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夹石)击实试验报告
- 格式:xls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7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砂石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掌握砂石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砂石的基本技术指标,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砂石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与质量。
本实验通过测定砂石的基本性质,如细度模数、含泥量、含水率等,来判断砂石的质量。
实验原理如下:1. 细度模数:砂石颗粒的粗细程度,用细度模数表示。
细度模数越大,砂石颗粒越粗。
2. 含泥量:砂石中含有的泥土、有机质等杂质的质量百分比。
3. 含水率:砂石中所含水分的质量百分比。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筛分机、天平、烘箱、容器、量筒等。
2. 材料:砂石、标准筛(0.15mm、0.3mm、0.6mm、1.2mm、2.5mm、5mm、10mm、20mm)。
四、实验步骤1. 砂石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从砂石堆中随机采集样品,样品量不少于10kg。
(2)将样品放入容器中,搅拌均匀。
(3)用天平称取约1000g样品,放入烘箱中,在105℃下烘干至恒重。
2. 细度模数测定(1)将烘干后的样品过筛,分别称量各筛孔的筛余量。
(2)根据各筛孔的筛余量,计算细度模数。
3. 含泥量测定(1)将烘干后的样品放入水中浸泡,使泥土、有机质等杂质充分溶解。
(2)将浸泡后的样品进行过滤,收集滤液。
(3)将滤液烘干,称量滤液质量。
(4)根据滤液质量计算含泥量。
4. 含水率测定(1)将烘干后的样品放入水中浸泡,使水分充分溶解。
(2)将浸泡后的样品进行过滤,收集滤液。
(3)将滤液烘干,称量滤液质量。
(4)根据滤液质量计算含水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度模数测定结果实验测得砂石的细度模数为2.8,表明砂石颗粒较粗。
2. 含泥量测定结果实验测得砂石的含泥量为1.2%,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3. 含水率测定结果实验测得砂石的含水率为3.5%,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六、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砂石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2. 实验结果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表明所采集的砂石质量合格。
击实试验报告委托单位:合同号:试验编号:工程名称委托(取样)编号工程用途报告日期代表范围见证人土的鉴别分类土的代号主要设备编号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试验次数 1 2 3 4 5 干密度g/cm3含水量%击实曲线备注结论监理工程师意见签名:单位(公章):负责人:复核:试验:液塑限试验报告委托单位:合同号:试验编号:工程名称委托(取样)编号工程用途报告日期代表范围见证人土的鉴别分类土的代号主要设备编号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序号试验项目试验结果1 液限W L(%)2 塑限W P(%)3 塑限指数I P备注结论监理工程师意见签名:单位(公章):负责人:复核:试验:CBR试验报告委托单位:合同号:试验编号:工程名称样品规格委托(取样)编号工程用途最佳含水量报告日期代表范围最大干密度见证人样品名称主要设备编号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试验项目击实次数含水量(%)干密度(g/cm3)吸水量(g)膨胀量(%)CBR(%)试验结果单位压力与贯入量关系曲线图备注结论监理工程师意见签名:单位(公章):负责人:复核:试验:CBR 试验报告委托单位:合同号:试验编号:工程名称委托(取样)编号工程用途报告日期代表范围见证人样品名称样品规格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主要设备编号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序号试验项目试验结果1 压实度(%)2 该压实度下的CBR(%)对应所需压实度的CBR曲线图备注结论监理工程师意见签名:单位(公章):负责人:复核:试验:颗粒分析试验报告委托单位:合同号:试验编号:工程名称委托(收样)编号工程用途报告日期代表范围见证人主要设备编号试验方法试验结果粒径(mm)该粒径占总质量的百分数(%)〈该粒径占总质量的百分数(%)粒径(mm)该粒径占总质量的百分数(%)〈该粒径占总质量的百分数(%)颗粒曲线分布图液限%塑性指数C C% C U%粒级(mm) >6060~2020~55~22~0.50.5~0.250.25~0.0740.074~0.002<0.002含量(%)备注结论(注:结论需说明土的鉴别分类和代号)监理工程师意见签名:单位(公章):负责人:复核:试验:土颗粒比重试验报告委托单位:合同号:试验编号:工程名称委托(取样)编号工程用途报告日期代表范围见证人土的鉴别分类土的代号主要设备编号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序号试验项目试验结果1 比重备注结论监理工程师意见签名:单位(公章):负责人:复核:试验:粗巨粒土最大干密度试验报告委托单位:合同号:试验编号:工程名称委托(取样)编号工程用途报告日期代表范围见证人横断面积试筒高度取样地点样品规格主要设备编号试验方法试验结果1 最大干密度(kg/m3)2 标准差备注结论监理工程师意见签名:单位(公章):负责人:复核:试验:土易溶盐含量试验报告委托单位:合同号:试验编号:工程名称委托(取样)编号工程用途报告日期代表范围见证人土的鉴别分类土的代号主要设备编号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序号试验项目试验结果1 (试验项目根据需要自己填写)23456备注结论监理工程师意见签名:单位(公章):负责人:复核:试验:有机质含量试验报告委托单位:合同号:试验编号:工程名称委托(取样)编号工程用途报告日期代表范围见证人土的鉴别分类土的代号只要设备编号试验方法试验结果有机质(%)备注结论监理工程师意见签名:单位(公章):负责人:复核:试验:土工合成材料试验报告委托单位:合同号:试验编号:工程名称委托(取样)编号工程用途报告日期试样名称见证人样品规格试验大气条件主要设备编号试验方法试验结果项目平均值标准差σ标准值(根据需要添加试验项目)备注结论监理工程师意见签名:单位(公章):负责人:复核:试验:粗集料试验报告委托单位:合同号:试验编号:工程名称委托(取样)编号工程用途报告日期集料种类代表数量主要设备编号集料产地见证人试验方法试验项目试验结果标准值试验项目试验结果标准值表观密度 (kg/m3) 压碎指标(%)堆积密度(kg/m3) 坚固性(%)空隙率(%) SO3含量(%)含泥量(%) 有机质含量(%)泥块含量(%) 抗磨性(%)针片状含量(%) 超粒径含量(%)颗粒组成孔径(mm) 分计筛余(%)通过率(%)标准级配筛分曲线图上限下限公称粒级备注结论监理工程师意见签名:单位(公章):负责人:复核:试验:矿粉试验报告委托单位:合同号:试验编号:工程名称委托(取样)编号工程用途报告日期矿粉产地见证人主要设备编号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序号试验项目试验结果标准值1 表观密度(g/cm3)2 塑性指数3 亲水系数4 加热安定性5 0.6mm筛孔通过率(%)6 0.15mm筛孔通过率(%)7 0.075mm筛孔通过率(%)备注结论监理工程师意见签名:单位(公章):负责人:复核:试验:委托单位:合同号:试验编号:工程名称委托(取样)编号工程用途报告日期强度等级见证人成型日期龄期养护环境试件尺寸(mm)主要设备编号试验方法试块抗压强度名称序号单个试件抗压强度(MPa)抗压强度均值(MPa)折合标准尺寸强度(MPa)达到设计强度(%)1 2 3备注结论监理工程师意见签名:单位(公章):负责人:复核:试验:委托单位:合同号:试验编号:工程名称委托(取样)编号工程用途报告日期强度等级见证人成型日期龄期养护环境试件尺寸(mm)主要设备编号试验方法试块抗折强度名称编号单个试件抗折强度(MPa)抗折强度均值(MPa)折合标准尺寸强度(MPa)达到设计强度(%)1 2 31234备注结论监理工程师意见签名:单位(公章):负责人:复核:试验:砂浆抗压强度试验报告委托单位:合同号:试验编号:工程名称委托(取样)编号工程用途报告日期砂浆标号见证人制件日期龄期养护环境试件尺寸(mm)主要设备编号试验方法试块抗压强度名称序号单个试件抗压强度(MPa)均值1 2 3 4 5 61234备注结论监理工程师意见签名:单位(公章):负责人:复核:试验:混凝土抗渗试验报告委托单位:合同号:试验编号:工程名称委托(取样)编号工程用途报告日期抗渗等级见证人成型日期龄期养护环境试件尺寸主要设备编号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试件端面渗水部位:(示意图)试件解剖渗水高度:(示意图)备注结论监理工程师意见签名:单位(公章):负责人:复核:试验:混凝土外加剂试验报告委托单位:合同号:试验编号:工程名称委托(取样)编号工程用途报告日期外加剂名称外加剂产地外加剂型号掺量主要设备编号试验方法试验结果检测项目标准规定值检测结果一等品合格品(根据试验要求添加试验项目)备注结论监理工程师意见签名:单位(公章):负责人:复核:试验:水泥物理性能试验报告委托单位:合同号:试验编号:工程名称委托(取样)编号工程用途报告日期生产厂(牌)见证人品种及标号出厂日期出厂证编号包装代表数量室内温度及湿度主要设备编号试验方法试验项目试验结果标准值安定性沸煮法凝结时间初凝终凝抗压强度(MPa)3d 28d抗折强度(MPa)3d 28d细度(%)(0.080mm方孔筛)稠度用水量(%)(根据需要自定义试验项目)备注结论监理工程师意见签名:单位(公章):负责人:复核:试验:沥青试验报告委托单位: 合同号: 试验编号: 单位(公章): 负责人: 复合: 试验:工程名称 委托(取样)编号工程用途 报告日期 沥青种类 见 证 人 沥青标号 生产厂(牌) 主要设备编号试验方法 试 验 项 目标准值 试验结果针入度(25 ℃,5S,100g ) (0.1mm) 针入度指数 PI软化点 (℃) 延度 ( ℃,5cm/min ) 闪点 (℃) 密度(15 ℃) (g/cm 3 ) 粘附性 (级) 溶解度 ( % ) 60℃动力粘度 (Pa.S ) 蜡含量(蒸馏法) ( % ) 质量变化 ( % ) 残留针入度比(25 ℃) ( % ) 残留延度 ( ℃) (cm )备 注(此报告针对道路石油沥青,如其它沥青,根据规范更改试验项目)结 论监理工程师 意 见签名:沥青混合料沥青含量、矿料级配试验报告委托单位: 合同号: 试验编号:单位(公章): 负责人: 复核: 试验:工程名称 委托(取样)编号工程用途 报告日期 混合料类型 见 证 人 主要设备编号试验方法试 验 结 果粒径( mm )通过率( % ) 级配范围粒径( mm )通过率( % ) 级配范围设计油石比( % ):实测油石比( % )矿料级配曲线图备 注 结 论监理工程师 意 见签名: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报告工程名称委托(取样)编号工程用途报告日期混合料类型见证人主要设备编号试验方法马歇尔试验结果序号试验项目(%)试验结果标准值1 油石比(%)2 相对密度3 空隙率(%)4 吸水率(%)5 矿料间隙率(%)6 饱和度(%)7 稳定度KN8 流值0.1mm9 马氏模数KN/mm10 浸水残留稳定度(%)11 真空饱水残留稳定度(%)备注结论监理工程师意见签名:委托单位:合同号:试验编号:单位(公章):负责人:复核:试验:沥青混合料芯样试验报告工程名称委托(取样)编号委托单位:合同号:试验编号:单位(公章): 负责人: 复核: 试验: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试验报告委托单位: 合同号: 试验编号:混合料类型 见 证 人 主要设备编号试验方法 试 验 结 果 试样编号工程部位密度厚度mm流值0.01 mm 稳定 度 KN 压 实 度 % 空 隙 率 % 体积 百分 率% 矿料间隙率% 沥青饱和度%标 准 值备 注 结 论监理工程师意见签名:工程名称委托(取样)编号单位(公章): 负责人: 复核: 试验:沥青混合料低温稳定性试验报告委托单位: 合同号: 试验编号:混合料类型 见 证 人 主要设备编号 试验方法 试验温度 ( ℃ )试验轮接地压强(MPa ) 试件密度 试件空隙率 ( % ) 油石比( % )试件制作方法试验结果试验项目试验结果标准值 动稳定度变异系数 ( % )备 注结 论监理工程师 意 见签名:工程名称 委托(取样)编号单位(公章): 负责人: 复核: 试验:钢 材 试 验 报 告工程用途 报告日期 混合料类型 见 证 人主要设备编号 试验方法 试件尺寸(mm ) 成型方法 试验温度(℃)加载速率(mm/min )试 验 结 果序号 试验项目 试验结果标准值 1 破坏弯拉强度(MPa)2 破坏最大弯拉应变( ×10-6)3破坏弯曲劲度模量( MPa )备 注结 论监理工程师 意 见签名:工程名称 委托(取样)编号工程用途 报告日期 钢材种类及牌号 见 证 人委托单位: 合同号: 试验编号: 单位(公章): 负责人: 复核: 试验:钢筋接头试验报告委托单位: 合同号: 试验编号:代表数量 公称直径(mm )生产厂家 批 号主要设备编号 试验方法序号 项目1 2 3 4标准指标实测面积(mm 2 ) 屈服强度( MPa ) 抗拉强度( MPa ) 伸长率δ( % )冷 弯角度=D=备 注结 论监理工程师意 见签名:工程名称委托(取样编号单位(公章):负责 : 复核: 试验: 含灰量试验报告工程用途 报告日期 钢材种类及牌号 见 证 人 钢材产地 原材报告编号 公称直径(mm ) 代表数量 连接类型 批 号焊工姓名接头形式 主要设备编号试验方法试 验 项 目试 件 编 号 实测直径 (mm) 抗拉强度 (MPa )断裂位置及特征冷弯 1 2 3 4 5 6 标准值备 注结 论监理工程师 意 见签名:工程名称 委托(取样)编号工程用途 报告日期委托单位: 合同号: 试验编号: 单位(公章): 负责人: 复核: 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报告试样名称 见 证 人 设计剂量 标准曲线编号 主要设备编号试验方法 试 验 结 果 试件编号 取样部位试 验数 量 最小值 (%) 最大值(%) 平均值(%) 标准差变异系数(%) 1 2 3 4 5 6 7 8 9 10备 注结 论监理工程师 意 见签名:工程名称委托(取样)编号工程用途 报告日期委托单位: 合同号: 试验编号: 单位(公章): 负责人: 复核: 试验:灰量标准曲线试验报告稳定土种类 见 证 人 设计强度 制件日期 颗粒组成水泥(石灰)规格配 合 比最大干密度 最佳含水量 主要设备编号试验方法试 验 结 果试件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吸水量(%)测强时含水量(%) 试件干密度(g/cm3) 压实度(%)无侧限抗压强度(MPa )强度最大值MPa 强度最小值MPa 强度平均值MPa 标准差 S 偏差系数% 95%概率值 MPa备 注 结 论监理工程师意 见签名:试 验 结 果标准曲线图试样编号 1 2 3 4 5 6 EDT A耗量mL结合料剂量%备注结论监理工程师意见签名:委托单位:合同号:试验编号:工程名称委托(取样)编号工程用途报告日期无机料种类见证人主要设备编号试验方法单位(公章): 负责人: 复核: 试验:石灰试验报告工程名称委托(取样)编号工程用途报告日期石灰产地见证人主要设备编号试验方法试验结果技术指标试验项目试验结果一级二级三级有效氧化钙加氧化镁含量(%)未消化残渣含量(%)细度(0.125mm方孔筛累计筛余% )细度(0.71mm方孔筛累计筛余% )(根据需要,自定义试验项目)备注结论监理工程师意见签名单位(公章): 负责人: 复核: 试验: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单位(公章): 负责人: 复核: 试验:共4页 第1页2沥青:一、原材料检验:1、集料 (1):筛分 集料 种类 通过下列筛孔(mm )质量百分率(%)37.5 31.5 26.0 19.0 16.0 13.2 9.5 4.75 2.36 1.18 0.60 0.30 0.15 0.075(2)其它物理性能:项目材料名称视比重(g/cm )压碎值(%)磨耗率 (%)含泥量(%)针片状(%)碱度集料结论:工程名称 委托(取样)编号工程用途 报告日期 混合料规格 见 证 人 主要设备编号试验方法试验项目针入度(25℃0.1mm)延度5cm/5min 15℃( cm )软化点环球法(℃)与矿料粘附性试验结果二、矿料配合比及合成级配:矿料种类比例%矿料种类比例%2、各矿料合成级配见下表:沥青混合料型号通过下列筛孔(mm)质量百分率(%)37.5 31.5 26.5 19.0 16.0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合成级配要求范围合成级配曲线图共4页第2页三、马歇尔试验:试验说明马歇尔试验结果汇总表混合料类型油石比%毛体积相对密度最大相对密度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稳定度KN流值0.1mm马氏模数KN/mm四、最优油石比的确定:最佳油石比确定图a1(%) a2(%)a3(%) a4(%)OAC1(%) OAC1(%)OAC(%)共4页第3页五、配合比验证试验项目实测结果技术指标实测油石比(%)毛体积相对密度空隙率(%)饱和度(%)马歇尔稳定度(kN)流值(mm)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残留稳定度(%)车辙(次/mm)低温弯曲破坏应变渗水系数(ml/min)六、配比说明:监理工程师意见:签名:共4页第4页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委托单位:合同号:试验编号:工程名称委托(取样)编号工程用途报告日期强度等级见证人主要设备编号试验方法材料情况名称产地品种规格试验结果试验编号混凝土配合比名称材料用量(kg/m3 )重量比说明:备注:监理工程师意见:签名:单位(公章):负责人: 复核: 试验:砂浆配合比设计报告委托单位:合同号:试验编号:工程名称委托(取样)编号工程用途报告日期设计标号见证人主要设备编号试验方法材料情况名称产地、品种、规格主要试验结果试验编号砂浆配合比名称材料用量(kg/m3 )重量比说明:备注:监理工程师意见:签名:单位(公章):负责人: 复核: 试验:稳定土材料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委托单位:合同号:试验编号:工程名称委托(取样)编号工程用途报告日期稳定土种类见证人主要设备编号试验方法一、原材料检验:注:1、对于细粒土,需说明该土的液限、塑限和塑性指数2、对于砂砾或碎石材料,需要说明各种规格原材料的级配,以及掺配后的比例和绘制掺配后的曲线图。
砂石试验报告范文一、引言本次试验旨在对砂石的物理性质进行测试和分析,以评估砂石的使用性能和质量指标。
通过对砂石的试验,可以为相关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数据。
二、试验方法1.试验样品的制备通过采集砂石样品,经过筛分和清洗得到试验所需的砂石颗粒。
采用干法筛分,将砂石样品按照一定的筛网尺寸进行分级,确定试验所需的颗粒大小范围。
2.试验项目(1)粒径分析采用筛分法和沉降法,分别测定砂石试样的粒径分布和粒度曲线。
通过筛分法分析颗粒在不同筛孔尺寸下的含量,并根据粒径分布曲线来描述砂石的物理结构特征。
(2)密度测定采用水密度法测定砂石的湿密度和干密度,计算出砂石的孔隙度和堆积密度。
通过测定砂石的密度指标,可以评估砂石的岩土力学性质和实用价值。
(3)含水率测定采用称重法和加热法,测定砂石试样的湿重和干重,计算出砂石的含水率。
通过计算砂石的含水率,可以评估砂石的渗透性和水分稳定性。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根据试验所得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和综合评价。
1.粒径分析结果通过筛分法和沉降法,得到砂石试样的粒径分布和粒度曲线。
根据粒径分布曲线,可以确定砂石的颗粒组成和分级情况。
同时,还可以评估砂石的孔隙度和贯入阻力。
2.密度测定结果根据水密度法测定的数据,计算出砂石的湿密度、干密度、孔隙度和堆积密度。
通过对密度指标的分析,可以评估砂石的完整性和强度特性。
3.含水率测定结果通过称重法和加热法测定的数据,计算出砂石的湿重、干重和含水率。
含水率是评估砂石渗透性和液体固定能力的重要指标。
四、结论通过对砂石的试验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砂石试样的粒径分布均匀,颗粒组成合理,说明砂石的质量较好。
2.砂石的物理性质稳定,密度指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可应用于各种岩土工程。
3.砂石的含水率较低,说明砂石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水分稳定性。
综上所述,砂石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和质量指标,适用于各类岩土工程中的填充、路基和基础等施工要求。
但需根据具体工程情况,通过综合评价和合理规划,确保砂石的最佳使用效果。
级配砂石击实筛分检验记录一、实验目的通过级配砂石的击实、筛分实验,确定其物理性能,包括颗粒大小分布和颗粒间的填充性能。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左轮锤:用于对砂石进行击实的仪器。
2.筛分装置:包括筛网和筛子,用于对砂石进行筛分。
3.计时器:用于计时。
4.砂石样品:待测试的砂石样品。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根据需要确定测试样本的大小和数量。
2.级配砂石击实实验:a.将砂石样本放置在工作平台上,使用左轮锤对样本进行击实。
每个击实次数为15次,击实后对样本进行振实取样,记录样本的质量。
b.根据需要,继续进行击实并取样,直到取得所需的击实次数和质量数据。
3.级配砂石筛分实验:a.准备一组筛子,按照不同孔径大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b.将砂石样本倒入最顶层筛子中,放入筛分装置中,轻轻摇动筛分装置,使砂石在筛子上进行筛分。
c.根据需要,继续进行筛分直到所有筛子上的砂石都完成筛分。
d.记录每个筛子上的砂石质量。
四、实验数据记录根据实验步骤,记录实验过程中所得到的数据,包括击实次数、取样质量、筛子号和砂石质量。
五、数据处理和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包括计算砂石的颗粒大小分布和颗粒间的填充性能。
六、实验结果根据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给出实验样品的颗粒大小分布曲线和填充性能评价。
七、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对实验样品的颗粒大小分布和填充性能进行评价,确定其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八、实验总结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方案和建议。
以上是级配砂石击实、筛分的检验记录,记录了实验的目的、仪器材料、步骤、数据记录、数据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结论和总结等内容。
实验的目的是确定砂石的颗粒大小分布和填充性能,通过击实和筛分实验得到相应的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和结论,最后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方案和建议。
击实试验过程中注意事项一、摘要为了提高填土的强度,增加土的密实度,降低其透水性和压缩性,常将填土夯实。
夯实土样是最简单易行的土质改良方法,土样经夯实后,土体变得密实又坚硬,对工程有利,所以工程上用干密度作为夯实的质量检验指标,室内击实试验就是模拟工程现场的夯实原理,利用标准化的击实仪和操作规程,对土料施加一定的冲击荷载使之压实,从而确定所需的最大密度和最有含水率,作为选择填土密度、夯实次数等主要依据。
在击实试验过程中影响土的最有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因素较多,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提高土的击实效果,达到击实试验目的。
关键词: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率。
二、概况衢宁铁路四标五分部路基填筑是该标段填筑方量最大填,填料来源困难,整个路基及站场填筑方量二百八十万方,在填筑过程中,经常遇到填土压实的问题,为了提高填土的强度,增加土的密实度,降低其透水性和压缩性,采用分层压实的办法。
通过对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的研究来提高土的击实效果。
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可用室内击实试验来测得,室内击实试验采用击实仪法,是用锤击实土,使土密度增大,测定土样在一定压实功能作用下达到最大密度时的含水率(最优含水率)和此时的干密度(最大干密度),借以了解土的压实特性,作为选择填土密度、施工方法、机械碾压或夯实次数以及压实工具等主要依据。
试验时将符合有关标准规范要求的同一种土,配制成若干份不同含水率的试样,用同样的压实能量分别对每一份试样进行击实后,测定各试样击实后的含水率Wo和干密度ρd,从而绘制含水率与干密度关系曲线,此关系曲线称为压实曲线,如图1所示。
在压实曲线上的干密度的峰值,称为最大干密度ρdmaxi 与之相对应的含水率,称为最优含水率Wo,它表示在击实功能一定的情况下,达到最大干密度时的含水率。
三、击实标准的影响目前常用的室内击实试验方法有轻型击实试验和重型击实试验两种。
轻型击实试验方法主要适用于水库、堤防、铁路路基填土;重型击实试验方法主要适用于高等级公路填土和机场跑道等。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击实试验,测定试样在一定击实次数下或某种压实功能下的干密度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这对于土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二、实验原理土在一定的压实效应下,若含水率不同,则密度也会不同。
当压实功能和压实方法不变时,土的密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含水率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土的密度反而减小。
这是因为细粒土在含水率较低时,颗粒表面形成薄膜水,摩擦力大,不易压实;当含水率继续增加时,颗粒表面结合水膜渐渐加厚,其润滑作用也增大。
在外力作用下,容易移动,易于压实;而继续增加水量,只会增加土的孔隙体积,从而使干密度降低。
能使土体达到最大干密度的含水率称为最优含水率。
三、实验过程1. 准备实验材料:选取一定量的土样,称量并记录其质量。
2. 准备实验仪器:击实仪、天平、盛样筒、盛样盘、吸水纸等。
3. 实验步骤:(1)将土样放入盛样筒中,用吸水纸将多余水分吸出。
(2)将盛样筒放入击实仪,调整击实次数。
(3)用天平称量盛样筒及土样的质量,记录数据。
(4)将土样放入盛样盘,调整含水率,再次进行击实。
(5)重复步骤(3)和(4),直至土样达到最大干密度。
4.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计算干密度和含水率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得到了不同含水率下土样的干密度。
2. 结果分析:(1)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土样的干密度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一个最大值。
(2)最大干密度对应的最优含水率约为18%。
(3)在最优含水率下,土样的干密度达到最大值,有利于土方工程的施工。
五、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成功测定了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2. 在土方工程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最优含水率进行土样的含水率调整,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3. 实验结果为土方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六、实验体会与反思1. 体会:本次实验使我深刻认识到土力学在土方工程中的重要性,掌握了土样击实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击实试验一、概述在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填土或松软地基,为了改善这些土的工程性质,常采用压实的方法使土变得密实。
击实试验就是模拟施工现场压实条件,采用锤击方法使土体密度增大、强度提高、沉降变小的一种试验方法。
土在一定的击实效应下,如果含水率不同,则所得的密度也不相同,击实试验的目的是测定试样在一定击实次数下或某种压实功能下的含水率与干密度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为施工控制填土密度提供设计依据。
击实试验分轻型击实试验和重型击实试验两种方法。
轻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5mm 的粘性土,其单位体积击实功约为592.2kJ/m 3;重型击实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20mm 的土,其单位体积击实功约为2684.9kJ/m 3。
二、压实原理土的压实程度与含水率、压实功能和压实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压实功能和压实方法不变时,土的干密度先是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干密度达到某一最大值后,含水率的增加反而使干密度减小。
能使土达到最大密度的含水率,称为最优含水率(或称最佳含水率),其相应的干密度称为最大干密度。
土的压实特性与土的组成结构、土粒的表面现象、毛细管压力、孔隙水和孔隙气压力等均有关系,所以因素是复杂的。
压实作用使土块变形和结构调整并密实,在松散湿土的含水率处于偏干状态时,由于粒间引力使土保持比较疏松的凝聚结构,土中孔隙大都相互连通,水少而气多。
因此,在一定的外部压实功能作用下,虽然土孔隙中气体易被排出,密度可以增大,但由于较薄pw 0m ax d的强结合水水膜润滑作用不明显,以及外部功能不足以克服粒间引力,土粒相对移动便不显著,所以压实效果就比较差。
当含水率逐渐加大时,水膜变厚、土块变软,粒间引力减弱,施以外部压实功能则土粒移动,加上水膜的润滑作用,压实效果渐佳。
在最佳含水率附近时,土中所含的水量最有利于土粒受击时发生相对移动,以致能达到最大干密度;当含水率再增加到偏湿状态时,孔隙中出现了自由水,击实时不可能使土中多余的水和气体排出,而孔隙压力升高却更为显著,抵消了部分击实功,击实功效反而下降。
《击实实验报告_标准击实试验报告》摘要:实验目的击实实验的目的是测定试样在一定击实次数下或某种压实功能下的干密度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当压实功能和压实方法不变时,土的密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含水率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土的密度反而减小,这是因为细粒土在含水率较低时,颗粒表面形成薄膜水,摩擦力大,不易压实,试样制备(湿法制备)① 称取天然含水率的代表性土体碾散,按要求过筛,将筛下的土样拌匀,并测定其含水率贵XX 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二○一五——二○一六学年度第一学期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三年级专业土木工程班级课程名称土力学试验组别组员成绩 XX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_ _击实试验_________ 组长 _______ 组别同组学生实验时间_2015_年_X月_X日指导教师 _______ 实验报告需包含以下内容:①实验目的与原理;②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③实验步骤;④实验数据及处理;⑤实验结论;⑥其它;⑦思考题(一)实验目的与原理 1. 实验目的击实实验的目的是测定试样在一定击实次数下或某种压实功能下的干密度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2. 试验原理土在一定的压实效应下,若含水率不同,则密度也会不同。
当压实功能和压实方法不变时,土的密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含水率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土的密度反而减小,这是因为细粒土在含水率较低时,颗粒表面形成薄膜水,摩擦力大,不易压实;当含水率继续增加时,颗粒表面结合水膜渐渐加厚,其润滑作用也增大。
在外力作用下,容易移动,易于压实;而继续增加水量,只会增加土的孔隙体积,从而使干密度降低。
能使土体达到最大干密度的含水率称为最优含水率。
(二)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1. 击实仪:由击实筒、击锤及导筒组成。
本次实验选用轻型击实仪。
2. 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