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 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
- 格式:ppt
- 大小:3.75 MB
- 文档页数:5
三极管的检测方法与经验三极管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器件,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
为了确保三极管的正常工作,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检测。
以下将介绍三极管的检测方法与经验:一、外观检测方法:1.观察引脚:三极管一般有三个引脚,分别是基极(B)、发射极(E)和集电极(C)。
我们需要检查这些引脚是否完好无损,无断裂、弯曲等现象。
2.观察外壳:观察三极管的外壳是否有明显的损坏或变形。
如果外壳被烧焦或者熔化,很可能是因为三极管工作时发生了过热。
3.检查标记:三极管的标记通常会在外壳上或者引脚上,我们需要核对标记与规格书上的对应关系。
二、直流参数检测方法:1. 测量极间电阻:使用万用表的电阻档,分别测量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be)和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bc)。
通常来说,Rbe应当大于Rbc。
2.测量电流放大倍数:将三极管与电源、电阻连接成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
通过变化输入电压并测量相关的电流,可以计算出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β)。
一般来说,β的值应该在规格书提供的范围内。
3. 测量饱和电压:通过各引脚电压差,可以测量三极管的饱和电压(Vce(sat))。
根据规格书的要求进行判断。
4. 测量截止电流:将三极管与电源、电阻连接成一个简单的截止电路。
通过测量截止电流(Icutoff)来判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截止电流应当接近于零。
三、交流参数检测方法:1.测量输入电阻:在交流放大电路中,测量输入电阻可以用万用表的电阻档进行。
输入电阻的值应当在规格书提供的范围内。
2.测量输出电阻:在交流放大电路中,测量输出电阻可以通过变化输出电压并测量相关的电流,来计算输出电阻的值。
3.测量频率响应:通过输入不同频率的信号并测量输出信号的幅度,可以得到三极管的频率响应特性。
一般来说,三极管应当保持线性放大,即输出信号的幅度与输入信号的幅度成正比。
四、常见问题与经验:1.三极管引脚错误:在使用三极管时,经常会出现引脚接错的情况。
此时,应对三极管重新进行引脚标记,并按照正确的引脚连接。
晶体三极管的识别和简单测试方法各种三极管的参数虽然可以在晶体管手册中查到,但由于三极管制造时的种种原因,即使同型号之间,参数也不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使用前需开展检测。
三极管的测试,当然最好应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它可以在接近实际工作的条件下,方便而直观地显示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和有关参数。
除了这种方法以外,在通信生产实践中,也常使用万用表来简单估测三极管的极性、好坏和放大系数等用万用表测小功率三极管时,不宜用RXl档,万用表的这档内阻较小,流过三极管电流较大;也不宜用RXlOk档,这档电压较高,可能会损坏一些低反压小功率三极管。
测大功率三极管可选用RXlO档。
此外,仅用万用表只能大致定性估计三极管一些参数的情况。
(一)三极管管脚极性的识别1.根据管脚排列识别使用三极管,首先要弄清它的管脚极性。
目前三极管种类较多,封装形式不一,管脚也有多种排列方式。
表2-7所列的是常见的三极管管脚排列,多数金属封装的小功率管的管脚是等腰三角形排列。
顶点是基极,左边为发射极,右边为集电极。
此外,也有少量的三极管的管脚是一字形排列,中间是基极,集电极管脚较短,或用集电极与其他电极距离最远来区别;有的高频三极管有四根引出电极,为了屏蔽高频电磁场干扰,其中d为接地极。
大功率三极管一般直接用金属外壳作集电极。
表2-7常见几种三极管管脚排列2.用万用表判别管脚极性虽然晶体管手册中对三极管的管脚极性都有标注,但有时查阅手册不方便,或者有些生产厂的产品未载入手册,以及有的三极管标志不清。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测量各管脚间电阻的方法来判别管脚,进而判别它是PNP 型管还是NPN型管。
图2-24是三极管构造示意图,PNP或NPN型管在测量极间电阻时都可看成是反向串联的两个PN结,显然PNP型管的基极对集电极、发射极都是反向;而NPN型管恰图2-24晶体三极管构造示意图好相反,基极对集电极,发射极都是正向,这是我们识别基极、判断管型和三极管的好坏的依据。
三极管的识别和检测方法三极管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需要识别和检测三极管的好坏。
本文将介绍三极管的识别和检测方法。
一、三极管的识别1.标识识别:三极管的标识通常印在管子的外壳上。
标识包括型号、规格、生产厂家等信息。
通过查看标识,我们可以了解三极管的基本参数和使用范围。
2.管脚识别:三极管有三个管脚,分别是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
在识别管脚时,我们可以根据标识或者使用万用表进行测量。
通常,标识会标明管脚的排列顺序。
如果没有标识,我们可以通过万用表测量每个管脚之间的电阻值,从而确定管脚的排列顺序。
二、三极管的检测1.电阻法检测:使用万用表测量三极管的各个管脚之间的电阻值,可以判断三极管的好坏。
正常情况下,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阻值应比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阻值大得多,同时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阻值应比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阻值小得多。
如果测量的电阻值不符合这些规律,则说明三极管可能存在故障。
2.放大倍数检测:使用示波器或信号发生器等设备,可以测量三极管的放大倍数。
将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输入到基极,观察集电极的输出信号幅度,可以计算出三极管的放大倍数。
如果放大倍数正常,则说明三极管工作正常。
3.温度稳定性检测:将三极管放置在恒温箱中,观察在不同温度下的放大倍数变化情况。
如果放大倍数变化较大,则说明三极管的温度稳定性较差,可能存在故障。
4.稳定性检测:使用示波器观察三极管的输入和输出信号波形,可以判断三极管的稳定性。
如果输入和输出信号波形存在较大差异或不稳定,则说明三极管可能存在故障。
总之,识别和检测三极管是电子设备维修和调试的重要环节。
通过掌握正确的识别和检测方法,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三极管的好坏,为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三极管的识别分类及测量一、符号:“Q、VT”三极管有三个电极,即b、c、e,其中c为集电极(输入极)、b为基极(控制极)、e为发射极(输出极)三极管实物图:贴片三极管功率三极管普通三极管金属壳三极管二、三级管的分类:按极性划分为两种:一种是NPN型三极管,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另一种是PNP型三极管。
按材料分为两种:一种是硅三极管,目前是最常用的一种,另一种是锗三极管,以前这种三极管用的多。
三极按工作频率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低频三极管,主要用于工作频率比较低的地方;另一种是高频三极管,主要用于工作频率比较高的地方。
按功率分为三种:一种是小功率三极管,它的输出功率小些;一种是中功率三极管,它的输出功率大些;另一种是大功率三极管,它的输出功率可以很大,主要用于大功率输出场合。
按用途分为:放大管和开关管。
三、三极管的组成:三极管由三块半导体构成,对于NPN型三极管由两块N型和一块P型半导体构成,如图A所示,P型半导体在中间,两块N型半导体在两侧,各半导体所引出的电极见图中所示。
在P型和N型半导体的交界面形成两个PN结,在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PN结称为集电结,在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PN结称为发射结。
图B是PNP型三极管结构示意图,它用两块P型半导体和一块N型半导体构成。
AB四、三极管在电路中的工作状态:三极管有三种工作状态:截止状态、放大状态、饱和状态。
当三极管用于不同目的时,它的工作状态是不同的。
1、截止状态:当三极管的工作电流为零或很小时,即I B=0时,I C和I E也为零或很小,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2、放大状态:在放大状态下,I C=βI B,其中β(放大倍数)的大小是基本不变的(放大区的特征)。
有一个基极电流就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集电极电流。
3、饮和状态:在饮和状态下,当基极电流增大时,集电极电流不再增大许多,当基极电流进一步增大时,集电极电流几乎不再增大。
(用直流电控制信号的一种方式)五、三极管的作用:放大、调制、谐振、开关1、电流放大:三极管是一个电流控制器件,它用基极电流I B来控制集电极电流I C和发射极电流IE,没有I B就没有I C和I E,只要有一个很小的I B,就有一个很大的I C。
一、三极管的简单检测方法(经验判断)1.冒状的三极管:对于这种冒状三极管,一般都有个凸出的部分,则突出部分对应为E极,然后B 极应该为中间的引脚,另外一脚则为C极;2.普通的三极管:对于这种三极管,首先用数字万用表检测出B极(万用表打到导通挡,若测得某一引脚与其他两引脚的压降为无穷大,调换表笔,测得此引脚与其他两引脚都存在一定的压降,则可判定此引脚为B极),检测出B极后,将万用表打到导通挡(即二极管挡),分别测量另外两支引脚对B极的正向偏压,其中偏压较大的为E极,偏压较小的为C极;(注:一般三极管若检测出B极在一端,则另一端为E极,中间为C极)二、电容的串、并联:1.电容串联电路的基本特征:a):电容串联后总电容的倒数等于各电容容量的倒数之和,即1/C=1/C1+1/C2+…,这一点与电阻并联电路相同。
(记住一个特例:当两个容量相等电容串联后,其总的电容容量为原来单个电容容量的一半。
)b):在电容串联电路中,容量大的电容两端电压小,容量小的电容两端电压大(由Q=C*U,存储在串联电路中各个电容的电荷量Q相等,所以容量越大,电容两端电压越小。
),当某个电容的容量远大于其他电容时,该电容相当于通路,此时电路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容量小的电容。
c):两只有极性电解电容顺串联的结果仍然为一只有极性的电容,总电容的容量减小,总电容的耐压提高;逆串联后电容没有极性,两根引脚可以任意接入电路中。
2.电容并联电路的基本特征:a):电容并联电路中的总电容等于各电容的容量之和,即总容量C= C1+C2+…,这一点与电阻串联特性相似。
b):电容并联电路中各电容上电压相等,各电容支路中,大容量电容支路中的电流大,小容量电容支路中的电流小。
(因为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容量大容抗小,电流大)说明:(平板电容公式为c=εs/4πkd.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跟介电常数ε成正比,跟正对面积成s正比,跟极板间的距离d成反比,其中式中的k是静电力常量。
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方法第一篇: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方法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方法(2)课型:理论+实践教学目标1、熟悉三极管外形,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2、了解三极管的种类与特点;3、了解三极管的特性与参数;4、掌握常用三极管的命名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三极管的外形,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2、了解三极管的种类与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项目实施任务一:普通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工作任务:1.识别不同类别的三极管2.测量三极管工作步骤:1.识别各种三极管(按功率)(1)普通小功率三极管普通小功率三极管通常采用TO-92封装,如图所示为9013三极管,其引脚顺序为E、B、C(引脚向下,面向元件型号)。
(2)中功率三极管图所示为NPN型中功率三极管TIP41,其引脚顺序为B、C、E(引脚向下,面向元件型号),中功率三极管通常采用TO-220封装。
(3)金属外壳三极管如图所示为开关三极管2N2222A,该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采用金属外壳封装TO-18或TO-39,其引脚顺序如图所示,引脚向下,从凸起位置依次为E、B、C。
(4)大功率金属外壳三极管图为大功率金属外壳三极管,其封装形式通常为TO-3,其外壳通常为集电极(C),另外两个引脚分别为基极(B)和发射极(E)。
(5)贴片三极管图为贴片三极管8550,8550为小功率PNP三极管,其贴片型号为2TY,引脚顺序如图所示。
2、识别各种三极管(按引脚的现状)(1)色点标志(2)凸形标记(3)三角排列(4)三脚等距平面性(5)带散热片的三极管3.用指针式万用表测量三极管步骤一:判断三极管的基极(B)用万用表R×1K档或R×100档依次测量三极管各极之间的正反向阻值,并将测得阻值填入表中。
然后分析表中测得数据,观察哪一个引脚与其他两个引脚之间的测得的阻值均较小,如果符合这一条件,则这个引脚就是三极管的基极(B)。
步骤二:判断三极管的管型(PNP还是NPN)将万用表置于R×1K档或R×100档,将万用表的黑表笔接三极管的基极,红表笔在其他极,如果阻值均较小,则表明这是一个NPN 型三极管。
晶体三极管的识别和检测晶体三极管又称半导体三极管,简称晶体管或三极管。
在三极管内,有两种载流子:电子与空穴,它们同时参与导电,故晶体三极管又称为双极型晶体三极管,它的基本功能是具有电流放大作用。
一、结构NPN和PNP型两类三极管的结构如图。
它有两个PN结(分别称为发射结和集电结),三个区(分别称为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从三个区域引出三个电极(分别称为发射极e、基极b和集电极c)。
发射极的箭头方向代表发射结正向导通时的电流的实际流向。
为了保证三极管具有良好的电流放大作用,在制造三极管的工艺过程中,必须作到:①使发射区的掺杂浓度最高,以有效地发射载流子;②使基区掺杂浓度最小,且区最薄,以有效地传输载流子;③使集电区面积最大,且掺杂浓度小于发射区,以有效地收集载流子。
半导体三极管亦称双极型晶体管,其种类非常多。
按照结构工艺分类,有PNP和NPN型;按照制造材料分类,有锗管和硅管;按照工作频率分类,有低频管和高频管;一般低频管用以处理频率在3MHz以下的电路中,高频管的工作频率可以达到几百兆赫。
按照允许耗散的功率大小分类,有小功率管和大功率管;一般小功率管的额定功耗在1W以下,而大功率管的额定功耗可达几十瓦以上。
1、共射电流放大系数β:β值一般在20~200,它是表征三极管电流放大作用的最主要的参数。
2、反向击穿电压值U(BR)CEO:指基极开路时加在c、e两端电压的最大允许值,一般为几十伏,高压大功率管可达千伏以上。
3、最大集电极电流I CM :指由于三极管集电极电流I C过大使β值下降到规定允许值时的电流(一般指β值下降到2/3正常值时的I C值)。
实际管子在工作时超过I CM并不一定损坏,但管子的性能将变差。
4、最大管耗P CM :指根据三极管允许的最高结温而定出的集电结最大允许耗散功率。
在实际工作中三极管的I C与U CE的乘积要小于P CM值,反之则可能烧坏管子。
5、穿透电流I CEO:指在三极管基极电流I B=0时,流过集电极的电流I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