玉璜
珩 héng
杂佩上部的横玉.形似磬而小,或上有折角,用于璧环 之上 .
玉觿xi
角形玉器,造型可能来源于兽牙.原始社会有佩带兽牙 的习 俗,后来以玉仿之,遂有玉觿之形.因源于兽牙,故又 称冲牙.
球壁由两个半圆体构成,子母口扣合,饰以镂空葡萄花鸟纹.
鞶囊
古人坠挂在腰间的小口袋,因最初多以皮革制 成而得此名,又因坠挂腰的旁侧而成旁囊.
鞶囊最迟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宋以后,鞶囊 不仅名称改变,花样也不断翻新,改名为荷囊、荷 包,
清. 盘金绣福寿双全纹鎏金扣绣花荷包
最早的荷囊,在使用时既可手提,又可肩背,所以也称 持囊或称挈囊.以后渐渐觉得手提肩背有所不便,才将它挂 在腰际,并形成一种习俗,俗谓旁囊.
战国、秦时期的玉佩繁缛华丽,甚至数十个小玉佩,如玉璜、玉
璧、玉珩等,用丝线串联结成一组杂佩,用以突出佩戴者的华贵威严.
西汉初期,连年的战乱使杂佩之制废除并失传,但随意性较强的装 饰配却始终盛行,直到汉末,佩玉之制废除.
魏晋时期,玉佩制度恢复,一般佩戴简单的玉佩
唐宋时期佩玉再次流行,元明时期的玉佩多以成双成对配挂在腰 带两侧.
蹀躞带本为胡制.带间有带环,用作佩挂各种随身应用 的物件,如带弓、剑、囊、刀、砺石之类,为适应马上需要 .蹀躞带自魏晋时传入中原,到唐代, 曾一度被定为文武官 员必佩之物,以悬挂算袋、刀子、砺石、契苾真、哕厥、 针筒、火石袋等七件物品,俗称蹀躞七事.
开元以后,朝廷有新的规定, 一般官吏不再佩挂杂物, 带板改为装饰品.但在民间,特别在妇女中间,却更为流行, 只是省去了原来的七事,改成了狭窄的皮条,仅存装饰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