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编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497.50 KB
- 文档页数:4
《匆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叠词之美。
2.能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强烈的时间匆匆感。
3.能够通过分析文本,了解作者把时间写得有模有样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能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叠词之美。
)(难点)2.能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强烈的时间匆匆感。
(难点)3.能够通过分析文本,学习作者把时间写得有模有样的方法。
(重难点)三、教学设计(一)视频过程1.播放动画视频,学生感悟时间过得快,人生短暂,导入新课。
2.学生齐读课题,老师简介作者,了解主要作品。
(二)体会叠词之美1.理解课题,引导学生分享课本中的叠词。
2.通过图片,帮助理解“头涔涔”和“泪潸潸”的意思,再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叠词在朗读中的节奏美。
3.通过朗读和动图呈现,引导学生理解“斜斜”“轻轻悄悄”在展现朝阳缓缓上升的画面和窸窸窣窣的脚步声。
4.通过对比阅读,理解“白白”对于表达作者面对时光流逝浓烈的不甘与自责情感上的帮助。
5.教师总结:叠词的美,美在节奏、美在姿态和声音,更美在它的情感表达,这种美感需要同学们在反复的朗读中细细品味。
(二)体会作者强烈的时间匆匆感1.朗读文本,说说作者在说什么匆匆?时间、日子、光阴、岁月2.通过朗读第一段和第二段文本,发现时间的特点。
日子一去不复返,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3.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那为什么作者匆匆感尤其强烈?日子悄悄溜走,我双手空虚,没留下什么,茫然而不知所措,感觉时间不够用,尤其感觉时间匆匆。
(三)学习作者把时间写得有模有样的方法1.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可是读这篇文章,我们能真切的感受到时间的存在,而且脚步匆匆,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呢?请学生朗读文章第二段,分享交流。
拟人、比喻、夸张,将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形象真切,2二十多年的日子像一滴水容易流逝,强烈感觉到时光匆匆,作者焦急而无奈。
2.阅读第三段,特别关注表示时间的词语和表示时间消逝的动词,说说为什么时间的存在感如此真切?观察视角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具体行动中,给人真实感和熟悉感,更易引起情感共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课文选自人教社五年制教材第十册的第16课《匆匆》。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
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
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
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
根据课文的类型特点及学生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积累语言。
3、熟练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
4、学习本课生字词二、教法和学法“教师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配乐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练笔尝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让学生人人参与到读书中,人人动口,人人动脑,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领悟,去品味积累,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
三、设计理念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能动的学习,积极的探究体验,在合作中交流,互帮互学,实现生本对话,“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同时穿插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受、体会、领悟、运用,重视学生的读、说、写,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师成为参与者,引导者,甚至是旁观者,真正体现“课程标准”提倡的人文精神。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8课《匆匆》优秀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匆匆》。
一、说教材《匆匆》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这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描述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与惋惜的感情。
文中多处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使摸不着、看不见的时间变得可触可感,形象且具体。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感受作品优美和生动的语言;能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本课在优美的语言当中,饱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
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针对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的六个生字,会写,潸潸,涔涔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读促悟,体会课文中对时间的具体描述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感情。
四、说教法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师制定教法的根本出发点。
本课主要釆用以学生“自主阅读-以读促悟一合作探究”的环节来展开学习,创设实践语言场景,配乐朗读,人人开口,人人动脑,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领悟,体会,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练笔尝试,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设计理念:学习语言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便是读,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自己获取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文章所包含的意蕴。
五、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1老师默站一分钟,问现在大约过了多长时间?2.你们算算从出生到现在走过了多少日子?让学生形象感知时间的流逝。
学生自由交流,引出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思考,引入对课文的学习。
2022-2023年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匆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匆匆》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本课主要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八百多个日子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对时光稍纵即逝的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但文章有些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4.能仿照作者接连追问、巧用修辞等表达方法将自己的真情流露笔尖,完成项目任务。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并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
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情感积累、自学感悟和⾃主学习的能⾃,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但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而言,要理解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的浓郁情感,具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法学法分析教法分析:设置情境,师生共同读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法分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教学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研读第1、4自然段,感悟接连追问抒胸臆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回顾主要内容。
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你发现了吗?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结合课后第二题)预设:学生找到第1、4自然段。
《匆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匆匆》,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先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
然后通过“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这一系列生活情趣的描写,具体再现日子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思索。
最后抓住“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句结尾,照应开头,突出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从阅读的内容展开联想。
阅读的时候,先要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还要想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并把自己想到的与同学、老师广泛交流,借以活跃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教学目标根据小学课程标准对小学5-6年级的阶段目标,结合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写作特点,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同几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技能目标:能按阅读提示抓住课文的内容,学习作品中的表达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课文,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教育学生不要虚度光阴,从现在起就要珍惜时间。
3.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了解作品内容,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而“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4.课前准备1〉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2〉《匆匆》课件。
3〉搜集和时间有关的名言等。
二、说教法本文文辞优美、情感浓郁,为此,只有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第三单元第8课匆匆内容分析《匆匆》一文是现在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写于1922年。
文章紧扣“匆匆”二字,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叹。
通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虽然感伤却不颓废,虽苦闷却并不消沉。
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1.人文主题:让真情在笔尖流露2.阅读训练要素:学习作者运用大量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比较中感受句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2.体会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时光匆匆,懂得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和作者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第1、2自然段。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过程一、回忆体验“匆匆”1.同学们,“匆匆”是什么意思呢?(急急忙忙的样子)2.体验“匆匆”:你们在生活中,有过追赶时间的体验吗?(学生交流)(展示人们赶火车、考试时同学们争分夺秒答题等图片)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是啊,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时光匆匆,日子一去不复返,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朱自清却把流动的时间定格在了文字中。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匆匆》。
4.搜集作者资料。
关于朱自清先生,相信同学们对他有一定的了解,同桌间交流交流你们所了解的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人,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
《匆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匆匆》是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近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
本课用细腻的笔触描摹了时光的无情流逝,抒发了时不我待的遗憾和感慨。
文章给人的感觉虽然感伤却并不颓废,虽苦闷却并不消沉。
本课全文共五个自然段,首尾呼应。
写法上偏重于用诗性的语言借熟悉的景物将抽象的事物表现出来,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匆匆》作为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教学中的重点无疑是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并能表达出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生字,会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4.能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生字词。
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作者用连续的问句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悟作者用连续的问句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连问句直接表达自己的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作家介绍: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在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
他重病在身,却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
他是诗人、学者、散文大师。
文体介绍: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赏读朱自清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板书:匆匆)二、检测字词,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字词检测(1)读一读确乎空虚不禁挪移觉察叹息徘徊微风何曾游丝赤裸裸A.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把“确乎”换个词,使句子意思不变。
《匆匆》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的第2课《匆匆》。
本组教材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主题编写的。
本单元选编了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哲理。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材分析】《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说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并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
【说教学过程】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激趣导入,引出“时光匆匆”1、课的开始我注意营造氛围,播放“冬去春来”的轻音乐,围绕中心,以汉乐府民歌《长歌行》导入,直奔主题。
板书:匆匆2、出示:朱自清的资料,使学生对朱自清生平有个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引出主题,通过背景资料,为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为下文情感垫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在这一环节。
我首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并及时纠错。
重点强调“挪”字的写法。
2、然后,出示阅读提示一: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说了什么?文中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设计意图:课标中指出: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
学生通过初读,整体感知内容,知道课文主要围绕“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个问题展开叙述。
这样为下面的品读感悟做准备。
】第三环节:品读感悟,体会“时光匆匆”1、出示阅读提示二: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并做下批注。
《匆匆》教学设计《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散文。
作者紧紧围绕“匆匆”二字,把抽象的时间具象化,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抒发了时不我待的遗憾和感慨。
作者在表达对稍纵即逝的时间的留恋、无奈和惋惜之情的同时,通过追问、反问、责问,喷薄而出的是他不甘虚度年华,想要惜时奋进的决心,虽感伤却并不颓废,虽苦闷却并不消沉。
本单元为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匆匆》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1.学会“藏、挪”等6个生字;会写“挪移”“徘徊”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真切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4.能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语段,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并运用于写作实践。
【教学重难点】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情感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关注导读明确要求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让真情在笔尖流淌。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因此,我们在阅读课文时,要重点关注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以及通过哪些内容和方法表达情感的。
二、联系实际谈话引题1.谈话:回忆六年小学生活,感慨时光如梭,引导学生进入本文内容和情境。
2.相机积累关于惜时的成语。
3.导入课题,从读题中初次感受本文的情感基调。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反复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先学生自己读,再出示拼音,跟老师读)(1)分组出示词语,读准音:(2)理解词义。
①交流反馈词语预习情况,鼓励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②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确乎”“罢了”。
四、默读课文梳理文脉引导梳理文本结构,提炼小标题五、聆听录音品味情感1.播放康辉老师的朗读音频。
2.聆听与思考。
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05《匆匆》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匆匆》是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教材内容主要是通过描述时间的匆匆流逝,引发学生对时间流逝的感悟,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材文本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情感真挚,寓意深刻,符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够理解课文大意,但对于文本中的丰富情感和深层含义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学生对于时间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时间的珍惜意识还不够强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从而达到珍惜时间的教学目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本中的情感。
2.教学难点:文本中的丰富情感和深层含义的把握,以及如何将珍惜时间的意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文本中的情感。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文本的韵律美,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写作教学法: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将珍惜时间的意识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匆匆》2.教学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等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生字词卡片等4.作业准备:课后练习题、写作素材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时间匆匆流逝的景象,引导学生思考:时间都去哪儿了?为什么时间会匆匆流逝?从而引出课题《匆匆》。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语言,揣摩运用修辞手法和叠词的好处,感受语言的优美。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4.背诵课文,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学生齐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2.学生谈本文中给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预设: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在谈话中体会作者是如何将时间流逝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写得如此感人的。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由自然现象引出时间一去不复返。
(1)教师出示燕子、杨柳、桃花的图片,引导学生从这些事物中感受时光流逝。
(2)赏析重点句子,引导学生朗读体会。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①引导学生汇报感受:你感受到时光流逝了吗?(燕子春来秋去、杨柳一岁一枯荣、桃花花开花落都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②这个句子好在哪里?(这三个分句句式相同,构成排比句;作者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描写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③这个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用燕子有再来、杨柳有再青、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反衬日子一去不复返,引出下文写日子匆匆过,应好好珍惜的意思。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①读句子,明确句子的类型。
(前两个问句是设问句,最后一个问句是疑问句。
)②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连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疑问句引出下文的内容。
)③朗读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流露出作者对时间流逝的叹惋和留恋之情。
)(3)学生个性化朗读。
预设: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读好问句。
2.在生活中感悟日子一去不复返。
(1)指名读第2自然段,学生听读,体会作者的感受。
8 匆 匆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会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4.能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句段,感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仿照第3自然段,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教学策略认写字词认读生字,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
如“挪”读nuó,不读nà;“蒸”是翘舌音,读zhēnɡ,不读zēnɡ。
对容易写错的字进行指导,如:“藏”和“蒸”都是上下结构,都是草字头,书写时要注意草字头写得扁、长,为下半部分留出空间。
“藏”的第6笔是竖折,第8笔撇的起笔要在第7笔横的中间,下部“臧”中的“臣”不要写成“”。
书写“蒸”时不要忘记“丞”下面的横。
“徘、徊”左部都是双人旁,不要写成单人旁。
“裸”的字义与衣服有关,因此是衣字旁,不要写成示字旁。
阅读理解指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从课文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流露出的真情实感,从而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启发学生反思自己从前是否虚度光阴,并思考如何珍惜时间。
积累运用课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方法,如比喻、对比、排比、设问等,让学生体会这些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并迁移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去,从而让学生的文章更加生动真切。
引导学生以第3自然段为例进行仿写,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PPT。
2.搜集图片、视频、音频;准备配乐朗读材料。
学生准备:查找朱自清的相关资料,课外阅读《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会写“确乎、空虚”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初步感受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叹惋之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 联系实际,体验引题活动1 猜谜活动,激发兴趣1.猜谜: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是什么?(时间)2.活动:(1)时间就在我们身边,又常常被我们忽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滔滔逝水,急急流年,时光转瞬逝,弹指一挥间”的无奈和惋惜。
文章中巧妙的大量叠词、短句的运用,使文章简朴、轻灵,读起来轻巧、婉转,是一篇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学习语言的佳作。
二、说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课堂是学生习得读书能力的重要场所,所以,让学生学会阅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本课就立足于此,采用“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提问、交流、探讨中读懂文本,品悟情感,升华认识,并在阅读品悟中完成语言的积累和对本文独特写作手法的欣赏和描摹。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5—6年级的阶段目标,结合本组的训练要求即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道理,体会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三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读准较生僻字词的读音并正确领会词语意思;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在朗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并受到感染;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汇报、交流、探讨等形式,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思,进而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在阅读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尝试学习作者具体形象地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同类文章及诗词、警句的引入强化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在此基础上,确定本科的教学重难点是四、教学重点难点:读懂课文,并能够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并受到感染。
五、说教学过程第一部分:(一)在聊天中相遇——让先生走进孩子们我这样设计导语: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散文大家,他,就是朱自清先生。
(出示朱自清照片。
)关于朱自清先生,相信大家对他有一定的了解,交流交流,让他的形象在大家心中更丰满一些。
8《匆匆》说课稿
一、说教材
《匆匆》是统编语文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先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
然后通过“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这一系列生活情趣的描写,具体再现日子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思索。
最后抓住“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句结尾,照应开头,突出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从阅读的内容展开联想。
阅读的时候,先要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还要想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并把自己想到的与同学、老师广泛交流,借以活跃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说教学目标
1.会写“藏、挪”等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确乎、空虚”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体会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品中的表达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语感训练,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了解作品内容,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重点)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本文文辞优美、情感浓郁,为此,只有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领会中心思想,体会语言的美,所以采取情感教学,用感情朗读贯穿全课教学。
[说学法]
指导学生运用“读读、想想、议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通过朗读课文,观察投影,展开
联想,语言表达、思维、朗读的能力,积累规范语言,感受时间的匆匆,体味作品的语言美。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的几张照片,大家有兴趣看看吗?(出示照片)
2.教师介绍
这是我儿时的照片,多么的天真!这是我进师范时的照片,灿烂的笑容如花般绽放着。
这是我工作之后的照片,不过此时我已不是那儿时天真的小孩子了,长大了,多了几分成熟。
3.大家想想,再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老师的样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交流)
是啊!皱纹将会爬上我的额头,眼角,时间会无情地在我的脸上刻下沧桑。
那时我是多么想抓住时间的脚步,留住青春岁月啊!可这个愿望是永远不会实现的。
于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便引起了我的共鸣。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匆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认识作者。
1.通过课前预习知道本课的作者是谁?
(朱自清)(课件出示朱自清的照片),你们对朱自清了解有多少?谁来说说。
2.教师简介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他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走上生活道路,开始文学生涯,直到逝世。
他的文学成就很高,著名的文章有《荷塘月色》《背影》等。
《匆匆》选自他的散文集《踪迹》。
(三)初读课文,感知“时光匆匆”
1.请同学自读课文,遇到不好读的字、句子、多读几遍。
2.默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3.学生初读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四)细读探究,品味感悟
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里具体描写时间来去匆匆的语句读一读,然后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2.交流感受:你读懂了些什么?从句子中又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师生共同品读重点句子,交流体会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无奈,知道应怎样做到珍惜时间。
(教师相机板书: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珍惜时间)
课件出示句子: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2)“在默默里算着……泪潸潸了。
”
(3)“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在叹息里闪过了。
”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5)“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白白走这一遭啊?”
(6)“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7)“于是——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我掩面叹息……”
(五)感悟提升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作者回答了没有?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
(六)拓展延伸
1.课外阅读《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
2.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古诗、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六、说板书设计
时光匆匆
8 匆匆珍惜时间
一去不复返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很高兴和你再次相遇。
满足您的需求,能够帮到你是我最大的快乐。
愿在知识的海洋里,你我携手共同进步。
请您阅读此文章后,对该文档进行点赞或留言。
文档如有不妥或需改进的地方,请您告诉我,我将尽快更新或完善,以便更好的提高文档质量,为您服务。
在此我深表感谢!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你的宝贵意见,是我前进的方向。
其目的是文档能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是一点点,我也倍感欣慰。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愿你我相伴。
共同欣赏沿途的风景,走向美好的未来。