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二土壤的基本性质
- 格式:ppt
- 大小:10.51 MB
- 文档页数:24
学习任务单
6.图中②层为( )
A.腐殖质层
B.淋溶层
C.犁底层
D.耕作层
7.关于图中①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B.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C.由疏松的风化碎屑物组成
D.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8.下列常见几种土壤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红壤发育在温带落叶阔叶林下,表层有机质含量高,自然肥力较高
B.黑土是在草甸草原植被下发育,具有深厚而肥沃黑土层的土壤
C.黑钙土发育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肥力较低
D.棕壤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暗黑色土壤
下表是我国三个地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统计分析。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土壤主要分布地区有机质含量(%)统计的标本数黑土东北地区 2.14~16.4 29
棕壤山东半岛 2.07~7.05 32
红壤南方低山丘陵0.52~1.95 47
9.南方地区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远低于东北地区的黑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人类活动
C.地形
D.气候
10.下列关于我国土壤颜色与制约其形成的主导因素连线正确的是( )
A.黑土地—生物
B.黄土地—湿热的气候条件
C.紫色土—成土母质
D.红壤—岩石特征
【收获/反思/笔记】。
高一地理土壤部分知识点土壤是地球表层的一种重要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地理学的一部分,土壤学研究着土壤的形成、性质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课程中涉及的一些土壤的基本知识点。
一、土壤形成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自然过程。
在形成过程中,地球上的岩石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逐渐分解、破碎,并与气候、植被等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土壤。
土壤的形成过程中,物理作用主要包括风化、水浸、温度变化等;化学作用则涉及酸碱性、氧化还原等反应;而生物作用则是指植物和微生物的生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二、土壤的组成土壤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个部分组成。
固体部分主要包括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
其中矿物质占主导地位,通常由硅酸盐矿物、氧化物和碳酸盐矿物组成。
有机质则是指土壤中残体、粪便等有机物的积累形成的黑色或棕色物质。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
液体部分是指土壤中的土壤溶液,其中溶解有机物和无机物质。
气体部分则包括土壤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三、土壤的性质土壤的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三个方面。
物理性质指土壤颗粒的大小、结构以及孔隙度等。
土壤的颗粒大小可分为黏粒、粉粒和砂粒三类,土壤颗粒的组成直接影响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性。
土壤的结构可以是块状、粒状或块、粒状结合而成的块粒状结构。
土壤孔隙度则是指土壤中的孔隙空间占总体积的比例,决定了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
化学性质指土壤的酸碱性和养分含量等。
土壤的酸碱性通过pH值来表示,对不同植物生长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土壤中的养分主要包括氮、磷、钾等元素,这些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生物性质主要指土壤中的微生物和生物多样性,在土壤形成和养分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土壤的分类土壤的分类主要有三大系统,即土壤类型分类、土壤发生分类和土壤类型分类。
土壤类型分类是根据土壤形成过程和地貌地质特征进行的分类。
小结土壤知识点总结一、土壤的形成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地质、气候、植被、陆地利用和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
在土壤形成的过程中,岩石会受到风化、侵蚀和分解的作用,生成土壤颗粒。
同时,有机质的积累和生物活动也会对土壤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气候环境会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壤,如砂质土壤、粘土壤、壤土等。
二、土壤的物理特性1. 土壤的质地土壤的质地是指土壤中各种颗粒的数量和比例。
一般来说,砂质土壤通透性较好,排水性较强;粘土壤含有较多的粘粒,保水性较好,但通透性差;壤土则是砂和粘的混合物,具有较好的通透性和保水性。
2. 土壤的结构土壤的结构指的是土壤颗粒之间的排列方式和相互连接的程度。
良好的土壤结构有助于土壤的通气、排水和根系的生长。
土壤结构分为状结构、粒结构和块状结构等。
3. 土壤的孔隙度土壤的孔隙度是指土壤中的空气和水所占的比例。
孔隙度的大小对土壤的透气性、排水性和水分存留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4. 土壤的密度土壤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土壤中所含的颗粒的重量。
密度大小对土壤的排水性、保水性和通气性有一定的影响。
5. 土壤的色泽土壤的色泽反映了土壤中有机质、氧化铁和其他矿物质的含量。
不同颜色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性,如黑色的土壤含有较多的有机质,红色的土壤含有氧化铁等。
三、土壤的化学特性1. 土壤的酸碱性土壤的酸碱性对植物的生长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有着重要的影响。
酸性土壤会对植物的养分吸收和根系生长产生负面影响,而碱性土壤则会影响土壤中元素的溶解和养分的供应。
2. 土壤的养分土壤中的养分包括氮、磷、钾等必需元素,这些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土壤的养分含量会影响植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
3. 土壤的有机质土壤中的有机质是由植物和动物残体、粪便等有机物质分解而成。
有机质对土壤的保水、供养养分、促进微生物生长和改善土壤结构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土壤的生物特性1. 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中有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
大学土管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土壤学基础知识1.1 土壤的定义与分类土壤是地球表面最上层由岩石颗粒、有机质、水和空气所组成的,支持生物生长的物质。
土壤根据其形成过程、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生物性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砂土、壤土、粘土、沙壤土等。
1.2 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土壤颗粒的大小和形状、土壤的密度、孔隙度等。
这些性质对土壤的渗透性、通气性、保水性等有一定的影响。
1.3 土壤的化学性质土壤的化学性质包括土壤的酸碱度、土壤中的养分含量等。
这些性质对于土壤的肥力、养分供应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1.4 土壤的生物性质土壤的生物性质主要指土壤中的微生物、腐解生物等。
这些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促进土壤的肥力等,对土壤的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土壤与植物2.1 土壤对植物的影响土壤中的养分、水分、氧气等对植物的生长有着直接的影响。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植物的影响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土壤处理和管理。
2.2 土壤养分的供给土壤中的养分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常见的养分包括氮、磷、钾等,需要通过施肥等方式来进行补充。
2.3 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积极的影响。
它们可以分解有机物,促进植物的吸收养分等。
第三章:土壤改良与施肥技术3.1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等,来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等。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耕作、施肥、植被覆盖等。
3.2 施肥技术施肥是为了保证植物充分获得所需的养分而对土壤进行的一种活动。
施肥的方式有化肥施用、有机肥施用等,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第四章:土壤保护与治理4.1 土壤侵蚀土壤侵蚀是指风、水、人类等因素对土壤进行的剥蚀、冲刷等,导致土壤流失的过程。
土壤侵蚀对于土地的生产力有着严重的影响,需要采取措施加以防治。
4.2 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出现的有毒物质,对土壤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危害的情况。
高一地理土壤必考知识点地理是一门揭示地球表层自然与人文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学科。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土壤作为地球表层自然现象之一,是地理学习的重点之一。
下面将介绍高一地理课程中的土壤必考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
一、土壤的定义和形成土壤是指地球表层岩石经过风化和加入了有机物质后形成的一种生物活动介质。
土壤的形成是地壳活动、气候、植被和人类活动等多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土壤的成分和组成土壤主要由五个常见成分组成:固体颗粒、液态水、气体、有机质和无机质。
其中,固体颗粒是土壤中最主要的成分,包括砂粒、粉粒和黏粒。
液态水和气体则存在于土壤孔隙中,有机质主要来自植物和动物的残体以及它们分解的产物,无机质则由各种矿物质组成。
三、土壤类型和特征根据土壤颗粒的比例和粒径大小,土壤可以分为砂壤、粉壤和黏壤。
砂壤的颗粒较大、通气性好,但保水能力较差;粉壤的颗粒适中,保水能力较好;黏壤的颗粒较小,保水能力非常好,但通气性较差。
四、土壤的物理特性土壤的物理特性包括质地、结构、容重和孔隙度等。
质地是指土壤颗粒的大小和组合方式,结构是土壤颗粒之间的排列方式,容重是单位体积土壤的质量,孔隙度是土壤孔隙占总体积的比例。
五、土壤的化学特性土壤的化学特性包括pH值、养分含量和酸碱度等。
pH值是反映土壤酸碱程度的指标,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有重要影响。
养分含量则决定了土壤的肥力,主要包括氮、磷、钾等元素。
六、土壤的生物特性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有各种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生活。
微生物对土壤有利于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转化,植物则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动物则参与有机质的分解和土壤通风等过程。
七、土壤的生态功能土壤在自然环境中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功能。
首先,土壤具有水分调节的功能,能够调节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供给;其次,土壤具有养分供给的功能,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还有,土壤还具有保持生物多样性和保存地质遗迹的重要作用。
高一地理土壤知识点地理学中,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松散的、由矿物质与有机质组成的物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土壤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课程中的一些土壤知识点,以帮助学生对土壤的形成、特性和利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1. 土壤的形成: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演化过程。
它由岩石风化、物质迁移、剖面发育等多个阶段组成。
首先,岩石风化会使岩石破碎,并与降水中的二氧化碳和有机酸反应,形成初级矿物。
接着,通过物质迁移,水分和微生物将初级矿物搬运到比较深的土层,并形成次生矿物。
最后,在剖面发育阶段,土壤形成剖面,形成不同的土壤层。
2. 土壤的组成:土壤由无机颗粒、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
其中,无机颗粒包括砂粒、粉粒和黏粒,它们的不同比例决定了土壤的质地。
有机质主要由植物残体和微生物组成,具有保水、保肥和改良土壤结构的作用。
水分是土壤中一种重要的介质,对植物的生长和微生物的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空气则提供给植物根系所需的氧气。
3. 土壤的性质:土壤具有多种性质,包括质地、肥力、水分保持能力、通透性等。
质地取决于土壤中不同颗粒的比例,直接影响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
肥力是指土壤中含有的养分丰富程度,对于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水分保持能力是土壤保持水分的能力,与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和根系结构有关。
通透性是指土壤对水和气的渗透性能,影响植物的根系生长和土壤的排水情况。
4. 土壤的分类:土壤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土壤成因和发育过程,将土壤划分为侵蚀土壤、黄壤、水稻土等。
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根据土壤的质地和肥力,将土壤划分为砂质土壤、壤土、泥土等。
不同类型的土壤在植物适应和农业利用方面具有差异。
5. 土壤的利用:土壤在农业、建筑、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农业方面,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在建筑方面,土壤可以用于建筑物的垫层、填充物和地基,承受和传递建筑荷载。
土壤科学知识点总结一、土壤的定义土壤是地球表面由岩屑、有机质、水、空气以及生物组成的自然体系,是生物生存和地球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土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岩石经过风化、破碎和化学作用等过程,形成了细小的颗粒并与有机物和水以及生物一起构成了土壤。
二、土壤的组成1.岩屑:岩屑是土壤中的颗粒物质,主要由石英、长石、粘土矿物、碎屑岩等矿物颗粒组成。
岩屑的大小不一,从砾石、砂、淤泥到粘土都有。
2.有机质:有机质是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残体、生物排泄物、腐殖质等。
有机质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都有很大的影响。
3.水:土壤中的水分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也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空气:土壤中的空气对于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活和土壤的通气透气有重要作用。
5.生物:土壤中有大量的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它们对于土壤的形成和营养循环有重要的影响。
三、土壤的性质1.物理性质(1)粒径组成:土壤的颗粒大小可以分为砂、粉砂、粘土等,其大小对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等有很大的影响。
(2)密度和孔隙度:土壤的密度和孔隙度直接影响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透气性。
(3)肥力:土壤的肥力主要取决于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土壤中的营养元素。
2.化学性质(1)酸碱度:土壤的酸碱度对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态环境和植物的养分吸收都有重要影响。
(2)养分含量: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的含量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
3.生物学性质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对于土壤的形成和养分循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构成了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土壤的形成土壤的形成主要受到气候、地形、岩石性质、植被和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气候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气候对土壤的风化和矿物质的分解有着直接的影响。
地形的高差和坡度对于水的径流和土壤的堆积也有很大的影响。
岩石性质对土壤的颗粒组成和矿物质的含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植被和植物物质对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的肥力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一上学期地理土壤知识点土壤是地球表层的一种重要自然资源,是植物的重要生长基质,也是生物圈中最活跃的部分之一。
它是由岩石经长时间风化和生物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物质体系,由无机物、有机物、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
土壤的形成、性质和分类对于地理学的学习非常重要,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高一地理上学期的土壤知识点。
一、土壤的形成1. 岩石风化和物理变异:地球上的岩石经过日晒、雨淋、冻融等自然力作用,破碎并形成碎屑岩,然后逐渐分解成粉砂、粘土和砾石等颗粒。
2. 土壤的化学变化:岩石中含有各种矿物质成分,经由水、空气等的化学作用,矿物质发生分解和转化,形成新的化合物。
3. 有机质的堆积和分解:植物残体、动物尸体等有机物质经分解、腐殖、矿化等过程形成胶体稳定的有机物质,成为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土壤的性质1. 颜色:土壤的颜色与土壤中的有机质、矿物质成分、水分和微生物等有关。
通常有红色、黄色、褐色、黑色等不同颜色的土壤,不同颜色的土壤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肥力。
2. 质地:土壤的质地主要由颗粒大小决定,包括沙质土壤、粉砂质土壤、粘土质土壤等。
不同质地的土壤具有不同的通气性、水分保持能力和肥力。
3. 含水量:土壤中的土壤含水量影响着植物的生长。
土壤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4. 土壤通气性:土壤通气性的好坏对根系呼吸有重要影响,也影响着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和养分的释放。
5. 肥力:土壤的肥力与土壤中有机质、矿质和微生物等相关。
良好肥力的土壤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三、土壤的分类1. 按照起源分类:土壤可以分为母质土壤、演化土壤和沉积土壤。
母质土壤是直接由岩石经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形成的,演化土壤是在母质土壤基础上形成的经过长期演化和发育的土壤,沉积土壤是河流、湖泊、海洋等沉积物堆积形成的土壤。
2. 按照土壤的物理特征分类:土壤可以分为沙质土壤、粉砂土壤、粘土土壤和壤土。
沙质土壤中颗粒较大,通气性好,但保水能力差;粉砂土壤与沙质土壤相比有更多的细颗粒,保水能力较沙质土壤更强;粘土土壤颗粒更细,保水能力较强,但通气性较差;壤土是由沙、粉砂和粘土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土壤。
土壤的基本性质一、选择题(每小题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黏土的土壤容重一般为( )g/c m³。
A.2.65B.1.0~1.8C.1.1~1.6D.1.4~1.72.(2016年高考题)土壤孔隙度的变幅一般在()A.10%~25%B.20%~35%C.30%~60%D.40%~75%3.植物生长的土壤通气孔隙度达到()更好A.5%~10%B.10%~15%C.15%~20%D.20%~25%4.某土壤容重为1.325g/cm3,则土壤孔隙度为()A.50%B.47.2%C.52.8%D.54.3%5.(2017年高考题)土壤团粒结构近于球形,其直径在( )mm之间。
A.0.01~0.25B.0.25~10C.2~3D.0.01~106.对团粒结构的土壤,人们俗称其为( )。
A.鸡粪土B.蒜瓣土C.蚂蚁蛋D.卧土7.农业生产上最理想的土壤结构类型是( ),利于协调土壤的水肥力因素。
A.片状结构B.团粒结构C.核状结构D.柱状结构8.因土壤水分过多而使土粒易吸附在农具上的土壤结构性是( )。
A.黏着性B.黏结性C.可塑性D.胀缩性9.(2017年高考题)下列不属于土壤的物理机械性的是( )。
A.黏结性B.黏着性C.酸碱性D.胀缩性10.我国土壤pH大多数在( )范围。
A.4.5~8.5B.3.5~8.5C.3.5~9.5D.4.5~9.511.土壤pH在( )时磷素的有效性最高。
A.5.5~6.5B.6.0~7.0C.6.5~7.5D.5.5~7.512.在酸性土壤条件下,( )的有效性最低。
A. MoB. MnC. ZID. F13.以下属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的是()。
A.映山红B.柽柳C.蜈蚣草D.碱蓬14.盐碱土的指示植物是()。
A.映山红B.杜鹃C. 柽柳D.松树15.改良酸性土壤常施用( )。
A.石灰B.石膏C.磷石膏D.明矾16.在农业生产上,轮作倒茬措施来改良培肥土壤,主要是利用()。
2022年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监测》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填空题1、测定空气中PM10的方法有______、______、压电晶体谐振法和光散射法等。
2、测定硫化物的水样进行保存时,需加入______,可以防止被氧化。
3、生物毒性试验按染毒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及注入投毒等。
4、测量噪声时,要求的气象条件为______、______,风速______。
5、应用于环境监测的遥感技术包括______遥感、______遥感、______遥感和______遥感。
6、______是指从众多有毒污染物中通过数学优先筛选出来的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
7、危险废物的有害特性包括急性毒性、______、______、放射性、反应性、浸出毒性和其他毒性。
8、校准曲线包括______和______。
二、判断题9、采集空气样品时只能用直接取样法而不能用浓缩取样法。
()10、用测烟望远镜法观测烟气林格曼黑度时,连续观测的时间不少于30 分钟。
()11、采集降尘时,降尘缸放置高度应距地面5至12米,如放置在屋顶平台上,采样口应距平台1至1.5米。
()12、碱性KI-NaN3溶液进行固定。
@17、干灰法适宜用于测定易挥发性物质。
()13、GC-MS选择固定相除了与气相色谱相同的要求之外,要着重考虑高温时固定液的流失问题。
()14、污水中BOD测定时,所用稀释水应含有能分解该污水的微生物。
()15、某噪声的响度为10宋,则其响度级为76.2方。
()16、城市交通噪声监测统计中,平均车流量是各段车流量的算术平均值。
()17、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工作实行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不实行分级管理。
()18、可以用去离子水配制有机分析试液。
()三、选择题19、标准皮托管用于测量烟气的压力,标准皮托管适用于测量()。
A.含尘量高的烟气B.不含尘烟气C.含尘量少的烟气D.无组织排放的烟气20、利用遥感技术定量提取生态遥感参数不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