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测量(1)
- 格式:pptx
- 大小:4.76 MB
- 文档页数:2
市政道路工程测量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市政道路在城市建设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通道。
为确保市政道路工程的顺利进行,测量施工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方案旨在详细介绍市政道路工程测量施工的内容、方法、施工流程等,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二、工程内容1.路线测量:对道路的线路进行测量,确定道路的位置和走向。
2.路宽测量:对道路的宽度进行测量,确保道路的宽度符合设计要求。
3.路面标高测量:对道路的标高进行测量,确定道路的高度。
4.路面标线测量:对道路的标线进行测量,确保标线的位置准确且符合规范要求。
5.路基测量:对道路的路基进行测量,包括土方开挖和回填等。
三、工程方法1.路线测量方法:(1)传统测量法:通过使用经纬仪和量角仪等测量仪器对道路的走向进行测量。
(2)全站仪测量法:通过全站仪对道路的走向进行测量,具有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特点。
2.路宽测量方法:(1)钢尺法:使用钢尺对道路的宽度进行测量,适用于简单的道路。
(2)激光测距仪法:利用激光测距仪对道路两侧边缘的距离进行测量,适用于复杂的道路。
3.路面标高测量方法:(1)水准测量法:通过水准仪对道路各个位置的标高进行测量。
(2)全站仪测量法:通过全站仪对道路各个位置的标高进行测量,具有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特点。
4.路面标线测量方法:(1)用钢尺和粉笔进行测量:通过使用钢尺和粉笔对标线的位置进行标记。
(2)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通过全站仪对标线的位置进行测量,具有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特点。
5.路基测量方法:(1)土方开挖测量:对道路的土方开挖进行测量,确保开挖深度符合设计要求。
(2)土方回填测量:对道路的土方回填进行测量,确保回填的高度和均匀性。
四、施工流程1.路线测量施工流程:(1)确定起点和终点;(2)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进行路线测量;(3)记录测量数据;(4)绘制道路线路图。
2.路宽测量施工流程:(1)确定测量起点和终点;(2)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进行路宽测量;(3)记录测量数据;(4)比较测量结果与设计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整。
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标题: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道路工程测量是道路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准确的测量数据是保证道路质量和安全的基础。
本指导书将详细介绍道路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常用仪器、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工程人员进行准确、高效的测量作业。
一、基本原理1.1 测量基准:确定测量基准是道路工程测量的第一步,通常选取道路两侧的边坡或路基作为基准线。
1.2 测量精度:道路工程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通常在毫米级别,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方法进行测量。
1.3 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工程人员需要了解误差的来源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正。
二、常用仪器2.1 全站仪:全站仪是道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高精度测量仪器,能够同时测量水平角和垂直角,适用于各种复杂地形。
2.2 GPS定位系统:GPS定位系统可以实现高精度的位置定位,适用于大范围的道路测量和定位。
2.3 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道路的长度和高度,是道路工程中常用的测量工具。
三、测量方法3.1 横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是道路工程中常用的测量方法,用于确定道路的横截面形状和坡度。
3.2 纵断面测量:纵断面测量用于测量道路的纵向坡度和高程变化,是道路设计和施工中重要的数据来源。
3.3 曲线测量:曲线测量是为了确定道路设计中的曲线半径和转向角度,需要精确的测量数据支持。
四、注意事项4.1 安全第一:在进行道路工程测量时,工程人员需要注意安全,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测量作业安全进行。
4.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如天气、地形等会影响测量精度,工程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方法。
4.3 数据记录:测量数据的准确记录是道路工程测量的关键,工程人员需要及时记录和整理测量数据,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五、总结道路工程测量是道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准确的测量数据是保证道路质量和安全的基础。
工程人员需要熟悉测量原理、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方法,并注意安全和数据记录等方面,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测量作业,为道路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道路工程测量是道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于道路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道路工程测量的作业指导,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进行道路工程测量。
正文内容:1. 测量前准备1.1 确定测量目的:在进行道路工程测量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测量的目的,例如确定道路的轴线、横断面、坡度等。
1.2 收集资料:在测量前,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料,包括设计图纸、施工图纸和相关规范等,以便进行测量工作。
1.3 确定测量方法:根据测量目的和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如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等。
2. 道路轴线测量2.1 设置测量基线:在进行道路轴线测量时,首先需要设置测量基线,可以选择道路两侧或中心线作为基线。
2.2 进行交会测量:利用全站仪等设备进行交会测量,确定道路轴线的位置和方向。
2.3 确定控制点:根据测量结果,确定道路轴线上的控制点,以便后续的测量工作。
3. 道路横断面测量3.1 确定测量断面: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道路横断面的位置和数量。
3.2 进行剖面测量:利用全站仪等设备进行剖面测量,获取道路横断面的高程和坡度等信息。
3.3 绘制横断面图:根据测量结果,绘制道路横断面图,以便后续的设计和施工工作。
4. 道路坡度测量4.1 确定测量点:在进行道路坡度测量时,需要确定测量点的位置和数量,一般选择道路上的高点和低点进行测量。
4.2 进行坡度测量:利用水准仪等设备进行坡度测量,获取道路的坡度信息。
4.3 计算坡度差:根据测量结果,计算道路的坡度差,以便进行道路设计和施工。
5. 质量控制5.1 进行验收测量:在道路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验收测量,以确保道路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5.2 进行变形监测:在道路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变形监测,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道路的变形问题。
5.3 进行质量评估:根据测量结果,进行道路的质量评估,以便进行改进和优化。
总结:道路工程测量是道路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于道路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道路工程竣工测量方案1.引言道路工程竣工测量是指在道路建设完工后,对道路的长度、宽度、高程、水准等进行测量与检查。
竣工测量不仅是对道路建设工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检验,也是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工作的考核。
合理的竣工测量方案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同时也对道路的使用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2.竣工测量的目的(1)确认道路工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包括道路长度、宽度、高程、坡度等参数是否符合规范要求;(2)检验道路施工质量,包括路面平整度、路基厚度等;(3)提供精准的测量数据,为道路使用和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
3.竣工测量的主要内容(1)长度测量:对道路的全长进行测量,确认道路的长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宽度测量:对道路的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等进行宽度测量,确认各部分的宽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3)高程测量:对道路横断面的高程进行测量,确认道路的坡度和纵向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4)路面平整度检测:利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对道路路面的平整度进行检测,确认路面平整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5)路基厚度检测:利用地质雷达等设备对道路路基的厚度进行检测,确认路基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6)交通标志、标线检测:对道路上的交通标志、标线进行检测,确认是否设置符合规范。
4.测量方法(1)长度测量:采用全站仪或GPS测量法对道路的全长进行测量;(2)宽度测量:采用激光测距仪或全站仪进行宽度测量;(3)高程测量:采用全站仪对道路横断面的高程进行测量;(4)路面平整度检测:采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对道路的平整度进行检测;(5)路基厚度检测:采用地质雷达或类似设备对路基厚度进行检测;(6)交通标志、标线检测:人工检测和录像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5.测量设备测量设备是保证测量精度和效率的关键。
在道路工程竣工测量中,应适用于道路测量的全站仪、GPS测量仪、激光测距仪、高精度测量仪器等设备。
6.工作流程(1)确定测量范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测量范围,包括道路的长度、宽度、高程等参数;(2)确定测量方法:根据要测量的参数确定测量方法,如全站仪、GPS测量仪、激光测距仪等;(3)准备设备:根据测量方法准备相应的测量设备;(4)实施测量:按照确定的测量范围和方法进行测量;(5)数据处理:对测量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6)编制报告:根据测量结果编制竣工测量报告。
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标题: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道路工程测量是道路建设过程中不可或者缺的重要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道路建设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旨在为道路工程测量作业提供一份详细的指导书,匡助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在实际施工中准确、高效地进行测量工作。
一、测量前准备1.1 确定测量目的:在进行道路工程测量之前,首先要明确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设计道路、施工监测还是其他用途。
1.2 准备测量工具:根据测量目的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如全站仪、水准仪、测距仪等,并确保这些工具的准确性和完好性。
1.3 制定测量计划:在测量前制定详细的测量计划,包括测量范围、测量方法、测量时间等,以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实地测量操作2.1 建立控制点:在测量现场建立控制点,用于确定测量基准和校正数据,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2 进行测量:按照测量计划和方法进行实地测量,注意测量过程中的环境因素和误差控制,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测量报告和图表,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三、数据记录与保存3.1 记录测量数据:在测量过程中要及时记录测量数据,包括测量时间、地点、测量结果等信息,以便后续查阅和分析。
3.2 数据保存与备份:对测量数据进行及时保存和备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数据丢失或者损坏。
3.3 数据归档与管理:对测量数据进行归档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数据档案系统,方便查阅和利用。
四、质量控制与验收4.1 质量控制标准:制定道路工程测量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测量过程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4.2 验收程序:对测量结果进行验收,与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比对,确保测量结果符合要求。
4.3 整改与改进:对于测量中浮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提高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五、安全注意事项5.1 安全防护措施:在进行道路工程测量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一、前言为确保道路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公路工程测量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我国境内新建、改建、扩建的道路工程施工测量工作。
三、施工测量原则1. 施工测量应遵循“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即先进行施工控制测量,再进行细部测量。
2. 施工测量应确保测量精度,满足施工要求。
3. 施工测量应遵循科学、严谨、规范、高效的原则。
四、施工测量程序1. 施工准备阶段(1)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包括地形图、设计图纸、施工图纸等。
(2)确定施工测量基准点,并对其进行复核。
(3)布设施工控制网,包括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2. 施工过程测量(1)根据设计图纸,对道路中线进行放样,确定道路中心线位置。
(2)进行纵、横断面测量,测定道路中心线方向和垂直于中心线方向的地面高低起伏情况。
(3)对道路施工过程中的各个分项工程进行测量,确保施工质量。
3. 施工结束测量(1)对施工完成的道路进行竣工测量,确保道路几何尺寸、厚度、平整度等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2)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
五、施工测量要求1. 施工测量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证书,熟悉测量规范和操作规程。
2. 施工测量仪器设备应保持完好,定期进行检定。
3. 施工测量数据应准确、完整、可靠,及时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
4. 施工测量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测量精度。
六、施工测量质量控制1. 施工测量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测量精度。
2. 对施工测量数据进行审核、复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工程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4. 施工测量完成后,应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七、附则1.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规程由某市交通运输局负责解释。
3. 本规程如有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1、通过海水面的称为大地水准面。
2、地面点的经度为该点的子午面与所夹的角。
3、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的项目有、、。
4、从A 至B 进行往返水准测量, 其高差为:往测3.625m; 返测-3.631m, 则AB 之间的高差hAB= 。
5、经纬仪竖盘指标差计算公式为。
6、导线的布置形式有、、。
7、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是、、。
8、小三角网的布置形式有、、。
9、在测量中,常用测水平角的观测方法有测回法和。
10、测量学的任务包括两部分:和。
11、地面上有A、B、C三点,已知AB边的坐标方位角为35 o 23′,又测得左夹角为89o34′,则CB边的坐标方位角。
二、选择题(每空1.5分,共30分)1、水准测量中,水准标尺不垂直时,读数()。
A.不变B.变小C.变大D.不确定2、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原则为()成正比例进行分配。
A、与测站数B、与高差的大小C、与距离或测站数D、与距离3、水准测量中,同一测站,当后尺读数大于前尺读数时说明后尺点()。
A、高于前尺点B、低于前尺点C、高于测站点D、低于测站点4、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离相等,其目的是为了消除()的误差影响。
A、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B、圆水准轴不平行于仪器竖轴C、十字丝横丝不水平D、水准管轴不垂直于圆水准器轴5、往返水准路线高差平均值的正负号是以()的符号为准的。
A、往测高差B、返测高差C、往返测高差的代数和D、以上都不对6、自动安平水准仪的特点是()使视线水平。
A、用安平补偿器代替管水准器B、用安平补偿器代替圆水准器C、用安平补偿器和管水准器D、以上都不对7、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时其整平工作()。
A.只需要进行精平B.只需要进行粗平C.精平、粗平均须做D.精平、粗平均不需做8、在进行高差闭合差调整时,某一测段按测站数计算每站高差改正数的公式为()。
A、V i=f h/N(N为测站数)B、V i=f h/S(S为测段距离)C、V i=-f h/N(N为测站数)D、V i=f h/S(S为测段距离)9、圆水准器轴与管水准器轴的几何关系为()。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为某城市新建道路工程,全长5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
道路沿线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
本工程测量施工方案旨在确保道路工程的高精度、高质量、高效率施工。
二、施工测量方案1. 施工测量准备(1)收集资料:收集地形图、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图纸等相关资料。
(2)组织人员:成立专业测量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
(3)设备准备:准备全站仪、水准仪、GPS接收机、测量工具等设备。
2. 施工测量控制网(1)平面控制网:根据设计要求,布设一级、二级平面控制网,控制点间距不超过1公里。
(2)高程控制网:根据设计要求,布设一级、二级高程控制网,控制点间距不超过1公里。
3. 施工测量主要方法(1)导线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导线测量,测量精度满足《工程测量规范》要求。
(2)高程测量:采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测量精度满足《工程测量规范》要求。
(3)GPS测量:采用GPS接收机进行平面控制测量,测量精度满足《工程测量规范》要求。
4. 施工测量过程控制(1)控制点复核:对已布设的控制点进行复核,确保控制点精度满足要求。
(2)施工放样:根据设计图纸和测量控制网,进行道路中线、路基边缘、路基坡脚等放样。
(3)施工测量复核:对施工放样结果进行复核,确保施工放样精度满足要求。
(4)施工过程监控:对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数据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施工质量。
5. 施工测量记录(1)施工测量记录表:记录测量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包括控制点坐标、高程、放样点坐标、高程等。
(2)施工测量报告:对施工测量过程进行总结,包括测量精度、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
三、施工测量质量控制1. 施工测量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确保测量质量。
2. 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等相关标准,确保测量精度。
3. 定期对测量设备进行校准和检定,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4. 对施工测量数据进行审核,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5. 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施工质量。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1、路基施工测量(1)对业主单位所交控制桩及资料进行复测校核,确认无误后根据施工需要加密控制桩及水准点。
(2)测设现状横断面图,一般平坦地段每50m 一断面,地势起伏变化较大地段进行加密断面,经实测与设计提供值不符时及时交监理确认。
(3)路基正式施工前,每20m 测设定线桩并测一组边线桩,为确保路基边缘压实度满足规范要求,在路堤土两侧各加宽50cm,当路基最终碾压成活后再进行刷坡处理,使路基宽度满足规范要求、坡度符合设计要求。
(4)路基施工过程中每填一层恢复一次中线、边线,并进行高程测设。
在距路床顶1.5m内,按设计纵、横断面数据控制;达到路床设计高程后准确放样路基中心线及两侧边线,并将路基顶设计高程准确测设至中心及两侧桩位上,按设计中线、宽度、坡度、高程控制并自检。
2、路面施工测量(1)路面施工测量重点在控制各层厚度和宽度。
平面测设时,定出该层的中心与边线桩位。
边线桩位放样时比该层设计宽度大100mm,以保证压实后该层的设计宽度。
高程测设时,将设计高程按一定下反数测设到中线与边线高程控制桩上;在使用摊铺机作业时,此时高程控制桩采用可调式托盘;且桩位间距不大于10m,弯道处可加密至5m。
(2)当分段施工时,平面及高程放样须进入相邻施工段50~100m,以保证分段衔接处线型的平顺美观。
(3)在进行路面下面层施工测量时,在摊铺压实后及时复测,以保证摊铺厚度。
(4)路面上面层采用浮动基准梁作业,在摊铺机起步阶段测量烫平板的平整度及高度,进入正常摊铺后,在摊铺压实后及时复测高程,以保证摊铺厚度。
3、路缘石施工测量路缘石放样时,直线上桩位测设间距不大于10m,平曲线上为5m;道路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小于30m 时,桩位间距不大于3m。
模块1 道路工程测量概论1、什么是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旋转椭球体?答:设想有一个自由平静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而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我们把这个自由平静的海水面称为水准面。
接近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是通过平均海水面的那个水准面,这个唯一而确定的水准面叫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就是测量的基准面。
用一个和大地水准面的形状非常接近的可用数学公式表达的几何形体来代替大地水准面。
在测量上是选用椭圆绕其短轴旋转而成的参考旋转椭球体面,作为测量计算的基准面。
2、什么是高程、假定高程?答: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或海拔,简称高程,用H表示。
当在局部地区进行高程测量时,也可以假定一个水准面作为高程起算面。
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假定高程或相对高程。
如图1-3中,A、B两点的相对高程为H'、B H'。
A3、表示地面点的坐标系有哪些?答:地面点的坐标常用地理坐标、平面直角坐标或空间直角坐标系表示。
4、测量坐标系与数学坐标系的区别?答:测量上选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定纵坐标轴为X轴,表示南北方向,向北为正;横坐标轴为Y轴,表示东西方向,向东为正;坐标原点可假定,也可选在测区的已知点上;象限按顺时针方向编号。
5、测量工作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答:在实际测量工作中应遵循的原则是:在测量布局上要“从整体到局部”;在测量精度上要“由高级到低级”;在测量程序上要“先控制后碎部”。
6、已知A点的高程为498.521m,测得A点到B点的高差为-16.517m,试问B点的高程为多少?答:B点高程为498.521+(-16.517)=482.004m模块2 水准测量1.什么叫视准轴?如何使视准轴水平?答:十字丝分划板的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称为视准轴。
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管水准气泡影响重合,视准管处于水平。
2.水准仪的技术操作分为哪几步?答:水准仪的技术操作按四个步骤进行:粗平—照准—精平—读数。
3.试述精平的具体作法。
道路工程测量练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填空题1. 1985国家高程基准;高程系统的转换关系;假定高程。
2.水准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3.总平面设计;施工地区的地形条件。
4.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支导线。
5.反比。
6.路线初测阶段;路线定测阶段;施工阶段的测量。
7、基础;墩身;墩帽;准直法;偏角弦长法。
8、切线长;曲线长;外失距;切曲差。
9、基准;工作基;变形观测。
10、166°23′36″。
11. 路线水准测量;基平测量;高差法;中平测量;视线高法。
12. 标杆皮尺法;水准仪法;全站仪法;经纬仪法。
13. 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
14. 图解法;解析法。
15. 水准仪法;经纬仪法;水准仪法;经纬仪法。
16. 直接测定法;相对沉降。
17. 直线;曲线。
18. 穿线放线法;拨角放线法。
19. 位置;里程。
20. 从线路起点到该桩点的距离;整桩;加桩。
四、判断题五、名词解释1、中线测量——就是把线路工程的中心线(中线)标定在地面上,并测出其里程的工作。
2、清基开挖线——填挖场地中,高程等于该场地设计的平整后高程的点的连线。
(也就是和该场地设计的平整后高程相等的等高线)。
3、里程桩——又称中桩,表示该桩至路线起点的水平距离。
4、转点——当相邻两交点互不通视时,为测角和量距需要,应在其连线或延长线上测定一点或数点,称为转点(其作用主要是传递方向)。
5、沉降观测——测定建筑物上所设观测点相对于基准点在垂直方向上随时间的变化量。
六、简答题1. 简述水准测量中存在哪几种误差来源?答案:(1)仪器误差:主要有视准轴与水准器轴不平行的误差、水准标尺每米真长误差和两根水准标尺零点差。
(2)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差:主要有温度变化对i角的影响、大气垂直折光影响、仪器脚架和尺台(桩)升降的影响等。
(3)观测误差:主要包括作业员整平误差、照准误差和读数误差。
使用数字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其观测误差主要是作业员对准标尺的调焦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