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無”“難\易”“長\短”,意義各相對,可推出前 句中“高”“下”\“音”“聲”意義相對;結合其他文 獻資料,可推出“下”當指低,音當指樂音,聲當指和聲.
❖ 是以聖人居(處)無爲之事聯想:待人處事,行 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始(辭),生 而不有,爲而不恃,成功(功成)而不(弗) 居.
❖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其實中其聲者謂之 端,實不中其聲者謂之窾.窾言不聽,姦乃 不生,賢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 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燿天下, 復反無名.
史记·太史公自述(节选)
❖ 凡人所生者神也,所託者形也.神大用則竭, 形大勞則敝,形神離則死.死者不可復生, 離者不可復反,故圣人重之.由是觀之,神 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 “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爲善, 斯不善已.
❖ 由後句中“不善”與“善”意義相對,可推出前句中 “美”“惡”相反,可推出“惡”當指不美、醜.古代漢 語,好、醜是一對反義詞.請擧例.“呼河伯婦來,視其好 醜. ”西門豹治鄴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 高下相盈(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恒也.)
• 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 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 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 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 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 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 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
• 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彊為 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 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 終.……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 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豈謂
再 見 ……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